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洋枭雄-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这个鞍山铁矿外,工商部还有着一大堆的开发计划呢,而有实力开发这些矿产的,说实话如今只有唐山钢铁公司一家,这里头不仅仅是资金的限制,还有技术上的限制,开发矿产可不是有钱就行的,你还得有技术,尤其是开发那些低品质的矿产,要不然的话矿产开发了成本太高也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唐山钢铁公司为了募集资金,同时也是为了引进先进的技术,寻找国外的钢铁企业一起合资开发鞍山铁矿也就是不难理解的。
对此赵东云的态度比较宽松,他没有当代国人心中的那种排外情节,这招商引资对于国家发展而言是极大的好事,赵东云一直也是支持的,你看他大力扶持葫芦岛工业区、营口工业区就可以看的出来,为了招商引资他连免税的大招都是放了出来。
此外交通部里正在规划当中的津浦铁路,陇海铁路等多条铁路下,实际上也是准备引入外国资本进行修筑,不然的话官办他还真拿不出来那么多钱,就算是国内商办也很难汇集好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投入修筑铁路这种需要十几年才能收回成本盈利的的项目里头。
当代的中国工商界,嗯,说白了就是那些资本家们虽然也玩实业,但是基本上除了极少数有官方背‘景的企业外,其他的基本上都集中在轻工业,尤其是纺织这一行业、这些轻工业投资小,收回成本快,利润也高,是国内工商界的首选投资行业。
而铁路这种动辄投资数千万,成本收回都需要十几年的大型基建项目就不用说了,就算是矿务开发,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也是非常少民间资本涉足的。
目前赵东云控制下的地区里,随着政策的扶持轻工业可谓是发展的滂湃快速,以福元公司为首的一系列北方资本或者是投资,又或者是合资经营在近几年开设了大量的各类企业工厂,而这些工厂多以轻工业为主,尤其是以纺织业为要。
东三省、直隶等省的纺织公司大小已经超过三百多家,然而作为重工业的钢铁企业,上了规模的其实只有唐山钢铁厂一家,机械制造的话除了福元机器厂这个庞然大物的附属公司外,只有另外三五家而已,而且制造的都是些小东西,再比如水泥,这玩意别看他污染大啊之类的,但在当代却是名副其实的重工业,如今北方中国成规模的水泥厂家只有区区六家而已。
同时商人的短视让他们很少回去投资什么重工业,如今赵东云统治区里发展起来的少数重工业,基本上要么有着官方背‘景,要么是有着福元公司的参与。
当然这也和重工业需要的投资金额太大有关,还是以鞍山铁矿开发和抚顺煤矿开发为例子,这些投资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国内的资本家里任何单独一家其实都是很难拿出这么多钱来的,这些项目都是需要进行广泛的集资,然后才能够顺利开办。
就和当年的福元机器厂一样,作为母公司的福元纱厂依靠背后的赵家,绝对是无法办起来的,当年为了开个头赵家就是被迫招募了诸多商股,而后续几年的连续多次增资更是吸引了北方诸多资本的加入,最后怎么多年过去后,导致福元机器厂从福元纱厂的子公司逐渐演变为一家的资本大鳄,总资产甚至已经是超过了原来的母公司福元公司。
如今的福元公司虽然还保持着对福元机器厂百分之十六的股份,但实际上更多的股份则是被分散到了整个北方资本市场里,而且占据大量股份的基本上都是各种金融机构,比如国内近几年迅速崛起的民营银行鼎盛银行,就是在里头拥有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份,这些股份可不是鼎盛银行的主办人洪旭维自己所属,而是动用银行储户资金购入的股份,严格上来说这些股份属于鼎盛银行里的所有储户所有。
其他的诸多钱庄、票号、银行也是在里头或多或少占据了股份!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那是因为福元机器厂的增股集资所需要的金额都是极为庞大的,随便一次募集资金都是好几百万两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福元机器厂连续多次进行增股集资,原有的股东们为了不让手中的股份比例减少,就需要咬着牙继续投入资金以确保手中的股份比例不降低。
当初福元机器厂的董事会就是依靠增发股份这一手段成功的把福元公司的控股比例从将近百分之五十降低到如今的区区百分之十六。原因很简单,董事会的股东们要增发股份,哪怕是当初的母公司福元公司也无法阻挡,只能是多次筹集资金进行增资,但是次数一多,那么福元公司有着其他诸多子公司的利润支撑着,但是也架不住连续多次的股份增发啊,最后是一步一步被迫降低股份比例。
这海量的资金注入,才是让福元机器厂有着充足的资金引进设备,购买外国专利,扩大技术产量,研发新式武器等等。
而每一次福元机器厂的股份增发对于北方资本市场而言都是一场盛宴!
然而不是每一家公司都能够和福元机器厂一样拥有强悍的吸金能力,人们之所以打破头抢购福元机器厂的股份,那是因为福元机器厂的庞大盈利能力,当年该厂还在试生产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盈利了,而随着日俄战争,国内战争的陆续爆发,该厂的规模一天比一天大,产量也是越来越多,这销售额大了,这利润自然也就让股东们欢笑不已。
尤其是最近一年来,福元机器厂的军械产品几乎是供不应期,可以说是生产出来多少奉军就要多少,尽管奉军经常拖欠货款,现在还有好几百万没还呢,但是财大气粗的福元机器厂虽然天天喊着资金链快要断掉了,但是他们的资本依旧雄厚无比,这奉军入关后,他们还是利用经营利润和政府一起合资开办保定兵工厂呢。
不过说起来福元机器厂虽然近几年来盈利颇丰,但实际上绝大部分的盈利都是进行了再投资,这么多年来股东们获得的分红其实相当有限,然而这些股东们却是不在乎,他们就算目光短视也知道,如今不是拿分红的时候,而是继续扩大规模的时候,等到福元机器厂继续扩大,甚至达到能够满足上百万大军的军械供应能力的时候,到时候还怕没有分红,躺在这些股份上天天睡觉也能掉下钱来了。
只是像福元机器厂这样的企业太少,其他重工业项目,尤其是没有预期盈利的时候,你要想从国内资本家本手里拿出钱来投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相对而言,邀请国外资本投资这些项目也就是无奈之举了,毕竟对于那些超大型的国际企业,比如说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来说,他们本来就是搞这些,而且也有资金进行投资。
如今唐山钢铁公司资金不足,加上他们未来几年的投资中心都会放在鞍山那边,所以自然就对新发现的察哈尔铁矿兴趣缺乏,这只是投资了三十万圆意思意思而已,然而这对于工商部的官员而言却是远远不够的。
赵鄂道:“前些时候我已经和国内几家银行约谈过了,另外也拜访了福元公司的赵老,看看能不能让福元公司牵个头,然后募集个两百万的股本进行开发!”
杨德彪听罢道:“如果有福元公司那边牵头,这募资估计要容易一些!”
福元公司近年来虽然逐步失去了福元机器厂的控股权,但该公司的影响力却是日渐加深,这种影响力并不是说福元公司垄断了多少多少产业,而是福元公司投资新产业的精确目光。
当初福元公司拉上锦州李家大搞棉布纺织业的时候,其实很多人是等着看笑话的,认为在洋布、南通土布等国产机制布的激烈市场中,动用上百万的资金去投资一个超大规模的纺织厂风险太大,但是后来呢,两家合资的葫芦岛纺织公司大放异彩,依靠日俄战争时期日‘本洋布暂时退出东三省市场的机遇,一举挤占了东三省超过三分之一的机制布市场,让锦州李家的李迩坚父子这两年做梦都要笑醒了。
而后福元公司花费巨资,从国外引进卷烟设备开设卷烟厂的时候,人们又是认为如今国内卷烟市场还只是个新兴市场,而且市场尤其是当初的北方市场几乎是清一色的进口卷烟,要想在进口卷烟中杀出一条血路来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谁又想到,仅仅一年时间,福元牌卷烟就是横行北风数省,把原来的洋品牌卷烟杀了个七零八落,随后又是和南洋卷烟公司在南方诸省大肆竞争,一举成为国内两大卷烟生产商之一。
当人们惊掉下巴后,福元公司的其他几个产业,比如肥皂厂、火柴厂等子公司虽然没有向福元卷烟一样那么大放异彩,但一个个也都是收益颇丰,可以说福元公司的诸多投资里头,就还没有失败过的先例。
而且福元公司也有着找别人合资经营分摊成本的传统,比较福元公司自身的资本也是有限,但是同时涉足的领域又太多,所以不管是卷烟还是水泥又或者是其他产业,基本上都是以福元公司为主导,然后拉上一票人一起干的,毕竟投资其他产业的时候,不但需要资金,而且也需要各种渠道或者技术之类的,福元公司虽然家大业大,但严格上说起来,这是一家投资性的金融公司,单靠他们自己可玩不转那么多行业。
如果说福元公司能够牵头投资察哈尔铁矿,那么就能够吸引其他的资本家一起加入,这样的话也就能够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于开发了。
听着赵鄂和杨德彪等人的谈话,让身为军方将领的方壁永有些无趣,刚才如果不是有赵东云在,他也不会加入到这个小圈子来,如今赵东云已经走了,这方壁永听了几句后就是很自觉的离开了这个文官小圈子,然后走到了赵东平身边!
“老弟,这位女士是?”方壁永丝毫没有当电灯泡的觉悟,直接就是走到了赵东平和另外一年轻女子的身前!
赵东平看见方壁永突然过来,略显得尴尬介绍道:“这位是顾清影,顾鹳羽的妹妹!”
方壁永自然呢知道鹳羽正是顾蓝玉的字,只是他面露好奇,顾蓝玉长的可是标准国字脸,身形高大,一副彪悍军人的模样,但是没想到他的妹妹却是长的极清秀娇小,这要是不说,还真不看不出来他们是兄妹俩。
只是他更好奇,这赵东平和顾蓝玉什么时候勾搭上了?难不成两人要联姻?
第三百二十四章赵东全
不管什么时代,利益集团内的诸多家族进行广泛的联姻都是非常寻常的事情,这里头不仅仅有着所谓的门当户对之类的考虑,更多的是政治利益的考虑。
在当代北洋苏系这个利益集团里,同样存在着诸多军政高层相互联姻的情况,以确保政治利益的稳固和扩大,比如说熊希龄就是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一个侄女,然后把她嫁给了赵鄂的长子,又比如军方的军需部总长洪浦涛的长女,就是嫁给了第五旅旅长孔眺北。
但是之前的这些苏系利益集团内部的联姻却是文物分明,基本上都是文官和文官结亲,武将和武将结亲,很少有说出现文武之间的联姻。
这里头也是有着原因的,一方面说实话军政两届的人之间的人文价值观相差极大,苏系奉军里的高级将领虽然有不少都是留学生、地主家庭出身,但实际大多数都是中下层社会出身,像赵东云这样原本就是大家族出身的其实并不多,很多都是寒门子弟。而文官集团呢,说实话虽然有着十年寒窗一朝朝堂的说法,但是实际上在清末民初政坛上,那些权势显赫的文官大多都是上流社会出身,书香门第居多。
比如说如今赵东云的共和政府中任职的诸多前清官僚,这些人基本都是传统书香门第家族出来的。而内阁以及各部政府里广泛存在的留学生这个群体,实际上相当多也都是自费生,而这年头要想自费留学,就学三四年花费可是至少需要一千多甚至两三千英镑,这么大的一笔钱就算是锦州李家这样的富豪之家也不是说拿出来就拿出来的。
除了极少数政权外,实际上大部分政权里的高层官员里绝大部分都会是那种上流社会出身,真正的寒门子弟实际上是非常少的。
如此也就造成了苏系军政两届里,文官体系里基本上流社会出身的较多,嗯,也就是这个时代里所谓的社会精英群体,毕竟政治这玩意,向来都是社会精英才能玩得起的游戏。不过军界的话,虽然地主家庭出身的军官也多,但是基本都是中小地主,但是真正显赫家族出身的子弟可不会去当什么大头兵。
所以单从社会出身来说,军方将领这个群体是远逊于文官体系里的,再加上中国千年来向来有重文轻武的传统,所以很多自诩自家是书香门第的文官是不屑于和那些泥腿子军官联姻的。
除了家庭背‘景,人文价值观等等,也和赵东云严防军政勾结有关,赵东云自己就是个军阀,所以他这些年一边是想着造反,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是防着自己手下成为军阀从而造自己的反。
这从他把军队的诸多权力分散到统帅部各部里头,严禁各部队私下募兵,购置武器,军官插手士兵薪资等等,哪怕是俘虏的敌军士兵和枪械,部队也不能自行决定把这些俘虏、军械就地补充部队,而是得经过教育部、军械部等统帅部各部的分配后才能够获得这些俘虏投诚士兵的补充和军械补充,哪怕很多时候这种程序造成了诸多体系上的麻烦,但是赵东云宁愿麻烦,效率低一些也不愿意开这个口子。
同时为了部队的高级将领割据地方,所以他向来是实行严厉的军政分离政策,去年北洋四大军阀起兵的后,奉军被反奉联军所阻挡,被迫返回关外的时候,赵东云在关内唐山、山海关一带设立了榆关防务司令部,孟恩远出任司令。这要是放在其他军阀部队里,这孟恩远就能够自成一家,成为苏系里的一个小军阀了。但是事实上却是没有,为什么?因为赵东云设立了榆关防务司令部的时候,还设立了唐山行政公署,全权管理关内唐山、承德等辖区的行政事务。
当初的孟恩远却是没有权力插手政务的。
而军政分离这种政策在入关后更是显得尤为明显,比如赵东云从来都不会任命什么拥有固定防区的司令部,部队的将领基本上只能担任部队职位,比如旅长、师长,军长,但是却是没有和其他军阀体系里一样出现什么“山东防务总司令”“苏北剿匪司令”之类的。
而且在打下敌人的府县后,军方也除了特定时刻也很少进行军官,因为内阁总会第一时间就派遣地方府县的官员上任,然后由警察部开始组建警察、巡警用于维护地方治安,基本上打下某个城市后,接下来就和军方没什么关系了。
这种军政分离的政策在长期施行后,就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苏系内的基本原则,很多军政要员都知道赵东云不喜欢军政要员勾搭在一起,所以为了自身权势和安全着想,他们也都是有意无意刻意的避开另外一届的人。
尽管军政分离这个事赵东云从来都没有在说过,但是赵东云的态度却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这也就造成了苏系里军政两届分离的比较明确,地方上基本看不到军方将领插手地方政府的事情,而地方政府基本上也和军方保持距离,甚至连劳军,支援军方后勤这种事其实都是非常少的,因为军方自身有着后勤供应体系说起来有意思,奉军里并不禁制前线部队在补给紧张的时候就地征集粮草,嗯,其实也就是抢‘劫。
但是却是不允许野战部队自身和地方政府直接接触索要粮草,哪怕是军方后勤供应不及时需要地方支援,一般也会由军需部、军械部等部门的人出面联络地方政府,而部队主官私自对地方政府提出各种要求向来是被严厉禁制的。
在这种大背‘景夏,军政两届要员们其实是很少相互联姻的,至少方壁永就没有听说过近期有什么军方高级将领和内阁成员联姻的,大多数的联姻都是将领和将领之间,官员和官员之间。
就跟赵东平和顾蓝玉的妹妹之间一样!
只是让方壁永感到好奇的时候,这赵东平可不仅仅是军械部总长那么简单啊,他同时还是赵东云极为倚重的堂弟,顾蓝玉的妹妹如果嫁给了赵东平,那岂不是和赵东云做了亲家?
想到这里,方壁永只恨自己没有未婚适龄的亲妹妹,要是有的话介绍给赵东平或者赵东云的其他几个堂弟或者弟弟,那岂不是自己也能够和赵东云做亲家了?
当代中国里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和赵东云攀上姻亲关系,这把女儿嫁给赵东云自然是不行的,如今已经共和了,宣扬的是一夫一妻制,连妾都不能再纳了。如果说离婚再娶,赵东云身为共和总统为了自身形象需求,基本上不可能做出离婚再娶这种事。
更何况,方若莲和赵东云结婚多年,中间虽然插了个李婉,也经历了多年不育的风波,但是这关系依旧算得上融洽,今年八月方若莲顺利产下一子后,她的地位就更加稳固了。
出于政治考虑,哪怕赵东云已经厌烦了方若莲,但是也绝对不会和方若莲离婚的。毫不客气的说,方若莲屁股下的那个总统夫人的宝座,那是谁也夺不走,哪怕是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