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之穿越1983-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官方的外交之外,其他一些领域也开始了双方的交流,诸如金融界这样的经济领域自然是大头,可是文学领域也开始了进行接触,中国的科幻界也在这一时期开始了与外界的接触。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师吴定柏从八十年代开始便大量翻译西方国家科幻作品,就是他主编了在美国发行的《中国的科幻小说》,这是英语世界里第一本中国科幻小说集。他是沟通中美两国科幻界的一个重要人物,而这或许也是吴定柏能负责此次美国来的交流团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还有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逢振,他主编的外国科幻小说集《魔鬼三角与UFO》,发行数十万册,正影响着多少读者喜欢上了科幻,走上了科幻创作的道路。

    中国的科幻界渴求着与外界的接触与交流,而西方的科幻界又何尝不想着与中国的科幻界沟通呢?

    早在1979年,新làngcháo科幻流派主将,英国作家布莱恩。奥尔迪斯就曾随着“英国名人访问团”访问过中国,他还受到了邓*平的接见。可惜那次奥尔迪斯想要和中国科幻作家交流的事情因为种种客观因素的干扰没有实现。

    而现在,这一群外国人虽然是以旅游者的来到中国、来到上海的,可是他们还有着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和中国的科幻文学作家们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世界的科幻文学界不能没有一个拥有十二亿人口大国的身影或许政治是分国界和国家的,可是文学却没有

    不错,这个旅行团这群外国人正是美国科幻小说协会的一个作家团。

    而那个被妮可称为罗伯特的白头发老头正是此次作家团带队的领头人,他就是被美国人誉为“美国现代科幻小说之父”、“美国科幻空前绝后的优秀作家”、“美国科幻黄金时代四大才子之一”的罗伯特。安森。海因莱因。

    猛然间说起罗伯特。安森。海因莱因这个名字或许没有人知道,可是如果提起这个时代的中国翻译的他的作品《双星》,还有那部《星际伞兵》就应该无人不识了吧。

    不错,《星际伞兵》就是后世那部人族跟虫族的大对决的《星河战队》电影。电影里那大量的虫族造成的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那虫族从屁股喷出流星炮击毁人类宇宙远征军战舰的火爆场面,想来应该很多人都印象吧?

    正是这个老人开创了虫族这个天才般的创意,多少电影、电视、小说甚至游戏里都沿用了这个设定。

    在后世,提起金庸来,基本上所有中国人都知道。

    金庸并不是创建武侠世界的人,但他的小说带动了一轮新武侠小说的làngcháo,更把武侠小说带入了正统文学的范围,天龙八部的节选还可以进学校课外读物,以一己之力把个“邪门歪道”类型代入正轨何其强大。

    而海因莱因就是西方社会的金庸,他在西方也享受着金庸那般的待遇,也做到了类似金庸的成就,正是他把科幻小说从旁门左道的小众小说带进了主流文学圈。

    以这样一位重量级的科幻作家带队,可想而知这群人的目标应该是多么的宏大和重要

    一篇代表着中国科幻界最高艺术价值的《乡村教师》让戈文一下子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然后一个美国来的代表团出现在了中国,出现在了上海,看上去似乎是戈文引来了这个代表团,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以罗伯特为首的美国代表团其实早在1983年的7月份就决定要来中国了,可是这样大规模的来华又不是代表着官方,自然要经过一系列严密的措施和限制,所以才会拖到现在,只能说是一种巧合而已。

    也正是因为这次巧合,让一个人突然出现在了世界科幻的眼前。这个人正是戈文

    在吴定柏和妮可的带领下,在上海市公安局派出的车辆的护送下,远道而来的美国科幻界代表团被送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这里他们会修正一下,会为外国语大学的学生们开上那么一两场讲座,之后就会开始他们正是的行程——旅游兼与中国的科幻作家们进行交流。

    而与妮可同坐一辆车的罗伯特已经从妮可的口中听到了一篇似乎很有感觉的科幻小说——《乡村教师》。

    ……

    ……

    美国来的旅行团即将开始他们的中国科幻寻觅之旅,而在中国临边,有一个从二战失败中迅速崛起的小国家中,同样没有停止他们对于中国科幻的关注。

    日本,东京。

    早稻田大学,中文系办公室。

    一个胡子拉碴的中年人正趴在办公桌上认真的看着一本中文杂志。

    在杂志那洁白的封面上“阅读”两个字清晰入目。

    中年人挠了挠头,直接就将杂志摊开翻到了那个寄给自己这本杂志的中国朋友所说的那一页。

    “乡村教师,戈文。”中年人看着洁白的书页上的标题,在口中低声的念了出来。

    然后他就开始认真的看起了这篇文章。

    中国一个最偏僻的小农村,宇宙中最庞大的碳基文明……

    中年人深深的出了一口气,然后兴奋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然后他就开始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

    不行,这篇小说,不能等到今年年底的《中国科幻文学合集》了,我必须马上将这篇文章翻译给国内的读者们看,实在是太优秀了

    中年人定了定神,然后就坐回到椅子上,从抽屉中直接掏出一打稿纸,开始翻译起戈文的这篇《乡村教师》来了。

    这个中年人的名字叫做岩上治,正式的身份是早稻田大学的中文系老师,另外一个民间的身份则是中国科幻文学研究会的会长。

    就如前面所说,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科幻界与外界的联系是很广的,欧美各国都有中国的科幻小说选出版,德国、英国、苏联都有研究中国科幻文学的文章发表,而日本的科幻界则因为两国位置的相近,更是于1980年成立了中国科幻文学研究会,并每年末出版一套中国的科幻作品年选。

    既然能创立中国科幻文学研究会,那自然是痴mí着科幻了。岩上治除了关心着日本的科幻文学发展之外,还一直关注着中国的科幻文学。

    一直以来岩上治都对日本的科幻mí提起科幻就直接联想到欧美科幻的现状有些不满。他非常的希望东方世界的科幻也可以崛起。不过岩上治始终坚信一点,那就是亚洲的科幻文学发展的重心在中国而不在日本,他认为只有像中国这样庞大的国家才能真正的孕育出最优秀的科幻作品。

    可惜一直以来,岩上治不知看过了多少中国的科幻作品,可是始终没有找到媲美欧美发达国家的科幻经典,不过,现在似乎他找到了。

    岩上治的心情非常的开心。

    然后他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在翻译《乡村教师》时,竟然非常的舒服。

    这种感受让他极为的吃惊。

    虽然岩上治精通中文,可是因为毕竟是两个国家、两种文化,翻译的工作其实很不好做。

    另外最让岩上治头疼的是——中国的大多数科幻作家更注重的是想象和幻想,而缺乏科技的含量;又或者中国的科幻作家们的作品中的科幻构思与社会背景相矛盾的地方太多了。这必然会造成日本读者阅读上的困难。

    比如说中国的科幻小说中,机器人与人类太相近,以至于缺乏现实性。本来,倘若造出了这样的机器人,会是世界最大的科技成果,举国上下都应该大力宣传,可小说中的人物却几乎对机器人的存在和实现一无所知。

    正是因为中国这样的科幻作品太多,岩上治在翻译的时候,不得不对背景与故事的一致性分外的留心,可是戈文的这篇《乡村教师》却没有这样的问题。

    偏远山村中的故事自然不用说,就是那关于碳基文明的情节也都非常的和谐,虽然仍然是幻想,可是那些词汇那些描述都是一本正经的科学词汇,翻译起来非常的舒服。

    将这篇《乡村教师》翻译完之后,岩上治依然意犹未尽,然后他就直接抓起办公桌上的电话,按了一连串号码,打了过去。

    “井上君,我这里有一篇中国的科幻小说,请问你最新一期的《宇宙尘》订版了没有?我希望这篇小说可以在《宇宙尘》上刊登”

    “还有没有?那就太好了。我马上将这篇稿子送到杂志社去……放心,这篇稿子绝对会让你大吃一惊的”

    ……

    挂了电话后,岩上治的脸上微微的lù出了微笑,刚才他打电话的对象正是日本第一的科幻同人杂志《宇宙尘》的总编辑。

    这种迫切的想要和所有人分享《乡村教师》的美好感觉已经很多年没有过了啊

    岩上治一把抓起桌上的杂志和自己的译稿,就走出了办公室。

    今天是13号,离《宇宙尘》出版还有两天的时间,正好赶得上,相信这一篇文章发表之后一定会让日本的科幻mí们大吃一惊的

    想到这里,岩上治的脚步更加的轻快了。

    码字很辛苦的,希望大家能够支持正版,支持叛儿



………【第149 章第三类接触】………

    第第三类接触

    其实日本的科幻文学在这个年代的发展要胜于中国,这一点就连岩上治都很清楚。

    说起来相对于中国的科幻文学的开端是由自己独立发展起来的,日本的科幻文学根本就是直接吸收和延续了西方的科幻体系。

    二战之后,有一个日本人在为美军基地清理垃圾时,看到了美国大兵们丢弃的科幻小说,他被这些huāhuā绿绿的小说封面和内容所吸引。然后这个叫做矢野彻成曾经参加过侵华战争的小日本翻译了很多的西方科幻经典作品。

    而就是矢野彻成所翻译的科幻作品让日本人开始喜欢上科幻,并涌现一大批日本的本土科幻爱好者和科幻小说作家。

    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了1984年,日本的科幻已经在美国科幻的基础上开始了他们自己的新篇章。他们的作家星新一是世界科幻界的知名作家,后世那部动漫《名侦探柯南》的主角名字工藤新一就是据此命名;还有被日本人称为“日本科幻推土机”的小松左京,一部《日本沉没》轰动了全日本,发行量高达四百万册之多,就连中国也在文革时期引入了这本小说。

    岩上治之所以认为东方科幻文学发展的关键在中国,是他看到了日本除了星新一、小松左京等寥寥几个科幻作家之外,其他日本科幻作家的作品真的是惨不忍睹。而且受日本国的地理影响,日本的科幻作品有意无意的太过重视民族传统和生存危机,像《日本沉没》这样的作品时无法得到世界科幻界的认可和赞誉的,太有地域局限了。

    而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仅科幻的发展道路是独立于西方世界的,就是科幻文学的繁荣也着实不凡。

    其实早在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科幻文学已经爆发出了非常大的能量,像《珊瑚岛上的死光》、《***漫游未来》等作品其实都是在六十年代初就已经完稿的。

    如果没有那十年的停滞,恐怕中国的科幻小说并不仅仅像现在这样繁荣,早已如同美国的科幻一样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来了。

    这才是岩上治为什么创立中国科幻文学研究会的真正原因。

    岩上治作为中国科幻文学研究会的会长,自然与日本的科幻界人士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这不,当他惊喜的发现了戈文的《乡村教师》之后,就立即迫不及待的来到了同在京都的《宇宙尘》编辑部。

    ……

    “岩上君,感谢你能将这篇小说交给我们《宇宙尘》,实在是太感谢了我的说这篇《乡村教师》真的太bāng了这篇小说已经把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完美的讲述了出来这样的文章应该尽快让我们的国民阅读到”

    “柴野君,费心了这篇中国的科幻小说确实优秀,绝对达到了星新一前辈的那个水准虽然这篇小说中所歌颂的乡村教师这个职业,我国并没有,可是日本同样有教师我x本国能否变的强盛绝对离不开学生,离不开那些传授学生知识和文化的教师”

    岩上治抒发着自己的感受,“我在翻译这篇小说的时候也很惊奇,这样的文章简直就是为我们日本国的读者所创作的,没有一点的陌生和隔阂,这是我翻译了这么多中国的科幻小说中,从来没有过的感受。非常的流畅,非常的mí人”

    听到岩上治的感叹,《宇宙尘》的总编辑柴野拓美点了点头,“不错,毕竟我们亚洲的文化很接近,比起那些西方的科幻会更有代入感……”

    柴野拓美说着说着就朝着岩上治弯下腰鞠起躬来:“这次多亏岩上君把这篇小说带来,我马上安排编辑将这篇小说chā入这一期的《宇宙尘》中,等后天就可以让全国的读者欣赏到这篇优秀的作品了实在是太感谢了”

    “哪里哪里,应该是我麻烦柴野君了”

    “嗨咿~”

    ……

    1957年创刊的《宇宙尘》杂志是一本科幻同人杂志,在现在日本所有的科幻类杂志、报纸中,每月15日发行的《宇宙尘》杂志是资格最老,那些享誉全日本的科幻作家们的科幻生涯,几乎有半数以上都是从在《宇宙尘》上发表自己的科幻小说开始的。

    在八十年代的日本,最大的两家科幻期刊,除了《sf杂志》之外,就是《宇宙尘》了,一般的科幻新秀都是先在《宇宙尘》上发表处女作,等得到大众的认可之后,然后晋升到《SF杂志》上发表作品。而就连《sf杂志》的发行量都没有《宇宙尘》的销量多。

    1984年1月15日,最新一期的《宇宙尘》登上了各大书店和报亭。

    与以前发行过的《宇宙尘》不同,这一期的《宇宙尘》在封面上用极其夸张的标志写下了“中国最优秀的科幻作品”“乡村教师”“知识掌握命运”几个日文。

    上午八点。

    东京涉谷。

    路边等候巴士的站点。

    络绎不绝的上班族,或是坐在座椅上,或是站立在附近,等着公共汽车的路过。

    一名夹着公文包的年轻人左等右等,依然没有等到自己的公交车。

    年轻人无聊的四处张望着,然后他看到了车站附近的报亭。

    年轻人的眼睛一亮,然后走到报亭前,看了一眼摊在外面的huāhuā绿绿的杂志,微笑着向报亭的老板问道:“请问今天出版的《宇宙尘》有吗?”

    报亭老板正在用干布子擦拭着杂志封面上dàng着的尘土,听到有人要买杂志,立刻停下手头上的活计,抬头笑着说道:“有的,有的。”

    年轻人一边付钱给报亭老板,一边接过来杂志。

    然后他就被《宇宙尘》的杂志封面所吸引——

    中国最优秀的科幻作品?乡村教师?

    中国的科幻小说吗?好奇怪

    本来打算回到站牌下的年轻人低声的嘀咕着,然后翻到了有戈文的《乡村教师》的那一页——

    这几百年前就在欧洲化为尘土的卓越头脑产生的思想,以浓重西北方言的童音在二十世纪中国最偏辟的山村中回dàng,就在这声音中,那烛苗灭了。

    学生们围着老师已没有生命的躯体大哭起来。

    ……

    年轻人看到这里,已经被小说中那个乡村教师所打动了。

    很特别的科幻小说很煽情呢

    年轻人抬起头眯了下眼睛,沉淀了一下自己的心情,然后又接着低头看去——

    “上尉,你是个白痴吗?”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bō进行信息交流,并且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而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但,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这类个体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听起来象神话。”

    “不,”参议员说:“在银河文明的太古时代,确实有过这个概念,但即使在那时也极其罕见,除了我们这些星系文明进化史的专业研究者,很少有人知道。”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

    随着目光在文字上移动,年轻人感到一种非常jī动非常震撼的情绪从心底的最深处冒了出来。

    这是他看过的最好的一篇科幻小说,那小说中的故事似乎就发生在日本,就发生在日本某个偏僻的村庄里。

    除了那部《日本沉没》之外,还没有一本科幻小说可以带给他这样的感动和震撼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