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庸不平庸-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运作,或者代表着某种地位,又或者体现了某种身份,那就不能去做,做了就是越位。可是有些事情人家本身不愿意干,这些事又没有什么象征意义,又不涉及权力的纷争,那就不妨多帮忙。
多做事而不越位,最最关键的,是千万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替别人做事。“高调做事”的箴言是有限制的,在这种情况下就一定不能高调,否则你的动机就会被别人怀疑,你的形象就会受到损失,你做的事不是越位也可能被看成越位。要相信,只要你真心实意地帮助人,并且拿捏好分寸时机,大家迟早会知道的。
如何有效提意见(1)
内容要过硬,方式要对头
我们前面说,上下级之间的权力运作是双向的:上级对下级的权力是管理和支配,下级对上级的权力是支持和配合。除此之外,下级对上级还有更加积极的内容,那就是反馈和建设性的信息沟通,亦即平常说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一个上级而言,虚心听取意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手中握有权力,下级出于利益的考虑,往往只说对自己有利的话,这样在上级的周围就会形成一定程度的“信息真空”,手中的权力越大,信息的真空就越多。长期接触不到全面的信息,久而久之就会对实际状况和自我定位产生错误的认识,轻则影响工作,重则危及自身。
所谓善于听取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做事方面,一个是做人方面。听取做事方面的意见,比较容易接受,听取做人方面的意见,就相对困难一些,因为提出这方面的意见,必然会对上级的人品或者性格提出质疑,容易引起反感。但也恰恰是这方面的意见最为重要,因为这些意见往往是普遍性的,不但对目前的事业有帮助,对将来也是一个警醒。
能虚心听取意见是美德。史书记载,汉文帝鼓励臣下多提意见,再小的官,只要有进谏的表疏,他一定停下手头的事,亲自接受。如果在路上,文帝也会立即停下车辇,命人把表章呈上。如果提的意见可以采纳,就按照臣下的意见去办,如果不能采纳,也“未尝不称善”,也就是说,凡有意见的,首先就能得到皇帝的一个“好”字。正因为文帝从善如流,所以才会有文景之治的盛世出现。
但是对于下级来说,上级能不能采纳自己的意见,不仅跟上级的个性和修养有关,在某种程度上也取决于下级提意见的方式。凡事都有两个方面,不能把责任完全归到一方的头上:下级提的意见没有被接受,不一定就是上级刚愎自用,拒谏饰非的结果,也有可能是意见本身不合理,或者提意见的场合、时机、方式、对象等有问题。意见本身不对头,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可是如果意见很好,却因为方式不对而得不到采纳,未免太可惜。而且,如果一个下级没有能力让上级采纳正确的意见,也不能说是合格的下级。
某公司的老总是搞营销出身,当了老总以后,对市场部的具体工作仍然时时过问,并经常发表一些“高见”,还喜欢对一线的营销人员发出“最高指示”,搞得市场部的管理十分混乱。同时,他对其他部门的忽视和外行也经常引起非议,公司的运作越来越困难,可是大家都碍于面子,没有人向总经理提意见。
市场部的经理看到这种情况,决定向老总建言。他对老总说,公司经营的好坏,在于各个部门的协调共进。现在市场部的工作老总重视,抓得很紧,成效非常明显,可是其他部门就相对薄弱,恐怕会影响未来的长远发展。
老总听后,深表赞同。从此,他的精力平均分配,畸轻畸重的弊端解决了。
同样的意思,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会收到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效果,在提意见的时候尤其如此。因此,学会有效地提意见,是做一个优秀下级的必备条件。
投其所好,迂回曲折
战国时候,齐威王即位三年,沉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
齐威王有个爱好,好“隐语”,就是后来的猜谜。有个叫淳于髡的,来跟齐威王打灯谜,说,“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声鸣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伏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威王一听就明白了,回答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果然,齐威王从此不再沉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政。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同时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也都不敢再来侵犯了,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如何有效提意见(2)
几年以后,楚国发兵攻打齐国。齐威王给淳于髡置办了一百斤黄金和十辆车,作为礼物,派他去赵国求救兵。临出发前,淳于髡看到这些礼物,仰天大笑,笑得系帽子的带子都崩断了。齐威王很纳闷,问:“你是嫌礼物太少吗?”淳于髡回答说:“不敢。”齐威王又问:“那你笑什么?”淳于髡回答说:“今天我从东边过来的时候,看见有个人在田里祈祷丰收,地上摆放着一只猪蹄和一杯酒,向天祈祷说:‘老天保佑我!保佑我高地上打下的粮食装满仓笼,低田里打下的粮食装满大车;五谷丰登,发家致富。’现在我想起来他祈祷得到的那么多,可是只愿意献出一只猪蹄一杯酒,所以才忍不住大笑起来。”
齐威王一听,十分惭愧,赶紧重新置办礼物,增加到一千镒黄金,十对白璧,一百辆车子。淳于髡这才动身。赵王收到礼物,果然借给了淳于髡十万精兵和一千辆战车,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退兵而去。
淳于髡提意见的方法,就是投其所好,迂回曲折,总之,一切以达到目的为准则。他根据齐威王的特点、爱好,从不直接指斥威王的过错,而是拿编出来的别人的幽默故事来说事,给本来十分严肃的君臣关系营造了轻松的气氛,上级当然乐于接受这样的意见。
事上以道,不可则止
中国古代,把下级对上级提意见叫“谏”,被视作文官的最高职责,所谓“武死战,文死谏”。但是这种“死谏”的观念,实在要不得。按照中庸之道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偏好,但决不存在完全拒斥一切意见的人,关键是看进谏的人能不能摸准上级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提意见的方式。
孔子说:“臣事君以道,不可则止”,是说下级要按照原则的要求来为上级做事,在上级不合乎“道”的要求的时候,要去规劝、提醒,可是,如果上级一意孤行,坚持不听,也不要为了博个正直的名声而苦劝不已。“不可则止”,实在不行就算了。
即使有时上级觉得你的意见有道理,但是上级有上级的考虑,也许会出于人际关系、时间安排等因素拒绝你的提议,这时候就更要注意适可而止,否则就给上级留下不服从管理的恶劣印象,事情办不成,还损害了自身形象。
衡量一个意见该不该提,该不该坚持,还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适不适合提出这样的意见。
春秋时候,陈国的国君陈灵公非常荒淫无道,甚至与两位大臣共同拥有一个情妇,政事都荒废了。大夫泄治劝谏,陈灵公不听,泄治一次又一次进谏,灵公大怒,把泄治给杀了。子贡问孔子说:“当年比干劝谏殷纣王而被纣王杀害,大家都把他称作仁人。泄治的行为,和比干一样,应该也算作是一个仁人了吧?”
孔子回答:“不然。比干对于纣王,按照亲属关系来说,是纣王的近亲叔父,按照君臣关系来说,是纣王的重臣少师。他对于殷朝的江山社稷和历代先王的宗庙负有重大的责任,所以才以死相争,希望自己死后,纣王能够悔悟,重新振作起来,中兴殷朝。因此比干可以算作一个仁人。可是泄治呢?他对于陈灵公来说,职位只是一个小小的大夫,又没有血缘上的亲属关系,身在昏乱的朝廷做官,希冀得宠而不忍离去,还想以自己的区区之身,改变整个国家的荒淫腐朽,这不是异想天开吗?死而无益,真是白死了!”
孔子认为,在这种“世事不可为”的情况下,以疏远的小臣的地位强行进谏,实属不自量力,无济于事,有害于己,是典型的不会提意见。
“不可则止”,是出于现实的收益的考虑。如果这个意见提出来,上级肯定不会接受,那就失去了提意见的本来意义,可以不提。切不可因为一时的意气,或者非要在某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上争个是非,甚至单纯地为了表现自己的水平,而不顾现实地提一些不切实际的意见,那样的结果,肯定是得不偿失。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如何有效提意见(3)
识人的诀窍
居视其所亲
孔子是圣人,圣人也会犯错,《论语》当中就记载了孔子好几次自我检讨。有一次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以前别人说什么我就相信什么,现在发现这是错的。不但要听他怎么说,关键要看他怎么做。是我的子弟宰予让我明白这个道理。宰予大概是孔子最不喜欢的学生,言行不一,屡教不改,孔子对他很失望,所以说对人必须要“听其言而观其行”。
识人,是一门大学问。孔子所说的,只是一个大致的原则,具体怎么操作,他并没有说。在另外一个地方,孔子说,要彻底了解一个人,应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意思是要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了解他的来龙去脉和走过的道路,考察他的爱好和行为动机,这样才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比“听其言而观其行”稍微详细了一点,可是还是过于抽像,不便实用。
战国时候魏文侯的丞相李克(也叫李悝),提出了五条识人的标准:“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不取。”平时,要看他所结交、亲近的都是些什么人;对于富人,要看他怎样处理自己的财富;对于做官的人,要看他提拔、帮助的是哪些人;在身陷困境的时候,要看他的所作所为,如何对待困境;对于穷人,要看他是否能保持气节,不取不义之财。
这五条标准就比较详细,而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网上流传说曾经是网易管理层的面试题,姑且不论真假,只就识人的标准而言,的确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居视其所亲。人人都有伪装,人品不能写在脸上,要想直接看出一个人的贤愚善恶,很多情况下是不可能的。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具有同样品质、爱好、气质的人,会自然地走到一起。所以识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他和什么人亲近。如果一个人的朋友都是一些正直、善良、上进的人,那么可想而知他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可是假如他周围的人都是些鸡鸣狗盗之徒,或者浮浪轻薄的无良子弟,那他十有###也是此辈中人。
汉高祖刘邦晚年,打算废掉太子,另立赵王如意。太子的母亲吕后非常紧张,去找太子的老师张良出主意,张良告诉吕后,在商山有四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东园公唐秉、甪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号称商山四皓,如果能把他们聘请为太子的老师,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吕后依计而行,花了很大的工夫,果然把他们请来做了太子的老师。有一天,刘邦与太子一起饮宴,他见太子背后有四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问后才知是商山四皓,刘邦大吃一惊。原来在西汉建国之初,刘邦就曾经请过这四位出山,他们没有答应,现在太子居然能够把他们请来,与他们朝夕相处,可见太子的德行和威望,再加上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叔孙通的直谏,于是就放弃了废立太子的想法。
一个人与什么人亲近,表示他潜意识里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以此来识人,是不会有很大误差的。
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
富视其所与。富了之后,如何支配手中的财富,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把钱用在个人享受上,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只管自己舒服的,这是一种人;急人之难,有了能力就去帮助别人的,这也是一种人。
寻求刺激,吸毒嗑药,出入赌场,到处瞎折腾的,这是一种人;挣了钱就投资,开商铺,建工厂,千方百计追求升值的,这也是一种人。
钱多了捐出去,不给子孙留祸害的,这是一种人;有钱存起来,不显山不露水,数钱的时间比花钱的时间还长的,这也是一种人。
《福布斯》报道,2007年,中国身家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达到了66名,已经成了世界上亿万富翁最多的国家之一,仅次于美国。可是也是在2007年,《福布斯》取消了中国慈善榜,这也是福布斯为中国富豪排名8年来,取消的第一张榜单。取消中国慈善榜的原因,除了中国慈善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富豪捐款不愿意张扬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富豪乐于慈善的公益意识不强,对待财富的观念仍然比较保守,缺乏与其财富地位相应的责任感。中国慈善榜的取消,是中国富豪们的尴尬。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如何有效提意见(4)
达视其所举。古代的“举”,主要是指推荐,向上级推荐人才。做了官,或者有了一定的权力,如果他所提拔、推荐的都是自己的私人,或者干脆是那些能够带来“实惠”的人,此人的品质也就不问可知了。同样,一个领导者的水平,从他的用人上也可以看得出来。能够团结一批能人,带领他们做出一番事业的,是真正高明的领导;妒贤嫉能,唯恐下属比自己水平高的人,一定是碌碌无为的平庸者。
魏文侯挑选丞相,有两个候选人:魏成和翟璜。文侯举棋不定,咨询李克,李克说:翟璜所举荐的吴起、西门豹、乐羊,后来都成了文侯的臣子;而魏成所举荐的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都成了文侯的老师。能做文侯臣子的,只能算是干练的官吏,而能做文侯老师的,则一定是德才兼备的大臣,所以魏成要比翟璜高明。
做上级的,有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义务。一个人掌了权,既不能知人,又不能善任,那他的水平是要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不取
穷视其所为。这里的“穷”,不是贫穷的意思,而是“山穷水尽”的“穷”,说的是人在处于困境当中的表现。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是一如既往,坚持不懈,还是韬光养晦,伺机而动,又或者是破罐破摔,一蹶不振,甚至苟且偷生,放弃原则,反映出不同的个性和品质。
孔子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灵芝和兰花生在深山老林,不因为没人看到就不发出芳香;君子修养自己的道德,不因为穷困就改变志向。
林肯在当上美国总统之前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光是参选议员就失败了四次,但他依然执着,终于在最后一次失败的两年之后成功当选;泰国前总理他信当年在美国学习的时候,曾在餐厅里端盘子,因为是亚洲人而受到歧视,不能走餐厅正门,只能从后门过,他信把这些羞辱当作通往成功的阶梯,终于坚持下来。
轻型商用喷气机之父比尔·利尔屡败屡战,先后4次积聚财产又失去了财产,最后东山再起;比萨饼创新之王汤姆·莫纳汉先后4次面临破产的危险,还是挺了过来;亨利·福特曾两次破产,但随后推出T型汽车并获得重大成功。
南宋末年的胡三省,毕生研究《资治通鉴》,花费20年心血撰写了《资治通鉴广注》97卷。不料元军入侵南宋,南下追捕南逃的宋皇室,他为了避难,逃到外地,临走的时候把书稿埋藏在村旁的荒山中。战乱过后,却发现书稿已经荡然无存。胡三省重整旗鼓,又花了10年时间,重新撰写了此书,而且形式更完善、内容更丰富,终于给我们留下研读《资治通鉴》最重要的参考书。
这些政界、商界、学界的例子,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一个人在困境中的表现,最能反映他的内心世界和成功潜质。
贫视其所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即使是在贫困之中,也不苟得,这样的人才可以信任、可以托付。
曾子在鲁国的时候,生活很贫困,经常穿着破衣烂衫在地里耕作。鲁国的国君听说了,想封给曾子一个小城,曾子坚决不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