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封的故事-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泰老板既不亲自掌勺,又不参与经营,是个甩手掌柜,店里全靠他的姘妇打理。这女子为人泼辣能干,长得又白又胖,满身香气,颇有几分姿色。食客们据此给她起了个绰号“白香肥”,她觉得很贴切而又传神,也就笑纳了。

  新方丈也没有闲着,他从几个渠道证实秦掌柜是平粜局主官的小舅子,平粜局局长又是开封道台的小舅子,亲里套亲,后台很硬。“看透别说透,才能交朋友。”他装做什么也不知道,暗中吩咐亲信对秦家饭铺格外照顾,有求必应。秦掌柜对寺方配合默契也很满意,双方相安无事。

  一石激起千层浪。相国寺山门上出现的一首竹枝词又在全城引起了轩然大波:

  大米饭

  秦家米饭真“便宜”,

  价比官方“平粜”低。

  终日熙攘客满座,

  都夸米好白香肥。 

  这首词言浅意深,内容含蓄,反话正说,点到为止,能引起人们很多思虑,却抓不到他任何把柄。前两句故意赞扬秦家米饭比官价低,似乎是无意地和官仓及平粜局联係起来,让人联想到其中必有猫腻;后两句通过众多顾客的口夸奖“大米”白香肥,由米及人,一语双关,实际上是影射老板娘、秦掌柜及其后台,言外之意是百姓的血汗养肥了这伙蛀虫。

  明眼人一看,便知此词看似平淡,却是内藏玄机。秦掌柜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还以为是表彰秦家饭铺物美价廉的,当成免费广告大肆宣扬。

  “秦家饭铺捣腾官仓平价大米”的惊人消息迅速传播。先是官场窃窃私语,后是坊间公开议沦,最后汇成一个声音:“强烈要求查清秦家饭铺真相,严惩内外勾结、监守自盗的贪官和奸商!”

  开封道台自持是皇亲国戚,装聋作哑,无动于衷,更激起了百姓的怒火,纷纷上街*抗议,大批灾民还包围了省督衙门上书请愿。

  事情闹大了,惊动了河南总督,形势不容他置之不理,当即下令彻查秦家饭铺,应付舆论;同时宣称三天敞开供应平价大米,安抚人心。事态才缓和下来。

  调查官员都是开封道台的同僚,又受过他的不少好处,家里日常吃的也是平粜局白送的大米,心里全清楚秦家饭铺是怎么回事,便装模作样的走走过场,直拖到人心都凉了,才得出结论:“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草草结案。

  开封道台刚松了口气,又从秘密渠道得知,朝廷已知开封大米风潮,,有意从严查处,杀鸡吓猴,借机整顿吏治,以期挽回民心。原来他有一个政敌,二人长期面和心不和,此次见有机可乘,便向朝廷上了一道密折,将这次风波夸大渲染一番,企图一举把他拉下马来。老佛爷拆阅之后,凤颜大怒,立即委派钦差大臣奔赴河南,将所有涉案人员绳之以法,以儆效尤。开封百姓闻讯,又燃起了希望。

  开封道台背后撑腰,坐地分赃,是秦家饭铺的黑后台,他生怕拔出萝卜带出泥,秦掌柜咬出小舅子,小舅子再把他牵出来,那就吃一碗吐两碗,鸡飞蛋打一场空了。他见朝廷要动真格的,一时也乱了方寸,慌了手脚。

  衙门师爷听说新方丈一连几次成功地度过了寺院危机,有惊无险,便知他是个深藏不露、足智多谋的高人,在此危难时刻,建议开封道台降尊纡贵,登门请教。开封道台连夜进寺求神拜佛,新方丈自然乐意效劳,出谋划策,面授机宜,并向父母官举荐一件极具杀伤力的秘密武器。

  原来这位钦差大臣在慈禧太后西安蒙尘时,一路护驾,深受宠信。他曾陪同主子到相国寺随喜,新方丈当时负责接待他,得知此公“寡人有疾”,酷爱女色,每夜离开女人就睡不着觉,此次临危受命,仓促出京,肯定无法携带姬妾,客中寂寞,将多么难熬。开封道台只要看准他的软助,投其所好,必将百发百中。只要钦差大人当了“俘虜”,就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鉴于此公是情场老手,阅尽人间春色,非一般美女所能打动,所以必须使用粉红高级武器才能奏效。新方丈自认为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上次抓获赛天仙,乍一见便目迷神摇,身子酥了半边,可见其魅力无穷。美人不仅色艺双绝,而且极具媚功,钦差大人决逃不出她的手心。

  开封道台登时眉开眼笑,言听计从如法炮制。他秘密会见赛天仙,向她许愿,只要能帮他度过难关,他就马上释放坚真,使有情人终成眷属。赛天仙求之不得,立即出台。

  钦差大臣到达开封当晚,赛天仙就以侍女的身份出现在馆驿里,使尽混身解数把他拉上了床。温柔乡里,钦差大臣心甘情愿地上了贼船。

  不久,钦差大臣班师回朝,向老佛爷禀奏:开封有个秦善人值此荒年,忠心报国,高价进,低价出,运来大米救助乡亲。现有大相国寺出具证明,寺内所存秦家大米确系直接从江南车载舟运而来,与官仓大米毫不相干。所谓官商勾结,纯属诬陷。据查是实,恭请圣断。老佛爷听了态度大变,马上传旨表彰开封道台治理有方,褒奖秦善人毁家抒难。如果再有人从中刁难,朝廷严惩不贷。

  开封百姓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欲哭无泪,欲诉无门。开封道台、平粜局主官、秦掌柜、新方丈一伙则得意洋洋,弹冠相庆。据说秦家饭铺一直把官仓大米捣腾光,才关门大吉。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佛门败类
据说大相国寺的庙产中有良田七十顷(7000亩),分佈城郊四乡,堪称开封最大的地主。南乡供粮,北乡供菜,东乡供布,西乡供柴,做为每年向佃户收取的租金。和尚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无生活之忧。老方丈在世时,克勤克俭,节衣缩食,除寺内自用,全部用于慈善事业。附近的鳏寡孤独、老弱病残之家,都会定期得到寺院的接济;偶遇不测,陷入困境的异乡游子投奔寺院,也会得到救助;年馑时,还会向灾民舍衣施粥,暂缓冻馁之苦。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所以寺内经常是仓无余粮,库无用物,老方丈反而心安理得。新方丈十分精明,怎么肯再继续干这种“图虚名,得实祸”的傻事。他绞尽脑汁,挖空心思,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代替办法,把“舍衣施粥”改为“发动募捐”。此次中原大灾,他以相国寺的名义号召各界踊跃捐献,赈济灾民。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募得了大量现銀和大批物资。除一部分发放给灾民外,有关衙门截流一部分,寺院也得到了不少实惠。可谓开源节流,名利双收。如今寺内仓库粮食和各种用品堆得满满的,吃穿不完,花用不完。 

  秦家饭铺大赚其钱,使新方丈十分眼红,此时不捞,更待何时!他想寺仓里堆满了本地特产黄金小米,与其放陈了霉变,不如变相拿出来换钱,便想也在寺内开一家饭铺,和秦掌柜唱唱对台戏,看谁赚的钱多,看谁的能耐大。他深知寺方不便出头露面,必须找个代理人才行,便物色了一个“坐地炮”当掌柜,拨出一拉溜东厢房做场地,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韩家粥店便闪亮登场了。

  粥店专门经营小米粥,粥熬出来又黏又稠,黄灿灿,香喷喷,诱人胃口。再加上点白糖,堪称人间美食。当地人认为大米性凉伤胃,小米性暖养胃,加上口味和习惯的关系,所以小米粥比大米饭更受欢迎。

  韩家粥店与秦家饭铺比邻而居,东西面对,两家难免争顾客,抢生意。秦掌柜及其后台已经赚足了銀子,早已志不在此,强劲对手的出现正好掩护自己撤店出寺。所以,他不仅不生气,反而暗自高兴。

  每当新方丈数着粥店送来白花花的银子,嘴巴合不拢,眼眯一条线,心中乐开花。正应了一句俗活:“出家人不爱财—一多多益善。”

  此事做得极其机密,知情者不过参与者三四人,不知何人放水,竟然走漏了风声。这天,粥铺前出现了一首竹枝词:

  小米粥

  大米干饭小米粥,

  对门各自有千秋。

  你的老板红缨帽,

  俺的老板是秃头。

  这首诗很恢谐地点明了 “大米饭”的后台是贪官, “小米粥”的操盘是和尚,活画出他们唯利是图的丑恶嘴脸。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相国寺乘人之危 大发国难财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迅速传遍全城。人们深深叹息:四面八方,天罗地网,都把百姓当成唐僧肉,趁着天灾人祸争着咬一口,如今连六根清净的和尚和不食人间烟火的菩萨也来插一嘴凑热闹,这个世道看来是没救了!一些过激的灾民甚至向粥店吐口水,扔砖头,发洩愤懑之情。

  新方丈此次心中笃定,“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他想事情闹得越大越好;越出格越好,自然会有人出来收拾残局。

  开封道台因为上次新方丈精心策划,鼎力相助,使他度过难关,一直心存感激。现在听说相国寺粥店出了麻烦,觉得投桃报李的机会到了。没等寺方言语,便挺身而出,主动出击。他以开封府的名义发布公告,宣称相国寺内粥店确系民办,正当经营,薄利多销,济世救民。近有不法之徒寻衅生事,上门捣乱,神人共愤,忍无可忍。本府护民有责,惩恶扬善,兹着军民人等一体维护良善,凡无端滋事者,依法严办,决不宽贷云云。

  他又出动大批衙役抓了几个捣乱的灾民,押到寺前戴枷示众,暴晒三日,杀鸡嚇猴,运用高压威懾手段将百姓不满的怒火扑灭。

  事态很快平息,粥店照常营业。新方丈认为设有内鬼,引不来外患,首先外松内紧,严查寺院内部,借机清除异己,把几个心怀不满、爱发牢骚的和尚关押起来,私设公堂,滥用私刑。不肯屈服的,有的被他逐出寺门,有的被他加个罪名送到官府治罪,一个个被他治得服服帖帖。又应了一句俗话:“和尚打伞—一无法(发)无天。”

方丈和菩萨
通过这一系列事件,人们逐渐识破了新方丈“貌似忠厚,内怀奸诈”的真面目,私下对他的非议越来越多。

  这天清晨,寺门紧闭。过路的人发现山门当中新贴了一首竹枝词: 

  方丈画像

  堪笑诵经学坐禅,

  不供父母不耕田。

  口中常道无诸相,

  终日难忘是租钱。

  这首词相当客气,点到为止,用调侃的口吻只说他多了点经济头脑,少了点菩萨心肠,充其量不过是个锱铢必较、爱财如命的方丈,不像个佛门弟子,而更像个商人。但是别轻看这首竹枝词的作用,它像一条导火线,点燃了人们对披着宗教外衣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所谓和尚的怒火;它又像水库的闸门 ,一旦打开,飞流就会倾泻而下,关于新方丈的各种传闻也像洪水一样泛滥开来。

  那些飞短流长就不那么宽容了,把他描绘成五毒俱全的恶僧:

  有人说:“这方丈出家前就是个游手好闲、吃喝嫖赌的二流子,把家产败光了,才遁入空门。”

  有人说:“他刚入寺时手脚也不干净,经常偷功德箱里的钱自肥。” 

  有人说:“他后来忽然开窍,伪装老实,办事勤恳,逆来顺受,巴结逢迎,骗取了老方丈的信赖,逐渐赋与重任。” 

  有人说:“他得势后很会享受,吃喝山珍海味,出入宝马香车,连王公贵族看了都会眼红。”

  一般人更感兴趣的还是他的*韵事,说他玩过的女人不计其数,与他搞*的不仅有小家碧玉,也不乏大家闺秀;他包养的女人中还有个是有夫之妇,丈夫发现后,她借助他的势力,反而将丈夫扫地出门。这些话一听便知其中有不少夸大之词。总之,流言蜚语从他的身世到他的作为无所不包,立体扫描。可见当年虽然没有无孔不入的狗仔队,却不乏专揭社会名流隐私的休闲人。饭后茶余,街谈巷议,笑骂者有之,遣责者有之,失望者有之,怀疑者有之,新方丈一时间竟成了新闻人物。

  如来佛的巴掌再大也难掩天下人之口,新方丈的能耐再中也阻止不了社会舆论。他恼羞成怒,气急败坏,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忍耐,打落牙齿肚里吞。

  人们的不满无济于事,新方丈毫发未损。又迁怒于菩萨,责怪他不能约朿自已的门徒,怨恨他该出手时没有出手,不能惩恶扬善,没有尽职尽责。这天,相国寺八角琉璃殿前张贴一首竹枝词:

  千手千眼佛

  枯株银杏塑金身,

  千眼年年看世人,

  水火刀兵年年有,

  可曾拯救一黎民?

  千手千眼佛是善男信女最尊敬、最喜爱、最信仰的菩萨之一,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希望所在。她老人家无形中也尽到了鼓舞人生、减轻人间痛苦的责任,完成了佛祖赋于她安抚众生、缓解社会矛盾的神圣使命。如果再有更多更高的奢求,别说观世音爱莫能助,就是如来佛也无能为力。如今,个别佛门败类的丑恶行径,连观音菩萨都受到连累,真是人间的悲哀。

  连菩萨都失去了信誉,寺院还怎么生存下去?寺内上下无不愁眉苦脸,忧心忡忡,惟独新方丈十分振奋,拍案而起:“不相信僧人可以,但不可以不相信菩萨;诬蔑方丈允许,但决不允许攻击佛门!现在是彻底清算这些颠例黑白的反词的时候了,是和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笔杆子算总帐的时候了!”

  于是,新方丈找到了潜在对手的突破口,等到了反击的机会,他以卫道士的姿态,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投入战斗,一纸诉状把竹枝词的作者群无名氏送上被告席,势将他们一网打尽,绳之以法。此公深知“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人办”的至理名言,又在状纸中夹了一张银票。

  开封道台出身满族勋贵,据说和慈禧太后还有点拐弯抹角的亲戚,非扬跋扈,是个不让蚊子打鼻尖上过的狗官。上次有人用竹枝词《大米饭》揭穿平粜局捣买救灾大米黑幕,害得他差点撤职查办,丢人现眼,对这些无事生非的词作者早就恨之入骨,只因他是此案主谋,不便发作。相国寺的告发正中下怀,有心把事情搞大,借机报一箭之仇,封住治下所有百姓的口。加上银票的作用,不让这头冷血动物热血沸腾都很难。

  相国寺的状由未免牵强,罗织的罪名也不像样,很难一举将作者置于死地。好在满清帝国对搞文字狱是有悠久历史和值得骄傲的,当年书生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就落得满门抄斩,断子绝孙。至于成千上万人头落地,血流成河的文网大案更是屡见不鲜。开封道台也继承了祖宗的遗传基因,搞起来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他分析竹枝词《千手千眼佛》后,认为作者用心恶毒,反骨毕露。请看:此公攻击菩萨,菩萨就是佛爷。西太后尊称老佛爷,等同老菩萨,若是论资排辈,和观世音也是一个档次,所以非议观世音,也是对老佛爷的不敬。如今太后就等于大清,侮辱太后也等同诽谤朝廷。简而言之,此诗诬蔑千手千眼佛尸位素歺,不问民间疾苦,就是影射老佛爷昏庸无能,置万民于倒悬。其罪恶目的就是煽动百姓不满,进而起来造反,取而代之,篡位夺权。该犯堪称是白纸黑字,铁证如山,罪大恶极,必须法办。

  开封道台全力以赴,大动干戈,一方面上报朝廷,眩耀政蹟;一方面侦骑四出,缉拿案犯。一时间把全城折腾得鸡飞狗跳,天昏地喑。相国寺也积极配合,提供线索,搜集罪证,推波助澜。新方丈好像注射了一支兴奋剂,上窜下跳,把能查找到的竹枝词,甚至包括老方丈主持编印的诗集,不分青红皂白,一古脑儿堆放在寺内空地上示众,当众焚烧,制造声势。

  对于如何具体操作,官场和寺方也有分岐,新方丈根据字迹不同,认为这是一个团伙,除恶务尽,决不能让一个歹徒漏网;开封府则从文风相似,断定作者就是一个人。双方的共识是“宁可错抓一千,不可错过真犯。”

  开封道台全面开花,象用梳子把全城粗梳一遍,又象用篾子般细篾一遍,没有达到目的,便把搜捕破案的重点放在相国寺内外。根据寺内暗中提供的名单,将附近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怀疑对象统统抓进监牢,严刑逼供,威胁利诱,也没有查出蛛丝马迹来,只得放人了事。直到他离开开封,另有高就,这场闹剧才落下帷幕。

  这些竹枝词的作者究竟是何方神圣?民间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开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就是市井之中也藏龙卧虎,人才辈出。无名氏就是一位怀才不遇、不平则鸣的书生。”

  有人说:“不对!他应该是位混迹江湖、游戏人生的怪杰。”

  又有人说:“别争了,都有理。依我看此公说出了百姓的心声,可能是你,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他,就在芸芸众生之中。只要有压迫,只要世不平,无名氏世世代代都不会绝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