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新汉崛起-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负伤逃走的黄祖,孙策放下了手中的铁弓,大声吼道:“黄祖已经身负重伤,此时正是攻打江夏的最佳时机。众将听令,随我讨伐江夏。”

    “是。将军。”

    黄祖回城之后便昏迷不醒,江夏群龙无首,孙策趁势发起了强攻,不过短短一日时间,江夏便宣告易主。

第129章 满宠的处置() 
江夏丢失,襄阳震荡。

    在得知纪灵只是佯攻,已经带军返回之后。刘表火速召回大将文聘,让其布防在襄阳一线,防备孙策的进攻。

    不过孙策在攻陷江夏之后也没再有其他举动。在襄阳人心惶惶之中,天空飘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这也意味这今年的战事算是告一段落。也让刘表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孙策拿着黄祖父子的首级祭奠了孙坚的陵墓。袁术很是高兴,大宴群臣,有了江夏的粮草支援,袁术军也算熬过了今年的寒冬。

    刘汾的第二个孩子也在此时降生了。张琳所生的是个女儿,原本还有些担心刘汾不喜,不过看到刘汾宝贝似的抱着女儿不放,一颗芳心也算放了下来。女儿叫刘箐,小名新丰。意喻着明年丰收。

    热闹了一年的大汉总算消停了下来。不过刘汾却不敢掉以轻心,因为袁绍动了。解决了河北之敌后,袁绍第一时间将矛头转向了刘汾的青州,而平原郡地处河北,首当其冲。而黄忠的第一军团就布防在平原,不敢稍动。

    此次赵云第四军团讨伐江东立功者众多,到是让刘汾发现了好些人才。由鲁肃举荐,现任吴郡太守的吕岱。还有现任第四军团校尉一职的董袭,贺齐。再加上刘汾知道的张舒,凌操和潘璋,这江东之地果然人才汇聚。不过最让刘汾意外的是张昭和张纮,此二人在刘汾得到徐州之时就派人找寻过他们,不过两人跑的快,先行一步去了江东。谁知转了一圈,最后还是成为了自己的属下。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赵云的第四军团在开春之后会移师徐州,而江东则准备组建第五军团,而徐盛被任命为军团长。董袭和凌操被任命为副将。贺齐为第一军团副将,张舒顶替了徐盛先前的位置,成为了第四军团副将,潘璋为第二军团副将。众人皆有封赏,喜笑颜颜。

    甘宁也赶在过年前夕回到了青州。

    此时临溜的政事厅中。田丰,戏志才,郭嘉和刘晔围坐一圈,听着甘宁讲述着夷州的情况。

    “主公,夷州叛贼已除,现在由蒋钦领兵三千驻守。属下已经大致的算过,夷州人口有二十多万,只是属下等并不通政务,还请主公尽快派遣人手前去治理。”

    “二十多万吗?”刘汾摸了摸下巴,人口虽然少了些,不过管理得当的话,可以成为青州的又一个粮仓。只是这人选是个问题,毕竟夷州太过偏僻。

    看到刘汾在为人选方面犯愁,田丰站了出来说道:“主公,夷州地处偏僻,周围又无强敌,是一个天然的粮仓之地。至于人选,临溜就有一人适合前往。”

    “哦?元浩所说之人是谁?”

    “主公难道忘了?临溜的大牢中还有一位贤才。”

    牢中?刘汾眨了眨眼:“难道元浩说的是满宠?”

    “主公英明,正是此人。”

    其实满宠也挺悲剧的,刚刚出仕,还没大展拳脚,便跟随曹操攻伐徐州。最后为了掩护曹操逃走,被赵云生擒。在刘汾招揽无果的情况下,被丢进了临溜的大牢。谁知道刘汾转眼就把人给遗忘了,幸好田丰留意了此人,叮嘱狱卒多加照顾。不然的话,满宠能不能活到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难道此人愿降了?”

    刘汾现在帐下不缺人才,不过本着多多益善的原则,能招降当然更好。

    谁知田丰缓缓的摇了摇头:“此人性格倔强,宁死不降。”

    “既不愿降,如何能驱使此人。”刘汾疑惑的望着田丰。

    田丰微笑着说道:“此人胸有韬略,抱负未展便遭受了牢狱之灾,心中定然不甘。不过他也应该明白,一日不降主公,那就别想离开临溜的牢房。恐怕现在心中已经一片灰暗,主公何不如给他一个机会?”

    机会?刘汾顿时明白了田丰的意思,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来人,去牢房将满宠带来。”

    不一会,神情憔悴的满宠被带了过来。

    见到上首高坐的刘汾,满宠面无表情的站在那里,不言不语。

    “伯宁可愿降乎?”

    “忠臣不事二主。”

    哎。早知结果如此,不过刘汾还是想试上一试。可是看到满宠傲然的样子,顿时间有些兴趣索然。

    “伯宁大才,我也不愿让你终老在牢房之内。”

    满宠眼睛一亮,有些不确定的问道:“难道使君愿放我离开?”

    刘汾摇了摇头,满宠的脸上露出了失望之色。

    “我愿给伯宁一个机会。在江东的海外有个夷州,地域之广可比青州。已经被我军攻占,上面有二十多万百姓,只是治理之人还未选定。如果伯宁愿往,只需用心治理此地五年,五年之后任由伯宁离去如何?”

    “使君此言当真?”

    “千真万确。”

    “好。满宠愿往。”相比较永无出头之日的牢狱,夷州显然更加让人憧憬。

    “好,那就一言为定。你先下去梳洗一番,好好休息,等到年后随甘宁的船队一同前往。”

    既然提到牢房,刘汾想到了同在牢房的江东世家朱家和张家,到时一并派往夷州,也算是给对方一个机会吧。

    等到夜间,刘汾又单独把糜竺招了过来。

    “子仲,徐州商会的事可以交代给糜芳。等到年后随甘宁的船队去夷州吧,到了那里好好锻炼一番,一两年后,我会另行安排。”

    “多谢主公。”糜竺知道刘汾这是打算启用自己。

    “夷州上有铜矿和金矿。去了那里要多派人手勘察,尽快找到,组织开采。如果人手不够,可书信给江东的鲁肃,让他派人前去。”

    “是。”

    等到糜竺离去,刘汾闭目沉思着。江东,夷州这两块粮仓已经到手,只需度过今年,等到秋收之后,青州就再也不用为粮食发愁。而夷州上的金铜矿产又能很好的缓解财政压力。自己也可以适当的加快速度,早日结束这个乱世。

    这时一阵香风扑来,刘汾露出了享受的表情,一双柔软的小手正在肩膀揉捏着。耳边也传来了佳人的温声细语:“夫君今日操劳,妾身给夫君放松放松。”

    嘿。刘汾反手将身后的佳人拉了过来,在娇呼中将人抱了起来,大步向着后院走去。

    “这样的放松难以解乏,还是换个方式更好。”

第130章 重骑兵的设想() 
“喝喝喝。。”

    在这寒冷的冬季,五千士卒赤裸着上身,各各人高马大,身体强健。人手一面一人高的巨盾,此盾重达三十斤,上宽下窄,底部是一个三角形,能够更加容易的将盾牌插入地面,形成一道钢铁城墙。

    于禁和乐进紧随在刘汾的身后,不时对士卒的操练说着什么。

    “不错。文则果然精于练兵。基础打的很扎实,剩下的便是上战场检验了。”

    听到刘汾满意的话语,于禁连忙答道:“属下不敢居功,全赖主公体恤,能让将士们天天沾上荤腥,所以士气很是高昂。再加上主公给与的训练之法,这才有了今日的成效。”

    刘汾摇了摇头,他知道于禁这是谦虚的说法,他能给什么训练之法,无非就是前世一些锻炼身体的方法,比如跑步锻炼耐力,俯卧撑锻炼臂力等等。

    “文则太过谦虚了。功劳暂且记下,如果到了战场表现出色,到时一并嘉奖。”

    于禁心中暗喜:“多谢主公。”

    看到乐进在旁沉默不言,刘汾微微笑道:“当初安排人选,也是我疏忽了。文谦性格刚猛,善冲锋陷阵,重步兵侧重防守并不适合你。”

    乐进急忙拜道:“属下绝无他想,一切全凭主公定夺。”

    刘汾沉思了一下,开口说道:“文谦统帅骑兵如何?”

    乐进面色一喜,连忙说道:“属下粗通兵法,也曾学过骑兵的训练。”

    “这样吗?”刘汾一直有个想法,那就是组建一支重骑兵,人数不需太多,三千人足矣。这可是战场的重型武器,如果用对了地方,足以改变战局的发展。

    如今四个军团之中,只有第一第二军团各有五千骑兵。其他两个军团并没有配置,主要是因为战马的来源太过紧张。不过有了甄家的帮助,青州每年也能得到上千匹良驹。只是如今袁绍已经解决了河北之敌,将重心全都放在了青州,即便是甄家也难以再运来良马。而辽东方面,还需再缓上两年,刘汾现在也没有多余的粮食能拿来交换。不过还是派了洪田前去与公孙度交涉,看看是否可以用钱财来购买。

    这两年甄家一共为青州运来了两千多匹骏马,再加上之前的储存,凑够三千倒是可以。只是这还远远不够。

    重骑兵需要人和马都全身披挂,光是铠甲的重量就达到了五六十斤。如果再加上人的重量,对于战马将是一个很大的负荷。那就需要配置一匹驽马,平时用来驮着铠甲,战时才给战马披挂。这就需要三千匹驽马,虽然袁绍等人对于驽马的限制不像战马那么严苛,但是想要凑齐三千驽马也需不短的时间,而且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虽然先后得到了糜家,甄家和鲁肃的财力支持,但是江东和夷州的开发也很耗钱财,又因为江东突然增加了四十万山越人口,刘汾不得不通过商会向外购粮,这又需要一笔巨款。刘汾来钱是很快,不过花钱的速度也不慢。这让掌管财政的顾雍天天是愁眉苦脸。

    呃,如果再让顾雍拿一笔钱财出来购买驽马,这家伙会不会罢工?刘汾不禁恶意的想着。

    重骑兵是肯定要建,袁绍占据北方,骑兵数量将远远多于青州,而重骑兵就是对付袁绍的一大利器。

    “文谦可去各军团挑人,人数定在三千。铠甲驽马都需要时间,先让他们熟悉自己的战马。还有,重骑兵不同于骑兵,不需要多高明的骑术,也不需要多敏锐的身手,但是身体一定要强壮。”

    乐进有些犹豫的说道:“请主公指点。”

    刘汾清了清嗓子:“重骑兵的全副铠甲就重达五六十斤,无论是士卒还是战马,这都是一个很大的负重,所以无论是速度还是持久都比不上现在的骑兵。但是,他有一个骑兵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冲击力。可以说他们就是一个会移动的钢铁城墙,所过之处,必定人仰马翻。而重骑兵的武器也不用长枪,而是用战刀。攻击方式也很简单,那就是将刀架在身侧,借助马力冲过去就好。所以士卒必须要身体强健才能坚持更久的时间。”

    “属下明白。”

    眼前正在操练的重步兵还有即将组建的重骑兵,这就是刘汾的两张王牌。

    随后又去了马均那里,自从上次体验过投石车的准头之后,刘汾回到青州便将马均找了过来,提出了一点想法。让马均试试能不能改变投石车的攻击方式,不再用抛,而是用弹。没有橡胶,刘汾想到了制造弓弦的角筋。

    可惜,马均并没有带给刘汾惊喜。主要是石块太重,那需要多少角筋才能拉的动,而且还要求不易折断。

    虽然投石车没有按照刘汾的设想造出来,不过经过马均的改良,准确度上要比之前好上一些。然而还带给了刘汾一个意外惊喜,那就是床弩。

    下身带着两个车轮,方便人们推动。上面则是一把大型的弓弩。所使用的箭矢堪比长枪,射程更是达到了四百多步,这可是守城的利器。

    看到床弩,刘汾想到了诸葛亮发明的连弩。在前世刘汾只是在网上见过连弩的样子,只得照着记忆画了个大概,然后扔给了马均。至于能不能成,刘汾也没抱太大的期望。

    新年已过,转眼来到了公元192年。

    黄忠驻扎在平原,太史慈在临溜,赵云的第四军团也回到了徐州,和臧霸一起驻守。徐盛也在江东忙活起了他的第五军团。

    因为缺粮,刘汾今年意在防守,有着五个军团二十五万兵马,应该绰绰有余。

    而袁绍刚刚鲸吞了河北之地,也需时间消化,没有太大动静。曹操则忙着巩固新近占领的豫州,只有袁术不停的找着刘表的麻烦。

    由孙策和纪灵兵分两路,刘表手下能与之对敌者竟然只有一个文聘。可是却也只能守住一路而已,就在孙策连续攻克了三个县城之时,引出了一人,正是快被刘汾遗忘的刘备三兄弟。

第131章 徐庶() 
刘备现在是春风得意。他来荆州已经半年了,从一开始不受人待见,被刘表随意的打发到了新野小城,到现在被委任一方主将。这其中的转变,不可谓不大。其实还真的要感谢蔡瑁等人,文聘在襄阳一带防守纪灵,可是另一边,孙策却带着三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向了南阳。

    刘表得知后面色大变,蔡瑁立刻举荐了王威前去抵挡。谁知人还没到南阳,便被周瑜设计,半路伏击,就连王威自己都差点死在当场,两万大军一战而没。

    而南阳的求救书信犹如雪片般不停的飞往襄阳,真是让刘表焦头烂额。最后幕僚伊籍出来献策:“主公帐下就有一人可敌孙策,为何却弃之不用?”

    刘表惊喜的连连问道:“机伯所言何人?”

    “中山靖王之后,刘备刘玄德。”

    一旁的谋士蒯越微微皱起了眉头,不过却没有阻止,因为他也想不出还有何人能够抵挡孙策。

    见到众属下皆沉默不语,刘表连忙叫喊道:“快去请玄德前来。”

    因为伊籍的一句话,我们的小强哥又焕发了第二春。被刘表委以重任,领两万兵马前去支援南阳。

    刘备带着兵马赶回新野,叫上自己的哼哈二将,准备前往南阳。就在此时,下人来报,有个青年求见。

    不得不说,此人是刘备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刘备的贵人。

    “学生单福,拜见刘使君。”

    刘备不禁打量起来人,身高八尺,面如冠玉,目如朗星。虽说拜见,不过并没有显露丝毫的谦卑,气质很是深沉。

    刘备心中一凛,连忙回拜道:“先生不必多礼,不知今日前来有何要事?”

    单福看上去也不过二十出头,当不得先生之称。这也是刘备的厉害之处,能屈能伸,礼贤下士,姿态放的很低。

    “大哥,别和他废话了,军事要紧。”一旁的张飞可不管什么先生不先生,呆了半年的他早已急不可耐。

    刘备面色大怒道:“翼德闭嘴,不可怠慢先生。”

    单福很是满意刘备的态度,闻言哈哈大笑道:“这位想必就是张飞将军吧,将军的勇名学生也略有听闻。只是勇则勇矣,如果这般毫无防备的前往南阳,必定如王威那般,最终只能灰溜溜的逃回新野。”

    被人小看了。暴脾气的张飞怎能忍住,只是还不待他发作,一旁的刘备连忙出声喝止:“翼德,你再如此放肆,那此次出征你便留守新野吧。”

    被刘备一击打中死穴,张飞顿时间哑火了。

    单福也没和这莽汉一般见识,对着刘备说道:“孙策此次攻伐的目标乃是南阳的治所宛城。而先前王威是在宛城南二十里外的吴峰山被孙策埋伏,导致兵败。将军此去定然会注意此地,然而我敢肯定,孙策必不在此。此时要不在围攻宛城,要不会埋伏在博望坡,等待伏击下一路援军。”

    刘备心中一惊,博望坡他还真的没想过,毕竟那里距离新野很近,不过才十多里而已。难道孙策真的胆大到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设伏?

    “先生何以见得?”

    单福很是自信的说道:“来之前我已经仔细的查看了地图,新野距离宛城不过区区百多里。而地势险要能够设伏之地不过博望坡和吴峰山。先前已经在吴峰山埋伏过王威,想要出其不意,其必定会把下一个伏击地点选在博望坡。而博望坡距离新野颇近,一般人还真的不会想到此处,这也就是所谓的灯下黑。”

    刘备默然沉思着,他不得不承认,这个单福说的很对,至少先前他就没想过博望坡这个地方。此人能有如此见识,定是大才。刘备顿时兴奋了起来,他是吃够了没有谋士的苦,自己的两个兄弟都是当世猛将,可是也只强于战场之上。而唯一算是文臣的就属自己的老乡简雍,可是也只是长于辩论,作为使者还行,但是对于战场谋划却是一知半解。难道刘备不知道谋士的重要性?当然不是,只是他无钱无人无地盘,没人愿意来投罢了。再看看青州的刘汾,和自己一样起于黄巾,可如今呢?坐拥青徐二州,去年又攻克了江东。凭什么?猛将是一方面,但是如果没有身边的智囊出谋划策,刘备肯定不信。就连兖州的曹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