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千古一圣--孔子-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的希望,才会勇往直前地朝前走!”孔子自言自语地说,看了看开始西沉的太阳,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这以后的路又稍微平坦一些,孔子一鼓作气,走了将近十刻钟,终于上了十八盘,来到了南天门。
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脚下黑幽幽的路,模糊得隐隐约约如在深水中,四周黑魆魆的,孔子也已经非常疲倦了。他停下步来,抬头望天,看见一抹淡淡的白光,?心平气和地留在天边;触手可及的星辰,心甘情愿守护在头顶;还有丝丝一文不铭的烟雾,簇拥在白光与星辰的周围。“我已经到了天庭的大门口,只要加一把劲,就可以进入天庭。我要在这‘人间福地’里美美地睡上一觉,这才不枉我第一次泰山之行!”孔子在心里对自己说,一边又把这话大声地唱了起来。他用的是祭祀里的音调,充满了一种虔诚而庄重的韵味。
孔子的歌声在南天门上荡开,传出很远,又隆隆地回到他的耳里。孔子听了,愈加地兴奋起来,他加快了脚步,在黑暗里,简直就象一个一流的登山运动员,向泰山绝顶作最后的冲刺。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章:娶妻葬母2
五节:天下小了
13、
孔子迈上最后一步石阶,来到一处较宽阔的、被人荣为“人间福地”的平顶。这就是泰山的主峰之巅,又称之为“太平顶”的地方。
太平顶,多好的名字!天下乱的太久,人们都渴望太平,连这泰山之巅也在帮着人们呐喊了。孔子心中感叹着,虽然困极累极,却还是尽可能打起精神,睁大眼睛,想看一看这泰山绝顶的美丽。却不料,映入眼帘的,只是以然就在脚下、已被夜雾笼罩着的、深黛色的山峰隐约印下的一些稍重的墨影。稀疏的几颗星星,就在头顶,仿佛伸手就可以抓到手心。孔子感到有生以来自己第一次这么高高在上,已经到了天廷。尽管是在黑暗中,他也分明地感到,天地从来没有这么宽阔,这么一望无际。
“美,是需要光明的;没了光明,美也不愿出来与人相会。”孔子喃喃自语,倒头便睡,他实在是太困了!
黎明时分,东方亮出一线晨曦,开始是灰暗色的,不一会变成淡黄,又渐渐地变成橘红。昨晚的星星,不知什么时候化作了满天的彩霞,在阳光的辉映下,红红紫紫、出奇的美丽。孔子静静地观赏着,眼睛一眨也不敢眨一下。突然,那橘红的一团撩开彩霞,冉冉地升起,须臾间,金光灿灿,傲然而立于东面的天际。再看昨晚深黛色的山峰,云蒸霞蔚,都变得明明朗朗、勃勃然充满生气。孔子心中激动,不由得跪伏于地,久久地才抬起头来,大声地呼喊道:
“太阳啊,人世间离不开你的光辉!苍天啊,你是这么的洁瀚,这样的尊贵!”
呼罢,孔子的眼睛流出了泪水,他又看了许久,这才恋恋不舍地收回目光,从绝顶的东面来到南面,举目眺望自己的故乡曲阜。那相依着的两个山峰,正是曲阜南面依托的峄山和凫山!曾记得,孔子刚满十岁时,母亲带着他去爬了一回峄山。顺着一条狭窄的盘道往上攀登,沿途奇峰怪石、陡峭峻拔,岩洞幽深、有许多松柏清泉……当时明显的感觉是:这山,真高啊!可是现在,峄山在孔子的眼里,实在是太矮、太小了些。孔子看着、想着,感慨着,为又矮又小的峄山感到遗憾,同时又感到自己的心胸,正丝丝地在阔大。
孔子深深地吸着这绝顶上格外清新的空气,兴奋地走到西面。当他再次举目远眺时,不由得惊呆了:曾经见到的,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黄河,此时犹如一条金色的、闪闪发光的飘带,撩挠在层层峰峦的尽头;更让人惊诧不已的是,在“飘带”的上空,竟有一条波光鳞鳞、银光闪烁,如金银铺成的天河,从西南至东北,一泻千里,直奔天地相汇处去。“江山如此壮丽,世人为何还要纷争?”孔子举目苍天,再一次大声喊着走向北面。
映入眼底的,是东至渤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的齐国。孔子知道:早在周天子的权威被诸候蔑视的初期,隔着泰山、都是周王朝分封在东方的大国——齐国与鲁国——相互之间就已经时常发生战争。开始,双方势均力敌、各有胜负;到了齐恒公时,他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不久实力大增、国力富强,很快灭掉许多小国,曾经称霸诸侯。等到桓公一死,齐国立刻失去了霸主的地位。直到灵公、景公时,这才又强大起来,成为仅次于晋国的中原强国。只是又过了不久,齐国却再次发生内乱……孔子望着脚下的这一片比自己的鲁国大了许多的土地,想着齐国的兴兴衰衰,一时感慨万千。陪臣们纷纷作乱,故然十分可恨,但这都是向君王们学习的啊。如果各国的君王都臣伏于大周王室,他们的封国,怎么会发生内乱呢?孔子为自己对天下各诸侯国的内乱找到了根源而欣喜若狂,大声地喊道:“乱由诸侯之争始啊!”
在下山的途中,孔子惊喜地发现路边一株古趣盎然的紫薇,但见她树干虬如蟠龙,正开着灿烂如火的花朵。一阵微风吹来,她娇娇地颤动,孔子忍不住要伸手去扶住她。这般雄伟的山中,也有这般娇柔的花朵!孔子对她一叩首,轻轻地告别说:
“也真难为你们了,倘若不是急着要去迎亲,我真要在这里陪你们睡上一夜了。”
孔子回到泰山脚下时,日头早已偏西两刻。上山时有些匆忙,竟然没有看到西北悬崖上有两块逼真的红门。但见滴翠的冬青,艳丽的牡丹簇拥着她,红绿掩映着,在晚霞的映衬下,景色极为壮丽。孔子心旷神怡地看着,一日一夜的疲惫似乎为这壮丽的景色给化解了。就在这时候,他看见远处有几乘豪华的轻车。孔子万分地好奇向一位老者一揖,问道:
“请问丈人,那边是什么人的车?”
“齐人。”
“齐人!齐人为什么会到鲁地来,莫不是他们又要来进攻鲁国?”孔子这么想着,心中不安起来,赶忙朝轻车走去。
14、
在离轻车不远的地方,孔子终于看得清楚:乘车人头戴华冠,身穿宽袖的官服,还带着女人和孩子。孔子心里一亮,顿时明白了几分,不由得自言自语地说:“肯定是齐国的贵族,看来他们的国家又乱了。”
“夫子真是料事如神。”南宫容从孔子的身后走来,敬佩地望着他说。
“究竟是怎么回事,快告诉我?”
原来,强大起来的齐国到庄公时又发生大乱,大族崔抒谋逆,杀死庄公,专权不久又被齐国的另一大族庆封所杀。庆封在齐专政仅仅一年,齐国的四大家族栾、高、陈、鲍与庆舍联合,打败了庆封,将他赶往吴国。从此之后,齐国一直为栾、高、陈、鲍四大家族所撑控。没想到,四大家族的内部又开始相互不满、互相暗斗,不满日渐加深、斗争不断激烈。就在昨天,四大家族中的陈、鲍联合,进攻栾、高两家。栾施、高疆抵抗不住,只好怆慌逃奔到鲁国来。
孔子听了南宫容一五一十地讲述,沉思良久,对南宫容说:“这也是他们咎由自取啊,如果他们都能守礼,又何至于会有今天?”完了,孔子与南宫容告别,踏上了前往宋国的征途。这回孔子行走得很快,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来到了宋国的地方,微山湖畔。
眼前象一幅展开着的神秘而美丽的画卷,渔船、芦苇、荷花,还有湖中的小岛、周围的山,山下鲜红的落日、袅袅的炊烟,这一切都巧夺天工般布置得深合适宜,鬼斧匠心。单是那满湖的荷花,就已经让人醉了。那逼人眼目的深绿,那似乎能包容山川日月的阔叶,那出淤泥而不染的性格,等等这些,都令孔子心生敬佩,想再一次跪下来。然而,就在这些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簇拥中,还有一处更让孔子魂缠梦撩的地方,这就是他的先祖,殷周微子的墓。还在很小的时候,孔子就听母亲说:
在宋国微山湖的微山岛西北部的一个小山上,埋着他孔氏先祖微子的骨骸。母亲曾告诉他,这微子,名启,是殷帝乙的长子,殷纣王的同母庶兄,因反对纣王的*而出走。到了周成王时,受封于宋,死后便葬在宋国东北面的一座拔地而起的高山顶上,时人称这山为微山。过了一百年时,在一日太阳刚出来时,随着一阵山崩地裂的巨响,微山沉陷下去,变成了一片汪洋,原来葬着微子的顶峰,变成了汪洋中的小岛,后人便称这片汪洋叫做微山湖……
孔子正想着,有一家三口有说有笑地走来,夫妻俩都非常年轻,小孩大约十岁左右。他们来到湖边,沿湖向前漫步,观赏着满湖的荷花。孔子想到了自己小时,想到自己的母亲,羡慕地看了他们一眼,登上一条小船,对撑船的妇人说:
“到微子墓去。”
孔子很快上了湖心的小山,他心情沉重地来到那圆形的墓前,凝望着栩栩如生的微子塑像。他仿佛看到了三百年前叱咤风云的先祖,看到了微子在斥责商纣王*时一张愤怒而又无奈的脸。孔子跪了下去,宽大的额头贴在墓前潮润的地上,过了许久,才缓缓地抬起头来。凉凉的湖风,从周围丛生的翠柏吹进来,带着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清韵,散发出凝绿滴翠的松柏气节。
“先祖们走了,走了很久很久,先祖们却又没有离去,一直都没有离去。他们把自己的魂魄,留在荷花里,留在翠柏中,溶进了这天地间永恒的美里。眼前的美物美景,那一处没有先祖的身影啊!孔子的眼睛湿了,泪眼婆娑的,却分明地看见了自己的先祖微子。只见他高冠素服,神态安逸,徐徐地游走在云雾里。“先祖,孔子问你:当初不肯受禄,来此隐居,是厌恶官场,还是无力救世?”孔子问罢,已经是眼泪汪汪,泪湿沾襟了。
他恋恋不舍地离开微子墓,乘船回到湖岸,却看到刚刚还是那样快乐的青年男子,正与他的妻子望着湖水在失声痛苦。原来,他们仨都不幸掉进水里,他好不容易救起了妻子,孩子却被活活淹死。一时周围的人议论纷纷。有人说,他做得对,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死了就不能再活;有人说,他做错了,妻子可以另娶,孩子死了就不能再活。孔子听了议论,皱紧眉头,说:
“他无论救出谁,都是对的。他对他们有同样的爱,而救出一个是因为他有限的能力。”
有自作聪明的人听了不信,就去问那伤心的男子:“请问,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我就只想救人。”男子说:“我对他们游去,结果抓住了妻子,就拼命游到湖岸,再返回找到孩子时,他已经死了。”
孔子怜悯地看了那自作聪明的人一眼,离开微山湖。
15、
孔子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商丘,不仅因为他马上就可以见到那位端庄柔媚的姑娘,更因为这儿是他老祖宗生活的地方。从他有记忆时开始,他的母亲在给他讲叙他充满荣耀的先祖时,就常常会提到商丘这个地方。最早的时候,颛顼帝曾建都于此;后来,帝喾的儿子契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丘,为商族人的始祖;再过了13世,契的后代成汤,灭了夏国建立商国;到周成王三年,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丘,称宋国。
孔子走进商丘时,已经黄昏过后,朦胧胧的街道上,似乎看不见什么行人。他一边想着商丘的往事,一边想着就要见面的新娘,放慢了脚步,按照母亲给他的描述,寻找那两扇玄色的大门。他走过两条街之后,很快就发现了它。孔子心里激动起来,在门前默默地站了一会,待自己的心情平定下来后,这才伸出手去,不轻不重地在门上敲了三下。他停了下来,抻耳听着里面的动静,耐心地等待着。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满脸胡渣的老者探出头来,问道:“你是谁?为什么敲门?”
“在下姓孔名丘,敲门是来迎亲。”
“孔……姑爷!”老者高兴起来,双手将两扇门拉开,说:“快请进,我家主人等你多时了。”
随着老者,孔子走进一间客房,亓官和他的夫人正在那儿等他。老者介绍之后,孔子向岳父岳母行过大礼,献出一个红绸包着的“礼品”。这是当时的礼俗,新郎迎亲时进了新娘的家门,必须献上一份礼物。亓官当着孔子的面打开红绸,只见用了一根彩丝串着的,是七个玲珑体透的佩玉,这可是一件极其珍贵的组佩。亓官见了,连声说:“怎么送这么贵重的礼品。”
“应该的,应该的。”孔子也连声回答。
亓官再不吭声,看看组佩,又看看孔子,然后领他进了书房。孔子恭恭敬敬地坐在亓官的下首。岳母要去安排家宴,临行时回头不舍地将孔子看了又看。
当时,对祭祀、祭祖非常重视,诸侯各国,设专人负责,官名称之为“亓官”,是传承世袭的。当时除了君王,一般庶民都没有固定的姓氏,多以辖、权、赐、承谓之。亓官就是权的称讳,是君王所赐官职的称谓。孔子能做宋国亓官的女婿,纯因一次偶然的事情。去年亓官因国事出使鲁国,参加了鲁国的一次祭祀。小有名气的孔子也在那里协助主持,碰巧又刚好站在亓官的身旁,知道亓官的身份后,孔子不断地向亓官请教,这时有人笑孔子说:“如今人人都说你学问渊博,为什么还要不停地问这问那?”孔子听了,也笑着说:“不懂就问,这本身就是礼,就是一门学问啊!”那人一时无话可说。后来,亓官在与鲁国大夫釐子闲聊时,谈到这件事,感叹地赞扬孔子说:“有子如是,生之福也!”釐子对孔子本来就很佩服,听了亓官的感叹,就说:“闻言令爱刚好二八芳龄,何不嫁孔子为妻?这样亓官之愿可足矣。”亓官听了,点头说:“如可能的话,公可转告孔母得知,如也是这般想法,按礼序行事,到时来提亲就是。”就这样,经过颜征在的一番努力,终于说合了这门婚事。
亓官与孔子在那次祭祀上已经相熟、相知,夫人走后,他便亲切地询问孔子:“这一路来,好几百里,贤婿一定非常辛苦了。”
“一点儿辛苦的感受都没有。”孔子笑着说:“我只是高兴,收获实在太多了。”
“这话从何说起?”
“我登上了泰山绝顶,我到微山去拜谒先祖……”孔子充满激情地给岳父讲了他沿途的经历。
亓官听了,说:“你的先祖微子,当初因纣王*,屡次劝谏不听,这才失望出走。武王克商后,以他继承殷祀,封于宋地。他到宋地之后,为政贤能,把宋国治理得很好,深得殷地民众的爱戴,。”
“是啊,可惜到了殇公,他喜好战争,在位十年中就发动战争11次,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孔子接着说。
“是这样,你说得很对。” 亓官听了,高兴地望着孔子说:“但到了宋襄公时,他却为天下百姓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
“他以春秋五霸之一的身份,在葵丘盟会诸侯,迫使鼎鼎大名的齐桓公、楚成王等诸侯大国也不得不来参加。结果,各国协商后写下和好息战盟书,致使各国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孔子说到这儿,眼中的光芒暗淡下去,稍停了一会叹口气后接着说:“可惜,可惜只有一年的好时光,百姓只有一年的休养生息,到第二年,宋襄公就悍然出兵伐郑。结果,他接连两次失误,郑国没能伐下来,却伐得自己全军覆没,他宋襄公也身负重伤,不治而死。从此,宋国日渐衰颓,再难为诸侯之强国啊!”
“可不是,这确确实实是一件让人非常遗憾的事情!不过,襄公之败,是因为他不听谋士劝告,只强调‘仁义’治军。其实,打仗就是生死的搏击,讲仁义的一方,注定是要吃亏的。”
孔子听了,有些不同意岳父的看法,一时又不想说出来,于是沉默下来。
亓官正兴趣盎然地与孔子交谈,却再没听到孔子的说话,抬头看他,见到沉思的孔子,突然问道:“贤婿这次登上了泰山绝顶,可有什么感觉?”
“感觉很多,最主要的一个,就是感到天下小了!比原来在晚辈心中的天下,实在是小了许多许多!!”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章:娶妻葬母3
六节:母亲没死
16、
晚餐异常丰盛,满满地摆了一桌。孔子已经有许久没吃过这么丰盛的饭了,加之这时确实也很饿,由不得眼睛睁大了许多。好在亓官没有看到他的馋象,正一手举了个金碗,一手小心地将桌上最好的几个菜都抓一点放入金碗里。他神情肃然,一丝不苟,双手捧了满碗的佳肴,缓步地走到祖宗的灵位前放好,这才回到餐桌的上方,问孔子说:“贤婿得美食,也要先祭祖吧?”
“禀岳父大人,晚辈即便是粗饭汤菜,饭前也要取出一些来祭祖。在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