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俗眼看史记-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婚后过得逍遥自在,赏花赏月饮酒与夫人琴瑟和弦。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得到新登基的皇帝汉武帝的召见。原来,他之前写的那篇美文到处被人转载,恰巧汉武帝也是个好点风雅的人,某天逛皇家内部BBS的时候居然读到《子虚赋》,惊为天人,然后说:〃天下竟然有这样的奇文,真遗憾不能和作者生在同时啊。〃

刚好给皇帝养狗的一个小官杨得意说:〃写这篇文章的人是我老乡呢。我可以找到他。〃杨得意果真把司马相如找进宫中。汉武帝问:〃这篇文章是你写的?〃司马相如微微笑答:〃正是在下所写。〃汉武帝赞道:〃实在写得太好了!〃司马相如说:〃这是写给诸侯看的。不适合您看。如果您让我陪同您狩猎,我回来一定写篇天子游猎赋,专门献给陛下。〃

皇帝果真照办,狩猎回来让尚书给司马相如提供笔和木简。汉武帝考的是司马相如的临场应试功,这可是要真功夫的。司马相如满目自信,略微思索了一下就挥笔急奏。不一会工夫,他就写成了新赋《上林赋》。这篇《上林赋》是在《子虚赋》的基础上写成的,人称为《子虚》的姊妹篇。

这两篇文章主要是三个人的对话,子虚先生,乌有先生,亡是公。谁都知道〃子虚乌有〃是虚构的意思,这个成语恰恰就是得自司马相如先生这两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名。很显然,子虚寓意用虚无的辞彩去渲染楚国之美;乌有则寓意〃哪有这么回事〃,以齐国之事去反驳楚国之美;亡是公即〃无是公〃寓意没有这个人,以阐明做天子的道理。

《子虚》赋里写的是楚臣子虚出使齐国,齐王盛待子虚,还带他一起去打猎。打猎回来,子虚先生去访问好友乌有先生,刚好碰到亡是公也在乌有先生家玩。子虚就说:〃今天齐王带我去打猎,场面好盛大啊。〃乌有先生说:〃你玩得好开心啊。〃子虚答:〃是呀,很开心,不过猎物少了点。〃乌有就说:〃那你快乐个啥?〃子虚又答:〃我开心今天我让齐王出丑了。齐王盛情款待我,不就是想要炫耀一下自己国家富强,其他诸侯国都不如他嘛。我就说我们楚王去游猎云梦比这盛大一百倍。〃乌有先生听了很气愤地说:〃你不谢谢我们王厚待你,还在那里夸你们云梦狩猎的奢靡。你太可恶了。一个国家有钱就了不起?你们王会享受就了不起,你们国家产物多就了不起啊?真是肤浅的人,要比就比王的道德修养。你做为楚国的使臣,不去传播君主的美德,在这里争强斗富,你太丢你们楚国的人了。你们楚王的名声都被你败坏了。〃

文章前半篇都是子虚他们大肆铺张自己国家之丰美的叙述,后半部分就乌有先生对子虚的批评。最后几句话批评诸侯和使臣竞相奢靡,不崇道义,带有讽刺意味。这种劝百讽一的模式就是司马相如和枚乘学来的。皇帝老子看是歌功颂德,大臣看觉得在劝诫,只有相如自己才知道他的目就是最后那几句讽刺的话。

司马相如敬献给汉武帝的《上林赋》则是承接乌有先生展开的。亡是公听了子虚、乌有的对话就说:〃你们俩都错了。楚国错了,齐国也没有对。子虚你在那里炫耀物资繁富有、奢侈过度,你真是肤浅极了。乌有,你从重精神、尚道义上去匡正子虚,还算比较有见识。但是,你还是浅薄了。你们俩都不是要端正你们君王之间的关系,而是在那各自夸耀。你们不是在给你们君王添光而是抹黑。你们都夸耀齐楚狩猎之盛,我看跟我们的上林苑的巨丽之美比起来,不晓得差到哪里去。我们汉朝天子狩猎声势之大只能令你们诸侯国相形见绌。但是,我们的天子比你们的君主要贤明。他狩猎回来还知道反省,觉得自己这样做太奢侈了,就发布号令停止狩猎,让老百姓垦地为农,休整山泽,体恤鳏寡,开仓救贫困。真是大大的贤君啊!〃

司马相如通过亡是公的话对汉武帝赞也赞了,谏也谏了,诱导君主认识到天子对于人民和社稷所负的使命。

汉武帝一看,特别开心,就封了司马相如一个郎官。郎官在汉代可是很重要的职位,可以理解为皇帝的护卫。汉代的郎官都是在贵族子弟中选拔的优秀人才,说是在皇帝身边做侍卫,实际上是学习做官,增加阅历,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都会被任命正式的行政职位。象曹操、袁绍都是做郎官出身。司马相如从郎官开始了他显赫的政治生涯。

第五部分 第112节:司马相如:此人只应天上有(5)

司马相如做了几年郎官,一直无所事事,就是陪着皇帝打打猎,开开party,然后写写文章。司马相如的政治潜能没有机会发挥,所以几年了也没升值空间,他有些困扰。就在这时,机会来了。

当时夜郎不属于汉朝。汉武帝就派一个叫唐蒙的去攻取夜郎。其实,当时的夜郎并不太小,它的实际疆域大约包括了今天的贵州全境,四川一部,重庆一部,云南一部,广西一部,湖南一部。这样一个面积的国家,即便今天来看也不算小。所以,夜郎王就问唐蒙:〃是夜郎大,还是汉朝大?〃夜郎不过相当于汉地的一个州,后来人们就讥笑那种不自量力的人为〃夜郎自大〃。

唐蒙通夜郎,又顺理成章臣服了滇国,还挥师进取了南越和东越。朝廷为了支持唐蒙的军事行动就在巴郡、蜀郡等地征用了官吏上千人,另外还征调了陆路和水路运输人员一万多人。这些人中很多都是少数民族,唐蒙怕当中发生叛变的意外,就把少数民族那些首领给杀了。巴、蜀之地的老百姓见此十分惶恐,对于汉军毫不信任。汉武帝知道此事后,就派司马相如责备唐蒙,安抚当地百姓。要当地百姓知道,唐蒙这样做并非皇帝本意,让居民们都安心生活。

司马相如文采好,且非常懂得汉王的心思,所谓责备是假,安抚是真,唐蒙为汉朝开疆拓土,他感激他还来不及。武帝怕随便派个人过去,对于事情的拿捏稍微偏一点就很可能要坏事。这个事情其实很棘手,交给司马相如去办,当是考验他了,省得他每天自诩自己才华横溢,无处可施。

司马相如就去了巴蜀,大家可能不知道,司马相如他是个结巴。他当时征服卓文君时都只用琴,而不开口。如今,他要去安抚那么多激动中的百姓,凭他那张嘴巴自是没有用,好在他能写。他把自己想说的写成檄文,让人念给老百姓听那就好办多了。

司马相如凭借他的一枝生花妙笔,写好一篇檄文。这文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剖陈厉害,并许诺给征用的士卒赏赐,抚慰了民心,消除了危险局面。

汉武帝对于司马相如这行很满意,就封他为中郎将,让他继续持节去安抚西南蛮夷。其实,这种差事是蛮危险的,如果他出使成功,一切就万事大吉。如果出使不成功,他要么死在蛮夷之地,要么回来也要贬官三级或者人头落地。他大概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决定去之前回乡看看,顺便接上妻子一起去西南。他和妻子去前,特地绕道临邛去看岳丈大人。当地官员全都出城迎接,百姓们都夹道欢迎,他老丈人从来还没有这么风光过,见到司马相如就说:〃我女儿真是有眼光,嫁给你了。要是早嫁几年就更好了。〃老丈人觉得以前很对不住司马相如,于是这次他和文君回来,就把自己的家产又多分了一些给他们。

西南蛮夷经过司马相如赞美、收买、威胁并用的安抚,也全都跑来向汉朝称臣。相如再次圆满地完成任务,回京复命,天子很开心。

然而,因为有人妒忌司马相如的功劳,就揭发他出使时接受了很多贿赂,汉武帝就将他贬官了。汉武帝这个人虽然是个明君,但是很多疑,他会将自己心爱的相如贬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相如人这么聪明,又深得民心,为汉室立了这么多功劳,风头都要盖过武帝。武帝要相如贬官无非是告诉他:〃你再怎么高明也高不过天子,我要你风光你才有得风光,我不要你风光你就准备黯淡。〃所以,司马相如贬官一年后,又被汉武帝召回了。

汉武帝的威风也逞够了,他身边也确实再找不到一个能像司马相如这么能干又讨他欢心的人,那就只有再让相如回来伺候。

第四节不应该的寂寥晚年

司马相如再回到朝廷以后,心渐渐冷淡了下来。一个是因为,他岳父给了他那么多钱,他也不缺钱用;一个是因为他自己口吃,说话不流利,还有点文人的清高。所以,他虽然在朝廷做官,却不愿意和其他的大臣们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他老婆也讨了,钱也有了,官也当了,事业也干了,声名也在外了,一个男人所想有的他都有了。他只想悠哉游哉平安无事过完下半辈子。于是,他经常称病就闲居在家。

第五部分 第113节:司马相如:此人只应天上有(6)

司马相如在家没事干,在朝廷也没有朋友好聊天,只能跟在皇帝后面写写文章,发发牢骚。皇帝喜欢去长杨宫打猎,专杀熊、野猪之类国宝型的动物。司马相如就写篇文章说去那么危险的地方打猎,万一出事了那可怎么办?皇帝的安危比打猎重要,皇帝的尊贵不用通过打猎也能显现。武帝一看,司马相如这么为他着想,而且说得也很有道理,于是,决定减少打猎的次数。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国家环保总局真该给司马相如发个大奖章。

武帝打猎回来,经过宜春宫,相如灵感又来了,就写了篇赋来悲叹一下秦二世治国的过失。他说:〃秦二世啊,你听信谗言,不肯醒悟,才让国家灭亡。如今你的坟墓坏了,也没有人给你修葺。你没有人祭祀,你的魂魄也没有地方可归。你真是太可怜了,不过你实在是活该啊。〃武帝觉得写得不错,但是汉武帝是那么骄傲的人,相如总是像耳边苍蝇一样盈盈嗡嗡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日子久了,武帝也不爽了,就让他去做孝文帝的陵园令,就是给文帝看坟,打扫打扫,官职不高还无用。难怪鲁迅老先生都感慨:〃汉朝有两个大才人,写赋的没有谁比司马相如厉害;写散文的没有谁比司马迁厉害。可是他们俩偏偏一个寂寥,一个被阉,这都是不迎合皇帝所惹下的祸。同样是文人,鲁迅老先生看得就比他们清楚得多。

相如啊相如,你这不应该寂寥的晚年都是赖你自己所赐,怨不得汉武帝,谁叫他为君来,你为臣。

相如被派去做文帝皇陵的清洁工,仍然死性不改,看汉武帝想要求道成仙,又写篇《大人赋》献给皇帝。他大肆发挥他的想像力,描绘仙人们住在山林池沼之间,容貌清瘦飘逸,在空中腾云驾雾的样子。这刚好和武帝心中构想的仙人形象吻合,武帝一看,简直飘飘欲仙。他越发喜欢起相如来。

然而,相如的饥渴症这时却加重了,只好辞官回到茂陵的家中。相如一走,皇帝很久都没有牛帖可以看了,心里苦恼极了,想:〃司马相如这次病得这么厉害,说不定哪天就挂了。那我以后想看他的巨牛帖不是看不到了。不行,我现在就得派人去他家里把他现在有的书都取回宫里来保存。以后我想看的时候就不愁没有东西可看了。〃于是,皇帝派人去司马相如家里取书。等到这些人到了相如家里的时候,相如已经驾鹤西归了,只剩下一个卓文君。他们像强盗一样向卓文君要书。卓文君就说:〃你们打死我,我也拿不出来。我家相如从来都没有藏书的习惯。虽然他自己写书,不过他实在太有名气了,写完一本就会被人买走一本,版权也要被买断,家里什么都没有了。不过相如死前写了一卷书,吩咐我说如果皇帝的使者来要,就将其献给皇帝。〃那些使者到处搜索了一番,确实什么也没有找到,就带着那卷遗书回京城复命了。

相如的遗书其实是卷《封禅书》,汉武帝看了以后对司马相如的才情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是,斯人已逝,武帝只能空自嗟吁。司马相如死后三年,汉武帝祭祀中岳神,又去泰山封禅,所有礼仪皆出自于司马相如的《封禅书》。相如若是身在极乐世界,看到武帝此举,也总算心有安慰。

于是,司马迁在《司马相如列传》的结尾赞道:相如实在是有才啊,用虚构的内容,夸张的文字却可以做到讽谏的作用,和《诗经》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个杨雄自己写不过人家就算了,还说人家是雕虫小技,不足挂齿。纯粹就是嫉妒。杨雄也是西汉的大师级人物了,他都嫉妒我们的相如先生,我们相如先生就是高,实在是太高了!

佞幸列传:不是同性恋,就是马屁精

佞幸是指通过谄媚而获得君主宠幸的人。女人以美貌取得宠幸,文人以才华取得宠幸,还有人拿人格魅力取得宠幸,而佞幸之人,一无所擅,最擅长的就拍马屁。孝文,孝景,孝武帝这爷孙仨虽然创造了西汉盛世,他们有他们流传千古的功绩,然而他们也有任人失去当、重用奸佞的弊端。司马迁素来就是以“笔直”闻名,是非曲直,功劳罪过,他是有话说话。所以,他特别写了一个《佞幸》列传,分别记叙佞臣邓通、李延年和赵同阿谀奉主,丧失人格,以及失宠而娇、奸乱永巷的丑恶行径和肮脏的灵魂。司马迁可谓是为汉朝操碎了心啊!

第一节 汉朝帝王的同性恋情结

  司马迁开篇就说:“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翻译成白话就是:“努力种田不如遇到丰年;好好为官不如遇到赏识自己的君主。”都说女人是红颜祸水,用美色诱惑君主,而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比如妲己、褒姒、戚姬,到了汉武帝时候,更有“卫子夫独霸天下。”

  不要以为以媚取悦是女人独有的本事,男人也一样。李安导出一部《断背山》引起无数同性恋者的共鸣。

  这种让“寻常”人们觉得荒诞不经的事情不是只会出现在电影里,也不是只会出现在开放的大洋彼岸,更不是只有二十一世纪的人们才时尚。司马迁的《佞幸列传》写的是汉朝那些帝王与他们的男人之间的苟且之事。殊不知,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早在黄帝时期就有“娈童”(同性恋者)的记载。

  战国时期,有一个流传至今的谋略——《美人计》。很多人以为美人是指代美女,其实不然。

  大家应该都记得中学课本里《宫之奇谏假道》的故事。晋国想攻打虢国,问虞国的虞侯借条路,还奉送了珍宝。虞侯这个傻瓜收了人家的礼就手软,答应借路。但是,国中大臣宫之奇就跟虞侯说:“这路借不得,晋国现在借我们的路打下虢,接下来就该回头攻打我们。我们被晋国包围了,逃都逃不掉。虢是唇,我们是牙齿,相互依存啊。唇亡则齿寒!”

  虞侯听了宫之奇的话就退回了礼物,不借道给晋侯。宫之奇是个深谋远虑的贤臣,虞国有他一日,晋国就别意图灭虞。所以,史书记载:“虞有宫之奇,晋王终夜为之不寐。”晋献王每天为了宫之奇这个眼中钉睡不着觉,头发也掉了不少。于是,晋国有个谋臣荀息就跟他说:“虞侯不爱美女,爱美男。你送去一批美少年去虞国。”

  晋献公果真精挑细选了一批美少年送给虞侯。那些美少年们在虞侯面前大肆发挥自己的美色,然后又挑拨是非。宫之奇被逼无奈,只有出逃。最后晋国顺利地灭了虞国。

  这样的同性恋的例子在以后层出不穷。比如魏国的龙阳君因为长得俊俏受魏王宠爱。然而,这个龙阳君自知自己色事不行,怕有天别的美男子夺了自己的宠,于是和魏王钓鱼的时候就故意流泪。

  魏王一看自己的心肝肝泪流满面,忙问:“亲爱的,你怎么了?谁惹你伤心了?”

  龙阳君说:“是我想到自己是条鱼就难过不已。”

  魏王说:“你是我的美人,怎么是鱼了呢?”

  龙阳君就说:“我呀,就好比是你钓起的一条大鱼。现在我得到您的宠爱,分封受爵,大家都怕我。天下美男子那么多,要是那天您又钓起比我更大的鱼。我不就要被你抛弃了吗?想到这些,我就难过。”

  魏王拍拍胸脯说:“虽然我是个老粗,但也知道怜香惜玉。我也知道用情专一。你放心,从此王就疼你一个人。”龙阳君一听,立马眉开眼笑,光彩照人。魏王看得神魂颠倒,以后凡是有人进美色于魏王,魏王都会拖出去斩掉。虽然是二男相悦,这么讲起来也算是件美谈。故,古代对于同性恋就有“龙阳之好”的雅称。之后又不断翻新出很多关于男同性恋的故事,比如“分桃而食”、“断袖之癖”等等。

  转眼,三千多年过去了。汉朝的帝王性格各异,然而,都对同性恋之事乐此不彼。刘邦宠幸籍孺,刘盈宠幸闳孺,到了刘恒、刘启、刘彻,都各自有宠幸的人,甚至一个人宠幸好几个。

  难怪王家卫要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

  司马迁这么有才华却不得重用,那些娘娘腔,百无一用,却因为容貌俊美善拍马屁,性取向颠倒,而大为君王宠幸。

第五部分 第115节:佞幸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