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008去北京-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坛——离天最近的地方
古代中国的皇帝自称为天子,当然要感谢上天赐予他至高无上的权力,位于京城东南的天坛就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场所。天坛主要建筑建成于1420年,此后曾多次改建或修缮。每逢冬至日,皇帝都要到圜丘坛祭天,正月上辛日则在祈年殿祈祷五谷丰登。1998年,天坛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天坛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都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同时,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皇家的祭祀活动总是循规蹈矩,浩浩荡荡,黄土垫道,净水泼街,乐队随行,皇帝在祭祀前一天还必须要斋戒,不近女色荤腥,对于声色犬马的皇帝来说,这也许是难得的休息。现在参观天坛当然不用这么麻烦,买张票,从天坛南门走进去,不过两三分钟,就从车水马龙的二环路,一下子跳到肃穆圣洁的圜丘坛,一墙之隔,便隔绝了数百年的岁月更替,隔绝了现代文明的滚滚红尘。
延伸景点(2)
天坛建筑将中国人喜欢采用的寓意、象征式艺术表现手法发挥到了极致,圜丘坛就是代表,几乎每一个构件都承担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天坛坛墙北圆南方,圜丘坛矮墙内圆外方,隐含古代中国人对于天地的理解——天圆地方;“九”在中国为阳数之极,昭示崇高的地位,古人认为皇天上帝居住在九重天之上,对于“九”的反复运用,让圜丘坛在数字上成为了离“天”最近的地方:坛高3层,每层9级台阶;上层坛直径9丈,正中铺设圆形的天心石,外围扇形石共计9环,内环9块,二环18块,依此类推,直到第九环的81块;石护栏也是九的倍数,上层36爿,中层72爿,下层108爿。由于石护栏的回声反馈,站在天心石上说话,声音特别洪亮,好似众人齐语,皇帝要的就是这种一呼百应的心理满足,圜丘坛独特的声学效果,在数字游戏之外,更为其披上了一层神秘莫测的面纱。
让我们想象当年祭天时的仪式:某个清冷的冬至日,皇帝独自站在天心石上朗读祭文,不远处高大的永定门城楼默默伫立,坛墙外古柏枝头残雪未尽,万籁俱寂,只有皇帝的声音在圜丘坛回荡,燔柴炉青烟袅袅,仿佛正携天子的敬意上达天庭。微风吹动着皇帝明黄色的龙袍,在他身后,祈年殿蓝色的琉璃瓦顶与冬日高远澄澈的天空已然融为一体,镏金宝顶反射着朝阳的光辉,灿烂耀眼,相信这样的庄严隆重,一定可以听见来自上天的呼唤。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初的近五百年中,类似的场景曾经无数次地上演,无奈如今游人如织,熙熙攘攘,该到哪里找回那种“天人合一”的感觉呢?如果能等到某个人去园空的傍晚,任斜阳将自己的身影投射在圜丘坛上,彻底幻化为一枚巨大的日冕;或者与爱人并坐石阶,看残阳西下、玉兔东升、暮色四合,大约可以在一瞬间,触摸到天坛秘不示人的郁郁心结。
圜丘坛北面的皇穹宇是收藏供奉“皇天上帝”神牌的地方,不过参观者都是冲着环绕皇穹宇的那圈围墙来的,据说两个人面对墙小声说话,哪怕被建筑物挡着双方见不着面,声音也能听得很清楚,如在耳边,因而得名“回音壁”。这是因为墙呈规整的圆形,而且墙面平整度非常好,声波经过墙面及配殿的多次反射,能够被对方听见。现在大多数人根本无缘体会这样的神奇,且不说乱刻乱画破坏了墙面的平整,也不说大呼小叫扰乱了听觉,单单以各种姿势贴在墙边等待奇迹的游人,就彻底改变了声波的方向。与回音壁、天心石并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的三音石遭遇了同样的尴尬,三音石就是皇穹宇殿前的三块石板,据说在石板上击掌,分别可以听到一声、两声或三声回音,不过游人众多的时候,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恐怕很难分辨出哪一声来自墙壁的反射,哪一声来自旁边游客的双手。
皇穹宇向北是一条连接祈年殿的大路,名为丹陛桥,正中以大片青石铺就,称为神道,是专供神灵行走的,哪怕是皇帝,也没有资格在上面留下自己的足迹,皇帝走东边的御道,王公大臣走西边的王道。君权神授,现实生活中至高无上的皇权,在这里给天神象征性地留了点面子。丹陛桥两侧是茂密的古柏林,经历过四五百年的寒暑风霜,却依然老而弥坚。最美莫过于初春的早晨,有淡淡的雾弥漫于林间,浅蓝色的二月兰在树下铺陈开去,微风拂过,恰似起伏的花海。阳光被柏枝细细筛过,点点金屑洒落在花朵上,宛如跳动的波光。可惜皇帝从没有在这个生机盎然的季节来到天坛,如果他曾嗅到过这里丝丝缕缕的花香,听到过小鸟自由的歌唱,会不会给他的政治生涯,添上一抹温情的色彩?
丹陛桥尽头,跨入崇门,祈年殿拔地而起,直冲霄汉。三层平台、三重檐,层层收缩的六个圆,以完美的曲线成就经典;朱红的立柱门窗,金灿灿的“龙凤和玺”彩绘,深蓝色的琉璃瓦,以强烈的色彩凸显尊贵。祈年殿简洁稳重而不失变化的外部轮廓,成为了北京旅游的标志,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在这里向全世界公布,为曾经出现在无数人镜头中的祈年殿,增添了最新的美妙瞬间。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延伸景点(3)
祈年殿堪称秀外慧中。支撑雍容身躯的是28根楠木大柱,这些大柱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中央四柱代表四季;中层十二根金柱,代表十二个月;外层十二根檐柱,代表每天十二个时辰;中外层相加二十四根,代表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三层相加共计二十八根,代表中国天文学的星座观——二十八星宿;古代中国关于天、地、人的多个概念,被几根木头浓缩在同一个屋檐下,同样被浓缩的,还有殿顶精美绝伦的龙凤藻井,以无数块小小的木头相叠,在功能性和装饰性上,浓缩了中国工匠的智慧和巧工。
天坛以建筑闻名于世,其实它有着截然不同的两张面孔。对于大部分旅游者而言,它充满了皇家祭坛建筑的神圣高贵,而每天早晚,当旅游者尚未到来或已渐渐退潮的时候,天坛则展现着北京人悠然自得的快乐温馨。核桃林中舒缓地伸手踢腿的老者,也许是太极拳的绝顶高手;单双杠上翻转腾挪的大哥,好像是国家体委的退役运动员;北坛墙门洞中,一把笛子吹奏得如泣如诉;西门内银杏树下,一只空竹旋转着虎虎生风。最热闹的要数祈年殿东侧的七十二间长廊了,简直是一台活色生香的民间文艺演出,这边京胡、月琴伴着悠悠的京剧唱腔,别看只是清唱,身段、眼神一丝不苟;那边老年合唱团正在引吭高歌,不同声部高低起伏,优美的和声竟然来自鸡皮鹤发的老人;中间踢毽子的丝毫不受影响,时不常露上几手“鸳鸯葫芦”、“过腿片马”之类的花活儿,小小的花毽在他们的脚上,宛如翻飞的蝴蝶,赢得围观者的满堂喝彩;不远处的空地上,老太太心无旁骛,气定神闲间,直把一口长穗剑舞得风雨不透、寒光闪闪……
开阔的东北外坛是风筝迷的天下,沙燕儿、软翅、屁帘儿,各式各样,既有描摹精美花枝招展的仕女,又有时而翱翔时而俯冲的雄鹰,还有眼珠溜转姿态轻盈的蜻蜓,最简单的则不过是几根竹条蒙上黑色的垃圾袋,照样神气活现地在空中起舞。古代皇帝杀牛宰羊表达对上天的敬意,如今老百姓将高飞的风筝作为派往上天的信使,一根细细的风筝线能否带回上天对人间的祝福呢,也许会的,你看那放风筝人的脸上,分明盈满了幸福的笑。
到达:乘地铁5号线在天坛东门站下可到,或乘坐2、17、20、54、106、116、120、6、25、34、35、36、39、122、684、705、707、729、744、803、特3路均可到达。
门票:旺季(4月1日……10月31日)15元,淡季(11月1日……翌年3月31日)10元。老人、学生5元。祈年殿、圜丘坛单独售票各20元。通票淡季30元,旺季35元。
开放时间:6:00…21:00,祈年殿、圜丘坛、回音壁等景点开放时间为8:00…17:00,止票时间为16:00,旺季延后1小时。
导游服务:电子导游机押金100元,普通话导游机租用费为10元,英、法、德、西、俄、意、日、韩语以及粤语导游机的租用费为40元。四座大门入口处都可以找到,可以在任意出口归还。
行程安排:
游览时间约2小时。
自南门入,圜丘坛——回音壁——皇穹宇——丹陛桥——祈年殿——长廊,从东门出,前往红桥市场;
自南门入,圜丘坛——回音壁——皇穹宇——丹陛桥——祈年殿——斋宫,从西门出,前往前门、天安门。
自东门入,祈年殿——丹陛桥——皇穹宇——回音壁——圜丘坛——神乐署——斋宫,从西门出,前往天桥、前门、天安门。
内部交通:
旺季时北门、西门内有电瓶车营运,送至祈年殿、圜丘坛,根据距离远近5…10元/人不等。
美食:
天坛公园周边有多家传统北京小吃店,可以尝到正宗的北京风味。出东门向东横过马路,路口东南角为三元冷饮店,出售正宗宫廷奶酪;向南100米,左邻右舍褡裢火烧,出售薄皮大馅的褡裢火烧,同时还有芥末墩、炸灌肠、麻豆腐、酥鲫鱼等北京小吃;出东门向北100米,路左为老北京炸酱面大王,出售京味炸酱面,路右有锦芳小吃店,这里的元宵全北京闻名;出北门过马路,路口东北角为老磁器口豆汁店,咕嘟嘟冒着泡的豆汁是老北京人的最爱,也供应焦圈、开口笑、蜜麻花、杂碎汤等多种清真小吃;出南门即为宏源南门涮肉城,采用最传统的铜炭火锅,是正宗北京涮羊肉价廉物美的代表,高峰期要等座。
延伸景点(4)
购物:
入东门后前行100米左手,有一家奥运特许商品店,同时也出售风筝、空竹、字画等传统工艺品。
作者手记:
1、天坛的主要建筑距离南门最近,赶时间的游客请选择南门入园。
2、春季的天坛繁花似锦,二月兰、丁香、芍药等次第盛开,色彩最为丰富。
3、游客服务中心在北门内西侧,可借用轮椅;派出所在西门内北侧。
4、圜丘坛西侧的神乐署凝禧殿有明清时期的祭祀音乐——中和韶乐表演,现场演奏。持神乐署门票或通票免费观赏。神乐署开放时间:08:00…18:00(旺季);08:00…17:00(淡季)。音乐表演时间:09:00…09:20;10:00…10:20;11:00…11:20;13:30…13:50;14:30…14;50;15:30…15:50。
下一站:
游览:出公园东门乘坐地铁到前门站下车可到前门,或出公园西门乘坐2、17路或快速公交线到前门下车亦可;从公园西门乘坐826路可到达颐和园。
美食:出公园东门,乘坐地铁到东直门站下车向西走一段可到簋街;或出公园北门,乘坐106路电车到东内小街下车到簋街。
购物:出公园东门,过马路左转50米即为红桥市场;乘坐地铁1号线到永安里站下车可到秀水市场,到王府井站下车可达王府井商业区;出东门直行150米路南为36路车站,可到达潘家园;出西门乘坐729、744路可达王府井商业区。
先农坛——皇帝亲耕之处
当大批游人纷纷涌向天坛,祈年殿和回音壁前人声鼎沸之际,与之一街之隔的先农坛却孤零零的门可罗雀。很惭愧在北京活了三十几年却从未踏足先农坛一步,它也是一个祭祀先祖的坛庙,只是默默不为人知,仅仅作为一个地名存在着。
我们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被公推为中华民族的先祖。炎帝神农氏,又称为先农。他曾遍尝百草,亲事农耕,解决了天下百姓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五谷种植,“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这始终是中国历代帝王统治国家的基本国策。于是在明代北京城建成之时,一座用来祭奠炎帝神农氏的坛庙——先农坛在永定门内庄严落成。
明清两代的皇帝对于先农坛的祭祀大典不曾丝毫怠慢,也因此当你怀着轻慢之心而来,毫无准备地走入太岁殿前的广场之时,会立刻被如此开阔的视野所震惊,九五至尊的皇权威慑力依旧存于那宏丽的宫殿和壮观的祭坛之上,甚至院内那些参天的古树和空气中隐约流动的威严的气韵,都会让你的身影顿时变得渺小下去。
先农神的拜台、清帝观看大臣耕作的观耕台、供奉神农神龛的神库、储存粮食的神仓、更换服装的具服殿、亲耕后举行庆贺的庆成宫,经过修整的先农坛已基本恢复了原貌。到观耕台前的一亩三分地走一走,这里可是当年皇帝亲耕的土地,每年的仲春亥日,皇帝祭祀礼毕,都要在这块地里耕种一番,当然只是形式上的“三推三返”,但就是这样一个皇帝亲耕的象征性场面却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农业文明始终占据支柱地位的重要体现。
最宏伟的建筑当然还是太岁殿,歇山顶、黑琉璃筒瓦绿色剪边、和玺彩画、汉白玉三出台阶,营造的依然是皇家尊贵的非凡气质。内中的殿阁现已开辟为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中国的古代建筑艺术是华夏文明篇章中尤为精彩纷呈的部分,婉约的、雄浑的、富丽堂皇的、清新典雅的,各类风格被木材砖瓦泥石彩画演绎得淋漓尽致。宫殿、寺庙、陵墓、园林、佛塔、民居,各种建筑形式各有各的规则和精彩。在这里学会分辨屋脊的样式分为几个等级,明白四合院门楼的高低贵贱,下一次再与古建筑对视而立的时候,你便能够多读懂一些,多深入一些,也多热爱一些。
到达:位于东经路21号。乘坐2、7、15、20、110、120路天桥商场下车向西沿南纬路步行可到。
门票:15元。学生8元。残疾人、老年人凭有效证件免票,儿童团体免票。导游讲解团体票30元。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延伸景点(5)
美食:新北纬饭店旁边有一家洪运轩饭庄,据说是全北京最好吃的涮羊肉。
京城百工坊——手工业大师汇集的地方
历史上的北京手工业曾经极度繁荣,从文人雅士把玩的珍品,到黄髫小儿手中的玩具,无不浸透着能工巧匠的才艺以及对美的向往和追求。雍容华贵的景泰蓝,金碧辉煌的金漆镶嵌,巧夺天工的玉雕,晶莹剔透的料器,惟妙惟肖的剪纸,还有内画鼻烟壶、葫芦、绢人、石雕、泥塑……如果在一个地方能够欣赏到这些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亲眼目睹它们的产生过程,甚至有机会亲手制作出一两件只属于你自己的作品,是不是很有诱惑力呢?京城百工坊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惊喜的好去处。
现场制作是百工坊的最大特点,这里集中了牙雕、玉雕、内画、料器等多个京城手工业行当的传人或业内翘楚,旋转的机器、在机器旁忙碌着的工艺美术大师们,把百工坊打造成了活着的博物馆。大师对作品充满感情的介绍,让每一件工艺品变得立体生动起来,也让游人更多地了解到某种手工艺品形成、发展、繁荣的点点滴滴。从琳琅满目的工艺精品中挑出最中意的那件,与创造它的工艺大师合个影,这样的纪念品,恐怕在几十年后回想起来,心中还存有一份温馨。
主要产品包括:牙雕、玉雕、景泰蓝、金漆镶嵌、料器、剪纸、寿山石雕、紫砂壶、漆线雕、泥塑、琉璃、葫芦、绣花、铜器、手工地毯等。
到达:位于天坛东门以东约500米,龙潭湖路北侧路1号。乘坐6、8、34、35、60、116、684、705、707等公共汽车在北京体育馆或光明楼站下车均可到达。
天桥——消逝的风景
天桥可能是老北京版图中最热闹、最兴旺、无奇不有的平民市场画卷,“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关于天桥的传奇故事写上十本书也不够。只是在今天,故宫、天坛、北海仍旧彰显着昔日尊贵的皇家气派,前门大栅栏、琉璃厂文化街也依旧延续着一息尚存的市井风情。可是天桥呢?无情的岁月流逝竟将这里得繁华连根拔起,甚至连空气中流动的一丝气韵都未曾留下,回首相看,天桥竟似在一夜之间完全消失了踪影。人人知道天桥这个地方,可又人人都看不到天桥的存在。
珠市口以南,永定河以北,东临天坛,西濒先农坛,这里是曾经天桥所在的大区域。天桥以前是有桥的,并且也是因桥而得名。当时在先农坛的北墙之外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这条河阻挡了皇帝出宫祭祀的道路,因此元代时河上建起了一座汉白玉单孔高拱桥,由于这是天子所走之桥,这条路乃是通往天街之路,因此“天桥”的名字便这样叫了起来。清朝光绪年间因修建道路,高拱桥变为低拱桥又降为平桥,最后仍然是逃不脱拆除的命运,1934年,天桥彻底拆毁,从此“天桥有天无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