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伪君子-第3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的名贵药材。
唐子禾纤细的素指轻轻拈起一支金针,针尖在昏黄的宫灯照映下泛出森森的寒光。金针停在半空里微微轻颤,显示出拈着它的主人此刻心中的不平静。
她怔怔盯着朱厚照的脸,秋水般的美眸里不停闪烁着矛盾和挣扎。
他与秦堪既是无间无隙的君臣,也是相处十余年毫无保留信任的知交好友,他不算好皇帝,甚至可以说是昏庸荒唐之君,这些年除了征战蒙古之外,再无任何建树,大明之所以在他治下中兴,全托秦堪一人苦心经营。他或许是难得的好友。但他绝不是称职的帝王。
她与朱厚照,原本该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因为昏君不配拥有这座锦绣江山。
现在仇敌就在眼前,只消一针下去。任谁都看不出蹊跷破绽。朱厚照本来就活不过今晚。纵然死了也是命中注定,她完全可以撇开干系。
然而,他是秦堪此生完全敞开了心胸的知己。比兄弟更亲的亲人,彼此不用设防的好友,她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不着痕迹地杀了朱厚照,可她如何面对秦堪那双失望愤怒的眼睛?
手指拈着的金针情不自禁地微微颤抖着,针尖的寒光闪动不已,可唐子禾却迟迟无法下手。
她想杀朱厚照,真的很想。
她是被白莲教长老收养的孤儿,从小便跟着长老一同生活,长老教她读书识字,教她兵法谋略,教她医术针药,这些都是本事,更是期望。长老教她的这些东西的同时,还在给她洗着脑,告诉她毕生对付的敌人是什么人,今生所学到的所有本事全是为了杀死这个敌人,搅动天下风云,将其取而代之。
她很听话地照着长老的嘱咐去做,于是天津香堂蓬勃壮大,霸州登高一呼,聚集十万兵马肆虐北地三省,与朝廷生死相搏,辉煌过,也失败过,一度意气风发,一度心灰意冷,数年之内经历种种人生的大起大落,霸州城内的数千将士和百姓的尸首终于令她放弃了毕生的梦想,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悲悯和愧疚。
累了,也悟了,唐子禾为那数千具尸首偿还了整整十年的债,这十年来,她救下的性命亦有数千,因果相抵,罪业已消,于是,野心再次悄然萌芽,这次的野心不为自己,却是为了秦堪。
如果有一天,自己心爱的男人黄袍加身,君临天下,创下一番远迈唐宋,万邦来朝的盛世景象,那将是何等的荣耀……
唐子禾每每想到那幅画面便兴奋得发抖。
此刻金针在手,敌人离她半步之遥,一针落下便可令天下大乱,她唐子禾必将自己的男人亲手推出来,做那追逐失鹿的英雄。
然而,一想到得知朱厚照死讯后的他,那张对自己失望,愤怒,甚至杀机弥漫的俊脸,唐子禾眼中的兴奋和疯狂之色顿时全然褪去,美眸立马恢复了清明。
他是重情的人,以她对秦堪的了解,权与情的抉择之间,他必然选择情分,哪怕有一天朱厚照对他生出嫌隙猜疑,他也不会抗争,而是默默收拾家当,与妻小一同远走高飞,情分在他心中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针,唐子禾落不下去。
她是天生脑后长着反骨的魔头,但,她也是个女人,一个害怕失去丈夫宠爱的女人。
正殿内一片寂然,静得仿佛能听到众人紧张焦虑的心跳。
众人怔怔看着唐子禾手中的那支金针,那支针不但决定着陛下的命运,也决定着他们的命运。
“唐姑娘,您……是不是该落针了?”张永的声音小心翼翼,带着几许紧张至极的颤抖。
这支针拈在她手里已有小半柱香时辰,迟迟不见落下,张永已耐不住这种比死还难受的恐惧。
挣扎,迟疑,矛盾,短短小半柱香时辰,唐子禾背后不知不觉被冷汗浸湿,听到张永小心的催促后,不由浑身轻轻一震,回头瞥了他一眼,表情无喜亦无悲。
长长吸了一口气,唐子禾咬了咬牙,瞅准朱厚照身上三处穴道飞快连下三针,随即从袖中掏出一颗暗红色的药丸,未及众人反应便捏开朱厚照的嘴,将药丸塞进他嘴里。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脸色分外难看,太医院院判刘文泰更是双腿一软,瘫坐在地上。
施针倒好说,围观的太医们虽觉针法怪异,但基本能看懂来由,但是那颗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塞进陛下嘴里的药丸……
那可是龙嘴啊,未经太医和太监们检查,岂能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往里面乱塞?
“你……你……”刘文泰又惧又怒,抖抖索索指着唐子禾,半晌说不出话。
唐子禾冷哼:“你什么你,他本就活不过今晚,我还有必要害他性命么?刚才的行针再加那颗药,我可保他十日内性命无虞,若是十日内你们没想出法子保他的命,那时可别怪我,我已尽力了。”
张永等人大喜,忙不迭给唐子禾躬身道谢。
唐子禾再也不看床榻上躺着的朱厚照,只淡淡道:“溺水之人被救起却未醒转本是很危险的事,性命十停里已去了七停,十日后他能不能醒,只能看他的造化了。”
*******************************************************************
豹房外,西华池东畔凉亭内。
秦堪的脸色比濒死的朱厚照还难看。
凉亭内,杨廷和的脸色比秦堪更难看。
一位是当朝内阁首辅大学士,一位是权势滔天,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宁国公,此刻二人却像极了两只斗得死去活来的斗鸡,互相执拗地梗着脖子,死死地瞪着对方。
亭内杨一清,严嵩,牟斌等人神情颇为尴尬地搓着手,保国公朱晖翘着腿事不关己地欣赏着凉亭外的景色,也不知这黑灯瞎火的地方老爷子能看到什么。
不知对峙了多久,秦堪气势忽然颓然,疲累地往亭内石凳上一坐,叹道:“陛下气息犹存,尚未殡天,傍晚才事发,此刻只是昏迷未醒,各位却密谋另立新君,不觉得太早了么?若陛下真有……真有不可言之痛事,那时再召集臣工商议新君人选亦不迟,何必非要在今夜这个时间来商议,徒坏人臣清名?”
杨廷和也叹气,漆黑的夜色里,隐隐可见他的眼中滑下两行浊泪。
“你以为老夫愿意做这无情又坏名的恶事么?确是时势所逼呀!陛下与以往历代帝王不同,他并无子嗣,这是个很要命的缺憾,没有子嗣便意味着江山没有传承,于是天下臣民之心不稳,极易发生动荡,世人皆知陛下无后,一旦陛下出事,藩王也好,草寇也好,外敌也好,野心之辈岂能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近两年来朝臣上疏最多的便是请求陛下选妃,就是为了让陛下繁衍龙脉,以安天下人之心,今日陛下不幸溺水,生死未卜,现在离事发已两个多时辰,消息肯定已瞒不下去,所以我们必须要赶在天下皆知之前速将新君人选以及如何稳定朝堂和天下局势事宜定下来,也为我等自己的前程早早做个准备,免得将来被打个措手不及……”
杨廷和盯着秦堪,缓缓道:“朝中党系众多,今晚事发突然,秦公爷以为豹房附近僻静无人之所仅只我们几人在商议么?”
秦堪沉默,阴沉的脸色显示出内心的烦躁和愤怒。
杨廷和说的句句在理,抛开感情因素不论,杨廷和的话正是谋国之言,于公于私都没任何错处,可是秦堪打内心里就是不愿谈论这样的话题,他根本无法接受这种仿佛给朱厚照安排后事般的行为,一想到朱厚照可能会死,他的心便像被钢针狠狠扎着,痛得无以复加。(。。)
第七百一十九章 凉亭计议()
从来到这个世上的第一天开始;秦堪便意识到这个时代皇权的重要性。
皇帝是天;是主心骨;是一切权力的源头。
文官是世上最奸滑的一类人;他们懂得察言观色;懂得步步为营;每一代皇帝的性格直接决定了每一朝文官的态度。比如弘治帝;他是一个励精图治勤政爱民而且性格温和的人;像一位久居书斋的敦厚学者;一言一行莫不尔雅宽容;令人如沐春风。
当然;该露出锋芒和獠牙之时他也从不客气手软;下面的大臣们对他又敬又怕;所以他的任何意志和目标往往毫无阻碍地达到;所以这位明君治下近二十年间;朝堂出了刘健;李东阳;谢迁;杨一清等等诸多名臣能吏;连史上名声最臭的太监在弘治朝也没给社稷添过堵;反而涌现出如萧敬;王岳;陈宽等一大批尚算忠直的太监。
可是朱厚照不一样;他这辈子活得昏昏噩噩;登基十四年;他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功绩便是御驾亲征过几次;平定了几次造反;应州之战将鞑靼小王子伯颜猛可打得元气大伤灰溜溜退回草原;可是若论臣民归心;朱厚照比弘治帝不知逊色了多少;纵观他的一生;从登基到如今;根本就是与大臣们战斗不息的一生。
不必讳言;他恨大臣;大臣们也恨他;有明一朝的君臣关系;正德朝是最紧张最僵冷的;双方几成仇敌。当着面客客气气;肚子里不知动过多少出门被车撞死之类大逆不道的念头。
杨廷和没说错;此刻朱厚照生死未卜;秦堪身在凉亭内依稀都能感应到西华池附近不远处依稀传来的竜竜父的人声;显然很多大臣已不耐等在豹房门口;三五成群找了个僻静之地商议大事去了;大家脸上都布满了悲意与焦急;可是这种悲意有几分是真心的;唯有自己心知肚明。
就连此刻秦堪所在的凉亭内;身边皆是党朋。从严嵩。朱晖;牟斌等人脸上一一扫过;他们的目光与秦堪相遇;却分外冷静清明。
秦堪忽然很想为朱厚照苦笑三声……
〃秦公爷。你是陛下最信任的臣子。也是私下最亲厚的朋友。我等皆以你为马首是瞻;今日陛下性命危急;若是救不醒来。则天下必生动荡;为大明社稷计;亦为我等前程身家计;还请公爷拿个主意。〃严嵩冷静的声音仿佛夜色里吹拂而过的一缕寒风;打断了秦堪纷乱的思绪;猛然回过神来。
秦堪揉了揉疲倦的眉心;不客气地坐在凉亭内的石凳上;面无表情道:〃陛下性命危在旦夕;我心中焦虑万分;早已失了分寸;哪里拿得出主意?〃
亭内众人脸上顿时露出几许尴尬赧然。
他们听出了秦堪话里的不满;隐隐有指责之意。
牟斌左右瞧了瞧众人的脸色;组织了一下措辞;方才小心翼翼道:〃公爷;天有不测风云;既然发生了这种事;咱们就不能不面对;此刻豹房内;太医院的各位太医和名医们正在竭尽全力救治陛下;我等在此商议亦是为了安定社稷和人心;不至于在发生不可言之厄事后慌了手脚……〃
秦堪叹了口气;神情郁卒道:〃我明白你们的意思;但我此刻心情很乱;你们有什么章程不妨直言;我听着便是。〃
众人目光全部望向杨廷和;他是内阁首辅大学士;若天家发生大变;他是最有资格说话的。
杨廷和擦了擦眼角老泪;深吸一口气平复了情绪;这才缓缓道:〃首先;老夫所言皆是在或许可能发生大变的情形下;若是陛下吉人天相安然无恙;今日所言可废矣。〃
众人急忙点头称是。
杨廷和思索片刻;沉声道:〃若陛下真有不测;首先必须再立新君人选;国不可一日无主;另立新君方为人臣正道;可惜陛下尚在春秋鼎盛英年;膝下并无子嗣;更未留下继位诏书;所以;我们只能发动内阁廷议;从各地藩王或世子中选取离陛下血脉最近的一位为新君;这一点;相信满朝文武皆无异议。〃
严嵩牟斌等人点头。
〃所谓‘父终子即’;又所谓‘兄终弟即’;陛下这一支既已无子;便只能上溯到弘治先帝那一代了;昔年宪宗皇帝膝下共生皇子十四人;其中皇长子不到一岁便早薨;次子悼恭太子不到三岁亦早薨;后来皇位才轮到孝宗弘治先帝;若……陛下果真不测;那么弘治先帝这一脉算是断绝了;我们只能从宪宗先帝的其余皇子中选取新君;论顺位排序;便是宪宗先帝的第四皇子兴王为妥;兴王祐杬者;不幸亦于今年薨;上月陛下已赐下谥号曰‘献’;兴献王膝下二嫡子;长子岳怀王朱厚熙出生五日后早薨;次子朱厚熜顺理成章承继了兴王之爵;封于湖广安陆洲……〃
杨廷和捋了捋长须;淡淡道:〃若陋脉远近以及长幼排序;老夫观之;新君人选十有**便是这位新继兴王朱厚熜了;此子正德二年出生;今年十二岁;据闻生得聪颖乖巧;英断夙成;重礼而明理;犹通;如果陛下真有不测;内阁发起廷议和朝议后;这位兴王殿下恐怕很快就会接到内阁;司礼监和通政司联笔的即位请书了。〃
到底是内阁首辅;杨廷和一席长言;将朱家藩王历历而论;如数家珍;亭内众人连。';!'连点头;大家都清楚;杨廷和提的这个兴王朱厚熜;若是不出意外的话;便是最终继承皇位的人选了;孔子著书立世;早已定下君臣礼制;皇帝这个位置不是谁说要当就能当的;血脉和长幼最重要;若朱厚照真有不测。幸运的光环便会毫无意外地落在朱厚熜的头上;不论他愿意还是不愿意;这个皇帝他当定了。
秦堪静坐在亭内一言不发;听到〃朱厚熜〃这个名字后;面容不由微微一动;接着神情愈发苦涩难明了。
朱厚熜便是史上赫赫有名的嘉靖皇帝了;自己来到这个时代;改变了原来的历史;可是;有些事情仍然按照原来的轨迹固执地发生了。朱厚照仍然落水。而朱厚熜;亦无可争议地拥有承继大统的资格。
这一刻秦堪心中不由生出几许悲凉。
自己究竟改变了什么?来到这世上的意义何在?既然历史无可轻薄;上天为何选择让他来到这里?
〃食君之俸禄;忠君之王事。这是臣子的本分。我等都希望陛下吉人天相撑过这一劫。但是;若果真事不可为;我们亦不得不另立新君。安定天下人心;这亦是人臣本分;秦公爷;你我此刻想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人会怎样想;他们需要社稷安定;需要朝堂君臣俱在;让这座江山平稳有序地继续前行;耕者有其田;商贾牟其利;官员行其政;老有所依;幼有所养;这些才是社稷之根本;秦公爷;这个时候咱们当以江山社稷为重;私人情谊只能先抛诸一边。〃
牟斌的话令亭内所有人点头赞同;秦堪亦无可辩驳。
杨廷和捋须道:〃新君之事怕莫便是如此了;纵是内阁廷议亦是这个结果;若陛下发生不测;新君登基已是必然;在这之前我等如何安排;还请秦公爷拿个章程。〃
杨廷和这话说得比较含糊;朱厚照未死之前说这话毕竟有懈忌;是以只是含蓄点了一句。
但亭内众人都明白杨廷和话里的意思。
新君登基是大事;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换了人;下面朝堂的人事变动必然不小;亭内众人皆为一党;若想坐在这个位置上为人民多服务几年;多握几年权柄;现在就必须要为前程谋划一番了。
秦堪面沉如水;仰头看了看漆黑的夜空;沉默不发一语。
凉亭内静得落针可闻;众人皆盯着他的脸;期望能从这位国公爷脸上看出点什么。
作为一个朋党的核心;秦堪的态度太重要了;自刘瑾死后;秦堪的表现一直很低调;低调得有时候大臣们甚至忽略了他的存在;可是只有杨廷和;牟斌;严嵩等人最清楚;秦公爷低调并不意味着懦弱;而是在韬光养晦;避免与清流文官们直接冲突;但是秦堪这一党的羽翼却在这十年里飞速丰满;无论京师朝堂还是地方官府;秦堪的影子若隐若现。
这样一位手握无数人生杀大权的人物;在面对即将改朝换代的当口;他会选择继续低调;还是趁机冷势力;成为一个连皇帝都不敢轻易得罪的权臣?
不知沉默多久;秦堪终于回神;迎着亭内众人殷切的目光摇头苦笑。
〃你们别问我;我刚才说过;现在的心情很乱;真不愿去想那些好像还很遥远的事情……〃秦堪顿了顿;接着道:〃我只有一句话要说。〃
众人马上直起腰杆;打起精神。
秦堪缓缓环视众人;一字一字道:〃我相信陛下不会死;他肯定能撑过这一劫;所以;关于朝堂我并无安排;因为;这天下毕竟是陛下的!〃
〃我们能做的;便是在陛下清醒之前;为他守好这座江山;不能给野心之辈任何机会作乱;所以;我要做的安排在外而不在内。〃
严嵩若有所思拱手道:〃公爷的意思是……〃
〃出动厂卫探子奔赴各藩王封地;严密监视大明各地藩王的一举一动;若有异常;必将其拿问诛除。京师皇城统领团营的十二位开国侯互调其职;还有……〃
秦堪思索片刻;道:〃陛下无子;若有不测则各地藩王;流民和匪盗之流皆将蠢蠢欲动;京师团营和五城兵马司以及周边密云三卫虽兵马众多;但终究吃惯了太平粮;战力有所不逮;若有人造反恐怕应付不易;我建议;调动部分边军入京;戍卫京畿;以防不臣。〃
秦堪话刚落音;亭内杨廷和;杨一清等人颇为惊异;保国公朱晖老爷子眉头越拧越深;捋须不发一语;唯有牟斌和严嵩在黑暗中迅速交换了一下眼神。
〃调动边军入京?这……〃杨廷和犹豫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