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原抗日风云录-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引子(1)
历史,在血与火中跨进了20世纪。
公元1900年5月以来,欧美列强以保护使馆为名,陆续出兵北京,与清政府作战。6月10日,攻击北京的军队已达俄、英、法、美、日、德、意、奥八个国家,号称“八国联军”。在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激起中国人民的奋勇反抗。6月21日,清政府被迫向各国列强宣战。活跃在京津地区的义和团积极配合清军作战,抵抗八国联军的进攻。在北京先后发生多起围攻外国使馆和教堂的战斗。太原的义和团也闻风而动,组织拳民攻打天主教堂。其中比较仇视外国洋教的山西巡抚毓贤支持来太原的榆次义和团首领姜晋华,打造200把利刀供其使用。6月13日,毓贤还率兵丁将58名外国传教士和中国教徒押至西辕门照壁前一一杀死,造成震惊中外的“西辕门灭洋”事件。
由于清政府*无能,宣战后的短暂抵抗仅仅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公元1900年8月14日,在隆隆的枪炮声中,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次日早晨那拉氏慈禧携光绪皇帝一行,仓惶逃出皇宫,经直隶、山西,逃往西安,把京都百姓丢给列强任意烧杀抢掠,圆明园等国宝珍奇被扫荡一空。
清廷皇室和残军在72天的逃亡日子里,其中有57天在山西度过。途径山西天镇、大同、怀仁、原平、忻州、太原、徐沟、祁县、平遥、介休、灵石、霍州、赵城、平阳、侯马、闻喜、蒲州等十余州县。慈禧所到之处,一改往日面孔,发布上谕,指令各地府衙疯狂*义和团运动,并纵容官兵搜刮民财,奸淫掳掠。一时间,各地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新任山西巡抚岑春煊平均每天要诛杀数十名义和团民,太原和各州县的城门上,大都悬挂血淋淋的义和团首领人头……太原陷入腥风血雨之中。
在皇室驾到之处,山西一些地方土豪财主也想借此面见皇上,以求赏赐个一官半职,耀祖光宗。如阳曲县黄寨首富大地主刘映景求拜慈禧,捐银20万两,交付总管李莲英。后来,慈禧回京后,传喻对他还银10万,赏五品顶带。从此刘映景门前竖起旗杆,出门坐轿,来太原上任的五品以下州县官员无不前来拜见。慈禧向太谷曹家富商借用巨额盘缠,留下外国赠送的一个金火车头模型作抵押,至今成为美谈。金火车头也由此成为当今太谷三多堂旅游文化的“镇山之宝”。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联军总司令瓦德西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派兵进军山西,追击清皇室军队。当时,八国联军分南北两路,南路进攻保定,然后通过获鹿、井径进入娘子关;北路进攻宣化、张家口,进而进攻大同。1901年3月下旬,南路八国联军与清军在娘子关发生激战,清军溃逃。平定、盂县、乐平等地,“人民逃亡过半,道路堆尸成堆”。晋东诸县又一次遭受普遍兵祸。在北路,有德军在天镇、怀仁、代州、山阴、繁峙等县骚扰劫掠。4月,英、法、德联军进犯紫荆关、倒马关和平型关,守军皆望风撤退。
作者题外话:拉票、推荐、介绍内容等
引子(2)
1900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11个列强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除正约外,还有十九个附件,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这是强加给中国人民头上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辛丑条约》的签订,不过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饱受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继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近邻日本,自1895年甲午战争以来,尽管从不平等的《马关条约》中获取了大量的利益。但仍亡我之心不死。在20世纪,又加紧了针对中国的侵略阴谋和蚕食步伐。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借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无暇东顾之际,趁机占领了原属德国势力范围的我国的山东半岛。
1927年6、7月间,日本出台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叫嚣“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暴露了侵略中国的野心。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悍然策动沈阳皇姑屯事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下,很快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
1933年以来,日本不断扩大侵略战争,蚕食我国内蒙、察哈尔、热河等省,签订《何梅协定》,扶植汉奸傀儡政权,致使华北五省名存实亡。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进攻北平南郊的卢沟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8月以来,日军由北和东兵分两路夹击华北战略要地山西,11月8日,山西首府太原沦陷。
从20世纪八国联军入侵,到日本帝国主义铁蹄,晋土饱受蹂躏。然而,20世纪的历史,毕竟不是日本少数军国主义野心家的如意算盘。企图重温甲午战争荣耀,重演八国联军美梦的日本鬼子,最终却栽了一个大跟头,以可耻的失败而告终。而栽这个大跟头的初始地和重创地,却是那雄浑苍茫的山西太行山和吕梁山麓,也包括晋都太原城府及周边地区。
太原啊,作为2400余年历史的古城,你能告诉我什么?
回首那惨烈御侮的世纪的烽火,我们能悟出什么?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汾河滚滚流淌,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作者题外话:拉票、推荐、内容介绍等
第一章 联共抗日(1)
●阎锡山惊呼:“我不亡于共,也要亡于蒋了!”37比7的表决结果,他终于下了决心
1933年至1935年,继东北“九一八事变”后,野心勃勃的日本帝国主义推进所谓“内蒙工作”计划,蚕食我国华北热河,察北等地,扶植起德王建立的傀儡政权;1935年5月,日本关东军代表土肥原迫南京政府指派察哈尔省代理省长秦纯德与其签订《秦土协定》;不久,又逼迫国民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日本华北驻军司令梅津美治郎进行秘密谈判,签订了“何梅协定”,致使中国冀察两省主权大部分丧失;不久,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策动所谓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脱离中国而独立。还在长城各口大量增兵,在冰瓶支持罕见卖国贼的分裂活动,华北五省名存实亡。面临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和从属的地位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1936年2至4月间,为了抗日讨逆,迫使阎锡山改变“联日*”的政策,红军突破了阎锡山的黄河防线,开始了东征,歼1万多人,扩充红军7000多人,组织地方游击队30多支,在沿途10多个县宣传了抗日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惊恐万状的阎锡山唯恐红军要占他多年经营的地盘,匆忙搬来蒋介石的10多万军队西进,企图与红军决战。为了避免内战的扩大,损失双方国防力量,红军主动撤回陕北。5月5日,我军发表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申明红军“实行停战议和”,是为了达到“停战抗日的目的”。
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深明大义的抗日主张,对阎锡山震动很大。
红军东征撤出山西后,阎锡山开始对自己的得失进行反省。红军东征时,他派晋军在黄河沿线和吕梁山区布防阻击遭受惨败,已深感红军的强大。此外,为阻止红军东渡,他电请蒋介石派兵增援。一向对山西虎视眈眈的蒋介石正中下怀,速调动汤恩伯的十三军、关麟征之二十五师、商震之三十二军入晋,并在太原城立了晋、绥、陕、甘四省“剿匪”总指挥部,由陈诚任总指挥。如今,红军回师陕北了,蒋介石的十三个师却以“剿共”为名,赖在山西不走,企图把他一口吃掉。这对阎锡山来说,已构成最大的威胁。他担忧地唉叹:“我不亡于共,也要亡于蒋了!”
正当阎锡山对蒋军忧心忡忡之际,晋东北线上绥远省又燃起战火。
1936年8月,伪蒙军首次侵犯绥远,进攻土木尔台和红格尔图,阎锡山令骑兵赵承绶部配合绥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坚决抵抗,击溃来犯之敌。11月,傅作义审时度势,投入3个骑兵团、3个步兵团及装甲车分队各一部,进行百灵庙战役。经过激烈战斗,大败日伪军,收复了百灵庙,共计毙敌300余人,俘敌400余人,缴获战利品甚多。不久,日军不甘心失败,除派飞机轰炸外,增兵大举来犯反扑。经过激战,一部敌人被消灭,一部反正,绥东抗战大获全胜。
绥东抗战三战三捷,肃清了绥远境内的全部伪军,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派当时的行政院长汪精卫率代表团携带大批慰问品,由阎锡山陪同前往绥远慰劳。各省市如广西、上海等地,以及太原师范学校均组成慰问团前往绥远,慰问前线的抗日将士。一时间,山西成了全国唯一先行一步的抗战热点,在蒋政权下受压制的全国各地进步青年纷纷涌向山西。
第一章 联共抗日(2)
1936年5月以来,太原的政治气氛变得稍微宽松了一些。
绥东大捷后,当时省内外不少人纷纷慰劳绥东抗日伤员,其赤诚的爱国热情,令人感动。如上海红色电影明星陈波儿率团赴绥东慰问抗日伤员,阎手下有些顽固幕僚表示反对,阎锡山就告诫:“不要人家一讲抗日,就说是共产党,这样就把第一等的好人推到共产党方面去了。有人到绥东慰问一下伤员,你就说人家是共产党,也会使这些人离开你,这是把四条腿的都当成老虎了。”又说:“冬天穿皮袄,夏天穿汗衫,需要什么就来什么,现在是需要牺牲家当时候了!”长于看风使舵的阎锡山正式打出“守土抗战”、“牺牲救国”口号,与以往压制民众抗日的做法有了明显的改变。据考,“守土抗战”这种说法最早出自阎锡山,要论知识产权的话,这是典型的“阎氏专利”;只是后来才被蒋介石接过去,扩大了这个概念的内涵,成为他那篇著名的抗战演说中的观点。
一向主张抗日的进步人士续范亭曾这样说过:“山西以一隅之地,进行了守土抗战,收罗了进步青年,成立牺牲救国同盟会,表现了思想自由,允许开设《生活书店》。我看见山西有了光明,虽然仅仅点出了一支蜡烛来,光明不大,但我却和许爱国青年一样,像扑灯蛾似的,围着这一点光明,不肯他去了。”由此可以看出,绥东抗战,对中国人民所起的作用了。
阎锡山的转变,与他面临的夹缝中求生的处境分不开的。
百灵庙大捷后,日本侵略军威胁仍日渐逼近绥远和山西,直接威胁到他自山西辛亥革命以来25年的割据统治;而此时蒋介石却非但不支持他同日本侵略军作战,反而吞并他的野心不死。红军却在这时没有落井下石,而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使他有了喘息之机。面对严重的生存和政治危机,阎锡山说:“我是在三颗鸡蛋上跳舞,哪一颗也不敢踩破。”意在走钢丝,随时有掉下来的危险。日本人,蒋介石、共产党,这三方哪一方也惹不起,哪一方也不能不反对,但哪一方也得应付一下,拉点关系。
每到夜间,太原新民北正街的东花园阎锡山居室,经常是灯火通明。阎锡山抽着烟卷,不住地叹息,彻夜难眠。
中国共产党人的抗日主张,红军的厉害,绥东抗战的胜利,全国和山西民众的抗日情绪,种种复杂的矛盾令阎锡山头脑中一堆乱麻。他感到摆在自己面临三条道路。一是亲日*。这条路,对他来说,虽然同日本人早有勾结,可日本人野心勃勃,得陇望蜀,恐怕这桩买卖不易达成。况且,投降日本,仍难保他在山西的政治统治和经济上的全部利益,反而会被戴上汉奸的帽子,成为“千夫所指”的民族罪人。走这条路,风险大,眼下为时尚早,也难下最后决心。第二条路,是继续联蒋“剿共”。这正中蒋介石一箭双雕、吞并山西的下怀。从十年内战情况来看,蒋介石也并没有吃掉共产党;只怕到头来,他不是被共产党撵出山西,就是被蒋介石以“剿共”为名,一口吞掉。此路也不易走通。此外,便是第三条路了,即“联共抗日”之路。这样既可利用共产党的力量抵抗日本人的侵略,保住自己的实力,为日后讨价还价作资本,又可避免蒋介石一口吞掉自己阴谋得逞。渐渐的,他感到思绪有了点眉目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联共抗日(3)
翌日,阎锡山向部属提出一个问题:“日伪要攻绥,红军要出绥抗日,如果成为事实,我们守中立呢,还是帮助日本*?或者联合红军抗日呢?”
阎锡山给部署出了一道难题,像赵戴文、梁化之、王靖国、一些亲信弄不清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面面相视,不置可否。虽说一些人不反对抗日,但要“联共”,对这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却不敢轻易表态。阎显然对一些吞吞吐吐、模棱两可的回答不甚满意,气愤斥责说:“平时养你们干甚?关键时刻一句顶用的话也没有!”
一天,阎把他最亲信的组织“自强救国同志会”的谋士聚集在一起,再次把问题端出,并要他们仔细商讨,限期做出答复。
“自强就更同志会”(简称“自救会”),是阎锡山在1936年5月成立的一个具有官办色彩的御用群众团体。其主要任务是宣传“物产证券”、“按劳分配”等阎记学说,介意笼络青年。阎锡山、赵戴文出任正副会长。下设高干委员会,由梁化之任总干事。该组织有一些青年是*秘密党员,或抗日积极分子;还有一些地富成分的谋士。他们虽然对共产党难消敌意,但大敌当前,很多人也还能从民族大局出发,权衡利弊的。数日后,“自救会”开会表决,结果以37票对7票形成决议,赞成联合红军抗日。这个结果,阎锡山虽有所预料,但如此比例之大却为之愕然,不觉叹息道:“看来,民意难违啊!”遂派梁化之到天津请朱蕴山先生来晋共商对日政策。
朱蕴山,早在红军东征刚开始时,就以民族革命大同盟华北办事处主任的身份同阎接触,劝阎放弃*政策。此次应邀来晋之前,同*北方局负责山西工作的南汉宸、王世英等同志交换了意见。到太原后,会见阎锡山,从国内外形势谈到山西的前途,明确了只有联共抗日,才能保住山西。否则,日本侵略军很快就能把山西吞掉。
阎朱经过面谈,达成三条共同意见:
一、取消山西专门以*为宗旨的反动组织;
二、取消对红军的封锁;
三、组织抗日团体,发动民众抗日。
随之,阎锡山下来取消了“防共保卫团”,喊出“不分党派、不分阶级,不论贫富,一律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迎共抗日”等口号;同时招贤纳士,改组成立不久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悬赏捉拿汉奸(每捕一名汉奸赏洋百元);检查日货,监视日人行动,不租房给日本人居住等。
太原高涨的抗日气氛,引起日本领事馆的强烈反应,扬言“要派武官调查,严以武力对付”。南京方面对山西的政局表示不满,认为“牺牲救国同盟会带有赤红色彩”,蒋介石在洛阳接见阎锡山时,质问:“牺盟会是谁提的建议?要严加惩办!”
第一章 联共抗日(4)
阎锡山搪塞说:“牺盟会只是山西守土抗战的自保团体,并非赤色团体色……”
阎锡山作为山西军政首脑人物,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如果真能彻底的“联共抗日”道路,将会得到人民的支持。但他毕竟是山西封建军阀势力的代表人物,政治态度的转变,都是为其在山西的反动统治。对共产党的革命主张,他不能不抱恐惧心理。他与朱蕴山先生会谈,有共同语言,也有重大分歧。在“联共抗日”问题上,表现出不少思想顾虑。一怕红军提出开赴河北抗日,将取道晋绥,会动摇他的反动统治,说什么“我一定守土抗战”,“恐怕红军未必是真抗日,还是为了争地盘”,妄图把红军堵在陕北。二怕“红军抗日若得不到国际的同意”,就是说“没有国际的指示和援助,恐怕是要失败的”,对抗日前途持悲观态度。三怕触怒蒋介石,一再表明“我的立场是站在政府方面说话,我推动南京政府抗日可以,公开联络红军,目前还不能明显去做”,“我对统一战线愿极力推动”等。
*北方局天津华北联络局负责人王世英等同志根据朱蕴山先生的汇报,针对阎锡山的态度,以北方局的名义写信给阎。信的大意是:
一、我们对晋绥当局的做法十分兴奋,因为这样做,晋绥当局必将成为全国民众拥护之领袖,民众将成为晋绥当局可靠之后备,也就是晋绥当局战胜日本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