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营上将-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宇文宪听完郭嘉的战前分析,心中暗道:“果然到最后曹操还是出了粮草问题,不知道因为我的到来有没有改变袁绍屯粮乌巢这一史实。有就好办,没有可就麻烦了……”

    宇文宪陷入了沉思,却被曹操的洪亮声音从思绪中拉了回来,只见曹操说:“现在我等已经退无可退,后面便许都,因此必须在此处和袁绍分出胜负。这一战将决定我与尔等的身家性命,胜了,我等可继续享受这荣华富贵。败了,我等将死无葬身之地。

    这一战更将决定天下霸主之位,此战若胜,那么距离我等平定天下只期便不远矣。此战若不胜,我等身败名裂,壮志、功名、富贵,这些都将化为乌有。我等将被后世史官描写成阻碍天下一统的绊脚石,反倒是袁绍会被说成是乱世英雄。

    所以,此战只能胜不能败!望诸位勠力同心,击败袁绍!”

    曹操一番慷慨陈词说的麾下文武群情激奋,众人齐声应道:“勠力同心,击败袁绍!”

    又过一日,袁绍大军抵达官渡,依沙堆建立营寨,东西宽约数十里。紧接着长子袁谭率军赶到,袁绍便立即升帐,讨论如破操。

    此时许攸又和田丰、沮授起了冲突,双方意见相佐,袁绍为此又在纠结。这时一个消息传来,说焦触率军回营了。袁熙率军出去数日未归,袁绍一直在担忧,现在听到副将焦触回营心中激动万分,但随即又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袁绍急忙传见焦触,焦触进帐之后,心中惶恐万分。袁绍见他紧张成这样,那种不祥的预感更加强烈,他赶紧问焦触道:“我儿袁熙呢?为何没有和你一起回来?”

    焦触照实答道:“二公子他……被曹军掳走了!”

第99章 战官渡(一)() 
焦触将袁熙是如何被掳走,自己又是如何四处寻找无果的事情经过告诉了袁绍。袁绍听完之后勃然大怒:“来人,把焦触拉下去砍了!”

    焦触虽然料到会是这么个结果,但现在亲耳听到袁绍下令心中还是十分害怕,急忙求饶。这时沮授出言道:“主公,当时二公子被曹军劫持,焦触将军也是为了避免二公子受到伤害才答应曹军要求。事后他也努力追寻过了,望主公饶他一命吧。”

    “你说的轻巧,若换做是你的儿子被曹军劫持,你会如何?休要在劝!”袁绍不买沮授的账,可怜焦触就这么被袁绍斩首了。

    这时,袁绍不再为犹豫,他打算主动出兵邀曹军决战。许攸见袁绍如此说心中暗喜,可田丰却是坚决反对,他对袁绍说:“我军屡战屡败,军心不振、士气低落,曹军却是屡战屡胜,又连斩我军两员大将,士气高扬。当此之时,应深沟高垒以避其锋芒,好养精蓄锐、重振军心,此时出战必为曹操所败。请主公三思!”

    许攸反驳说:“正因我军士气低落,才更需要一场大胜来挽回军心。胜败乃兵家常事,我军兵力仍是数倍于曹军,只要是正面交锋,定能取胜,请主公不要犹豫。”

    田丰见许攸反对急忙对袁绍说:“主公莫要听信小人谗言,千万不可出战曹操啊!”

    袁绍此时正因袁熙被曹操掳去而愤怒不已,恨不得立即和曹军开战,此时田丰谏言他根本听下去。许攸顺着袁绍的意思反驳了田丰,袁绍便觉得田丰所言完全是在霍乱军心,当下就叫人将田丰押回黎阳下狱。

    沮授见状,他知道这个时候劝袁绍收回成命是不太可能,只能是先说服袁绍不要出战,这样田丰才能被赦免。

    于是沮授说:“禀主公,我军虽众,然勇猛不及曹军;曹军虽精,然粮草不如我军。曹军粮草不足,必求急战,我军粮草可支百日。此时只需坚守不出,旷以时日,曹军粮尽则不战自败矣,而我军却不伤一兵一卒。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乞主公采纳。”

    可惜袁绍现在什么话也听不进去,听到沮授又劝他不要出战,恼火不已。不过好在袁绍讨厌田丰胜过沮授,因此沮授只是被解除了军师一职。等沮授出去时,许攸又对袁绍说:“既然沮授言粮草如何重要,不如就派去负责赌运粮草吧。”

    于是沮授便去当督粮了。在袁绍那的刘备听说了田丰下狱、沮授被贬的事情,心里对袁绍彻底失望了。本想一走了之,只是他一直很在意自己的二弟关羽是不是就在曹操那里。于是乎又留了下来,希望能在两军交战时见到关羽。

    次日,袁绍集结四十万大军于官渡列阵,声称要和曹操决一死战。

    曹操幕府升帐,询问郭嘉道:“袁绍搦战,我等应不应战?”

    郭嘉没有丝毫的犹豫,也没有多余的话语,只回答了两个字“不应”。

    “不应?”曹操一听就觉得奇怪,不由说道:“先前言我军只能速战取胜的是奉孝,如今袁绍求战,劝我不要应战的也是奉孝,你可把我弄糊涂了。”

    岂止是曹操感到不解,那些武将们也多数想不通,宇文宪也不例外,他认为袁绍经历多次大败,从他到士兵,肯定都是士气低落。此时袁绍求战,要么就是被许攸等人戳窜,要么就是因为袁熙被俘。

    “……总之袁绍气急败坏,袁军士气低落,这不正是给袁绍迎头痛击的大好机会吗?为何郭嘉不同意出战?”宇文宪望着郭嘉,迫切的想知道郭嘉的想法。

    面对曹操和诸将的质疑,郭嘉先是让众人稍安勿躁,接着开始向众人解释:“诸位相比都以为此时袁军士气低落、人心思乱,正是痛击袁军的大好时机,其实不然。袁绍及其麾下文武自数月前起兵以来,屡屡受挫,所谓知耻而后勇,此刻他们迫切的需要一场大胜来洗刷耻辱。而袁军将士同样屡战屡败,士气和战心都跌倒了谷底,低的不能再低了。

    所谓物极必反,而今的袁绍是主欲求胜、将欲雪耻、兵欲建功。再者袁绍此时必然已经知道其子为我军所掳,其必发雷霆之怒。故,此刻我军如若应战,或可取胜,然必损兵折将。此为在下不同意出战缘由之其一。

    其二,我军只有十万精锐,袁绍哪怕再战死二十万人,其仍有二十万人。而我军欲消灭袁军二十万又将付出多少代价?此战关键就在于敌我兵力消长!我军何以士气日盛?正因袁军兵力一减再减,而我军却仅伤及皮毛。唯有不断借智略与奇谋以极少代价大量消耗袁军,我军方能取胜。在下建议速战,然并非硬战,望丞相纳之。”

    说完,郭嘉对曹操便是一拜。

    在郭嘉陈述的过程中,不少将军已经渐渐明白了郭嘉的用意,此时都纷纷看向了曹操,等待曹操决断。曹操同时也看向了众人,问道:“诸位以为然否?”

    作为武将之首的曹仁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发言人”,而其答案自然也是赞同郭嘉所说,之后便是一帮文武纷纷附议。曹操见此便拍案决断:“就依军师所言,各部加强戒备,做好御敌准备。传令下去,任何人不得擅自出战,违令者斩!”

    “会议”就这么结束了,宇文宪一路走回自己的营帐,一边还在想:“怎么感觉曹操有点不对啊……郭嘉所说的道理如此简单,我一时想不到也就罢了,可曹操怎么会想不到?说好的雄才大略、权谋过人呢?”

    而早在刚才众人尽皆离去的时候,在曹操营帐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郭嘉问曹操道:“丞相,在下演技如何?”

    曹操应道:“演技?奉孝何意?”

    郭嘉答道:“在下是想说丞相演技仍需继续努力,不然被人看穿可就适得其反了。”

    听完这句话,曹操面色沉了下来,暗道:“的确,世人可不都是奉孝……”

第100章 战官渡(二)() 
宇文宪现担任先锋营统率,是整座大营的门户,先锋营之后才是前营。他回到帐内,下令各部加强守备之后便继续看起了兵书,书名是《齐孙子兵法》,也就是著名的《孙膑兵法》。

    “凡陈有十:有枋陈,有员陈,有疏陈,有数陈,有锥形之陈,有雁行之陈,有钩形之陈,有玄襄之陈,有火陈,有水陈,此皆有所利。”

    宇文宪刚读了前文就这里面有几个通假字,于是宇文宪只好按照“老办法”,拿起毛笔在竹简上修改,幸好空间足够。

    “陈是阵,枋应该是方,员通圆……那么就是凡阵有十:有方阵,有圆阵,有疏阵,有数阵,有锥形之阵,有雁行之阵,有钩形之阵,有玄襄之阵,有火阵,有水阵,此皆有所利。

    方阵、圆阵应该都是防守阵型,疏阵、数阵则是指军队排列的疏密,锥形阵、雁行阵、钩形阵同属进攻型阵法,火阵、水阵就更简单了,可这玄襄阵是什么?”

    宇文宪无法理解“玄襄”二字含义,只好暂时不理,继续读了下去:“方阵者,所以专也。圆阵者,所以团也。疏阵者,所以吠(这是疑同字,并不确定,原文为狊)也。数阵者,为不可掇。锥行之阵者,所以决绝也。雁行之阵者,所以接射也。钩行之阵者,所以变质易虑也。玄襄之阵者,所以疑众难故也。火阵者,所以拔也。水阵者,所以伥固也。”

    这里大致意思宇文宪也明白,唯独玄襄阵的“疑众难故”宇文宪甚是不解。为此,宇文宪继续看下文,希望能从下文找到相关内容。

    “玄襄之阵,必多旌旗羽旄,鼓庄,甲乱则坐,车乱则行,已治者(后面还有一字,尚未解析),槪龢}啐啐,若从天下,若从地出,徒来而不屈,终日不拙。此之谓玄襄之阵。”

    看到这里宇文宪算是有所悟出了,“原来玄襄阵关键在‘玄’字,要让军队看似多而乱,然而实际却是紧密有序。”

    就在宇文宪有所领悟,准备继续看后面关于如何布阵的内容时,突然听到外面鼓声大作。“难道有人擅自出战?”宇文宪一边想着一边跑出营帐。

    原来不是己方的军鼓在响,而是袁军的鼓声。

    “靠的这么近,真想直接攻打营寨不成?只是人也太少了些——咦!那个人是……”

    “诚都!丞相有令,各部大将自带一千人马于寨前列阵!”

    宇文宪回过头一看,原来是曹仁在喊他,此时他已经带着人马准备出去了。多想无用,宇文宪也立即点了一千人出寨,很快曹操就集结了两三万人于寨前列阵。宇文宪悄悄问了曹仁才知道,原来是袁绍见曹操大军不应战,便打消了正面决战的想法,但他却仍带领着五万精兵靠近曹军营寨,并派使者告诉曹操,他要“斗将”。

    颜良、文丑已死,袁绍麾下再无勇猛上将,可袁绍却还敢提出斗将,曹操和郭嘉等人以为必定是袁绍那里还有人为世人所不知,或者是有新人投靠。因此曹操决定应战,顺便看看这个能够让袁绍提起斗将勇气的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袁绍那边见曹操出战,便冲对面大喊:“曹阿瞒!你敢斗将否?”

    曹操大笑道:“我麾下猛将如云,不似你只有‘颜良文丑’,有何不敢?”

    曹操这一波嘲讽把袁绍给气的不轻,袁绍看向了身边的刘备,刘备会意,遂对身边一将言语了几句。只见那将挺枪飞马而出,来到两军阵中自报名号道:“我乃常山赵子龙,贼将速来受死!”

    “果然是他!”宇文宪十分震惊,方才他就看到对面一白袍银铠还骑着白马的人,就目前他所见到的这样的人有三个,一是自己的义弟孟举,二是马超,剩下一个自然就是赵云了。

    “他怎么会在这,历史上官渡之战没有他啊!难道是因为我导致历史已经开始发生了一些改变?”

    震惊的不光是宇文宪,还有关羽。不过他不是因为看到赵云震惊,而是看到了刘备。虽然距离有些远,但结拜多年,关羽还是能够一眼认出那模糊的身影就是刘备。当然了,与之对应的还有刘备,他也认出了关羽,因为关羽的长髯太明显了。

    曹操听见对方名号,又观其相貌,心中暗道:“此人好生面熟,似乎在哪见过?”

    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只曹操,其麾下部将也有不少人有印象,有的甚至已经响起是谁了,其中于禁就对他印象深刻。这时郭嘉对曹操说:“丞相可还记得昔日徐州城下那白袍小将?”

    郭嘉这么一提醒,曹操就立刻想起来,当初他攻打陶谦,刘备从背后杀来,打头阵的就是赵云。此外参加那场战斗的将军们也都想起来了,不过没参加的将军则还是一头雾水。

    “丞相,末将请求出战赵子龙!”

    从夏侯惇开始,紧接着许褚、徐晃、乐进等人纷纷请战。

    这时回顾左右,看到了昔日吕布麾下的宋宪、魏续、侯成三人,曹操便说:“吾闻汝乃吕布麾下猛将,可敢出战赵子龙?”

    宋宪答道:“我等自归降丞相,无功受禄,今愿枪挑敌将以报丞相!”

    说罢,宋宪绰枪上马直取赵云,赵云见状拍马相迎。双方错马,宋宪一枪刺出被赵云闪过,赵云趁势一枪打在了宋宪后背,宋宪当场吐血而亡。

    曹操这边的魏续、侯成见此,对曹操说:“贼将杀我同伴,我二人愿去报仇!”

    曹操应允,于是两人一个持矛、一个持戟杀向了赵云。对这样的“无名小卒”赵云自然不惧,不到三个回合,便挑杀二人。

    “末将愿生擒赵子龙献与丞相!”此时夏侯惇终于按奈不住向曹操请战,曹操叮嘱夏侯惇道:“敌将骁勇,务必小心。”

    夏侯惇应喏而出,来到赵云面前,喝道:“贼将,可认识我夏侯元让!”

    “无需多言,来战便是。”

    “好!爽快!看枪!”

第101章 战官渡(三)() 
夏侯惇与赵云缠斗在了一起,袁绍见赵云连挑魏续、宋宪、侯成三将,现在又在和夏侯惇的战斗中占尽上风,多日苦闷总算驱散不少。

    夏侯惇和赵云大战了三十回合,赵云步步紧逼,夏侯惇一直处在被动防御的状态,鲜有反击的机会,心中又怒又急。心中暗道:“想不到这白面小子这么厉害!真是气煞我也!”

    “丞相,我兄长看似不敌那赵子龙,让末将前去相助吧。”夏侯渊见夏侯惇被压制,担心夏侯惇受伤,因此向曹操请战。

    “丞相,我有一言。袁绍既然想靠那个赵子龙力挫我军士气,我们又何不让宇文将军再给袁绍他们一个重击呢?如果此番连赵子龙都败下阵来,那么袁军刚刚恢复的士气可就一下又跌下去了。”郭嘉如是建议道。

    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转过头正要唤宇文诚都,却正好同时看到了关羽。便又问郭嘉:“奉孝,我若命云长出战,其是否会临阵倒戈?”

    郭嘉笑道:“主公多虑了,虽说刘备就在对面,然刘备的两个夫人却在许都,关羽岂敢行倒戈之事。再者,关羽忠义,其昔日曾与赵子龙并肩作战,如今赵子龙俨然已经归顺刘备,关羽又怎会应战?这也是我为何不言关羽,只点宇文将军之因。”

    曹操听到这里稍稍释怀,只是他马上又开始为如何把关羽留下来烦恼了。因为刘备已经出现在关羽面前,按照昔日约定,关羽必然离开。不过此时曹操没有太多精力去思考这个问题了,就在他们交谈之际,夏侯惇突然传来一声痛喊。

    原来刚才赵云一招虚实交加的枪法让夏侯惇真假难辨,虽然躲开了致命伤,却导致左臂被赵云的亮银枪顺带划开了一道不浅口子。

    “诚都,速去换下元让!”曹操见夏侯惇受伤急忙命宇文诚都出战。

    “终于轮到我了,早就手痒了!”宇文宪接下命令,心中暗喜。火龙驹也仿佛听懂了曹操出战的命令一般变得异常兴奋,载着宇文诚都便朝赵云狂奔过去。

    “赵云休狂,宇文诚都来也!”宇文宪声到人到,赵云本欲攻向夏侯惇,发现宇文诚都到来便暂时收了长枪。

    宇文宪来到夏侯惇身旁对他说:“夏侯将军,丞相令你回阵,这里就交给我吧。”

    夏侯惇虽然不甘心,但是自己目前确实不是赵云对手,再加上有曹操军令,夏侯惇也只好带着遗憾和不甘朝本阵去了。

    就在宇文宪和夏侯惇说话之时,赵云仔细观察了宇文诚都,他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那杆凤翅镏金镋上。脑子里顿时浮现出几年前在徐州城下的一幕:

    “相必将军就是常山赵子龙了。”

    “正是!贼将,拿命来!”

    ……

    “看来今日我赵子龙遇到对手了,你叫什么名字?”

    “我乃宇文诚都是也!如何?还要再战吗?”

    “正合我意!”

    ……

    “是他!”赵云认出了宇文诚都。

    这边夏侯惇走了之后,宇文宪也看向了赵云,并对他说:“赵将军,别来无恙,可还认得我。”

    赵云嘴角一扬,说道:“当日一战令我难以忘怀,更别说今日之宇文诚都了,你的威名可是天下皆知啊。让我意外的是,没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