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嘴话水浒-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水浒》的价值
  大嘴认为宋江的思想是中国古时候士大夫们典型的忠义思想,上梁山之后,他的思想就变成他的路线,就是招安的路线。宋江的思想是一贯的,他没有当梁山的领袖之前胸怀忠义,在家是个孝子,在外面干事情是两条:一个忠,一个义。对江湖上好汉、豪杰他称兄道弟,扶危济困。上了梁山以后,这种思想很自然地就会演变为招安思想。
  《水浒传》的价值所在,并不取决于招安和没有招安,而是在于它歌颂了这些反抗的英雄,揭示了逼上梁山的封建社会一个历史的规律,金圣叹也承认乱自上作,他在评《水浒传》中说过,乱自上作,不能怪老百姓。这个*是你上头搞起来的,是你朝廷的*、朝廷的黑暗,这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是你们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最后*起来了。
  所以《水浒传》的价值有很明显的两点,一个是它歌颂了一批反抗的英雄;其次,它客观地揭示了官逼民反、逼上梁山是封建时代的历史规律,是很了不起的。
  在对《水浒传》的多元解读中,有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存在,就是很多读者往往愿意接受和肯定《水浒传》中的绿林的英雄性和江湖的豪侠气,而往往忽略掉了他们所存在的思想上的非理性和行为的非人道。在此大嘴提醒读者朋友,不光是对《水浒传》,对任何的文学作品,我们还都应该历史地、科学地来理解、来看待、来品读。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说水泊 道梁山(11)
梁山的“道”
  大嘴认为:《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都是宣扬“王道”思想的著作,它们都否定所谓的“霸道”,也反对“奇道”。因为构成人的社会,是需要一种叫做秩序的东西,换而言之也就是像“黄金定律”一样的秩序感觉。
  中国人的处世思想主要是以儒家为中心而传承。上述两本小说与此一传统在根柢上是相通的。在吉川英治的《新水浒传》中,众豪杰齐集于聚义厅时,宋江曾吟诗表示接受天子招安,愿以自家性命尽忠事国。而李逵等听了则大怒,骂道:“呸!没趣!”
  宋江则好言相劝:不管怎样,宋朝开拓了由古到今连绵数千年的这一国家的文明,力量委实甚大。然而倘若此大统到此而绝,则天下大乱,四民悲苦,毕竟也不如今日矣!战乱和天下大乱必然导致老百姓生灵涂炭,要有达成和平的秩序方能追求文明的生活。大嘴想,做为领袖有如此意识而又能付诸行动,这宋大哥真是太受人尊敬了。
  《水浒》强调“替天行道”,这个“道”,当是代表正义、人道、和谐、合理与稳定秩序。金圣叹七十回本最后以“天下太平”四个大字作结尾,相信就是这种意思。
  《水浒》和《三国演义》的故事成了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人民从其中接受道德教育与价值标准。都认为应当像刘备、关羽、林冲那样重视对朋友的义气,要爱护人民,决不可像曹操那样忘恩负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奸诈毒辣的事。这其中最突出的是关羽,国人对关羽的那种毕恭毕敬的信念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比如香港的警察以及黑社会人物都要设神坛拜关公,决不拜孔子,也不拜见耶稣和如来佛。作家陈舜臣的回忆中曾述及,从前只有七八千的中国人居住的神户的街上,只有一座中国的寺庙,那就是祭祀关羽的关帝庙,对关羽的尊崇之情也由此可见一斑。
  刘备与关羽的道德模范比孔子、孟子更加普及、有效而重要,这要归功于小说。小说人物成为大众宗教式崇拜的对像,这是全世界任何文学作品都做不到的。古希腊人崇拜希腊众神,并非因史诗《伊里亚特》而起,《伊里亚特》只不过记载希腊人崇拜众神的事实而已。
  名著中的权谋,大嘴认为也是影响巨大,可以说对中国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女真民族向明朝进攻时,还是关外没有什么文化的粗野民族,他们不善于理解《孙子兵法》之类的艰深书籍。他们的将领行军打仗时的方法和技术全靠从《三国演义》中学习。据说,清代第二代君主皇太极就是使用“反间计”,骗得明朝的崇祯皇帝杀了大将袁崇焕!这计谋就是照抄《三国演义》中周瑜骗得曹操杀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的计策。袁崇焕如果不死,吴三桂不会把守山海关,清军就不可能这么容易的打进北京。
  与世之邪恶对决,并不意味着要成为捣乱的无政府主义一样的“乱臣贼子”。宋江的思想令人感到其中有一种中国独特的秩序感觉,巧妙地象征着宇宙一样的感觉。一般而言,西洋思想强调革命、变化,有强烈的无秩序倾向;相反,以儒家为中心的中国的思想,却有着较强的顺从宇宙秩序的倾向。
  反*的主题
  《水浒》的主题到底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歌颂反抗精神,有人认为是宣扬投降主义,也有人认为主题是反贪污反*。
  大嘴不认为《水浒》的主题仅仅是为了反*,但不可否认有这方面的重要内容。
  在封建社会里,直接*人民的是贪官污吏,是高俅一类的人物。农民起来反抗,矛头直指贪官,这是理所当然的。而至于皇帝,在农民的心目中,是一个不容侵犯的象征,也是一个维持正常秩序所必需的人物。农民不可能梦想着自己去建立一个*政府,他们只希望出个好皇帝,即所谓的真命天子,铲除贪官污吏,为民除害,实现天下太平。因此,奋起反抗的农民“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一种正常现象,实际上就是反贪污反*,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
  《水浒》里的人物个性鲜明,一个个都生龙活虎,跃然纸上,从《水浒》中的许多故事——如鲁智深故事、林冲故事、智取生辰纲故事、武松故事等看来,虽然情节复杂纷纭,但其主题总离不开一件事——反贪污、反*。
  因为《水浒》有不同的版本,其主题也就有了变化。七十回本的主题是歌颂反抗;一百回本(包括一百回本以上)的主题是接受投降。但有人因此说《水浒》有两部,宋江也有两个却是荒谬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发展变化,人也有发展变化。《水浒》只有一部,宋江也只有一个,宋江先是领导反抗,后来接受投降,这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所产生的发展变化,不能说一个人的言行有了发展变化就变成了两个人。又比如《西游记》孙悟空先是大闹天宫,后来皈依佛法,难道我们就可以据此认为有两部《西游记》,两个孙悟空么!
  《水浒》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之所以吸引人,很大原因出于其精彩的格斗场面,恢宏的战争场景,到位的人物刻画以及有趣的智力比拼等等。大嘴并不想谈论什么《水浒》的由来,而只是想就水浒论水浒,就水浒论世态人情等,换一个角度来看《水浒》。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说英雄 话好汉(1)
大嘴多舌:
  中国的历史文化里,素有蔑视众生的传统。在许许多多的人眼中或心中,历史永远是各色英雄活跃演出的舞台,英雄的生命和众生的生命永远不会等值。这一点,在演绎英雄故事的《水浒》中,更是有着充分的展示。
  “好汉”、“英雄”与“人性”
  本性的反抗
  美国学者杰克逊在他的英译本《水浒》之“序言”这样说道:“《水浒传》又一次证明了人类灵魂的不可征服的向上的不朽精神,这种精神贯穿着世界各地的人类历史。《水浒传》也可以作为人类本性反抗非正义现象的一个例证。”
  大嘴觉得这种评述还是很符合一般大众对《水浒传》的印象的,即有一条重要精神贯穿着《水浒》,这就是:管尽天下不平事。
  在《水浒传》第五十八回中说道,大名府画匠王义带女儿到华山进香,被华州贺太守强夺了女儿,并将他刺配充军。途经少华山,恰遇九纹龙史进。史进杀了两个防送公人,将王义救上山,又去华州冒险行刺贺太守,事虽不成,但他奋身所为,正是典型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又如第四十四回中,挑着一担柴进城来卖的石秀见一群无赖围殴病大虫杨雄,便奋勇来助杨雄,将众无赖打得东倒西歪,赢得了路经此地旁观了这一幕的戴宗、杨林的赞赏:“端的是好汉,此乃‘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真壮士也!”
  再如第三十回中,武松醉打蒋门神后,对众人宣称:“我从来只打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也不怕。”与此相似的是,戴宗也曾向宋江介绍李逵说他“专一路见不平,好打强汉”。
  最典型的莫过于鲁达。当侠义慷慨的鲁达一开始便在水浒世界里大踏步地出场时,这种管尽天下不平事的精神就被他一腔热血燃烧着带到了鬼蜮横行的人间:先是救护金翠莲,打死镇关西,此后便亡命江湖展开了一系列锄强诛暴的行动:痛揍小霸王,火焚瓦官寺,大闹野猪林……一路上“禅杖打开生死路,戒刀杀尽不平人”,虽有些粗鲁,却展示了最充分的“义侠”精神。
  这一切都说明梁山好汉中确实有可敬、可爱的汉子,如奋身忘我、锄强扶弱的鲁智深,如单纯豪爽、勇敢而富有血性的九纹龙史进,他们都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好汉”(即好样的汉子)。
  只可惜,梁山泊中这样的好汉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少得多,只是因为开篇鲁达故事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使人误以为梁山好汉个个如此,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梁山好汉的普遍行径。实际上,通读一下《水浒》,就会发现事实远非如此,而且即便是拔刀相助,它的正义性有时也要打个折扣,倒是杀人越货的要多一些。
  人性英雄
  大嘴认为梁山泊的“好汉”们不是由一股人而是两股不同的人组合成的。一股是所谓平民出身的“强人”,另一股是所谓官家出身的“名士”。前一股代表了“野性”一族,对他们来说,杀人放火是小事,剥皮吃人是常事。他们不只与官府斗,是什么人都杀、都下蒙汗药的,李逵总是见人就砍。这种人当然不是人性英雄。后一股代表了“奴性”一族,都是在命不能保全的情况下才被逼上梁山的,他们才是梁山主角,主导故事发展,也就是梁山政治的发展方向。
  在梁山泊,两股人能够结合到一起,有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压制过了极限,“名士”上了“强人”的山,他们被逼到了一起,并且最后肯定是“名士”领导头脑简单的“强人”;二是他们的性格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所谓讲“义气”,也就是“两肋插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范畴…比我们今天说的哥们义气高一些,但比起我们所说的社会正义,则完全不能并论。这个算是水浒好汉的优点。晁盖与宋江分别代表了这两股人,在晁盖死后,宋江通过举“替天行道”大旗、设“忠义堂”完成了梁山的根本转向。接受招安不仅理所当然,而且条件也非常之低,只要赦免保命就行,完全符合“忍辱求生”性格人物的标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说英雄 话好汉(2)
水浒好汉受封官爵是在后来破辽立功之后。所以,在检阅招安人马时,道君天子忍不住夸奖,与百官道:“此辈好汉真英雄也”。这可真是天大的讽刺!连道君天子都认为是“英雄”了,怎么还会是英雄呢?!可见《水浒传》的“好汉”一词用的很妙,好汉也绝不等于英雄。
  因此他们难逃悲惨的结局是在所难免的。它教化我们认清人性的脆弱和无奈,即使再三的美化也难掩作者苍白的苦闷—这是一个时代的束缚。作者企图挣脱却发现自己的努力是莫名的徒劳,反而更身陷泥潭,于是作品增加了一些黑色幽默。它象紧箍咒套牢作者也套牢读者,《水浒传》有种深深的魅力,仿佛读着读着让人有想身临其境的冲动。
  《水浒传》几乎没有多少关涉人性的英雄故事。也没有去表达许多人想象的社会正义问题,因为作者在探究人性深处的问题。
  梁山——英雄的世界
  英雄的史诗
  荷马《伊利亚特》是大嘴非常喜欢的一部外国作品,它一部英雄的史诗。但如此宏大而庄严的英雄传奇之中,也裹挟着极其有趣的细节:它的开始就是阿喀琉斯暴风般的愤怒与希腊军队轰然的分裂,面对天神那不可违逆的归还女祭者的要求,王中王阿伽门农让出了自己的战利品,转而向阿喀琉斯要求一个女子。
  阿喀琉斯递交了少女,继而任性的退出了战争,退出之余,还不依不饶的祈求神灵要求上天降难于希腊联军。在不同价值观的审视目光下,英雄间的龃龉不免有若儿戏,而且具有极其孩子气的一面。所以阿喀琉斯那暴风般的宏大雄伟的愤怒,在阅历丰富的读者面前却往往会显得犹如一个任性孩子的叫喊。
  海明威在创作《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时运用了很多基督教的隐喻,直接影射其为受难耶酥。其悲剧性体现在:这个受难的耶酥被迫通过那么多琐碎而低俗的细节来与鲨鱼们斗争,锱铢必究着每一寸马哈林鱼肉。而特洛伊战争的最荒诞与可悲之处,在于无数英雄十年奋战丧国灭家殒身不恤的结果,是墨涅拉俄斯饶恕了他不贞的妻子,回到斯巴达去过普通人的幸福生活。他们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这么简单:庄严宏大的前提最终落实在轻逸琐碎平庸的故事之上,讽刺和荒诞意味之后,悲剧就产生了。英雄的史诗也产生了。
  在中国,《水许传》与《三国演义》都是最受欢迎的作品,也都是赞颂英雄的史诗。
  众所周知,《水浒传》全书乃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只有其首领宋江遗事在史书中有记载。经过数百年的增改渲染,由民间传说的英雄故事演变成现在所见到的小说模样。从寥寥无几的文字记载衍化成这样气势雄浑的史诗般的小说。但大嘴想:无论作者有多么丰富的想像力,如果没有一代代群众的支持,也是不可能如此成功的。
  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水许传》基本上是一部反叛的小说,歌颂反抗当权者的英雄人物。在权势者的凌辱欺压下,那种追求“倘有这样的英雄豪杰”、“倘有这样的除暴安良之处”,正是在这样的梦想之中才产生出《水浒传》的。那是真挚地反映出当时民众的愿望的文学作品。如果举例,可把英雄们聚居之地梁山泊看作是人们的理想之乡,在梁山泊里有农作、屠宰、养蚕等日常生活的各种描写。这意味着,《水浒传》与权势压迫无缘而追求自由自主的世界,不正表现了大众这种内心憧憬的世界吗?

第二章 说英雄 话好汉(3)
有一点是不可忽略的,那就是《水许》的英雄们从来将自身的安全置之度外。他们在自由自在的另一天地中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没有必要挺身奔赴厮杀的战场,更何况是那样出生入死地去拯救那个欺压百姓而陷入困境地的朝廷。
  然而他们的个性也不允许对弱者见死不救。弱者有难,英雄们就挺身而出。也许朝廷利用了这种情形而招他们向朝廷投降。而《水浒》对权势者予以无情的鞭挞,他们利用英雄们忧国忧民的真情而最后却如卸磨杀驴般将他们予以清除,这里面是有深意的。
  围绕着权力与“民众的力量”,这个不断变化的悲剧就这样打上句号了吗?大嘴认为没有!也许它永远也打不上句号。而英雄的悲剧,会让他们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英雄。
  不同的英雄
  比起众多的《水浒》版本,大嘴还是比较欣赏被金圣叹“腰斩”的《水浒》,到英雄排座次后便戛然而止,让人对前半部梁山英雄多彩的故事、张扬的人性有回味无穷之感,后半部中诸位英雄均已定型,只剩下打打杀杀,落个鸟兽散。
  宋江无疑是水浒中的一号人物,梁山的悲剧与宋江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及时雨宋江是正儿八经的俗人,自幼饱读诗书,忠义却不能两全,作为押司,一方面为官府做事,另一方面不得不为晁盖通风报信。在江州城未得皇上赦免,心中郁愤,醉酒题下“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反诗。
  梁山上擒得个花枝招展的一丈青却做心甘情愿状送给王矮虎,即使在汴梁李师师处一阙《西江月》也写得不明不白:“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六六雁行连*,只待金鸡消息”,却也是欲说还羞。
  梁山之上,晁盖临终前又将他推到不尴不尬的境地,折箭为誓“擒得史文恭便为山寨之主”,岂不是难为武艺并不精熟的宋江?功成名就后面对鸩酒不得不饮,却又拉上李逵做垫背;虽是及时雨却是“送”到江里面,终究无益。故事的悲剧是宋江性格使然。
  较之宋江最有佛性的人物要数花和尚鲁智深了,并不因为其是个和尚,智深做和尚也是杀人放火的酒肉和尚,与佛不着边。梁山中那么多人犯案潜逃,只有智深一人受戒出家,与佛有缘。征方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