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梭在历史大事件中的将军-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报!东面土丘之后,发现有大规模黄巾军。其中敌军的前军已经朝着中军冲过!”斥候策马来报消息。
“什么?!!”
“什么黄巾军不是在山都,怎么可能这么快!”
“迎击!列阵!”
“部队左侧转向!”
中军将领们在短暂混乱之后,迅速开始指挥各自部队准备迎敌。
船大难掉头,大规模兵团灵活性差的劣势,充分体现出来了。
10人部队,改变行动方向,只要几个呼吸时间。
100人部队,调转移动防线,列正防御,需要一通鼓的时间。
1000人部队,进行转向,列阵防御,要一盏茶的时间。
1万人的军队,调转部队行军防线,防御列阵,至少要三炷香的时间。
人数越多,军队规模越大,在行军过程中急转方向,列阵防御的耗时越多。
大汉部队的中军足足有8万大军。
在遭遇奇袭的慌乱情况下,各个部队调转方向,列阵防御,消耗的时间更多。
飞奔过来奇袭的黄巾前军,就是赌的这个时间差。
左翼军队想要拦下这支急速推进的黄巾军。
这支狂奔的6000人黄巾前军,竟然冲锋速度二次爆发,将左翼三万军队甩在身后。
中军的8万人列阵此时还没有完成。
“妈的,这些黄巾贼太快了。”百夫长张达手心都是汗渍,督促着尽可能多的士兵结成列阵
“快点。操!你们是哪支队伍的??交州郡兵怎么到我们队伍里!?”百夫长庆和和一队稀里糊涂混入军中的交州郡兵吼道。
“要撞上了!”苏烈大喊。
中军的列阵只完成一半。
更糟糕的是,还有一部分部队出现了混乱。
难道8万大军,竟然被对方6000人军队抓住战机攻破。
想到惨不忍睹的战败场景,苏烈忍不住闭上眼睛。
。
第86章 唯快不破()
轰!!!
两军重重的撞在一起。
。。。。。。。。。。。。
冲锋突杀过来的黄巾军前军被直接断成两截!
是杨龄军!!
“妈的!在老子面前秀机动性!找死!!”杨龄高声呼喊,他率领的1万先锋军,一个漂亮的90度折返,这支军队如鱼叉飞射过来,直径插入这支冒进的黄巾前军部队的腹部。
将黄巾军的二段冲锋,硬生生打断,整支部队也被拦腰结成两断。
。。。。。。。。。。。。。。。。
中军的总大将本阵。
诸将士和幕僚惊叹于牙将军杨龄军的机动性。
1万人的军队,即使是淮泗精锐士卒,调转部队行军防线,变化军阵,至少要三炷香的时间。
军队的强弱,士兵的素质和能力是基础。但是,真正能发挥怎样的战斗力,就是由将领决定的。
将军就是军队的灵魂
总大将托付给牙将军杨龄的一半淮泗精锐,在杨龄统率能力下,爆发出在宛城之战判若两军的超强机动力表现。
这就是灵魂对于一支军队作用。
“南方诸将之中,杨龄的控兵能力,可以说是第一。”中军的总大将本阵,汉军主帅朱儁捋着胡须说道。
天下兵法,无坚不破,唯快不破
这就是总大将,右中郎将朱儁任命杨龄率领一半淮泗精锐部队担任先锋的原因。
杨龄超强的控兵能力,赋予了这1万淮泗精兵超过普通军队数倍的机动性和灵活度。
短短一炷香时间,1万人军队就已经完成转向机动,立刻发起冲锋。
无论哪支军队中拥有这种能力的将领足以让任何一个敌军统帅羡慕。
。
汉军的1万人先锋军90度掉头,反向突刺,将这支冒进的黄巾军前军击穿,冲锋直接打断。
“黄巾贼寇已经被我们截成两段!杀!”杨龄手中长枪一招。
汉军士兵猛攻黄巾军被撕裂开的口子。
杨龄在1000本队士兵的护卫下,观察着战场局势。
宛城之战带来的士气加成,还在鼓舞着这支黄巾军队啊。
冲锋战术已经取得成功。
但是,两侧被分割的开来的黄巾士卒,没有立刻溃散,而是做着殊死挣扎,朝着汉军进行攻击,意图将军队被劣势的创口重新愈合。
“这就是胜利给士气带来的加成啊。”杨龄对身边的百夫长说道,“冲锋战术的效果已经发挥出来,下面就看双方军队本身的素质了。”
这些黄巾兵手持铁枪,身穿布衣。穿着草鞋,嘶喊吼叫着冲向身披坚甲,有长枪、朴刀、大盾等装备配置的大汉精锐步兵。
“刁民就是刁民,即使拿了武器,也终究不是正规军!兄弟们!让这些黄巾贼看到他们和正规军鸿沟般的差距!列盾阵!”淮泗精锐的步兵百夫长怒吼道。
“诺!盾阵!”
训练有素的淮泗精锐,立刻冲出大量淮泗步兵,扔掉手中的长枪,双臂架起一面面9尺高的大盾。
几乎一瞬间,一面厚重的盾墙挡在黄巾军面前。
嘭嘭!嘭!
黄巾军的铁枪扎在盾墙上,发出沉闷的撞击声,甚至有铁枪枪头折断在大盾前。
“前进五步,斩!”
黄巾军士兵铁枪扎不进去。淮泗朴刀兵从盾门后面冲出,格挡开黄巾兵的铁枪枪杆,贴身砍杀黄巾士兵。
穿着布衣的黄巾士兵防御力几乎为0,基本上一刀下去,就是被砍翻。
两军交战四五个回合。
黄巾军已经被彻底分割开来。
大汉中军之中的苏烈本队、
苏烈站在轈车上观察战场上的局势。
轈车是鲁班发明的观察敌情的瞭望车。
说文车部:“轈,兵车高如巢,以望敌也。从车,巢声。”
春秋传曰:“楚子椉轈车。”
东周列国志第七回:“考叔在轈车上,将蝥弧大旗,挟於胁下,士气大振。”
庞煖曾经对苏烈说过,将军除了传统的三大主流体系分类,还有就是本能型和谋略型两种分类。
谋略型统帅往往对于轈车这种登高望敌,统筹全局的兵车,特别喜欢。
苏烈在闲暇时间,通过后世在黑龙江汽车城打工坏债的经历,对轈车的设计进行了优化。
重点是对于车轮的结构优化。汉代的轈车还是依照春秋时期,鲁班的轈车设计。
车轮就是两个圆形木制结构,中心钻有一个洞或装有一根轴。
苏烈对于轈车的轮子进行改良。让军中铁匠打造铁制的轮毂,采用涂油的轮轴,以及弹簧等减震措施。
使得笨重缓慢的轈车,速度竟然高过普通马车3倍。
新式轈车,苏烈一共做了三辆。两辆自己留着,一辆呈给总大将右中郎将朱儁。
朱儁对这件新式轈车赞赏不已,记入军功,这让苏烈系统账户上增加了1万点功勋。
次日,下令由苏烈督促军中工匠大肆营造。现在基本上每个将官的本队,都配备有一辆新式轈车
。。。。。。。。。。。。。。。
“黄巾前军完了。贪功冒进,此乃兵家大忌。”苏烈站在轈车上对边上的百夫长庆和说道。
“那可未必。”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从边上传来,护军严纲,攀登上另一辆轈车,观察着战场局势,轻松说道。
这个家伙,是来舌战,瞎抬杠吗?
“无论是战术效果、现场局势、军队数量、军队质量、武器装备。。。。。。杨龄军都已经取得绝对优势。一切都已经很明显了。”苏烈看着战局说道。
“呵呵呵。战术效果、现场局势、军队数量、军队质量、武器装备。这些的确很重要。但是,战争本质上还是由将军来主导。再漂亮的胡琴、再优美的乐谱,没有琴师演奏,终究是一场空。”严纲说道、
苏烈关注着战场局势。
被分割成两段的黄巾军部队之中,有零零散散骑兵逃离出黄巾军阵,他们借助马匹的优势,脱离到战场五百步开外,在一名头裹黄巾,绿锦细纳袄甲,身高1米8,手提铁棒一条,披散头发的将领呼喝下,形成一支百余骑的小队。
“这些骑兵?黄巾前军的将军准备逃跑了!”轈车上的百夫长庆和惊呼。
第87章 截天夜叉()
“用我的王国换一匹马!”
—……威廉莎士比亚:理查三世
中军,苏烈军本阵。
苏烈打断了庆和的话语:“不对,不是撤离。打架的时候,要收回拳头握紧,才有力量。不过,那区区百余骑兵,对于逆转占据根本不可能。这个黄巾前军将领,是无法承受这次战败的后果,而发动决死冲锋吧。”
“哼哼哼哈哈。苏烈,看来你真是不懂马这个物种的威力啊。”严纲听到苏烈的话语,笑着说道。
“马的威力?”
。。。。。。。。。
骑术发展于公元前第二个千年。很可能是在中亚的游牧民族中逐渐发展形成,并由草原系将领运用到战争之中。
当时,马匹已经逐渐被驯养了,但是当时马匹太小巧了。
直到足够大的马匹被培育成功,骑术才成为现实。
斯基泰人,作为早期的游牧民族之一,都是技艺娴熟的骑手。
他们可能是最早发明马鞍和马镫的人,虽然他们可能仅仅用马镫上马和下马。
根据希腊历史学家的研究,斯基泰人首先采用“骟马”——————通过阉割使那些难以驾驭的雄马变得更加温顺和更容易驾驭。
到大约公元前1500年,新月沃土上的许多民族,例如赫梯人、亚述人、巴比伦人等就开始在马背上战斗。
草原系将领的黄金时代到来了。
最早的骑手负责传递消息或侦查敌情。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更为高大强壮、迅速耐久的马种被培育出来。
更多强力的骑兵战术被草原将领开发出来,并造成重大的历史影响。
东方系和西方系的将领们广为吸收借鉴。
骑兵是战场上的王者。
。。。。。。。。。。。
汉军先锋部队和黄巾前军交战的战局西南侧五百步外。
黄巾军逃脱战场的骑兵,陆陆续续在这里集结,大约有一百五十名骑兵。
黄巾军前军渠帅,截天夜叉何曼,手中七十二斤的铁壁大棒,挥动几圈,发出狂风般的呼啸破空声。
“那种躲敌阵后面,猥琐指挥的将领,就是这支汉军先锋的领兵将军。众将士随我砸烂这个朝廷鹰犬的狗头可好?!”何曼策马于百人骑兵队伍前,朗声说道。
“固所愿而,不敢请也!”众骑士抱拳应诺。
“哈啊哈哈,将这支汉军先锋成为黄天之世的祭品!杀!!”
“杀杀杀!”
黄巾前军渠帅,截天夜叉何曼,一马当先,百余黄巾骑兵追随左右,朝着截断黄巾军前军的汉军先锋部队杀去。
“报!发现黄巾骑兵!”列阵盾阵的淮泗精锐士兵,立刻回报百夫长。
“多少人?“负责盾阵指挥的百夫长问道。
“一百四五十人左右。”
“原来是送死的。让后队的枪兵们准备好!”负责盾阵的百夫长吼道。
后队三百手持长枪的在另外几个什长的指挥下完成列队,掩藏于大盾列阵之后。
咚!!!
黄巾骑兵速度极快,几通鼓之间,就冲到淮泗精锐的盾墙之下。
“长枪兵!准备。。。。。突刺!”
淮泗精锐部队的百夫长,果断下令掩藏在大盾之下的枪兵进行突刺。
轰隆!
盾墙传来城门的闷雷之声。三面9尺高支撑的大盾,直接被砸塌下去。
头裹黄巾,绿锦细纳袄甲,身高1米8,手提铁棒一条,披散头发的将领,在淮泗精锐的枪盾砸出一个缺口。
长枪队什长带着七个长枪兵朝着这名黄巾将领刺去。
“喝!”何曼手中的镔铁大棒一扫,将刺来的七八杆长枪拨开,接着反手一砸,围攻的八名长枪兵全都伤筋断骨,重的头骨碎裂,在地上抽搐毙命,轻的手臂被打到,小手臂的骨头直接折断碎裂。
听着清脆的骨骼碎裂声,何曼更加兴奋,手中的镔铁棍狂舞,周围淮泗精锐的骨头断裂,粉碎的嘎啦,咔啦的清脆声响,不绝于耳。
。。。。。。。
“什么?!!大盾被冲塌了!?”负责盾阵的百夫长一脸不示意,每个大盾背后有着三名军中大力精壮者支撑,打一下砸塌三枚大盾,要有着超过十二名淮泗精锐士兵的怪力。
“朴刀兵队,立刻把缺口补上!”作为精锐的淮泗精锐百夫长,他在片刻间就做出反应。
“百夫长大人!”
“????”
百夫长身边的士兵,双手握着朴刀迎上去,试图格挡砸过来的铁棒。
好重!铁棒武器的本身重量,就让人无法招架。这名士兵最后意识。
。。。。。。。。。。。。。
何曼一骑直入,击穿盾阵,直接杀入指挥盾阵的百夫长身边。他手中铁棍一击,将护卫士兵的朴刀砸飞,顺带将这名士兵和百夫长的胸腔砸成稀巴烂。
其后,百余骑兵从盾阵缺口处杀入,淮泗精锐的盾阵被击破了。
击破盾阵之后,何曼率领百余黄巾骑兵,毫不恋战,朝着汉军先锋将军,牙将军杨龄的本队冲去。
“哼,匹夫之勇罢了。让左边抽调一千人,右侧两千人,朝着中部合拢!”面对冲杀过来,勇不可当的黄巾骑兵,杨龄冷静指挥道。
“喏!”
“大家听着!杀过来的就是黄巾前军将军,只要拿下此人首级!这场战争就结束了!”
“杀!杀杀杀”
杨龄军队的高机动性,再次体现出来。
从正在和被截成两断的黄巾军交战过程之中,左右各抽调一支部队,稍有不慎,就会让其他正在厮杀的士兵认为大军溃败了,会导致全面的崩盘。
这种从交战部队中的兵力抽调,操作起来,必须谨慎再谨慎。
而在牙将军杨龄统率力驾驭下,只用十分之一的时间,就完成了作战兵力的抽调。
中军,总大将本阵。
诸将领谋士,看到先锋军将军,牙将军杨龄,举重若轻,轻描淡写之间,就完成高难度的军队调动指挥,抽调左右军队合围何曼。
这才意识到,总大将朱儁对于杨龄的评价。
南方诸将之中,杨龄控兵第一,这绝对不准确。
这一系列精妙的指挥操作,足以证明。
放眼天下十三州,杨龄的万人级指挥能力,可以称得上无人能及。
“报!黄巾骑军破围了!!”轈车上负责瞭望的军士大喊。
第88章 北地枪王()
博山县和山都县中间交界70里,决定南方战争胜负的重大战役,以遭遇战的方式展开了。
黄巾军前军和汉军先锋部队进行激战。
被汉军先锋部队穿插成两节的黄巾军前军,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溃败,反而激昂斗志进行反扑。
宛城之战的胜利,让这支农民起义军的士气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强大的韧性,堪称强军。
面对反扑的黄巾军,淮泗精锐组成的汉军先锋部队,展现出碾压式的武器装备和战速素养,造成黄巾军前军大量的伤亡。。
但是,如今一切都不重要了。
在黄巾前军渠帅,截天夜叉何曼的百骑突进之下,战场的焦点聚焦到两位主将的直接较量上。
左右抽调的军队,虽然以步兵为主。但是,在将军杨龄的驾驭驱使下,士兵的速度发挥到极致,完成了对于何曼的合围。
只不过合围成功了,杨龄的合围战术却失败了。
何曼的骑兵队伍,在冲刺过程之中,突然速度骤减。
左右包夹冲来的汉军收敛不住速度,直接冲撞在一起,形成一片凌乱的混乱冲撞区。
“大家跟着我!冲过去!”何曼抄着手中的铁棒,一马当先,砸烂前面汉军士兵的脑袋。
何曼手下的黄巾骑兵将挡在前面汉军士兵撞飞。他们策马奔驰,居高临下,轻松用长矛贯穿汉军的铠甲,大刀砍掉汉军士兵的脑袋。
马的威力显现了出来。
何曼的骑兵速度再次加速,甚至比减速前的奔驰速度还要快!
十回合之内,何曼的黄巾骑兵就从混乱之中杀出。冲向汉军先锋军统帅,牙将杨龄的本阵。
“让手下军队做好防御准备。先锋军完蛋了。”苏烈在轈车居高而望,看到战场上这一幕,那个黄巾渠帅的武力,杨龄这种谋略型武将,绝对不是敌手。
军队先锋之间的较量,就是两军对于战争主导权的争夺。获胜的一方,往往获得战争的先手主导,另一方只能被动的应对。
那个黄巾渠帅,截天夜叉何曼。
按照苏烈在接取超时空任务时候,查询过黄巾起义的资料。只是一个小脚色而已。
历史中记载,何曼是汝南黄巾军的头领,,绰号“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