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亭长小武-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吻了好一会,那女子在他怀里轻声呢喃着。小武喘了口气,你刚才问我什么?好像是问我的籍贯是不是?

是的,这女子叹道,听同侪的姐妹们说,大王这次隆重接待的使君乃是豫章郡豫章县人,妾身突然想起同产哥哥曾在豫章县当过戍卒,好奇之余又有些悲伤。

小武抚摸着她光滑的双肩,笑道,哦,你哥哥即便在豫章县当过戍卒,又怎么惹起你的悲伤来了呢?

那女子蹙眉叹道,唉,使君有所不知,我哥哥去年在一次逐捕亡命官吏的行动中阵亡了,阵亡地点就在豫章郡一个叫余汗的县境之中。不过那次阵亡戍卒的尸体一具也没找到,因为这个还牵连到一个亭长斩首了呢。据说那个逃亡官吏曾在那个亭舍住宿过一夜。

小武惊讶道,你哥哥叫什么名字?当时他奉命逐捕的亡命官吏又是谁?

那女子摇头道,我哥哥名叫郭破胡,他所逐捕的官吏叫什么我不知道,只听说是个犯了死罪的县丞。

小武长叹了一声,唉,天下真小。他对怀里几乎裸体的女子道,你今天碰到本府,实在是命好。他左臂使力,将她身子揽起来。穿上衣服罢。他命令道。

那女子两颊羞红,继而突然眼睫凝泪,跪下俯首,两手据着细纹的桃枝席,颤声道,大王已经将妾身送给使君了,使君想做任何事,妾身都是万般欢喜的,刚才妾身想起兄长,一时悲伤,并非刻意想来影响使君的情致,万望使君饶恕妾身死罪。

汉代地位谨严,一个附庸于人的奴婢,看见太守真像看见天神般敬畏。更何况她尚知道,这个太守地位还非同一般,怀里揣着皇帝的诏书,腰上系着两组印绶,对普通二千石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这些利害关系楚王都会嘱咐她的,现在看到小武突然不要她亲近,吓得衣服也没来得及穿上,赶忙伏地请罪。她知道,如果这太守对楚王表达对自己不满意,自己就死定了。

小武见她这个样子,心里又一次感叹官爵的威力。他看着这女子背上光滑的曲线,强忍住内心的欲火,拿过她的深衣,披在她身上,你误会了。本府并非嫌弃你,你且穿上衣服,本府有喜事要告诉你。

那女子半信半疑地坐起来,将衣服穿好,深衣的曲襟环绕在她小小的腰身上,有种说不出来的婀娜多姿。她的身材真有点像刘丽都呢,只是面容尚不及刘丽都娇美而已。小武呆看了数刻,笑道,你知道吗?我就是你哥哥当年逐捕的亡命官吏,原豫章县县丞沈武。

那女子惊愕得睁大了眼睛,突然又伏地泣道,啊,是使君?当年妾身的哥哥也是奉命逐捕,万请使君切莫见怪。况且妾身的哥哥已经物故,使君就饶过妾身罢。她嘤嘤地哭泣起来,不知道这个当年的亡命官吏怎么一下子爬到如此高的位置,真是白云苍狗,世事莫测。她担心这个人一定会好好报复自己。

小武道,你别急嘛,我还没讲完呢。我不但不会怪你哥哥,还很感激他。你哥哥可是本府的救命恩人,我怎么会怪他呢?而且我要告诉你一个天大的喜讯。你哥哥并没有阵亡奇书…整理…提供下载,而是协助我逃亡到了广陵国。后来在广陵国又救了我一命。这次,我奉皇上诏令,将要巡行广陵国,正好带你去,让你们兄妹团聚……小武一刻不停地说下去,生怕停顿了一下,眼前这个女子没领会明白,又会战栗发抖。他手掌轻拍她的背脊,你放心,我讲的全是实话,而且会立即让你哥哥当本府的卒史,将来能积劳升任县尉或者都尉呢。现在你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

那女子抬起面庞,破涕为笑,真如一枝带雨的梨花,她的声音显得特别惊喜,使君,这是真的吗?简直是在做梦。对了,妾身的名字叫郭弃奴。使君以后就叫我弃奴罢。

小武道,好,弃奴,这不是做梦,当年我之所以仓惶逃亡,也是被奸相公孙贺陷害,幸亏你哥哥深明大义,救我一命。你放心罢,以后你们兄妹的前程就包在我身上了。小武说着,想起在断肠崖见到郭破胡的一幕,不禁感叹,其实郭破胡当时处境危险,哪里是什么救他了。他即使逃回去,也会因纵贼之罪判处斩首。不过小武乐意把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夸大。他知道,这世上以怨报德的人固然不少,但是只要不巧碰上一个肯以德报德的人,就可能会有意外收获。既然如此,何不趁着有能力收买人心的时候尽情收买一下呢?

郭弃奴低声道,谢谢使君……使君对我哥哥这么好,今天怎么不肯要了妾身呢?她的声音细得像蚊子一样,莫非嫌妾身长得不够好看么?

小武笑道,弃奴花容月貌,怎么如此妄自菲薄,开始我在筵席上看见你,就很是心动,否则楚王也不会察言观色,将你送给我了。不过今天我有些累,想睡觉了,你也先休息罢。他心里暗暗惭愧,想,既然她是郭破胡的同产妹妹,如果现在这样要了她,总觉得有些轻薄似的。这也是没有料到,今天本该把另外那个女子招来用用,解了欲火再说,不过如果这样做,弃奴又要更加自怨问题出在她自己身上了。算了,今天先睡觉,先想清楚到底该怎么办?

于是弃奴应了一声,帮小武铺好卧具。然而小武却没什么睡意,他坐在几案旁,看着那书信木牍,又想起了刘丽都。有一丝惭愧涌上心头,刚才差点干了错事,如果和弃奴欢好了,将来在郭破胡和丽都两个人面前,都会不好意思的。他又从书囊里摸出那枚盈尺青铜镜,喃喃念叨,是啊,慕窈窕于灵泉,愿永思而毋绝。我怎么能忘记得了你呢?为什么两情相悦,竟有这样伟大的力量?他沉浸在冥想当中,也不知过了多久,突然听得外面响起了嘈杂声。

小武一惊,蓦地长跪了起来,喝道,来人,外面发生什么事?

一个执戟的甲士走了进来,躬身道,回禀府君,已经派人出去查看了,我们几十个兄弟都在这里保护使君,使君放心罢,一定万无一失的。

小武重新坐下来,心想,这楚国的治安未免也差了,使者驿舍靠近王宫,竟然深夜如此喧哗,在豫章县也不可能发生类似情况。汉代将一天分为十六个时段,一般在日入时分,街道就要实行宵禁,不许任何人行走,有官爵者也不例外,一般百姓更只能在里门内活动,到第二天平旦,才解除宵禁。小武出身亭长,对这些规矩是再熟悉不过了。当时豫章县,没有县令的符节,任何豪侠大族都不敢在夜间公然出没。而现在的楚国都彭城,竟然人定时分犹如此喧闹,实在大违常理。彭城令是怎么治政的?小武心里有些不悦。他掀开帷幔,远远看见王宫方向有百十个火把晃动,似乎正在征召士卒的样子。难道楚王想对我不利?小武脑中闪过一个念头,然而马上否决了。这怎么可能,虽然他那个亲家赵长年对自己很不满,但是刚才自己以朝廷使者、二千石大吏的身份向他敬酒,他还是接受了,看样子心里还有些感动。再说即便他对自己的怨恨不释,也绝没有能力征发士卒,楚王根本不可能听他的。这明摆着,借给楚王一千个胆子,他也不敢攻杀大汉使者。除非他得了狂易之症,即便他狂易,国相和内史也会阻止他。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这时他的随从主管檀充国匆匆走了进来,府君,出了件很奇怪的事。

什么事?小武道。

刚才得到彭城令通告,楚王的太子刘广明被贼人劫持了,发生在半个时辰前。现在彭城令正驰告楚王,楚王很惊慌,急发宫甲,准备去营救太子。所以宫内喧嚣扰动,正在开武库授兵。

小武恼怒之中又暗暗有点好笑,怎么搞的?又碰上劫持了。当初自己就是因为劫持事件,弄得经历如此奇崛,虽然不乏险情,终究还是化险为夷。当然,也因为干了两件劫持的事,自己才活到现在,一件就是在肥牛亭劫持假绣衣直指使,逃脱了公孙昌的追捕;一件就是在广陵王宫,郭破胡劫持刘宝,让自己有充分时间和赵何齐讨价还价。但劫持假使者并非犯法;劫持刘宝,也不是自己亲为。作为大汉官吏,自己一向最讨厌劫质,却又总跟劫质结下不解之缘,真乃天意。他的好奇心勾起来了,马上站起身来,吩咐道,充国,叫上十几个甲士,我们也去看看。这次被劫的人地位非同一般,我不能坐视不管。

檀充国躬身道,府君放心,我这就去安排。

他们刚套上马车,突然随从又来报告,启禀府君,彭城令萧彭祖在外面求见。

原来是驿舍主事官吏听见惊动了朝廷使者,急去县廷报告。县令萧彭祖一听,赶忙驾车来亭舍拜见了。

请他进来,小武道。

萧彭祖低着头急匆匆走来,身后跟着几个县吏。他走到小武跟前老远的地方,立即伏地叩头,下吏彭城令彭祖,拜见使君。

不必拘礼,小武一摆手,明廷请起,到底怎么回事?

使君垂询,臣敢不承命。萧彭祖抬起头,他四十来岁年纪,清白色面皮,体形清癯,全身披着甲胄,腰间挂着黄灿灿的铜印,一缕黑色的绶带从鞶囊里垂了下来,满脸是慌乱紧张。小武感到一阵恻然,他想起了死去的王德,公孙贺当真狠毒,像王德这样谨慎勤劳的官吏竟被他无辜斩杀,就凭这点,他也死有余辜。眼前的这县令也如王德当年那种凄苦的样子。唉,当官虽然威风,可是职责重大,时时有受谴之忧,特别是像县令这种不大不小的秩级,简直像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干好了固然可以升迁,干不好就要奉上头颅谢罪。像今天劫持王太子这么大的事,如果没有成功解救,萧彭祖这颗脑袋是一定保不住了。按照律令,将以不称职丢失诸侯太子罪判处弃市。遥想当年他出生时,父母是否为他前途卜问过呢?他们给他取名彭祖,自然是希望他像传说中活了八百岁的彭祖一般高寿,但是现在很可能要打破这个美好预期了。

萧彭祖擦了一把汗,道,回使君,下吏在夜暮时接到消息,说王太子被数贼劫持在本县燕子里一栋破旧的阙楼上,贼众要求下吏报告楚王,付赎金千金方可放人。下吏赶忙驰告楚王,楚王大恐,立发宫甲百人赶赴阙楼。不想喧哗声惊动使君,死罪死罪。

哦,小武道,劫盗为何人?可曾查清?深更半夜,未得楚王符传或者楚王相、都尉节信,即便是王太子,也不能随便出宫在街市上驰走。如果王太子不出宫,贼众怎有机会劫持他呢?

萧彭祖道,这正是下臣不明白的地方。按常理,王太子没有机会深夜在外面行走,被劫持是莫名其妙的。

小武沉吟了一下,好,你现在就带本府去燕子里的阙楼,本府要亲眼看看,是什么贼如此大胆敢劫持诸侯王太子,难道不怕斧钺之诛吗?

萧彭祖叩头道,下臣这就为使君带路。他情绪稍稍有点放松,刚才驰往王宫报信的时候,心里极为忧惧,时时就想折回和老母、妻子先行诀别。不过如果这回能得到绣衣直指使的帮助,就又有了几分生存的希望。这人凭着天子的金斧,可以征召郡兵,国相和内史都要受他节制,凭这威势,说不定盗贼的胆子就吓破了呢。而且他看上去秉心仁厚,事情解决之后也不大可能会斥责自己,看来此番有救了。他欣喜之下,赶快爬起来,一阵风似的跑到外面,大声吩咐道:快快驾马,沈使君有公事要出门。

一行车队风驰电掣般向彭城的东北角奔驰而去,老远就看见一堆士卒举着火把,由于已经有前锋传命,所以小武的车队一到,士卒们马上让开一条道。马车刚停下,楚王已经急急跑过来了,他哭丧着脸说,犬子被劫持,惊动使君,寡人真是过意不去。使君一路劳顿,还没有稍事休息,就要为贱事操心,真是惭愧得紧。小武道,大王不必客气,臣等都是为圣天子办事,岂能汲汲于安逸,忘了职责。他仰起头向众人注目的地方看去。

那是一座三层的楼阙,歇山式的屋顶。原来燕子里是彭城最边缘的一个里,里门不远处就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山,所谓的楼阙并不在里门之内,而是依山而建,坐落在半山之上,有一条小径蜿蜒而上,山的另一侧,一条大江蜿蜒流过,那就是有名的泗水,春秋时有一系列诸侯沿着这条泗水建国,都是有名的衣冠礼仪之邦。当年孔子曾站在这里感叹道:“甚矣鲁道之衰也,洙、泗之间憫如也。”那是慨叹这里风俗原来的醇厚,到了他那时代已经开始浇薄了。彭城春秋时属于宋国,至今这山的一侧仍有宋国著名权臣司马桓魋的墓,当年孔子路过彭城,看见司马桓魋征发民众为他修筑巨大的石椁,气愤地说,如此不惜民力,修筑这样奢侈的装尸体的东西,尸体还是赶快腐烂的好罢。而这座楼阙,却称为彭祖楼。相传彭城是当年尧给陆终氏第三子钱铿的封地,钱铿号为大彭氏,据说最终得道,活了八百岁之久,大家都称他为彭祖。后来这个城邑干脆改名彭城。

小武暗笑,萧彭祖来做彭城令,真是再有趣不过了。但是今天,如果不能从彭祖楼上救下楚王太子,很快萧彭祖就将受戮在彭祖楼下了。他转念一想,唉,当真是何居心?他人受戮,自己又高兴什么。他收摄了一下心神,问道,怎么这座楼会建在半山?

回使君。萧彭祖道,因为山脚的封土堆据说是当年尧时候彭祖的墓冢。自周秦以来,当地百姓就不断地重建修缮,毕竟彭祖是这座城邑千百年来的始祖,百姓常年祭祀,传闻可以祈福的。

小武道,哦,原来如此。这楼的背侧是不是有道路?

是的,有一条驿道,沿着泗水可以奔鲁国等地。萧彭祖道。

嗯,小武道,我想劫质者的意图是得了钱财,就从驿道逃亡。他想,这山倒远没有当年鄡阳的断肠崖高。不过,站在那楼上,俯视泗水,该是什么样的气魄呢?能否看到山的另一侧的司马桓魋石椁,据说那石椁雕制华丽,上面尽是龟龙麟凤之像,用铜汁和山体浇灌在一起。该是何等样的壮观!待天明,定要好好看看。为今之计,要先解救人质。

里面有几个贼盗?小武问。

萧彭祖道,大约不到十个。但是身手颇不弱,而且装备强弩,我们不敢强攻,已经被他们射死三个县吏了。他们箭法极好,而阙楼地势又陡峭,强攻实在不好措手。现在随同楚王太子被劫持的有两个随身家丞,一个已经被割了耳朵,扔了出来。贼盗扬言,再不答应赎金,辄对太子处以黥劓之刑。这太可怕了,倘若太子脸上真的被他们刺了字,割掉了鼻子,将来还怎么继承王位,接续宗庙啊?

小武怒道,这贼盗如此嚣张,竟敢代官府施刑罚?本府倒要见识见识。

而在另一边,楚王相李遂也急得在场地上走来走去。那是自然,如果太子真的有事,萧彭祖固然要处死,他这个楚王相的命运也好不了哪里去。毕竟朝廷派他来到楚国,是辅助楚王的,如果连王太子都死于贼手,他岂不是太不称职了吗?

李遂转了几圈,向楚王建议道,既然贼盗要求千金,大王也只有答应他的条件,还有什么好说的。伤了太子,那可有无穷的麻烦啊。

楚王默然半晌,叹了口气道,也只有如此了。唉。

内史在一旁应声道,这样恐怕有违律令啊。皇上屡次严令天下郡国,有劫持人质、索要钱物者,绝不能姑息养奸,必并击之而后快。有向劫盗交纳赎金者,皆当黥为城旦刑徒。

国相李遂跺脚道,唉,律令严酷,真是焦躁。丢失王太子会处死,交纳赎金则要刑为城旦。事到如今,两害相权,只有取其轻了,我看还是交纳赎金为便。千金虽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靠着相府少府的藏镪,大约可以应付,顶多我们以后尽量节省府吏们的用度花费就是了。

楚王喜道,既然如此,那当然交纳赎金最为方便。他听说贼盗要求赎金千金,本来十分犯愁,实在舍不得。现在听说国相府的少府愿意出这笔钱,喜上眉梢,巴不得他们马上将赎金交纳。

内史和国相皆鄙夷地看了楚王一眼,心想,人说楚王贪婪,果然不假,一个堂堂大汉的诸侯王,当初屈尊和一个定陶的富商结亲,只为着那商人有钱。现在自己的太子被劫持,却连千金也舍不得交纳。及至听到国相府愿意出这笔赎金,又一下子改换态度,喜不自禁如此,实在是令人可鄙。

内史道,既然大王和国相都同意,臣也无话可说,只是现在沈使君正在那边和萧县令商量,如果他不同意交纳赎金,我们却也无可奈何。向贼盗屈服毕竟是违背律令的啊。况且还为此死了三个县吏。

楚王讷讷地说,事关紧急,恐怕沈使君也不会有什么异议的。

内史道,这可不一定了。我听说沈使君就是因为消弭一起劫持事件而扬名天下郡国的。当时有群盗六百余人劫持了豫章郡的高辟兵都尉,众人都一筹莫展,便是这位沈使君力排众议,矫诏征发郡兵,将群盗全部翦灭。为此皇上对他十分欣赏,不但赦免他矫诏之罪,而且大大重用,才有今天的加封,成为人臣之贵。倘若当初他也畏软,为了保全长吏性命,交纳赎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