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迷徒-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们需要得到不代表我们不会失去。当失去的时候负面的情绪就会随之产生,这些情绪要正对,要淡除,否则将永远沉浸在失去的负面情绪当中,我前面讲过,理性是时时刻刻的受到感性干扰的,负面的情绪对大脑判断有着难以想象的抑制效果,有太多的小朋友现在一激动就跳楼的。我在前文才讲过一切都是在活的前提下才有意义的。她们就马上死给我看,难道要给我下马威?(老乌说过:“在消极方面的思考这个世上没人能超过本大爷!”可见,消极的极致就是积极!就如失败中蕴含成功的契机一般,消极中很容易找到积极的真谛。因为在消极中,积极的情绪与感觉会被放大。前文有叙!所以绝望的人有时候只要一根稻草就能救起来!)积极的情绪乐观的心态是与人的本*息相关的(不用我来分析了吧),于性相合。而且乐观可以传染,会给你自己和别人难以想象的活力。也只有乐观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积极乐观是我们愿意接受的,消极悲观是我们愿意摒弃的,为什么不跟着我们的意愿走呢?世界上有很多经历过艰苦磨难,却乐观积极的人最后破茧化蝶的。却没有听过有人自怨自艾悲观消极却攀顶成功的。人的价值一定是放在情感第一象限。要乐观,要开朗,要积极,凡事往好的想,悲伤也悲伤不到哪里去。地震后,我的一个朋友天天都嘻嘻哈哈,我问他:“你们家房子怎么样?(我家倒了,当然关心别人的房子),他说:“倒完了!”我又问:“那你还笑?”他道:“倒也倒了,难道还哭呀!”我顿时竖起大拇指。对呀,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子顶着,地裂开来瘦子先掉。一个问题,如果哭解决不了,笑也解决不了,笑笑又何妨!

  6。  意志

  纸上谈兵谁不会?光说不练谁不会?积累资源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懒散、浮燥、三心二意、犹豫不决都是积累资源的大忌,顽强的意志力是最能实现个人价值的个人原则。成功有四要素,个人能力,大脑思维,时代潮流,人脉关系。注定成功的路也有四个方向,但绝大多数的人是不具备强大的思考能力的,也不具备广泛的关系网络的,有个好爸爸,说不定少奋斗十几年,但这个世界真正聪明的人与有好爸爸的人同样稀少,所以9成以上的人都走的是个人能力结合时代潮流的路,而意志力就与个人能力的积累息息相关,所以对于‘聪明人’或者‘好爸爸人’来讲,意志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但对于需要老老实实奋斗的人来讲,就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可以这样的讲:没有意志,不谈能力!意志力是什么?个人认为:意志力包括三个方面,这方面薄弱的朋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锻炼自己!忍耐力(忍耐痛苦与折磨的能力),承受力(承受压力与打击的能力),执着力(有时候体现为信念,有时候体现为自制力,有时候体现为觉悟,指目标的坚定性,当出现干扰目标达成的因素时所展示的矫正及控制能力!)!为什么逆境容易出人才,就是因为这样的环境容易提供这三方面的条件。另外,要练‘心’先练‘体’,(超九成的人意志不坚,浮燥,感情用事,怕疼,怕累,爱哭,懦弱……都是意志不坚的体现)只有身体能承受打击(寒冷,疼痛,疲劳,饥饿,苦累……),精神上才能承受更大的打击,这就是为什么我对当兵的训练方法很推崇,以及构思在我以后的企业中推行军役制的原因。没有意志力,就谈不上什么务实,什么脚踏实地,意志力与资本积累公式(资本=天赋*时间*效率)中的第一要素‘时间’息息相关,意志力强者才能在时间这一项上坚持到令人惊叹的地步,于是资本积累就更多,成功也就越容易,同理,过程就越苦――要忍受很多常人难忍受的东西。于是得出与前文一致的结论,懒人将一事无成。自己没有资源(学识,能力,见识,眼光,智慧……)意思就是没有本钱,第一成功之路是必经之路,前面也谈到,成功一定是内与外的结合,这第一条成功之路就是修内。至于修外,手上有和筹码之后,是要投机,赌搏还是其它什么,这都是成功修外的选择。但在获取能力的过程中,无论哪一个环节都需要“意志”——钢铁般的意志!

  第二章第七节补遗:意志可以让个体强大,团结可以让群体强大。会师的结果则是——诞生优秀的民族!    

  7。   勤于思考

  太老生了,虽然实践高于理论,但理论也指导实践。如果意志是做的话,那么思考就是让你更好的做。高下立判了。而且我可是讲过的,智慧来源于思考。脑袋是人最有利有力的武器,弃之不用,实在可惜。对于这一点,我实在没有好说的呢。判断与推演,该用的时候不要吝啬。

  8。   奉献精神

  这一条放在这里很怪异,因为我在前面花了大篇幅讲人为什么本性是自私的,索取是本性,现实是残酷的,好像与我讲的矛盾,实际上一点也不矛盾,这里不是老生常谈,这一条是我研究人本性在偶然中得出的,因为害怕失去,必然期望得到,这一原则的出发点就是人的这个期望,既然渴望,于是干脆满足这种期望!因为自私,所以我们必然受制于无私,那么‘奉献’不管从道德,良心,伦理,还是法律,甚至是个人利益与成就来讲,都是可以被推崇与接受的,比如,你现在手头很紧,有一个朋友二话不说,给了你一笔钱,且不说钱多钱少,仅这一行为,你会不会感激倍至?如果会,那么当你有一天有能力去帮助别人的时候,而这个朋友又有困难,你会不会拔刀相助?可以站到‘捐钱的人’与‘受钱的人’的角度看,这个行为都是双赢的。相反,同样是自私的社会,假如又产生这样的一种情况,你有难的时候没有人帮,等你挺过难关的时候,你也不帮别人,各人自扫门前雪。这两种根于‘自私’本性的情况,你更愿意哪一种?显然是第一种。(这就是我后文分析的‘因自私而自私’与‘因自私而无私’)我很早就发现,无私的行为比自私的行为更容易积累资源!(好像与一位前辈的观点相左,他说:“无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完全无利可图!”不过区别在我这里的无私指的是行为,他指的是无私的心)。假如,我正在传播我的思想;我的方法,我的书,我要让你赞同我,一种方法,我告诉你,我这个书是怎么怎么样的,我的人是怎么怎么样的,我的经历的怎么怎么样的,我的想法是怎么怎么样的,于是这本书是怎么来的。这是自私。另一种方法,我问你,你的想法是怎么怎么样的,你的经历是怎么怎么样的,你的疑惑是怎么怎么样的,我的想法我的书可以怎么怎么样的来帮助你!这是无私。哪一种容易让人接受?明显是第二种,再,比如销售,我讲,这个东西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优越,这是自私。我再讲,你有什么需求,你有什么样的顾虑,我的产品能为你提供什么!这是无私。哪一种方法容易接受?(销售的例子举得有点多,因为我为了这本书,专门去做了两年销售,练看人的技巧)……类似的例子生活中很多,所以我们做事的原则是:要‘提供着’做事,要‘奉献着’做事,要‘为他人’的角度去做事。你的本性是索取,你的本性是拥有,那么就要‘提供着的索取’,‘奉献着的拥有’。‘以舍之名行取之实’不仅是成功的原则,而且是做事的原则,甚至可以上升到做人的原则。同时,奉献是有两种的,一种,是投资类奉献,带有目的的去帮助别人,一种是无私类奉献,不带目的,不带私心,只求心安的去帮助别人。比如,社会上曾经讨论过的,捡了钱包要不要索要酬金。要,这就是投资类奉献;不要,这就是无私类奉献。当年争得不可开交,实际上就是大家没有把这个界限搞清,不管是要不要酬劳,这个行为都应该是受到肯定的,只是不要酬劳更应该肯定而已。再比如,我前边讲的,这个帮助我们的朋友,如果他是看我有前途,打着用钱来卖交情的目的,那么这就是投资类奉献。如果他是因为我们关系好,这是对朋友的责任与忠诚,那么这就是无私类奉献。我曾经丢过三次钱包,前两次都找到了,但里面的现金已经不见了,这是因为自私而自私,且不谈,第三次,我在上海虹桥派出所找到自己的钱包,里面的钱一分没少,这位好心人叫‘周宝义’,这种行为可以算做是无私类奉献。可以看出,一般带有目的性的帮助都是投资类奉献,比如很多公司打出的‘顾客是上帝’‘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核心’‘送礼送健康’‘喝什么,交好运’‘做食品就是做良心’等,都是投资类奉献,以一种‘光明的’‘道德的’‘人文的’理念营造一种高质的,服务的,为人的营销环境,以此来辅助或者达到高的销售、高的利润。而不带目的性的,从心的角度出发的,比如希望工程,捐物捐款等。可以算着是无私类奉献。(光明之下的黑暗这里就忽略不谈)。奉献这种行为,在当今这种呼吁自由*的时代下(古代情况不一样),可以达到‘自私’不能达到的高度。如,阿比,做企业,那么在历史上他只能是个富翁,作慈善,他的财富下降了,但是,他的地位却上升了。你奉献的越多,那么认同你的人也越多,你的存在感与使命感就越强。投资类奉献,你得到了资源;无私类奉献,你满足了意愿,这两种我在前面讲过,正是成功的两个标准。这一原则,同时印证了我前文所说的,付出是为了得到。同时也证明了,付出是可以化为得到的。很多人把‘付出’理解成‘失去’,这是很落后的思想。最后一点,不管是哪一种奉献,都会让你开心。奉献,总是会让人快乐。这就是为什么我的三大原则里面有一个是‘乐于助人’。

  当然,人的品质中是还有其它值得发扬的东西,不过我没有提到几个传统的要求,比如仁,义,忠……一是因为人的好品质实在是太多,我怕乱花迷人眼了。二是我是从本性的角度去阐述人应该在这一领域的作法,显得有点面窄。仁?仁者爱人,亦或爱人者仁,但是根据我的成功原则,与骗术方面的概述,爱人者未必仁,所以没办法把它加入对人行为的要求当中,义一样,忠一样。这些东西只有你的心才能给你正确答案。有的人说,要做事,先做人。学好了做人的道理,就学会了做事的道理。不过先做事,后做人也未必不可。学会了做事的道理,也就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于是做事与做人变成了一体。难道有会做人不会做事?或者会做事不会做人的人?

  而关于理论与实践,谁先谁后不重要。我有讲过。实践是高于理论的。又我在大脑功能的讲述中也讲过,思考是所有品质之首。所以请在这两个‘矛盾’的说法中挑一种作为你的行事风格吧。实际上他们的关系就如思而不学与学而不思一样。所以既要学理论也要重实践。就如能力与机遇,很难在两者之间决定个老大老二,所以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可别像……

  我想以上八点用来做人应该够了, 如果有认同我的朋友,请记住以上八项原则,然后平时做人做事的时候,问一下:“我这样做符合以上八点没有?符合,做。不符合,再商量。”如果能坚持到‘强迫自己做’变成‘自己愿意做’或者‘事前要自问’到‘事前不用问’。这个时候,我估计,你差不多应该被鲜花与掌声淹没了吧。

  (有的朋友问我平时交友该怎么做,八大原则肯定没错,但有点大炮打蚊子了。我一向都认为交友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付出真心,让他感动。只此两点足矣。真心是基石,感动是目的!围绕这个,还有很深的含义,请参考本人对奉献的解释,来思考这两点原则。这里我就不深谈了。也许有人说,要是我对人人都用真心,让人人都感动那这个社会不是更加美好了吗?是的!不过这只存在于理论上,不要忘了世界的本质,如果人人都大公无私的话,那么只有一点大公无私的那一群人就变成自私了(晕,自私无私变成博弈问题了)。所以要在发展中求和平,而不要在和平中求发展。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虽然能做到以上八点者定为不世出的人杰,但我要说,这个时候,你的人生起步了!才起步?这结论应该又吓跑一批人。在八大原则之上还有更高的境界,人生要达到什么样的境界才是做人的极致呢?假如我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估计答案又是五花八门,就不浪费时间了。请记住且牢牢记住,以下一句话是本书的绝对精华:

  人生的最高境界:言即法,行即则!

  破茧十策之:言即法,行即则!

  “言即法,行即则”即是人生最高境界,又是破茧法则,十策之中以它最不能直接应用于破茧,同时又数它最为强大。

  后来我发现,它实质上与道家最高行为准则“契道”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广义的‘借势’),但它不属于抄袭道家思想,道家的道主要指自然之道,实际上‘道’还包括人道,民道,国道,君道,臣道,权道……可惜道家走了长生之路(从自然之道里归纳出来的),要是古代哪位道学大拿开了窍,实际上可争取的历史地位绝对不会低于“仁”,因为“仁”从实质上讲只是“言即法,行即则”与“契道”的一个应用,其境界仅相当于“无私”。不信?可以将所有有“仁”字的地方用“无私”代替。

  之所以叫“最高”,是本人根本思考不出比这个层次更高的境界了。当人达到这一境界之后,意味着再也用不着依从规则了,规则衍生于法则,“言即法,行即则”——“言行即法则!”这一境界本身就意味着法则。一举一动皆为法则之极致应用,一言一行皆为法则之完美展现,换成‘人话’:达到这个境界的人,一言一行一举一止,就是规则。呵呵!中国已经几千年没人达到这一境界了,因为这个境界的最最起码标准就是——“成圣”!

  末了,顺便将本人的做人原则列出来以供参考吧:

  原则一:讲信用。

  原则二:助人为乐。

  原则三:不与小人交。

  原则四:一旦认定,决不改变。

  座右铭一:不凝滞与物,弗为外物所役,率性而为,而免于俗。

  座右铭二:心若明镜,秋毫可辨;五色乱目,何不以神相观?

  座右铭三:无限提升自己的思想,永远做小孩。

  座右铭四:世上只有两样东西让我时时深究而又受益无穷,就是头上的星空与人本身。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三节    因为它是老鼠 所以我们讨厌
第十三节    因为它是老鼠 所以我们讨厌——意识形态

  本节是在完成所有的内容之后插入的一节,直到写完所有的东西之后,本人总觉得少了一点东西。少的这一样东西,就是本节的标题:意识形态。直到最近,本人才意识到‘意识形态’对人,对社会,对历史的巨大影响。本节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论述整理与了解什么是意识形态,以及它的产生与应用。而应用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因为“意识形态”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大到需要反复强调:它太大了!虽然大家平时都不会去思考意识形态相关的东西(本人也是近来才发现它的重要性),但意识形态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无与伦比.

  “意识形态”这个哲学且绕口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我先gloole一下,然后再以自己的理解来理解下它。“An ideology is a set of aims and ideas that directs one's goals; expectations; and actions。 An ideology can be thought of as a prehensive vision; as a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pare worldview); as in mon sense (see Ideology in everyday society below) and several philosophical tendencies (see Political ideologies); or a set of ideas proposed by the dominant class of a society to all members of this society (a 'received consciousness' or product of socialization)。 The main purpose behind an ideology is to offer change in society; and adherence to a set of ideals where conformity already exists; through a normative thought process。 Ideologies are systems of abstract thought (as opposed to mere ideation) applied to public matters and thus make this concept central to politics。 Implicitly every political tendency entails an ideology whether or not it is propounded as an explicit system of thought。”

  这是维基百科上关于“ideol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