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日本战国物语(原名:日本战国时代史话)-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墓蠼涣魇だ椋顣V问道:“大人与倭相较形势难易如何?”,颇贵对曰:“倭性甚狞,虽前锋杀死而后不退。俺时年五十五,身经几百战矣。各种诸夷无不试者,而无如倭奴之狞狠也,然以铁骑弛突蹂躏,则不能自勇矣”。

  明军于陆战挫伤敌军锐气,海战中朝鲜水军也一改颓势,表现神勇。却说权慄闻听闲山岛战败,连忙派李舜臣召集水军残部。这时,全罗、庆尚二道已倭兵充斥,舜臣与一名军官偷偷得由庆尚道入全罗道。二人日夜兼行,抵达珍岛。可怜的朝鲜三道水军所剩无几,停泊于舜臣眼前的仅裴楔所领的十余只战船。沿海地区百姓为避倭乱,乘船逃生者络绎不绝,闻听舜臣来到,百姓莫不喜悦,归者甚多。舜臣遂命人将百姓船只召集起来,布阵于军队后方,以为疑兵,又壮声势。

  舜臣将新水军基地扎于朝鲜半岛西南角,其再往西南经名唤“鸣梁”的狭窄湍急的海峡便是珍岛。八月二十六,任俊英骑马奔告倭舰队已到梨津,马上就要杀到水军基地。原来,藤堂高虎引战船二百余艘欲趁鸣梁涨潮之际,全歼朝鲜水军,随军出战的还有濑户内海贼出身的来岛通总。

  二十八日,八只倭船突然闯入,可能是侦察队,朝鲜水军皆有惶恐之色。裴楔更是心惊胆战,欲逃之夭夭。舜臣前几天得了霍乱,身体虚弱,但他仍指挥战船将倭船击退,追至葛头一带方回。日暮时分,舜臣将舰队移至獐岛布阵,翌日,移至珍岛附近的碧波津。

  九月初二拂晓,裴楔实在受不了了,瞅准机会溜了。当初,不管他出于何目的从漆川梁突围,毕竟为朝鲜水军保存下了种子,姑且以功臣论之,而如今竟一逃了之,英雄与逃兵之间也仅一步之遥。

  初七日,海上大风终于停止,探望军官林仲亨来报:倭舰五十五艘正向碧波津杀来,很明显是冲着朝鲜水军的,其中十三艘作为先锋已至兰前洋。舜臣速令各船作好战斗准备。午后三时许,敌船先锋开至碧波津,舜臣指挥舰队径直杀了过去。倭船见对方来者不善,疾速回转,避而不战。朝鲜水军追出很远,因风水皆逆,才退回碧波津。

  舜臣知此队倭船仅是搜寻目标,便于当夜令各船加强戒备,大战眼看就要上演了。是夜二更时分,倭船大队果然前来偷袭。炮声隆隆,朝鲜水军见状甚为惶恐,皆有惧色。舜臣命旗舰直冲向前,对着敌船猛烈开火,打得倭舰蒙灯转向,战至三更便仓促逃走。两日后,又有两只倭船冒险开至碧波津,探查朝鲜水军多寡,被将领赵继宗率舰赶走。

  十四日,任俊英又送来情报:倭船三百余艘杀气腾腾正朝碧波津方向杀来,原先那五十五艘乃先锋,已至兰前洋。又称:有一朝鲜人在达磨山避乱时为倭兵所虏,后趁机逃出,他说倭船此来乃欲歼灭朝鲜水军,然后直上京江。舜臣闻听,认为倭船甚多,而朝鲜水军势小,若背鸣梁海峡而阵,与军不利,遂于翌日将船队移至右水营前的海域布阵。

  十六日,舜臣闻报敌舰不计其数浩浩荡荡而来,虽仅有十余只战船,他还是毅然下令出击,应敌而前。两方遭遇,但见倭船三百三十余艘一拥而上,欲将小小的朝鲜水军围在当中。

  朝鲜将领见敌船乌压压一片,自己哪有胜算,便生退避之心,右水使金亿秋赶紧将坐船驶出老远。舜臣却毫无惧色,命旗舰奋勇直前,凭战船体态高大,“地”、“玄”大炮一齐开火,各式火器放如风雷,鲜兵水手各持鸟铳、火筒射如暴雨梨花。倭船虽多,却船体相对较小、火力不及,被打得且前且退。但仗着船多势众,渐有包围旗舰之势。鲜兵开始动摇,舜臣见状,从容道:“贼虽千只,莫敌吾船。切勿动心,尽力射贼”。此时,再看其他朝鲜战船早已逃至远海,皆观望似有逃走之意。

  舜臣怕此时回转舰头会使诸船次次远退,倘若倭船再逼近,大势去矣。他急命旗舰降下“中军令旗”,改挂“招摇旗”,以招诸船前来参战。其他朝鲜战船本想逃走,但见旗舰招呼,而舜臣又军法甚严,逃跑之心开始动摇。将领金应鍼、巨济县令安卫所乘座船率先返回,渐进旗舰时,舜臣呼道:“汝等欲受军法乎”,二人一缩脖子,慌忙命座船突入敌阵。

  战未几合,便有三艘倭舰蚁附安卫座船,倭兵攀援争登。安卫与鲜兵殊死抵抗,几至力竭。千钧一发之际,舜臣领旗舰来援,向倭船一顿炮轰,三艘倭船一只也没逃出沉没的厄运。此时,鹿岛万户宋汝悰、山浦代将丁应斗也先后回来参战。

  旗舰上有一名降倭,《乱中日记》中记载此人名唤俊沙,本于安骨浦倭营效力,后投降朝鲜,俊沙谓舜臣道:“着画文红锦衣者乃安骨浦大将来岛通总”。舜臣举目观瞧,只见远处一艘大船,上坐一倭将,果穿大红花纹战袍。舜臣命旗舰尽量靠近那船,让俊沙仔细辨认。俊沙跳着脚看了半天,乃确认此贼正是通总。擒贼先擒王,舜臣毫不怠慢,命诸船猛烈开火,齐射通总座船。不消一刻,通总座船便冒烟起火,沉入海底,通总本人也被炮弹击毙,葬身鱼腹,他乃庆长之役中唯一被击毙的大名级倭将,真够倒霉的。

  通总一死,倭军士气大挫。舜臣趁机命诸船趁势猛攻,一时间,各舰鼓噪齐进,乱放“地”、“玄”大炮,飞矢如雨,声震河岳。倭船三十艘竟被一鼓作气击沉,船上倭兵采用各种姿势跳海逃生,溺毙者无数。高虎见势不妙,领其余倭舰仓皇逃走,不敢再近朝鲜水军半步,此战倭兵死伤高达四千有余。舜臣知此乃苍天保佑、侥幸获胜,遂立即撤退,移阵唐笥岛。 。。

第六十八回  舜臣计和陈都督 清正死笼蔚山城
且说李舜臣自鸣梁海战中击败数十倍于己的倭舰,军势大振。朝鲜水军很快便膨胀到八千余人,进驻古今岛。舜臣一面筹集军粮,一面召集百姓铸铁造炮、伐木为船。

  不久,明朝水军都督陈璘欲率军南下古今岛。陈璘为人性格粗暴,部下见其皆有惧色。宣祖李昖为陈璘饯行于青坡野,柳成龙见明军中五花大绑捆着一人,只见他两手倒剪,缚于背后,绳索勒得脖子流血不止,脸上也血肉模糊。成龙仔细观瞧,才辨出那人乃察访李尚规,此人不知怎的冒犯陈璘,被捉拿起来。

  成龙不忍,请翻译代为劝说,陈璘就是不给面子。成龙无乃,谓身边同僚道:“可惜李舜臣又将败矣”,“公何出此言?”,“与陈璘同在军中掣肘矛盾,必侵夺将权,纵暴军士。逆之则增怒,顺之则无厌,军何由不败?”,那同僚闻听此言,也点头称是。

  舜臣闻听天朝水军欲南下会合,忙命人打獐猎鹿、捕鱼摸蛤,欲盛备酒醪款待之。他又亲自出海,鼓乐喧天得迎接陈璘。两军会师后,舜臣命人犒赏天朝官兵。将领以下皆喝得酩酊大醉,陈璘自然大喜,与舜臣酒逢知己千杯少,痛饮数盏。

  一日,倭船再次入侵,又被舜臣击败,斩贼首四十余级。上报战功时,舜臣也将陈璘算在里面,陈璘心中暗喜。看来舜臣不仅会打仗,也颇通人际关系之奥妙,是否是吸取此前与元均合作时的教训?这就不得而知了。总之,陈璘对舜臣颇为欣赏,凡有事与其外出,二人皆并轿而行。见天朝都督已视其为自己人,舜臣便下令约束明军与鲜兵,不可侵犯岛中居民,倘若有拿百姓一缕者,皆绑来杖责,岛中由此肃然。虽然将自己手下官兵也作了约束,但舜臣乃自己哥们儿,陈璘当然是顺着他了。陈璘在给李昖的书信中称:“统制使有经天纬地之才,补天浴日之功,盖心服也”。呵呵!舜臣此计甚妙呀。

  却说南下倭军已平定庆尚、全罗二道,众倭酋商议由岛津义弘管理庆尚道,小西行长经略全罗道,并于二道出榜安民。锅岛直茂受命管制茶原、咸安、昌原、互宁,也出榜安抚百姓,劝课农桑。

  十月,麻贵遣李如梅突袭星州。如梅乃应邢玠所请,被明廷升为署都督佥事,充御倭副总兵,赴朝鲜策应。镇守星州的乃倭将筑紫广门、毛利秀包等,守军寡不敌众,仓皇逃出城外。山口正弘闻讯,由谷城出发,接应星州败兵而回。

  身处辽东的邢玠遣兵分守鸭绿江、临津江、青川、嘉山江等河流,董汉儒屯义州,尚应宫屯平壤,又派细作四处放风,诈称明廷正调南北水路大军七十万不日入朝,福、广、浙、直水兵欲直捣日本。

  另一方面,倭军自稷山、青山战败,又兼鸣梁海战失利,锐势大减。汉城乃八道之中心,东隘为乌岭、忠州,西隘乃南原、金州,中间道路相通。汉城附近皆大江,寒冬将近,倘若涉水过河,人马恐冻死不计其数,倭将太田一吉建议:不如暂且引退,待来年春阳时节再一鼓作气攻占汉城;现在冒寒而进,徒死无益。于是,倭军不敢向前,开始收缩兵力。行长奔距汉城六百里处的井邑,清正屯距汉城四百里处的庆尚道。

  十一月,时值寒冬,倭军焚舍弃寨,开始退守釜山沿路一线。退却中,倭军一路蹂躏所占三道,所过之处皆焚烧民舍、杀戮百姓,凡捉到的朝鲜人皆割去鼻子,以泄其愤。撤退后,倭军分兵驻守沿海各个要塞,连绵千百里,首尾连环相救,且以便漕运,其部署如下:

  泗川岛:岛津义弘、岛津忠恒父子

  南海(泗川以北五里):立花宗茂、有马晴信、大村嘉前、松浦镇信

  南海至唐岛二十余里间:据要塞列战舰防守

  竹岛(唐岛以北十里):锅岛直茂

  梁山(竹岛以北四里):黑田长政

  釜山(梁山以北八里):宇喜多秀家、毛利秀元

  蔚山(经釜山以北十四里的西生浦,再北走二日里程):加藤清正

  顺天(蔚山以北):小西行长

  蔚山乃釜山北部要隘,诸倭将商议后决定加固蔚山城,据其要害便舟来往。

  由于明朝内部各地人马协调不便,导致邢玠筹措军队效果不佳。很多本来答应到辽东会合的部队,却迟迟不到,而招募新兵,又一时无法训练,真是两难。十一月中旬,千辛万苦凑足军队的邢玠终于渡过鸭绿江,其所调宣、大、延、浙之兵四万余人一并开至朝鲜。甫至汉城,邢玠便召开军事会议,讨论进剿倭巢,会议结果乃兵分三路:

  左路:主将李如梅,部将卢得功、董正谊、茅国器、陈寅、陈大纲

  中路:主将高策,部将祖承训、吴惟忠、颇贵、李宁、李华龙、柴登科、苑进忠

  右路:主将李芳春、解生,部将牛伯英、方时新、郑印、王戡、卢继忠、杨万金、陈愚闻

  东西策应:主将杨镐、麻贵,参将彭友德、杨登山、摆赛、张维城

  进攻路线为:自忠州、马岭向东安,趋庆州,专攻清正所守的蔚山。为防顺天、釜山增援,特令中路兵马近宜城,东援两路人马,两扼援倭。又从三路中抽兵一千五与鲜兵配合,由天安、全州、南原而下,大张旗鼓得佯攻顺天等处,以迷惑、牵制行长。

  腊月里,邢玠搞了一个盛大的会兵仪式,他登坛祭告天地,犒赏三军。会后,杨镐、麻贵统率三路大军浩浩荡荡南下,邢玠则留守汉城。耶!大反攻开始了,给鬼子点颜色看看。

  腊月二十,三路大军会师于庆州,开军事会议讨论攻打蔚山城。蔚山城之南有岛山城,两城皆依山为固,形势甚为险峻,且互成犄角之势,中有大江一条可通釜山,陆路则可经彦阳通釜山。麻贵欲全力攻打蔚山城,以打通南下釜山的道路。因怕彦阳倭军增援,麻贵令高策、吴惟忠所部阻挡彦阳、梁山的各处要路,左路董正谊所部赴南原张疑,又分遣右路卢继忠以兵两千屯江口防水路来援。

  廿二日,浅野幸长为主将,太田一吉、完户元继为辅率兵进驻彦阳,欲次日增援蔚山,并留侦查小队五百人于河畔。怎料,翌日黎明时分,高策、吴惟忠所部突然杀来,将侦查小队杀得大败,倭兵弃尸无数,夺路而逃。幸长闻听,勃然大怒,欲起兵报复。一吉、元继劝道:“吾兵寡而敌军众,此去凶多吉少,不可轻动”,幸长年少气盛,拒绝道:“诸公任其所为,岂有此理?吾不见敌绝不复还”,言罢挺兵而去。一吉、元继无奈,也随同前往。两军于彦阳至蔚山的大路相遇,高策等见倭兵甚寡,便拥兵将其围困数重。倭兵奋力苦战,却死伤无数,幸长等见势不妙,领残兵突围向蔚山方向仓皇而逃。他们且战且走,明军于后掩杀不放,追击三里有余。眼看幸长将被追上,地狱大门已为他打开,只见部将龟田大隅守挺身而出,阻挡身后的明军。幸长趁机奋马狂奔,蔚山城守军见自家武将盔歪甲斜、落荒逃来,迅速打开城门,幸长这才逃出生天。明军见残倭入城,也自撤去。

  翌日,明军开始攻打蔚山城,拉开城池攻防战的序幕。摆赛先率轻骑逼近城墙,守军于城头乱放火枪。战未几合,城门突然打开,守军冲出城外。摆赛见敌兵出城,领人马便撤,倭军趁势掩杀。追至半途,四处杀出无数伏兵,倭兵见状吓得抱头鼠窜,被击毙四百有余,残部逃入岛山城。

  廿四日,明军出营准备进攻,却发现蔚山、岛山之间多出一座土寨,寨外又设三道木栅。原来,守军趁夜于城外建造大寨,以为缓冲,他们将土堆成寨墙,往上泼水。时值寒冬,滴水成冰,很快墙土便被冰冻得如铁皮一般。此法有抄袭曹操西凉战马超的典故之嫌,是否清正怀揣《三国演义》就不得而知了。

  明军哪管它三七二十一,开始攻寨。陈寅神勇异常,率部力克三道木栅。眼看即将攻陷土寨,突然听到鸣金之声,陈寅气得火冒三丈,可不敢违抗将令,无奈收兵。原来,杨镐与如梅素有交往,此时如梅未至,他不愿头功被外人撬走,所以鸣金。杨镐真够哥儿们,却将国家大利抛于脑后,可杀呀!

  首轮进攻不成,麻贵又火攻土寨,倭兵不敌,退入蔚山城内。明军贪图斩杀溃兵、抓获俘虏,未及时追击,致使倭军仓皇逃入城中,并将大门紧紧关闭。明军转过神来再想攻城,为时已晚,屡攻不克。土寨之战,明军斩首六百六十一级。

  廿五日,明军开始进攻岛山城。怎奈此乃石城,新筑甚坚,城外地势崎岖,峭壁斗艳,其势更是艰险。倭兵于城上火枪齐放,滚木擂石齐下,明兵死伤无数。

  翌日,明军转面再攻蔚山城,倭兵笼城不出,据城死守。但见城头工事垒立,悄无声息,城上不设女墙,反筑长廊环城四面。守军皆藏于长廊内,若城外有兵突入,则于其上乱放飞丸如雨。明兵死于城下者堆如小山,倭兵弹丸皆用药煮过,中枪明兵伤口溃烂,不治而死,可恶呀!

  诸将谓杨镐道:“此城筑于斗绝,坚固异常,可水道甚难,粮运难继。第围守之,断其水路,敌不战可缚也。”,杨镐甚以为然,分兵屯扎,重重围困。

  看来蔚山城朝不保夕,指日可下,欲知结果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十九回  图反击功败垂成  保泗川力挽狂澜
且说在明军围攻之下,十天过去了。期间,明军想用诈败引敌兵出城,却被加藤清正看破,未能成功。此时,蔚山、岛山城内水粮断绝,倭兵每天只得以壕水、尿水与死者血水混而饮之;城中牛马吃完,便吃纸或煮壁土充饥,就差人吃人了;更兼天寒地冻,万余士兵仅剩一千左右,守军几乎陷入绝望。一些饥渴难耐的倭兵铤而走险,趁夜偷出城外取水、拿取死者腰间的口粮。杨镐命金应瑞率勇士于城外泉眼处埋伏,捉获倭兵百余名,他们各个饥劳羸困、无精打采。见此情景,诸将皆认为城内粮绝水断,久围必将不攻自破。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倭庆长三年)正月初一,宇喜多秀家、毛利秀元从釜山出发,两日后于蔚山城外一里处的山头布阵。其余倭将则会于西生浦,商议增援蔚山,可久议不决。黑田孝高留守梁山,黑田长政则匆匆赶至西生浦,强烈要求立即驰援,诸将这才决定出兵。初三日,长政与蜂须贺家政为先阵奔至蔚山。小西行长也率两千人马由水路从顺天赶来支援,他本想率所部兵马悉数出动,但怕明军偷袭顺天,因此只抽两千而已。这次出兵,行长很不情愿,他骨子里也想看老对头出丑,可若见死不救会受军法处置,回去也不好向太阁殿下交待,这才免为其难出兵相救。

  正月初四黎明,长政命毛屋主水侦查明军动向。须臾,主水报告称:明军大营炊烟甚微,可能军粮断绝,准备撤围而走。原来,由于天气寒冷,又值阴雨,明军、鲜兵很多人都被冻伤手脚,粮草也接济困难。杨镐见蔚山久攻不下,城外援倭又至,便有撤兵之意。长政闻听此消息,迅速率兵渡河杀来。杨镐乃文人出身,见此情景,不禁大骇,丢下部队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