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靖康国殇纪事-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黼,公元1079年生于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原名王甫。因与东汉一个宦官同名,宋徽宗赐名为“黼”。王黼长得清逸俊秀,一表人材。他虽不懂学术,但足智多谋,善于逢迎。王黼于崇宁年间中进士第,任相州司理参军,与何志共同编修《九域图志》。何志非常欣赏王黼俊逸洒脱的风度、机智得体的谈吐,就把他推荐给在朝为官的父亲何执中。何执中亦为王黼表面的卓而不群所蒙蔽,竭力向上举荐,于是擢进为校书郎,后又迁为符宝郎、左司谏。

第 五 回 宠六贼大宋埋祸根  贪享乐国势渐衰落 (3)
然而,这一切只是王黼远大理想的第一步。他知道何执中还够不上是一座坚实而有力的靠山。这时在朝中居相位的张商英逐渐失去徽宗的信任,徽宗派使者赐玉环给罢相在杭州的蔡京。
  王黼知道了这件事,猜想皇帝有复用蔡京之意,不禁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连忙上书皇帝,颂扬蔡京,攻击张商英。果然不久以后蔡京复相还朝,非常感激王黼的大力相助,提拔他为左谏议大夫、给事中、御史中丞。不到两年时间,王黼摇身一变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王黼是靠何执中举荐入朝的,一旦感到他于己无用,就反过来上疏徽宗,列数了何执中二十条罪状,把他一脚踢开。不久,他又升兼侍读,进翰林学士。因为他与同蔡京有隙的郑居中交往,得罪了蔡京,被反复无常的蔡京降为户部尚书。但是此公善于在官场上咸鱼翻生,凭着他的机警善拍,很快又官复原职。
  为了进一步邀宠于徽宗,他不惜千方百计地巴结皇帝身边的宦官。王黼依附“六贼”之一的大宦官梁师成,史称王黼“父事梁师成,称为‘恩府先生’”。用对待父亲的态度对待一个宦官,真不知道他的脸皮有多厚。他依仗梁师成的势力,强占了他的邻居门下侍郎许将的房子,光天化日之下将许将一家包括家眷奴仆扫地出门,路人皆叹愤不已,但都惧其权势,敢怒而不敢言。
  由于谄媚有方,王黼很快获得宋徽宗的宠信,于宣和元年(1119)爬上了副相的高位,一下子由通议大夫连升了八级,升官之速,前所未有。徽宗又另赐他城西府宅甲第。搬家的那天,教坊乐队吹吹打打在前面开路,家里用的家具器皿都是从皇宫里面拿来的,一点也不避讳。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王黼代蔡京执政。最初为了笼络民心,他采取了罢方田,毁辟雍和医学、算学,精简官僚机构,减轻赋税杂役等改革措施,蒙蔽了四方百姓,当时人人称之为“贤相”。
  但狐狸的尾巴是藏不住的,这位“贤相”比起蔡京的奸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他设置应奉局,自兼提领,以进贡皇帝为名,向各地百姓摊派,要求进贡四方珍异之物,然而这些东西到皇帝手中的不过十分之一,其余的都被他收进自己的口袋,一时间王家富比朝廷。
  同历朝历代的奸邪小人一样,王黼也对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毫不留情地加以残酷###。御史中丞陈过庭上疏皇帝,乞求裁减以御前使唤为名的冗员,京师转运使张汝霖请罢进西路花果,均被徽宗采纳了。这使王黼十分忌恨,唆使党羽弹劾二人,将二人都发配到遥远的地方。王黼还公开卖官鬻爵,当时有民谣唱道“三千索,直秘阁;五百万,擢通判”,一时间臭名远扬。
  王黼不仅贪财,还十分爱色。他自己姬妾成群,日夜淫乐还不够,还要四处猎寻美色。他见微猷阁待制邓之刚的妾容颜娇媚,姿色超群,便起了不良之心,于是设计诱夺,然后又捏造了一个罪名,把邓发配岭南。在野史上这个和宋徽宗很相似,宋徽宗为了李师师吃大词人周邦彦的醋,也把他远远发配了事,真是一朝君臣呀。
  王黼当权时正值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外侵内患,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纷纷爆发。宣和二年,方腊在睦州起义。王黼一向善于在皇帝面前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很害怕皇帝知道这件事会坏了自己的前程,所以隐而不报。

第 五 回 宠六贼大宋埋祸根  贪享乐国势渐衰落 (4)
不想,起义延续了一个多月,声势愈加浩大,继而又攻破江东六郡。事态眼看到了纸里包不住火的地步,再也无法隐瞒了,他才上表报告。宋徽宗派童贯督甲兵十五万,这些兵士本来用来联金灭辽的,结果先去###了起义,也算是锻炼了队伍。###胜利后非但没有怪罪王黼,又以功转少傅,进少师,真是没有天理。
  宋统治者对待农民起义残暴狠毒,对待外族入侵却是软弱无能。北方的辽国虽已是日薄西山,但宋仍畏之如虎狼,更不必说异军突起的金国。赵良嗣向朝廷献“联金攻辽”之计后,百官大多以为此计不可行。唇亡齿寒的故事大家还是很清楚的,因为辽国若存,三足鼎立对金也是一种威胁;倘若辽国被破,金无后顾之忧,怕要一心一意攻打大宋来。
  王黼却十分支持这一建议,他慷慨陈词:“辽国与我朝虽然通好百年,但是在近年以来,辽国对我朝不是很尊敬。如果我们不趁机攻取辽地,则其必为金人占有,燕云失地将不复再属大宋了。”他又写信给领兵的童贯,表示“太师如要北伐,王黼愿效死以助”。
  用历史的观点来回顾北宋末年的历史,“联金攻辽”的确是可施之计。王黼一心一意支持是不是真的从江山社稷出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从历史上分析远不是如此。王黼从一个小小的司理参军转而成为少傅、少师,仕途上已经是坐了几次直升飞机了。可是人的贪欲却是无止境的。王黼非常想通过“身任伐燕之责”建立功勋,问鼎太师之职,那个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多少野心勃勃的人都想得到。另外,借口攻打辽国,还可以把征集来的钱的很大一部分划入自己的口袋,“一石二鸟”的小算盘打得很精。
  有这样的作战目的,再好的“联金攻辽”策略也成了一纸空文。女真统治者看透了宋朝廷的软弱无能和臣子的贪婪自私,在联合中得寸进尺、步步紧逼,毫无平等可言,名为“联合”,实如金国的附庸。
  大宋的国家利益一天天地丧失,王黼的官阶却一级级高升。皇帝得到他得城凯旋的“喜讯”后,率百官一同为他庆贺,并解下随身所佩的玉带赐于王黼,优进太傅,封为楚国公,准许上朝时候穿紫花袍,摆的谱和亲王一样。
  童贯字道夫,开封(今属河南)人。史书记载,此人身材高大魁伟,皮骨强劲如铁,双目炯炯有神,面色黢黑,生着胡须,一眼望去,阳刚之气十足,不像是阉割后的宦官。这可能和他年近二十岁才净身入宫有关。
  据说,童贯为人有度量,能疏财,出手相当慷慨大方,很像《水浒传》同时代那些仗义疏财的好汉。只是,他仗义与疏财的对象具有极强的选择性,大街上的乞丐和落魄的秀才是没有机会的,后宫妃嫔、宦官、宫女、能够接近皇室的道士、天子近臣等,时不时可以从他那儿得到不少好处。因此,皇帝耳边经常可以听到关于他的好话,称得上好评如潮。
  就像现在好多人要拍领导的马屁,不仅仅领导的太太要考虑到,秘书要经常地送送,领导的司机也不可怠慢,这样在领导的周围就形成了有利于他的舆论氛围。
  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阳刚外形的人,却性情乖巧,心细如发,对皇帝的心理具有极强的洞察力,每每能够事先预知皇帝的意图,于是说话做事很少不着调,从而大得欢心。

第 五 回 宠六贼大宋埋祸根  贪享乐国势渐衰落 (5)
童贯净身入宫时,是拜在同乡、前辈宦官李宪门下做徒弟。这位李宪是神宗朝的著名宦官,在西北边境上担任监军多年,颇有些战功。童贯读过四年私塾,有些文化根底,跟随李宪出入前线,又打下了军事上的根基,很有点能文能武的味道。加上他曾经十次深入西北,对当地的山川形势相当了解。这使他在宦官中很不寻常。
  不过,看起来李宪对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提拔照顾,致使童贯进宫二十余年,始终没有出人头地。如果不是赵佶这种性情的人做了皇帝,或者换句话说,如果神宗皇帝能多活二十年的话,他说不定会默默无闻地老死在皇宫里,最多也就是做出一部《辟邪剑法》。
  从时间上推算,徽宗登基做皇帝时,童贯已经四十八岁。这个年龄,正是人生经验、阅历、精力臻于巅峰之际。徽宗以内廷供奉官的名义,派他到杭州设明金局收罗文玩字画,第一次为他打开了上升的通道。一般说来,内廷供奉官大体相当于皇宫的采购供应处长,并不是一个多高的职位,却是一个很有油水的肥差。
  童贯没有满足于捞取好处,他对这次机会的利用,称得上老谋深算、意味深长。正巧蔡京也于这年冬天被降授提举杭州洞霄宫闲差,居住于杭州,竭力巴结童贯。蔡京擅长书法,通过童贯,蔡京的书法作品不断流入宫中,得到宋徽宗的赏识,蔡京在童贯的荐引下重新被起用。
  崇宁元年(1102)六月蔡京任宰相后,积极开发西北边疆,已恢复被司马光等放弃的地区。蔡京对童贯推荐他复出感激不已,遂推荐入内供奉官童贯任走马承受公事,西北的开边活动从此展开。
  童贯在领兵打仗方面还有一些水平,再加上西夏的统治阶级内斗频繁,将帅不和,他领兵十万兵分三路大举进攻西夏,占领青唐(今青海西宁)、鄯州(即青唐城,改为西宁州)、廓州(今尖札西北),于是完全恢复了神宗时的故疆。
  童贯因此升任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成为西北边区最高军政长官。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正月,童贯加武康军节度使衔,随后又占领积石军(今贵德西)、洮州(今甘肃临潭)等地,可以说在当时童贯在军事指挥上还是确实有一些本事的。
  政和元年(1111)九月,童贯出使辽国,这时的辽国皇帝天祚帝对这个宦官出身的使者很看不起,对他进行了人身攻击,这在童贯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正好途中有燕(今北京)人马植向童贯献联合女真族灭辽之策,童贯遂将马植改名为李良嗣,携带回朝晋见宋徽宗,李良嗣又被赐国姓赵,就是“国姓爷”赵良嗣。
  金国建立以后,宋金“海上之盟”积极进行。同时,宋徽宗任命他为陕西、河东、河北路宣抚使,积极开边。同年升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又升为签书枢密院事。宣和七年,再升为领枢密院事,成为最高军事长官,封泾国公,“时人称蔡京为公相,因称(童)贯为媪相”。
  正当童贯为执行宋金“海上之盟”,承担由宋方进攻辽南京(燕京,今北京)的责任而积极调遣西北诸路兵将之际,宣和二年十月两浙路爆发方腊起义,迅速占领了广大地区。十二月,以童贯为江淮荆浙宣抚使,率领准备攻辽的十五万官军南下###方腊起义军,宋徽宗亲自给他送行,并且把御笔也给了他,赋予他以皇帝名义发号施令的权力,可见信任非同一般。

第 五 回 宠六贼大宋埋祸根  贪享乐国势渐衰落 (6)
童贯虽然是个混蛋,但也知道东南地区为害最大的是花石纲,于是以皇帝诏书名义宣布罢除花石纲以重拾民心。次年八月,童贯在###方腊起义后,升加太师衔、徒封楚国公。十月,童贯恢复为领陕西、河北、河东宣抚使,并做攻辽的准备。
  童贯以前在出使辽国时,由于天祚帝轻视他是个宦官,所以他一直怀恨在心,所以他一直支持“联金灭辽”的策略,并且身体力行前往前线指挥作战,不过战绩很差,被辽国打得丢盔弃甲。宋徽宗宣和五年四月,金向宋正式交割燕京地区后,宋改为燕山府路。五月,童贯因功除去节度使衔而“为真太师,加封徐、豫国公”。
  由于在灭辽前线作战失败,回到朝廷后受到宰相王黼、大宦官梁师成的排挤,七月以蔡攸代童贯任领枢密院事,以宣抚副使谭稹代童贯任宣抚使,童贯以太师致仕,也就是退居二线。
  事实上,童贯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般的色彩。他的一生中,开创了几项中国历史之“最”,肯定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迄今无人能够打破的纪录,并且可能会永远保持下去。
  这几项纪录是:中国历史上掌兵时间最长的宦官,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宦官,中国历史上获得爵位最高的宦官,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代表国家出使外国的宦官,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册封为王的宦官。童贯真的是中国的“国粹”——宦官的领军人物,是后世宦官们的学习对象。
  梁师成,开封(今属河南)人,自称是苏东坡的小妾所生,不过长得也确实有些像苏东坡。苏东坡一生姬妾众多,###韵事层出不穷,而他对这些姬妾的态度,则基本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完全符合宗法制度关于妻妾的要求,仅仅是将她们视作私人物品而已。
  苏东坡被王安石贬官之时,将身边的姬妾一律送人,这其中据说有两妾已经身怀有孕,他也无暇过问。梁师成自称是苏东坡送人之妾所生的苏轼之子,就连苏东坡认可的儿子苏过,都对这种情形不予否认,反而与梁师成亲密无间。据说梁师成顾及兄弟情谊,甚至对家中账房说:“凡小苏学士用钱,一万贯以下,不必告我,照付就是。”
  梁师成开始只是入内侍省书艺局小宦官,后领睿思殿文字外库,专主出外传宣皇帝诏旨,逐渐为宋徽宗所宠信。北宋末年,连靠真才实学的科举也###了,宦官梁师成得以中大观三年(1109)进士甲科,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新闻,宦官不仅仅会伺候皇上,原来也是可以中进士的。
  政和五年(1115)宋徽宗建“明堂”,梁师成任都监,政和七年建成。凭借着这个竟然升领节度使衔,而那些立下了大功的将领如种师道等,根本连边儿都沾不到。宣和二年升领武阶官最高的太尉,四年又升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宋徽宗的诏书都是他负责草拟的,于是他挑选擅长书法的小吏模仿宋徽宗笔迹,伪造宋徽宗的“御书”颁出,外人莫辨真伪,因此权势熏天。
  王黼积极投靠宦官梁师成,很快升为执政、宰相,不仅宰相“王黼父事之,虽蔡京父子亦谄附焉,都人目为‘隐相’”。梁师成与宰相王黼内外勾结,共同控制朝政,不仅促成宣和四年兴师联金攻辽的燕京之役,在以“策勋”之功升为少保后,又与王黼一起排挤童贯,以谭稹代为宣抚使,导致谭稹因容纳金国叛将张觉而成为金攻宋的借口,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 五 回 宠六贼大宋埋祸根  贪享乐国势渐衰落 (7)
宣和六年,宋徽宗到宰相王黼府第,发现王黼与一墙之隔的大宦官梁师成府第之间开便门互相往来,引起宋徽宗的不满。当王黼在朱勔等人的攻击下被罢相后,宋徽宗也从此不再信任梁师成。
  当初在宰相王黼为动摇太子赵桓而扶植郓王赵楷时,据说梁师成曾竭力保护太子赵桓,这样让他多活了几个月。宣和七年十二月,宋钦宗即位以后,太学生陈东等上书请诛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朱勔等“六贼”。当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六贼”中的朱勔被夺官放归田里,李彦被处死,王黼被贬,童贯已追随宋徽宗南逃,蔡京亦已南逃以避金兵,只有梁师成仍在钦宗左右陪着。
  太学生陈东在上书杀“六贼”时奏论梁师成“有异志,攘定策功,当正典刑”,钦宗迫于公议准备贬逐梁师成。他也已有所察觉,吃饭绝对不离开皇宫,连去厕所都不敢走远了,恐怕大臣们对己不利。
  宋徽宗身边的这些奸臣们在理论建设上都很有一套,不幸的是,他们的混蛋理论都被宋徽宗全盘接受。有一次,蔡京的儿子蔡攸劝告皇帝:“所谓人主,就应该以四海为家,以太平岁月娱乐自己。人生几何,岂可徒自劳苦?”宋徽宗深以为然。
  过了一段时间,在一次宫中的宴会上,宋徽宗对梁师成说:“先皇为天下欢乐,也为天下忧愁。如今四海太平,我才有机会放松一下,游玩游玩啊。”梁师成回答说:“对呀。圣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说的就是陛下您这种情形呐。”
  这一番对话,将现实的享乐和圣人的境界联系在一起,可能令皇帝特别欣慰。按照儒家传统理论,逢君之恶,乃标准的奸佞之徒。不能说领导喜欢泡夜总会,你就制造出领导喜欢微服私访下基层的理论来###;领导喜欢打麻将,你就说“麻将打得好,说明有头脑;麻将打得细,说明懂经济”。
  但是同样也是混蛋的宋徽宗根本不清楚这个,还认为自己就是圣人呢。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宋徽宗从一位好学上进的青年皇帝,一步一步蜕化,最后终于变成了一位彻底的、昏天黑地地追逐声色犬马的昏庸天子,成了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