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故国行吟-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史》卷四七八《世家·南唐李煜》
“比禅与皓!违命侯!”这些是怎样侮辱的言辞和“封爵”,李煜心里气愤自不必说的,可事到如今,不接受又有什么办法。李煜心里也知道,赵匡胤不杀自己已是大赦,算了罢,既然已硬着头皮来汴梁的,也就只能逆来顺受罢。
李煜被封侯后,轮到的就是这帮南唐旧臣僚了,赵匡胤到还算给他们面子,全都按照原来的官爵赏赐冠带,这些臣子的子弟也都授诸卫大将军。这些虚名式的爵位赵匡胤也乐得施舍,反正这群南唐的旧臣不会去用在主要的位置上,至于李后主,那就只有受禁的命运了,虽然名义上仍是“侯”。
一江春水东流去(7)
是年十月的到来,让李后主心情好转,似乎看到了一点希望,不可一世的北宋皇帝赵匡胤不明真相地死了,除了《湘山野录·续录》中说的“烛影斧声”,其弟赵光义杀了兄长夺取皇位外,司马光在《涑水纪闻》卷一中说,赵匡胤突然病死时,孝章皇后谴内侍王继恩急召他的四子秦王德芳进宫即位,这个王继恩中途背叛,直接去了晋王赵光义的府上,与之密谋,乘这个时候捷足先登。总之,赵匡胤的死对李后主来说是个好消息,他觉得赵宋易主后,自己的处境说不定会好转,甚至,他甚至梦想过会不会将自己放回江南。
赵光义上台,对李煜的态度果然有些改变,但这些改变都只是做做样子的。赵光义不痛不痒地废除了那个生造出来的“违命侯”爵位,改封“陇西郡公”,外人皆以为赵光义对李后主的态度已有所变化,但实际上也只是他的策略,换汤不换药而已。
新皇帝也自称颇爱读书,并说读书是为了:“从中探察古今兴亡,成败得失,以史为鉴,择善戒恶,以利治国平天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他看书是为了治天下,所以在他眼里,纵然李煜文名遍播天下,也只不过是个酸腐文人、翰林学士,根本也不是帝王的料。这样一来,赵光义也就不会已文友之礼相待,甚至时不时得还刺激侮辱一下这位落魄的后主。
一天,赵光义闲来无事,雅兴大发,要侍卫传旨备车去建好不久的崇文馆看书,并召李煜一起去。李煜自然不能拒绝,并且也以看书为乐事,可是到了崇文馆,李煜看到的汗牛充栋的藏书好生眼熟,赵光义炫耀地说:“据说你在江南也喜欢读书,更喜欢收藏善本孤本,你看,这里的善本孤本都曾是你的心爱之物,不知道归顺本朝后平时的这些日子里,你是不是也常来看看?”李煜被赵光义问得呆若木鸡,他何尝不想与书为伴,但现在心里又有着说不尽的酸楚,那一本本书上都印有自己的藏书印章,在书的天头地脚上还留着那些熟悉的批注,那一枚枚印在书面上,熟悉的印章啊,每一枚都钩起了当时的回忆,一个雨滴芭蕉的傍晚,或者风吹柳絮的春晨。而如今这些书和自己一样,成了北宋的俘隶,一时悲痛心酸,但又怕赵光义生气。对于一个文人来说,最大的屈辱也莫过于自己的藏书被人据为己有,而且当发现这些书曾是自己所有,又无力得回,还得强颜欢笑,李后主的心境已锤炼得足够坚强,这些也许都还无所谓。李后主唯一最后的一点坚强与自尊也被赵光义彻底剥去了,赵光义把他的欲爪伸向了与李煜朝夕相伴的小周后。后宫佳丽如云,他偏偏看上小周后?一半也许确实是因为她姿色出众风华绝代,但一半更是因为他想用这种原始的方式羞辱李后主。
小周后被夺走,这对李后主来说,是一个最致命的伤害,也是最不能接受的屈辱,国家亡败了也就算了,反正天下总有人坐,可他的小周后,他疼爱了这么多年的小周后只有一个,而今也要失去。赵光义自第一次召小周后入宫陪宴以来,便时常命其入宫,李后主每次见她回来都泪流满面,扑到自己的怀里痛哭,她向李后主痛诉赵光义的野蛮无耻行经,李后主除了眼中擒着无奈的泪水,丝毫没有半点办法,亡国之君只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只能两人搂着抱头痛哭。而今天,赵光义又早早地派人告诉小周后,晚上还要去陪宴侍寝,小周后为了不伤李后主的心,没有告诉他就走了,她甚至不想看见作为丈夫的那种无奈悲凄的眼神,她不忍心看见。
等李后主发现人去楼空,也就知道小周后又被唤走了。夜凉似水,明月如冰,这个夜晚李后主又想起了与小周后初次相见的甜蜜情景,甚至还想起了小周后的姐姐娥皇,那时他还是一国之君,那时他还是万人景仰子民无数的南唐国主。
也是这样的深秋,但那时江南的夜色多么温柔,李后主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她,甚至不顾惜君主的面子,象一般文人似地用书札写信密约小周后夜半到画堂南畔的移风殿会面。小周后当时也是那么的激动,青春萌发,并且她知道,这个追求自己的人还是南唐的国君,而且还是自己的姐夫,但顾不得这些了,她只是觉得李后主文才超群,倜傥风流,她也只是出于纯洁的爱意,答应了后主的密约。
一江春水东流去(8)
从小周后的住地到幽会地的一路上,树影婆娑、幽香浮动。小周后来到移风殿时见李后主已焦急地在烛光下等待,那盘兰花已被它揉碎了几根。后主还记得,那次小周后是拎着鞋进来的,面带羞涩的告诉自己,是怕鞋子上的银饰发出声音,后主心疼地为她擦着脚底的泥灰迹,那双被石板地冻得凉凉的脚丫,着实让自己心疼,情话绵绵,后主终于搂住了小周后。
后主爱的是小周后的容颜更爱着她的才华,他还清晰得记得,在第一次歌筵上,李煜记得小周后用十三簧玉笙演奏了那曲《霓裳羽衣曲》,曲调清丽婉畅,幽澄深远,而且演奏到深情处,小周后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总是象后主送来羞涩的秋波,还记得自己当时一时起兴,随着那曲子的奏完,写就了这首词: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雨云深绣户,未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那时的花香那么沁人心脾,那时的月光也分外皎洁,连虫鸣都是那么低柔和谐。小周后之于后来的李后主也许还有双重的意义,在小周后的姐姐娥皇死去之后,后主对娥皇的爱也许更加倾注在小周后的身上,因为在她身上他也时常能看到娥皇的影子,并且她又具备了一种姐姐所没有的韵味,后宫佳丽如云,李后主最钟爱的也就数这位小周后了。
等到了深夜,小周后还没有回来,李后主望眼欲穿,坐立不安。小周后顾盼神飞的眼神总是萦绕在自己的眼前,只能独坐凉亭,借酒消愁。他多么盼望身后的回廊里能传来小周后归来的脚步声,一无所有。词,这时只有词能给予他惟一的安慰:
晓云坠,宿云微,无语枕频倚。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莺啼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舞人归来已是清辰。一夜落红,花飘满地,芳草滴露,幽鸟悲鸣。小周后眼圈红涩地走来,嘴里低声地抽泣着,但当她看到伏在石桌上睡着的李煜时,心里酸涩而自责的感觉油然而生。她从纸镇下抽出,这张墨迹早干却留着斑斑酒痕的词文时,眼泪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
不能哭,她努力地克制着自己,不能哭出声来,她不能把自己承受的痛苦再让丈夫来分担,她从里面拿出了薄毯,要披到李煜肩上。当薄毯轻微地碰李煜的后肩时,他突然睁开已满是血丝的眼睛,是的,只要一点点动静他就会醒来,他知道,他的小周后一定会回来的。
他们禁不住相拥而泣。
四
来汴梁的这些时日里,李煜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行动处处受到北宋皇室的监视,所以平时只能蜗居小楼,楼外深院高墙,若是没有赵光义的手谕,他是不得私自会客的。南唐曾有一个叫郑文宝的旧臣,在李煜刚即位时以文学见长,被选为其长子仲寓掌书记,君臣二人皆相互信赖,来往甚密。南唐国亡后,郑氏也流落到了汴梁,从此隐姓埋名,绝不肯背后主而事宋。听说李煜来汴梁已经好久了,想去拜访这位昔日的旧主,但是戒备森严,只能站在李煜那貌似奢华却如牢狱的宅第外,探头遥望院内隐隐的小楼,期望着能在楼上看见后主的身影,可是几次都失望而归。
这个郑文宝左思右想,后主待自己一直不薄,现在他落难了,自己不能只站在他的门外遥望而已吧,他想见后主的面,他想看看现在后主的状态如何,是不是很憔悴了,或者见面后劝慰后主几句也是好的,毕竟自己是他亲信的旧臣。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来到农户家里借了蓑衣和斗笠,化装成给王侯们府上卖鱼的老翁,才得以混进李煜那戒备森严的府邸。
李煜见这位身披蓑衣的老翁把斗笠摘下时,呆立在那里,他的眼泪夺眶而出。“陛下,是我啊,郑文宝。”李后主知道他是郑文宝,他怎能将自己的爱臣忘记,但现在他已不是昔日南唐国的陛下,他搂住了郑文宝,郑文宝也禁不住感伤,痛哭流涕,说陛下受苦了。对一个亡国之君来说,还有什么比见到仍忠诚于自己的旧臣还值得高兴的事呢,虽然这高兴里满是感伤和无奈。
一江春水东流去(9)
也有降宋又出仕的旧臣来看自己的,李煜虽然也激动不已,但绝没了见郑文宝时的感动。他知道,这些再仕的旧臣,虽然也有故国之思,故君之念,但也仅此而已,在立场上面,他们早已是北宋赵光义的人了,比如曾经的大臣徐铉。
徐铉来看李煜绝对不是自己的意思,他为了不让现在的北宋皇帝起疑,自然就要刻意地避开与李后主的接触,其实他也许早忘旧恩,本来已不想见后主了。这次是赵光义先问起了徐铉:“爱卿,近日可见过李煜?”
徐铉是何等机智八面玲珑的人,当然顺便表明立场,讨好赵光义:“臣未经陛下恩许,绝不敢擅自同他会面。何况陛下造了豪华的宅邸给他,园中有山有水,有很多时光可以来消磨,臣也不必常去。”
赵光义虽然听得美滋滋地,但表面文章还是要做,以显得宽宏大量:“卿所言差矣!寡人以为,你可常去探望,他李煜也早已归降赐爵,你也是本朝的命官,彼此都属于同僚,互相拜访是正常的事,哪有同僚间不走动的道理?”其实徐铉心里很清楚,赵光义只是想派自己去探一下李煜的近况,并想通过自己了解现在李煜所想的而已,实际上是监视。
到了李煜坐落在汴水边的宅邸,李煜早已命人将两张椅子对向地摆在了庭院里。毕竟还是故人,寂寞的李煜见徐铉能来心里无论如何还是高兴的。徐铉见后主将椅子这样摆,自然羞愧难当,深感不安。徐铉要命人撤走一张,这时李煜从楼上走了下来。徐铉还算知道轻重,欲下跪行礼,李煜自知今非昔比,上前制止,连忙说:“使不得,使不得。”
李煜在扶起徐铉的同时,眼泪又不禁流了出来。人非草木,徐铉再八面玲珑见有恩于自己的旧主落拓到现在的地步,多少也有些伤感,遂将李煜扶到椅子上坐定。他要坐时,顺手将椅子往后移了下,虽然李煜已非昔日国君,可自己总不能太僭越,而落人话柄。而后,旁边的侍卫家丁都以为两人会有万语千言互诉,但是没有,气氛非常地沉默。徐铉也想不出什么好说的,或者说,他早已把心放到了北宋朝廷之上,南唐旧朝的事,甚至眼前这位李后主的近况,都确实无关自己痛痒了。李煜却对徐铉还抱以信任,突然打破沉默,长叹一口气说:“悔不该当初错杀潘佑、李平!”,说完这句话,徐铉愣了一下,他知道眼前的这位故主是不服输的,可他心想,这句话现在和自己说又有什么意义?
不过徐铉也知道,如果当时后主真的按照潘佑的计策,派出少许南唐精锐部队,化装成商旅,乘着船潜入荆南,放火少掉宋军隐蔽在芦苇丛中的几千艘战船,打乱赵匡胤用樊若水以舟代桥计策的步骤,肯定会缓延南唐的败局。不过想到这又一阵脸红,李煜当年杀潘佑时自己也起过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当时自己没极力建议杀了潘佑,后主也未必肯下那狠心。
这时李煜看到徐铉陷入沉思,脸色羞红,知道自己不该在这个场合说这样的话,随即李煜也失言不语。这次相会虽然徐铉表面恭敬,也无争执,可彼此间很多话到了嘴边也没吐露。李煜想找一个能说话的知心人已很难。
这就是真性情的文人,李煜对徐铉总是抱着那么一层希望和寄托,但徐铉是怎样的人,谁给他恩惠他就跟谁,势力在哪边他就倒向谁。一个失势的旧主,去见他一面已是给了很大面子了。当然他也知道,回去后赵光义肯定要问自己这次会见的情况,徐铉是何等的聪明人,他知道,绝不能隐瞒,隐瞒了半点,新主赵光义就会对自己起疑心,是不是又和旧主谋划什么呢?反过来说,他也没必要隐瞒,后主早已失势,用不到为他扛着什么。至于气节,这不是他所想的,并且早已在答应北宋皇帝愿意出仕时丢了。徐铉把与李煜会面的细节原原本本告诉了赵光义,赵光义听说李煜现在还在念念不忘曾经错杀了忠臣,难道还有复国之心?气得他吹胡子瞪眼,心里面更加怀恨在心。
五
春天到了,汴梁城里虽然不象江南一样绿草如茵,百花争奇,不象江南那样连空气里都流露着沁人心脾的气息。这里的春天有些干燥,有些压抑,见不到萌发出的希望。江南这个时候,春雨已经绵绵,芭蕉叶子和竹林都被雨水浸润了,江南的万物在春雨中总能见出它们复苏的情形,而这里,好象什么都象在隆冬中沉睡着,不想醒来。天也总是灰蒙蒙的,李后主每天起床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推开窗子,这些窗子的式样和南唐宫殿中的差不多,这也是让李后主每次产生错觉的原因,他总是希望推开窗子能看见自己御花园内滴雨的芭蕉树,能看见那些嶙峋的太湖石,以及那几棵让人怀念的老古槐树,能闻到扑窗而来的四月江南的味道。而这里的窗外,除了那一院落红,什么都看不见。 。 想看书来
一江春水东流去(10)
江南也有这样的落红,但江南散落在草间的花瓣是那么的轻柔娇艳,象那些整天陪伴在自己身边无忧无虑的宫女一般。后主觉得每一片花瓣就像是一个宫女,纯洁而无暇。还记得去年冬天,自己刚辞庙北行时的情景,这些宫女们都哭成了一片。后主当时知道,他这一去,这些天真的宫女确实真只如随风散去的落红了,谁还会来保护她们,而她们的心声又将去诉给谁听。
物事人非,江南的花早已开了,他多么想回去看一看,乘着这些花还没凋谢。可赵光义是不会让他走出汴梁城的,后主想到这,无奈地走到了院中,怜惜地拾起一些花瓣: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最大的痛莫过于无人倾诉,后主在词里找到了寄托。人生长恨水长东,后主怎能不恨,恨自己,恨臣属,也恨天运,但这一切又能算什么,江水仍是东流而去,恨什么都无济于事。他的心是无奈的,也碎了,碎得那么宁静那么悲凉。他只是个彻头彻尾的文人,并不是个雄才大略的帝王,所以那吐露的怨恨也那么凄美。不过,这又何止是他李煜一个人的恨呢,这种恨是永恒的人生之痛,只不过后主身为帝王,总是站在这恨与痛的风口浪尖上罢了。所以他的恨也更是种爱,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怀念,对故国,对江南,对无常的世事,也对无奈的人生。
秋天渐深,月凉如水,白天秋蝉衰弱的残声已退去,这里宁静得有些落寞。后主难以入睡,他已习惯于深夜独坐在院子中,看天上的明月,他突然想起一夜兴起时曾与旧臣一同去江边看明月的情景,如今明月依旧,而物事人非,他不自觉地想起了张若虚的那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望相似。”,南唐的故人啊,还有那些南唐朴实的子民,这时你们在江边抬头望起明月的时候,可曾惦念起你们曾经的国主,落拓的国主?后主这样想着,他是想江南了,也想他的百姓,他彻夜难眠,秋风吹过,凉意袭人。夜深人静,后主隐约听见远处传来一声声打砧石的声响,他知道,这是汴梁农家的妇人在月下捣衣呢,那有节奏的声响此起彼伏,又隐隐约约,象美妙的音乐一样。后主反到有些羡慕起这些农家百姓起来,看,日出而作,日落捣衣,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多么惬意。他们也不要经历自己这样人生的大悲喜,不要和自己心爱的人生离死别,也不要承受这么多屈辱,虽然那捣衣声在夜的寂静中显得有些凄凉,像是闺中的妇人夜深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