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岗村的故事-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海市经委主任汪其也来到了严宏昌房间。汪其不无感慨地聊起了一些往事。
  “其实,还是在一九八三年,你们凤阳搞起大包干不久,我们就去看了,以后对你们的支持也不少。一九八五年我们支援县里办起了凤阳眼镜厂,炼硅厂,还有其他几个企业。”
  严宏昌并不知道凤阳眼镜厂是*助的,却知道“凤阳”牌眼镜已是名冠一方,畅销省内外。无论凤阳眼镜厂,还是凤阳炼硅厂,今天都已经成了凤阳县重要的经济支柱,成为凤阳县经济发展的一个标杆。
  严宏昌对上海无私地支持与帮助自己的家乡,十分感动。但是,汪其接下来的话,却让严宏昌感到无地自容。

住上了大房子(4)
汪其说:“为支援凤阳办企业,我们把资金、人员都带去了,也先后上马了,遗憾的是,凤阳方面技术掌握了,就把我们的技术人员一个个地撵回来了。”
  “他们做得太不地道了!”汪其失望地说。
  一阵令严宏昌难堪的沉默过去,汪其话锋一转,他说,他很关注小岗的发展,如有可能,他也愿意帮助小岗。
  严宏昌于是不失时机地谈到了自己的一个设想,他说,是否能让小岗成为上海“菜篮子工程”和粮食生产的一个基地呢?
  汪其觉得严宏昌的这个想法很好,他考虑了几分钟,就提笔给凤阳县委、县政府写了一封信,要严宏昌带回去。同时,委托社科院的王振民教授,陪他到上海的郊县去转转,看一看上海还可以在哪些方面为小岗提供帮助。
  随后,王振民就带着严宏昌到了淞江县,去看了大江养殖公司。在淞江,严宏昌拜访了刚结识的朋友宋富豪,并应邀在宋富豪家住了几天。住下之后才了解到,这位一见如故的上海朋友,原来并非等闲之辈,还是上海滩上一位著名人物,曾被评为“上海十大企业家”,并且是“上海十大园丁奖”的获得者。
  宋富豪听了严宏昌对小岗的一些介绍,就鼓动严宏昌成立一个“小岗农工商实业有限公司”,要干,就先从养殖场干起,他愿鼎力相助。
  严宏昌知道宋富豪是真心想帮自己,也就不瞒他:“以小岗生产队的集体名义,搞一个农工商一体化的开发公司,困难不小。我们那里地处偏僻,大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没有商品和市场观念,认为办企业是奸商们的事,大家不一定会同意。”
  宋富豪问:“我只问你,你想不想干?”
  严宏昌说:“我当然想,也试过,但要自己办一个公司,没那么多资金呀!”
  宋富豪大包大揽地说:“你先把平台搭起来,资金我来解决。”
  严宏昌想了想又说:“我不了解办公司需要走哪些程序。”宋富豪干干脆脆说:“这好办,我跟你去一趟凤阳。”
  回到凤阳,严宏昌带着宋富豪首先找到县委办公室,去见县委书记。办公室的同志听说要见王昌义书记,先是不让进,待严宏昌说明要面呈上海市经委主任汪其的一封亲笔信,这才变得客气,告诉他,王书记正在县供销社三楼开会。
  严宏昌立即赶往供销社的三楼,可会已散了。
  下午机关一上班,严宏昌再次赶到县委,终于见到了王书记。王昌义看罢信,感叹道:“哎呀,好你个严宏昌!凤阳像你这样的人,太少了,如果有几十个,早发展起来了!”然后,对严宏昌说:“这事我知道了,你如果没有别的事,就先回去吧。”
  回到小岗,严宏昌呆了一天,就和宋富豪按计划去了县工商局,提出申办“小岗农工商实业总公司”。工商局说,这要县委、县政府正式批准才行。
  这一下,连宋富豪也糊涂了。不过他马上明白,各地有各地的规矩,既然告诉你这事需要县委政府批准,那就必须“入乡随俗”。他要严宏昌再去找王昌义书记。
  王书记听了严宏昌的陈述,说,这是政府的事,叫他去找县政府。
  严宏昌于是又跑到政府;县政府的同志告诉他,这样的事是由县经委具体在过问。
  严宏昌只得掉头去找县经委,可县经委的工作人员却说,你们应该先去县乡镇企业局,他们同意了我们才能批。
  就这样,严宏昌在县委、县政府机关大楼之间,来回奔波,把个宋富豪的心都急烂了。他们在凤阳县城住了五六天,花了几千元,才算把办公司的一切手续跑齐了,宋富豪这才放心地回了上海。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住上了大房子(5)
公司的平台已经有了,宋富豪也开始忙碌起来了。几天之后,宋富豪就给严宏昌打来电话,要他在小岗村挑选几个年轻人,先送到淞江县大江养殖场接受技术培训,一切费用由他解决。严宏昌没想到宋富豪办事的效率这么高,就把免费去上海学习的好事告诉大家,不过他也把丑话说在前面,大家一听说公司今后是盈是亏,还得看自己怎么干,任何公司都有一定风险,于是都不愿意干。严宏昌跑得腿痛腰酸,说得口干舌燥,也是白搭。最后,也只有自己的大儿子严余山愿意去,无奈,严宏昌只得从小严生产队找了一个,又在小溪河镇上物色到一个,凑齐了三个人,然后亲自把他们送到了上海淞江。
  在上海期间,宋富豪还带着严宏昌去了一趟上海市委,他们找到了分管农业的市委副书记孟建柱。孟建柱对小岗村这位“大包干带头人”的到来挺重视,听说他要办养殖场,并已派人在淞江进行技术培训,就亲自给淞江县畜牧局局长洪平写了一封信,要洪平局长帮助解决小岗培训人员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
  孟建柱还客气地请严宏昌和宋富豪吃了一顿饭,对小岗发展养殖业,他表示会给予一定的支持。
  很快,就有消息传来,上海决定无偿提供一百头母猪,且均为优良品种,同时拨给十五万元,作为创办养殖场的启动资金,还专门安排了一位姓苏的技术员到小岗村传授经验,这位技术员的工资也是由上海市政府解决。
  接到这个通知,严宏昌真的是又喜又愁。喜的是,上海方面提供了这么大的支持;愁的是,这一百头猪和十五万元资金,他不好处理。这些猪和资金,虽说是他和宋富豪跑来的,但上海市领导,实际是在帮助小岗村;他们成立的“小岗农工商实业总公司”,虽带有“小岗”二字,却是与小岗村毫无关系的。
  严宏昌就同宋富豪商量,认为这一百头母猪和十五万元资金,还是应该交给小岗生产队。宋富豪也觉得应该这样做。
  严宏昌回到小岗后,就把大家找到自己家开会,将这趟上海之行的事儿作了介绍。大家一听上海马上要送来一百头品种猪和十五万元资金,顿时,一片惊喜。都夸严宏昌能办事,为小岗村办了一件大事!
  接着,让严宏昌感到悲哀的事情再次发生,猪和钱都还没到呢,会上,大家就为谁当场长,谁当会计,争得不可开交。
  首先是严俊昌的三弟严留昌,往起一站说道:“十五万拿来给我,我干养殖场会计,这钱由我掌管了。”接着严俊昌的二儿子严德龙,马上提出:“我来当这个场的场长!”其他村民一看这个架势,心里都不高兴:难道说,严俊昌掌了队里的大权,今后小岗村有了啥好事,就都该摊到他一家人的头上?
  就见严金昌挺身而出,自告奋勇也要当场长;他的话音儿没落,严美昌同样也是毛遂自荐,要掌这个权。
  刚开始,严宏昌还在笑,他觉得好笑;但看着,看着,不对了,你争我抢,各不相让,热闹得就像一锅开水,他感到了寒心。
  那时村里早派有蹲点干部,开会的时候,县农业局的副局长黄士尧也参加了。黄士尧见严宏昌冷着脸坐在边上不说话,就对大家说:“这个项目是容易搞来的吗?你们不听听宏昌有什么想法吗?”
  严宏昌忙摆手,只顾抽他的烟。
  黄士尧小声问:“你自己想干吗?”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住上了大房子(6)
严宏昌又摆了摆手,他慌忙低下了头。他真的想哭啊!
  他见黄士尧把头凑过来,就对着黄士尧的耳朵颤着声说:“……这样下去,小岗还有什么希望?”
  黄士尧一愣,小着声儿劝说道:“慢慢来,不要伤心。我来找他们谈谈,劝劝严俊昌,哪能一家人干,也要让别人干。”
  争论了一晚上,没争出个结果,第二天上午只得继续开会。这时关友章和关友申怕大家再争论不休,就建议,干脆谁都别争了,养殖场也别办了,一百头猪一家分它几头,十五万块钱也平摊到各户。
  往常村里开会,有严宏昌去,段永霞是从来不参加的;但今儿个会是在自己家里开,她就坐在一边听,越听,越生气。心想,这猪,这钱,虽说是严宏昌和他的朋友从上海跑来的,留给队里她也认为是对的,但是,严俊昌的一家人一个争当场长一个争当会计,这不是欺负人吗?惹得大家都争都抢,就是没人愿当饲养员。
  她看出来了,大家都争会计、争场长,那是不想让严俊昌一家人吃独食,却又都不敢明讲。她知道宏昌不会干这个场长,他还想到外面跑跑,忙他和宋富豪办的那个公司;她其实也不想接这个“烫手山芋”——但是大家都不敢讲,这话怎得有人捅破,捅破了,才能知道严俊昌葫芦里装了啥药。
  于是段永霞亮开了嗓门,接过话,说:“我喂过多年鸭子,养猪的事我承包了!”
  一直没说话的严俊昌,见段永霞要把这事揽过去,终于沉不住气,拿出了当家人的口气问:“我不给你地,你哪有地建猪场?”
  段永霞奇怪地说:“怎么没有?我用我自己的承包地!”
  严俊昌一下站了起来,大声训斥道:“哪有你的地?你的地在哪里?地都是共产党的,队里的,你有屌地!”
  严俊昌竟当众对弟媳说起了脏话,段永霞不愿意了,也立起身,毫不示弱地同他理论起来。不少人趁机帮助段永霞,一时间,会场上吵成了一片。
  严宏昌只感到心口儿堵得厉害,连着猛抽了几口烟。他很想说上两句,却又觉得说不清楚。他听得出,堂兄今天的话不光是说给段永霞听的,他这是在敲山震虎。项目搞回来了,这很好;但是,由谁搞,怎么搞,那是队上的权力,有什么好讨论的?“地是共产党的”这句话,更是在提醒他严宏昌,堂兄现在不仅是严岗大队大队长兼小岗生产队队长,还是有了两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而他严宏昌申请书递了不少,至今仍是个“群众”,党内、党外都轮不到他来召开这个会。
  黄士尧昨天会后去做了严俊昌的工作,严俊昌听了,却一言不发。他见今天会上闹成了这么个局面,就咬着耳朵对严宏昌说:“宏昌,我看了,小岗你想搞好,是搞不好的了;你做了好事人家不领情,不如把这批猪拉到我们畜牧局去,等养大了,一家分给两头。”
  黄局长的建议,严宏昌并不赞同,但黄局长在征求大家的意见时,大家竟然都同意。能不满意吗?反正大家都没出力,便宜也没被个别人抢了去,何况黄局长也讲了,赶到猪养大了一家还能落个两头,怎么会有意见呢?
  严宏昌只感到一阵割肉剜心般的痛苦,但想想,不这样,似乎又确实找不出别的更好的办法。
  没有几天,宋富豪就带着上海社科院王振民教授和苏技术员,拉着一百头母猪、三头种公猪,十五万元现金,来到凤阳,一齐交给了凤阳县畜牧局。

住上了大房子(7)
谁知,也只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苏技术员突然跑到小岗找严宏昌。严宏昌发现苏技术员的脸色不好看,连忙问出了什么事。
  苏技术员,一个大老爷们,说着,说着,眼圈儿竟红了起来。他说:“猪到了,钱给了,技术也掌握了,他们就要撵我走,不给我解决吃住,我在那里一天也没办法待下去了。”
  严宏昌听了,感到巨大的震惊。当初上海市经委主任汪其说起县里的那些事时,他还半信半疑,现在,同样的事就发生在自己的眼面前,不容他不信。
  但是这麻烦却是自己找来的呀——他怎么好向上海市委的孟建柱副书记,上海市社科院的王振民教授,以及为这事操了那么多心的宋富豪交代呢?
  没脸去见上海市的领导和朋友,已使严宏昌后悔莫及,他更为小岗村失去一次发展的良机,感到极为痛心。想想上海无偿送来的那一百头母猪和三头种公猪,假如当时留在小岗,有苏技术员的精心指导,小岗村不仅很快可以拥有千头猪场,而且是能够发展到万头猪场的呀!结果,给了县畜牧局,而畜牧局本身也没有养殖场,最后被城西乡白白拣了个便宜。
  小岗村丧失的,岂止是一个养殖场呢!他的为上海市直接服务的菜篮子工程和粮食基地的“大文章”,这是连上海市经委主任汪其也认为是很好的想法,也全盘砸了,谁还敢同你打交道呢?
  “为什么到手的鸭子会飞了?”严宏昌思来想去,他感到不能不和执掌严岗大队和小岗生产队大权的堂兄严俊昌认真谈一次话了。
  有些话,闷在严宏昌心里已经几年了,不说出来会把他憋死。
  其实两家住得很近,严俊昌就住在严宏昌家的斜对门。这天,严宏昌走进严俊昌的家里时,严俊昌只是拿眼睛看着他,连一句热乎的话也没有。
  严宏昌不介意,自己找个地方先坐了下来。堂兄这两年的变化,他看得很清楚,随着小岗村名声在外,堂兄越来越把自己的“身份”看得很重。平日,严宏昌一直觉得他是兄长,又没有文化,事事处处忍着让着他;今儿个,他却要当面锣、对面鼓,同堂兄打开窗户说亮话了。
  他说:“我小哥,小岗村能有今天的名声,这是我们当年冒死包干到户赢来的。小岗搞得好与坏,大家都知道是我们严家弟兄在搞,搞好了,什么都好说,搞不好,就会被下代人落个骂名。你是今天小岗村的当家人,我从来没有想和你争当干部的念头。好有一比,你当你的赵匡胤,我只是杨家将,江山还是赵家坐,我在前面、外头挣命,搞得再好,也是‘挂角将军’。我搞到十块钱,你就能摊到一块钱。但是,小岗村不光是严家的天下,还有关家、韩家,当年不是十八户一条心,包干到户谁也搞不成,现在小岗村在外边风光,这是全体小岗人挣来的。你是当家人,自家要顾,也不能忘了大家;大家不能抱成团,不尽快把小岗村搞上去,你我脸上都无光。小岗光荣历史的那一页早翻过去了,看看人家农村,我心里不服啊,你应该比我更急才对。其实,我们不是没有办法,只要我们弟兄俩心往一处想,我相信就能把小岗村变个样。这是我此生最大的心愿。这么多年,我们坐下来彼此掏心窝子交谈的机会太少了。”
  严宏昌不管严俊昌有什么反应,他一股脑儿把闷在肚子里多年的话,都倒了出来。但他注意到,严俊昌只是拿眼睛看着他,并不说话。

住上了大房子(8)
“我小哥,你说话呀。”
  严俊昌依然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不说话。
  严宏昌想,权力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啊。
  “我小哥,你是当老大的,”严宏昌掏心掏肺地说道,“今后我哪儿做得不对,干错了,你揍我两下子,都无所谓,我只想说一句:小岗不发展,这比你天天打我都还难受呀!上上下下那么多眼珠子,在看着小岗,小岗人丢不起这个脸,小岗村已经落伍了呀!咱不能再仅仅守着包干到户时分到的田,不能只满足吃饱了饭、有了衣服穿,得想想办法,让小岗村变成小康村呀!”
  严宏昌说得很激动,但严俊昌自始至终不讲一句话;严宏昌也就不好再往下讲了。
  都说“血浓于水”,二人尽管是亲叔伯兄弟,当年可以“割头不换颈”、杀头坐牢也敢往一起站,现在面对面坐着,却没有了共同语言。
  历史是需要某些强人或政治家强有力推动的。但历史的经验同时表明:仅仅靠强人或政治家一时推动,而不建立相应的制度,这种推动只能是暂时的,最终逃不脱“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宿命。要让改革的成果能巩固下来,只有依靠建章立制,通过法律的规定,完善相关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才能保证改革成果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
  显然,万里就是这样一位清醒的政治家。
  他在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之后,一直积极主张人大常委会修改宪法,要把现行宪法中关于“人民公社”的提法删去,将“家庭承包经营”作为中国农村基本经营管理的体制,并长期不变。经过他不懈的努力,这一建议于一九九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在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通过:由小岗人创造的“包干到户”——“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终于被载入了中国的《宪法》。
  这就是这一年的春天,滁县地区易名滁州市,由梨园公社演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