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日本战国物语(原名:日本战国时代史话)-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岛。
八月十四,东军先阵约五万人马终于抵达清洲城,津田繁元终于松了一口气。清洲乃福岛正则的居城,虽然三成多次派人劝降,可正则是绝对不会把秀吉赐给他的城池交给死对头的。
在清洲的军议上,正则谈笑风生,发誓要砍下三成的脑袋。本多忠胜坐在一边,密切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希望能从其言行中观察出点什么。当然,正则是个心直口快之人,对忠胜的举动丝毫没有察觉。
身居江户的德川家康却一点儿出兵的意思都没有,他的任务就是每天给众大名写密信,也是忙得不亦乐乎。
大垣城的三成等人看到东军先阵多是秀吉一手提拔的大名,也不急于进攻,而是静观其变,看看清洲会上演什么好戏,双方由此相互对峙,展开拉锯。
当时在日本,俸禄在一万石以上的领主才称为大名。庆长五年(1600)时,全日本约有二百四十个大名。在骑兵部队中除了骑手外,还混杂着一些充当杂役的步兵。每个骑手都配备五名杂役,他们分别担任持枪、掌旗、拿盔、做饭、喂马的工作。军队行进过程中,他们还担负着带路、携带粮草、打理住宿的任务,这种杂役人数之多就不用说了。
一座城池根本容不下数万大军,杂役们只能露宿荒野,幸亏是夏季,若是在冬天那还不冻残废了。对于开战的时间,众大名皆心照不宣,除非不得已,一般会避开寒冷的冬季,当然也会避开秋收季节,以免颗粒无收。
在清洲呆了五天,正则实在坐不住了。他开始向众大名抱怨,为何家康迟迟不行动,为何将身为总大将的松平忠吉召回江户,是否要眼睁睁看着他们一个个被西军屠杀才肯动身。井伊直政道:“忠吉身染重病,故而回江户休养”,正则露出轻蔑的表情,道:“莫非装病乎?”,直政大怒:“汝甚是无礼”。其他大名过来劝架,让正则耐心等待,称家康定会有安排。正则担心时间拖久了,会有人背叛投靠三成,那时西军的势力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五万人马在清洲白吃白喝,快把正则吃穷了。
言语间,难免有出口伤人的现象。正则口无遮拦,激怒了池田辉政,他仗着是家康的女婿,有恃无恐,与正则争执起来,甚至拔刀相向,最终被众人拉开。不但正则心存不满,很多大名也不愿干耗在城内,皆想痛痛快快厮杀一场。清洲城内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三成等人则在不远的大垣城看哈哈笑。
十九日,江户派来的使者村越直吉终于抵达清洲,他带来的口信却令东军诸将大跌眼镜:家康很不巧患了感冒,出兵西进的日期还要拖后。听到此处,众大名怒不可遏,各个大吼道:“莫非家康公弃吾等不管乎?”。直吉看到此处,心中暗喜,最终放出一句话:“公等若有效忠丰臣之心,尽可自行发起合战,届时主公必会率兵前来”,众人一听才明白,原来家康对他们还是不放心,还在怀疑他们的忠心呀。
正则反倒高兴起来,谓众人道:“吾等皆丰臣氏忠义之臣,还不快快发起合战,清除奸佞”。众人闻听,也摩拳擦掌,欲与西军决一死战,家康这招险棋果然奏效。
在大垣城的三成得到岐阜城送来的消息:东军侦察队出没于木曾川一带。敌人终于行动了,三成毫不怠慢,立刻请小西行长、岛津义弘于墨俣川布阵,待伊势方面的七万大军赶到,歼敌于岐阜、大垣之间。
木曾川将清洲、岐阜二城分于大河两侧,东军欲进攻岐阜,有两条路线:由清洲北面、木曾川上游的河田渡河,经对岸的米野再北进;另一条则由清洲西面、木曾川下游的尾越渡河,经竹鼻城,再折向北。
东军决定兵分两路进攻岐阜城,辉政想率军从河田渡河,让正则从尾越渡川。可从尾越进兵要绕一个大圈,头功还不让辉政抢走了?正则当然不肯,结果二人又吵了起来。本多忠胜以军师的身份结束了这场争吵,宣布了最终的作战部署:
上游攻击军(河田):池田辉政、崛尾忠氏、浅野幸长、山内一丰、一柳直盛,兵力一万八千人
下游攻击军(尾越):福岛正则、细川忠兴、加藤嘉明、黑田长政、藤堂高虎、京极高知、田中吉政,本多忠胜、井伊直政二人也从此地渡河,兵力三万人
正则心中甚是不悦,坚决反对,辉政也不肯低头。眼看二人又要吵起来,忠胜又出来主持公道。正则提出另一个建议:让他从尾越渡河也行,但只有所部士兵全部渡过之后,上游攻击军才可以渡河。没办法,为了顾全大局,只得按照正则的意思办,最后约定以正则释放的信号弹为准,上游攻击军才开始渡河。
廿一日,四万八千大军兵分两路前往岐阜城。翌日凌晨五时,上游攻击军抵达河田,岐阜城的织田秀信慌忙带领三千人马驻扎在对岸,防备敌军渡河。下游攻击军也抵达尾越,竹鼻城的织田军见状则出城开到对岸防守。
两路东军真是摧枯拉朽,很快便控制住了局面:织田军被上游攻击军杀散,残兵逃回岐阜城苦守;竹鼻城守军也退入城中,在下游攻击军的猛烈进攻下,竹鼻城于当天傍晚便陷落了。当年叱咤一时的织田军竟如此不堪一击,不得不让人想起一句古话:“进退盈缩,世之常道也”。
正则命人放信号弹通知上游攻击军,让他们开始渡河。可是,正则得到的回报是辉政等人早已击败织田军,并且正在渡河。他气得咬牙切齿,跑去找忠胜主持公道。
下游攻击军的其余大名也愤愤不平,痛恨辉政那厮违反军纪,拿他们当猴耍,甚是可恶。黑田长政干脆提议放弃进攻岐阜城,转而直攻大垣城,让辉政自己忙活去吧。藤堂高虎、田中吉政也同意长政之见,忠胜、直政经过商量,认为此计可行。于是乎,当天夜里,黑田、藤堂、田中三部开始向大垣城附近的墨俣川运动,正则等人则继续进攻岐阜城,要和辉政一争高低。
抵达墨俣川东岸的长政等人与西岸的岛津氏一千五百萨摩兵和两千石田军对峙,三成也离开大垣城,于泽渡村扎营。
却说岐阜城建于稻叶山上,曾是斋藤、织田两家的本城,坚固异常。上游攻击军在岐阜城下遭到顽强抵抗,但见城上火枪齐发,弹丸落如雨下,硝烟散处上游攻击军已倒下一大片。
辉政虽然心中郁闷,可当闻听正则等人率军抵达城下时,却拒绝按计划绕至岐阜城的后门进攻。为了和正则较劲,他仍坚持进攻前门。违反军令是要切腹自尽的,在山内一丰的一再劝说下,辉政很不情愿地作出让步,率军绕至后门。
廿三日,在前后夹击下,织田军终究不敌,岐阜城陷落。六千五百名守军非死既逃,秀信也被俘获,看在他是老主公织田信长嫡长孙的份上,被东军囚禁于加纳寺中。后来,他被流放于高野山,五年后过世。
攻下岐阜城,正则和辉政又争执起来。最后,在忠胜的裁定下,承认二人都是先锋,同等记录二人的战功。正则心中不平,可没办法,只好借坡下驴。
岐阜城的陷落对三成打击很大,他急忙派岛左近回大坂城,请毛利辉元火速进兵,务必将所有西军兵力集中于大垣城附近,以全歼东军先阵。此时,长政等人已开始组织人马于墨俣川上游的合渡川渡河,西岸的东军损失惨重,被讨杀三百余人,杉江勘兵卫也战死阵中。
三成见寡不敌众,决意撤回大垣城,待援军抵达后再作反击,岛津义弘却主张坚守墨俣川,不可让敌军轻易渡河。三成太过固执,不顾义弘反对,先自带兵退入大垣城,义弘骂道:“这厮甚是怯懦”。
第七十九回 真田诈降引秀忠 高次反水诱敌兵
相见何曾见,终朝恋此人。
无端空怅望,车去杳如尘。
—— 《古今集&;#8226;恋歌卷一》
且说德川家康见合战已经开始,各路大名的立场也已经窥见一斑,于是派人前往宇都宫,命德川秀忠迅速出兵西进,会津之战交由结城秀康负责。
秀忠自从来到宇都宫,烦闷不已,眼睁睁看着别人建功立业,作为德川氏继承人的自己却无事可干,每天只能以下棋消磨时光,心中怎能平衡?闻听要出兵,他高兴得简直要跳起来了,立刻整顿兵马,口中还念念有词道:“此番非立大功不可,非立大功不可……”
廿四日,秀忠率东军精锐、德川军主力三万八千人从宇都宫出发,经中山道;浩浩荡荡杀向关西。
东军先阵八万四千人在攻陷岐阜城后,为避免遭到伊势方向西军的攻击,绕过大垣城迂回转向西北,赤坂扎下大营。赤坂离大垣城仅八里,两军隔着杭濑川对峙。
在相持期间,东军先阵不仅储备了大量的军火,还攒了不少粮草,摆出一副打持久战的样子,目的是待秀忠带领的主力赶到,再发起总攻。同时,他们又派出小股部队在垂井、关原一带纵火,进行骚扰。
关原乃是通往关西及佐和山城的必经之路,石田三成认为东军有袭取佐和山城的意思,于是不顾众人反对,带着几名随从经山路奔向佐和山城防守。另外,他还想几次机会,到大坂走一趟,劝说丰臣秀赖亲征。岛津义弘、小西行长等人都把三成看作领头羊,他这么一走,大垣城群龙无首,把义弘等人气得够呛。
三成回到佐和山城后坐卧不安,目前有一条坏消息,还有一条好消息:坏消息是辉元一直待在大坂城,按兵不动,自称要等家康出马后才肯行动;好消息是伊势的安浓津、松坂两城已被毛利军先阵攻下,七万大军正赶往美浓,在支援大垣城的路上。
庆长五年(1600)九月初一,秋高气爽,农民们已经把地里的庄稼收割完了,正是展开大战的绝佳时机,家康终于开始行动了,率军三万从江户出发,挺兵西进。其实,家康所带的都是些老弱病残,能打的也就六千左右,精锐都在秀忠麾下,当然这是秘密,不可为外人道也,呵呵。
秀忠率领的德川主力经上野的松井田,于初二日抵达信浓的小诸。他派真田信幸、本多忠胜嫡子本多忠政为使者,到附近的上田城,劝说真田昌幸、真田幸村父子投降,并趁机邀请他们参加东军。
翌日,二使在一处寺庙里与昌幸会面,昌幸当即表示愿意开城投降。信幸对父亲的爽快将信将疑,但得知消息的秀忠却非常高兴,面对如此豪华强大的阵容,小小真田不投降才怪呢!
在随后的两天里,争取到时间的昌幸、幸村父子在上田城内加紧战斗准备,秀忠见真田父子迟迟不开城,起了疑心,派使者入城催促。昌幸当即拒绝了劝降,并让使者转交回信。信中颇多挑衅之辞,秀忠不由得勃然大怒,决定攻打上田城。家臣青山忠成等提出反对意见:“昌幸足智多谋,不可小觑”,他们认为当务之急应该是迅速赶往大垣城参加合战,如果在上田城下形成持久战就麻烦了;榊原康政等则认为不论昌幸多厉害,以六千守军是无法抵挡三万八千大军的,应该惩戒一下这个傲慢的家伙。秀忠最后决定攻下上田城,为自己的初阵画上漂亮的一笔,而这正中乐昌幸的下怀。
初五日,上田城之战开始了。秀忠命真田信幸所部进攻城北的门石城。守将乃信幸之弟真田幸村,为避免兄弟相残,幸村放弃门石城,撤回上田城。信幸也以“为免门石城再落敌手”之名请求留守,得到秀忠的同意。
初六日,秀忠将大营推进至城外的染谷台,对上田城形成合围之势。谁知,探马来报,昌幸仅率四十余骑出城侦察。秀忠大喜,急忙领兵迎击。昌幸等人见敌兵出动,立刻向上田城方向撤退。昌幸等人走走停停,德川军于其后追了一阵,周围突然杀出少量真田伏兵。战未几合,这些伏兵便撒腿就逃,德川军欣喜不已,于后紧追不放。追至上田城附近的虚空藏山时,秀忠本阵突然遭到真田精锐伏兵的袭击,上田城头的火枪队也随之开火。德川军措不及防,乱作一团。
此时,幸村又率军从城内杀出,德川军遭受夹击,更是乱成一锅粥,全线崩溃,损失惨重。弃尸无数的德川军往后便撤,幸村咬紧牙关于后穷追不舍。杀至神川上游时,幸村见敌援军赶到,才退回城中。
初次交锋便被挫伤锐气,秀忠恼羞成怒,下令继续进攻。真田军此时却采用笼城战术,与敌人展开攻防。连攻数日,上田城依然屹立不动。本想一举攻陷城池,没想到竟成了持久战,秀忠真是越打越生气,越生气越想攻下上田城。
就这样,德川军主力参加合战的行程被一拖再拖,这也正是真田氏父子*秀忠的目的。
东军的作战部署因为秀忠的原因出现严重失误,而西军也是问题多多。小早川秀秋虽然同意参加西军,却躲在居城高宫装病。情不得已,三成带着大谷吉继赶到高宫,游说秀秋出兵。秀秋称病不见,派重臣平冈赖胜、稻叶正成接待三成等人。吉继称秀秋乃高台院外甥、丰臣秀吉养子,可以推举他当关白。如今的形势对西军非常有利,继安浓津、松坂陷落后,长岛也被攻陷,秀秋终于决定出兵,并约定了率兵进入大垣城的日期。三成别提多高兴了,只要秀秋出兵,辉元肯定也会随之有所行动。
可是令三成没想到的是,原本约定到佐和山城会合的京极高次及其三千人马却在出城不久后,又迂回的退入了居城大津城。真是人心叵测,高次这小子反水了,三成气得牙根痒痒,恨不得将高次碎尸万段。高次的背叛就是当初家康在大津城与之密谋的诡计:先同意支持三成,然后再在其背后捅上一刀。大津城离大坂和佐和山太近了,必须拔除这根钉子,免除后患,三成决定派兵攻取之。
高次知道周围皆是西军人马,大津城很难保全。初六日,他命人于城内纵火,焚烧街道,决意誓死守城,即使西军攻进来,得到的也是一片瓦砾。
初八日,从伊势赶来的七万大军终于抵达大垣城,城内满是士兵,就连附近的山谷也被塞满了。三成也从佐和山城赶回,西军诸将齐聚一堂,有说有笑,并在军议上作了如下部署:
大谷吉继布阵于关原西南的山中村,围攻大津城的任务交由毛利元康、毛利秀包、立花宗茂、筑紫广门,并率一万五千人马完成。
与此同时,家康经滨名湖,抵达远江的白须贺。西军虽集结于大垣城,但并没有立刻进攻赤坂,而是等着大津破城的消息。
再说上田城方面,昌幸率领真田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他趁敌军于城外割稻之机,派出两名巡察兵为饵引之来攻,结果德川军又落入圈套,损失惨重。本多正信为杀一儆百,将牧野康成押解至上野国监禁,其他的临阵脱逃者处以斩首之刑,还要治大久保忠邻之罪。忠邻家臣杉浦久胜不服,拔刀自尽。
初九日黄昏,天降瓢泼大雨,德川军小诸本阵辕门外哭喊声一片,那些临阵脱逃的武士被一个个砍去了脑袋。看到此景,忠邻气愤填膺,久胜之死对他更是严重的打击,从此他便与正信结下冤仇。
秀忠也于心不忍,但是正信是家康派来的军师,因此他也爱莫能助,只能眼睁睁看着武士们被斩。就在这时,从江户派来的使者狼狈不堪的来到小诸。原来,由于突然天降大雨,路途泥泞,河水暴涨,使者只得绕了一大圈才赶到秀忠阵中。秀忠展开家康的书信一看,立码傻了眼,信上清清楚楚的写着:秀忠须于九月初十抵达美浓赤坂。
众将也目瞪口呆,初十日?明天不就是初十日吗?秀忠大呼上了昌幸的当。路途遥远,一天之内怎能到达?秀忠发疯似的大喊:“速速启程,速速启程”。德川军顶着暴雨,脚踩泥泞,推着时不时就陷在泥潭中的辎重粮车,艰难地翻山越岭,这哪像是精锐主力前去参战,简直就是残兵败将一路撤退。
十一日,家康抵达清洲城。当闻听秀忠被缠在上田城下,如今还未赶到时,气得直骂秀忠是个混蛋。形势对东军甚是不利:而赤坂的福岛正则等大名也等得不耐烦了,扬言只要家康抵达便发起进攻;没有秀忠麾下的德川主力,即使发起合战也没有胜算;可大津城已是朝不保夕,一旦失守,一万五千敌军就会汹涌而回,参加赤坂的大战。家康最终决定以“偶感风寒”之名暂时留在清洲。
大垣城中,三成看到敌军迟迟不动,心中大惑不解。可总要等东军先发起进攻才行,如果出城攻打赤坂,由守城变成野战,对西军来说就占不到便宜了,所以三成也按兵不动。
与东军不同的是,西军各大名很不团结,各怀心事:长束正家虽于城外山上布阵,却有退却之心;辉元赖在大坂不肯出头,其麾下的毛利军主力也无法调动;小早川秀秋犹抱琵琶半遮面,如今也未至大垣城报到。最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