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如何成为带头大哥-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他们乘童姥病危之机,立即纠合在一起,发动了大规模的组织叛乱。乌老大率领三十六洞洞主七十二岛岛主攻上了童姥的大本营……缥缈峰灵鹫宫,大开杀戒,只为寻求到“生死符”的解药。
  此后,童姥和同门师妹李秋水激斗后同归于尽。生死符的解法只掌握在虚竹一个人手中。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虚竹大可以按照童姥的老方子,照单抓药,用生死符把这些江湖豪士控制在自己手里。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管理生死符:论管理的宽严之道(2)
这样做并非不可能。这些豪士之所以反叛,一方面是因为童姥的苛酷,更重要的是他们害怕童姥一死之后,生死符的解法就此湮灭,自己等人再无解脱之法,连每年一次的临时解药也得不到了。所以,只要虚竹比童姥稍假词色,略加抚慰,是不难让这些人偃旗息鼓,停止叛乱的。
  但是,虚竹采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办法,他把童姥种在这些豪士身上的生死符一一拔除,永绝后患。
  虚竹解了铁鳌岛岛主哈大霸的生死符,哈大霸站起身来,挥拳踢腿,大喜若狂,突然扑翻在地,砰砰砰地向虚竹磕头,说道:“恩公在上,哈大霸的性命,是你老人家给的,此后恩公但有所命,哈大霸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哈大霸的态度是这群豪士的代表。这些桀骜不驯之徒,对在自己身上种下生死符的童姥是口服心不服,但对拔除生死符的虚竹却是心服口服,万众归心,忠心耿耿,从此再不起叛乱之心,只要灵鹫宫有所差遣,立即一呼百应,人人争先。
  为什么童姥刻毒无情的管理只收到表面和暂时的效果,而虚竹仁慈善良充满人性的做法却赢得组织管理中的长治久安的局面呢?
  从生死符的角度出发,童姥种下生死符可以称之为“死”,而虚竹拔除生死符则可称之为“生”。我们必须看到,虚竹之所以能够采用“生”的办法,是建立在童姥事先已经实施的“死”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童姥在这群豪士身上种下生死符,那么虚竹势必无符可拔,又怎么来收服人心?如果这群豪士不是身经生死符“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悲惨遭遇,就不会有虚竹拔掉他们的生死符之后的强烈对比和反差。以虚竹的仁慈善良的,根本不可能将这帮桀骜不驯的人收归属下,更没有一个人会来听他的号令。所以,只有童姥和虚竹两个人的做法结合起来,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管理生死符”。
  所以说,管理生死符并不是让下属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用强制的手法来换取他们的俯首听命,而是要拥有既可以让下属“生”,也可以让下属“死”的能力。
  当然,我们今天来谈论管理,这里提及的“生死”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并不是真的指下属的生命而言。在这里,“生”大致可以理解让下属工作愉快、给予各种精神和物质激励,而“死”也相应地可以理解为对触犯了组织规章制度的下属进行的严厉处罚,包括罚款、停职检查、开除等等。
  这两种做法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奖励,就没有惩罚。
  春秋时期郑国的宰相子产的“宽猛相济”的治国理论同上述“管理生死符”的理论可谓不谋而合。
  子产病危,交待后事,对大夫子大叔说:“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子产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宽松管理比严格管理更难驾驭。
  子产所谓的“宽”,大致等同于管理生死符中的“生”,子产提到的“猛”也大致对应管理生死符中的“死”。子产认为,虽然用“宽”的方法来管理比用“猛”好,但是宽难猛易,如果没有良好的基础和际遇,盲目实施“宽”,反而会带来很多问题。这与童姥和虚竹的管理实践是吻合的。如果一开始就让虚竹用“生”来管理,没有一个人会把他当回事。就像子产所说的,“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虚竹的“德”还不足以来服众。正是童姥的“死”让下属畏惧,而虚竹在消除这种极端的畏惧中聚集了“德”,才得以收服人心。
  所以没有童姥的“死”,虚竹就不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虚竹的“生”是建立在童姥的“死”的基础上的。但仅仅有“生”的管理生死符是不完整的,应对管理中的种种问题也是不够的。管理者不可以滥用“死”,但必须时刻对下属保持“死”的威慑力,在必要的时候也要行使“死”的权力。
  管理的实践证明,绝对的“生”和绝对的“死”都是行不通的。群豪反叛童姥就是对绝对的“死”的否定。而子产的继承人子大叔的遭遇也证明了绝对的“生”是行不通的。子大叔在继承了子产的相位后,忘记了子产“宽难猛易”的告诫,废除了严厉的刑罚,一心施行仁政,结果郑国大乱,国势日衰,后来被晋国所灭。
  虚竹在少室山前收服“星宿老怪”丁春秋,也很好地阐明了这一点。丁春秋擅长使毒,会用化功*等邪门武功,令武林中人闻之丧胆。靠着讲道理(“宽”或“生”)是没法让他心悦诚服,俯首称臣,从此不再危害江湖的。所以虚竹用了“死”的手段,在他身上种了威力无比的“生死符”。
  虚竹和丁春秋剧斗良久,苦无制他之法,听得灵鹫宫属下男女众人提醒他以“生死符”对付,见菊剑以酒水射到,当即伸手一抄,将掌中酒水化成七八片寒冰,在丁春秋身上种下了七片生死符。
  丁春秋霎时之间,但觉缺盆、天枢、天兔、天泉、天柱、神道、志室七处穴道中同时麻痒难当,直如千千万万只蚂蚁同时在咬啮一般。过不多时,丁春秋终于支持不住,伸手乱扯自己胡须,胡乱撕抓,不住惨号。群雄见这个童颜鹤发、神仙也似的武林高人,霎时间竟然形如鬼魅,嘶号有如野兽,都不禁骇然变色。
  武林中令人闻之丧胆的星宿老怪就此臣服于虚竹手下,再也不敢造次撒野。可见生死符“死”之威力。
  试想虚竹治下的群豪见了虚竹如此手段,既感其施救仁德,又惧其惩处毒辣,恩威并施之下,还有谁敢以身试法,不服管理呢?
  这可以给我们今天的管理者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我们大可以在组织中推行人性化的管理,宽以待人,但这和建立严格的监管奖惩制度是不矛盾的,要让这些制度像高悬的宝剑般,时刻起着警醒和威慑作用,确保好的员工和下属“生得快乐”,让心存侥幸,企图投机取巧、侵害组织利益的害群之马“死得难看”。
  总之,管理生死符的精髓就是生死相依,宽猛相济,两者不可偏废。至于何时生,何时死,宽猛如何相济,宽猛之间的比例多寡,就需要每一个有心的管理者在实践中细心体味,灵活运用,而没有一定之规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新官上任的“陈家洛路径”:论领导威信的建立(1)
新官上任一般有两种情况,众望所归的自不待言。资历较浅颇惹争议者如何迅速立稳脚跟掌控全局则颇有讲究。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其实最重要的是在“放火”之前取得组织成员认可和信任。这样,“放火”才有可能得到整个组织力量的支持,“放火”才有可能成功,从而领导的宝座也才坐得稳,坐得长。
  《书剑恩仇录》中江湖第一大帮派红花会的总舵主于万亭突然去世后,遗命自己的义子陈家洛接任舵主之位。此时的陈家洛二十刚出头,年龄只大过红花会中的十四当家余鱼同,其他原领导层的人物大多和他的义父于万亭平辈论交。他一派富家公子哥儿的气质风度,和这群江湖草莽人物绝不相同。他除了读书、习武,根本没有任何的领导经历和管理经验。而他将要面对的却是拥有七万会众的江湖第一大帮派,这个帮派中有一群叱咤风云的草莽英雄,红花会的骨干领导力量,特别是自二把手无尘道长以下的十三位当家,有系都曾跟原一把手出生入死,身经百战,怎么可能轻易接受一个毫无经验、毫无功绩的毛头小子成为他们的最高领导呢?
  但是陈家洛却迅速融入到红花会中,获得了包括原领导层在内的组织全体成员的一致认可,成为一个万人景仰、名副其实的总舵主。
  我们不妨来探究陈家洛到底是怎么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的,他有什么秘诀或什么捷径,能够给今天新官上任的领导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诚如我们所料,陈家洛一开始是不被看好的。在去迎接陈家洛上任的路上,红花会的三把手赵半山和另一位当家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一人道:“三哥,你说少舵主年纪轻轻,这伙兄弟他压得住么?”赵半山道:“压不住也得压住。这是老当家遗命,不管少舵主成不成,咱们总是赤胆忠心地保他。”
  赵半山的话里其实透着无奈。很多人都以为陈家洛之所以能够当上一把手,不是因为他德才兼备,少年老成,而是因为他是于万亭的干儿子。于万亭也知道会有这种议论,但当时真实的原因还不能随便透露(真实原因是当时的皇帝乾隆是陈家洛的亲哥哥,于万亭指望通过这层关系,打动乾隆,恢复汉室江山),所以,于万亭在遗嘱里也特别做了说明,说选择陈家洛当接班人是为了红花会“反清复明”的大业。但在真相没有大白之前,是没有多少人会简单相信的,组织中依然充满着疑惑。不过,由于平日于万亭恩德过人,余威犹在,众人才暂时不敢有异议。所以,赵半山才会说出这番无奈的话来。但如果陈家洛日后表现不佳,有负众人的期望,于万亭的余荫也不可能罩他一辈子,这笔帐迟早会被翻出来好好算上一算。
  陈家洛当然知道自己的软肋所在,所以他第一步采取的就是“低调行事”。按照一般的做法,组织中的一把手因各种原因离职(包括去世)后,应该由二把手接任。所以,陈家洛没有因为有义父遗命就欣欣然大剌剌地接任总舵主之位,只是说自己德才不够,一味谦让,坚持要二把手无尘道长接任。这一招很是厉害,既表明了自己的低姿态,又将了无尘道长一军,还获得了众人的好感。有老舵主的遗命在,二把手无尘即使真的有当一把手的想法,也不敢公之于众,否则就是不把刚刚过世的老领导放在眼里,就会激起公愤。如果无尘道长确实没有野心,陈家洛的做法也是给足了他面子,拉拢了人心。果然无尘主动表态:“红花会上下七万多人,哪一个不听少舵主号令,教他吃我无尘一剑。”此时正值四当家文泰来被清廷擒获,红花会群雄急于定好首领,前去营救。但陈家洛觉得火候依然未到,继续推让。一直到八当家杨成协跳出来,厉声说道:“四哥身受重伤,人家素不相识,连日连夜赶来报信,咱们自己还在你推我让,让到四哥送了命,那再不让了吧?老当家的遗命谁敢不遵?少舵主你不奉义父遗嘱就是不孝,你要是瞧我们兄弟不起,不肯做头脑,那么红花会七八万人全都散了伙吧!”这番话说出来,大义凛然,给陈家洛的接任扫清了舆论阻力。陈家洛如果不当一把手,就是不孝不义,谁要是反对陈家洛当一把手,也就是和七万红花会众过不去。

新官上任的“陈家洛路径”:论领导威信的建立(2)
在这种情况下,陈家洛还是说了一番场面话:“兄弟不是不识抬举,实因自知年轻识浅,量才量德,均不足担当大任。但各位如此见爱,从江南远道来到塞外,又有我义父遗命,叫我好生为难。本来想等文四哥到后,大家从长计议。现下文四哥有难,无可再等,各位又非要我答允不可,恭敬不如从命,这就听各位兄长吩咐吧。”
  陈家洛一味推让,以退为进,做足了谦虚文章,成功地将由义父遗命接任转化成了接受众人推举而就任总舵主之职,初步赢得了会众的好感,走好了第一步。
  第一步仅仅是个开始,陈家洛的领导基础还是很不稳固的。领导的威信是硬碰硬的东西,短期内是不太可能建立起来的。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实击虚,以柔克刚,大打“感情牌”,进一步收拢人心。所以,陈家洛的第二步就是紧紧抓住四当家文泰来被清廷擒获这件事做文章。表面上看起来,陈家洛一上任,就面临着解救文泰来的难题。其实,正是这件事情给他提供了“以情动人”的大好机会。文泰来在组织中威望极高,甚至高过二当家无尘道长和三当家赵半山。要不然,老当家于万亭也不会在去见乾隆的时候带上他(这件事对红花会的终极目标……反清复明至关重要,于万亭选择文泰来而不是其他人参与正说明了文泰来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另外,文泰来的妻子十一当家骆冰,为人热情善良,对小兄弟们特别照顾。所以可以说,文泰来夫妻俩在红花会中的人气极旺,处理好解救文泰来的问题,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获得组织内的拥戴。
  所以,当红花会得知文泰来被囚禁在浙江提督李可秀的官邸地牢里时,陈家洛不顾众人劝阻,坚决要亲自出马,以身相代,先救出文泰来,自己假扮成文泰来在地牢中再思脱身之策。虽然陈家洛此前已经和乾隆有过互不相害的誓约,但陈家洛作为红花会的最高领导者,深入虎穴,毕竟也是一件冒险的事情。他的这个举动,骆冰固然是感激得肝脑涂地,其他弟兄也是深感他的恩德。从而,陈家洛的领导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得到弟兄的拥戴,领导基础稳固了,但这还不代表陈家洛就有了足够的领导能力来管理好这个拥有七万成员的庞大组织。世界上没有一个天才,能够一夜之间,融汇贯通,精通管理之道。而红花会的事务何其繁多,就等着一把手陈家洛拿主意,做决策。说实话,等着看他笑话的人也不是没有。陈家洛再次走对了一步棋,使自己处在了极为有利的位置。那就是,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智慧,机动灵活地放权。
  红花会这么一个庞大的组织,运行经年,自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运作模式。这个时候,作为没有经验的新上任的领导者,陈家洛不是急于自己发号施令(事实上,他还不具备这个能力),而是充分利用组织运行的惯性,发掘组织中的原有力量,巧妙地为自己所用。
  红花会的七当家徐天宏,外号“武诸葛”,是会中的智囊人物,很多重大决策都出自他的谋划。陈家洛入主红花会后,迅速了解到各个当家的能力特点,徐天宏的存在以及他对徐天宏的灵活运用为他解决了自己初期领导能力严重不足的大难题。陈家洛这样做,至少收到了三方面的好处。第一,重用徐天宏,充分调动了徐天宏的积极性;第二,其他弟兄看到陈家洛对老弟兄毫不排斥,就知道自己不用为以后担心;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能巧妙地隐藏自己领导能力不足的缺陷。。 最好的txt下载网

新官上任的“陈家洛路径”:论领导威信的建立(3)
红花会群雄去解救文泰来,在黄河边上截获官府的一封公文,陈家洛看后,觉得和相救文泰来无关,准备置之不理。但徐天宏拿过一看,立即发现可以利用这封公文大做文章,既可以给遭受清兵围攻的回部的木卓伦部落(该部落是红花会的老朋友,按照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木卓伦部落当然是反清复明的红花会的好朋友)解围,还可以解救眼前黄河灾民的饥馑。果然,徐天宏一番部署后,成功地达到了这两个目的。这件小事说明,徐天宏对机会的判断能力以及具体的部署能力,都远远超过了陈家洛。
  陈家洛也正是因此认识到了徐天宏的能力。但陈家洛并没有简单地就此分权给徐天宏。这正是陈家洛的高明之处。因为,陈家洛本人的领导权威尚未树立,如果贸然完全地分权,很可能导致下属受权后坐大,将领导者本人架空,使用失去领导和驾驭组织的能力。
  陈家洛的做法是灵活地放权,而不是分权。分权和放权的区别在于,分权是在某一个相对较长的期间内,领导者将一部分权力完全分割给某个下属,一般不再过问,特殊情况除外。而放权则是针对具体某一件事情,领导者临时机动地把权力下放给下属,一旦该件事情完成,权力自动回到领导者手中。这样,放与不放,何时收何时放,尽在领导者掌握之中。
  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例子。
  徐天宏谋划好解救文泰来的方案,将方案和陈家洛商定后,陈家洛召集群雄,先是自己发号施令。陈家洛道:“十三哥,你率领三百名会水的弟兄,预备船只,咱们一得手,大伙坐船退回太湖。”蒋四根接令去了。陈家洛道:“马大挺马兄弟,你收拾细软,将心砚和这里弟兄们的家眷先送上船。”马大挺也接令去了。陈家洛道:“十二哥,你太过累了,也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