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里的那些事-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十七回,他说:
只恨我天天圈在家里,一点儿做不得主,行动就有知道,不是这个拦就是那个劝的,能说不能行。
说得好!能说不能行,这就是贾宝玉。他只有破,没有立,算不得好汉。
此时贾家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依宝玉的灵慧,他一定感知到了。但宝玉象一只把头缩在沙堆里的驼鸟,在温柔乡里过一天算一天。第二十六回,红玉与小丫头佳惠有一段对话:
红玉道:“也不犯着气他们。俗语说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佳惠)只得勉强笑道:”你这话却是。昨儿宝玉还说,明儿怎么样收拾房子,怎么样做衣裳,倒像有百年的熬煎。”
宝玉不是一个好儿孙,也不是一个好男人。不论是宝姐姐还是林妹妹还是湘云嫁给他都是痛苦的、没有希望的。
首先,他很女性化。他爱吃女人嘴上的胭脂,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他平时还有许多动作是很令人肉麻的。第四十四回,凤姐泼醋打了平儿,宝玉把平儿让到了怡红院。又是让她换衣服,又是让她梳头,又是教平儿怎么擦胭脂。最后平儿走了:
因见袭人等不在,尽力落了几滴痛泪。复起身,又见方才的衣裳喷的酒已半干,便拿熨斗熨了叠好;见他的手帕子忘去,上面犹有泪渍,又拿脸盆中洗 了晾上。
第二,他是一个双性恋。他喜欢少女,喜欢往凤姐、鸳鸯身上蹭,见了姐姐会忘了妹妹,但他也喜欢俊俏的男人:如秦钟、柳湘莲、北静王。宝玉与湘莲、北静王的关系写得很隐约,但他与秦钟的关系却写得很清楚。第九回,恋*情友入家塾:
原来薛蟠自来王夫人住处后,便知有一家学,学中广有青年子弟,不免动了龙阳之兴……更又有两个多情的小学生……一号“香怜 ”,一号“玉爱”……如今宝、秦二人一来了,见了他两个,也不免绻缱羡爱……香、玉二人心中也一般的留情于宝、秦。因此,四人心中虽有情意,只未发迹。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耳目……
第十五回;可卿之丧;凤姐、宝玉、秦钟住在铁槛寺,宝玉发现了秦钟与智能儿偷情:
秦钟笑道:“好人,你只别嚷的众人知道,你要怎么样,我都依你。”宝玉笑道:“这会子也不用说等一会睡下,再细细算账。”
第三,他是一个负不了责的男人。林妹 妹死了,没有嫁给宝玉,她是幸福的。因为她是带着爱和幸福死的。如果她真的嫁给了宝玉,当大难来临的时候,他能保护妹妹吗?不只是林妹妹,谁嫁给宝玉都不会幸福。即使贾家不衰败,也不会幸福。
宝玉是一个好人,但他不是一个儿孙,也不是一个好男人。这样的人,任何人都不能嫁给他。
第四节 半斤八两
第四节 半斤八两
前三节说了贾家的男人们。他们都是一群废物,要么荒淫无耻,要么软弱无力。那么,贾家的女人们又是怎样的呢?
宁国府的当家女人是尤氏,关于她上文已经说过了,她是个怕男人的女人,对贾珍的胡作非为她只有看着的份。荣国府的当家女人有两个,一是贾赦的老婆邢夫人,一是贾政的老婆王夫人。如果她们是好女人,贾家的灭顶之灾不会来得这么快。所谓妻贤夫祸少,就是这个道理。她们是怎样的女人呢?
先说邢夫人。有三个人的评价可以大致知道她的为人。一是贾母。第四十六、四十七回,邢夫人的老公贾赦看上了贾母的丫头鸳鸯,命令邢夫人去作说客,遭到贾母的严厉批评:
贾母见无人,方说道:“我听见你替你老爷说媒来了。你倒三从四德,只是这贤惠也太过了!你们如今也是孙子、儿子满眼了,你还怕他,劝两句都使不得,还由着你老爷性子胡闹。”
二是她的儿媳妇凤姐。第四十六回,邢夫人找凤姐商量劝鸳鸯嫁给贾赦作妾一事,作者写了凤姐的一番心理活动:
凤姐儿知道邢夫人禀性愚强,只知承贾赦以自保,次则婪取财货为自得,家下一应大小事务,俱由贾赦摆布。凡出入银钱事务,一经他手,便尅啬异常,以贾赦浪费为名,‘须得我就中俭省,方可偿补’,儿子奴仆,一人不靠,一言不听的。
三是邢夫人的弟弟邢大舅。第七十五回:
这邢大舅便酒勾往事,醉露真情起来。乃拍案对贾珍叹道:“怨不的他们视钱如命,多少世宦大家出身的,若提起‘钱势’二字,连骨肉都不认了。”……贾珍深知他与邢夫人不睦;每遭邢夫人弃恶;扳出怨言……
由此可以看出,邢夫人一是只知以讨好贾赦以自保,二是无比贪财,三是不信任任何人,四是心胸无比狭窄。其中“蠢”是她最重要的性格特征。典型的例子有两个,一是上文所说的为贾赦做媒娶鸳鸯,二是直接启动了抄检大观园的行动,敲响了贾家灭亡的丧钟。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主子愚蠢,他身边的也必然不会有聪明人。邢夫人身边有一个费婆子,一个王善保家的。费婆子不用说,就是废物一个,因为她就姓“废”。单说这王善保家的,以邢夫人之愚,本来就是非不分,再加上这王善保家的煽风点火,必然闹出大事。第七十四回,贾母的粗使丫头傻大姐在大观园拾着一个绣春囊——有*图案的小袋子,恰巧被邢夫人看见,邢夫人以为抓住了一个打击王夫人、凤姐等的把柄,大做文章。这王善保家的也趁机大进谗言:
这王善保家的正因素日进园去,那些丫环们不大趋奉他,他心里不大自在,要寻他们的故事又寻不着,恰好生出这事来,以为得了把柄……王善保家的道:“别的都罢了,太太不知道,头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
一件小事就这样被谗言放大了,晴雯被逐,大观园被抄,一切都无可挽回!
再说王夫人。在许多读者心中,王夫人是一个整天吃斋念佛的人,木讷、善良、仁慈。第六回,借刘姥姥之口,这样评价王夫人:
(王夫人)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
实际上,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她非常无能。贾母退休后;她应该是荣国府的当家人。可是,大家都知道,荣国府的当家人是凤姐。主要的原因就是王夫人没有能力管好家。翻遍《红楼梦》,王夫人只决断过一件事,这就是抄检大观园。也正因为她的无能,凤姐才能一手遮天,逼死人命、放高利贷,坏事干尽,成为贾家的抄家大罪。同时,她非常无趣。贾家家庭聚会,大家讲笑话,贾母、凤姐甚至贾政、贾赦都登场,就是没有王夫人什么事。大观园里宝玉和姑娘们经常开展各种活动,贾母、凤姐经常参加,也不见王夫人的身影。更为重要的是,《红楼梦》中从没有写到贾政与王夫人的私生活,倒是几次提到贾政和赵姨娘在一起,这说明了什么?
第二,她非常昏愦。这与第一点是联系在一起的,无能之人必然昏庸。因为她无能,她在贾家的地位全是因为有了宝玉,所以她把宝玉当作命根子,最怕的事就是有人“作怪”,把宝玉带坏了。大观园中谁和宝玉“作怪”呢?只有袭人一人。可她偏偏听信袭人的谗言,把袭人当作大大的忠臣。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揍之后,袭人趁机大做文章,建议让宝玉搬出大观园居住,把矛头直指晴雯、黛玉等。昏庸王夫人的王夫人听后感激涕零:
“我的儿,你竟有这个心胸,想的这样周全,我何曾又不想到这里,只有这几次有事就忘了。;你今日一番话提醒了我,难为你成全我娘儿两个声名体面……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促使了我。我自然不会辜负你。”
晴雯是无比清白的,被王夫人认为是狐媚子,最后被逐出大观园;袭人是肮脏的,反而被王夫人认为是第一忠臣。她的昏庸可知。
第三,她非常冷酷。金钏儿是她的贴身丫环,跟了她十来年,就因为宝玉调戏她,她没有拒绝,就无情地把金钏儿逐出大观园,导致金钏儿投井而死;第七十七回:
宝玉及到了怡红院,只见一群人在那里。王夫人在屋里坐着,一脸怒色,见宝玉也不理。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弱。如今从炕上拉了下来,蓬头垢面,两个女人搀架起来去了。王夫人吩咐,只许他把贴身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
病了给她拉下来,贴身衣服撂出来,一件好衣服都不准带走,王夫人之阴冷不禁令我们浑身一惊。
一个贪财,一个昏庸,荣国府的两个夫人可谓半斤八两。
第一节 石头就是宝玉吗
大家知道;《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按照汉语的习惯,“石头记”这个词组有两种理解,一是把它看作偏正词组,意思是关于石头的记录;一是把它看作主组词组,意思是石头所记。很多读者都按第一种意思来理解,认为石头就是宝玉,“石头记”不就是关于石头也就是关于宝玉的记录。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其实,《红楼梦》中与“石头”“宝玉”有关的名字还有两个:一是蠢物,一是神瑛侍者。那么这四个名字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曹雪芹为什么要弄出这么多名字呢?
首先;石头不是宝玉;而是宝玉出生时口中所衔、后来天天挂在脖子上的那块石头。石头是《红楼梦》中第一个出场的。关于它的来历,《红楼梦》第一回说得非常清楚:女娲补天时炼就顽石三百六十一块,后来只用了三百六十块,剩下的一块被弃于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之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无才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哎,日夜悲号惭愧”。一日来了一僧一道,在石边高谈阔论,说到人间的荣华富贵,顽石凡心偶炽,定要僧道携它去红尘中经历经历。僧人大展幻术,将顽石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缩成扇坠大小可佩可拿。后来,宝玉出世,随着宝玉一起来到人间。
第二,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第一回说得明白: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之外……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恩;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神瑛侍者凡心偶炽……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意,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绛珠仙子就是黛玉,神瑛德才就是宝玉。然而在程、高本《红楼梦》中,他们凭空添上了几句话,石头就成了神瑛侍者,也就直接变成了贾宝玉:
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娲皇未用,自己却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那么这个神瑛侍者,是曹雪芹随便给的名字吗?不是。瑛,是一种玉;侍者,有两层意思,一是他对绛珠的灌溉,一是他在女孩面前惯于“低声下气”。这个例子再次说明,雪芹从来不肯随便落笔。
第三,“石头记”不是“记石头”,而是“石头之所记”。还是第一回:
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后来,空空道人将石上所记的文字“从头到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曹雪芹先生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是为《石头记》,也就是《红楼梦》。
第四,蠢物是石头,不是宝玉。第一回:
只听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
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你道这一家姓甚名谁,又与荣府有什么瓜葛,诸公若嫌琐碎粗鄙呢,则快扔下此书,另觅好书去醒目,若谓卿可破闷时,待蠢物逐细言来。
“待蠢物”三字之后,脂批批道:“妙谦,是石头口角”
第五,石头、蠢物只能约等于宝玉,可以作为宝玉的一个象征。不少读者受程、高本的影响,把石头、蠢物直接等同于宝玉,认为宝玉是石头下凡,这是错误的,原因上文已明。但从另一方面说明,宝玉和无材补天的石头,在精神上有相通之处,石头可以作为宝玉的一个象征,但决不能等同于宝玉。
明白这五点后,我们再来说说雪芹为什么要弄出这么多名堂。
上文说到,程高本《红楼梦》篡改了文字,让石头到了赤瑕宫,变成了神瑛侍者,最后下凡历劫,成了荣国府的贾宝玉。有人认为,程高本这样处理使问题得到了简化,反而脂本把石头和神瑛侍者弄成两个角色,使人搞不清宝玉究竟是石头投胎呢,还是神瑛投胎。其实,作者设计出“石头”这个角色,一个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叙述的需要。
大家知道,写小说有一个人称的问题,要么是第一人称,要么是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是亲历者的口吻,用这个人称来叙述故事,使故事显得亲切、真实可信,但“我”的活动范围有限,不能做到全知全能,对作者的发挥有非常大的限制,所以大多数小说不采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是旁观者的口吻,这种叙述方法的长处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较自由、灵活,能把人和事直接展现 在读者眼前。短处是没有第一人称叙述那样亲切自然。
石头这个角度的设计,非常巧妙地解决了这两种叙述各自的缺点问题。它被宝玉带到这个世上之后,决不同于宝钗金项圈和湘云的金麒麟,由于它通灵的缘故,它是有思想意识的,所以它是全知全能的;同时,它又象一个宝玉的随行记者,“追踪摄迹”地观察记录它所看到的一切。这样一种构思,充分发挥了两种叙述各自的长处,既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又避免了第三人称叙述的局限。
。。
第二节 甄与贾
《红楼梦》中写了一个甄家,写了一个贾家;写了一个甄宝玉,写了一个贾宝玉。他们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前八十回中,甄家和甄宝玉都写得很隐约,提到的大约只有三四处。
第一处在第三回,泠子兴与贾雨村在乡村酒店里闲聊:
雨村道:“......只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你可知么?”子兴道:“谁人不知,这甄府和贾府就是老亲,又系世交。两家来往,极其亲热的......”雨村笑道:“......但这一个学生(甄宝玉――笔者注),虽是启蒙,却比一个举业的还劳神.说起来更可笑,他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又常对跟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有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更尊荣无以呢......”
第二处在第十六回,元春被皇帝批准回家看看,贾琏、凤姐、贾琏的乳母赵嬷嬷三个人在谈论此事:
赵嬷嬷道:“......还有就是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
第三处在第五十六回,探春主政大观园,兴利除弊,大兴改革之风。江南甄家进宫朝贺,派四个女人到贾家送礼。贾母与四个女人拉起了家常:
贾母笑道:“你们大姑娘和二姑娘这两家,都和我们甚好。”四人笑道:“正是。每年姑娘们有信回去说,全亏府上照看。”贾母笑道:“什么照看,原是世交,又是老亲......”贾母又笑道:“你这哥儿也跟着老太太?”四人回说:“也跟着老太太。”贾母道:“几岁了?”又问:“上学不曾?”四人笑说:“今年十三岁。因长得齐整,老太太很疼。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老爷、太太也不便十分管教。”贾母笑道:“这不成了我们爱的了!你们这哥儿叫什么名字?”四人道:“因老太太当作宝贝一样,他又生的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