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颠覆水浒之梁山我当家-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还不算,藤源家的另一个叛臣藤源义纲在北海道那边也挑起造反大旗,据说现在闹得也挺欢实。

    总之日本现在就一个字、乱。

    不过这不也正是宋清想要的吗?

    宋清对日本情报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有很多事都不知道,比如藤源义纲其实已经被打败,而施虐在高丽的也正是藤源义纲的残兵败将。

    藤源义纲这个人如果按中国人的说法就是点太背,原本在佐渡起兵,一路打入本州岛,却也很顺利,不过在这时候他居然中了藤源义和的亲情反间计,差点连命都丢在本州。

    率残部逃到北海道后,元气还没等回复过来,却因为抢了当地贵族的小妾,而被当地人组织人马把他从北海道赶了出来。

    若是别人,或许就会去富饶的中原大陆了,偏偏藤源义纲知道梁山的海军横在那里,去了更没他好,所以就跑到跟难民区差不多的高丽沿海来当海盗了。

    他现在手下海盗的成份也很复杂,有随他逃亡过来的武士浪人,也有被逼着加入的高丽人,甚至还有一些大宋流亡过去的海盗。

    也正因为有这些高丽人的加入,才让他在高丽的脚跟越站越稳。

    藤源义纲对宋清是又恨又怕,从前总觉自己够聪明,却接二连三地载在宋清手下。他也只能自认不如人了。如果他现在知道宋清已经带兵奔他们而来,早就琢磨开溜了。

    宋清的舰队一路南下,不用蹬岸,单从连条鱼船影子都见不到的沿海,就能想象出这里被海盗们祸害成什么样了。

    舰队在全羅道靠岸,同时派出巡逻舰封锁这片海域,抓捕海盗。宋清又派人去岸上搜寻当地百姓渔民,剿灭海盗,首先得了解他们。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处偏僻的港湾里,真让海军找到几户幸存的渔民,而海军的巡逻舰也在全羅道和庆尚道交界的海面,抓回一条准备去海岛运送物资的海盗船。

    渔民对海盗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不过知道很多当地百姓都逃到全州去了。要不是遇到梁山海军,他们也准备要逃走的。

    宋清命人先留住这几户渔民,必要的时候,可以要他们带路。

    当从海盗嘴里问出他们的首领居然是藤源义纲时,宋清也很意外,看来这家伙天生就是个跑路的角啊!不过既然是熟人,事就好办多了。

    宋清命一个海盗驾船回去,告诉藤源义纲即刻来见自己,不然就派兵剿灭他。

    掠夺人口怎么说都不是件光彩的事,所以当然还是由藤源义纲去干最适合不过了。

    其实要说登州一带现在的人口也不少,至少比从前多了很多。但莱州、密州一带却仍有很多荒地,总是指着流民过来,毕竟远水不解近渴,所以还是多弄些人口回去才是正理。

    藤源义纲听说宋清亲自率舰队来了,吓得魂飞魄散,第一个念头就是跑,可静下心来一想,自己还有什么地方可跑?家回不去了,高丽这边显然也不是能长久站住脚的地方。

    想了很久后,终于咬咬牙,学了一出曾听人说过的中国人戏码,命人将自己困上,跑到宋清面前玩起负荆请罪来。

    一个小鬼子,长得跟煤气罐子成精似的,头上扎着个马尾,留着小黑胡。居然学中国人的负荆请罪,怎么看怎么不伦不类,不过这样一来,宋清倒真不好太难为他了。

    强忍着笑道:“怎么说我们也算朋友,有困难不来找我,怎么跑这做起海盗来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慢待朋友呢!来人,快给藤源兄松绑”

    藤源义纲的眼泪差点没下来,有心说哥们,你玩的我还不够吗?嘴里却道:“没有完成总管的重托,在下怎还有脸来见总管?听说总管亲临,所以第一时间赶来请罪”

    呵呵!数月不见,这家伙倒是大有长进啊!

    当下宋清又询问了一下他在日本的遭遇,待藤源述完苦后,才道:“我有点小事要交给你办,如果办的好,我可以帮助你武装一下你的人马,这样你就可以回日本夺回原本属于你的东西了”

    藤源瞪大眼睛一脸疑惑地看着宋清,却没有说话。不是他不想要宋清的帮助,只是他深知这哥们的便宜不是那么好占的,宋清说的轻松,还不知是什么天大的难事呢!

    宋清既然能对他说,当然有把握让他答应。

    淡然道:“登州那边还需要些种地的百姓,听说高丽这边有很多剩余人口,你琢磨一下,给我往登州那边迁移一些,我同高丽那边有协议,所以不太方便出面,而且我还答应帮他们清理海盗,如果你办不到的话,我只好请你的人同我一起回登州了”

    藤源也不是傻子,宋清说完,他立刻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您老人家也忒黑了吧?高丽这边都穷成啥妈妈样了,你居然还要掠夺人家的百姓?还让不让人活了?估计这些高丽人的脑袋也都让虫子嗑了,居然还和你这样的人结盟?而且好人你做,坏人我当,这算盘打得也太精细了吧?”

    “怎么!你不愿意?”

    见藤源不说话,只是在那转着眼珠子。宋清的声音冷了下来。

    妈的海盗都当了,还有什么不能做的?想到这,藤源忙道:“不、不,决无此意,在下是在想什么地方的高丽人比较多,好争取早日达到总管大人的满意”

    “嗯!这就对了,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让你后悔替我做事的。在全羅道外海有一座叫羅塥的海岛,我会派人在那里等你,然后你带着你的人一起去登州,我帮你武装军队,我们的火器你也看到了,有了这东西,日本还有人能挡住你吗?”

    大总管居然肯帮助自己火器?这个条件可比什么都诱人。藤源高兴的眉毛都跳起来了。

    “哈依,保证让总管满意”

    有了这些牲口一般的海盗,估计高丽人就是想不来都不成了。

    宋清立刻下令起航,在路过羅塥岛的时候,命张顺派人留下接应藤源,自己则返回登州。

    在宋清返航的时候,吴乞买接到手下在开京被杀的消息,顿时怒不可遏,小小的高丽也敢太岁头上动土?

    即刻传旨大将拔离速,率五万人马征伐高丽。

    正人宋清预期的那样,金国同高丽之间又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厮杀。

第一百六十四章天下无事() 
就在宋清返回山东率领梁山群雄大搞生产建设的时候,江南的方腊处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诡异地被俘,奇迹般为宋清所救,又快速崛起的方腊,在久攻童贯镇守的临安不下,同时在丢了扬州之后,不得不带兵返回了歙州。

    此时方腊麾下仍有十余万人马,也可称得上兵强马壮,但方腊知道,此时的他可以说危机重重。

    他现在的地盘主要是以歙州为中心,包含常州、湖州、宣州、秀州在内的五州之地,看似地盘不小,却完全处于官兵的包围之中。不难看出,若始终猫在这里的话,早晚得被官兵困死。所以他不得不为自己和手下人马的将来做打算了。

    今天方腊将手下几个最重要的手下全找来了,目的就是要商议一下他们今后的出路。

    兵部尚书王寅、国师宝光如来邓元觉、南离大将军石宝、护国大将军司行方、他的侄子方杰、镇国大将军厉天闰、庞万春、枢密吕师囊,都悉数到场。

    这些都是最早跟随方腊的人,也是最忠于他的。所以方腊也不隐瞒,将目前的形式以及自己的忧心之处全说了出来,然后让他们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王寅首先道:“圣公所言不假,我们不能在这么下去了,必须想个完全之策才行”

    吕师囊皱着眉头道:“童贯此人虽是个大贪官,但用兵却很有一套,如今他占住杭州,掐住我们意图夺取明州的路线,也就等于掐断了我们的财路,如果长此以往,我们士兵的饷银恐怕都要发不出了,所以我觉得我们还应集中兵力夺取杭州,进而攻占明州出海口,打通我们的财路”

    两个说来说去,没有一个说到点子上的。方腊不由把目光投向仍是病歪歪的邓元觉身上。

    “国师怎么说?”

    “我在想梁山宋清的做法,想当初梁山也是因偏居一隅之地,而走出梁山,打下今天这番基业的,我们为什么不学学他呢?”

    邓元觉上次因行刺宋清不成,反而身受重伤回来之后,性情也变得有些阴沉。当说起宋清的时候,眼中仍无法掩饰那一丝恨色。

    方腊毕竟是一方枭雄,心胸不是这些手下人能比的,不提宋清救过自己,就说这件事也是自己人有错在先。杀人不成就恨人家,这是什么逻辑?难道人家就得伸着脖子在那等着你杀不成?

    不过邓元觉的话确实提醒了他,宋清能做到的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占住一块朝廷势力薄弱的地方,慢慢发展自己的实力,待时机成熟再一举推翻这个腐朽的朝廷。

    如果真能做到的话,自己将来有一天就能同宋清光明正大地较量一番了。

    可该去那呢?想到这,方腊的眼睛又看向了邓元觉。

    “入川”

    邓元觉现在很有点惜字如金的样子,说了两个字后,就又把嘴闭上了。

    吕师囊忍不住道:“我们歙州距川中有千里之遥,途中遍布朝廷州府,这样一路打下去,即便到了川中,恐怕我们也不剩什么了,还如何在那里站住脚?”

    话虽是对在邓元觉说的,邓元觉却根本未理会他,仿佛入定似的坐在那里,也不知在想什么。

    兵部尚书王寅却道:“国师的话有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搏他一下,若我们真能入主川中,凭借川中的地势,我们可以很好地修养生息,到时我们进可争夺天下,退也可立于不败之地”

    邓元觉和王寅的话可是说到了方腊的心里,而且在他心中未尝没有想过入川。想当年三国时期的刘备不就是在川中成就的霸业吗?

    又看了看石宝、司行方、方杰、厉天闰、庞万春几个人。

    这几个人都是武将,只知听令厮杀,方腊做什么决定他们都不会反对的。

    吕师囊倒是想反对,因为他有些舍不得江南的繁华,而且川中山高路险,民风刁悍,根本不适合他们这些江南人。

    不过他贯会看人眼色,方腊虽还没有表态,但显然已经动心,所以明智地把嘴闭上了。

    所有人统一意见后,方腊即刻同众人研究行军路线,以及如何应对官兵的围剿等等。

    三日后,方腊率兵大张旗鼓地准备进攻杭州,却在半路突然回师洪州,然后围而不打,半夜十分又悄悄撤走,至第二天黎明的时候又出现在潭州城下,并一鼓作气拿下潭州。

    方腊能以一介平民能有今天的成就,绝非偶然,此次进军川中可以说将他的军事才能尽展无疑。一路指东打西,将各地官兵调动起来后,又成功地跳出官兵的包围圈。

    就连童贯都在迷惑方腊究竟想干什么的时候,方腊的人马已经突入蜀中,出现在黔州城下。

    黔州是为蜀中门户,不过这里的人马却并不多,被方腊打军轻而易举地将城池拿下,顺利的方腊自己都有些意外。

    让方腊没有想到的是,入川之后,他的人马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很多。

    其实这固然要归功于现今朝廷的腐朽,另外大宋开国的时候,对蜀中一直是采取一种高压的态势,所以这里的叛乱从来就没有断过。朝廷的压榨深种于百姓心中,所以百姓先天就对朝廷有种排斥感。

    而方腊也同样是玩着收买人心的把戏,杀贪官、诛恶霸。收拢小股乱匪,剿灭民愤大的土匪山贼。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没用多久就在川中站稳脚跟,并很快就将成都府等几座大城包围住。

    直到此刻,方腊才放下心来。自己终于有了一块可以稳定发展的地盘,遥望山东方向,心中暗道“宋清,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会面了”

    直到方腊攻入成都府的时候,宋清才收到消息。

    方腊居然入川了?嗯!这样才配称为一方枭雄,不枉我救你一场。

    方腊的发展出乎宋清的意料,不过却也正是他希望的,有方腊在大宋朝背后鼓捣,赵桓想安心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

    沉吟片刻,命人给曹正送达自己的命令,要内卫在密切关注方腊的同时,也要想办法打入他们内部去。

    两人现在远隔万水千山,方腊决想不到自己一直在惦记着他。纵观自己这边,不论文武嫡系,都是在梁山同自己一路走下来的,所以想在自己身边安插耳目,几乎是不可能的。

    此时的山东大地,无疑的河北百姓心中的乐土,纷纷举家迁移到这里,河北那边实在太乱了。

    基于这种情况,已经有将领建议梁山的手是不是该再伸得长一些了?毕竟现在朝廷已经对那里逐渐失去控制。梁山应该趁机将之收入囊中。

    对于这个建议,宋清不是没想过,但最终还是放弃了,究其原因就是金人太过强大,而梁山一旦进驻河北,必将独自承受来自金人的压力,同时身后的朝廷也不会消停,与其被夹在中间,还不如先窝在山东之地养精蓄锐,待时机成熟时再一举进占河北。

    定下这个基调后,众人才没有再劝。不过宋清也知道,若长此以往下去,山东也必将人满为患,土地不够的话,势必会酿成新的隐患,所以也必须得想个办法才行。

    在宋清刚弃船蹬岸的时候,就见到了头发都快急白的王时雍。同时也得到了赵桓的回复。

    赵桓对宋清的提议,又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由梁山和朝廷共同经营明州的远洋贸易,这样利益均沾,朝廷不吃亏,梁山也可得到不少好处。

    宋清在思虑良久后,最终答应了赵桓的提议,朝廷这块大牌现在还不能倒,所以时不时地也要帮助一下。

    得到准确回复的赵桓终于长出了口气,手中有银子之后,他就可以做很多事了。

    而这时,宋清也接到了童贯的求援信,赵桓要对他下手了。

    这件事让宋清有点为难,他不可能去向赵桓为童贯求情,若童贯到山东来,他更不可能给童贯官做。这样的人让他做过富家翁最适合不过。

    所以宋清命人给童贯去了封信,大意就是自己从前对他说的话仍然有效,随时可以到山东来,自己一定会保证他的安全,不过暂时没有他适合的官职。

    童贯不傻,相信看到信后,就能明白自己的意思。

    计议良久之后,宋清同吴用等人终于研究出解决流民过剩的办法,那就是以工代赈,来我山东可以,但土地不会再分给你们,不过却可以通过做工来养活自己。

    随着梁山海军的不断扩展,孟康已经感觉船厂必须扩大才行,并已经向向宋清递交了报告。

    新建的船厂需要大量人力,同时各种作坊也都需要人。甚至有家境较好的农户也可以雇佣人手。

    这样流民在山东境内就不至于无事可做,衍生出事端来。梁山也不用花费来银钱养活他们,正是皆大欢喜。

    现如今的天下,宋清在山东大搞发展,积蓄实力。金兵忙着同高丽人掐架,而方腊入川,江南的局势稳定下来。王庆猫在太行山中也慢慢积攒着力量,准备卷土重来。

    原本烽烟四起的大宋,仿佛一夜之间重回和平时代。东京汴梁又开始了歌舞升平,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不过对于知道这段历史的宋清来说,他却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宁静,一场更大的暴风雨即将来到了。

第一百六十五章计议河北() 
时光飞逝,转眼又是一年春暖花开。

    此时宋清的长子已经能蹒跚学步了,这小子从小就很有梁山好汉的气质,抓住棍棒就不撒手,每个小动物都是他袭击的目标。弄都宋清府上连只猫都不敢养。

    两个女儿也可以满床乱爬了。两个女娃继承了母亲的美丽,父亲的英俊。生得粉雕玉琢,如两个瓷娃娃般让宋清痛爱异常,其疼爱程度已经超过他唯一的儿子。

    李清照给两个女孩起的名字分别为,长女碧莹、小女婉君。

    名字很好听,尤其是婉君,让宋清想起很多前世之事,难免对小女又偏心一些。

    宋清这种重女轻男的思想令他家后院的女人们都很不理解,宋清用前世人的说法回复了她们,那就是穷养儿,富养女。

    男孩子必须多经历磨难,不然如何成才?女孩子则不用,因为女孩天生就是被人疼被人爱的。

    宋清这个说法根本无法令她们信服,如今的宋清贵为国公,手下雄兵数十万,势力横跨十余州之地,是跺两脚,天下乱颤的主。他的儿子还要穷养?怎么穷啊?

    宋清不理会她们的想法,他已经决定,孩子再大一些后,就给他找个厉害些的老师。十岁之后就送他进军营。决不能让他整天生活在一群女人中间。

    如今的宋清,额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