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禅门生死谜:火菩提-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前边有座庙!”小小伸手向前一指,开心地叫道,小红背包在背上一颠一颠。

  远远望去,只见此寺庙宇雄奇,端正威严。寺门匾额上书“石钟寺”三个刚劲的大字。

  我立刻想起“坟中客”说过“逢寺必拜”的话来,于是说道: “走,进去上柱香。”说着,我们就手拉手,紧走几步向寺门进发。

  “哦,看来那怪人没骗咱们,这庙真的叫石钟寺,不知这上面还有没有其他的寺庙?”小小沉吟着说道。

  “傻丫头,这鸡足山被称为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听说在最鼎盛时期,有36寺72庵,常驻僧尼5000余人,形成了‘金殿空中香雾迷,十里松风吹不断’的盛况。大书法家米芾曾亲题‘天下第一山’的墨宝呢。”我滔滔不绝,献宝一样把自己所知全都倒了出来。

  “咦?还看不出来我的大笨熊竟然知道这么多东西!”小小眼睛一下子睁大了,看我的眼神充满了崇拜。

  “我哪有,还不是前几天那几位来住店的大师说给我听的。”我挠挠耳朵,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那现在山上的寺庙还有那么多吗?”小小好奇地问道。

  “恐怕少了一些了,听说,文革期间红卫兵横行,砸烂了这山上的好多佛像,还拆毁了了些庙宇。连名为‘灵山一会坊’的山门都给毁了。而且,据说迦叶庙原来供的珍贵文物木佛像,相传是阿难尊者亲手所雕的迦叶檀香木雕像,文革期间也不知去向了。”我长长地叹了口气,难过地说道。

  “哎,真是可惜。”我们边走边聊,转眼已到寺门前。

第十一章  玉色顶骨
“阿弥陀佛!”一声清亮的佛号在我们身后响起,我们回身一看,竟然是一个身着土黄色僧衣,外罩明红色袈裟的老和尚。

  奇怪,一路走来,一直没见有人,这和尚是什么时候现身的?

  只听那老僧接着说道:“墨魂香魄,仙缘难求。二位施主此行,会有许多不解之缘,望二位稍安勿躁,一心向佛,必能遇难呈祥,逢凶化吉。二位佛缘深重,此行必能有意外收获,他日将有缘再临宝山,我们尚有一面之缘。善哉善哉!”那老和尚话已说完,便颔首一揖,飘然远去。

  小小和我面面相觑,这鸡足山上怪人还真不少。

  大殿中,我们各自拿起三只香。我先帮小小点燃,再来点我自已手中的檀香。可谁知,正当我燃起火机打算点香的时候,我手中的三根菩提香竟然一下子着起火来,那火苗冲起半尺高,险些烧到我的衬衣,我手一抖,三根香瞬间掉落,而一旁敲打木鱼的两个小和尚也慌忙跑过来踩灭了火焰。

  小小此时也顾不得祷告,顺手把手中的香插进香炉,便跑过来看我是否受伤。“有没有烧到自己呀?怎么这么不小心呢?”小小拉着我看了半天,关切地说道。

  “没事,可能是香的质量问题吧。算了,到下一个庙我再上香吧,在这里就拜拜佛好啦。”我安抚着小小。

  当我双掌合什,抬头礼拜时,竟然发现面前的香案上,一个脸盆大小的玻璃罩下,红绒布面上,静静地摆放着一个头盖骨模样的东西,只是它是玉色的,像玉一样青翠,像玉一样莹润。

  “这里面供的是什么呀?”我问旁边一位侍香的小和尚。

  “哦,那是我们的镇寺之宝,据说是沙门尊者慧鉴,也就是玉顶骨罗汉的顶骨。当年,慧鉴禅师在本寺30年苦修,到80岁那年,顶骨化为玉,从头上脱落,当时竟还未死,次日,他召集僧众讲经说谒后,才自行坐化了。那以后,这玉顶骨就被供奉在本寺之中,听说它曾为一位国王延过寿,后来还曾多次显圣呢。”小和尚很自豪地说起自己的师祖,脸上满是钦敬之色。

  我和小小也不禁动容,再次礼拜祝告。

  临出殿门,我又下意识地回了下头,竟然发现那玉顶骨通体发光,玉色绿中透白,晶莹夺目,一闪烁间,那光亮就消失了。

  我揉了揉眼睛,目光再次聚焦在那玉顶骨之上,时间分秒流逝,玉顶骨再也不见异光突显。

  难道,是我眼花了?

  当天傍晚,我们入住了石钟寺的客房,在悠远的暮鼓声中,简单地吃了一餐素斋,竟然是别有一番风味。

  入夜,寒意像涨潮的海水,一点一点弥漫了我们的全身。

  小小整个人缩进被子,只露出两个圆圆的大眼睛,转来转去地想心事。我则背靠床头,坐在被子里一根接一根地抽烟。

  反复轻抚着我的“墨舍利”,任凭一缕缕幽香钻进我的鼻翼,我的心情却丝毫不见平静。

第十二章  如影随形
今天,是我们进山的第一天,然而,却先后遭遇了三次诡异的送葬队伍,邂逅了一名住在坟里的怪人“坟中客”,以及一个神出鬼没的老和尚。                 

  似乎,这些人都是有备而来,他们,怎么可能知道我和小小的行踪?他们,究竟是友是敌?那个送葬女人,究竟为什么要危言悚听?

  “上山必死,回头是岸。”难道,他们是想阻止我和小小上山?

  上山,上山。一切都和我们这次拜山行动密切相关。上山之后,究竟会发生些什么?难道会有什么惊人的后果?

  我不敢再想,想来想去只会徒增烦恼。

  我想睡了,虽然烟抽了不少,但我却非但没有提起精神,相反,却突然觉得有些头晕。空气中,好像飘荡着一丝细微的甜香。

  那香气,很淡,很轻,不是“墨舍利”的幽香,我的头再一次眩晕,我要睡了。

  小小不知何时已经睡着,她的头深埋在被里,一丛长发悄无声息地露出被角,静静地躺在雪白的枕头上,白的背景称托着乌黑长发分外地黑,黑得刺目。

  小小睡得很熟,或者说睡得太熟,我根本感觉不到被子轻微的起伏。这一瞬间,我突然有了一个非常恐怖的想法,我突然间觉得那雪白的被子下面躺着的也许并不是小小,而是……

  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雪白枕头上那丛黑发,一分钟,两分钟……自始至终,那片青丝都没有动过分毫。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那强烈的好奇心却越来越不能自抑,我的手,仿佛不受控制般伸向小小的被子,猛地一掀。

  与此同时,我看清了被子里那张脸。

  窒息。

  被子里面,静静地躺着一个人,她,本来应该是小小,也只能应该是小小,然而,那张脸却偏偏不是她的。

  光额头,菱形脸,皱纹如龟裂土地上纵横交错的裂缝,白多黑少的小眼睛隐隐透着凶狠与诡诈,而在这张脸上最最醒目的,是这个人嘴角右上方的一颗黄豆粒大小的媒婆痣,这颗痣,仿佛一只响尾蛇暴睁的独眼,给整张脸徒增几分阴鹜之气。

  天哪!是她!是今天山路上那支送葬队伍所抱遗像中的丑陋老太婆。此刻,她静静地躺在床上,不无得意地对着我冷冷地怪笑。

  我,汗毛倒竖,我,心胆俱裂。

  “啊——”不假思索地,我狂叫一声。

  声音未落,那老太婆诈尸一样猛然间从床上直直地坐了起来。

  大惊之下,我“腾”地一下从床上跳到地面。

  “干什么?小晨,你疯了吗?干嘛这样看着我?你这是怎么了?”那个人的嘴巴在动,她的声音却分明属于我心爱的小小。

  我拼命摇了摇头,再用力揉了揉眼睛,这一次,我看清了。

  是小小,她拥被而坐,脸上睡意未消,大眼睛一片迷惘,但神情却有些烦乱。

  我的眼睛,出了问题?

  我无法解释,只能苦笑。

  小小重新入眠,而我,也在一阵更加强烈的眩晕中沉沉睡去。

  睡至半夜,我突然间睁开眼睛。

  结果,我看见了……

第十三章   梦入禅机
我看见了一个影子,一个白色的空气般清虚的人影。那人影立在床尾,我感觉它在看我,只是感觉。因为,我看不见他的脸,一团白雾。

  我盯着它,死死地盯着它。我很清醒,比喝了三大杯雀巢浓香咖啡还要清醒,然而,我动不了,浑身的每一个细胞仿佛都已被禁锢。

  不过,它并没给到我恐惧的感觉,相反,它让我觉得亲切,很亲切。让我如沐春风,如浴温泉。

  它来了,从床尾向床头轻灵地飘移,那感觉,像一阵清风,一缕轻烟。

  它会是什么?我不知道。

  然而,我却可以肯定,它绝对不会是鬼。

  它定格在我面前,抬起手臂,这只是我的感觉,其实,那不过是一团手臂形状的白雾。

  它的手上抓着一张草纸,草纸的年代久远,仿佛是几个世纪前遗留下来的东西。

  它将那张纸竖立着举到我的面前。

  房间里没有开灯,只有清幽的月光透过窗子照射进来。光线很弱,弱得我只能大概看清屋内各种摆设的轮廓,但却看不见实质。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此时此刻,我却清清楚楚地看到那张草纸上八个漆黑的汉字。

  ——若知前路,先问石湖。

  随后,文字下一幅奇怪的线形图案深深吸引了我的眼球。这是一幅简单的线形图,由三条横线和三条竖线垂直交叉而成。

  反反复复,我的目光在文字和图案之间来回逡巡。

  什么意思?我的脑中升起一个巨大的问号。

  不解,不解。

  还未等我从疑惑中挣脱出来,眼前那张草纸却突然消失了,紧接着是那团白雾般清虚的影子。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当我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已是次日。

  清晨的阳光很暖,暖得可以驱走所有的疲惫与倦怠,然而,它却驱不走我昨夜的记忆。

  当时,我是醒着,还是梦着?

  我不知道,也无法去证明。

  不过,无论是梦是真,我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记得,那张发黄的草纸上八个漆黑的大字以及那个不明所以的线形图案。

  ——若知前路,先问石湖。

  它在告诉我什么?是上山的路线?还是解开“墨舍利”谜底的路途?

  “舍利在身,吉凶参半。步步杀机,多加防范。”此刻,“坟中客”的话语再次在我耳畔索绕。我不明白,这枚小小的“墨舍利”究竟和我有着怎样的渊源?它又为什么会是吉凶参半?

  看来,谜底就在这座鸡足山上,而通往谜底的前路,会在哪儿呢?

  先问石湖。

  在我举棋不定、前路迷茫的时候,昨夜的那张纸是否是冥冥之中的神示呢?

  “小晨,赖床的大懒虫,还不起来?太阳都照到屁股了。”小小像朵艳丽的彤云,一下子从盥洗室飘了出来。

  她今天穿了一套崭新的运动装。大红的动感T恤,配着黑色的及膝短裤。长长的头发整整齐齐地盘在脑后,用明黄的发夹箍着,纤细的颈子高高仰起,清爽的就像舞蹈学院的小女生。

  我眯着眼看她,微笑。

  “还笑?再不起来我要揭‘老营’啦。”小小嘻笑着上来掀我的被子。

  我腾身坐起,一脸神秘:“小小,告诉你个秘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四章  寻找石湖(1)
简简单单几句话,我便把昨夜的片断讲给了小小。

  小小一直在听,很认真地听。她的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小晨,你说那个白影子让你感觉很亲切,难道你见过它?它会是谁?”小小听完后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这么一句。

  我微微一怔,回头细想,却还是皱眉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它没有五官。”

  “那,我们今天去哪儿?去找石湖?它会在这座山上?高山湖泊?”小小迷雾重重。

  “也许是,也许不是,先去问问寺里的僧人再说。”

  再入石钟寺,迎接我们的还是那个侍香的小和尚。

  小和尚年纪很轻,不到二十岁的样子,一张圆鼓鼓的娃娃脸,一笑两个小酒涡。可爱,又可亲。

  “这么早,二位施主又来敬香了?”小和尚笑咪咪地打个揖首。

  “小师傅,跟你打听个事,不知这鸡足山上,可有石湖这个地方?”我微笑问询。

  “石湖?”小和尚竖起了眉毛,再摇摇头,不解地说道:“这鸡足山上水是不少,泉水百余道,溪涧10条,瀑布5座,沟壑10道,龙潭5口,还有池塘17个。可是,唯独没有你说的什么石湖。”

  小小还不死心,继续引导小和尚:“小师傅,或许这个湖很小,很偏,知道的人不多?”

  “不可能。”小和尚收起笑容,头摇成了拨浪鼓:“我从小在这山里长大,十六岁皈依佛门。对鸡足山熟悉得就像自己家一样。不要说那么大一座湖,就是任意一条小溪,我也能叫出名字。没有,绝对没有石湖。”

  我和小小面面相觑,看来,这条线索已经断了。

  “那好,我们再去找找,谢谢你,小师傅。”我一边向小和尚致谢,一边拉着小小欲回身出门。

  离开时,我再次留意香案上供奉的那枚慧鉴禅师的“玉顶骨”。 只见玉色莹透,流光滴翠。

  我心中不禁一动。

  这种感觉好熟悉,亲切,很亲切。

  就像……就像昨夜那清虚白影给我的感觉。

  正疑惑间,小和尚又说话了:“施主,你说的石湖如果真是在这鸡足山上,那么,它很可能不是个地名的。”

  醍醐灌顶。

  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它只是让我“去问石湖”,却没说石湖真的就是一座大湖。

  去问石湖,去问石湖,莫非这“石湖”是个人名?或者是哪位大师的法号?

  我猛一回身:“小师傅,那你有没有听说这山上有叫‘石湖’的高僧?”

  小和尚迅速地摇了摇头。

  失望。

  走出石钟寺,我和小小漫无目地地在山路上闲走,心里脑中想的都是这个不知何方神圣的“石湖”。

  忽然,小小好像想到了什么,驻足说道:“小晨,有没有可能,‘石湖’不是真正的人名,而是暗藏的字谜?”

  我一愣,马上心领神会,不错,鸡足山号称“迦叶尊者”的道场。而在中国佛教禅宗体系里,迦叶被尊为始祖。他继承的涅槃妙心是禅宗的思想。后来六祖慧能的教外别传“直指人心,顿悟成佛”,即是由此思想化出。

  既然如此,这“石湖”二字会不会是“文字禅”呢? 。 想看书来

第十五章 寻找石湖(2)
“石湖”如果是个字谜,那么就一定是暗藏了某人的名字在里面。可是,人海茫茫,偌大一个鸡足山,知名不知名的禅师也不知有多少,我们无异于大海捞针,难度可想而知。

  愁肠百结。

  行走间,猛一抬头,一块三米宽两米高的石壁横亘在前。

  “小晨,上面刻着地图啊。”小小已抢先冲到石壁前。

  果然,青石之上,溪峰寺宇,标示得清清楚楚,甚至连准确的距离都已标出。

  “呵,真是像你说的,满山都是寺庙。”小小由衷地赞叹。

  我也不答言,仔仔细细地观察山寺的布局,心中盘算着拜山的路线。

  “小晨,你过来。这边还有记载啊,全都是人名。是‘鸡足山名人录’吧。”小小的声音从十几米远的地方传来。

  我应声而去,面前竟然是一座更加高大宽阔的石壁。上面密密麻麻刻着鸡足山几千年知名人物的简介。 

  会不会,这其间会露出些许端倪?

  我心念既动,越发留意石壁上的文字,逐字逐行,不敢漏过分毫。

  看了过半,竟然还是一无所获。我不禁有些气馁。

  就在这时,接下来的一行文字如磁石般吸引了我的目光。

  看着看着,我的心底仿佛有旭日初升,倏忽间一片澄明。

  我侧过头,强自压抑着内心的喜悦,握着小小的手大声说道:“小小,你看,‘石湖’这两个字,如果拆分开来,把‘湖’字左边的三点移到‘月’字的上边,是个什么字?”

  小小歪头一想,立即回答:“是个‘肖’字。”

  “好。”我继续分析:“那么,‘石湖’去掉一个‘肖’,是不是还剩下‘石’和‘古’了?”

  小小肯定地点了点头。

  “你看,‘石’和‘古’合在一起便是‘古石’,通常我们讲岩石、岩石,所以也可以把‘石’看作‘岩’,那不就成了‘古岩’了吗?”

  小小再次点头,不过眼中却是一团疑惑。

  我拉着她的手,回身指向石壁上那行文字:鸡足山佛教在近代的复兴,当首推虚云法师之功。虚云法师,俗姓肖,初名古岩,字德清,别号幻游,原藉湖南湘乡,生于福建泉州。幼习儒学。清光绪八年(1882年)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剃度出家……

  我边指边说:“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