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电力强国-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连贾天芸都相当满意老邹:“这老头儿够卖命的啊?”

    “那是,退休这么多年,他就嘴上勤快了,没实权。”张逸夫回笑道,“我跟你说,这事儿就算不给评审费他都来,恨不得倒找钱他都求着来!这人闲不住。”

    “退休之后的落差啊。”贾天芸望着台上指东喝西的邹世亮,突然叹了口气,“哎……我爸也快了。”

    面对这个问题,张逸夫必须选择沉默……

    贾天芸依然不以为意,张逸夫已经是她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大多数朋友还都是高层人士,谈很多事不方便,张逸夫一个草根反倒成为了谈吐的对象:“逸夫,你说手上有权力的人,一退休,是不是都会这么变态?”

    “我见得少,不好说。”张逸夫勉强一笑。其实他生活中有个鲜明的例子,那就是岳丈大人,养病时的他跟准备复职的他根本就是两个人。

    “别装,你一装的时候就会露出一种特有的傻笑。”贾天芸也算是吃透张逸夫了,指着他道,“你看,又傻笑。”

    “……得,你算是拿透我了。”张逸夫叹了口气,只得老实招供,“我觉得吧,分人,分时候。比如邹世亮,搞技术的,退了就是退了,这权力他不想卸也得卸,别人就是不重视他了,他玩儿命也没用。可有的人,有的时候,这权力不是你想卸就能卸的,比如令尊有一天退休了,底下那么多人,做个事谁给拿主意?出了事谁来平息?有大事该看谁的态度?即便令尊想养老,也许都踏实不下来。有的人在职,但他已经退了,有的人退了,但依然在职。”

    贾天芸听得茅塞顿开:“你明明好懂的样子!我怎么觉得你是在说谁?”

    “不敢不敢……都是历史故事总结的而已。”张逸夫擦了把冷汗,姥姥在上,我真的不敢说谁。

    十二点来钟,开标结束,接下来就要开始评标工作了,评标组要换到另一个地方,需要在与外界隔离的环境中研读投标书、进行评分,综合技术、价格、服务等各方面情况给出结果,这个过程大约一周左右。

    通常而言,评标组给出的结果会是个排序,拿可变速调节风机来说,某某厂某某型号风机排名第一,某某厂某某型号风机排名第二,所有来投标的可变速调节风机都再列,那些非可变速的投标则直接沦为废标。之后,再由一个招标方组成的招标委员会的组织来最终敲定某某厂某某型号风机中标,原则上中标者应该是第一名,否则就要进行特殊说明。但这次淡化了这个招标委员会的作用,大肆鼓吹了评标专家组的权力,这并不只是给邹世亮打鸡血,更重要的还是局里谁都不愿意坐那把烫屁股的椅子。

    老邹虽然手握重权,但脑子依然清醒,明白基本规矩的,自己是别人请来做参考的,主意和要求,还是要这边提。

    于是乎,局里几个人与专家们中午在旁边的餐厅中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聚餐。

    很自然地,吃到一半,老邹也问起了局里有没有一些特别的要求与要注意的地方,一同纳入评标考量。

    张逸夫回答得也很官方正统,首先评分要综合厂家实力与口碑,也许他们说得很漂亮,送的样品也很好,但劣迹斑斑,且生产能力极其有限,这样的情况是要扣分的。其次产品质量是关键,这次工程必须做漂亮了,质量的权重高于价格。最后就是公平,国有私营一视同仁,这是老生常谈了。

    专家组听到这三点表示很赞同,虽然张逸夫已经说得非常公正严明了,但有关“劣迹斑斑”的部分,貌似还是在暗中表示,让鑫明滚蛋吧,不过说清楚,是邹世亮让他们滚蛋的,不是张逸夫。

    更何况你当着那么多人叫“逸夫哥哥”,不该滚也得滚了,方思绮小姐在想什么,她的脑袋是什么构造的,恐怕只有她自己才清楚。(未 完待续 ~^~)

356 错过() 
次日晨,在郊区某宾馆,评标工作正式开始。虽然锅和名分都甩给了邹世亮领衔的专家组,但招标方代表也是要出席监督的,原则上整个评标过程该像高考阅卷一样保密封闭,但大家其实都在摸索阶段,相关流程与法规也不甚成熟,因此实际上只是集中在一个封闭的会议室中,大家云集一堂,待公证人员确认,大家签署相关协议后,即开始评标。

    张逸夫本来全程不打算参与,但局里身为招标方,总要出个人,大领导唯恐避之不及,生产处副处长更不敢挑大梁,屡次恳求过后,张逸夫才不得不带着秦玥参与其中,权当是一次锻炼吧。从眼前麻烦的情况来看,几乎还不存在的“招投标公司”真是一个不错的创业方向,遍地是黄金,博哥又有了新的出路。

    这次招标虽然金额并不多么大,但产品种类很多,全部搞定估计得五六天,大家统一意见后,采取了一类一评的方式。首日开评的类别是管道,根据十几家电厂的节能工程计划统筹了一个基本批量数目,大概采购总价格在30万上下,8家厂商参与投标。

    评标第一步,资格审查,检验投标方的各项资质,确保其合理合法合规且靠谱,这方面并没有淘汰谁,基本的自知之明还是有的,这毕竟是机关正儿八经的招标,毛厂来乱投,只是白费标书钱而已,所以这一步没费多大功夫。

    第二步,初审,即是总览一下投标书,看看有没有愚蠢或者不能容忍的错误。比如设备单价总价计算错误,文字表述脑残错误。以及投非所要,不符合招标要求一类的错误。若拿调节门风机来投可变速风机,本轮直接出局。

    规范的大企业。是有专门的投标团队的,一帮人精就负责参透招标精神。按照要求做出高水平的投标书,应标技术程度高,同时也研究市场行情和同类设备性价,报价也不会离谱。可显然,这会儿的这些厂子,投标队伍实在称不上专业,开标的时候张逸夫就听明白了,明确要求的“岩棉管壳”配套设施。有两家厂子根本提也没提。

    遗憾的是,这个评标队伍……也不怎么专业。

    老专家们秉承了一贯钻牛角尖咬文嚼字的风格,逐字逐句去品读验算,在摘出一些“投非所要”的原则错误之前,先是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在各个标书中找出了大大小小七八处不疼不痒的病句以及语言漏洞。

    于是,一堆理工科出身的退休老同志,在会议室展开了一场有关语文基础和逻辑学的辩论,大家各抒己见,挥洒文采,讨论得激烈万分。甚至吹须瞪眼,互不相让。

    这就是张逸夫恨开会的原因,如果没有一个脑子清楚的大哥来主导会议。通常没聊两句就开始跑题了,因为大家对本身讨论的事情情绪有限,对跑出的话题一般都充满了兴趣,老专家们更是各个都是挑错好手,本来是管道招标,谁谁谁聊到了热力学话题,措辞中出现漏洞,为了彰显水平,必须是要争一争的。这么一争就不得了了,大家都是专家谁也不服谁。在这个过程中甚至连场外的无辜人士都会被牵扯进来——

    “谁谁谁是这么说的,他总算权威了吧?”

    “他?就他?他算权威我就是电科院院长了!”

    “你们都不对。事情是这样的……”

    一个小时的时间,听他们叽里呱啦,张逸夫的脑袋已经要炸了,秦玥倒好,反倒对这些话题充满兴趣,不时还参与进去,权当丰富自己的八卦储备。

    开会的人越多,就越没正事儿,尤其是有女人的时候……

    大家这么“激烈讨论”了一个小时,随着舌头的疲惫,他们也发现了作为幕后主导者张逸夫的沉默,自评标伊始,他几乎只字未谈。

    活了一辈子,就算没活明白,做人的基本经验还是有的,邹世亮看了看张逸夫的脸色,判断他肯定有意见,便暂停了争论:“逸夫,你说两句吧?”

    你大爷的,还知道让老子说两句?

    众人也都是累了,通通望向了实际掌控者张逸夫。

    张逸夫本来是打算客客气气哄好各位,让他们踏实干活儿的。但一个小时看下来,必须得强行介入一下才能让评标进入正常轨道,不然评一个月都没头儿。

    “诸位,这还只是初审,咱们看满足要求就可以了,实在没必要揪得那么深,更不用扯理论。”他说着起身,拎起了两份明显不合格的投标书,“这两家提供的管道没有岩棉管壳,投标书通篇也没提,这属于明显投错标了,总该先摘出去吧?”

    “对对,这个问题我也发现了。”邹世亮立刻说道,“不过我们还没探讨到那一步。”

    张逸夫简直要吐了,高考阅卷还讲究一个效率呢不是?这只是一个管道,不是国家级的核电站啊大哥,自己还是天真了……今后请人一定要先打听清楚口碑。

    “那咱们这一个小时都探讨什么了?”张逸夫摊臂问道。

    “我想想啊……”邹世亮赶紧低头望向本子,自己天马行空乱记了一通,到这会儿自己也搞不清楚上面写的是什么,“主要是这两个厂家简介,里面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85年的这个工程,他们实际上只是参与了一小部分,但简介上却过分夸大……”

    旁边一位专家肯定道:“对对,那个工程我有参与,他们根本就没出那么大力。”

    “那个工程东渤厂贡献比较大,实际上……”

    这才两句话,就又跑题了……

    如果眼前这几位是张逸夫的手下,他早就臭骂一顿了,发钱把你们聚在一起不是来聊天的,废话可以,但总不能废一个小时话吧?

    说到底,还是水平问题,邹世亮专业也许够扎实,但控制大局掌握节奏依然水平不够,揪扯于这些事情耽误时间,连一个小小的管道评标都管理得这么混乱,完全没有领导之才,怪不得退休后徒有虚名,一丝实权都没有留下。

    这坑也算是张逸夫自己给自己挖的,怨不得别人。见几位又开始争论,只得凑到秦玥旁边道:“我先走了,你控制一下场面。”

    “啊?我?”秦玥惊讶道,“老邹主持就可以了,这不讨论得挺好的么?”

    张逸夫长叹了一口气,找个明白人好难:“你觉得这个小时讨论出任何有意义的事情了么?”

    “这……”秦玥苦笑道,“万事开头难。”

    “慢慢开头吧,我先走了。”张逸夫起身道,“他们争着争着也就累了,中午的时候你提示一下,根据安排,今天务必要完成管道类的评标,就算拖到深夜也要完成。”

    “这……我说?”秦玥有点儿慌,对面可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们。

    “就说是我说的,本来也是这么安排的么。”张逸夫摇了摇头,就此起身离去。

    旁边的生产副处长见张逸夫走了,自己也趁乱告退,出了会议室赶紧拉住张逸夫:“张处长,咱们还是回会议室吧……”

    “李处,我这儿真有事儿。”张逸夫苦笑道,“你帮忙主持一下吧。”

    “不是不是。”李处长皱眉道,“这不签了一个保密协议么,出结果前咱们不方便先走吧?”

    “那还吃喝拉撒在会议室里了?”

    “这倒不至于……”李处长无奈一笑,“成吧,那我也忙会儿别的,这边的事儿就小秦负责吧。”

    “没事儿,你真不用避。”张逸夫立刻说道,“该提的就提,该做主的就做主,你搞了这么多年生产,总该比我懂。”

    “不敢不敢,我一直坐办公室的。”这位副处长简直就是与袁铁志完全相反的人,分毫不争,“张处长做主就好,我去找赵局长汇报工作去了。”

    “赵局长?”张逸夫一愣,“赵局长回来了?”

    “嗨,国际大电网会上礼拜就结束了,顺便在法国考察了一周,这不今天刚回来。”副处长察言观色倒是一把好手,赶紧说道,“你也要找?要不你先去吧,我不急。”

    “真不急?”

    “不急。”副处长笑着往回走,“赵局长也忙,你找完给我打个电话通知一下。”

    “多谢多谢。”

    这位副处长倒是不错,相当和善不争,现在再看他头发和皮肤都保养的不错,明明四十多岁的人了,几乎没什么城府的味道,这也是一种生存之道吧。

    要说赵文远之前出的长差也算是时候。

    国际大电网会始于二十世纪初,两年一届固定在巴黎召开,基本相当于世界电力行业的世博会,会员个人与集体云集于此,旨在促进国际间的电力合作,探讨发输变电等专业技术和科研成果。由于这些年来我国在电力领域中的长足发展,现在已经可以以国家委员会的方式参加,话语权和荣誉感增长不少。作为电网运行方面的在职专家,华北调度的领军人物,赵文远于公于私,无论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还是对提高个人专业素质的渴望,这个会都是非去不可的。

    时间掐的刚刚好,错过了张逸夫勇斗袁铁志的全部演出场次。(未完待续)

357 大电网会() 
张逸夫走进办公室的时候,赵文远还在疲惫地批阅着满桌子的文件。

    二人一见面,顿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好像发生了很多事情,完全可以拥抱感怀一下,但这么做实在太奇怪了,只能都克制住。

    “你不是在评标呢么?”赵文远放下纸笔,起身相迎。

    “太矫情,逃出来了。”

    “呵呵,坐坐。”赵文远拿出暖壶,一面倒水一面笑道,“我听说了,你也够有胆的,请老邹来评。”

    “悔之晚矣。”张逸夫含恨摇了摇头,接过水杯。

    “哈哈,老邹抠得细,都怕他。”赵文远坐回原位大笑道,“但他那么抠也有好处,绝对出不了安全问题,很多问题起先都是不起眼不被重视的,但他一项项都能给你摘出来,搞电力的,有这种宁可错杀一万,也不放过一个的精神还是没错的。

    “错杀一万……”张逸夫哑然道,“那得杀多久啊……”

    “这就是你不对了,多久都得杀。”赵文远提点道,“咱们这行,最出色的干部,都是要有这种偏执精神的,一年半载你可能会厌烦那种作风,但十年八年后你再回头,自会发现,长久的安全正是源于他们的坚持。”

    “赵局,这次只是风机和管道……”

    “对对,这么抓是有点儿过了。”赵文远笑道,“不过逸夫,你觉得老邹做过头儿了,别人也未尝不会觉得你做过头了。”

    “您已经听说了……”张逸夫尴尬一笑。

    “听说了,很好的事,据我所知对袁铁志有意见的人不少。”赵文远随即说道,“本来是好事,可一旦过犹不及。最后未必是好事。”

    过犹不及,“过”就是做过头了,“不及”就是没做到位。加在一起就是做过头跟不做到位都不行,得刚刚好。这话不是随便哪个大哥说的。是所有人的精神大哥孔子说的,但孔子大哥最大的特点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要这样,不要那样,每个人都遵从了,那每个人都是大哥了,再说孔子大哥自己也经常没做到位不是。

    “确实不高明。”张逸夫心里有一万种解释,但说了也没用。跟赵文远有什么可争的?“‘过’就‘过’了吧,总比‘不及’要好,被人说闲话总比一事无成要好。”

    “你这嘴啊……”赵文远无奈摇了摇头。

    貌似有很多人对张逸夫的嘴产生意见了……

    张逸夫借机换了个话题:“赵局,这次大电网会怎么样?”

    赵文远闻言来了些兴趣:“这次我们这组主要讨论的是高压系统中的电容电流的切合问题,不少欧洲专家贡献出了研究成果,很有启发。这是咱们第三次参加,渐渐可以参与进去了,可距离发表论文,主导讨论和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次若不是华长青在。恐怕咱们连参与讨论都会困难。”

    “发言状况如何?”张逸夫有些好奇地问道。

    “哎……语言问题摆在这里,咱们国家委员会里发言还是比较少的,偶尔有人发言也很难有什么响应。只有一个自学英语的电网专家和华长青能跟老外对付两句。”赵文远笑道,“怎么?是不是没让你去,闹情绪了?”

    “哈哈,我去了半句话也听不懂的,什么时候给配专业同声翻译的时候再说吧!”张逸夫也笑道,“我就是对讨论挺好奇的,这边也没什么渠道能得到会议资料,您这边如果有带回资料的话,我斗胆求一看。”

    张逸夫还是相当谦虚的。虽然完全懒得看,但表露出我是好学的小同志貌似也没什么不好。否则自己那庞大的知识来源也太不科学了。

    赵文远闻言满意点了点头:“放心,这个资料有专人在整理。到时候会发下来,都可以看。”

    他说着又是轻轻一叹:“就是可惜了,现在都是我们在参考人家的经验,讨论的内容也都是跟咱们关系有限的,有朝一日若能主导议题,发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