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之穿越1983-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多文学界的作家开始撰文写文章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多数作家都对戈文的这篇《道士塔》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他们同意冰心先生的意见,同样认为戈文的这篇《道士塔》给当代散文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是一种新的创新。

    其实戈文对这些人站出来称赞自己的举动说不上什么喜悦,早在《收获》刊登自己的这篇文章之前,他就已经知道自己的这篇文章一定会引起巨大的反响。不过戈文在看到《文汇报》刊登发表了冰心先生的评论文章时,还是忍不住的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冰心竟然亲自撰文评论自己的文章,这样的事情还真是出乎他的意料。

    冰心同样是一个他所崇拜和敬仰的作家,前世读小学时有一篇叫做《小桔灯》的课文,戈文一直都记忆深刻,那时他还专门自己拿橘子做了一盏小灯的说。这篇课文的作者就是冰心先生,不过戈文更喜欢冰心的诗歌,《繁星chūn水》年少读书时,可是他经常翻阅的一本诗集了。

    现在自己能够得到冰心先生的赞誉和垂青,这种意料之外的收获真的让人很高兴呢。

    接下来的几日,关于《道士塔》的评价终于达到了最高峰,并不仅仅是文学界,便是普通的读者群也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戈文的这篇文章来了。

    “敦煌的悲哀是中国的悲哀,敦煌的悲哀是每个中国历史学者的悲哀,敦煌的悲哀是每个中国人的悲哀。那个年代的事迹早已无法追溯,当所有的恨都依然酿成,再悲切的呐喊也最终只能是漠漠黄沙上的回音。

    王道士是一个农民,改善居住环境,粉刷房子,塑造天师灵官,在他看来,一切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至于出卖文物,更看不出有什么不合适,要王道士去识破外国掠夺者的yīn谋不现实;把文物保护的重任都压在王道士身上更没道理。那么症结到底在哪里?愚昧和无知来自何方?——又是一个老套的回答,是封建的礼教和君主的无能。

    今天的我们再无法体会当年的种种,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明的年代,那么,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去规避一种现代式的“道士塔”悲哀,一种科学式的“愚昧无知”呢?是否中国也应该学会去面对一些去真正改变一些呢?”

    ……

    其实戈文的《道士塔》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这其中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必然性。

    改革开放以来,从浩劫中走出来的中国人心中充满了mí茫,世界发展之快,让很多人mí失,他们再也找不到了自信的感觉。所以只要是国家强大的事件都可能变成全民性的振奋民族精神的强心剂,他们渴望祖国强盛,他们渴望国家富强,他们希望自己可以被世界所认可而这时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这部纪录片让中国的观众第一次全面直观的看到了祖国的人文地理,从而jī发出所有人的民族自豪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捧。

    而戈文的这篇《道士塔》虽然描写的内容不同,可是文章里那种浓浓的中国历史人文风情与《话说长江》一脉相承。比起《话说长江》的解说员那真切的解说词,《道士塔》的文字无疑在艺术魅力上更甚一筹,而且《道士塔》并不像《话说长江》那样单单只是描述历史文物景观,它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勾起了读者对于历史的遗憾,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所以《道士塔》除了在文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便是在普通读者群中也引起的强烈的轰动。

    戈文微笑地看着桌子上的各种报纸,在副刊上,有着很多关于《道士塔》的读者评论,这些评论基本上都是称赞的,而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无疑比得到文学界的赞扬更让戈文感到高兴和满足。文学创作本来就不是面向作家群体或者是精英群体的,它的任务就是为广大的读者服务,显然自己的这篇《道士塔》达到了这种效果。

    戈文将桌子上的《文汇报》折叠起来,然后又翻出一份《上海日报》来,他直接翻到副刊看去,果然副版上依然有着关于《道士塔》的读者评论。这些评论中让戈文注意的是他看到了一则学生写的评论——

    “《道士塔》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历史悲剧,一个沉重的文化史实。它所揭示的问题让人心痛,让人揪心,让人不禁为那个时代,也为我们的民族发出一声声无能为力的叹息。历史的悲剧已经无可避免的发生了,这延绵几十年的痛苦也无法免除了,所幸有些人将这悲痛压抑在心中,化悲愤为力量,埋下头来认真的工作,弥补了前人留下的遗憾,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可这些人的行动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学习的榜样吗?……”

    在阅读完这条评论后,戈文lù出了淡淡的微笑,自己当初创作《道士塔》之所以保留了前世余秋雨那段关于敦煌学专家的段落,就是感觉自己所写的比余秋雨写的更加深刻和悲愤,所以结尾时必须要画龙点睛升华一下感情,要让读者从这种悲哀的情绪中走出来,让他们在反思之后树立积极的态度。而原作中余秋雨的那段却是真的很好,所以他通过巴金的纽带亲自向敦煌学的专家们打电话求证了一些事情后,将余秋雨原作末尾那段关于中国的敦煌学者们为敦煌学所做的贡献得到其他国家的赞扬的情节补充的更加完善和更加让读者奋进。

    教育国人化悲愤为力量,更加努力的学习工作,这才是自己创作《道士塔》的深层含义呢

    想到《收获》杂志的发行量有一百多万份,那至少就有一百万多的读者会看到这篇文章,在加上其他报纸杂志的转载,看过《道士塔》的读者就会更多,只要有百分之一的读者能从自己的这篇文章中领悟到某种动力,那自己的心血就没有白费,那自己的努力就值得继续做下去

    戈文看了一眼书桌另一侧放着的一份稿子,不由的微笑了起来,稿子最上方龙飞凤舞的《莫高窟》三个字清晰入目。

    “呵呵,看到自己的文章被这么多读者赞扬,很得意吧?”不知什么时候,巴金背着双手走了过来,他看着戈文的模样笑道。

    “巴老”戈文赶紧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巴金的目光从戈文的桌上扫过,然后就注意到那张被戈文单独放在一边的《文汇报》,这张《文汇报》被折叠了起来,正面就是冰心评论《道士塔》的那篇文章。巴金微微一笑,然后从桌上拿起这张《文汇报》,看了起来。

    再一次看到自己老姐姐的文章,巴金还是在心中有些高兴,不仅仅是高兴戈文的文章写得很好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更重要的是就是因为戈文的这篇散文让自己的老姐姐冰心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到了地上。

    巴金还记的三天前电话里冰心兴奋的声音,这个老姐姐一直都对中国散文界那种死气沉沉的气氛感到忧虑,虽然明知道散文的文体已经限定它不可能像小说一样开创各种流派,可是看到越来越多的文学体裁焕发出新的活力,以散文成名的冰心的心中还是充满了感慨和不甘。然后戈文的《道士塔》出现了,这就像是一线曙光让冰心看到了散文发展的一个新的领域。

    所以冰心才会急不可待的给巴金打通了电话,所以冰心才会这么快的站出来撰写评论,号召其他散文作家要向戈文学习,开阔思路,要有创新精神。她对文学对散文的发展,同样有着和自己一样的热忱啊

    看着报纸上冰心那篇评论中鲜明的个人sè彩,看着评论中冰心的殷勤期盼,巴金的嘴角轻轻的裂开了笑容,只看得戈文丈二和尚mō不着头脑。

    下午从项目部赶回太原办事,晚上回到家里还有许多事情,所以更新有点晚。

    明天机关办完事,就算是休假了,然后就是爆发敬请期待。



………【第100章《道士塔》的社会价值【第一更,求月票】】………

    第第一更,求月票】

    戈文看着巴金拿起桌子上那份《文汇报》微笑不语,心中感到强烈的好奇。不同于其他报纸上登在的评论文章,这张《文汇报》上的评论文章是由自己喜欢的前辈冰心先生所撰写的,对自己而言有着强烈的收藏价值。他原本打算要将这份报纸收藏起来留作纪念。

    说起戈文的收藏品目前还真的稍具规模。除了那些刊登有自己作品的报纸杂志外,戈文的藏品还包括一些各种途径的来的邮票、粮票等后世热门小藏品,一些从市场上淘来的具有收藏价值的旧版书籍、杂志,一些关于自己文章的评论和自己作为编辑留下的审核稿件和与一些作者通信留下来的原稿等,所有的这些可能现在没有人会注意、没有人收集,可是戈文知道,自己保存的这些东西对他自己来说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后世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这些记录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物品,是他留在这个年代的印记,证明了自己鲜活的经历,弥足珍贵。

    “巴老,你笑什么呢?”戈文终于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被戈文的问话所惊醒的巴金将手中的《文汇报》放回到桌上,然后微笑的看着戈文问道:“怎么样?得到了冰心的称赞心里是什么感觉?”

    戈文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然后有些扭捏的说道:“就是惊喜和兴奋。冰心老前辈能专门写评论讨论我的《道士塔》真的让人高兴呢没想到她老人家对这篇文章的评价这么高,倒是让小子有点自惭呢。其实我写的也没有冰心前辈说得那么好哩。”

    巴金听到戈文的话,不由的开怀大笑起来,这个小子就是这一点让他欣赏不已,无论他取得多么大的轰动和称赞都从始至终保持着谦虚的品性,别人越是夸奖他,他越是更加的努力去做得更好

    好不容易停下了笑声的巴金气喘吁吁的看着戈文认真说道:“其实,冰心在发表这篇评论之前曾经给老头子我打过电话呢……”

    巴金指着桌上的《文汇报》刚想要说些什么,就见戈文腾地一下叫出了声,这突然间的举动倒是把巴金吓了一跳,也同时打断了他接下来的话。

    “巴老,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怎么我不知道呢?”戈文惊讶之后就带着一点狐疑的表情看着巴金。他这些天每天都是早上到巴金家中,然后一呆就是一整天,直到黄昏才离开,如果冰心给打电话的话,那他怎么会不知道呢?

    巴金被戈文这么一惊一乍,不由的有些心血翻腾,他的年纪毕竟已经大了,受不了这种刺jī。往常戈文是很注意这些细节的,可是刚才却是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巴金一只手撑着书桌上,另一只手敷在xiōng前,然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才抑制住气血的沸腾,他见戈文依然没有注意到这一幕,也不去责备他,而是接着说道:“冰心给我打电话的时候,你早就回去了,又怎么能知道呢?哈,你又不是二十四小时都守在老头的身边。竟然敢怀疑老头子我说的话,难道老头子还会骗你不成?”他说着就往自己的办公桌前走去。

    戈文赶紧快步跟在后面,脸上更是lù出垂涎的表情,他嬉皮笑脸的凑在巴金的面前,试图从巴金的口中了解到冰心的情况,冰心同样是他所崇拜的一个老前辈,她的那些优秀的作品甚至可以说是伴着自己的成长,另外冰心可以说是中国老一辈文学家里最关心最喜爱孩子的一个作家了,她的好多作品都是天真而赤忱,蕴含着极为强烈的感情,深受广大年轻小读者们的喜爱,在后世她更是被大家称为“中国文坛的老祖母”,老祖母总是温和而又慈祥的,是超级喜欢小孩子的。戈文现在都记得小时候语文老师在上《寄小读者》这篇课文时,还突发奇想的组织他们一个班的学生给冰心老人写信,可惜那些信件就像是石沉大海,一点回响都没有。

    巴金走到他的办公桌之后,就要颤巍巍的坐下来,戈文赶紧扶了他一把。坐下来之后的巴金才靠着椅背,斜视着戈文,瞅了他一眼说道:“怎么你不是怀疑我骗你吗?”

    戈文尴尬的笑了笑,皮笑ròu不笑的对着巴金讨饶:“巴老,是我说错话了,是我不对……您就不要掉我胃口了,冰心老先生打电话是因为我的那篇《道士塔》吗?”

    “不错,冰心从9月的《收获》杂志上看到你的那篇《道士塔》之后,就在第一时间给我打来了电话,大约是晚上九点钟左右吧,那时候你小子早就回家去了,怎么可能知道”巴金气哼哼的说道。

    巴金的小孩子脾气此刻早已不被戈文放在眼里了,他比较关注的只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冰心打来电话究竟说了些什么内容?

    “巴老,冰心先生都和你说什么了?”戈文的语调带着一点点兴奋。据他看来,冰心的这通电话绝对与后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文学评论有关。

    巴金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冰心打来电话呢,最主要的是想打听一下这个发表了《道士塔》的戈文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能写出如此大气的文章来……”

    巴金调侃的语调,戈文故意略过不听,继续紧盯着巴金接下来的话。

    “当时冰心向我打听你的情况,我就把你小子的经历和你的作品都向她做了个简单的介绍,然后电话里冰心就恍然大悟起来,她知道你,你小子前个阶段惹起的争议和轰动,冰心在报纸上都看过呢。”

    听到巴金这样说,戈文不由的大汗起来。

    “冰心在了解了一些你的情况之后,就在电话里对你一通赞扬,恩,基本上电话里就是这样子。这是电话里和你有关的事情了。”巴金说道这里停了下来,然后端起桌上的水杯喝起水来。然后他就注意到戈文认真听自己说话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

    听到巴金的话,戈文的心中真的是抓耳挠腮,猴急的不得了,他就是想听听自己喜爱的老前辈冰心先生是怎么赞扬自己的。可谁知巴金似乎故意为难自己一般,偏偏将冰心赞扬自己的话给省略了。

    戈文失望的站起身打算离开,然后身后传来巴金漫不经心的话——

    “接下来就是我和冰心在电话里讨论你的这篇《道士塔》。”

    戈文哗的一下子转过身来,重新凑到巴金的身边问道:“哦?巴老你们都是怎么讨论《道士塔》的?”

    “呵呵,就像是冰心在《文汇报》上写的那样,《道士塔》这篇散文刷新了散文叙述的一般模式,从“小体会”“小摆设”“小哲理”等小家子气的审美规范中走出来,树立起了一座真正高大独立的主体形象,为散文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也把当代散文推向了一个新的里程,值得所有散文作者的学习和仿效。”

    “这个历史文化散文的特征是很明显。”

    听到戈文的话,巴金情不自禁的翻了个白眼,电话里他和冰心两人因为《道士塔》这篇文章争论了很久,最后才得出基本一致的结论来,戈文竟然说的这么轻飘飘飘,一点都不尊重前辈的劳动成果

    “其实冰心还提出一点很有趣的看法。”巴金卖了个关子。

    “什么?”戈文被提起了兴趣。

    “冰心认为你的这篇《道士塔》不仅在文学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同时还有着积极的社会价值”巴金看着戈文认真的说道。

    “什么”戈文目瞪口呆起来。

    巴金很满意戈文吃惊的表情,他接着说道:“一开始我也同你一样,觉得冰心的观点很无厘头,不过听了她的解释之后,我才发现,还真的像那么回事呢”

    “巴老,到底是怎么回事了?您赶紧说呀”戈文着急了。

    “1979年后,中国刚刚告别了充满沉闷、压抑和惨烈的十年动luàn,似乎突然进入到了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新世界。这种感觉有点像文艺复兴初期,社会有一种启门g需求,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和困境?我们如何选择新的方向?又该如何重新认识这个时代……总之,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大家都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但具体要怎么做却没有人知道。《道士塔》虽然只是一篇散文,却倡导科学理性的认识历史,尤其是末尾的那段敦煌专家的对话,很能反映你这个作者的想法,而你这种自尊自强、努力奋斗的想法又会反过来教育《道士塔》的读者。”

    “冰心说改革开放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希望,大家迫切的要理清历史,面向未来,如此一来,历史cháo流就和个人愿望重合了起来,而《道士塔》应运而生,在直面历史的同时又号召读者勇于奋斗,要自尊自强,这正是目前读者们需要的精神食粮……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的这篇《道士塔》还果真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哩”

    巴金不断转述着冰心先生的赞扬,让戈文听得心头一阵惭愧和火热,惭愧的是自己在写《道士塔》时并没有如此多的想法,顶多是想以文化散文的形式发表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