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伪君子-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三变仕途不顺,一生混迹青楼,有了这个背景,如此理解他的这句词,未必不通情理。

    …………

    …………

    朱厚照的圣旨早在昨晚便有小宦官送到了秦府,府里上下一同跪聆旨意后才明白。原来家主提前置办年夜饭,只因又要离京了。

    随同圣旨而来的,还有全副的钦差仪仗,以及禁中百名技击高手。

    鉴于天津三卫如今混乱不堪的现状,秦堪思索许久,于是派人进宫奏请,调御马监麾下勇士营二千官兵同行,朱厚照二话没说答应了,御马监掌印张永更是全力配合,不仅很痛快地将勇士营拨给秦堪。更将御马监所属唯一的一支二百人的鸟枪队调给了他。

    鸟枪并不止神机营才有。京师十二团营和御马监麾下或多或少都有火器列装,只是相对而言神机营的火器装备数量最多,故以“神机”名之。

    至于锦衣卫所属,秦堪也调动了一个整编千户随行。

    卯时刚至。秦堪领着这支三千余人的队伍。打着仪仗出朝阳门出城往天津而去。

    ****************************************************************

    天津位于京师东南方。离京师只有二百余里,距离非常近,快马一日可至。

    三千余人的队伍步行两天便已清楚看到天津的城墙。

    天津原名直沽。元朝时又改名叫海津,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更担当着京师屏障的重要作用。

    “天津”是由永乐皇帝亲自赐名的,靖难之役时,永乐皇帝从当时的北京起兵,夺九门,废官衙,发兵直沽,直沽聚兵之后渡河偷袭沧州,发动了正式的靖难战役,而直沽也就成了永乐皇帝的龙兴之地,攻占南京登基为帝之后,永乐皇帝第二年将直沽赐名为“天津”,所谓“天”者,即天子之意,而“津”者,则是渡口之意,天津二字的意思是天子兴王师渡河之地。

    赐名后的同年,永乐皇帝派遣将领筑城设卫,一共设三卫,分别为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每卫满编五千六百人,三卫共计一万六千八百人。

    奇怪的是,天津驻兵如此之多,但天津城内除了军事和漕盐衙门外,并未设地方行政官府。直至今日,天津城里也只有三卫指挥使司和漕盐衙门,城内百姓居民二千余户,却是由指挥使司这些军事衙门所管辖。

    天津城并不大,筑城之初城墙周长九里左右,整体结构东西长,南北短,看起来像一把算盘,故天津也有“算盘城”的别称。城墙最初全由夯土所砌,仁宣之后天津城的地理位置越来越重要,于是开始将土城墙改建成砖墙的工程,由于工程实在太过浩大,所耗国库甚巨,几代帝王更替,天津的砖墙工程仍旧没完成。

    如今的天津城只是一座夯土和砖墙合建的小城,城外破旧潦倒,一条丈许的土路弯弯曲曲直通城门,城头并无城楼箭楼,一眼望去光秃秃的,此情此景,哪有后世半分人口逾千万,繁华之极的直辖市的影子?

    秦堪骑在马上,远远扫了一眼天津城,不觉舒出一口沧海桑田的感慨之气,然后命勇士影二千官兵于城外驻扎,而他则领着一千锦衣卫入城。

    城门处,天津三卫的指挥使和漕盐衙署官员已早早等候在此,三位指挥使领着各自麾下的将领恭谨立着,城门已被兵丁封锁,百姓军民不得出入,远远瞧见钦差团龙大旗猎猎飘扬,众文官武将打起了精神,举步迎上前去。

    领头的不是三位指挥使,竟是一名四十余岁的文官,秦堪于城门前百丈下马之后,文官走上前躬身行礼,行的却不是跪礼。

    “剌封平江伯兼漕海运总督,领太子太保陈熊,拜见天使钦差秦侯爷。”

    秦堪微笑还礼:“原来是平江伯当面,陈家世代忠良,代天子总督漕运海运已五代,为我大明互通南北稻米丝绸瓷器茶叶,可谓劳苦功高,本侯当不起平江伯的礼呀。”

    说起这个陈熊,虽然在弘治正德两朝名不见经传,可他的祖上却很有名,其祖陈瑄,是洪武建文年间有名的水利专家,永乐起兵靖难之后,陈瑄颇识时务,很快站对了队伍,主动迎降燕王,靖难之后被封平江伯,从陈瑄那一代起便总督天下漕运,世代相传承袭,可谓漕运世家。

    众多文官武将里,之所以由陈熊领头出迎钦差,倒并非因为他官职最高,而是阖天津全城只有这么一位世系了爵位的官员,就跟京师早朝大臣排班一样,爵位高的排在最前面,爵位代表的身份地位,是那些寻常官员无法攀比的。

    陈熊拘谨地笑了笑,在天津城别的文官武将面前他或许可以自傲一番,然而秦堪的爵位却是侯爵,比他又大了一阶,更领着令世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又是天子最宠信的臣子,而且此刻的身份是代表皇帝的巡狩钦差……

    诸多身份相加,小小的平江伯在秦堪面前哪来的狂傲资本?更何况秦堪的名声他也多少听说过,眼前这位笑容儒雅,风度翩翩的年轻钦差,动手杀起人来可是眼都不眨的呀。

    二人寒暄几句,陈熊立马为秦堪介绍天津城其余的文官武将。

    对漕道盐道官员,秦堪也没仔细记住名字,却特意记住了三卫指挥使的名字,三人皆四十余岁年纪,身着三品武官绯袍,中间绣着老虎补子,神态恭敬之极。三卫指挥使分别是天津卫指挥使梁胜,左卫指挥使王炎生,右卫指挥使马松龄。

    与三位武将笑谈一会儿,秦堪暗暗记住了他们的相貌,至于为人秉性一时倒瞧不出究竟。

    …………

    …………

    留下勇士营城外驻扎,在一众官员武将的陪同下,秦堪领着千余名锦衣卫和二百人的鸟枪队进了天津城。

    天津城内比他想象中的整齐,永乐二年筑城时却是花过心思规划的,一排排规格大小相同的民居整齐地列于城中,有专门的东西二市,也有江湖艺人聚集的杂耍戏班,巡城的军士来往如梭,东城门外有一座吞吐庞大的码头,码头上有扛包的民夫,赶车的车夫以及扯着嗓子叫骂吆喝不已的商人,小小的城内竟已渐具繁华气象。

    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秦堪微笑不变,心中却疑惑丛生。

    如此一派繁华景象,按理说白莲教应该生不起事呀,为何厂卫所属在这城里频频折损?

    平静繁华的表象下,这里究竟暗藏着怎样的杀机?此时此刻,有多少白莲教众在阴暗处冷冷盯着自己这个朝廷派来的钦差?

    入城后婉拒了将陈熊漕运衙门后院作为临时官驿的盛情邀请,一干官员陪同秦堪来到设于天津的锦衣卫指挥使衙门。

    天津城里的锦衣卫指挥使衙门是永乐十五年所设,当时永乐皇帝打算迁都北平,于是在迁都之前专门在天津设立了锦衣卫指挥使衙门,以作为探听京津地区官场民间舆情的前哨战,直至迁都之后,又于京师设了南北镇抚司和经历司,天津锦衣卫指挥使衙门便渐渐没落了,但这个机构却一直存在,不曾裁撤。

    如今天津城的锦衣卫指挥使衙门里住着的是一位老熟人,牟斌。

    秦堪进天津城后第一个要见的人便是他。

    曾经的老上司,一手掌握天下数万锦衣卫的指挥使,如今却被贬谪天津当了一个小小千户,而且还落得被白莲教徒刺杀,几近丧命的下场。

    跨进略显破落的锦衣卫指挥使司的大门,秦堪的心情没来由地低落许多。

    ()

第三百九十九章 收服牟斌() 
权力的争夺是一件无情的事,为了权力**人们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厮杀搏斗,最后的结局通常只有“成王败寇”四个字。

    秦堪和牟斌就是这样。

    若论当初的恩怨,说不上恩,也谈不上怨。将秦堪强行调进锦衣卫是因为与牟斌自己的前程息息相关,对秦堪逐级的提携升官也是牟斌为了迎合圣心,一次又一次的将秦堪作为弃子更是出于牟斌生存的本能……

    牟斌是典型的官场中人,他对秦堪所做的一切都符合官场生存原则,最终落得贬谪天津,只能说应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老话。

    身处朝堂越久,秦堪对牟斌就越恨不起来。他很理解牟斌的一切做法,易地而处,若秦堪是牟斌,处于当时的境地里,恐怕秦堪做得比他还要绝。

    双脚跨进天津锦衣卫指挥使司大门的那一刹,秦堪便发现自己恕了。

    …………

    …………

    衙门前堂和二堂是处理公务的地方,成化年后天津锦衣卫不设指挥使,只设了一个常驻的千户所,原本的指挥使衙门自然就成了千户办公和居住的地方。

    穿过二堂后,衙署里的景色变得幽雅怡人了,后院正中一棵参天古树,古树旁有一个小小的池塘,池塘正中水榭凉亭皆俱,沿着卵石小径往里走,各色花草整齐地排列小径两旁,百余步后便豁然开朗,一个十余丈方圆的空旷大院子出现眼前,院子东西北三面合围,三面皆是厢房。

    牟斌就住在东厢房里。

    漕运总督陈熊倒是知趣之人,将秦堪带到内院,指点了牟斌的屋子后,便微笑着领了天津众官员武将转身到二堂内相候。

    李二右手一挥,禁宫百余名高手分别占住了内院的各个厢房门口和厅堂入口,厢房的琉璃绿瓦屋顶上隐隐有人影闪过,那是埋伏在暗处的锦衣卫肃敌高手,天津凶险虎狼之地,秦堪此行终于调用了很少出动的卫中肃敌高手相随。

    独自走进东厢房,秦堪首先便闻到一股很浓的药味,屋子外一名俊俏少年正蹲在地上熬着汤药,屋内光线有些昏暗,摆设倒破为幽雅,两个书柜一个书案,书案四宝皆俱,内里便是一张简陋的土炕,牟斌穿着一袭白色里衣正强撑着从炕上支起身子,望着秦堪的目光又惭又喜,神情很是激动,眼中却落下泪来。

    秦堪急步上前,阻止他下床行礼。

    “牟帅……年余不见,别无恙乎?”秦堪深深叹道。

    牟斌摇摇头:“下官贬谪待罪之人,可不敢当侯爷‘牟帅’之称。”

    “且不论当初恩怨是非,我有如今腾达之日,全托牟帅提携之恩,你是我的老上司,我怎能不敬之礼之?”

    牟斌流泪道:“侯爷越是这样说,下官越是羞惭无地,恨地无缝啊。”

    秦堪叹道:“当初……你并没错,我也没错,错的是钢刀加颈般的朝局,错的是将我们步步逼进绝境的内外廷,牟帅不必心怀歉疚,那时我是棋子,你是下棋的人,重用或是弃子,存乎一心,棋盘上的风云诡谲,有时候连下棋的人也不由自主的……”

    牟斌泣道:“侯爷,当初……牟某也是棋子啊!”

    秦堪笑了:“既然都是棋子,是非恩怨就揭过去吧,都是身不由己,何必再翻前帐……”

    朝牟斌眨了眨眼,秦堪笑道:“其实啊,当棋子挺好的,幸好牟帅也是棋子,比如说上次内外廷联手的结果,棋子都活得好好的,反倒是下棋的人被弄死了,内外廷的老伙伴们都惊呆了……”

    牟斌悚然一惊,后背没来由冒了一层冷汗,目光略带惊惧地瞧着笑容灿烂的秦堪,却没品出他这句话里的意思,也不知是为自己二人庆幸还是暗含警告。

    沉吟思索半晌,秦堪说话间不知不觉改了口:“天津白莲之事过后,牟大人还是回京师北镇抚司任指挥同知吧,锦衣卫需要牟大人这样的前辈打理日常事务,这些事务靠手下那帮只知打打杀杀的杀才是办不成的,至于另一位同知赵鉴以及那几位指挥佥事,还有南北镇抚司内林立的派系……呵呵。”

    秦堪摇摇头没再说,牟斌却非常清楚他的意思,自弘治以来,锦衣卫系统内人浮于事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官僚作风盛行,作为直属皇帝的特务机构,这样的风气无疑是非常危险的,秦堪虽为锦衣卫指挥使,但毕竟独木难支,将牟斌重新召回北镇抚司正是他思索许久后的决定。

    牟斌闻言不由感动得涕泪交加,艰难地支起身子哽咽道:“下官定为侯爷效犬马之劳!”

    秦堪急忙扶住了他:“牟大人不必客气,一啄一饮皆由缘定,你我是有缘之人呀。”

    “是是。”

    看着牟斌感激的表情,秦堪忽然似玩笑又似认真道:“下回我若有难,牟大人可不能再拿我当弃子了,不然……锦衣卫还缺一个去司礼监刘公公身边当卧底的残缺型人才……”

    牟斌顿觉老蛋一紧,急忙拱手道:“下官向天盟誓,将此残身卖予侯爷,从此绝不背叛,违者天雷劈之!”

    秦堪不怀好意的邪恶目光在牟斌胯间打量了一番,忽然想起当初朱厚照说过,牟斌都这么老了,割一割有什么打紧,秦堪顿时有些懊悔,这句警告远不如把他家孩子扔井里有威慑力……

    一来一往之间,秦堪和牟斌就这样完成了昔日身份的对调,当初的老上司变成了老下属,二人神情从容自若,非常自然,仿佛这种关系已维系了很多年一般。

    “好了,发毒誓没必要,本侯岂是相信毒誓的肤浅之人……咳,不对,本侯岂是让属下乱发毒誓的肤浅之人,说说正事,你如今伤势如何?当初是怎样被白莲教刺杀的?”()

第四百章 空谷幽兰() 
“侯爷,白莲教在天津怕是已成气候了!”牟斌没先说自己的伤势,而是急切地说了这一句。

    秦堪叹气:“至今为止已有三个人跟我说‘成气候’三个字了,我倒想问问,区区一个邪教,它到底成了什么气候?难道它已到了公然造反的地步了吗?”

    牟斌苦笑道:“侯爷说得没错,它确实快到造反的地步了……”

    秦堪眉间一拧,沉声道:“把话说清楚。”

    一听秦堪无比威严的声音,牟斌一凛,他这才发觉眼前这位年轻人早已不是昔日吴下阿蒙,才二十出头的他,已然养出了重如山岳般的官威,这种官威连他这个曾经的老上司也不由自主地感到颤栗。

    牟斌暗自苦笑,一遇风云便化龙,如今身份的对调不是没有道理的。

    想到这里,牟斌心中对秦堪的最后一丝淡淡的怨意也终于随风消逝。

    舔了舔干枯的嘴唇,牟斌说话的神态愈发恭谨了:“侯爷,下官遇刺是在一个月以前的事了,在那之前,下官便曾接到过天津锦衣卫探子的密报,说城中有人传教布道,秘密召集无知百姓开香堂,煽动他们对朝廷的敌对情绪,下官接报之后不敢大意,拟了一份文书送呈北镇抚司后,便带人去他们开香堂的地方,也就是天津城郊一个破旧的关帝庙查看了一番,这伙人倒也张狂,似乎根本没想过湮灭痕迹,下官赶到时人虽已散,但香案的供奉仍在,香炉里插着九支香头,案后供着一张无生老母画像……”

    似乎怕秦堪不懂,牟斌解释道:“白莲教从南宋创教一直至我弘治朝,原本拜的都是弥勒佛,故而亦称弥勒教。前几年我大明北方出了一个名叫罗梦鸿的道人,这人倒是天生的道家根骨,于成化十八年明心悟道,随即便创了罗教,罗教最初被称作无为教,这罗梦鸿悟道后写了五部经书,其中一部名曰《苦功悟道卷》,卷里曾提过所谓‘无生老母’的说法,这个说法却被白莲教剽去,从弘治十六年开始,白莲教所拜者便不是弥勒佛,而是无生老母了。”

    牟斌说的这些秦堪确实不知道,穿越者有穿越者的优势,但优势并不体现在这种地方,他前世当副总的时候也没有兴趣研究跟他八竿子打不着的白莲教,此时听牟斌道来,深觉茫然。

    “这罗梦鸿跟白莲教可有关系?”

    牟斌摇头道:“并无关系,纯粹是被白莲教窃了经书要义,据当年锦衣卫探听所知,罗教是个很温和的教派,它结合禅宗,道学和玄学而自成一派,其八字真言‘无生老母,真空家乡’便是它的教义,可惜却被白莲教窃了,其本意也被白莲邪教改得一塌糊涂……”

    看了秦堪一眼,牟斌的声音压得很低:“据下官所知,宫里的御马监掌印张永张公公便是罗教信徒……”

    秦堪一楞,接着赞赏地瞧了牟斌一眼。

    教派宗义什么的,秦堪完全不懂。不过他很欣赏牟斌送上来的新鲜八卦,因为这个八卦随时可以变成黑材料,将来刘瑾倒后,若张永不安分,可以用这个黑材料弄死他……

    “无生老母,真空家乡”,这八个字罗教用了,白莲教也用了,你说你是罗教不是白莲教,你说得清吗?

    ——不得不说,跟秦堪这种人结为盟友,实在是一件瞎了狗眼的事。

    牟斌愕然瞧着秦堪不知何故嘿嘿阴笑不停,许久之后秦堪才恢复正常。

    “牟大人,继续说正事,天津的白莲教你是怎么查的?”

    “是,那日下官查无所得,回衙署后便发动天津城内的锦衣卫密探和帮闲秘密打探白莲教的消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