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双鬼才-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济也叹了口气道:“坦白地说,我也是心动非常呢,说以我才说陶谦死的真不是时候,要是仅仅为了获得一个小小的徐州,就要我现在暴露事情的真相,那时机根本不对头,实在是有点得不偿失。尤其是袁绍和袁术,还有刘表,他们几人受骗上当的还不够。若是我现在就现身的话,他们就可以全身而退。保存自身的实力,严守门户,对我军的征讨大业十分不利;而且我一旦现身,贾诩在长安也会有很多的事情不好做。”

徐晃沉声道:“如此说来。主公一定已经是智珠在握。未知可否告诉我等,以开茅塞。”

徐济笑道:“其实办法很简单。我们可以想办法让王允任命曹豹为徐州刺史。”

众人闻言一楞,不明白这么做有何作用。

徐济的眼神里带着自信的笑意,对众人神秘笑道:“这事情说出来就没有意思了,你们就等着看好戏吧。不过这事情还需要贾诩和郭嘉的配合。稍后我会写信给他们二人的。”

众人知道徐济已经是胸有成竹,所以不再多问。

而后徐济对阎柔道:“如此,并州的事情就托付给众位,从明天起,我便和奋武带领高顺所部大军撤出并州。”

阎柔对徐济道:“并州的事情已经大体如此,只是不知道主公下一步要如何行动?”

乐义在一旁早就急了:“就是就是,现在天下大乱。这么多的战场,偏偏没有我的份,主公,再不让我上战场。我可真的要憋疯了!”

徐晃皱眉道:“主公,对外名义,高顺大军的任务乃是到长安去支援,现在长安之围已经被解除,那么高顺所部陈将军的骑军是不是要撤回到幽州去呢?”

徐济笑了起来,端起桌几上的茶,喝了一口,幽香萦绕鼻间,可谓沁人心脾,然后徐济淡然道:“我们的目标当然不是长安,乃是司州。”

徐晃和阎柔闻言,眼前一亮,同时叫了一声:“高明!”

乐义不明所以,不过反正有仗打他就心满意足了,徐晃笑道:“主公用兵如神,当真得匪夷所思,这一招可是好处多多。只是未知主公南下司州的目标到底是谁?袁术乎?王匡乎?张扬乎?”

徐济哈哈笑道:“公明怎么也糊涂了,人人皆以为我进入司州是为袁术,可又有谁能知道我真正的目的乃是荆州的张允大军?”

徐晃恍然道:“原来主公是要配合贾诩先生进攻汉中和益州的行动!”

徐济看了一眼徐晃:这个五子良将果然不负史册之名,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大局观。还真是一点就透。

阎柔毕竟是刚刚加入兖州军,有许多的事情不明所以,因此不好插言,不过听到这里也略微明白了一些,沉声道:“原来主公是要明攻袁术,暗图张允!”

徐济点了点头,沉声道:“现在司州的局势可谓十分复杂,长安张济、荆州张允、败军张扬、王匡,在司州各据一方,袁术的势力虽然未插入到司州,但是却可随时挺进司州,所以我军深入到司州,是没有人可以看穿我们的目的何在。不过那张允却绝对想不到我们的目的是他。”

徐晃笑道:“是啊,张扬和王匡乃是我军仇敌、豫州的袁术又正和我们开战,所以任何人见到我们进入司州,一定会认为目的不外乎三点,要么是讨伐王匡与张扬,要么是采取围魏救赵之计,穿过司州,直奔豫州,已解袁术兵发七路,欲图兖州的困境,要目就是自司州出发,入陈留,抢在袁术与张燕会合前,协同冀州的高顺大军夹攻张燕。然后共同抵抗袁术的入侵。”

徐济点了点头,笑道:“公明的思路很清晰,我正是要给天下人这种错觉。”

徐晃忍不住赞叹道:“可是又有谁能知道,张燕乃是诱骗袁术的诱饵,张济根本就是我们自己人,对于张济军的存在我们根本不必放在心上,王匡和张扬军那只不过是孤客穷兵,灭掉两人不过是指日可待的事情,而要收拾袁术根本不用我们动手。从表面上看,我们还真的没有进攻张允的理由。”

徐济若无其事道:“若非如此,我们怎可能骗过张允,要他以为我们不可能针对他。”

徐晃接口道:“只怕张允还会高兴呢,刘表和袁术乃是死敌,我们进军司州,张允只怕是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态,指望着我们和袁术大打一场呢。”

顿了一顿,徐晃又笑道:“只怕袁术自己都会表错情,以为我们深入司州是为了他袁术,只怕主公还未骗他,他便已经中了稳军之计,要分出兵力来防备我们进攻了。”

乐义此时想起一事道:“对了主公,若是如此,我们应该先行联系在荆州军中卧底的李严才对。”

徐济点了点头,站起身来笑道:“不过这事情的源头还要从贾诩那里下手才可以,到时候可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了。”

顿了一顿,又笑道:‘反正左右都是要骗袁术和张允,我们这次出兵的理由还是以高顺大军报私仇所以要攻打王匡和张扬军为名,让袁术和张允两个蠢蛋自作聪明去吧。至于王匡和张允的被灭掉,就算是为我们的司州战役做一点贡献吧。‘众人笑了起来。

而此时此刻,没有人知道,徐济的目光已经放在了挺进荆州的跳板——司州上了。

第二百八十七章长安多事

长安,王允府。

贾诩和张绣站在众多的文武大臣之中,话并不多,更是自成一个团体,毕竟现在他们正在准备讨伐汉中和益州,可以说基本上已经淡出了长安这个政治忠心。

和王允关系紧密的太尉杨彪并没有来,这几天一直是称病在床。

参加这次会议的自然都是王允一党的人,那其中有太常卿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侍中马宇、谏议大夫种邵、侍郎王子服、将军吴子兰、长水校尉种辑、议郎赵彦、议郎吴硕等等。

众人议论纷纷,不知道今天王允突然把这些人叫来有什么事情。

坦白说来,最近虽然长安的事情颇多,但是这朝堂之上的文武大员们倒是渐渐安之若素,其实想想也是,在经过了皇帝消失和西凉军攻打长安这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后,已经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们承受不了得了。

既然连这两件对朝廷极为不利的大事都可以化险为夷,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化解呢?

所以王允今天这么急叫众人来,大家倒也毫不吃惊,反倒在一起谈笑风生。

只有张绣和贾诩两人心知肚明是怎么一回事情,因为他们两人早就接到了来自徐济的书信。贾诩更是准备好了满腹的说词,以便实现徐济的图谋。

今天王允这么着急把文武大臣齐齐叫来,为的就是徐州刺史的问题。

这一层,别的大臣大概也都能猜出来,不过却没有人知道这其中的内幕。

蓦地,脚步声响起。一轻一重,来了两人。众人收声,停止议论,抬头望去,只见神采飞扬的王允和冷酷无比的吕布走了出来。

众人向王允见过礼后。按照官职大小坐好,自然有美婢奉上香茶。

王允看了看众人,忽然抬头看向众人问道:“杨彪大人呢?”

太常卿种拂和王允关系最好,出声道:“司徒大人。杨彪大人抱恙在身。出不得府来。”

王允闻言冷哼一声,但却也不再说话。

只是贾诩看了之后哪里还不明白王允的意思,微笑道:“司徒大人不必担心,我看杨彪大人只是有一些上火而已,不管什么说反贼袁术乃是杨彪大人的联姻之好。前些时候,杨彪大人还是为国为民的大功臣,现在却变成了反贼的家属,也难怪杨彪大人上火。”

王允闻声后,脸上掠过一丝不悦,但却没有说什么。

贾诩和张绣对望一眼。均看出对方眼中的笑意。

贾诩当然知道王允的不高兴并非是针对自己,而是因为不在这里的杨彪。贾诩的这番话与其说是劝慰,还不如说是在火上浇油。

这时王允再次抬起头来,看向这屋中的众人,而后沉声道:“徐州刺史陶谦不久前已经撒手人寰。徐州刺史出缺,陶谦留下遗言,说:吾二子资质平庸,不足以委任以州事,如兖州刺史徐济在,则可托付于徐济,如徐济未在。则由朝堂任命。这件事情大家应该已经知道了吧?”

众人点头。心中纷纷道:果然!

侍郎王子服出声道:“这事情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插手,毕竟兖州刺史徐济现在是生死未卜,徐州的归属问题现在说起来还太早。”

太仆鲁馗叹了口气道:“我和徐济没有什么仇怨,但是却不希望徐州归徐济管理,毕竟徐济现在实在是权势太盛,他本是驸马。找回皇上后,这个徐济的身份地位必然更是水涨船高,而届时绝对是难以控制。若是可以的话,我们还是先下手为强的好。而且若是由朝廷方面任命徐州刺史的话,对徐济绝对是牵制。”当然这话也尚没有说完。徐济的下一步目标必然是青徐二州,而一旦徐济达成这个目标那么中原再无一人是徐济的对手了,这自然不能明言就是了。

而这个说法也得到了在场大多数人的认同,毕竟大汉实行的举荐制,徐州刺史陶谦在临死的时候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很合理的,至少朝廷方面没有办法拒绝,不过若是让徐济得到徐州,也正如太仆鲁馗所言,徐济的实力立时得到一个质的提升。更向北方名副其实的霸主迈进了一步。

吕布出声道:“这个不是问题,现在司徒大人发愁的是另外一回事情。”

众人闻言默然,他们当然知道徐济现在是凶多吉少,其实即便是王允现在认命了徐州刺史也无所谓,即便是徐济可逃出生天,回到兖州见到这个结果说不出什么来,因为王允绝对可以推说徐州不可一日无刺史,所以暂时由朝廷方面任命一人代理。只等徐济回来再说。当然若是徐济始终都不回来的话,这个人只好永远的“代理”下去。当然了,后一种情况是这屋中大部分人所愿意看到的局面。

可是现在经过吕布这么一说,众人知道,这件事情发生了变化,让王允很为难。

果然。王允皱眉道:“事情是这样的,徐州刺史陶谦死后不久,兖州军方的军师郭嘉和兖州政事主管梁习便联名上表,举荐现在兖州军中风头正盛的军中新星乐进为徐州刺史,理由是自乐进陈兵徐州以来,所到之地,上至官绅,下到黎民,无不对其敬爱有加,应该是徐州刺史的大好人选,所以才请求朝廷任命乐进为徐州刺史。你们认为如何?”

在场众人一阵发愣,没有想到事情会出现这种变化。

侍中马宇在一旁长叹一声道:“先下手为强,没有想到兖州方面行动的还真快,我们还没有反应,他们倒是会见缝插针,如此一来,那岂非是说,不管兖州刺史徐济回不回来,徐州刺史的位置都是兖州的囊中之物?”

大鸿胪周奂看了马宇一眼,无奈道:“只怕事情就是如此,自先帝驾崩后,我大汉的地方官员的任命始终都是由州官举荐地方人才,由地方人才担任地方要职。现在徐州无人管理,而真正控制徐州地面的人就是兖州的乐进大军,郭嘉和梁习的这么做我们很难拒绝的。”

王允头痛的的就是这个问题,皱着眉道:“正是如此。所以才这么着急把大家叫来,正是要议一议,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

众人默然,但却纷纷转头,看向贾诩。

王允也知道刚才自己那是多此一问,大厅中的这些人虽然都是才能卓著之辈,但是很可惜擅长于出谋划策的人寥寥无几,唯有贾诩才可以依靠。刚才自己的话语与其说是问这大厅中的人,倒不如说是在问贾诩来得恰当。

贾诩扫了一眼众人,突地哈哈一笑。那声调中有说不出的轻松。听得众人大奇。

吕布先忍不住了,对贾诩道:“文和先生,难道你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

贾诩点了点头,保持着惯有的幽深冰冷的腔调道:“大家把这事情看得太严重了,郭嘉、梁习和兖州根本就是两个概念。”

顿了一顿。沉声道:“我一直都在怀疑郭嘉已经对徐济产生了异心,现在这件事情就是最好的证明。你们想一想,现在徐州境内兖州部队一共有两支,一支是乐进率领的主要由高顺麾下的陷阵营组成的大军,而另一支是则波才大军,无论按照军中资历又或者是功劳,波才都比这个乐进要有资格得多。为何郭嘉和梁习没有举荐波才做徐州刺史,而要举荐乐进呢?”众人闻言一楞,马上仔细地思考起来。

议郎吴硕首先明白过来,叫道:“我明白贾诩大人的意思了,举荐乐进的提议若是兖州提出的,那么现在提议的人应该是荀彧。而绝对不应该郭嘉和梁习,两人这么干分明就是想要把徐州变成是自己的地盘。”

吴硕的话一出口,众人马上明白过来,深以为然。

贾诩冷笑道:“你们不觉得奇怪吗?自从兖州刺史徐济消失之后,兖州军方的种种行为根本就是杂乱无章:梁习碌碌无为。高顺乱战奔命于上党,郭嘉栈恋不去于下邳,张燕谋反,阎柔南下,荀彧与郭嘉的不和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尤其是在袁术这件事情上,波才本是兖州的驻守部队,可是现在兖州已经乱成了一锅粥,那波才却偏偏不回防,反倒是驻守冀州的梁习大军南下,长途跋涉与张燕叛军会战于冀州和兖州的交界处。凡此种种正是对现在这件事情的最好说明。”

越骑校尉王颀乃是在长安城中比较杰出的军事人才,他迅速的捕捉到了贾诩的话中意思,一拍脑门,笑道:“原来如此!事情一定是这样:郭嘉早就看出来张燕不是真心归降徐济,不过却一直没有反叛的机会,现在徐济消失不见,郭嘉当然知道这对张燕来说乃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而张燕的唯一障碍就是波才,郭嘉为了削弱徐济的心腹力量,所以才会调波才到徐州去,理由是协助乐进攻打徐州,但其实却是给张燕创造反叛的机会,然后在张燕反叛后令波才回军剿灭张燕,以便达到削弱波才,搅乱兖州的目的……”

长水校尉种辑也明白过来,接口道:“波才乃是跟随徐济最早那批人之中的心腹大将,在郭嘉调动他与乐进围攻徐州的时候,波才还没有注意到郭嘉的狼子野心,当然是欣然前往,可是经过一些事情后,尤其是刚刚出仕的徐济的另一位好友荀彧与郭嘉的不和,让波才看出郭嘉种种不对劲的地方,而在这个时候张燕果然不负郭嘉所望真的反叛了,徐州的战事此时也已经结束了,郭嘉急于想要在徐州扩张自己的实力,波才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当然被郭嘉命令要张燕回兖州去,不过郭嘉的居心已经被荀彧和波才猜透,若以才会出现波才大军拒不回防的局面。”

王允长长吐了一口气道:“各位所言甚是,的确如此,这一段时间以来,自从下邳阙宣身死,荀彧就命令郭嘉撤军,可是郭嘉拒不撤军,更不让波才撤军,那时候波才还是左右为难,不知道听谁的。这种僵局一直拖到张燕谋反,波才才发现郭嘉的不对劲儿。要是现在还听从郭嘉的话,波才不是傻子,那就是并非徐济的心腹。所以波才为了站队才会靠向荀彧一面。而荀彧则宁愿调动徐济的另外一支心腹大军亲卫营所部到兖州去剿灭张燕、抵抗袁术,把波才大军留在了徐州,屯兵下邳,用来制约郭嘉。”

众人纷纷点头,这事情经过这几人这么一分析,兖州的情况立时清晰起来了。

贾诩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而实际上徐济就是希望给别人造成这种假象。见到目的已经达到,却冰冷地笑道:“各位大人所见不差,郭嘉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所以一计不成反生二计。在徐州利用阙宣的事件继续向陶谦施压,那当然是希望逼死陶谦,达到今天的这个目的。陶谦本就年老体弱,哪里受的住惊吓,当然一命呜呼了。而陶谦的遗言当然在郭嘉的意料之内。故此郭嘉才会马上提出让乐进担任徐州刺史的请求,这计策分明是是事先想好的,所以兖州方面到现在还没有反应过味来。”

谏议大夫种邵赞叹道:“郭嘉这一手玩得漂亮啊!任命乐进作徐州刺史真的是好处多多,在策略上根本就是进可攻,退可守,说得进可攻,只要乐进一旦成为徐州刺史。波才大军就再也没有名义留在徐州,乐进完全可以利用自己新任徐州刺史的身份要求波才撤军,波才不可能不撤军吧?至于说的退可守,那即是说即便将来徐济可以活着回到兖州,郭嘉也可以完全推说这么做是为徐济着想,而他对权力没有兴趣。否则就自己去当徐州刺史了。那时候,郭嘉早就趁着徐济不在兖州的这一段时间内扩张了自己的实力,即便是徐济想要打击对付郭嘉,只怕在没有借口下,徐济也不敢轻举妄动。”

贾诩点了点头道:“正是基于这个原因。郭嘉才会与梁习联名力保乐进出任徐州刺史,而乐进乃是梁习一手提拔的兖州守将,郭嘉现在的行为已经表明梁习乃是他的同党,这更是一种对反对他的人的威胁,事情也的确如此,郭嘉加上梁习,当真没有人可以忽视这股力量。看来,兖州大乱是指日可待的,只怕即便是徐济可以活着回兖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