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禅宗诗歌境界-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浅说以禅喻诗的《沧浪诗话》  吴景和 吉林师院学报 1989.8 P9~12 
    评严羽的妙悟说  赵盛德 学术论坛 1989.1P81~83,73 
    禅宗与元杂剧  毛炳身 毛小雨 中州学刊 1988.2 P74~77,8 
    陆九渊与禅学关系管窥  鲍博 中国哲学史研究 1989.4 P114~121 
    陆九渊与禅学  焦克明 争鸣 1989.2 P88~94 
    其哀在心,其艳在骨简谈曼殊的爱情诗 陆惠云 昆明师专学报 1989.4 P59~63 
    佛学与中国近代诗坛  陆草 文学遗产 1989.2 P29~40 

    1990年

    论禅宗思想中的内在性和超越性问题  汤一介 北京社会科学 1990.4 P111~117 
    禅宗:传统哲学发展的重要环节  洪修平 南京大学学报 1990.5 P131~134,1 
    禅宗的意义世界:从文化学角度对中国化佛教的解释  陈明 学术月刊 1990.9 P35~40 
    试论佛教美学思想  蒋述卓 云南社会科学 1990.2 P76~83 
    “以禅喻诗,莫此亲切”:禅与艺术在观念上的沟通  皮朝纲 董运庭 西北师大学报 1990.3 P25~30 
    诗禅异同论:兼论严羽“妙悟”说的审美内涵  张晶 辽宁师大学报 1990.2 P52~58 
    禅宗“顿悟”与艺术灵感  常青 西部学坛 1990.3P13~18 
    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  江永源 西部学坛 1990.3 P3~12 
    空王之道助而意境成:谈佛教禅宗对意境认识生成的作用  于民 文艺研究 1990.1 P44~48 
    禅意与中国士大夫的文化心态  金丹元 上海文学 1990.7 P74~80 
    论宫体与佛教  马积高 求索 1990.6 P86~92 
    论敦煌曲中的佛曲歌辞  李世英 兰州大学学报 1990.1 P100~106 
    禅与唐代山水诗  肖建华 江汉论坛 1990.7 P73~77 
    禅意开悟与唐宋神韵  金丹元 上海文论 1990.6 P44~49 
    寒山子生平新探  连晓鸣 周琦 东南文化 1990.6 P272~277 
    论寒山诗及其在东西方的影响  王庆云 烟台师院学报 1990.1 P52~57 
    论寒山子思想和诗风  徐光大 东南文化 1990.6 P100~112 
    寒山诗解说  大田悌藏 东南文化 1990.6 P125~126 
    寒山子诗韵试析  朱汝略 东南文化 1990.6 P127~134 
    王维山水田园诗源于禅宗吗  赵玉桢 中州学刊 1990.2 P87~91 
    李白与佛教思想  章继光 人文杂志 1990.1 P110~113 
    《长恨歌》与佛道关系论述的新进展  唐音街 社科信息 1990.3 P67~69 
    论韩愈反佛老对其文学思想及诗文创作的影响   邹进先 社会科学辑刊 1990.5 P118~124 
    朝过三清又拜佛:李商隐与佛教的关系兼说《华师》一诗  亦明 文史知识 1990.3 P34~37 
    “骨气浑成,境意卓异”:论贯休和他的诗歌  王定璋 西南民院学报 1990.2 P69~74 
    唐诗僧可朋说略  李朝正 文史杂志 1990.2 P17~18 
    曹洞宗“回互”学说述评  潘桂明 安徽大学学报 1990.1 P16~24 
    论唐宋词人的审美悟性  熊开发 海南师院学报 1990.4 P26~34 
    宋代居士佛教初探  潘桂明 复旦学报 1990.1 P53~60 
    试论禅宗对宋词的影响  邓莹辉 华中师大学报 1990.2 P76~81,48 
    随缘自适思想在东坡词中的表现特征  杨罗生 云梦学刊 1990.2 P73~75 
    苏轼与佛教三辨  刘石 北京师大学报 1990.3 P87~93 
    “诚斋体”与禅学的姻缘  张晶 文艺理论家 1990.4 P65~70 
    宗炳绘画美学的佛学底蕴  张晶 学术月刊 1990.10 P48~53  
    明代前后七子的审美解悟说  陈书录 南京师大学报 1990.3 P64~70 
    《红楼梦》与禅宗  杜景华 红楼梦学刊 1990.3 P181~213 
    苏曼珠研究述评  王永福 广东社会科学 1990.2 P156~159,155 
    王国维“境界说”的禅宗意蕴  王苏 中州学刊 1990.3 P61~65 

    1991年

    禅与宇宙无意识  张锡坤 东北师大学报 1991.2 P22~25 
    现象学、禅宗与艺术  理群 新疆艺术 1991.1 P8~13,7 
    从《华严金师子章》看佛教哲学的美学意义  张文勋 思想战线1991.4 P30~37 
    禅宗美学的基本特征待续 崔元和 五台山研究 1991.4 P5~9,24  
    论佛道教与中国美学  吴功正 世界宗教研究 1991.1 P113~121 
    钱钟书的“禅境”说  郑淑慧 文艺研究 1991.1 P48~54 
    以佛学禅见释“意境”  金丹元 云南民院学报 1991.1 P57~64 
    佛教境界说与中国艺术意境理论  蒋述卓 中国社会科学 1991.2 P131~146 
    试论禅家山水诗的境界  马茂军 上海文论 1991.3P52~56 
    试说“禅境”之美  姚兴奇 西藏日报 1991.7.16② 
    论禅宗与默照禅  魏道儒 人文杂志 1991.6 P30~34 
    试论佛学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刘斌 五台山研究 1991.1 P11~15,25 
    试谈禅宗对古代文论之影响  孙德彪 延边大学学报 1991.6 P69~72 
    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中的悲剧意识  蒋述卓 华东师大学报 1991.5 P69~77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禅与生命感受的充分诞生  皮朝纲 董运庭 云南师大学报 1991.1 P30~39 
    “是同是别”与禅的本意:与皮朝纲、董运庭先生商榷  石秋 云南师大学报 1991.4 P85~90 
    “诗禅一致,等无差别”:禅与艺术在观念上的融合  皮朝纲 董运庭 天府新论 1991.1 P76~81 
    “只要檀郎认得声”:禅宗机锋与艺术审美特征  皮朝纲 董运庭 西北师大学报 1991.3 P54~59  
    论禅宗的思维方式  艾振刚 江西师大学报 1991.4 P72~75 
    禅悟与艺术  徐宏力 社会科学辑刊 1991.4 P148~151 
    妙悟与趣味:禅宗美学思想评析  吕孝龙 云南师大学报 1991.1 P40~45 
    唐代文人的习禅风气  孙昌武 学术论丛 1991.2 P32~40,31 
    论柳宗元的禅思想  孙昌武 文学遗产 1991.2 P50~58 
    唐宋文人诗的禅化倾向:兼谈审美的价值取向  吴延溢 南京社会科学 1991.3 P37~39 
    论佛教与梁代宫体诗的产生  汪春泓 文学评论 1991.5 P40~56 
    唐人诗境说中的禅与道  胡晓明 华东师大学报 1991.3 P50~58 
    《敦煌写本王梵志诗汇校》商补  王英 贵州民院学报 1991.2 P16~21 
    论王梵志及其诗的思想  高国藩 固原师专学报 1991.4P1~6 
    王梵志诗校释续商补  黄征 新疆文物 1991.3 P86~104 
    禅心与诗意:唐代王维诗窥见  赵爱君 西部学坛 1991.1 P35~41 
    静穆的观照与飞跃的生命: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陈文庆 浙江大学学报 1991.1 P120~127 
    试论王维诗中的禅理  贺秀明 厦门大学学报 1991.4 P128~132 
    禅学理念与王维山水诗创作手法  邱瑞祥 贵州大学学报 1991.3 P36~43 
    谈李白诗歌中的佛教意识  姜光斗 南通师专学报 1991.4 P37~41 
    皎然诗学述评  王运熙 贵州大学学报 1991.1 P17~26 
    皎然生平及交游考  漆绪邦 北京社会科学 1991.3 P106~117 
    李群玉诗作的佛性内蕴及以释补儒的主体特征  黄新亮 益阳师专学报 1991.1 P15~18 
    贯休诗歌订补  刘芳琼 文献 1991.3 P41~56 
    论唐五代的佛教讲唱文学  李世英 兰州大学学报 1991.2 P102~108 
    禅宗与宋诗  周裕锴 古典文学知识 1991.2 P37~41 
    宋代禅宗的“文字禅”  魏道儒 世界宗教研究 1991.1 P37~46 
    论宋代词人与佛道思想的联系  史双元 南京师大学报 1991.5 P65~72 
    宋代理学与宋代文学创作  阎福玲 河北师院学报 1991.2 P23~28 
    禅与苏轼  余曼 文史知识 1991.9 P121~123 
    苏轼“寓意于物”论与儒佛道思想  王世德 求是学刊 1991.5 P51~55 
    苏轼:儒道佛美学思想的融合  王世德 云南教院学报 1991.4 P66~73 
    试论佛道对苏轼的影响  王俊华 求是学刊 1991.5 P56~59 
    圆悟克勤的禅学思想及其对中国美学的启示  皮朝纲 四川师大学报 1991.5 P87~95  
    自然之景与禅悦之情:说赵师秀的《数日》  张宏生 文史知识 1991.3 P31~34 
    元代蒙古族佛教箴言诗简论   双福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91.6 P91~96 
    一代文学中的幽情别绪:元杂剧中佛教影响初探  方敏 求是学刊 1991.2 P58~61 
    李贽的禅心与童心  孙长军 信阳师院学报 1991.3P62~68 
    诗书寄尘迹,栖禅亦老儒:担当大师其人其诗  杨开达 云南师大学报 1991.4 P46~51 
    禅宗意识与《红楼梦》创作  罗立群 红楼梦学刊 1991.3 P87~101 
    从“神的文学”到“人的文学”:论“五四”前后佛学对诗坛的影响   陆草 中州学刊 1991.3 P79~85 

    1992年

    慧能南宗禅学思想辨义与初探  洪修平 世界宗教研究 1992.4 P51~63 
    佛教中道观与艺术辩证法  蒋述卓 云梦学刊 1992.1 P51~55 
    心地妙用:中国禅阐释  张锡坤 社会科学战线 1992.4 P131~135 
    禅与现象学  熊开发 海南师院学报 1992.3 P37~43 
    “尽是人间好时节”:禅与审美  张锡坤 吉林大学学报 1992.1 P55~59 
    佛教的语言观  徐季子 宁波大学学报1992.5 P42~47 
    禅宗非理性思维初探  顾宝田 社会科学战线 1992.3 P54~60 
    论中国哲学中的反语言学倾向  邓晓芒 中州学刊 1992.2 P42~47 
    禅宗著作里的两种疑问句:兼论同行语法  袁宾 语言研究 1992.2 P58~64 
    禅宗语录两大集解读  陈士强 五台山研究 1992.2 P9~13 
    禅宗美学的基本特征续 崔元和 五台山研究 1992.1 P21~23,46 
    诗与公案的因缘  张晶 文学遗产 1992.5 P70~75 
    中国古典诗学的禅学意蕴  葛荣晋 河北师院学报 1992.3 P40~49 
    论道佛“互渗”的传统艺术精神  金丹元 云南师大学报 1992.1 P1~6 
    禅与士大夫的生活情趣  任晓红 烟台大学学报 1992.3 P62~69 
    古代诗论中的以禅论诗  蒋述卓 江西师大学报 1992.1 P60~66 
    中国古代的佛教笔记  陈士强 复旦学报 1992.3 P108~113 
    玄佛静观思想与晋宋山水诗的兴起  刘忠国 文史哲 1992.1 P77~83 
    玄释与魏晋山水诗  贺秀明 福建学刊 1992.6 P60~65 
    论禅思与唐宋诗中的意境之构成  金丹元 文艺研究 1992.5 P42~47 
    佛教莲花意象与唐宋诗词  陈洪 江海学刊 1992.1 P166~169 
    王梵志及其诗  华世鑫 云南教院学报 1992.2 P69~77 
    项楚《王梵志诗校注》商兑和补遗续 刘瑞明 敦煌学辑刊 1992.2 P60~69 
    读项楚《王梵志诗校注》  平新谊 杭州大学学报 1992.4 P130~135 
    在世俗与宗教的边缘徘徊:论寒山子诗  李世英 祁连学刊 1992.2 P102~105 
    略论佛教禅宗对王维其人其诗的影响  方守金 郑州大学学报 1992.1 P1~8 
    王维禅宗美学思想论略  李显卿 赵大声 锦州师院学报 1992.1 P21~26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哲学基础与“静”的文化意义  杨德才 荆州师专学报 1992.4 P40~44 
    王维诗歌与禅宗  丘惠 渝州大学学报 1992.1 P49~55 
    佛教与韩孟诗派诗歌思想  肖占鹏 江海学刊 1992.4 P182~188 
    大历诗僧灵一、灵澈述评  蒋寅 宁波大学学报 1992.1 P29~35 
    柳宗元佛论分析  郭绍朋 世界宗教研究 1992.4 P41~50 
    诗僧齐己  夏莲 文史知识 1992.2 P79~84 
    齐己初探  何林天 山西师大学报 1992.2 P31~36 
    齐己的诗癖和诗论  王子羲 益阳师专学报 1992.2P16~18 
    贯休行年考述  戴伟华 扬州师院学报 1992.2 P35~40 
    《祖堂集》词语选释  吕幼夫 辽宁大学学报 1992.2 P46~48 
    《祖堂集》中的隐名代词  刘忠信 镇江师专学报 1992.2 P48~50 
    禅学与宋代诗学  梁道礼 陕西师大学报 1992.3 P22~32 
    东坡习禅刍议  张弛 烟台大学学报 1992.4 P65~73 
    佛教思想与苏轼的创作理论  陈晓芬 文艺理论研究 1992.6 P50~57 
    苏轼创作中与佛禅有关的几个问题  刘石 贵州社会科学 1992.3 P42~44,24 
    苏轼与道潜的交游探微  于翠玲 文学遗产 1992.2P55~60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论苏轼倾心向禅  张弛 社会科学辑刊 1992.2 P124~129 
    苏轼“身与竹化”的意美意象  王世德 西南师大学报 1992.4 P69~73 
    论禅学对诚斋体诗歌艺术的影响  王琦珍 辽宁大学学报 1992.5 P3~7 
    北宋德洪觉范禅师融会儒释  王煜 世界宗教研究 1992.4 P34~40 
    圆悟克勤的禅和华严教理:宋代华严思想的一个侧面  日  木村清孝著 世界宗教研究 1992.2 P28~33 
    从辛弃疾作品的儒道释倾向看他的人格特征  熊开发 海南大学学报 1992.3 P40~47 
    理学庄禅与江湖派  张瑞君 西南师大学报 1992.3P8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