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之穿越1983-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并没有抬头,虽然并没有走出办公室,可是土长申依然知道屋子外面的编辑们此刻的焦急心情。说实话,他的心中也是忐忑的厉害,如果第一期的《阅读》不能一鸣惊人的话,那对于以后杂志的订阅情况是非常严重的。

    所以屋子外面的编辑们看到他们的总编正伏在案桌上认真的工作着,可是土长申自己却明白自己到底在做些什么——

    在他眼前的空白稿纸上,密密麻麻的写着一大团乌黑八糟的字迹,如果认真的端详这些字的话,那可以勉强的辨认出“阅读”、“五万份”、“销量”等等字。

    其实土长申同屋子外面的编辑们一样,都是在等着桌上的电话响起来。

    《阅读》编辑部的后台是三联书店,三联书店隶属于人民出版社,这第一期的《阅读》杂志之所以能铺网全国,一个很大的重要性就是因为人民出版社和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的密切联系。

    而土长申就是等着销量最大的北京、南京、天津等几个大城市的新华书店的电话。

    可惜时间过得实在是太慢了,这种等待的煎熬让一项都稳重的土长申都感到有些不耐。

    ……

    一个《阅读》编辑部的责任编辑时气喘吁吁跌跌撞撞的推开了编辑部的大门的。

    结实的木门被哐当一声推跌到了墙上,吸引了编辑部办公室里所有人的注意,就是在单独房间里的土长申也不例外。

    这个责任编辑一进到办公室里,就双手托着双膝,喘着粗气,很显然他刚才一定做过剧烈运动。

    而编辑部内回过神来的编辑们都眼睛发亮的纷纷从自己的座位上走了出来,围到了这个编辑的身边。

    土长申也走了出来,看到众人急切的七嘴八舌的向这个编辑打听消息时,不由的皱了皱眉头,大声说道:“安静”

    土长申的威望让众人都安静了下来,然后大家就给走过来的土长申让出一条道来。

    来到这个责任编辑的跟前,土长申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问道:“怎么样?你打听的怎么样了?”

    这时候,这个气喘吁吁的编辑终于缓过了劲来,听到土长申的话,他勉强直起身子来,然后就大声的嚷嚷道:“卖疯了真的卖疯了”

    听到他的话,所有的人都不由的精神一振,jī动了起来。

    这个编辑之所以在上班时间不在编辑部内,就是被土长申派出去到上海市最大的新华书店去调查《阅读》的销售情况的。现在他说卖疯了,不就是说《阅读》卖疯了吗?

    在场的众人都欢欣鼓舞起来,相互间更是不分男女的相互拥抱,他们成功了

    可是土长申却不自禁的皱起了眉头。

    怎么可能?今天可是《阅读》上架的第一天啊,总得有个读者们慢慢熟悉的过程吧怎么可能第一天就卖疯了呢?

    土长申接着问道:“到底怎么回事,你详细说说。”

    “是这样的……”这个编辑喘了一口气,停顿了一下,然后才接着说道,“我是先去了上海虹口区的新华书店,一开始《阅读》基本上没有什么销量,它不像《读者文摘》和《收获》那样被书店的工作人员摆在最明显的位置,它是hún迹在众多的杂志中的。然后有个读者将《阅读》从杂志堆里翻了出来,然后他就站在那里翻看。不知怎么搞得,这个读者竟然哭出来了,他的动作吸引了其他的读者的注意。这个读者回过身来后说是被一篇小说感动的,这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好奇。于是其他人都去翻看《阅读》,被摆在柜台上面的十几本《阅读》一下子都被读者们拿走了,再然后这些读者基本上都把咱们的《阅读》买下了”

    这时,一个女编辑给这个编辑搬过来一把椅子,这个编辑到了一声谢后,继续兴致勃勃的解说道:“我看到这种情况后就离开了,离开时我注意到书店的工作人员又从库房搬出一摞子《阅读》,还放在了仅次于《收获》的位置上”

    “土编,你不知道我当时心中的jī动啊,所以到了普陀区的新华书店后,我直接进去就喊了一嗓子有没有《阅读》……嘿嘿”

    ……

    这个编辑开始卖nòng他的小聪明,“你不知道啊,我到一个书店,就喊几声,让书店的读者们知道有这么一本《阅读》杂志,而这效果别说还真的很不错呢。好几个书店里摆在外面的《阅读》全都一下子都卖光了还有读者开始抢购的场景出现呢”

    听到这个编辑唾沫横飞的说辞,编辑部内所有的人都乐了。

    而土长申则把握住了重点——“那你注意到这些购买了咱们杂志的读者们的反应吗?他们的口碑怎么样?”

    “口碑好极了,尤其是李洪林的《阅读无禁区》以及戈文的那两篇文章,我在书店外,听到很多读者在讨论呢不过似乎戈文的那两篇文章更能吸引读者啊……对了,我最开始看到的那个看的哭出来的读者看的就是戈文的那篇《乡村教师》。不过,戈文的这篇小说确实很优秀,只可惜是科幻作品……”

    土长申摇了摇头说道:“不能这么说,或许我们还真的是歪打正着呢我们《阅读》的读者群其实是面向知识分子层,是面向那些喜欢读书喜欢阅读的读者,所以一般情况下,《阅读》的销量是随着读者们认识到我们这本杂志的价值之后,才慢慢的提升的,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也只有戈文那样雅俗共赏的文字,不落俗套的小说才会吸引不分层次的读者的”

    “没想到咱们《阅读》杂志竟然也有井喷的时候?”

    土长申自言自语的说着,然后他就看着依然围在身边的众编辑,原本就很严肃的脸上更是一板:“都呆在这里做什么你们都没有事做了吗?既然已经了解到情况了,还都不给我工作去?”

    他的这句话一出来,顿时包括刚才那个一直都气喘吁吁的编辑在内,所有的众人都马上像是炸了窝的麻雀都四处散开,返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伏在桌子上装模作样起来,不过每个人脸上洋溢的自信和乐观怎么也遮掩不住。

    而土长申则一个转身,往他的办公室里走去,他的脸上同样lù出了一个淡淡的笑容。

    八十年代的中国,没有点子游戏,没有互联网,流行音乐刚刚兴起,电影不能每天都看,电视也不是每一家都有,大众的娱乐手段除了那传遍全国的广播之外,或许就只有阅读书籍了。而书籍中,报纸和杂志无疑占据了一个大头。

    虽然只是上海的销售情况,可是管中窥豹,其他地区也可见一般吧。

    既然《阅读》第一天就有这样的销售成绩,那么相信接下来《阅读》一定会被更多的读者所购买的吧

    回到屋子里的土长申开始有些担心起着五万份的《阅读》能否满足的了市场的需求了。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果土长申所料一般。

    当天中午,土长申接到了来自北京和南京的电话,听着电话对面,那两个新华书店经理的恭喜声和要求他请客的玩笑时,纵然沉稳如他,也不由的拍着桌子爽快的答应了对方的要求。

    1984年1月1日,《阅读》杂志的创刊号投放到市场上。

    原本计划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能销售完毕的《阅读》,在第一天时间内,全国各地的相当一部分新华书店里摆放的杂志就被销售一空。到了傍晚,随着汇总了全国各地传回来的消息之后,整个《阅读》编辑部沸腾了——

    总共刊印了五万份的杂志在一天时间内销售出了将近三万本

    如此火爆的销售成绩,对于一本刚刚创刊的杂志来说,绝对是一个奇迹。

    前无来者,后无古人

    有点晚了,抱歉



………【第142章 乌云盖顶】………

    第142章乌云盖顶

    第一天的销售成绩竟然能达到将近三万本,这样的成绩让所有的《阅读》杂志社的编辑们感到意外,也让所有人都陷入了疯狂的惊喜之中。

    也是在这一天的夜里,《阅读》杂志社的总编辑土长申同志大笔一挥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来——

    马上将创刊期的《阅读》再加印五万册。

    可是土长申依然是有些小瞧了市场的容纳能力,小瞧了读者们对于《阅读》的热捧。

    仅仅过了四天,整整十万册的《阅读》杂志就在市场上销售一空,没有买到杂志的读者们纷纷向编辑部打来电话或者是寄来信件。而读者们的订单以及全国各地新华书店打来的催货电话更是让编辑部负责发行工作的编辑们忙得焦头烂额头昏脑胀。

    可是没有一个人抱怨,虽然繁忙的工作让每一个人忙得连饭都在编辑部里解决,可是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热情和信心。尤其是总编土长申在接过了他们的老领导的电话后,转述给大家的时候,更是让所有人都充满了干劲。

    那个当初曾经冒着严寒到北京火车站送他们登上南下列车的老领导在电话中说道——

    “你们做的不错,超出了我的想象就算是我看到这一期的《阅读》之后,也是不禁吓了一跳。……《乡村教师》写得好,描写英国崛起的《走进现代》和开头的那篇《阅读无禁区》写得更好……你们的胆子很大呀,不仅仅宣扬读书无禁区的主张,还冒天下之大不韪刊发科幻小说,啧啧,不愧都是从我们三联书店走出来的同志很好,很好很了不起,很了不起呀”

    其实在知道是自己的老领导打来的电话时,土长申还有一些担心的,他以为会受到领导的批评,要知道这一期的《阅读》几乎探触了一个禁区,与国家文化部关于“思想战线不能搞精神污染”的指示隐隐相反。不说戈文的那篇科幻小说,就是这一期《阅读》杂志上的第一篇文章《阅读无禁区》就很明显有些出格,与其他杂志的小心翼翼截然不同。

    不过老领导只字不提这隐藏在暗处的忧虑,而是一个劲的称赞《阅读》称赞《阅读》编辑部的全体编辑人员,只是在临挂电话的时候,老领导终于稍稍的透漏了一点他的忧虑和担心也说了出来——

    “《阅读》就是要营造这种追求独立思考、自由精神的气场你们能有这么大的勇气在思想的禁区中进行突破,这样的三联书店精神,是非常不错的不过因为这一期杂志的大胆,估计肯定会惹起麻烦的,所以你们一定要沉得住气,一定要坚守住自己的道德cào守不要怕,记住——你们是三联人,三联书店就是你们坚实的后盾”

    就如同老领导担心的那样,在土长申再次加印了十万册杂志之后,在经过近两周在市场上在读者群中的传诵,在经过知识分子界、思想界、评论界的关注,《阅读》杂志社终于掀起了无数的回响。

    在中国现在的这个年代,人们对书籍和知识极其渴求,所以像《收获》、《读者》这样的杂志销量可以达到过百万份,这是特殊的年代所特有的,是不正常的,所以巴金就曾经对《收获》的销量极其忧虑和担心,不是担心《收获》的卖出的少,而是嫌它的销量太多了。

    可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都是那些已经培养出了忠实的读者群体,已经有了相当显赫的名声的杂志。

    对于任何一家刚刚创刊的杂志来说,其销量总会经过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创刊的第一期往往是销量最少的。

    譬如《读者》,这本经过两年发展,现在销量已经达到百万的杂志,在其创刊的时候,只敢发双月刊,而且全本杂志只有48页,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月的发行量也才仅仅只有三万册。

    可是《阅读》却截然不同,仅仅五天时间就销售出十万册,市场需求依然无法满足,依然要再增刊十万册,这样的情况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称得上是期刊界的一个奇迹。

    这样的成绩怎么能不引起一些人的嫉妒呢?

    更何况这创刊号的《阅读》杂志上登的一些文章更是行走在思想意识界的交叉处,怎么可能不引起争议呢?

    八十年代的中国,出去普普通通的大众不说,整个文学界、思想界、评论界甚至政fǔ和中央的态度都是曲折的、反复的,中央政fǔ的含糊不清,左右彷徨让思想界、评论界像是暴风雨中的小船一样,时而向左飘,时而向右飘。这种左右摇摆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的中后期才真正的平静下来。

    所以恶意的或者是纯粹意识上不认同的人开始起针对《阅读》杂志,攻击浩浩dàngdàng的汹涌而来。

    其实半年前随着戈文的那两篇关于个人生命价值观的评论尘埃落定,中国的思想界和理论界已经承认了个人生命价值观已经慢慢的接受了人道主义。可是以往几十年历史的拘束和惯性,以及那隐形的却无处不在的压抑的保守势力依然是思想界和评论界的主流。

    关于《阅读》的批判和攻击依然集中在李洪林的《阅读无禁区》以及戈文的《乡村教师》上。

    《阅读》编辑部为了打响品牌,所以这创刊期上的所有文章都是编辑们邀稿才选登上的,能被刊登上杂志,这文章的作者绝非一般作家。

    《阅读无禁区》的作者李洪林此时正是中央宣传部的理论副局长,他之前有数年时间的工作就是专门给***同志买书,是跟着***学习了几年的一个同志。按理说他的文章应该在理论上没有任何的问题,可就是这样,依然有大量的读者来信以及思想界和评论界的反对者反对。

    反对《阅读无禁区》这篇文章的人大多是担心如果敞开了阅读的话,那在没有人把关的情况下,思想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会不会被垃圾文学污染?更有人直言如果“无禁区”,“封资修”将从此占领我们的文化舞台。

    而关于戈文这篇《乡村教师》则相对的要简单多了。

    因为《乡村教师》的文学性、艺术性和可读性,文学界几乎都保持了沉默;而《乡村教师》中所宣传的反对愚昧、追求奉献和知识改变命运的积极主题也让那些一直都叫嚣着“科幻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商品化文学”“科幻是散布怀疑和不信任的文学”的评论界人士哑口无言。

    所以除了极个别的评论界小丑们在叽叽喳喳的吵闹之外,只有一些科学界的专业人士站了出来,在其他报纸刊物上对《阅读》刊登科幻小说这种行为表达了自己的愤慨,他们认为科幻这个坏东西一点都不严谨,是科学的敌人。

    舆论的攻击和反对还只是个小事情,如果单是这样的话,土长申绝对会无所畏惧的,可是他很快的就接到了有关部门的电话,还好《阅读》编辑部早在老领导的安排下改到了上海,不然恐怕就不仅仅是电话了,就是找上门谈话也不是不可能。

    在中国的媒体上有一个很奇怪的词汇——有关部门,不知多少报道、通讯中会出现这个词:

    有关部门前来视察……有关部门领导提出xx意见……

    打给土长申的有关部门其实并不算是外人,这个打来电话的人是人民出版社的大领导身边的一个小秘书。

    说起来大家还是一个单位的同事,也曾见过面。

    可是就是这个秘书在电话里批评了土长申一顿,丝毫没想到,单论行政级别的话,土长申并不比他低。

    唯一差的,或许就是土长申是三联书店出来的人,而他是人民出版社的人罢了。

    在电话里,这个秘书代表着大领导,高高在上的说道:“‘阅读无禁区’的这个提法很不妥当,你身为人民出版社的编辑人员竟然不响应国家出版部门的响应,公然刊登科幻小说……”

    听着电话那边那个咄咄bī人、张口闭口“加强党的领导”“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浓重湖南口音,土长申终于仍不住大声的辩驳了起来。

    土长申带着一丝嘲nòng的口气说道:“……如果你真的仔细读完《阅读无禁区》这篇文章的话,你就会知道,这篇文章的内容主要是打破精神枷锁。这篇文章中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对于书籍的编辑、翻译、出版发行,一定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还有,不能公开刊登科幻小说,国家出版部下发了红头文件了吗?我怎么不知道?或许是我职位太低,没有资格看到这个文件,那为什么中宣部的贺敬之部长也不知道呢?这篇《乡村教师》可是他老人家同意刊登的啊……”

    “你……”电话的那边传来了气急败坏的喘气声,然后啪的一下,电话被猛然间挂断了。

    听着话筒中的忙音,不知为何土长申严肃的脸上浮起了一丝笑意,然后这丝笑意就退了下去,代替的是一脸的坚毅。



………【第143章 《棋王》阿城的评论】………

    第143章《棋王》阿城的评论

    “是吗?那恭喜你们了”戈文看着眼前的甘馨微笑着说道。

    自从与戈文联系上之后,甘馨偶尔会来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