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营上将-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纯听完已经明白了宇文宪的意思,他说:“此策可行,只是将军打算以何等标准选拔?”

    宇文宪将自己的选拔标准告诉曹纯后,曹纯连连摇头:“此等标准过于严苛,若按将军之法,莫说五百人,能凑足半数都有些困难。”

    宇文宪却坚持道:“正因标准严苛,故所选出者必定战力强悍。若是果真凑不足五百人,那便取此标准以下成绩最优者补之。且此营训练强度也要比普通士卒更大,至于如何训练,我也有了初步计划。

    曹纯虽然并不看好,但他也知道兵贵精不贵多的道理,若是有这样一支战力强悍的部队,那么在实战中,说不定在己方处于劣势时扭转乾坤。

    翌日,宇文宪便强制下令命五部校尉按照他的标准在各自部队中进行尖兵的选拔。三日后,所有选拔全部完成,其结果比曹纯料想的还糟糕,因为通过选拔的才一百五十二人,而且多数都是勉强达到“及格线”。

    宇文宪也对这个情况出乎意料,不过转念一想他也就释怀了。毕竟他的五千人也只不过是曹操十几万大军中的普通部队,并非精锐。

    于是,宇文宪便按照原定的计划,将及格线以下的人往上填补至满编五百人。同时宣布新成立的这支部队暂不设置统帅,而是由副将曹纯直辖。

    而后,宇文宪便和曹纯重新拟定了训练计划。在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宇文宪将这五百人集中起来,给他们训话。

    宇文宪说:“各位弟兄,你们都是从五千人中挑选出来的,你们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这说明你们个个都是能够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的精兵。但是,这还不够,为什么?因为你们还不是精兵中的精兵,强者中的强者!”

    宇文宪此话一出,下面便有些人窃窃私语,宇文宪都看在眼里,他又接着说:“我本来打算将新成立的这个营称为‘尖兵营’,什么是尖兵?大家都见过长枪,枪刃上什么地方最锋利和尖锐?毫无疑问是枪尖!如果整支军队就像一杆长枪,那你们就是那个枪尖!你们要比所有的军队都最先插入敌人的心脏,给予敌人致命一击。可是,如果这杆枪不够锋利,一枪刺不死敌人,那就说明这杆枪的枪尖该重新打磨了。”

    下面的士兵已经有不少人听出了宇文宪是在暗指他们战斗力不行,还需要加强训练。但有些人却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强,宇文宪的话是在贬低他们,尤其是那少数比较轻松就通过选拔的人。

    宇文宪又说:“你们当中虽然有比较轻松就通过了选拔的人,但那个选拔标准只是一个门槛而已,一个让你跨入这个尖兵营的门槛。而不是一个证明,证明你已经是精兵中的精兵了,所以你们这些人都给我收起你的傲气。还有哪些虽然通过选拔,但只是勉强达到的人就更没有资格自以为是了。至于那些没通过却站在这里的人,就不用我多说什么了。”

    宇文宪说到这稍微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从今日起,尖兵营正式成立,全营没有队率、屯长、军候,全营分为五十什,每什选拔成绩最好者任什长。每月底都会考核一次,成绩分‘甲、乙、丙、丁’四等,成绩为‘丁’者离开尖兵营。其他未站在这里的四万五千人同样每月考核一次,达到同样的标准,他们也会进入尖兵营。还有,什长自身考核成绩若是达不到全什平均水平,便撤销该什长职务,另选一人担任。三个月后,我会从什长中提拔出队率,空缺出的什长位置从成绩上等者挑选。六个月后,我会从屯长中提拔一人为尖兵校尉作为尖兵营的统帅。队率和屯长任职期间同什长一样,考核成绩未及本队、屯者职降一级。”

    宇文宪说完后,便将话语权交给了曹纯。

    曹纯说:“尖兵营训练将比你们以往的训练强度更大,也更加严格,军法军纪同样与以往不同。我将亲自担任‘总教官’一职,我身后这数十人叫做‘执法队’。但凡触碰尖兵营军纪者,一律严惩不贷。”

    随后,曹纯宣布了五十名什长的任命,并宣读了尖兵营的《尖兵营禁律》,这是宇文宪结合了这个时代的军法和后世军规条例并进行精简后的产物。

    处理完这件事后,宇文宪又回到了营帐里,开始定制尖兵营未来一年的训练大纲。

第24章 献帝东归() 
宇文宪为了训练“尖兵营”,再度启用了曾经尝试过的后世训练方法。起初收到了一些效果,但在经过了一个多月后,曹纯就向宇文宪反应,说士兵厌训的情绪越来越严重。

    “这是为什么呢?”宇文宪一时没有头绪,便决定和曹纯一同前往尖兵营“实地勘察”。

    宇文宪进了尖兵营的统帅营帐后,对曹纯说:“子和,你去把所有的什长叫到这里来。”

    曹纯领命而出,不一会,原本还显得宽敞的营帐里就挤得到处都是人了。

    宇文宪开门见山,直接就问他们说:“你们都跟我说说最近士兵们的情绪如何,士气如何。”

    一开始没有人开腔,等了半刻,才有一个人率先开口说:“禀将军,别的什我不太清楚,但我们什的其他九个弟兄最近一个个都是愁眉苦脸的。而且还有训练时无精打采,平时却个个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还有……”

    那人说道这里便停了下来,似乎是不敢在说下去,宇文宪当然不会就这样算了,他追问道:“还有什么?说下去,我不想听假话。”

    那人壮着胆子又接着:“还有几个兄弟说想退出尖兵营。”

    那人说完便又把头缩了回去,完全没有了一开始的那个胆色了。

    宇文宪扫了一眼在场的几十个什长,问道:“其他什也是这样的情况吗?”

    之前一句话都不敢说的什长们这时才小声附和,宇文宪又问道:“你们有没有问过他们原因?”

    这时,在场又是一片寂静,宇文宪见他们不说话气得用拳头砸了一下桌案,其他什长顿时噤若寒蝉。曹纯好似思考了一番后,对宇文宪说:“将军,或许和伙食有关。”

    宇文宪一听到“伙食”两个字顿时就明白了,心里暗道:“原来如此,后世军队伙食明显好于现在。更何况,就连后世军队的后勤供给都有区分普通部队和特殊部队。尖兵营训练量远大于其他士卒,但伙食却一样,看来是身体能量消耗过大却得不到足够的补充,所以导致了士兵们厌训。”

    宇文宪一时激动,对曹纯说:“还是子和机敏!”可是话音刚落,宇文宪又说了句:“可是怎么解决呢?”

    曹纯也觉得这是个棘手的问题:“粮草供给都是定量的,如今若想改善尖兵营的伙食,的确有些难办。”

    宇文宪这个时候想到了曹操,除非曹操肯在原来的基础上多给他划拨些粮饷,不然没有任何办法。

    “以我现在的身份,想和‘后勤总管’荀彧沟通显然不可能,直接和曹操沟通就更不用说了。该找谁帮忙呢……”宇文宪陷入了沉思。

    突然,宇文宪把目光投向了曹纯。曹纯看宇文宪突然盯着自己,顿时感觉浑身不自在,他问道:“将军,你看我作甚?”

    宇文宪说:“我想到了解决的方法了。”

    曹纯一听赶紧问道:“是何方法?”

    宇文宪说:“此是还得劳烦子和了。”

    “响鼓不用重锤”,曹纯这个时候也明白宇文宪的意思了。曹纯是曹仁的亲弟弟,同属曹氏家族,而且曹操对于曹仁是相当器重的。宇文宪希望曹纯休书一封给曹仁,再通过曹仁向曹操请示,这样曹操说不定就会答应了。

    曹纯雷厉风行,当场就取了笔墨。宇文宪的想法是,不光是伙食要比普通士兵的好,因为这是用来做先锋部队的,相当于后世的突击队,风险极高,所以宇文宪希望曹操能够给这五百人双倍的粮饷待遇。

    曹纯将宇文宪的要求,以及尖兵营的具体情况甚至将训练的方法都十分详细的写了出来,最后交给了自己的亲信快马送往许昌。

    此时远在许昌的曹操刚刚获得了一个天大的消息,而他正在为这天大的事而“欣喜若狂”,那就是“献帝东归”。整件事的起因经过还得从兴平二年初说起。

    兴平二年(195)年初,董卓的余党李傕、郭汜等人攻陷了长安,汉献帝刚脱离董卓的掌控,转眼又落入了李、郭二人手中。不久之后,李傕、郭汜互相猜忌,最终决裂,相互攻伐。汉献帝起初派人讲和,结果李傕、郭汜根本不买汉献帝的账。后来郭汜与安西将军杨定同谋想要劫持汉献帝,李傕闻讯,抢先将献帝迎至其营中,还将皇宫里的“皇家专用品”抢劫一空,随后又放学董卓“焚烧洛阳”,在长安也放了一把火。

    郭汜见李傕抢了汉献帝,他干脆抢了一干大臣。两人对峙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大打出手,一连数月双方死伤数万。

    兴平二年五月,李傕自封为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

    兴平二年六月,同为董卓旧部的张济到长安想说服李、郭和解,并欲使献帝移居弘农。献帝此时亦想东归旧都洛阳,遂遣使敦请李傕,使者往返十次,方得准许。与此同时,由于李傕部将杨奉倒戈,加上之前所招羌、胡之兵都因汉廷许以封赏各自散去,兵势大减。于是便听从张济得建议,以双方女儿为人质,和郭汜罢兵讲和。

    兴平二年七月,汉献帝以张济为骠骑将军、杨定为后将军、杨奉为兴义将军、董承为安集将军,终于踏上东归的路途,就是在这个时候,汉献帝发出天子诏书,令各路诸侯勤王。

    曹操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叫来了手下众谋士,商议对策。

    荀彧率先说道:“昔日晋文公纳周襄王,而使得诸侯归附,方成五霸之一;高祖为义帝发丧,而使得天下归心,最终灭项羽于垓下,奠定我大汉四百年之基业。今天子蒙难,主公当趁此时响应天子诏书,率兵勤王,此乃千载良机也。若不早图,他人必定先主公而为之。”

    郭嘉接着荀彧说道:“文若所言极是,此乃天赐良机,主公万不可错过。只要能掌握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主公之霸业便指日可待。”

    郭嘉一句“挟天子以令诸侯”正中曹操下怀,他正想说“奉孝之言甚合我意时”,荀彧却又严肃地说道:“奉孝,挟天子以令诸侯乃是‘董卓’等逆贼之行径,你岂能建议主公也如此?”

    荀彧说完又对曹操说:“主公志在荡平四海、匡扶汉室,欲成此宏图大业,则当奉天子以令不臣!”

    曹操又听到荀彧的“奉天子以令不臣”,心里总感觉有些别扭,而且他似乎对荀彧又有了新的看法。但这一切曹操都没有表露出来,曹操说:“挟天子也好,奉天子也罢,总而言之将天子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才是现在的当务之急,若是晚了一步,便如荀彧所说,天子必落入他人之手。”

    曹操所说的他人,实际上就是跟他从小玩到大的“朋友”袁绍。曹操和袁绍的关系从小就十分要好,这或许和他们的出身有关系,曹操众所周知是所谓的“宦官之后”,在别人眼中是出身低贱。而袁绍虽然有着“四世三公”的名号,但他实际上是个“庶子”,在小的时候同样被人看不起。正因如此,两人才“玩到了一起”。

    哪怕是在讨伐董卓时,曹操和袁绍产生了矛盾,但这并对两人的感情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当初曹操攻打徐州时,袁绍甚至派出了三营兵马支援曹操,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随着两人各自势力的不断扩张,袁绍在河北,曹操在河南,两人几乎都清楚地意识到,在将来两人之间必有一战。

    此时得到献帝东归的消息,曹操最担心的就是袁绍,因为袁绍实际上离献帝所处的位置更近,可以说近在咫尺。因此,曹操当即下令整顿军马,他要亲自去营救汉献帝。

    再说宇文宪这里,曹纯将书信送出后,宇文宪心中的一块石头算是暂时落了地。同时,为了提高尖兵营的士气,宇文宪事先就跟他们承诺了一个月内必定会给予他们双倍的粮饷,乃至以后都是。这个做法起到了一时的功效,尖兵营的士气恢复不少。

    某天,宇文宪想起自从到了白马县后,他就基本没骑过马了,现在突然有些想念他的坐骑火龙驹,于是他来到了马厩里。

    火龙驹一见主人来了,有些兴奋,发出了“唏律律”的声音。

    宇文宪来到火龙驹跟前,跟他“亲热”了一番,此时火龙却躁动了起来。

    “我知道了,你是太久没上战场了,想出去奔跑对吧。好,今天就带你到营外溜达溜达。”宇文宪说着便把火龙驹带出了马厩骑了上去。

    一开始火龙驹还听宇文宪的使唤,谁知一出城门,火龙驹便奋蹄急驰,宇文宪一看便知这段时间把火龙驹给“憋坏了”,索性任凭火龙驹驰骋。

    火龙驹“撒欢”了一段时间后速度渐渐慢了下来,火龙驹拍了拍它的脖子,又缓缓骑回了营区。

    宇文宪在外面“兜风”了一个时辰左右回到了营里,正巧碰见了曹纯,而且还看他手里拿着一卷竹简,不过脸色不太好看。

第25章 天下大势() 
宇文宪遛马归营,却见曹纯手里拿着一卷竹简愁眉苦脸,宇文宪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他上前问道:“子和,这是何物?”

    曹纯对宇文宪说:“将军,出大事了。”

    曹纯说着便将竹简交给宇文宪,宇文宪打开看完后,发现果然出大事了——这竹简是曹操发来的,要求宇文宪密切注意黄河北岸袁绍军的动向。

    实际上接到这一命令还有同样和他身处袁曹两家边境的武将,让曹操突然下这样命令的原因,不全是因为汉献帝东归洛阳,曹操担心袁绍捷足先登。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幽州的公孙瓒被袁绍彻底吞并了。

    “山雨欲来,子和,变天了。”宇文宪看着风云突变的天空,心里暗道“河北霸主诞生了!”

    冀州邺城,这是袁绍势力核心所在。大殿之上,袁绍大摆酒宴,正在接受群臣的恭贺,偏偏有两个人不知趣地出来扫了袁绍的兴。

    田丰,字元皓,原来是冀州刺史韩馥的手下,盛名在外却不得重用。袁绍得了冀州后便备足重礼,亲自招揽,任命其为冀州别驾。一开始袁绍还是十分欣赏田丰的才华的,尤其是他刚刚取得的“消灭公孙瓒”的成果田丰可以说居功至伟。但田丰性格过于刚直,经常惹得袁绍很不高兴。

    这一次,田丰又要给袁绍泼冷水了,他说:“主公征战河北数载,今终坐拥四州。然这数年来四州百姓历经战火之苦,田地荒芜,盗贼四起,民不聊生。当此时,应广派能吏,布施仁政,以安民心。进而才可扩军积粮,厉兵秣马,虎视中原。待时机成熟,主公则可带兵百万南征,涤荡中原、一统天下,此乃千秋功业。而今,内有百姓流离失所,外有群雄虎视眈眈,主公不思进取,反因成此区区小业而骄纵自满、大宴群臣。昔日,董卓坐拥西凉,独霸京师,拥兵数十万,却终日只懂得骄奢淫逸,最后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主公难道欲成董卓第二吗?”

    “放肆!”袁绍手下几大谋士之一的逢纪当场呵斥田丰,袁绍听完田丰的“滔滔大论”也是勃然大怒,尤其是田丰说他是“董卓第二”,袁绍当场便要发作。幸好此时另一大谋士沮授见状,出言相劝。

    沮授,史载他“少有大志,擅于谋略”,和田丰一样都是从韩馥那里归顺袁绍的。他最早担任冀州别驾,后来韩馥表其为骑都尉,归顺袁绍后,袁绍任其为从事。沮授性格与田丰有些相似,但相比田丰的“刚直犯上”,沮授更谨慎内敛一些。

    沮授劝道:“主公息怒,元皓也是一心为主公大业着想啊。”

    袁绍见有人出来相劝,自己也就不再好发作了,但心里依然不痛快,冷哼一声便不说话了。

    田丰见袁绍这个样子,暴脾气又要发作,沮授赶紧上前劝阻,示意他不要发怒。田丰和沮授关系不错,朋友相劝田丰便按下怒气,忿忿不平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田丰所说沮授是十分赞同的,但这个时候还有一件事沮授认为比这还要重要。本来他打算等酒宴结束后再告诉袁绍,但现在场面尴尬,沮授借此机会进谏同时缓解这个尴尬气氛。

    沮授说:“主公,元皓所说皆肺腑之言,臣亦赞同。然此时还有一事比这些更十万火急、刻不容缓。”

    袁绍问道:“公与(史书未记载沮授表字,这是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出现的)所说何事?”

    沮授说:“臣得报,天子东归洛阳,如今已到曹阳。主公生于宰辅世家,以忠义匡济天下。现在陛下流离失所,宗庙毁坏,陛下虽发勤王诏书,然各州郡牧守均以兴义兵为名,行兼并之实,没有一人响应。现主公已经初定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