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看岳飞--品南宋中兴-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ā

  张俊虽然终其一生也没有大破金军主力,彪炳史册的经典战例流传于世,但对付二狗子伪齐军,倒还颇有一套,堪称捏软柿子高手。1136年,在今天安徽省的越家坊、李家湾一带,大破十万伪齐军,倒也称得上是经典之作。

  当然,老张也有马失前蹄掉链子的时候。1141年,金军进攻淮西,作为保卫淮西的三军总指挥,张铁山判断失误,犯了冒进主义错误,先锋部队在安徽毫州城西中了埋伏,前来参战的南宋三万中央警备军,几乎全部成了淮河岸边的肥料

愿做党的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1)
张俊能够从普通片警成长为国防部长——枢密使,并且得以善终,安度晚年,除了悍将军功,还主要缘于老张本人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最明显的有两件事情:

  第一,*“苗、刘兵变”:

  “苗、刘兵变”是南宋建立初年一次规模不大、影响却不小的军事政变。因为参加者多是皇家警备队成员,所以也可称作是一次比较标准的“宫廷政变”。

  兵变中的两位当之无愧的男主角——扈从统制苗傅、御营司右军副都统制刘正彦,都是北宋末年的将门之后,也就是俗称的“革命军人”后裔,属于“根正苗红”那伙的。

  虽然兵变的起因较为复杂,以“头绪多”而著称,但主要还是这二位与御营司都统制王渊之间的矛盾发生激化所致……

  苗、刘二将不仅是“上面有人”的“高干子弟”,而且追随宋高宗赵构较早。然而,却被出自“草根家庭”的王渊来了个百分百的标准“反超”。

  1126年12月16日,当时任“河北兵马大元帅”的康王赵构逃到了“北京”大名府。时任河北邢台守臣的梁祖杨听说大元帅至,忙率领包括苗傅在内的一干诸将前来投奔。从此,履历不错的小苗成为了“正愁人手不够”的赵构麾下的一员大将。而曾经有过不太光彩战斗经历的王渊 ,则是在1127年2月下旬大元帅府转移到山东济宁时,才率领部分山西军马来会合。

  因此,如果以先后顺序作为考查资格的唯一标准,捷足先登的苗傅显然略胜一筹。

  据《皇朝中兴纪事本末》记载,“上(指赵构)初开府时,傅(指苗傅)为右军统制官,与杨惟忠比肩。如王渊、张俊、韩世忠,皆出其下者。”

  宋高宗赵构在去当时的“南京”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之前,由于沿途归顺者不绝如缕,因此又对元帅府初立时的前、后、左、右、中五军进行了重组。苗傅大约在此时被任命为一个方面军的最高长官——右军统制,职务应在王渊之上。

  但赵构在河南商丘登基后,设御营司来统领军队,原本没多大名气的王渊却因与大宦官康履多喝了几杯干喝不醉的假酒;据说又扯上了剪不断而且越理越乱的老乡关系而过从甚密,再加上老王又比较会来事地举双手赞同“南迁”(指将首都迁往南方,放弃中原的意思),因此被任命为御营司都统制,成为了当时武将中的最高军事长官。

  虽然刘正彦的资历尚浅,而且曾经受到过王渊的举荐、提携,按理讲应该成为老王的“铁杆粉丝”。但,小刘也犯了“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个比较古老的错误。刘正彦自以为招降流寇丁进有功,可所受封赏却甚薄,因此也埋下了对领导不满的种子。

  1129年2月,金军奔袭江苏扬州的宋廷。由于王渊等人将长江上几十艘备急的大船挪作他用,致使十几万军民无舟渡江,造成了惨绝人寰的“扬州惨案”……

  1129年2月,宋高宗赵构一行进入浙江杭州后,虽然罢免了左、右丞相黄潜善、汪伯彦的官职,让这哥俩暂时成为了草民,但“扬州大溃”的主要责任人之一王渊却被提拔为“签书枢密院事”兼御营司都统制,正式步入了可以让苗傅、刘正彦这哥俩可以气爆眼球的宰执行列。

  老王的再次升迁直接激化了蛰伏已久的矛盾……

愿做党的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2)
1129年3月,苗傅,刘正彦利用军民对朝廷不满的情绪发动军事政变,宋高宗被迫退位,王渊等多人被害身亡…… 

  南宋建立之初基础薄弱是兵变的基础;苗、刘二将对自身待遇不满、张俊等领兵大将远离杭州、军民对宦官参政积怨已久则为此次兵变“创造”了有利的先机;“扬州大溃”、王渊提升则是兵变的直接导火索……

  当时在吴江一带驻防的张铁山,成为了平叛最积极的三个将领之一(另外两个是韩世忠、刘光世)。老张率领八千将士退回今天的江苏苏州一带,同礼部侍郎张浚会师。在平叛的三支主力军中(另外两支是韩世忠、刘光世),张铁山的军队是第一个赶到案发现场的,所以被“很受伤”的赵老九誉为“首倡勤王之兵”。

  从苗、刘兵变被迅速*的全过程来看,此次兵变只是某次拍脑门后产生的反映,绝非蓄谋已久。例如:

  1。兵变仅仅局限在杭州,形如坐以待毙;

  2。没有提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政治主张、没有与各地官员取得联系,完全处于个体户的单干状态。

  因此,此次兵变似乎只能用勇气可嘉却不可取来聊以*。

  当然;“苗、刘兵变”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例如:有乱政之嫌的大将王渊、宦官康履相继被杀、高宗赵构暂时被废,都是咎由自取,甚至可以用死有余辜来形容。因此;也堪称是对投降派君臣们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警告。

  但是,在金兵严重威胁南宋政权生死存亡的关头而祸起萧墙,无异于“亲者痛、痛者快”。张俊等诸大将非常坚决地起兵平叛,虽然主观上有一定邀功受宠的意识,但在客观上也的确起到了折冲御侮的历史作用。

  第二:能够看清方向;充分认识到站队的重要性;关键时候知道该和谁穿同一条裤子;是张俊的另一个比较突出的优点。

  1141 年,宋高宗欲将各大帅兵权,收归国有,张铁山再次以身作则,第一个站起来表态,再次摆出了一副愿做党的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的政治高姿态。

反目——偶然的结果还是必然之结局(1)
然而,这样一位貌似坚持原则的好干部,却是“中兴四将”中人格最卑的一位,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最差劲的一个。

  当赵构、秦烩一伙欲致有“不听话”之嫌的岳鹏举于死地而后快的时候,作为曾经并肩作战的革命战友,张铁山既没有象韩世忠那样挺身而出,甚至没有象刘光世一样保持中立,而是以身做贼(则)、首先发难,上前又给了一棒子(岳飞冤狱,韩世忠救之,俊独助烩成其事,心术之殊也,远哉),结果是把岳鹏举彻底打成了三胖子。

  协助秦烩做部队基层工作,寻找可提供伪证的污点证人,为*岳飞添砖加瓦,是张俊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污点,也是将其由享“铁山大哥”美誉的爱国将领,变成跳梁小丑的重要历史事件。

  那么到底是在什么时候一心浴血奋战的老张同主和派的代言人老秦之间成为了“放到一个锅里煮都不会串味”的“死党”呢?据后世史学家分析;时间的界限应该放在1141年正月的一次高级私人会晤之后。

  当时,高宗赵构在浙江绍兴自己的豪宅里接见前来朝拜的张俊时,针对其“跋扈”行为,以唐朝的“模范干部”大将郭子仪为例对其提出了警告:“看看人家郭子仪,虽然手握重兵,却总是拿朝廷当盘菜,这才得以善终、安度晚年。”然后一针见血地切入主题:“你要是装大了,我保证不了你的安全(若恃兵权之存,而轻视朝廷,有命不即禀,非特子孙不飨福,身亦有不测之祸,卿宜戒之)。”

  郭子仪,是唐朝中期的名将。“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其实论实力,郭子仪是当时最有资格当谁也不摆的军阀的,但他却是一个能够与皇帝保持一致的好干部。据不确切的小道消息记载,皇上说上东,老郭不上西;皇上要撵狗,老郭不抓鸡;皇上想夹菜,老郭绝不转桌。 

  高宗以“好干部”郭子仪为例,足见其用心良苦。但赵构对统兵的大将一直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法,然而此次打了一巴掌后,却再未程序性地给一个甜枣当下文,完全是杀气腾腾的震慑,无一丝收买、笼络之辞。据后世史学家分析,恰恰是在这个时候,高宗赵构向张俊亮出了将与金兵议和及收回各大将兵权这两张底牌。

  按理讲立场是最不容易改变的,否则就不会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之类的名言出炉。但张俊不仅改变了主战的立场,而且还是360度式的。正是在此次谈话后,一向表示要与金兵血战到底的张铁山,不仅与高宗达成了“约俊主和议,尽罢诸大将,悉以兵权归俊”的口头协议,还与秦烩之间开始出现了王八瞅绿豆般的“艺术效果”。

  正如史料中所记载:“(张俊)力赞和议,与桧意和,言无不从。”

  作为“中兴四将”中吃的咸盐最多的将领,张铁山为何不顾名节,作出让世人唾弃的行径。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反目——偶然的结果还是必然之结局(2)
作为“中兴四将”中吃的咸盐最多的将领,张铁山为何不顾名节,作出让世人唾弃的行径。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 妒妇心理,红眼病作怪:

  有一个很雷锋的词;叫做“成人之美”。可实际情况却是“成人者寡、忌贤者众”。因此;唐朝著名思想家韩愈才发出了“事修而谤兴、徳高而毁来”的慨叹。

  从目前掌握的史料来看,张俊与老战友岳飞之间产生隔阂,主要是由于其心理不平衡所致。 

  张铁山对岳飞由欣赏到毁谤,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黄金搭档期。

  岳飞,曾经是张俊的心腹爱将。1129年,南宋长江防线总司令杜充宣布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战争——投降,因此而成为叛徒中的*,即:最可耻的叛徒。被誉为中兴之本的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虽有虎踞龙盘之势,但十万守军,跳槽的跳槽、复员的复员,女真兵几乎兵不血刃,就成为了这座六朝古都的新主人。

  主帅杜充连声招呼也没打就换单位了,使年已二十七岁的中级军官岳飞有了独立成军的机会。岳飞拒绝了许多残兵败将推其为主帅,打回老家,啸聚山林,做黑老大的美意,而是率领一支数目不详,名为正规军,实为游击队的小股部队,在今天的江苏、浙江、安徽一带,流动作战。1130年四月,这支未来岳家军的雏形,调拨到都统制张俊麾下;1130年五月,岳鹏举收复南京,一时声名远播,成为张铁山眼中不可多得的将才。

  1130年十二月,张俊被任命为江淮剿匪总司令。张铁山自料本部人马缺少必胜把握,所以打了个“借调”报告,请求派遣已经调往刘光世帐下的岳飞军队,协同作战。

  仅仅4个月的时间(1131年2月至1131年6月),张,岳二人犹如中国历史上鲜有的梦幻组合、黄金搭档,打跑游寇李成,降服张用、曹成。

  此时的张俊,尚未暴露妒妇本性,反以谦谦君子形象示人,盛赞:岳观察之勇略,吾与汝曹但不及也。将平叛的战功,以岳飞为第一。

  点评:公正地评价;如果没有张俊的举荐;在通往名将的道路上;岳飞也许还要走一段更加漫长的旅程。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暗生醋意,妒火中烧(1)
第二阶段,暗生醋意期。

  常言道: “海会枯、石会烂、四季会换”,同样的道理:“人心也会变”。

  自从平定流寇后;张俊、岳飞二将不仅未“再度携手、共创辉煌”,反而步入了暇疵期。

  这个时间大约可界定在1134年8月岳家军收复长江中游的襄阳六郡之后。收复襄阳是岳飞军事生涯的一次质的飞跃,从此,岳家军不再是一支地方武装,而是雄锯抗金第一线的一支劲旅。岳飞也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名将,而是明星中的明星、大腕里的大腕。不仅成为了子爵(武昌县开国子),步入贵族行列,还被授予军人中的最高荣誉——节度使。这时候张铁山再看岳飞——这位曾经非常招人喜欢的虎将,已经开始出现了“眼眶发青”等不良化学反应。

  第三个阶段,妒火中烧期。

  这个时间的界定大约在1135年夏,岳家军*洞庭湖杨幺义军之后。*洞庭湖农民起义军,招降五万多农民军,使岳家军的人数扩大了一倍。在1135年初,宋高宗赵老九本来就已经给岳飞吃了小灶,让岳王的爵位从子爵(武昌县开国子)越过伯爵直接跳到了候爵(武昌郡开国侯),又因为岳家军解除了南宋政府持续了六年的洞庭心腹之患,于是不仅拜岳飞为检校少保,爵位也从子侯爵提到了郡公(武昌郡开国公)。这个时候岳飞已经感觉到张俊、韩世忠等大将对自己不满,于是便挑了两艘缴获的楼船原封不动地送给了这二位。

  韩世忠毕竟是一个比较容易收买的好同志,面对这顿免费的午餐,抱着不吃白不吃的目的,欣然接受了。可张铁山却认为这是有耍大牌之嫌的岳飞为奚落已经快沦为 “大路货”的自己; 而故意摆出的一副“暴发户”的嘴脸。于是,一种“仇富”的心理油然而生。结果,矛盾不仅未被缓解,反而激化了(世忠大悦,俊反忌之)。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暗生醋意,妒火中烧(2)
面对张铁山的咄咄逼人,岳家军中有一个头脑比较清醒的谋士叫薛弼,提出了“哥俩好”的建议,毕竟张俊、岳飞都是同属于地主阶级的阶级兄弟。但岳飞手下估计是某些混饭吃的幕僚,不知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弱智,还是为了证明有人比自己更弱智,总之是出了一个比较馊的主意——“不用惯着他”,结果两个人真的开始叫起号来了(《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记载:“飞威名日著,淮西宣抚使张俊益忌之。参谋官每劝飞调护,而幕中之轻锐者,复教飞勿苦降意,于是飞与俊隙始深矣。”)。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岳飞对于手下的谋士所提出的意见不具备极强的鉴别能力。

  在封建社会里,给谁涨工资或提拔谁,其实就是全国最大的私营企业主——皇帝佬一句话。相对于不太会来事的岳飞而言,其实张铁山和赵老九的关系更靠一些。虽然岳飞是当时最年轻的节度使和军功贵族,但是他在朝廷中的地位,从来没有超越过张铁山。所以张俊对岳飞的嫉恨,只不过是觉得作为一个老战士的荣誉感遭到了年轻人的伤害。但这个“誉”对于老张而言,搀杂了太多“沽名钓誉”的含义。

  张俊虽然十六岁就扛枪,但是几乎并无什么比较经典的战例供大家瞻仰,逐渐产生了看见年轻人就酸溜溜的感觉:“以前人家都管我叫张铁山,可现在让这小子比的,就差喊张废铁了。”岳家军雄据两湖,独挡一面,气势远在其他兄弟部队之上。张铁山在军中的声望同后起之秀岳鹏举相比,更是判若云泥,距离越拉越大,终于超出了老张的承受范围。

  张俊认为自己永远都应当是岳鹏举心中的“铁山大哥”,老张可以允许爱将茁壮成长,但绝不允许其坐大,尤其是不能大到自己一夹菜就有人转桌的地步。这样的人格,也许同张铁山出身于黑社会性质的群盗,有一定联系。好比帮会中的大哥和小弟一样,大哥非常爱护、关照自己的小弟,有钱同花、有酒同喝、有妞同泡,但前提条件是:小弟永远只能是小弟,绝不能成为对自己有威胁的二哥。。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趋炎附势,以求自保。
随着宋、金之间的战争逐渐接近尾声,政治神经“超敏感”的张俊很快意识到,曾经非常牛的武将又要回到解放前,接受旧社会的统治了,以秦烩为首的文官集团执掌朝纲已是大势所趋。这个时候首鼠两端的老张真恨不得做个“变性手术”,加入到文臣行列。

  当然,张铁山能够和秦烩成为“蛇鼠一窝”的好朋友,除了自身积极要求“进步”外,还和赵老九脸往哪边偏的政治态度态度有关。粘了毛比猴还精的赵老九一方面利用武官集团御敌,另外一方面又防范这些手握重兵的家伙效仿自己的先祖赵匡胤把老板给踹了,自己当法人。1141年之后既然以战求和的目的已经达到,从军队干部手中夺权便不可避免地被提到历史日程。。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贴心小棉袄之谜(1)
在南宋诸多名将中,最让赵老九忌惮的只有岳飞、韩世忠、张俊三人,余者或因资历,或因实力,皆不足虑。  那么赵老九为什么会选择“老革命”张铁山作为突破口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 与诸多名将不和:

  除了岳飞,张铁山还和与刘光世、刘琦(据不完全统计)等军事将领间因为一些或鸡毛、或蒜皮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