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为祖国而战-风尘儿女英雄-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世界的东方,古老中华大地上也响起了科技强军的号角。

  1985年,中国政府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战略决策:裁减军队员额百万,同时,组建中国陆军航空兵。

  1986年10月,在庆祝共和国37岁生日之际,中央军委正式批准组建陆军航空兵,并明确指示:“要下决心建设好这个兵种”。

  从此,飞旋的铁翼为中国陆军的腾飞插上翅膀,开始告别“铁脚板”走天下的历史。

  万事开头难,陆航的创建基本上是白手起家,地偏,房老,装备旧,各种设施残缺不全。“陆航人”拉紧操纵杆,加大油门,振翅奋飞。

  “把诗篇书写在蓝天,把身影寄托给白云。

  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险哪里就有陆航人”。

  这是飞行员冯华宇写在笔记本上的一首小诗,也是第一代“陆航人”艰苦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

  就是凭着这种不服输的劲头,陆航的创业者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了部队建设的一个个奇迹。

  伴随保障,牵涉到组织指挥,机务维护,装备保障,后勤保障,飞行管制,气象预报,通信导航,机场开设等方方面面,组织工作复杂,协同要求全面。

  如何摆脱战时直升机只能依托固定机场保障的限制,提高搭建战时跟进伴随保障平台能力,是陆航机关部队一直思考和着力解决的一大难题。

  近年来,他们针对部队作战续航能力弱,专业保障要素多等特点,把开设野战机场作为战时陆航后勤保障的研究重点。

  通过广泛收集资料,邀请军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在理论研究与实兵演练两个层面上对野战直升机场的分级,选址原则和要求,开设的内容和步骤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了一套“三区,两库,一场”的野战直升机场开设理论成果,即:设立飞行保障区、工程抢修区,生活保障区。

  油库,弹药库,野战停车场,并研制出了滑油箱槽型清洗工具,野外便携式液压设备、起动机系统原位检测仪等15项仪器设备,有效地缩短了直升机零部件的维修保障周期,总结形成了“多点位快速加注”,“一条龙快速布设灯光”,“多点位,全时段,不间断供餐”,“担架转移,快速登机,空中急救,迅速后送”等几十种保障战法,全面提高了野战机场的使用效能。

  二.

  一支合成化陆军部队,不仅是步兵和装甲部队的合成,更是地面力量和空中打击力量相结合的立体合成。

  陆军航空兵活动在低空或超低空,与地面摩托化部队和坦克部队同步冲击,可形成空地相交叉的“高压效应”。

  战斗将由原来的“一”字型平面格局,发展为空对空,空对地,地对地,地对空的“X”型立体交叉格局,并逐渐形成“空地一体作战”的“纵深打击”作战理论和“进攻进攻再进攻”,“打不赢就飞”的崭新战法。

  磨砺制胜未来的锋刀利刃,就要敢于在电光硝烟中加温淬火。站在军事变革风口浪尖的中国陆航,不放弃任何一个摔打队伍的机会,频频亮相于各种重大演习演练。

  炎炎夏日,中原古道,骄阳似火汗如雨。

  “红”“蓝”两军装甲部队激战正酣。

  突然,“红军”坦克遭设伏的“蓝军”猛烈攻击,情况危急!

  只见数架“红军”武装直升机依托山谷树林的掩护迅速接近前沿阵地,在距敌几千米处突然跃出树林1米多高,悬停,发射,撤离,一连串动作干净利落。

  十余辆“蓝军”坦克瞬间被摧毁,这是我军首次使用直升机打坦克,全部命中目标,陆航“初露锋芒”。

  冷落清秋,东南沿海,疾风骤雨浪滔天。

  一场大规模陆,海,空三军合成实兵演习在这里举行。此时,云底高不到200米,能见度不足2公里,海上阵风达20米/秒,气象条件极其恶劣,只见9架迷彩战鹰突然从海涛中“踏浪”跃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敌”阵地发起猛烈攻击。

  由军区栖霞岛联合训练基地某陆航团团长王晓波领演的这场超低空破袭战活剧,受到了军区首长的高度赞扬:“陆航执行命令最坚决,作风最顽强,技术最过硬。”

  高技术战争的主要形式是全纵深机动战。

  全纵深机动战的基本特征是:强调突然性,速战速决。

  主要采取间接路线,快速机动,保持行动节奏,围绕打击重心展开作战行动;实施非线式作战,使敌在全纵深同时遭到攻击。

  陆战力量实现飞行化,将是遂行这种作战任务的可靠保证。因此,进一步提高陆航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能力,是加快实现由辅助型向主战型转变的最好途径。

  目前,我陆航战鹰活动区域已从原来的平原,森林,山地,扩展到高原,海上,并逐渐走出了主要用于空中救护,运输等辅助性兵种角色,开始成为参与作战全程,具备对地攻击,远程兵力机动等综合作战能力的主战兵种。

  陆军航空兵的迅速崛起和壮大,正牵引着我陆军由平面向立体,由近程向远程、由区域向全域的加速转型,有力推动了陆军信息化,机械化建设的复合发展。

第二十三章。 陆航装备发展思路
一。

  在陆航装备建设中,逐步确立了“研制,挖潜,引进”相结合的装备发展思路。

  在抓好现实装备研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新型后续装备的预研,探索工作,积极开展新型直升机和各型配套装备的前瞻性研究,使陆航武器装备建设逐步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有效缩小了与世界军事强国陆军航空兵的技术差距。 

  在做好现役武器装备的挖潜改造方面,切实提高夜战,空战,远程机动和远距精确打击的能力。

  同时, 引进国外先进武器装备,尽快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满足现实军事斗争准备的迫切需要,有效降低了新型国产直升机的研制风险。

  直升机夜航训练是难度较大,危险性较高的飞行训练课目。

  特别是夜间多机编队距离更难掌握。

  飞行人员在飞行中容易出现空间定向障碍,产生对飞机状态或飞行位置的错觉。

  过去,夜间多机编队训练特别繁琐。

  飞行员要先在地面站位,模拟空中编队,熟悉位置,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对新飞行员来说心理压力特别大。

  可是现在就不同了,新型的夜视装备为飞行员擦亮了双眼!

  朱洪涛提出:“战场环境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把部队放到近似实战的野战环境中摔打,才能加速战斗力的提高。

  温室里的花朵,在室内艳丽无比,一旦把它放到大自然中,就经受不起烈日的炙烤、狂风暴雨的洗礼,很快就会枯萎凋谢。

  部队军事训练也一样,如果整天只围着固定的训练场转,不去复杂恶劣的野外进行适应性生存训练,总结的战法套路再多,战术技术动作再娴熟,训练考核成绩再好,也都是温室的花。

  野战训练,地理环境各异,崇山峻岭,戈壁沙漠,大海岛礁,平原丛林什么都有。

  气象条件也千姿百态,大风大浪,雷电雨雪,严寒酷暑都能遇到,对官兵整体素质的提高,装备性能的检验,战法的实际运用,突发情况的处置等都大有益处。”

  要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使平时训练与实战要求接轨,就必须走出训练场的小圈子,多到野外去摔打。

  远远望去,跑道上正在着陆的直升机尽收眼底,近处两米以内的人能看清面目表情,和白天观看的效果差不多,难怪飞行员飞行时那样轻松自如。

  这时,临海军区陆航指挥员下达了紧急出航的命令。

  只见一架架战鹰快速升空,在夜空中形成战斗队形后,又迅速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中。

  二.

  西藏的地理位置极具战略价值,在高山的地形掩护下,西藏的地形有如中国的自然屏障,但是面对这些高山地形时,中国早期的运输几乎都只能靠车辆进行,高原运输直升机的重要性在此突显了出来,直升机不但能进行人员运输,对於一些轻型车辆与火炮也有一定的运输能力。

  在与印度紧张的这段期间,西藏显然成为印度与中国之间的一道墙,印度也希望利用西藏问题来牵制中国,这使得解放军对於西藏的实质控制显得格外重要,这不单单只是民族统一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利益的问题。

  陆军航空兵部队成立后,需要大量的武装直升机,于是选定“直9”直升机为发展平台,选定国产“红箭…8”反坦克导弹作为机载主要武器采用航空机关炮,及机枪和航空火箭弹为选装武器。

  根据陆航作战特点,提出武装直升机战术技术指标和作战使用要求,经上级研究批准定名为“直9”型武装直升机,交由国防工业部门研制,从而迈出陆航武器装备发展建设的第一步。

  经过数年的关键技术攻关,以及大量的地面试验,试飞,试射,终于在90年代中期完成了“直9”武装直升机设计定型并开始批量生产,陆续装备部队。

  一批批国产“直9”型武装直升机腾空而起,陆续成为我国陆军航空兵一支威武雄壮的蓝天雏鹰。

  同时,“直9”系列军用直升机也已经成为中国陆军航空兵主力机种,第一批12架国产材料“直9A”型直升机,担任了光荣的驻港任务。

  1999年我军第一代国产武装直升机威武雄壮地飞过天安门,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扬了国威,壮了军威。

  茫茫夜空里,直升机如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在气流中颠簸。

  从右侧的舱窗向外望去,夜幕下偶尔有萤火般的亮光划过,那是一架架新型武装直升机穿云破雾。

  经过50多分钟的长途奔袭,飞行员冯华宇机组到达一陌生山区后,为避开“敌”方的雷达侦察,开始超低空飞行。

  各机组突然接到战斗命令:前方山谷发现“敌”装甲目标,迅速定位攻击!

  数架武装攻击直升机编队迅速爬升高度,改变战斗队形悄然向目标接近。

  几声巨响后,“敌”目标被击毁在夜色里。

  直升机空战已成为未来空战的一环,各国除了开始将轻型防空飞弹装备於直升机上,解放军对於直升机空战也是有一定的准备。

  中国军事研究家认为,要不断出动战斗机进行防空任务是相当不符合经济效益的,如果能够让直升机分担部分防空任务,可以减缓战机的出勤率。

  目前中国大部分直升机都能装备自行研发的天燕90防空飞弹,但是在直升机空战部份显然有点不足。

  如果因为直升机空战而损失不少优秀对地直升机,是一件相当不划算的事情,所以直升机空战是否也该列入下一代武装直升机的考量因素,也是必须思考的。

第二十四章。 升华充实完善
一。

  战争所透出的现代气息,使他有一种坐不住的感觉。凭着一个军人和直升机飞行员的敏感,他对直升机在战场上的地位和价值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肩负崇高使命的军人,他从世界军事革命的发展趋势和现代局部战争的最新动态中深切感到,成立陆军航空兵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改变未来战争式样的一支新型力量,陆军航空兵将会成为世界各军事强国优先发展的主要兵种。

  选择了陆航就等于选择了新的开始、新的挑战。

  多少年过去了,那在寒风中像荧火虫一样忽闪忽闪的马灯,成了他飞行生涯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尽管想起来总感到不是滋味,但他认定,陆航的发展充满希望,在这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上,就是有再多的艰难陆航战士也能趟平! 

  抢占现代军事技术的制高点,努力超越自我,挑战人生极限,用热血和智慧撑起祖国的一片蓝天 。

  知识军事的浪潮犹如催征的战鼓,也使他感到巨大的压力。

  只有努力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才能抢占世界陆航发展的制高点。

  飞行有极限,挑战无止境。

  随着训法,战法的不断改革,使他悟出了另外一个道理,改革创新不单是对一个现代指挥员的要求,而且这样做,即提高了部队的应变能力,同时也是爱护战友的表现。

  荧屏闪烁,键盘声声,只见一位端庄清秀的女上尉手指轻点鼠标,数以千万计的各型直升机装备数据信息便如潮水般涌入监测控制系统,显示在她面前的液晶屏幕上,遍布天南地北的每一架陆航直升机的质量指标信息瞬间便尽收眼底。

  全军陆航部队每年要组织数千场次,几十万个架次的飞行,每个架次的飞行都要求质量控制中心提供准确详实的质量控制信息,为飞行任务的圆满完成和飞行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证。

  特别是每年年底,他们根据战备和训练任务的需求,综合数以亿计的装备零部件质量信息,对全军各陆航部队,各型直升机进行系统准确的分析后作出的预测,不仅为首长机关合理制定下年度各陆航部队的训练,维修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训练资源的浪费。

  每名质控人员坐在办公桌前紧盯电脑、操作着鼠标。

  这里与演习训练场上那热火朝天的装备保障场景联系到一起。

  殊不知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却正是这样一种让人很难看得出它忙碌却异常繁琐,复杂且极其重要的工作。

  需要质控人员投入千百分的细心和耐性,对数以千万计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并对每条信息进行及时,详细的书面登记和备案,尔后再详细分机型,逐架机建立起装备质量状况档案。

  战鹰远程诊所能为在每一个角落里执行任务的陆航直升机提供远程故障检测和诊断,不仅得益于这套系统采用的数字集成技术,更得益于该中心有一批“医术”高超的“战鹰医生”。

  这里的官兵不仅学历普遍较高,而且都至少精通一项直升机维修保障领域的专业技术,所有涉及“战鹰健康”的“疑难杂症”,如军械,特设,无线电,雷达,航材等,都有维修实践丰富的专家级“医生”把脉巡诊。

  为了保持“战鹰远程诊所”医生队伍的持续创新活力,近年来,中心围绕装备维修的质量监控;野战抢险;快速保障等课题。

  深入开展革新活动,涌现出了高级技师王玉兰等一批先进典型,先后有几十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中有十余项成果应用于维修实践。

  现在,陆航一线部队碰到的许多装备维修的棘手问题,只要连线中心,大部分都能做到“手到病除”。

  二。

  陆航的研究都是先从理论入手,搞清楚之后再到实践当中去演练,演练之后召集全军陆航部队共同讨论,让大家广开思路。

  这样对陆航自身的理论起到了推进,升华,充实和完善。

  各部队在得到作战理论之后,再根据各自的作战方向进行拓展。

  这样就和陆航的职能与未来作战的需求紧密的结合。

  对于理论建设,冯华宇是有自己的见解的:“一个兵种的建设,思路应该是清晰的。

  部队的建设是围绕着作战需求展开的。

  而不是走一步看一步,那是不行的。”

  近些年来,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我们时刻保持着警惕。

  按一般的作战原则,如果作为进攻方,至少需要投入防御方力量的3-5倍。

  而跨海作战的难度就更大,而中国陆航能投入的进攻力量就更加有限。

  但是中国陆航的战斗精神,作战理念绝对是一流的。

  冯华宇认为“如果双方的装备水平一样,我们打他们需要3倍的兵力,他们打我们至少需要10倍的兵力。”

  中国现在正在努力地缩短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且实时地关注着世界先进国家的动向。

  中国陆航还在加快信息化改造进程。

  因为信息化条件下复杂的战场环境,以及直升机自身各种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系统集成,对陆航部队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海湾战争以来,美,俄等军事强国利用其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航空电子设备,正对第二代武装直升机进行改装,通过加装火控雷达,新型武器和全球定位与导航系统,使航空电子设备将进入综合化。

  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使直升机综合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目前,世界各军事强国普遍采用集通用模块,人工智能,数据融合,高速数据总线以及数字通信,火控和遥感遥测等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综合化。

  数字化航空电子系统,提高武装直升机的飞行控制,通信导航。火力控制,电子对抗等性能,使陆航部队信息战能力全面提升。

  为了满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