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双鬼才-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济暗自思忖,既然都动刀杀人,荀匡听之任之,只怕,也有人要对我动手了吧?

是夜,徐济早早躲进营帐,陈到枕剑而眠,所幸暂时无事,显然是畏惧于荀匡之威,也许,想动手杀我的,是钟氏?徐济想到这种可能,颍川豪族也不是铁板一块,总有人不是一定要置徐济于死地的,显然,这两伙人也都未必想要徐济的性命,可能另有其人。

徐济又露出淡淡的冷笑来,显然智珠在握,有所打算。

一夜无事,似乎是虚惊一场,但显然这是十分必要的,现在徐济尚未弄明白这商队里究竟谁想要自己这条小命,这之前所有的谨慎都是必不可少的。陈到对于这种事情也显得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当然徐济明白陈到的能力并不止于这里,但是现在并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让陈到展示他全部的能力。

商队又再一次启程,徐济感受得到越来越压抑的气氛,荀匡的眉头也似乎皱的更深了,徐济不由是有些无奈的苦笑,自己进了这样的局里,似乎没有能力改变什么,自己终究是棋子而不是下棋的人,至少现在,徐济知道自己只能按着幕后推手的布局走,能保住自己就已经殊为不易,至于影响局势的能力目前来说并不现实。

毕竟距离宛城越发的近了,时不时也会有巡逻的守军,即便商队内部气氛紧张,表面上还是维持着平静,不过,这只是山雨欲来的前兆,徐济相信不用多久矛盾就会爆发,陈氏和钟氏的矛盾也许不会摆上台面来,但是这商队里,只怕,免不了刀兵相见。

行至晌午,商队迫于毒辣的阳光再次停了下来,徐济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荀匡的营帐离自己的小营帐更近了,不过是五步的距离。徐济莫名笑了,这是,拱卫?念及此处徐济不由自嘲的笑笑,徐济并不是没有想过这种可能性,然而这种可能性其实对于目前的情况来说意义不大,荀匡的亲信人手也不多,并不能完全强势的控制商队,因而徐济并不在意荀匡的态度,荀匡是受命保护他的固然很好,但即便是荀匡坐视不管其实徐济也并不在乎,他和陈到两个人目标很小,在数百人的商队里就如同沧海一粟,想走就走,何况徐济并不是这些人的首要目标。

但是,很多事情都超出了徐济的预料,荀匡亲自到徐济的营帐来寻他。对于这件事,徐济抱持着怀疑的态度,他向来是不介意以最坏的态度来揣测别人的想法的。

荀匡一进帐就开门见山:“徐公子,荀匡前来告罪。”

徐济倒是一头雾水,不解反问:“荀先生这是何意?”

荀匡笑了,但是却满脸的无奈:“荀匡受二公子之命保护徐公子前往江夏,如今商队正值多事之秋,荀匡多有照顾不周,还望恕罪。”

徐济不由得蹙了蹙眉,他暂时不能分辨荀匡这句话的真伪,但这不妨碍他推断荀匡这么做的缘由。

眼看徐济不答话,荀匡继续说道:“原本匡不欲让公子随商队出发的,可是二公子传信来说颍川局势大变,公子必须提前动身了,是以只得如此。”

颍川局势大变?因为一直在赶路,徐济并不清楚颍川郡里的大势,只能按照之前的推测来猜想,但显然计划赶不上变化,似乎,比之前想的快了不少,徐济感觉到如山的压力,自己还没离开颍川地界,这要是被追上了,多半就交代在这里了。

荀匡看徐济陷入沉思也识趣的不再说话,暮然徐济沉声问道:“商队押送的,只怕不是什么正经生意吧。”话语虽然是疑问的语气,但徐济说的却很是肯定。

“想不到公子也看出来了,的确,这商队里买卖的都是兵刃铁甲,其实商队只需到宛城就算完事,不过为了掩人耳目,是以还会转道荆州做些生意。”荀匡和盘托出了商队的实质。

徐济已经明白了,这些世家豪族的私兵为何装备精良不就是这么来的?这些事情当然是不为官府所允许的,其实私兵的数目都有所限制,说白了官府能卖给你的是有限的兵器,还不是新制的,多半是军队淘汰的产品,这些世家大族当然不会满足于这些,自然会私下购置这些明令禁止的东西了。

徐济甚至能够猜想得到,未来黄巾军里那些装备精良的所谓“黄巾力士”的兵器盔甲也就是这么来的,甚至有可能就是这些世家大族提供的。

徐济抛开这些纷乱的问题,又问道:“荀先生来此,想必不只是为文烈解惑的,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荀匡也颔首说道:“徐公子,匡只是提醒公子小心,这商队里,势力复杂,匡恐怕不能面面俱到,公子自己也要时时当心。”

“我省得,文烈也非不知事的黄口小儿,年纪虽小,但自己这条小命还是看的很紧的,先生不必忧心。倒是如今这局势,怕是远不止先生所言那般简单,先生是明面上的头领,更是众矢之的,更要当心才是。”

荀匡豪爽的笑道:“荀匡自负江湖摸爬滚打十余年,这小小百余人能耐我何?”

徐济摇头轻笑:“先生,杀人的不只有兵刃,还有很多比刀刃更致命。”

荀匡闻听此话,凛然一滞,也是点头称是,随即便转身离开了。

徐济继续在营帐里放空,满脑子想的都是接下来的对策,无奈手里的底牌太少,几乎难以找到很妥当的方式解决当前的困局,弄清了一些无关紧要的疑问,反而有了更多的谜题。

陈到不知何时也回来了,看到徐济一脸的沉思,也不打断,自己寻了个地方席地坐了下来。半晌徐济才回过神来,看到一边的陈到,于是问道:“叔至,可有什么不对的?”

陈到摇摇头:“不曾发觉,只是觉得似乎两边的人都极力的克制,少主,究竟为何这两族这么针锋相对?”

徐济也是一脸世事无常,挠了挠头;“我怎么知道,只是这些龌龊多半是涉及什么很紧要的利益关系吧,我倒是很在意那个陈氏的内应嘴里的大贤良师,叔至,你知道黄巾道吗?”

“在颍川也有所听闻,听说是布施符水,治病救人,教化民众的教派吧?”

徐济再次陷入沉思,这盘棋似乎真的很大,如果张角真的这么早就开始谋划,那这人的野心和眼光都是一流,深沉的可怕啊。而徐济更为不解的是世家豪族怎么能坐视张角做大甚至为之提供兵器盔甲?

党锢?是了是了,这些清流为党锢之祸不能出仕,若是想要打破必须天下乱了才有机会,他们这是要破釜沉舟了,若继续等下去只怕这些清流再无翻身之日,关东这些豪族已经无法容忍自己远离权利的核心了,甚至不惜打破重建。

徐济很钦佩这种毅力和勇气,但是他很疑惑,这些世家难道不担心尾大不掉的局面?还是,他们早有后手?

徐济死都不相信这些世家没有后手,可以肯定他们既然敢意图改天换日必然是有充足的准备了,徐济死都不会相信荀氏一族和这件事无关,说不定,幕后的主使就是荀氏八龙的上一辈,那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

果然是人老成精,这种方式,也只有这种快要进坟墓的人才敢用,徐济很好奇,为什么这些关东世家会甘愿随他一起入局,或者,这个局,他根本没打算要让别的世家得利?

徐济想通这一节顿时觉得豁然开朗,原来如此,原来如此,难怪世家之间有争端不一致,因为他们的利益本来就不统一。荀氏一族是遭遇党锢最深重祸患的家族,他们根本不在乎一切了。

徐济不由深深的为荀氏一族悲哀,这就是世家的悲哀啊,家大业大,一人遭殃,为祸全族!!!

第十三章

已经失去理智的荀氏一族不惜用颍川的一众豪族作为赌注换取清流的重新出仕,这样的大手笔让徐济咂舌,他相信荀彧和郭嘉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并不是说以上这两个人不如徐济。而是站的角度和高度不同,看到的自然不一样。徐济是纵观千年历史的高屋建瓴,自然能看得更透彻,而荀彧郭嘉都是身在局里,所见有限。

徐济不禁有些心下黯然,这荀氏一族的老家伙真是以天下为棋,百年的积淀让荀氏一族有这样的资本,敢为天下先,敢逆天行。徐济似乎感觉到自己面对的是山岳般的压力,而他只是尘埃,妄以为自己被算计,其实这个局根本大的出乎他的预料,荀氏一族这是在偷天换日,甚至可以说就是与如今所有既得利者为敌,这是破釜沉舟,若是失败,荀氏一族顷刻灰飞烟灭!

这些想法让徐济一身冷汗,这样的老家伙太过可怕了,毫无感情的在算计,想精密的计算机一样,每一步都在操控之内,这已经不是凡人了,这是神才能做到的事情啊。

心里的惊慌没有让徐济慌了手脚,荀匡离开之后徐济立刻示意陈到做好准备,显然荀匡已经准备自己出手,毕竟作为荀氏一族的子弟,他多少知道些事情,显然商队这样的争端是不符合荀氏的利益需求的,现在黄巾道还不成气候,显然需要一段时间的“茁壮成长”,徐济如今唯一好奇的就是这些世家大族到底有什么方式可以操控张角,尾大不掉对于这些世族来说显然也并不好处理,人都会有野心,徐济有理由相信张角绝对不会满足于作为世家的守护犬这样的角色,那么,究竟是什么在掣肘呢?

徐济陷入了无尽的思考,他并不认为这些世族有能力完全的操纵一个人,唯一的可能性,要么张角本身就是世族的成员,甚至有可能就是荀氏一族的成员,那么,这可是滔天大罪啊,这件事只要有半点苗头,荀氏一族不论是否能够解除党锢,对于他们本族来说都是灭族的罪状。但是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张角后来自取灭亡的作为,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黄巾起事短短时间内就能全国相应,这除了百姓不堪之外,恐怕荀氏一族的门生故吏没少出力。

至于荀彧,徐济猜测到他这一辈应该就不太知道这件事了,毕竟知道的越多,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何况荀氏一族的未来就在这一辈的人手上,不可能毁掉他们。

徐济不禁有些好笑,终究是为了自己的家族,但是家族真的完美吗?多少被毁掉的二代都是这种制度的牺牲品?徐济是很瞧不起那些仗着家世横行霸道的家伙,毕竟,前世的徐济,就是这样被毁掉人生的。

陈到看着坐在地上一脸茫然的徐济有些头疼,自己这个少主待人接物,对待下属什么的都没的说,唯一就是喜欢时不时进入现在这种发蒙的状态,陈到估计不知道,他现在自己也是一脸的世事无常。这主仆二两人倒是绝配,都是在自己世界里的人。

这一呆就是到晚膳的时候了。

徐济终于被自己的饥饿感打断了无限循环的放空思考,陈到还处于同样发呆的出神状态,徐济很是恶趣味的绕开了陈到的视线,自己跑去用食了,这让半晌才发现的陈到非常的不爽,但是他作为臣下,没办法对自己的主上发脾气,于是当夜徐济基本一夜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你说一个大男人在你耳边不停念叨着你不了解的什么招式套路什么训练方法吗,你能睡得着吗?何况这个人还美其名曰是为了给你长知识,徐济这才了解,陈到也不是什么好惹的角色。

陈到自然是心下暗爽,这种名正言顺折腾自己这位少主的机会可不多,他反正是乐在其中,甚至是十分的喜欢这样的感觉,当然,徐济本人是非常厌烦的,甚至心里已经决定要好好算计一下陈到,必须让陈到得到教训,最后徐济还是打消了这样的念头,他能预见这么干的后果必然是陈到加倍的折腾。

主仆两人虽然都是沉稳的人,可是这小孩子的脾气一上来,倒是都显得极端的不可理喻。

于是接下来连续几天,商队的矛盾被荀匡狂风暴雨般的弹压了,徐济倒是十分惊讶于荀匡的手段,的确是大家族出来的人,即便不是被寄予厚望的能力也绝对不简单。这就是底蕴啊,这是徐济的感叹。

随之而来的是平静的商队里那个每夜都异常痛苦的徐济,陈到总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说给他听,偏偏这些倒还都有那么些用处,徐济只好每天在颠簸的马车上半梦半醒的折腾,徐济感觉自己一定是快要疯狂了,这样下去恐怕没等到宛城自己就得死在陈到手里,但是陈到太识趣了,就在徐济快要无法忍受的惩戒陈到的时候,他认怂了,徐济只感觉一拳打在棉花上,半点不着力,这口气是实实在在的有咽回去了,为这事儿,徐济两天没跟陈到说过半句话。

而之所以没有继续这样下去,是因为一路的麻烦不断之下,他们终于还是到了宛城,到达宛城后,商队立刻泾渭分明的分开行动了,徐济当然不会动,他原本也就没地方可以去,一时之间确实是非常疲惫,他终究选择安心的在驿馆好好的歇上那么几天,他一直没能从大晚上被吵得没法睡里缓过来,于是这些天来他精神一直很不好。

与之对应,陈到的状态也同样顶着巨大的黑眼圈,当然,陈到是痛并快乐着,徐济则是恨不得手刃沉陈到这个扰人清梦的家伙。

到达宛城后,荀匡又是十分神秘的消失了那么一段时间,而商队的成员似乎习惯了,都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惟独徐济非常想知道,但是徐济知道这种事情的分寸,荀匡很会做人能说的他绝对不会隐瞒,而不能说的,徐济估摸到死这家伙也不会讲出来。当然,我也不是一定要听你说我才能知道,当陈到告诉徐济荀匡回来了时候,徐济就是这么一副早知如此的模样,这些事情徐济知道自己现在还管不了,索性连知道的兴趣也欠奉,他既然知道荀氏一族的布局,那么大势其实已经形成,自己这样的蝼蚁显然不具备改变的能力,干脆就走一步看一步,现在徐济倒是看得很开。

当然,接下来宛城的事情让徐济完全不能够平静,而这件事促使了徐济更快的成长。

第十四章

宛城的生活对于徐济来说没有任何的可期待性,毕竟他不属于这个地方,而这个地方也并不欢迎他这样的外来者。

这里是荀氏的一处据点,应该说这里不只是荀氏一族的据点,也是黄巾的一处据点,当然徐济对于这事不以为然,反正他人微言轻,没有人在乎他的想法,他有些心灰意冷,对于荀氏这种以天下为棋局的气势和势力相比,他只是蝼蚁一样的存在,他改变不了已成定局的大乱,也无法自己一个人完成大治,他感受到的是彷徨无助和无力,即便两世为人也没有能够让他从这样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对此,陈到这个跟班当然知道,但是他同样无能为力,他还没有到徐济这样的思考层度,他还不能了解困扰徐济的究竟是什么,也许这是好事,陈到并不是一个需要思考那么多的人,他只是一个武人,需要的只是坚定的追求自己的信念就足够了。

于是这么一来,徐济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整整三天,几乎不眠不休的使他几乎垮掉,萎靡不振,憔悴的模样让陈到感到担忧,但是他无法解决,只能寄望于徐济能够自己走出这种他不了解的困局。

“少主,吃些东西吧,这样下去,恐怕……”

陈到话音刚落就只见徐济冷冷的目光扫了过来,那眼神冷冽的像三尺寒冰,不带一丝的感情,陈到愣在当场,眼看陈到不再说话徐济方才低下头,陈到看着徐济低垂的头才松了一口气,适才徐济的眼神就像是他年幼时见过的猛虎猎食时的眼神一样,杀气凌烈,陈到没有上过战场,否则他一定瞬间就能感觉到,徐济那一瞬间已经动了杀心。

徐济已经失去理智了,他的信念开始动摇,开始怀疑自己,于是在自我否定中陷入了这样疯狂的状态里,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其实是他最后一点理智强逼着自己去这么做的,只有身体的剧烈痛苦才能压制他疯狂的理智。

荀匡间歇来过来过两回,然而徐济让他结结实实的吃了两回闭门羹,荀匡也只能无奈的选择听之任之,这时候没人能救他,只有他自己。

徐济当然比任何人更清楚这些,然而知道却不等于做到,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甚至徐济从未遇到过这样的事,这让他失了方寸乱了阵脚,但好在他毕竟不是一个真正的六岁孩童,尽管很难,但他至少让自己处于冷静的状态里,对于这种灰心失意,没有体会的人大概很难以想象,几乎能算得上摧毁一个人原先已有的既成观念,不亚于重塑人格这样的事情了。

三天过去,徐济终于从打击中稍稍缓过劲来,于是离开荀氏的据点四下看看他们将要待上半旬的城市。

宛城后来又叫南阳,对于徐济来说这里并不是很陌生,毕竟恶来典韦就是阵亡于此,还有曹操那个倒霉儿子也是在这一仗里死去。当然宛城并不只是这些,还有世家,记得许攸就是南阳人,换言之,也就是宛城人。

徐济不喜欢南阳,尽管这里并没有什么让他仇视的,但是也许正由于之前路途中遇到的乱七八糟的事情终究对他的心态造成了影响。徐济现在就像是愤世嫉俗的怨妇一样的心态,憎恶所有他不满的。这件事导致的结果是陈到几乎每天都犹如芒刺在背,少主大人这样失常的状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