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温习历史:秦风汉月-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五节 荆轲血洒秦王宫
荆轲乘坐着马车向西进发,头也没回,表示自己义无反顾。
公元前227年,荆轲到达秦国后,虽然此时自己是做燕国的使节,但是要想见到秦王还是要有人通报的,而且还不能随便找人,要找就找秦王信任的人。秦国将军蒙氏的族人蒙嘉是宫里的中庶子,服侍秦王的近臣,很得秦王的宠信。荆轲就向蒙嘉行贿价值千金的财物,蒙嘉自然要为荆轲去打前锋。
蒙嘉向秦王献言:“燕王恐惧大王的威武,不敢派兵阻挡秦军,要向秦国投降称臣,只是按照秦国国内诸侯的待遇,以及授予郡守县令的职务,只要能祭祀燕国的祖先就可以了。为了打消大王的忧虑,还把樊於期的人头以及燕国督亢的地图,都派人带来了,正在宫外等候!”
秦王一听燕国内附,不废一兵一卒就平定了燕国,这是天大的好事,秦王心里非常的开心满意。为迎接荆轲布下了最高的礼仪,穿朝服,设九宾,在咸阳宫会见荆轲。九宾是古代最高最隆重的礼节,派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延引上殿。
荆轲整装待发,把徐夫人铸造的匕首藏在了地图中,放在盒子里,让秦舞阳捧着,自己捧着装樊於期人头的盒子,在迎宾官的引领下进入王宫。
走到殿前的台阶的时候,秦舞阳感到了恐惧,神色畏惧被在朝的秦国官员发现有所不对,就感到奇怪,荆轲就出面解释说:“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就这样把这不同常时的表情给骗过去了,如果当时秦舞阳露馅,恐怕荆轲在秦宫大殿就被擒住了,真是危机时刻啊!
荆轲在秦王面前打开盛樊於期人头的盒子,樊於期的神色没变,估计还是冻的。樊於期不死秦王的仇恨不解,现在仇家死了,秦王对荆轲的就更加的相信了。
秦王迫不及待的亲自传秦舞阳所捧的盒子,荆轲打开盒子,取出地图,放在秦王前面的案桌上,荆轲缓缓的将地图打开,开着开着匕首露了出来,秦王大惊失色。当时的人们都是坐着地板上议事的,站起来逃跑就要需要时间,荆轲左手抓着秦王的衣袖,右手持着匕首,向秦王辞刺去,秦王本能的向后退去,扯断衣袖,甩开了荆轲,秦王站起来就要把佩剑,可是剑身比较长,而且一下子拔不出来,而荆轲又赶到,情况万分紧急,秦王就绕着宫里的柱子跑,躲荆轲,荆轲在后面穷追不舍。
朝会的大臣被这突发情况吓住,不知所为。宫殿外,有执卫的郎中侍卫,手里都是有兵器的,但是没有诏令,他们是不能上殿的,秦王被追的慌的来不及召士兵上殿,只好站在下面看秦王被追。
秦王被追的走投无路,御医夏无且用自己背着的药囊向荆轲砸去,荆轲夺药囊,秦王得以喘息,左右的宫人总于反应过来,大喊:“王负剑”。就是倒着把剑,剑身长,倒着把顺势。秦王抽出了宝剑,荆轲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短刃对长剑肯定是吃亏。
秦王挥舞着宝剑,刺杀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倒在了地上,然而荆轲也没放弃,用力将匕首掷了出去,有时候运气还是很重要的,荆轲的运气比较差,击中了铜柱,噌出了火花,荆轲手无寸铁,秦王占据了完全优势,秦王连刺荆轲八剑,荆轲知道刺杀失败,靠着柱子仰天大笑,然后大骂秦王:“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契约以报太子也。”荆轲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只是想学曹沫劫齐桓公,签订互不侵犯协议罢了,并没有想杀秦王的意思。
作者题外话:希望看了的同仁,能为我推荐一下!再此感谢了!新浪首发,不得转载!
第六节 高渐离为报仇,灌铅刺秦始皇
燕国太子丹使荆轲刺秦,这样的行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恐怖分子做的事情,势必引发更大的灾难。又,太子丹花费巨大,田光,樊於期为之死,荆轲的刺杀却以失败告终,辜负了燕国老少的希望,当初丹把经历如果全部放在国防军事上,而不使大将樊於期死于非命,燕国况且一战,只是一味的以行刺为苟事,燕国的灭亡也是咎由自取。
与荆轲随行的秦舞阳,原本是希望秦舞阳助己一己之力,但是早已被场面吓住。宵小,地痞终究是不能信任的,只不过以威服人的,当失去这分“威”之后,不过是一只纸做的野兽罢了,中看不中用。
荆轲的失败除了运气之外,实力也是很重要的,当初在榆次与盖聂比武,就被对方镇住了,追求大体了解的人,就像“一”字形的人才,虽然全面宽广,但还是却没有真正可以让人信服的地方或者说可以卖弄的特长。
秦王杀了将荆轲分解,以惩处他的罪恶。赏赐了用药囊救秦王的御医夏无且,褒奖了他的功劳。
秦王对燕国的愤怒到了极致,增加了驻扎在中山的王翦军队,开始对燕国发动攻势。
公元前226年,王翦的军队攻下了燕国的首都蓟城,今北京。燕王喜以及太子丹逃到了辽东,将军李信帅精兵追击燕王。
在代地称王的赵嘉,写信告诉燕王喜,杀太子丹以解秦国的愤怒,以为上策。
太子丹逃到了衍河,躲了起来。燕王派使臣找到了太子丹,把丹杀了,把丹的首级送到了秦国,秦王依然不放过燕国,不断的进攻燕国。
太子丹为自己愚蠢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不仅自己丧命,而且使整个燕国处于水深火热中,亡国屈指可数。
五年后,年公元前221年,秦将王翦之子王贲攻下辽东,俘虏燕王。燕国灭亡。
燕国灭亡后,秦国大肆抓捕参与刺杀秦王的太子丹的宾客,很多人都逃亡外地。荆轲的好友高渐离也变姓该名,逃到了宋子家,为奴仆。做奴仆是非常辛苦的,高渐离无所事事,憋的发慌,听到主人家的客人演奏筑的时候,就指出哪里不好,有人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主人,主人对高渐离很好奇,便找来了高渐离,请高渐离演奏了一曲,在做的人,都为之折服。高渐离感叹流亡的日子不好过,就决意不躲了,下去穿上自己原来的衣服,气质一下就展现出来了,人靠衣装这句话不假!
在坐的宾客与高渐离分庭抗礼,被推为上客。高渐离演奏的曲子哀转,让在坐的人都为之悲伤,不忍心听下去,纷纷离席。
后来宋子的宾客在见到秦始皇的时候就把高渐离推荐给了秦始皇,秦始皇也很喜欢听筑,就召见了高渐离。高渐离出现在秦宫的时候被人认了出来,始皇爱惜人才,就赦免了他的死罪,并且让他为自己演奏筑。
时间久了,始皇对高渐离就放松了警惕,对高渐离也就更加亲近了,高渐离就在筑里免灌上了沉重的铅,在靠近始皇的时候,用筑砸向始皇。没有击中,高渐离以此获罪被杀。
自此以后秦始皇在也不接见亲近原来六国的宾客。甚至疏远了自己的朝臣,不是始皇孤僻而是被天下人逼迫的,秦始皇在管理天下的时候,历史学者大都用了“暴”来形容他的政治态度。这是这些态度很多也是被迫施行的,因为自己在管理那些本身对自己就有仇恨的人,当然会遭到排斥,不得已才使用武力刑律威慑他们。
作者题外话:希望看了的同仁能为我推荐一下,再此感谢了!新浪首发,不得转载!
第一节 蚕食韩国
公元前226年
秦国
自秦王政十年掌权(前237年)以来,诛杀嫪毐,除吕不韦,内乱解除了,开始向天下迈进就有兼并天下的野心以及政治策略,公元前230年秦国攻取韩国,俘虏韩王韩安,并把韩国定为颍川郡。韩国成为六国当中第一个被灭的王国。
韩国是三晋中实力最弱的一国,韩国军士所使用的“弩”天下第一,为各国所畏惧,韩国人使用弩,这与自己的地域有关的,地域多处丘陵山脉河流,不利于战车,长枪使用,与弓相比弩更具有杀伤力。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攻灭了在春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郑国,将国都迁到了新郑。
韩国西边是强大的秦国,东面是正要图强的魏国,南北分别是赵国和楚国,地理位置是七国中最差的,韩国的兵力也是最少的,数量在十万至二十万之间,而其他诸侯国的兵力往往要达到五十万,在数量上就很吃亏。
韩昭侯时期,任用法家人物申不害,在申不害的改革下,韩国的国力日增,摆脱落后国的帽子,但犹豫地理关系,处于中原之中,而成为各国必争之地。所以韩国的发展是受到诸多限制的。
韩国在黄河以北有一块土地——上党郡,韩国与秦国战败,就把上党割让给了秦国,但是上党郡的太守冯亭不愿意投降秦国,就擅自把上党献给了赵国,从而引发了长平之战。最后以秦国杀赵兵四十万结束,秦国获得全面胜利。
郑国为了遏制秦国的进犯,曾想到“疲秦之计”,派出一个叫郑国的人,来到秦国,向秦王陈述修建一条由泾河向洛河饮水的河渠,可以有效的帮助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这条河渠长三百多里,韩国希望用这条河渠来拖垮秦国的内政。事情败露后,秦王依然同意郑国继续修筑这条引水渠,有效的增加了当地经济。韩国的“疲秦”没有成功,带来的只是更好的发展。
韩国的公子韩非,也是法家的著名人物,荀况的弟子,与秦国的李斯是同学。韩非子结合了法家三支学派的观点,将“势”,“术”,“法”三种思想结合起来,得出“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君王驾驭人时,神出鬼没,令人无法捉摸,这是“术”;君王拥有威严,令出如山,这是“势”。
韩非想以此振兴国家的观点没有得到韩王的认可,韩非就来到了秦国,像秦王陈述自己的观点,得到了秦王的认可,也成为日后统一六国治理天下的根本。
各国的军队无力与强大的秦国对抗,无论是军队装备,军人素质,以及将领才能,延伸到统治者,这一条线的管理,六国都没有办法与秦国对抗。当时赵国依靠大将李牧,楚国依附名将项燕,而秦国军队中有两个将门世家一个是蒙氏,祖父蒙驁,父蒙武,以及现在的蒙恬,蒙毅都是能征惯战的优秀将领。还有就是王氏,父王翦,子王贲两个的指挥才能在秦国都为超然。此外还有桓齮,内史腾,杨端和,李信等名将。秦王逐鹿中原是完全有势力的,七国当中也只有秦国有能力统一天下。
无论是合纵还是连横,秦国总是占上风,这完全是实力说话。秦国自孝公商鞅变法起国力与日俱增,经济实力第一,军事实力也是第一。
韩国平定之后,与秦国接壤的国家就多了,秦国可攻击的范围也就扩大了,此时的秦国几乎占据半个西中国,而不断向动渗透
作者题外话:大家如果喜欢的话,希望能够支持一票!新浪首发! 。。
第二节 定赵伐魏
其次就是秦国的宿敌,赵国。
赵国从赵武灵王改变服侍,采用“胡服射骑”以来,军队战斗力成为仅此秦国的强国。
赵国与秦国之间,几乎年年战争,双方各有胜负,赵国的大将廉颇,李牧,是秦国最大的障碍,有他们两个坐镇,秦国就很难胜利,而秦国采取了反间计,离间赵王与廉颇,李牧,最后廉颇外逃楚国,李牧被杀的悲剧。
赵国在长平之战中任用名剑赵奢的儿子赵括,赵括的能力,天下人现在都知道了“纸上谈兵”,不仅使自己丧命,而且使赵国丧失了全部的战斗力,四十万人被坑死的悲剧。
此后赵国再也不能力与秦国对抗,前228年,秦军攻破邯郸城,赵王赵迁被杀,公子赵嘉逃到代地,自立为王。六年后,也被秦国攻灭,赵国灭亡。
秦王在灭亡赵国之后,矛头转向了楚国。
秦王政与大将们商议对楚的用兵策略,青壮派的领军人物李信认为出兵数量在二十万左右,而老将王翦的计划是不得少于六十万。
两人所要使用的军队数量具有天壤之别,虽然一个是二十万,而另外一个是六十万,只相差三倍而已,但这三倍不同于三千和六千的三倍。王翦所要用的六十万,那就是当时秦国可以调动的全部兵力,换做是谁,也不可能动用自己的老本与别人决战的。
秦王非常看重李信,李信是个年轻的将军,与自己年纪相仿,有很多的共同点,在攻打赵国的时候,秦王就以李信自成一军,从北路扫荡赵国,为攻下赵国立下汗马功劳。在燕国追击燕王的时候,独率轻骑表现出过人的胆识,这些都被秦王所看重。
年轻,富有活力,敢于冒险,具有一定的智慧。这些条件换做今天的话,企业老总也会让他们放手去干的,因为未来是年轻人的嘛!而且秦国连战连胜未尝败绩,用六十万太夸张了,用二十万已经是绰绰有余的了!
秦王嘲讽王翦老了,没有什么活力,胆子也变小了,就让李信为将,率军攻打楚国。王翦见到自己的话没被重用,而且秦王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王翦就称病高老,回老家频阳养老去了。
而王翦的儿子王贲此时正在率领大军攻打魏国,而且处于完全的上风。
大梁城池高,秦军攻城不下,王贲就引河水淹大梁城,泡的大梁城,墙面损坏,砖瓦脱离,而且城里的粮食也受到损失,遍地是水,很多东西都泡坏,这当然也包括粮食了。
魏王魏假不得以出城投降,魏王被杀,魏国于公元前225年灭亡。
魏国灭亡后,魏国还有一个安陵君,安陵君是魏襄王的弟弟,被封在安陵,秦王就想兵不血刃拿下安陵,就提议用五百里之地换安陵的建议。也就出现了《唐雎不辱使命》这样的一个典故。
魏国在此前有着名震天下的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听说看城门的侯赢是个贤人,就去拜访侯赢,为侯赢驾驭马车,在侯赢身后服侍他,丝毫没有公子的架子。与人重信誉,冒雨去赴约,不失信于人。
秦赵交兵长平,屠杀赵兵四十万,威逼邯郸城,信陵君在接到赵国的救援后,在没有得到君王的同意下就率领家徒门客去救援赵国,在侯赢的引导下,窃符夺军,带领同来救援的楚军一起向秦军发动攻势,秦军打败。赵国得以保全。
魏无忌礼贤下士,重视有才学的人,当时与之其名的平原君赵胜在得知他结交酒徒赌鬼的时候,就说魏无忌没有什么能力,而对魏无忌产生怀疑,但是魏无忌就说这两个人毛公和薛公是当世的名士,仰慕已久,而身在赵国又广结天下名士的赵胜竟然不知道,魏无忌就表示不愿意与平原君交往。平原君免冠称谢,向魏无忌表示歉意,自此魏无忌的名声天下响振。
信陵君因为夺军权的事情而被魏王责备,就没有回魏国,住在赵国。
当魏国遭到秦国的攻击后,信陵君又回到了魏国,当天下的人知道信陵君回魏国,要攻打秦国的时候,韩,燕,楚,赵都出兵相助,信陵君指挥五国军队一直把秦国军队打回到函谷关,秦国不敢出函谷关。
后来又信陵君又遭到魏安厘王的猜忌,而没有得到重用,信陵君日夜纵酒,这样渡过四年后病死。
信陵君死后,魏国开始走下坡路,一泻千里,最后被秦国兼并
第三节 王翦六十万大军平定荆楚
魏国灭亡之后,南下的秦军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李信的军队开始向楚国腹地进发。
与灭赵的策略一样,还是分兵两路。李信领一军从北面平舆出发,蒙恬领一军从西边的寝地进发。
楚国这一方派出了大将项燕来抵御秦国的进攻,此时的楚国是残存的几个国家中,唯一有些势力的能与秦军对抗的,虽然不能保证胜秦军,但是防御还是足够的。
李信,蒙恬的大军在楚国西边横扫,打了一个来回,楚军都节节败退,骄兵必败这个道理永远都会让人记得。李信也就失败在这上面了。
楚军在项燕的指挥下,尾随得胜的秦军后面三天三夜,秦军竟然没有发现,可见其防备是多么的大意。
楚军追赶到了秦军,发起了攻击,秦军对这突入起来的状况不知如何是好,李信毕竟年轻没有太多的经验,部队很快被打散,楚军乘胜追击,将秦军赶回了边境,项燕还收复了部分失地,这对昂首挺进中原的秦军来说,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打击,七名高级指挥官都尉被杀。李信丢下军队独自逃回了秦国。
当秦王听到前线兵败的消息后,异常的气愤,这种失败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是奇耻大辱!后悔自己当初采用李信的决意,但是后悔不是解决问题的所在,必须要面对这一结果,如何在失败中取得教训,挽回败局。而且楚国的军队也都向秦国的边境开拔,对于内部非常空虚的秦国来说,是相当的威胁。
秦王先是撤掉了李信的职务,然后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