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虎出南亚-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混战。小河两岸、水中,已经是短兵相接了。射击、肉搏,敌我双方仅仅是凭军装样式和颜色判别是该杀还是不该杀,看见对方只要还站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勇敢地扑上去。特务连连长黄汝刚,一手挥刀,一手二十响点射,点倒了七八个鬼子,劈掉了三个鬼子的胳臂。团部缅语翻译陈唤民,是重庆教导总队外语班毕业的学生兵,愣是双手掐死了一个负伤而不肯投降的日本兵。田刚和日军少佐照面的时候,俩人没有言语半句,面对面,枪对枪,差不多同时扣动扳机,几乎是同时倒地的。
  “田团长!”范一林冲过来时,田刚已经浑身血迹,眼瞪着苍天。
  这场血腥杀戮,远比同古城外第200师阵地战上的厮杀要惨烈得多,不少荣誉一团决死不允许逃掉任何一个日本兵,许多国军士兵是与日军同归于尽的。
  太阳偏西了,日本陆军第18师团里这支参加战上海打武汉的部队,没有一个人逃出荣誉一团重重合围。除七八个奄奄一息,日军再也没有活着的人了。这场撞到枪口上的遭遇战,荣誉一团旗开得胜了,范一林整理上报师部的战报是这样的:“是役,荣誉一团阵亡265人,伤76人。团长田刚、营长张洪国、副营长邢志军等十名军官以身殉国。英军参加战斗23人,阵亡8人,伤5人。日军两个中队共死亡591人,含1个少佐和6个尉官。共解救英军1786人并让其转移后方休整。”
  荣誉一团首战告捷,师长钟进山高兴坏了,暂17师虽然不是委座的嫡系,老子照样干狗日的小日本。干掉了半个大队日军,还意外营救了一个团英缅军,这可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以来第一份胜利捷报。虽然,电报没有更多地讲述战斗过程,钟进山能够想像得到战斗残酷的场景。他十分了解团长田刚和副官范一林,相信一定是范一林这小子怂恿搞出的大名堂。范一林不仅在战场上救过自己的性命,而且有一股子不讲价钱,雷厉风行,冲锋在前的军人天赋。这个人没有看错,真是一块好钢。
  

第三章 拯救英军(8)
钟进山向军部报告后,很快回电给荣誉一团表示嘉奖,任命范一林中校暂时代理团长职务,全团官兵原地待命,继续执行警戒任务。
  田刚阵亡,范一林临危受命,自己心里没有一点儿思想准备。自脱了笔挺的西装换上军装以来,别说团长就算连长也没有做过啊。团参谋长张晋文劝说,罢了,既来之则安之吧。范一林把各营和团部军官召集起来,宣读师部命令,要求以连为单位,沿河修筑工事,向正南方派出若干个侦察小分队。
  行动前,参谋长提醒范一林:“阵亡官兵的遗体,弟兄们已经打了河水为他们擦洗干净,怎么办?”
  范一林望了望四周山丘,悲痛地说:“境外作战,不可能像在祖国一样。这样吧,团部详细地把阵亡官兵按职务、籍贯、姓名造好花名册,回国以后好通知家人。各营把阵亡官兵的尸体抬到山坡向东当阳处,就地掩埋,一定要在坟头做好记号,以便他们的后人容易寻找。”
  有人想不通,发起牢骚来:“怎么也得给团长找一副棺木吧。”
  范一林没有犹疑,果断地补充说:“别伤神了,把坑挖深一点儿,让他们融入缅甸大地,入土为安吧。”
  “报告!”田刚的警卫员姚建走近跟前。
  “什么事?”范一林问。
  “九连打扫战场,发现鬼子一个文件包。”姚建说着,把血迹斑斑的猩红色牛皮公文包递到范一林面前。
  范一林没有接,示意姚建把它打开。姚建解开公文包的系带,往地上一倒,有一个日记本、一支钢笔和一份折得整齐的地图。范一林如获至宝,找一块草坪将地图敞开,叫副官陈唤民找来一个会日语的副营长来看个究竟。这是一张日军入缅作战进攻态势图,向中英两国军队进攻的日军,凡联队以上的番号和进攻路线都标得明明白白。这个意外收获太值了,范一林拍了拍那位副营长的胳膊,欣慰地说:“你再仔细查看一下日记本,还有没有其他有价值的情报。”
  “陈副官,马上向师部报告,这个情况对全军十分重要。”范一林有了意外收获,起身兴奋地说。
  看见陈唤民从衣袋里拿出一个小纸本,准备记录的样子,范一林学着师长的模样,只是口气不强劲:“师部并杜长官:敝部缴获日军军用地图,获悉入缅日军第15军部署情况如下:敌东路进犯之为33师团,中路进犯之为18师团,西路进犯之为55师团。所获地图一张,随即派人送达。”
  5
  大约几个小时后,同古城郊外第200师前线指挥所。
  接过副官递上的电报稿,认真地看一看,戴安澜苦涩地一笑:“打了一天一夜才真正知道对手是谁,唉!早知道这股小日本仅仅是一个联队,我非活吃了它不可,真是的。”
  日军56联队迫不及待集中主力,仅作一路正面重点突击,对200师阵地连续发动五次进攻均未奏效。占牢固的地盘依然只是远征军的警戒阵地,有时往前推进了几百米,还没有停脚歇口气,第200师一个反冲锋,得,又白忙活了。一天一夜下来,岗田联队可是付出了伤亡六百多人的代价。
  怎么回事,岗田大佐实实在在地领教了第200师的铁拳,可还是搞不懂跑来缅甸的###人为何这般厉害。滞后的第55联队可算上来了,岗田不得不找青木联队长仔细合计。眼前是一块硬骨头,吃不下啃不动,放着可惜缠着无奈。
  青木大佐显得谨慎多了,亲自到阵地上观察一番,给岗田出主意:“岗田君,千万不能轻易冒进,得等坦克部队加盟,请飞机支援,我们再一鼓作气攻克敌人防御阵地,进同古去喝庆功酒,找花姑娘乐一乐。”
  这一天的战斗是从早晨拉开帷幕的,双方憋足了劲要斗狠。
  三架96式日军战斗机护航,掩护着12架轰炸机对第200师主阵地进行轮番轰炸。英军驻缅空军已经没有几架飞机了,据说在靠近印度附近美军还有几架飞机,是过了时的好克75型战斗机,虽然性能比日军96式飞机强,远不是日本空军新型零式战斗机的对手。起飞了也是找死,不如静静地躲在地面,兴许可以躲过一劫。这帮可恶的家伙,你就是飞来意思意思,算是给国军壮一壮胆啊。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拯救英军(9)
日机在天空里斗戏法似的,想往哪儿就往哪儿扔炸弹,真是随便拉屎撒尿,戴安澜将军在阵地上叫苦不迭,不得不组织大批机枪往空中打。日军飞机刚刚溜走,三十多辆坦克装甲车带头,两个联队万人之众,又全力向远征军阵地猛攻。戴安澜透过望远镜察看日军进攻阵形,嘴里喃喃道,狗日的,就你狠。他暗自下了狠心,得拿出第一个宝贝来。
  “命令炮兵团,瞄准日军坦克狠狠地打。”戴安澜下达命令。
  第200师打机械化战役有经验,比日军聪明多了。炮兵团藏在同古火车站附近,挖了地面掩体,盖上树枝伪装,一直没敢动用。阻击56联队的时候,前沿阵地多次请求炮兵团给予火力支持,戴安澜都顶了回去。想得美,各营团都配备了迫击炮和平射炮,你们自己解决吧。
  这时候,炮兵团122毫米美式榴弹炮响起来了,炮弹嗖嗖嗖地从头顶上空掠过。也怪小日本信息不灵,在广西昆仑关战场上,日军第5师团听说第200师打炮,没有几个人有胆量还站着看热闹。戴安澜从望远镜看到,日军坦克和装甲车几乎全上了靶,一时间火光冲天。所剩的几辆受了伤,痛苦地挪动着笨重的身躯,还想继续爬行。日军步兵没有惧怕远征军的炮火,依然潮水般地朝前冲。似乎倒下的不是人,是一根木桩,是扔了一堆打狗棍儿。
  戴安澜放下望远镜,大声告诉身旁的参谋:“我去前沿阵地督战,你告诉参谋长,一是尽快转移炮兵团阵地,防止日军飞机来轰炸;第二,两个小时后要保证阵地上的官兵们能够吃上自己做的饭菜,不能老是吃美国人的压缩饼干。”
  这是日军第15军进入缅甸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地面进攻,当然对手早已经不是唯唯诺诺的英缅军了。小日本不含糊,呈扇形向第200师阵地猛扑上来。阵地上已是一片焦黄,地表的野草灌木早已化为灰烬,烧枯的树木龇牙咧嘴地在呻吟。阵地上远征军两个团六千余人,抵挡日军两个联队合力进攻是非常艰巨的任务。看官兵们尽其所能发挥至极限了,戴安澜不禁犹疑起来,是不是该把预备队调上来。杜聿明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坚守十天,必须守住十天。算了吧,更残酷的还在后头呢。戴安澜冒着炮火小跑到478团阵地察看,团长向他报告,弟兄们杀敌激情高涨,今天非得好好干一场。
  戴安澜脸色严峻地说:“小日本人多势众,一定要告诫部队,打退敌人进攻即可,再不能发起反冲锋……”
  话没有说完,只听“呜”的一长声由远而近,团长机敏地纵身把戴安澜扑倒在壕沟里,一发迫击炮弹落在附近炸响了,站在戴安澜身后两米开外的参谋副官无声地倒了下去。戴安澜恼了,没有站起身来,嘴里就喊起来:“打,给老子狠狠地打。”
  日军真的玩猫命了,一拨一拨地倒下,又一波一波地涌上来。双方的大小炮火不能再打了,两边相距四五十米,伤了谁都不知道。机关枪、长短枪和手榴弹开始主宰了战场,这样的近战,在有飞机大炮的场合近乎原始,其实就是人打人了。三路日军围着第200师三个山坡陷入了厮杀。国军一个连长端起一挺轻机枪,跃出战壕扫了一排鬼子,自己身中无数枪弹,死都是往前扑在地上。土山包制高点附近,护卫军旗的护旗兵倒下一个,马上又上去一个。千疮百孔的军旗依然在硝烟中飘展,四下躺了###个士兵。
  戴安澜望着眼前这场恶战,心中感到无比的悲壮,200师不孬,是好样的。战斗持续近两个小时,日军始终没有越过第200师主阵地上第一道战壕,不得不退潮似的开始退却。戴安澜有令在先不得追击,不得反冲锋。其实,就算是有死命令,阵地上的远征军再也冲不动了。
  中午时分,战场结果出来了,阵前日军丢下尸体是1573具,国军阵亡1037名,负伤219人。戴安澜铁青着脸,默默地注视着日军退却的方向,心想今天才过了一半,小日本下午还能组织起攻势吗?
  “师长,吃饭了。”警卫员走过来叫。
  

第三章 拯救英军(10)
“你们吃吧,给我拿几个馒头和一壶水来,”戴安澜想起什么,“你请参谋长过来。”
  行船看风头,打仗看气头。不趁势遏制日军的势头,往后更难了。戴安澜要从驻在同古城作预备队的572团里,悄悄地抽调两个营上来。眼前是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日本法西斯,戴安澜发狠要教训教训这股吃人不吐骨头的禽兽,让他们永远记住了什么是堂堂正正的中国军队,叫日军血债血还,以命抵命。
  6
  伊洛瓦底江是缅甸的母亲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由北到南顺势而下,横穿了大半个缅甸。沿江流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缅甸大米主要产区,下游仁安羌一带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亚历山大上将率部浩浩荡荡地开出仰光后,一路马不停蹄地急跑,总想寻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歇一歇脚,喘口粗气。于是,仁安羌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了。
  说来巧了,忙于溃退的英澳联军63旅也鬼使神差地到达仁安羌城,缅甸战场上三路英军主力会合了,尚有两万多人枪和大批武器装备。亚历山大从腊戍城回到仁安羌,不得不把各部指挥官召集起来,在一家英国石油公司办公楼会议室开会。这时候,除了被日军重创的英缅军G师、驻守曼德勒的一个营和一些负责后勤看守北部城镇小股部队外,应该由亚历山大统领的英军部队全部窝在了仁安羌。
  亚历山大向军官们简要地介绍了中美英三方军事联席会的情况,很无奈地说:“缅甸战事已经不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事情了。既然中国人要打,美国盟友也支持打,我们大英帝国也不能不高姿态一些。”
  在场众人对仰光撤退时亚历山大的高论,依然记忆犹新,不敢妄言他这回又该如何吩咐。亚历山大似乎并不在意部下们莫名其妙的情绪,朗朗开口:“我决定,英澳联军63旅以及装甲第7旅分别向东运动,准备策应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在同古进行的战役。英缅军驻扎石油城仁安羌,一来休息一下,稳定军心;二来看一看战局走势,再决定下一步行动的方向。”
  根据亚历山大上将命令,英军各部开始进行战略安排。遗憾的是英澳联军63旅以及装甲第7旅没有按照史迪威将军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到达指定位置。好不容易撤退出来,又要面对凶巴巴的日军再次投入战斗,指挥官们胆小如鼠,磨磨蹭蹭,行动迟缓。在中国远征军两个军于东路和中路全力阻击北进日军的日子里,日军第55师团在西路推进得异常顺利。日本《###事变画报》随军记者发回国内的报道,形容第55师团是“高唱军歌,赶着一群鸭子去赴宴”。
  日军55师团从飞机空中侦察和特高科的情报分析,证实了英澳联军63旅以及装甲第7旅开出仁安羌城后的去向,派出一个联队分兵悄悄地包上去,主力214联队则继续向仁安羌挺进。英澳联军63旅在行军途中,并没有怎么接触日军,闻到了一点点腥味转身就退却。装甲第7旅走到半道上,遭到日军两个大队截击,很快被冲得七零八落,一百多辆坦克等辎重武器丢失殆尽。太可惜了,这个时候的中国军队,正在组建全军为数不多的几个战车营(坦克少见,国军依然按照老的说法,把坦克叫战车),如果这个装甲旅的坦克交给中国军队使一使,大大方方地开到国军正面战场,那国民政府军政部岂不是高兴得忘记自己是谁了吗。
  侵缅日军可高兴死了。英国人的坦克,吨位重,车身长,虽然不是中型坦克,可比日军炮管细短的坦克高级多了。日军联队长亲自爬进英军坦克里,摸摸弹仓,扒拉扒拉操纵杆,好好地感受一番。他伸出脑袋对正在拍照的副官说:“把这些英军坦克,干干净净地打理一下,在车身两侧用红白油漆画上大日本帝国的太阳旗,即刻编为一个坦克装甲队。请军部尽快调派驾驶坦克的皇军来,我们就开着它们追赶英国佬,狠狠地教训###人。”
  亚历山大派出两个旅英军,没有光荣地完成自己的使命,眨眼间又垮掉了。日军55师团214联队旁若无人地快速逼近仁安羌城,大有将仁安羌城搬回日本岛的吓人气概。日军重炮,可以远距离地射击了,仁安羌城外不时地落下了炮弹,轰轰轰的爆炸声,预示着仁安羌城末日的来临。亚历山大上将可不想做日本人的阶下囚,果断地命令部队炸毁所有的炼油厂设施,毫不犹豫地放弃仁安羌。
  

第三章 拯救英军(11)
这次撤退没有像仰光大撤退那样从容,形势太紧迫了,英国侨民、美国传教士、缅甸逃难的灾民拥挤在一起,道路上人满为患,撤退行动一直缓慢。如果往西撤必须翻过阿拉干山脉,再说了,即使翻过去就是大海,显然是死路一条。顺公路沿伊洛瓦底江向北走,是一马平川的平原,亚历山大怕跑不过日本人的快速部队。他决定毁坏不能带走的物资和辎重,驱赶了一路跟随的缅甸流民,指挥部分英缅军,带着五百多英国侨民和美国传教士,向东北部勃固山脉的山区转移,只要钻进了延绵数百里的大山,那活动余地可大得多了。想不到行走不到三十公里,眼瞅再有三公里左右,就安全地到达山区了。谁知道日军55师团214联队派出约两千鬼子,从仁安羌城追杀出来,不是撵着英国人屁股走,而是从两侧飞快地赶到前面,死死封锁了英国人进山的道路。亚历山大近乎绝望,率部就便撤进一片山丘地带,日军区区两千人马,很坦然地包围亚历山大上将所部英军。
  史迪威将军接到亚历山大求救电报,感到事态非常严重,如果让亚历山大及其部队就此告别了缅甸战场,对盟军的士气将是致命的影响。他急匆匆地走进杜聿明办公室,语气急促地说:“杜将军,亚历山大上将在仁安羌附近被日本人包围了,请您安排部队去救救他吧。”
  “被……包围了?”杜聿明不敢相信,早上的战报说55师团两个联队击败了英澳联军63旅以及装甲第7旅,那追击亚历山大的日军不过就是一个联队强一点儿吗?杜聿明不禁问:“将军,亚历山大统领将近一万人的军队,怎么可能让几千日军包围了呢?”
  史迪威非常肯定地说:“是的,杜将军。他们确实是被包围了。”
  杜聿明哭笑不得,这是哪儿跟哪儿。不仅打不了仗,还到处添乱。杜聿###里清楚,远征军在西线根本没有大部队,谁能够去救英军呢?可英军是盟军,是中国战区的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