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大军了,就连一个兵卒的影子也没看见,这才极力劝说李金花起兵开往庆阳,不然等待大军到来无疑才是最安全最可行的举动,但如今几支护粮军聚在一起,粮草辎重堆积如山,而那个什么大将军却让人就地驻守,援军又不见踪影,一天两天还则罢了,要是援军一直不来,就这样呆在那里,迟迟没有举动,这不就像是把钱财全都带在身上炫耀,而又没有能力保护的暴发户一般吗,早晚会被敌人看出破绽,到时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他可不相信还有阵斩对方大将,让敌军退兵的运气,这便是护粮军开拔的主要原因了。。。。。。。。

    “我们就是援军,听我的,明日让大军急速前进,作好和敌军兵马大战上一场的准备,不过我想西夏人会退兵的,只要到了庆阳城下,一切事情就都好办了。。。。。。。。”

    战场信息迟滞,就算赵石有通天之能,也无法改变自己一方确实需要运气的情况,不知对方主帅是谁,不知对方军力如何,甚至不知对方在哪里,这样的形势让这个已经习惯了现代特种战略战术的精锐战士郁闷之余,却是只好凭借点点滴滴的情报来判断战场的形势,正确与否就连他自己也未必能够确定,在给对方打气的同时,心里也不得不承认,运气这个东西是他们现在最需要的。

    经过这一晚的谈话,李金花却是拿出了一副喝出去了的架式,就算是前方斥候禀报,发现了一支千余人的敌军骑兵,整支护粮军也没停下来,有着众多粮车在的大军速度还是不会太快的,但在第一天里,却是走了整整二十五里的路程,那支骑军并没有上前攻击,而是掉头而去,他们不知道,这种过于谨慎而犯下的错误到底会造成怎样的结果,这种行动是碰上敌人大军时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却给了护粮军上下莫大的信心和动力,在接下来的几天功夫里,这接近万人的军队只是埋头赶路,甚至在傍晚时分,都不再扎下营地,所有人吃罢晚饭之后,便即放开胆子埋头大睡,为第二天的行程积攒体力。。。。。。。。

    西夏大军如今就驻扎在离庆阳十余里处的平地之上,中军大帐之中灯火通明,十余位顶盔贯甲的领军大将分左右安静的坐在椅子上面,李元康揉着自己的眉头在低头沉思,在座众人都是随他日久之人,都知道大帅遇到为难之事便是如此,所以也便没有人开口说话。

    李元康此时也有进退两难之感,他已探查清楚,庆阳竟然发生了兵变,这不是什么难以得到的秘密,逃出庆阳的百姓有不少,只要捉住几个一问便知的,当他听闻这个消息的时候,自然是心中狂喜,这是打开西秦门户的大好机会,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懊悔和看见美食却无法吃到的沮丧,他麾下一镇兵卒,只带来了一半不到,他也无法舍弃,攻破庆阳,进军西秦腹地的诱惑不是哪个将军都能抵抗得了的,他没有太多的指望远在延安城下的西夏大军,秦军的战力他深有体会的,如今的西夏士卒也不再是太祖开国时的百战之师了,在延安城下血战了一月之久的主力大军有九成九不会出现在庆阳城下的。。。。。。。。。

    所以,他一直在等,庆阳大军竟然缺粮,这要是在以前,他一定会怀疑消息的准确性,但如今他坚信这个消息的正确,十四天前一支庆阳守军弃城而出,对方人数以及他们的狼狈让他犯了一个不算小的错误,他不应该阻拦这支明显是从庆阳城中逃出来的秦军的,对方的彪悍敢战,以及溃败之后的顽强都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更让他恼火不已的是还没等到庆阳里面来的消息,只有两千的铁鹞子却有一千全军覆没在了庆阳百里处,让他不得不收缩兵力,也不得不放弃全歼这支给大军造成很大伤亡的秦军残部的打算,收回了追袭在后的骑兵。

    狼狈逃回来的李元翰到是没敢骗他,对方是一支运粮队,兵马也不见多,这让自诩身经百战的李元康恨不得亲自带兵去看看,是什么样的一支运粮队能全歼一支号称铁鹞子的精锐骑兵,还阵斩了他的大将,不管李元翰说的是什么,他更愿意相信,雨夜突袭了铁鹞子的是秦军的大队援军。。。。。。。。

    所以,如今听闻一支不少于两万人的大军正在急速向庆阳赶来的李元康,不得不作出一个艰难的选择,是撤军而走,还是继续在这里等下去,他相信,只要十天,是的,也许不用十天,只要五天,已经派进庆阳的细作就能给他带回好消息,他就能不费一兵一卒的得到这座西秦重镇,但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了,在经历了任得敬分国之事后,将帅不和,大将无法独专军旅,军法松弛,军士厌战等等掣肘让西夏军伍的战力急速下降,再等下去的话,如果被对方缠住,等西秦大军来临之际,也许就再也见不到自己那娇媚动人的第十房小妾了,而坐在他旁边的那个百无一用的监军也不会给他哪怕两天的时间。

    猛然抬起头,李元康恢复了身为大军主帅的威严和冷静,但语气中夹杂的不甘和失望谁都能听得出来,“我们连夜撤军。。。。。。。。。”至于现在还在庆阳城中的自己心腹幕僚,他也管不得那么多了,失败的颓然让已经三十五岁的他看上去苍老的好像有十年。。。。。。。

    当跑的差点断气儿的护粮军来到庆阳城下的时候,西夏大军已经不见了踪影,出现在他们视线之中的是庆阳城那雄浑高大的身影。。。。。。。。。。。

第三十九章 庆阳() 
庆阳指挥使府,这里曾经是庆阳兵马都指挥使陈衡的居所,正处庆阳城西南,房屋鳞次栉比,规模宏大,在庆阳城再也找不出第二处的,但如今陈衡身死,家也被人占了的,身穿浅红色衣袍的军卒在曾经威严的都指挥使府门口出出进进,刀枪林立,呼呼喝喝间,已经把这里变成了一个大军营。

    府中大堂,外面十余个军兵把刀而立,眼神逡巡间杀气毕露,里面一个中年人据案大嚼,间或有三两下人送上酒水吃食,面目间满是畏缩恐惧,此人也熟视无睹,只管吃喝。

    在旁相陪的却是个文士,三十多岁年纪,举止慢条斯理,间或看向那居中而坐,吃相难看的中年人,便是眉头一皱,显是对这等粗鲁军汉很是看不惯的。

    那中年人吃的差不多了,抬起头来,油腻腻的双手在案上的手巾上一抹,这才能让别人看清其长相,这人长的却也威武,一张国字儿脸,狮鼻阔口,一双灼灼生光的眸子顾盼间自有一番威势的。

    那文士本就在注意他的一举一动,这时见其望了过来,也便放下已经端起的酒杯,温声笑道:“大将军,鄙人主上想必在城外已经等的着急,将军对于鄙人前日所说是否已经有了决断?将军也知道,庆阳乃西秦门户,若是将军能为我家主上献上庆阳。。。。。。。。”

    还没等他说完,那中年人却已经哈哈大笑,“文先生可能还不知道吧?你家主上已经夹着尾巴跑回西夏去了,你这厮鸟还在这里唧唧歪歪,真是令人生厌,你那几个从人本将军已经送他们去见阎王爷,只是你这厮虽然说话拐弯抹角,让人听了就不舒坦,但一身细皮嫩肉的,吃起来还有些嚼头儿,来人啊,送文先生上路则个。。。。。。。。。”

    一句话出口,立时便有几个如狼似虎的亲兵闯了进来,将那还愣着神儿,好像还未明白事情怎会急转直下到这等地步的文先生拖了起来,这时此人才醒过神儿来,脸色立即成了惨白颜色,挣扎中,嘴里不停叫道:“将军这是何意,我乃。。。。。。。两军交战。。。。。。。”

    含含糊糊中,一个军士一拳打在他的嘴上,鲜血喷溅中,声音嘎然而止,另一个则挥刀在他的脖子处抹过,一腔热血喷出,那文先生瞪大了眼珠儿,死死盯着不远处面露冷笑的中年人,喉咙中咯咯坐响,不一时便身体抽搐,便即不动了。

    那中年人淡淡挥手,“把他拖到后园埋了,别让别人知道。。。。。。。。”

    尸体瞬即便被拖走,只留下厅中几滩鲜血以及挥之不去的血腥味道。

    “将军。。。。。。。。”一个顶盔贯甲的汉子急匆匆的从前院赶了过来,一把推开试图阻拦的军士,铠甲铮铮作响间,满脸都是喜色的跑了进来,“将军,城下援军到了。。。。。。”

    那中年汉子闻听一愣神儿间,脸上立时浮起了笑容,“真的,你看清楚了?”

    “他娘的错不了,是咱们的人,从旗帜上看应该有数万人的,好像还有很多粮草,刚到城下,看上去要在城下扎营,天太黑,末将没敢开城去看个清楚,不过应该错不了。。。。。。。。”

    那中年人一抹额头,一屡复杂难明的神色一闪而逝,接着已经哈哈大笑了起来,一拉那个将军,“好,好。。。。。。。。走咱们去看看,他娘的要真是援军到了,咱们弟兄的苦日子也就到头了,哈哈。。。。。。。。”

    深夜,城东,校军场。

    “报,李将军请您去指挥使府议事。”

    “知道了,说我马上就到。”

    打发走了传令兵,坐在军帐上首的四旬汉子微微笑了起来,“把张参将他们都给我叫来。”

    见亲兵转身而去,脸上的笑容渐渐扩散开来,嘴里喃喃自语道:“李继祖,你这个王八蛋的好日子应该到头儿了吧?”

    不一时,大帐之中众将汇集,一个黑脸膛的将领首先开口道:“将军,援军已到,您还等什么?我军粮草已经快撑不住了,下面的军兵已经和端锋军闹了多少次了,就差刀子见红了,李继祖那王八蛋仗着自己兵多,欺负了咱们这么长时间。。。。。。。。。您也知道,下面那些混人都是个什么性子,再这么下去,末将等也弹压不住,不如赶紧迎援军入城。。。。。。。。。”

    坐在大帐上首的正是戮锋军李任权,听下面人一说,脸上微微一笑,摆了摆手,道:“不急,叫你们来就是为了这事儿,李继祖那厮已经派人来叫我去议事,议的个什么相信大家也心里明白,嘿嘿,当日那王八蛋二话不说便杀了陈衡,又气走了张将军,陈衡虽然该杀,但也不是我等能随便杀了就完的,照我看,到是有些杀人灭口的意思。。。。。。。。我叫你们来就是为了商量商量,援军来了是来了,也来的很是时候,但我等以下犯上,这罪名是着实不轻的了,我等就是有十个脑袋也得给砍完了算数,大家看该怎么办好呢?”

    “将军,那陈衡又不是您杀的。。。。。。。。。”

    “事儿不能这么想的,陈衡虽说是李继祖杀的,但在旁人看来,却是大家一起作下的,朝廷要真个追究起来,这兵变就等同于谋逆之罪,谁也好不了的,将军,照末将看,不如先行派人去援军军中解说一番,以早作准备。。。。。。。。”说话的是个年轻人,不过二十多岁年纪,脸上却尽是风吹日晒所留下的痕迹,显是在军中日久的了,往那里一坐,身上透着一股精悍和干练。

    听他这么一说,李任权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宣玉说的在理,陈衡杀便杀了,但总不能给李继祖那厮背了黑锅,援军虽说到了,不过看样子也就是前锋军马,领军的也不知是什么人,这个有些不好办,所以,大家回去约束好手下士卒,日子还有的等呢,给我看好了这东门,时刻准备迎接大军入城,别的事情先放一放,等大军到了,再作道理。。。。。。都散了吧,宣玉跟我去指挥使府,咱们看看李继祖怎么说。。。。。。。”

    帐中众将齐声应是,片刻即便散去。

    。。。。。。。。。。。。。。。。。

    “城中有七万余边镇禁军,再加上从边寨回来番修的将士军卒,应该有九万余众,这样算来,城中大军可以分为五部,其中端锋军李继祖,戮锋军李任权,长锋军韩适,起锋军张德让各领一军,剩下的便是边寨一军了。。。。。。。。。本来指挥使陈衡的弟弟陈胜也单领一军的,但此时陈衡已死,陈胜被囚,其属下部卒多为其他将军所并,可以除外。。。。。。。。

    李继祖是庆阳人,在诸军中军力最多,实力也最是雄厚,此人原是庆阳大族李氏一族的远支,自小便在庆阳城中浪荡,和一些泼皮混混厮混,后得族中相助,入得镇军,升迁很快,不数年便已独领一军,后赴边寨,着实立了些功劳,再调回庆阳时已是一军大将了。。。。。。。。”

    大帐之中,杜山虎说到李继祖时,言谈间毫无一丝敬意,“围我显锋军时,他们端锋军出力最多,绑我们张将军的也是他们端锋军,要不是那时弟兄们。。。。。。。。。就跟他们拼了的,李继祖那王八蛋还要我们归他统属,照末将看,庆阳兵乱除了陈衡,当以此人最是可恨。。。。。。。

    戮锋军李将军乃张将军挚友。。。。。。。。。。。。”

    。。。。。。。。。。。。

    商量了半晚,其实大部分都是杜山虎在说,而其他人听着,李金花除了偶尔插上一句,问问其中细节,再就没什么话说了,众人开始时还都兴奋异常,不管怎么说,西夏人却是走了的,这第一功依然立下,经这一次,众人已经将李金花视为神人一般,对她所说的话也奉行无背,估计就算李金花现在一声令下,攻打庆阳城池也是毫不犹豫的了,但兴奋头儿一过,毕竟都是乏透了的人,若然不是李金花没有下令,这些紧赶慢赶,一天走了数十里的汉子们,早就已经窝在帐篷里睡熟了的,待得杜山虎将庆阳城中的情形说了个仔细,众人眼睛都快睁不开了,李金花才放了众人离去,却也没什么决定的。

    依然是将赵石一人单独留了下来,有了这个少年在身边,李金花却是再也不愿自己动脑子,也是觉得不论是打起仗来,还是在决断之上,都不如这个少年多多,与其自己冥思苦想,还不如直接问这个少年来的稳妥些呢。

    “你说说,咱们现在该怎么?”

第四十章 阴谋() 
问完这句话,李金花疲惫的舒了口气,这些天来的奔波劳苦使她的脸上异常的苍白,自从小丘一战之后,她就再也没睡过一次的安稳觉,夜晚冒雨袭营,接下来还要日夜为自己这支进退不得的军队殚精竭虑,大主意虽然都是赵石帮她拿的,但提心吊胆却全由她自己身受了的,从百里之外,急急赶到庆阳,一天数十里,她虽然骑着马,但跑前跑后,调度调谐,一桩桩一件件,琐碎繁杂,说是百余里,这一路下来,她却是要走上千里的路程的,她虽自小习武,身子壮健,但头一次领军,也受不住这般的折腾,这一赶到庆阳,又如赵石所言,真个把西夏大军惊走,一口气松泛下来,浑身的骨头都好像要散架了一般,强打着精神听杜山虎将庆阳众军的情形说了一遍,待得众人出去之后,这疲倦好像潮水般涌了上来,眼皮也是不住的打架,恨不得立时好好睡上一觉。

    但她也知道,虽然已经到了庆阳城下,不过行百里者半九十,庆阳城中还有近十万缺衣少食的兵卒意态不明,稍有一个不对就是个功亏一篑的局面,她如今身上的担子非但没轻,还要比以前重上许多的,不说违抗了总管行营的命令,就是运粮队中押送的军械衣甲都擅自拿来用了的,实是已经将自己的身家性命拿来拼这一场功劳,容不得她在这个时候松懈半分的。

    使劲的揉了揉脸颊,重又打起精神,有些迷离散乱的眼神也渐渐坚定了下来,希翼的目光看向身旁的少年,自是渴望这个屡屡创造奇迹的少年能再接再励给自己出个好主意。

    见她这般模样,赵石在心里也是暗暗点头,眼前的女人在坚强处实不下于男子的,虽然脑子有些不够用,但就现在来说,在担当以及决断上和之前已经判若两人了,心里也不禁感叹上一句,战场果然是锻炼人的。

    眼中幽光一闪,语气依然不急不徐,却是问了一句在李金花听来完全不相干的话出来,“咱们那位兵马总管是不是姓折?”

    虽然有些不明所以,但李金花并无不耐,答道:“是,大将军姓折,是折家在朝中的重臣。。。。。。。”

    挥了挥手,打断她继续想要详细介绍的话头,“咱们军中有没有他的帅旗?”

    “有是有的,但却不多。。。。。。。。。”

    “其他将军的呢?”

    “剩下的只有平凉兵马指挥使陈祖陈将军的将旗,其他各路兵马援军都是自带旗帜的,在路上的时候都已经拿出来了的。。。。。。”

    “好,明日一早,我们就打出折大将军的帅旗来,让城里的各个将军将领都知道,折大将军就在我们军中。。。。。。”

    听赵石这么一说,李金花脸色又白了一分,她并不愚笨,打出大将军的帅旗,还不是想要冒充大将军,这一路来死罪已经犯了几条?再若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