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阎锡山大传-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欲强制停止,等于虎口夺肉,不但予*以最大可乘之隙,一个口号即可煽起暴动,酿成俄国十月革命之危机;且若停止,数百万领地之国民兵,与在营受优待之常备兵,不待*煽惑,即可发生变乱也!况收复地区,对*已分配之土地,尚不敢地还原主;我们已划分之土地,如归原主,其危更甚。故只能就不当处改善,不敢曲从也。谨呈管见,敬祈鉴核!阎锡山阳印。
蒋介石接电后觉得不可挑剔“剿共”前沿的阎锡山,立即复电,说“晋省处境艰难,中所深知,年来省政措施,诸赖尽筹。
这样,阎锡山强推兵农合一,一如既往。
惨施“三自传训”
为了扩展地盘,阎锡山于1946年提出了所谓“百里开展”运动。他集合了各县逃亡地主,组织起“还乡团”,随着军队返回原籍,向广大农民动员“戡乱复兴”。阎锡山制定了一个《动员戡乱复兴工作纲领》,提出:一、在动员方面以斗争转生的办法,做动员的武器,自己斗争自己,转生自己;同级斗争同级,转生同级;下级斗争上级,转生上级;民众斗争干部,转生干部。二、在戡乱方面,政治上选拔兵农基干,建立铁村;实行三自(即“自清”、“自卫”、“自治”),完成铁政。军事上选拔铁军基干,建立铁班,实行“三六一传训”(三、六、一是用三个手榴弹、一支枪用六颗子弹,最后用一把刺刀的意思);实行战场上练兵、完成铁军;实行以攻为守,维护政权。三、在复兴方面,健全国民兵三政(村参政、县议政、省询政),完成兵农基础的政治;开渠凿井,扩大农田生产;增加输出,攫取工业原料。“三自”即是在这里提出的。
关于“三自”的具体含意,1947年4月25日阎锡山在山西省参议会第一届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致词中作了解释:“今日*到处滋扰,这是危害人民自己的事,需要人民在政府领导之下,各自起来奋斗。奋斗的方法,是实行自清自卫自治,作到生活生产自卫合一。所谓自清,是人民自己起来,把假装成好人、勾结上土匪、扰害地方、残害好人的人,依法把他除了;自卫,是村里的人一齐组织起来,拿枪的拿枪,巡查的巡查,种地的种地,做饭的做饭,缝衣的缝衣,配合上军队,剿除扰害社会治安,强夺人民财产,杀害人民性命的土匪;自治,是实行民选村长闾长,由人民选出好人,办理好事,做到村中无一事不公道,无一人不公道,无一家不安生,完成此事,非但可以保障人民安生,社会安宁;并可以此剿匪,以此复兴,……” 阎锡山这里讲的所谓“土匪”、“残害好人的人”都是指的共产党人,或与共产党有联系的人。阎锡山认为这些人严重地破坏了他的统治秩序,危害了他的存在,因此就要除掉。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二、巩固统治(11)
为了推行“三自传训”,阎锡山命令各机关、学校、厂矿、街道分别建立“三自传训委员会”,由行政主管兼主任委员,同志会特派员兼任副主任委员,特警处则专门派出特工人员150多人,负责“考核任务”。
推行“三自传训”过程中,阎锡山统治下的各区、县展开了“自白转生”运动。首先阎锡山要他的部下人人都来交代同共产党的关系。其口号是:“有关系的交关系,没有关系的找关系,找了关系交关系,交了关系没关系。” 即要人们无中生有地捏造出许多同共产党的关系来,向他坦白。阎还提出“以一变十,以十除一”的口号,即派一个地主回到村里,勾结九个立场不坚定的人,一人变成十人,使他们去“清除”八路军的工作人员和同情八路军的人们。阎锡山为了煽动部下的杀人情绪,在一次会上突然问梁化之:“化之,你说晋中各县一共有多少共产党的人?”梁化之回答:“至少也有十万人。”阎锡山又问:“太原城内埋伏着多少共产党人?”梁答:“大概也有三、五万。” 阎的意见是既然有这样多的共产党,不解决怎么能行呢?于是,在阎锡山统治的地区到处充满了杀机,呈现出一片白色恐怖的景象,出现了许多“三自传训”的典型,如“俊义奋斗法”,“达公开展法”等。
“俊义奋斗法”,为阎军第49师第1团团长赵俊义所创。赵军驻防寿阳、盂县和榆次的什贴镇一带,推行“三自传训”,杀戮了许多无辜的农民和共产党员。6月间,寿阳潘沟的潘守业当了自卫队员,带了一支轻机枪出去,赵便派人将潘的母亲、妻子和孩子全部杀掉。这年冬,赵俊义部队到寿阳太平乡赵家垴,杀害了农会主席尹尔恭、村长赵四等共产党员。尹尔恭15岁的女儿尹灵芝,率领群众继续与地主恶霸展开斗争。1947年10月19日,地主富农勾引复仇队,纠合赵俊义所部,袭击赵家垴,将尹灵芝抓住,用铡刀铡死。赵俊义的杀人方法,不是用铡刀铡,就是捆在树上开膛剖肚,然后填在井里。由于赵推行“三自传训”有法,被阎锡山作为典型加以推广。
“达公开展法”为阎锡山工兵司令程继宗所创,“达公”是程继宗的别号。程继宗被阎锡山派往太原西山地区“开展”工作,提出党团特务组织协同一致,相互配合,充分发挥“组织作用”,被阎锡山嘉奖为“达公开展法”。
平遥当时被称为开展“自白转生”的“模范县”。这个县的县长尹遵党也在此方面建立了“奇功”,因而得到阎锡山的表扬。尹向阎锡山报告他的做法是:“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把县、区、村全体干部,集中在一个大会场里,进行‘自白转生’的斗争大会,每天不吃饭、不睡觉地斗争二十个小时,叫干部们自白自己的贪污,自白自己和共产党有什么关系,把干部们自白出的事实,在大会上公开报告,让大家斗争。最后把棺材抬到大会场,宣布了谁自白的不彻底,被别人斗争出来,那就要当场不客气地用乱棍打死谁。”“这样平遥县的‘自白转生’斗争运动,掀起了最大的高潮,作出了惊人的成绩,把干部贪污的事实很快地发现了好几百件,把和共产党有关系的人,完全地交了出来,发现全县七、八百干部中就有二分之一的人和共产党有关系。这次才都彻底地‘自白转生’了。县里这个斗争浪潮,马上传到全县的各区村每一个角落里。村村都开了‘自白转生斗争大会’。总共算来,全县共有嫌疑分子好几千人。经过这一次运动可算都发现出来,转生的转生,铲除的铲除,一网打了个干净……,最高潮的一天,就发现了一千多人。”。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二、巩固统治(12)
平遥县的“自白转生”运动迅速地被推广到其他县,县与县、村与村展开“转生”大竞赛。
有一位阎锡山的工作人员回忆汾阳县的“三自传训”运动说:“在第一批‘三自传训’中,为制造恐怖气氛,促进坦白交代,按照阎的指示,县训委员会在文庙操场召开了一次乱棍打死人的大会。所有机关、部队、学校、市民和参训农民全部参加。把早扣在警察组习艺室的六七个人,说成是参加训练不坦白的人,以拒不交代为八路军送情报罪名,乱棍打死在文庙操场。其中有一个是东遥庄庙上的尼姑,以窝藏八路军名义被打死。还有城内一个十三岁的*张冬花,本来是生活无着沿街乞讨的流浪儿,身带一包蓝色颜料,警察局就抓回以替八路军放毒罪名,也在这次被乱棍中打死了。
入闱之感
1947年4月,阎锡山奉派为山西省县长考试委员长。阎对县长考试非常重视,不仅亲临主考,而且亲读四子书,感慨不已。
4月14日,准备入闱主考时,僚属提出当此军政繁兴,可否依典试条例必要时得以变通之规定,委员长可到考场点名一次。阎锡山说:“政治军事固要紧,乃常事也,典试,特事也,任其事者,则当尽其事。且典试,大事也;县长,重任也;不可忽略。”他坚持要入闱。考试从4月14日始,于4月18日终,阎每日必去。
从其感想中,可窥见阎之脉脉思绪。
4月16日阎写道:
孔子对曾子子贡两次说:“一以贯之。”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是孔子对曾子以为他不知一,始告之,含有启问之意。曾子曰:唯。是表示已知之意。对子贡也含有启问之意,惜二贤均未问一者何!且曾子猜为忠恕,忠与恕已为之二。孔子虽以恕答一言终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忠恕皆是处人之法,不足以为裁成辅相之用。二贤未问,或孔子本不愤不启,未将一说出为何耳。究竟孔子的一以贯之是什么?不得而知!使学者无最后之目标,此实为儒学上一大遗憾!
“果使二贤问孔子一者何,孔子明白以告之,不只当时学者可有进一步的修学,或后来也不至如程朱陆王,显然分为两途。程朱陆王之分,虽是学的途径,一由内向外,一由外向内;果确定一的求学目标,途径亦不至程朱陆王之截然耳!更不至使后世欺诈揣测者,所谓一贯之道,一贯之学,而乱人之耳目。
“余意孔子讲的仁学仁政,而反罕言仁,或欲与二贤言仁乎?宇宙间,只有种子,抽了万物的种子,则无宇宙。所赖以裁成辅相者,就是理性。理性即仁的种子。物的种子不可思议,一颗谷子,一穗谷子,遍地谷子;一个鸡蛋一个鸡,可遍地鸡蛋遍地鸡。仁的种子,更不可思议,“立则见其参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等于蛋白蛋黄,变为鸡形;“如有所立,卓尔”,则成为鸡体;“从心所欲,不逾矩。”才是脱壳之小鸡,亦即所谓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小鸡脱壳后,其壳抛弃,有何惜焉!
或问:曾子子贡,何以不问?答:二贤之境界,探不到一,假使颜、孟,必追索之。问:何以知之?答:因颜子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气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皆是不可解之语,非如曾子之忠恕,谁听亦了解为处人之理,且孟子曾曰:夫道一而已矣。”问:忠恕平易,而易懂,亦适用;颜子之“如有所立,卓尔”。孟子之“则塞于天地之间”。是不是使人懂不了,用不上?答: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则因其不易懂而不言。磨子上的一颗谷子,仅仅的是一颗谷子,人皆易懂,田地里的一颗谷子,假使在未种植之前,有人持而示之曰:“此谷子,三尺高,有杆,有叶,且有穗,是一千颗谷子,且是遮天盖地的遍地谷子。”谁信之乎?必曰,诳妄之语。曾子之忠恕是磨子上的谷子;颜子之瞻前忽后,卓尔所立,与孟子之浩然之气,充塞了天地之间,是田地里的谷子。就磨子上的一颗谷子说,即是遍地的谷子,亦不可信,亦不能解,就田地里的一颗谷子说,即是遍地的谷子,可信而也可解也。物的种子且如此,而况仁的种子乎?浩然之气,塞于天地之间,又何怪呢?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巩固统治(13)
4月17日他又写到:
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人皆以为谏伐纣不可也;我以为谏不传贤,不可以伐纣也。玩其辞:“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禹由传贤而来,禹后而传子,故不言及商汤!尤其以暴易暴之语,更为明显,武王圣人也,岂能与纣比,常人知之,夷齐岂不知乎!孟子称伯夷圣之清者也,无论多清之圣人,尚能不主除恶乎?且愈清愈恶染。
所谓以暴易暴者,禹之子启固贤者也,而传至桀,则无恶不作矣;汤圣人也,汤放桀,因传子而易桀为纣,桀纣同暴也,言启与汤圣人也;言纣易桀,以暴易暴也。纣固暴,武王伐之,而仍传子,易为幽厉,以武王比纣,是圣人易暴君也;以幽厉易纣,是以暴易暴也。盖自禹传子之后,继之以汤,皆圣人之错误所造成,常人之错人易推翻;圣人之错,遂成为不可挽救之厄运,恐当时即使夷齐谏传贤,太公亦不敢变更传子也,不敢变即不肯以谏传贤传播于世。
我对此忆之久矣,提笔欲书而屡止之,盖以为如此揣测古人,倘若不中,呜呼可!又思假若夷齐此屈不明,吾之心际,又有何用乎!将本余之心际而笔余之揣测,以待君子之思考也。果以其谏不伐纣,任暴君横行而不伐,人类将灭绝矣!常人且不肯为,岂有圣人而为之者乎?
事之败,只能责备贤者,主政之极则,莫高于贤者。贤者,贤者知之,傅贤可为最高之极则。余对此历史上责备三人,第一禹不当不防子贤,而破坏传贤之制,禹应知其子启贤,国人定讴歌之,即当立一不传子之*或大命而限制之。此外汤武皆圣人也,当复圣制,且汤当鉴于桀,武当鉴于纣,其因传子而残暴人民惨重,应思之复传贤之圣制也,假使中国历史维持传贤之制于今,岂独中国人民之福,亦世界人民之幸也。
4月18日,阎写到:
中庸讲“中”、“和”两字,举得很高,“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实际中就是种子,和就是达出种子的作用来。如五谷,中就是有种子的谷子,和就是水土寒热,合其种子之生者。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理性即是大本,造化造物用的是理性,造化造人就是将理性分给人,即无所谓造化矣。故人之中,即宇宙之大本。
但理性在人身上,如谷子在谷颗中一样,得和就能不可忆而变为苗变为穗,以塞天地。人的理性种子,得和就能发达理性至不可思忆而还原造化。但非和不能把中的用达出来;故有子有‘和为贵’的话。也可以说,无中则无本,无和则无用。但中和不能全在身上讲,应在身上养,事上表现。身内是体,身外是用,无体则无用;有体而无用,亦等于无体,如无灯不明,但不是为灯是为明,如有灯而蔽其明,则有灯等于无灯。
由事之取舍上说,谋其事之所当为是中,尽其力之所能为是和;由事之施为上说,做甚务甚是中,做甚成甚是和。
喜怒哀乐中节为和。什么叫中节?就是不过不及,不自生障碍,如镜子照人,恰合客观。因不恰合客观,即是主观的喜怒哀乐,就成了事之障碍。不是事不顺利,是自做不顺利。允执其中,就是丝毫无主观,纯是就客观的事上,该怎样,就怎样。发而皆中节,就是允执其中,但非和不能中节,中是天性,和是人为的工夫,所贵于学,即在此。”
二、巩固统治(14)
从上述阎锡山读四子书感想中,可以看到,阎锡山的宇宙观是中的哲学,他认为,孔子所说的“一以贯之”的“一”就是中。中是仁之本,和是仁之道,无中则无和,无和则无用。用在实践中,谋其事之所当为是中,尽其力之所能为是和;用在行为中,做甚务甚是中,做甚成甚是和。他的政治主张是君子传贤,反对君位传子,认为夷齐谏武王不是谏伐纣不可,而是谏不传贤不可。禹不传启而传桀,演为暴君统治,长此以往,以暴易暴,传圣明的传贤制度不得复立,因此,必须确立传贤制度,君位传贤。
但是,感想归感想,行为归行为。阎锡山的这些感想,满口“仁学仁政”、“中道中节”、伐暴“传贤”,而联系到他强推“兵农合一”和惨施“三自传训”一想,又感觉是南辕北辙。既然孔子所言“一以贯之”的“一”是“中”,“中”应该是一以贯之的,那么言行不一怎为“中”?一面喊“政通须执中”,一面又残杀无辜,怎叫“得中”?
不过,阎锡山这些感想,倒是和正在进行的县长选拔不无关系的。4月26日,他对考取的县长进行了长篇训话:
诸君为此次考取之县长,即将按规定送省政府,候选任用,担任实际工作。县为施政之重心,县政之彻底,端赖县长之领导,任务至重。诸君在未出任之前,应努力以下三事:
(一)应有之修养
县长为亲民之官,又为官治自治的个交关处,民之情伪,须县长识别,政之得失,须县长衡量,民之所请求者,政之所施为者,皆须县长斟酌损益,措置得宜。所谓允执其中,政略之中固在上,政策之中即在县长,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皆适之,始能有利无弊,政通人和。
诸君今日有志于县政,今之县地方百里,有斯土,有斯民,君等足够一个位,而权亦够一个斧柯,诸君有此志,正可以有为之时。惟政通须执中,人和须己和,执中须得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