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秦-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斯躬身道:“陛下圣明,这参赞府是否总领大秦军政要务。”

    胡亥点了点头,道:“如今大秦内忧外患,北有以匈奴为首的各族虎视眈眈,赵佗征讨岭南的大秦军队也早无声息。如今中原之地贼寇风起,这参赞府就先集中处理军情要务。至于你和冯去疾仍任丞相之职。冯去疾忠厚仁义,他儿子冯劫更是为国尽忠,处理日常政务让蒙毅多帮衬点儿。至于参赞府,暂时由你,蒙恬、蒙毅,叔孙通、优旃作为骨干力量,帮朕分忧。”

    “谢陛下。”李斯立刻跪下磕头。他何等聪明,从胡亥的话里话外一下就听出这参赞府的实权简直要比他这个丞相大的多。按照二世皇帝的说法,这参赞府称为一个小朝廷也不为过。

    胡亥满意的看着李斯的表现,道:“参赞府人不需要太多,对了,太学馆有个淳于庸,人还不错,先在你丞相手下做个御史,磨练好了,做个御史大夫,帮你做个副丞相却也可以。”

    “淳于庸?”李斯疑问了一下,旋即赶忙施礼道:“诺。”

    “蒙恬回来,北方边陲恐怕并不稳定。你看尉勇可用否,若可,让他严守边关,防止匈奴入侵。”胡亥权衡了一下道。他不能放蒙恬回边关,因为这个老将并未真心臣服。若放回边关,一切尚未变数,胡亥不想冒险。眼下的大秦禁不起任何冒险。

    胡亥这半月向岭南赵佗的大军派去了几波朝廷的使者。虽然他从史书上知道赵佗在岭南自立为南越王,最终归汉。可是自己小小历史老师都能出现在秦朝,这个历史说不定也有变数。

    参赞府在胡亥的授意下,很快成立。办公地点设立在武信殿之后的一个偏殿之中。胡亥让人直接把这偏殿挂上了参赞府的匾额。

    最初优旃百般推诿,说自己是个弄臣,本是下贱之人,不便在朝堂上往来。但胡亥坚决要求下,他勉强答应,并称一旦有德高望重的贤才,自己立刻让位。对于优旃的要求,胡亥苦笑答应。比起李斯的贪慕富贵虚荣,优旃简直高明太多。

    蒙毅和冯去疾分别执掌政务,也是胡亥平衡朝廷势力的一股手段。冯去疾和李斯交好,而蒙毅正直,看不起李斯为人,进而厌屋及乌,对冯去疾也并不认同。

    胡亥把蒙毅从大牢放出,他自然要好好表现,争取二世皇帝的好感。蒙毅天性聪明,是文官中最了不起的人。为了防止蒙毅结党营私,胡亥便选择了中心无二,儒雅仁义,但能力一般的冯去疾来平衡权柄。这样他才能放心的去整治这个千疮百孔的大秦。

    就在今日,八百里加急军报直接送入咸阳宫中。

    当时胡亥正在早朝,自从德政颁布之后,大秦那些尚未发生动乱的郡县,百姓情绪平复了许多。御史禀报说由于秋雨使得渭水暴涨,沿岸两侧居民颗粒无收。就连咸阳的南北城都被渭水波及,城内平添许多难民。

    蒙毅正在向胡亥禀报赈灾事宜,就在这个时候,八百里加急军报来到:陈涉部下流寇周文率数十万大军直抵函谷关,三川郡郡守李由率军死守。

    这战报不啻当头惊雷,震的偌大咸阳宫几乎摇了一摇。

    胡亥虽然心里有准备,但这周文来的也太快了些,还好尚有函谷关据守,不过情况却是凶险万分。

    “章邯何在?”胡亥问道。

    御史司马欣上前一步道:“章邯正在咸阳城外整顿那些死囚杂役。”

    沉吟了一下,胡亥起身,叫陈甲备车。回身道:“你们都跟朕来。”

    众臣以为胡亥要去章邯大营劳军,都紧跟在皇帝车架之后。

    车轮咕咕的前行,方向却不是章邯的大营,而是宗庙。

    有秦以来,历代赢姓王侯国君都在宗庙中供奉着。每逢节日或者国家大事,历代国王皇帝都会来这里祭祀先祖。

    进入大秦宗庙,穿越过来的胡亥第一次被里面那股沧桑的气息所震撼。原来的胡亥只是每日玩乐,即使来宗庙祭祀也是浮皮潦草,略作形式即可。

    现在的胡亥,进入宗庙立刻双膝跪地。他身后,所有的大臣也立刻跪下。

    只听胡亥大声道:“列祖列宗在上,如今你们曾今为之奋斗的大秦正在风雨飘摇之际。贼兵已然打到我宗庙门口,就要毁我祭祀,灭我社稷。不肖子孙胡亥愿列祖列宗余威护佑大秦,让我旗开得胜,灭掉反贼,成大秦千秋不败的基业。”说着,深深叩头。

    众臣在他身后,高呼万岁,也跟着磕头。

    胡亥祭祀完先祖,就在宗庙之前转身面对朝臣大声道:“如今流寇已进函谷,朕要亲征,剿灭他们,扬我大秦国威。”他这话说的慷慨激昂。

    一些老成持重之臣立刻跪倒在地,有的高呼:“皇上使不得。贵为天子,怎能亲冒疾矢。”

    有的垂泪道:“陛下为大秦江山社计,应该以龙体为重,不可前往。”

    “金枝玉叶,怎可亲临杀戮之地。陛下不可。”

    一时间,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胡亥一摆手,大声道:“如今流寇四起,国将不国。朕为一国之君,岂能坐视不管。朕意已决,必然亲征。李斯,拟旨。”

    “诺。”李斯躬身道。

    胡亥果断道:“朕亲征其间,一切国务事宜交给蒙毅和冯去疾处理,大事由二人直接八百里加急报给朕。参赞府大臣李斯、蒙恬、优旃随朕亲征。蒙毅和叔孙通负责整理各方奏报,处理日常政务,令赢高和赢子婴适当辅政。”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文臣,颤巍着身子指着李斯吼道:“李斯,你若拟旨,便是对不起皇上,对不起大秦历代先王。皇上你不能不顾龙体啊!”一些大秦老辈功臣立刻随着这老臣,哭着喊着不让胡亥亲征。

    大秦以法家之术得天下,历代君王只重霸道。这些老臣宿将因为老而无用都被帝王遗忘,自从胡亥被穿越后,深知这种做法不是王道所为。便把这些老臣宿将通通请回,给予厚待。这些老臣对胡亥倒是颇有好感。

    “你们的一片心,朕领了。亲征,不可改变。”胡亥双手握拳,眼中寒芒闪烁。好容易到了一个乱世,朕怎么能够和这些历史名将谋臣擦肩而过。大秦,朕定要力挽狂澜。

    想到这,胡亥大声道:“传旨章邯,朕要亲征陈涉。”

    在群臣之中,一个眼睛漆黑如点墨的大臣和众位大臣应和着二世皇帝,但他却有他的打算。

    这人是叔孙通。

第47章 叔孙通的建议() 
二世皇帝要亲征的消息,很快传遍咸阳。

    从入秋以来,咸阳宫中发出的律令都是对天下黎民百姓有好处的德政。特别是停建骊山宫殿,减除徭役赋税。这些让给百姓直接受益的政策使秦二世的形象在百姓心中急剧提升。

    至于二世皇帝杀手足,诛忠臣的举动,在赵高被抄家后也被百姓脑补出了他们自己的真相:皇上被赵高用巫蛊之术控制,做出了很多错事。但秦二世皇帝天资聪颖,上天眷顾,竟然摆脱巫蛊,除灭赵高。

    这种说辞经过百姓口耳相传之后,变得愈加离奇。有人甚至直接说二世皇帝是真神下凡,赵高也是阴司小妖。不过小妖毕竟斗不过真神之类云云。

    社会舆论在胡亥刻意造势之下,渐渐把秦二世跌到谷底的形象拉升起来一点点。

    渭水暴涨,造成的灾情刚刚开始,就被蒙毅开放各处粮仓赈济的对策控制住。黎民百姓免了一场灾难,这公德自然又是皇帝英明。

    以至胡亥宣布亲征的消息刚刚传出,就有很多壮丁自告奋勇,加入军队。他们一方面是看到了大秦天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秦的军功之重,无可比拟。年青壮丁有些武艺能耐的都希望靠累计军功摆脱黔首,晋入士族。

    咸阳的世家大族也纷纷有了动态,一些有武力的大族子弟开始在军中活动,希望得到个一官半职。

    在军队中,有官职的武官都有自己的亲卫队。亲卫队使得他们在战争中更容易存活下来,并且建立军功。

    司马家、夏家甚至蒙家都开始有了动作。就连从老皇帝归天之后就低调行事的王家也终于重新活跃起来。

    不过王家没有直接在咸阳活动,而是一封家书直接送到边防王离的军营之中。随着家书过去的,还有王家年轻人中的俊杰之辈。

    这一点,王家这个庞大的家族要聪明的多。目前咸阳城的形势,内忧外患,战乱眼看就要呈蔓延之势。若王离带领边防军回来,以他远逊父辈的能力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中,很难建立大的功业。

    以王离的才能,稳守北疆,阻挡外族却是有余。将来朝廷胜了,王家人震慑北疆,功不可没。朝廷若败了,他王家在北疆有一支大军,进可攻退可守,也无甚大忧。

    王家的如意算盘,其他大族豪门也不是没看出来,不过却是没有办法复制。毕竟不是每个家族都有一个如同王离这样身居要职的将领。

    深夜,咸阳宫外一辆车马匆匆而来。

    在距离咸阳宫尚有数十丈时,车马停下。车上的御者跳下来,回身,伸出手去扶后面下来的人。

    车主人眸子如同点墨,正是叔孙通。

    对胡亥宣布亲征的事儿,叔孙通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反对和赞同,而是选择了夜拜二世皇上。

    咸阳宫值夜的今晚正是陈甲。见叔孙通下了车,陈甲立刻让人报告给胡亥,同时脸上堆着笑容迎了上去。

    叔孙通和陈甲寒暄几句,咸阳宫里就传来了阉人刺耳的声音:“皇上请叔孙先生觐见。”

    叔孙通和陈甲点了点头,径自走入宫门。

    胡亥一直在武信殿翻看各地奏报,那上面的内容没有一件让他开心的。

    长叹一声,这皇帝的活儿还真没有历史老师做的舒坦。

    叔孙通就在这是走进殿中。他刚要叩拜,胡亥摆了摆手说道:“此刻不是朝会,先生不必多礼。”

    边上的伺候的杏儿立刻拿了方凳,放在叔孙通身边。

    叔孙通谢过杏儿,向胡亥拱了拱手说道:“陛下勤政,臣佩服。”

    胡亥笑了笑,说道:“叔孙先生,有话但说无妨。你深夜入宫,该不是来看朕是否勤政的吧。”

    叔孙通脸上洒然一笑,正色道:“关于陛下亲征之事,臣有话说。”

    胡亥点了点头,没有打断叔孙通,他继续说道:“自古,帝王亲征,也不是没有。可皇上,你看我大秦三军,为今可为讲者几何?”

    “如今朝中无人,朕也为这事儿发愁。”叔孙通一语中的。如今纵观满朝文武,世家大族的子弟一辈不如一辈。虽有王离这样还拿得出手的将领,也多数都在外带兵。

    如今周文兵临函谷关,想调动这些将领回来,那是远水难救近火。蒙恬虽是帅才,可阳周大牢一番折腾,把他老骨头折腾的近乎散架。据陈甲说抄赵高家的时候,蒙恬连连咳嗽,痰间竟有血丝。

    如今纵观咸阳,却真的没有几个可用之将!

    “臣虽然是儒学出身,但向来不为俗礼束缚。如今乱世,皇上若果真不畏疾矢,定要亲征,臣不敢以礼法阻拦。但臣建议皇上在亲征之前,定要三军选帅夺将。举行这样一场大会,让有能者脱颖而出。否则一些世家大族的庸才,仗着祖宗余荫身居要职,会坏了皇上大事儿!”叔孙通斟酌着说道。

    皇上亲征,这样大的举动,必然会牵动各大家族的神经。这一点胡亥倒是忽略了。此刻叔孙通一提醒,他才警觉。

    这次亲征周文,一是要尽量把战争节奏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想法就是选拔一批忠于自己的将领。

    若世家大族一参合,恐怕就会变味儿。

    “这选帅夺将的大会,叔孙先生应是早有定论,朕想详细听听。”胡亥身体前倾说道。

    “皇上还记的臣曾经推荐的乌普么?这些人都是江湖草莽,没什么世家大族的背景,若用好了,可是一大助力。臣是这样想的……”叔孙通把他选帅夺将的想法细细说出。

    胡亥静静的倾听。叔孙通的确是大才,他这种选帅夺将的方法相当于武将的科考,细细研究倒是颇有可取之处。

    君臣二人研究彻夜,天色放亮叔孙通才带着胡亥的手谕离开。

    亲征在即,繁文缛节的选拔方式已经来不及。胡亥索性让叔孙通去和李斯蒙毅商量出个结果。

    他自己则斜靠在龙椅上小睡一会儿。

    杏儿体贴的给胡亥盖了一层被子。自从当朝赦免那些亲近赵高的大臣之后,杏儿对胡亥那最后一丝的犹疑也弃之九霄云外。这个皇帝的魅力渐渐征服了她。

    直到日上三竿,胡亥才醒来。

    看着外面的大太阳带着一丝秋日残留的温暖,胡亥抻了个懒腰。武信殿高大的台阶上望去,远处宫殿飞檐壁角若隐若现。

    自从胡亥来到这个世界,还是头一回如此放松的观看咸阳宫。之前有赵高乱政,他就看也是匆匆一瞥。

    渭水北岸,秦始皇按照六国宫殿的风格,仿造了风格迥异的宫殿,以彰显自己平灭六国的功绩。这些宫殿皇帝很少居住,如今倒是成了咸阳城的一道风景。

    在六国宫殿相邻的街道上,有许多酒家客栈,招待一些外来人。

    这些外人坐在酒楼之上,隔街欣赏宫廷建筑,倒也成了来咸阳的一大乐趣。

    此刻就在这条街上,一个翩翩公子缓步走来。他腰间挂着一柄长剑,眉目清秀中带着一丝刚毅。在他身后是五个壮汉,身穿便服,腰间挂着比公子略短一些的长剑。

    这公子正是秦二世胡亥,他身后则是陈甲带着四个卫士。

第48章 匈奴人() 
如今诛了赵高,咸阳城内粗定。

    胡亥突发奇想,要搞个微服私访,在咸阳城内走走,看看这里的风物。

    他知道秦始皇曾把六国宫殿建造于渭水北岸,刚刚站在武信殿台阶上看到那一角飞檐勾起了胡亥出来走走的心思。

    这条街道异常繁华。

    从街道上来往的人来看,这里竟然比咸阳的主街还要繁华几分。在这条满是酒家客栈的街道上,不光有大秦子民,还有来往的西域商人。偶尔还能看到匈奴人和东胡人,他们穿着特异,引人注目。

    胡亥信步而行,眼见一家酒店挂着一个斗大的旗幡,上面写着“闷倒驴”边上则绣着一个大大酒!

    “这名字倒也有趣。”胡亥想到自己似乎在超市中看到过这个酒。他原本就能饮几杯,可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压力太大,很久都未开怀畅饮过。

    “公子若有兴趣,不妨进去看看。”陈甲也是饮者一枚,对这条街上的酒家了如指掌:“这家的酒很烈,所以很多嗜酒的西域商人和胡人都会来这里,倒是我们大秦子民很少光顾。”

    胡亥本没想进去,可一听到陈甲说这里经常有外族人出入,他心中一动,决定进去看看。

    进入这二层的酒楼,里面装饰让胡亥立刻明白为何这酒楼如陈甲所说,华夏子民少来,而外域之人经常光顾了。

    整座酒楼的西侧完全是西域胡人风格。胡亥还没等看清里面的情况,早有小二高声唱诺:“客官,请楼上雅间高坐。”

    随着声音,一个干瘦伶俐的店小二一溜烟的跑了出来,脸上堆满了招牌式的笑容,点头哈腰的一伸手请胡亥上二楼。

    “你不问我,怎知我要上二楼。”胡亥饶有兴味的问小二。

    那小二点头哈腰的赔笑道:“公子气质不凡,一看就是大家族出来游历的。来这咸阳北城的大族公子,那个不是为了遥望一眼昔日六国金粉之地。”

    小二见胡亥脸上带着笑容跟着他上楼,嘴一咧,笑着又说道:“莫说是咱们大秦的贵族公子,就是那西域外番,北方匈奴东胡也是慕名而来者甚多呢。”

    在小二不断的奉承和介绍中,胡亥来到二楼,这才发现楼上所谓的雅间不过是一个靠着窗子,用半人高木板隔离出来的一个包间。

    在二楼的角落里,几个西域模样的商人正在和一个大秦商人谈话。除了这几个商人,二楼再无别人,倒也清静。

    胡亥随意的坐在桌边,几个卫士不敢跟着坐,侍立在一旁。直到胡亥示意,他们才拘谨着坐下。

    不多时,小二把胡亥点的酒肉拿上来,殷勤的给每个人都倒满酒。

    陈甲等人职责在身,不敢饮酒。

    胡亥也不劝他们,自顾的拿起酒杯,饮了一口。这酒叫做“闷倒驴”实在是有些夸张,和后世的六十度二锅头比起来还是差了许多。不过酒味醇香,绝对纯粮酿造。

    “在这古代,绝对不存在把化学元素周期表都吃一遍的担心。”想想后世的食品安全问题,胡亥摇了摇头,他现在有些搞不清哪个世界才是真实的。

    窗外,六国宫殿扑扑啦啦的洒满了整个咸阳北城。偌大的宫殿之中,满载着六国的粉黛。这些倾城美人都把美鲍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