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封的故事-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寤疃牡厍缃癯闪讼牡恼巍⒕谩⑽幕行模杂诠蚁蚨卣固峁┝肆己玫幕 

  邻国东夷看透了季杼的狼子野心,乘他立足未稳,先发制人,倾国之兵进犯。夏军不敌,节节败退。季杼召见了败军之将,没有马上处罚他们,而是和他们探讨失败的原因。

  一位将领说:“东夷将士十分强悍,短刀锋利,擅长近身肉搏,我军伤亡惨重。”

  季杼沉思地说:“原来是我们的兵器不如敌人,战败的责任不在你们,而在我。”

  回到后宫,季杼根据多年作战的经验,苦思冥想,设计了一种新的兵器——长戈,其特点是主动进攻,不让对手近身,很远就可杀伤敌人,威力很大。

  季杼并不满足,他想将士的生命是很宝贵的,光想到如何杀敌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要设法保存自己,减少伤亡。他呕心沥血,又设计了一种铁甲,全身披挂,可以保护身体。

  一个侍卫是曾追随季杼平叛的老兵,见他废寝忘食,日渐消瘦的模样,心有不忍,说:“大王,作战时将士们只要护住头、腕、肘、心、腹、膝等要害部位即可,不必用铁甲把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反而碍手碍脚。”

  一席话点醒了季杼,思路大开,他把全套铁甲化解开来,分成头盔、护腕、护胸、护膝几个部分,重量大大减轻,让贴身侍卫们穿上,丝毫不妨碍行动。改造后的盔甲十分实用,受到将士的欢迎。他又接受侍卫的建议,设计了一种手持的盾牌,做为近身搏斗时一种抵御刀剑的防身武器,这样进可攻、退可守,攻防的装备就更完美了。季杼画好图纸,便命国都里所有工匠日夜打造,装备夏军。

  东夷大军节节胜利,逼迫京师老丘。季杼亲自带领增援部队迎敌。双方遭遇后,战斗非常激烈,季杼身先士卒,手执长戈,横扫千军。夏军兵器的优势立竿见影,很多东夷将士一照面,尚未动手,就遭到长戈的杀伤。即使躲过长戈,近身用短刀搏杀,夏军仗着铁甲和盾牌护身,不躲不闪,愈战愈勇,东夷原来的战术优势反而占不到便宜。双方从清晨杀到黄昏,东夷将士伤亡惨重,渐渐不支,趁着夜色全线溃退。

  季杼通过实战,又对盔甲和戈盾进行了改造,发挥了更大的威力。夏军士气高涨,乘胜追击,一直打到东海海边,征服了东夷,拓展了疆土。

  周围的九个邻国闻风丧胆,纷纷派使者到老丘朝拜季杼,表示尊崇和友好,“九夷来朝”一时传为佳话。

  季杼治理国家也有一套,政局稳定,经济繁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夏朝步入了最辉煌的黄金时期。季杼也被誉为一代明君,受到历史的好评。

  季杼又传七代,老丘都是夏的国都,当年的繁华可想而知。沧海桑田,瞬息千年,如今人们只有从小村庄的名字上还可以嗅出历史的气息,在这片土地上却再也看不到夏都的遗迹了。

神州第一村
神州第一村

  开封郊区有座名曰轩辕楼的村庄,村里的人大都复姓轩辕,自

  称是黄帝的直系后裔,据说这个村庄也是有史以来华夏大地上出现的第一个村庄。

  传说时代,有个以有熊(今河南新郑)为基地的强大部落,酋长姬轩辕是智慧的化身,他率领族人先后战胜神农和九黎两个部落之后,名声大震,被众多弱小部落酋长公推为部落联盟首领,尊称他呌做黄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据说黄帝是个半人半神的人物,他天生异禀,在襁褓中就会说话,长大后智勇过人,勤勉通达。到了谈婚论娶的年令,巫师占卜寻访到西陵氏的女儿嫘祖,她五岁就发现养蚕,十岁摸索纺织,也是一位聪明绝顶的姑娘,二人十分般配。当时西陵氏活动在中原大地的腹心后来称做大梁的地方,黄帝亲自上门迎娶。

  二人成婚后相得益彰,黄帝在嫘祖协助下很快统一了黄河流域,制礼仪、施教化、创立法、规典章,使治下的百姓遵纪守法,安居乐业。

  轩辕黄帝和嫘祖有三个儿子,长子玄嚣多谋善断,留守基地,协助父亲治理天下;三子已挚英勇善战,统兵在外,镇守边界;只有次子昌意不文不武,默默无闻。

  这时人类正从蒙昧时期向原始文明过度,有巢氏构木为巢,人们始从穴居逐渐转向巢居;燧人氏钻木取火,教人熟食,人们从用自然火发展到人工取火;伏羲氏教民结网,从事鱼猎畜牧;神农氏制造耒耜工具,开展农业生产;炎帝曾尝百草,始有医药……但这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希望有更多的发明创造,适应大自然而更好的生存。黄帝顺应民心,身体力行,大力倡导所有臣民在各个领域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一时间全面开花,硕果累累。负责结绳记事的史官仓颉创造文字,大臣隶首发明算术,启发民智;大臣容成创造历法,岁月有序;至于他本人的发明创造就更多了,从乐器到陶具,从兵器到阵法,应有尽有,难以数计,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玄嚣、已挚对此很不以为然,认为当务之急是开拓彊土,征服不归顺的部落,去抢掠更多的粮食和财物,才能让自己人过上好日子。他们打着熊的图腾率兵到处欺负邻近弱小的部族。只有昌意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每有一项发明他都如饥似渴地去学习掌握。熟能生巧,常常发现它的不足之处,加以完善,更加实用,受到人们的欢迎。

  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走出洞穴爬下树巢,更多的时间活动在平地上,没遮没遮,极易受到猛兽的攻击。加上风吹雨淋,疾病侵袭,生命非常脆弱。一次,昌意出去狩猎,正碰上狼群围攻一位少女。那少女多处受伤,却毫无惧色,挥舞棍捧英勇搏斗。在这危机时刻,昌意一箭射死了头狼,驱散了狼群,救了那少女。

  那少女叫俊依,相貌平常,却极其聪明,就连她身披的兽皮也与众不同,剪裁合体,饰以花草,分外好看。原来她看到人们赤身露体,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也很不雅观,便把兽皮剥下来做成衣服,穿上护体。人们有样学样,很快便成了时尚。丝绸出现了,因数量有限,只有酋长、大臣及其亲属才能享用。绝大多数人仍然就地取材,以兽皮为衣。二人志同道合,一见钟情,很快结成夫妻。

  小俩口永远不会忘记那次使他们相识的狼群遇险,死里逃生,深知别的人就不会那么幸运。心想如果能在平地上造起一座座坚固的洞穴,供人们的躲避野兽,睡觉休息那该多好呵。二人想到了便动手去干。

  他们首先把想像中的物体画成图案,然后到处搜寻各种可能有用的材料。石头、树干、茅草、泥土堆集如山,二人便开始了试验。

  二人先用石头和泥土堆砌成立体的墙壁,四面墙壁围成一个坚固的掩体,完全可以阻挡野兽的攻击。又在可供出入的方向开口设置了门,并在高处挖了几个窟窿,可以透光透气,就是后来的窗口。再用树干做支架,铺上茅草,便可遮避风雨。开始搞成平顶,仍然漏雨,几经摸索,改成拱顶,雨水可以顺两边斜坡流下来,难题才得以解决。

  二人试验成功,又发现适用的石头很难找,这个发明便不实用,也很难推广。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二人找到一种粘性很大的泥土,捏成团晒干后,比石头还要坚硬。便有意识地用这种粘土渗水和泥,制成需要的形状,彷照制作陶器的方法,放在火上烘烤,烧成了砖。有了砖,他们的这项发明才算大功告成。

  小两口造好一个自已满意的样板,便请父毌前来观看。黄帝和螺祖看了他们的发明,非常振奋。

  黄帝问:“你们的创造有名字吗?”

  昌意搔着头皮说:“俺俩一门心思把它造出来,那里有功夫去起名字呀。”

  俊依说:“请父王给它起个名字吧。”

  黄帝沉吟有顷,说:“那就呌它房屋吧。从此,人们就可以到处定居,自由迁徙了,这是一项惠及全人类的伟大发明。”

  螺祖赞赏说:“有了房屋,我们过去那些创造才更有意义。”

  打这起,老两口对小俩口刮目相看,赋以重任。小两口带领人们建造了许多房屋,供人们居住,威望日益提高。最后黄帝任命昌意当了大臣,主管全联盟部落的发明创造。

  黄帝老了。玄嚣、已挚都想得到老爹的位置,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二人都很嫉妒昌意的成就,到处造谣中伤他。昌意无意争当领袖,更不愿窝里斗,与俊依商议后,向父毌提出离开有熊,出去传播技艺,让已有的发明创造能惠及更多的部落和人民。黄帝和螺祖经过慎重考虑,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当时人们认为整个世界是天圆地方,根据巫师的测定,他们来到一百多里外母亲螺祖出生的地方安家落户。据说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可向四面八方幅射,是传播技艺最好的位置。昌意和俊依带领一群追随者排干积水,建造房屋,在此聚集定居,开始了他们伟大的事业。于是神州大地出现了第一个村庄,这是对人类的又一重大贡献。

  不久,黄帝四处视察,特地先到这个村庄,看到村庄里各有分工,井井有条,族人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生存环境大大改善,非常振奋。他表彰昌意一家的卓越贡献。同时要求人们学习昌意的经验,因地制宜,建立村庄。不久中原大地上形形色色的村庄星罗棋布,遍地开花。

  后来,老人家来到桥山(今陕西黄陵),白日升天,成仙而去。已挚战胜了玄嚣,担当了联盟部落的首领。

  昌意远离朝堂,宠辱不惊,与世无争,坚守在母亲出生的土地上,默默地去向人们传授已有的发明,并不断有新的创造问世,造福人类。

  昌意和俊依有两个儿子,长子矫极,次子颛顼。他们把长子留在身边继承衣钵,派次子外出传艺闯荡天下。

  颛顼来到一个呌高阳(今开封杞县)的地方聚众定居。投奔他的人越来越多,房屋越建越好,村子越建越大。树大招风,经常有强悍的部落前来抢劫。为了防止敌人偷袭,他集思广益,建了一座高墙把所有的房屋围起来,呌做城墙。只需几个人在上面巡逻放哨,有了敌情便报警,众人一起抵御。他们又在城外沿着城墙挖一条深沟放水,难以逾越,更增加了敌人进攻的难度,十分有效的保障了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这就是最初城市的雏形。有了城市,使部落联盟更加强大和稳固。颛顼也因这一巨大功绩,在已挚死后,被众酋长推举为联盟部落的首领。

  矫极这一支就留在父母创造的第一个村庄里生活,世世代代对外传播各种技艺。他们的后裔以轩辕为姓氏(后简化为轩),传宗接代,生生不息。这就是轩辕楼(后简化为轩楼)的由来。

  据说,直到民国初年,村里居住的全是请一色的轩姓人。族内长寿老人轩光耀六世同堂,他116岁寿诞时,大总统徐世昌亲笔书写“轩辕在世”四个大字,制成寿匾送来庆贺,一时传为佳话。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天下第一塔
天下第一塔

  古时候,开封城北角夷山上有一个井口大的泉眼,一眼看不见底,“咕嘟咕嘟”直往外冒水,日夜不息。淌出来的水乌黑浑浊,又咸又涩。城里本来就地势低洼,加上污水横流,可把老百姓给坑苦了,饱尝泥泞之扰,疫病之灾。

  全城父老乡亲在一起议定,堵死这口害人的泉眼。用石头填,磨盘大的石头扔进去就不见了踪影。用沙袋堵,激流把沙袋冲得千疮百孔。人们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得听凭它祸害古城。

  有一天,一位商人来到夷山泉眼里打水,一个漩涡将水桶卷得无影无踪。不久他乘船外出经商,水手在大海上打捞起一个水桶,仔细一看正是自己在夷山泉眼里丢失的水桶。

  这消息不胫而走,传遍全城,人们恍然大悟,心情更加沉重,原来泉眼底下通着东洋大海哩!有海妖兴风作浪,怪不得恁厉害,往后这日子可怎么过呢?

  正当百姓愁眉苦脸一筹莫展时,一连几夜古城上空都响彻着“造塔!造塔!”的叫声。人们心情振奋,奔走相告:“只有造塔才能镇住海妖,咱们就在泉眼上造塔!”

  可是,那时人们只会造桥,别说造塔,连塔是什么样子也没有见过。全城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能工巧匠们聚在一起,谁也没有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这天,忽然有一位须发皆白、红光满面的老人沿街叫卖:“卖塔哟,卖塔!”

  人们顿时围过来争着观看,见他手中托的那件东西用楠木雕就,像一头粗一头细的红萝卜,又像一座座摞起来的亭阁,玲珑剔透,精致可爱。原来这就是塔呀!

  工匠头拱手施礼道:“老人家,这塔俺们买了。”

  老人瞧瞧大伙开腔道:“你们要塔干啥呀?”

  工匠们抢着说:“我们要在海眼上造塔镇妖,为民除害!”

  “好,有志气。那就把塔送给你们吧。”老人乐呵呵地放下木塔,飘然而去。

  工匠们把木塔拆开合拢,反复几次,里里外外琢磨个遍。可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真要在夷山上造一座高塔,谈何容易!一到施工问题全来了。

  这天,赠塔老人忽然来到夷山,见工地上堆满材料不见施工,质问道:“你们造的塔呢?”

  工匠头说:“俺们正在发愁哩,一层二层好造。往上就难办了,光料就运不上去。”

  白发老人生气地说:“这点事都办不了,还说啥为民除害哩。”他夺过木塔,用脚往地上一踩,木塔被踩到土里,只露出一个塔尖尖。

  半晌,人们回过神来,又鼓起勇气,摩拳擦掌地说:“咱们城都能造,还怕造塔?”

  他们小心翼翼、一层一层地把木塔从土里扒出来,看看木塔,又用土一层层把塔埋起来,大伙不禁豁然开朗,原来老人故意把塔踩到土里,是要给世人某些启示。

  这时,人们才发现白胡子老汉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只听空中隐约传来爽朗的笑声。

  工匠头说:“一定是鲁班爷下凡来点化咱们的。”说着,便带头向空中遥拜。

  工地上立即热火朝天地造起塔来。工匠们先在海眼上盖了第一层,然后用土把它埋起来,修成坡道运料,接着盖第二层,和在平地上施工一样。依次类推,一直盖了十三层,最后把封的土一层层剥开运走,一座巨塔就矗立在夷山上了。据说人类的第一座塔就是用这种笨办法,花了几十年的工夫盖起来的。后来,人间的塔越造越多,匠人们越干越聪明,才创造出了搭脚手架的施工方法。

  自从夷山造塔镇住海妖以后,开封再也不冒海水了。这座塔便是闻名中外的铁塔,又被誉为天下第一塔。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仓 颉 造 字
开封古城东北约二十里地有座刘庄村,村头有座大土冢,传说它就是创造中国文字的始祖仓颉的墓地。附近还有座高大的台基;上面有宫殿的遗墟,据称这里便是仓颉当年创造中华文字的造字台。 

  古时候,有一支华夏族的原始部落轩辕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过着刀耕火种、兽皮遮体的生活,仓颉便是这个部落的成员。 听说他生下来的时候就不同凡响, 脑袋特别大,手指特别巧,目中有团火,脸上放灵光。婴孩时期,就很好奇,喜欢东涂西抹。长大以后,对啥都感兴趣,见谁都提问题。他常常一个人仰望天空,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遥望山川,思索一年四季的不同。他会对鸟身上华丽的羽毛出神,又会对龟背上奇特的花纹入迷,甚至对动物的足迹也跟踪观察,反复琢磨。兴致来了,便用树枝在地上勾勾画画,居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部落首领轩辕黄帝看仓颉是个肯动脑筋的有心人,便任命他当了史官。那时候世上没有文字,人们世传用草搓绳、用绳打结的办法来记载部落中的大事。随着部落的扩大,时间的延长,事情越来越多,绳结也越打越多,往往连史官自己也搞糊涂了。仓颉一上任,就想出在绳结上涂抹不同颜色的办法,象征着春夏秋冬,但这仍不解决根本问题。为此,他经常烦恼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一天,仓颉奉命观察水情,带着爱犬黑黑来到黄河边,一边目测洪水的涨落,一边用绳打结记录在案。

  忽然,从芦苇丛中窜出几个手持木棒的大汉来捕捉他。他和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搏斗,多处受伤,但寡不敌众,终于被擒,黑狗也被赶跑了。

  仓颉手脚都被紧紧捆住,扔在河滩上。他双眉紧锁,不是忧虑自己任人宰割的处境,而是担心整个部落的安危。人们都在忙于收割庄稼,储备过冬,却疏忽了对附近敌对部落的防范。眼下十万火急的事是向轩辕黄帝报警。直到入夜,他绞尽脑汁也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