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网络大亨-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骏若有所思的点头,冲他挥手告别。

第二卷 网络时代 第一百一零六章 尴尬蓝江

宁泊远爽朗的笑声从外头传出来,等了约莫有十来分钟的于骏站起身,看向大门。宁泊远的秘书,快步走上前将门拉开,几秒钟后,于骏就看到了宁泊远那张清瘦的脸孔。

示意于骏坐下,宁泊远的秘书走出门外,将门带上,办公室里只剩下宁泊远跟于骏,倒有种法不传六耳的说话架式了。

有着宁梓明和文静的关系在,跟宁泊远非是第一回见面,于骏倒不会感到拘束,但也执晚辈礼笑着称呼了一声宁伯伯。

“我这办公室里的茶叶可没子轩给林老带去的好喏,还喝着习惯?”宁泊远笑吟吟的说。

过年时同林薄阳去京城看望了林老,自是知晓林子轩每年都有给林老带茶叶的习惯,在那里喝的茶,就是宁泊远这等的高官都是不曾喝过的,想来于骏的身家比起林子轩只高不低,这要有喝茶的习惯,那怕是瞧不上的了。

“我对茶都没有太大的要求,”于骏笑道,“宁伯伯的茶,总是好喝的。”

宁泊远伸出手指,笑着点了点他,说道:“我的茶好喝,我的事可不好做啊。”

听宁泊远话里的意思要话到正事,于骏正了正身子,身前略倾着留意听着。

“岭西自来都是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蓝、柳、云,GDP相差不远,总不会有10%以上的差距,而这两年云广靠着IT代工、研发、生产、销售,信息网络等高科技的产业,将蓝江远远抛在身后。就是柳水,也依靠着稀土采掘、分离、研发、钢铁的炼造、小型车制造、石化等重工业超越蓝江,让蓝江这个省会城市反而在云广、柳水的光芒下显得黯然失色。”宁泊远叹道,“原订的五年计划,是要将蓝江做成东盟进军国内的桥头堡,东博会起初办得有声有色,现在在云、柳两市的大跃进的庞罩下,看来是要做着些微调了。”

蓝江是最靠近越南的省会城市,而越南在东盟十年中无疑是相对出色,发展速度极快的国家,在1999年起,蓝江就按广州博览会的形式创办了中国—东盟博览会。

但比起广博会的热闹喧嚣,面向全世界节节攀升的成交额来说,东博会还是远远的比不上。去年的东博会在会上才签订了八亿的合同,连广博会的零头都算不上吧,就是今年,也才刚刚超过十亿,虽说增长速度达到了两位数,但跟省府的雄心比起来,还差得太远。

光靠东博会一项想要在五年计划内给蓝江的经济增长增加些动力,作用还是太小。

况且云广、柳水二市,特别是云广的突然崛起给蓝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宁泊远不说,于骏心里是有数的。

相比起云广国际型的旅游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柳水解放后首批重工业基地城市,丰富的矿石资源,蓝江的定位一直都不清晰。

在五十年代前,云广又曾在数百年里作为着岭西的首府,拥有着极深的人文资源和文化内含,云广的崛起,让蓝江的官员如人饮水,冷暧自知。

特别是那些年过七十,曾在云广出生工作过的老革命,老红军。

“岭西的情况可以参照一下苏南省,苏南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情况跟现在的岭西有些类似,苏州的GDP占据着第一位,接着是无锡,再往下才是省会南京,之后是差距相对较大的,南通、常州、徐州等市,无论是在知名度还是GDP上都比苏、无、南要差一截,”于骏说道,“岭西也是一样,去除蓝、柳、云外,像临港、林玉、南海等市,在外头谁知道?但确实也有些不同,南京是做习惯了老三,解放后,苏州、无锡的GDP就一直在南京之上,而蓝江却是在这两年才被云广、柳水超出的,蓝江、省府的官员心里还未能适应,也是能理解的。”

宁泊远对这些情况都很了解,他想听于骏更深一层的剖析,找于骏来,不光是想让他把投资重点偏向蓝江,同时也是想让他帮着做些参谋,要光是想要建厂的话,那宁泊远的目光也显得太短浅了。

掏出烟点燃,把烟盒放在两人中间的深色茶几上,宁泊远抬手示意于骏继续往下说。

“蓝江整个城市都有些像是那些中等大学毕业的新生,颇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要让整个蓝江做纯代工型,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在区域上的优势又无法表露,毕竟云、柳靠近岭东,做承接也要方便一些,而想要做物流补贴,据我所知,林玉也有过尝试……”

研究云广、柳水二市经济发展的所谓专家,只看表面,做着纸面分析,把两市的经济跃进轻而易举的归化为两点,一是相对岭东更为低廉的市场劳动力,岭西本地的劳动力自是要比岭东的劳动力的工资要低上30~40%,二是物流补贴。

但却忘记了云广、柳水二市在职业培训方面下的工夫,光是这一点每年两市的投入都在四五亿元之上,跟着岭东那些大型的人才培训公司,用工企业都有合作。光有低廉的劳动力,而在产业转移的承接上要是做不到合适的岗位对接,只能接到一些低档的粗加工企业,对于整个城市的长远发展一点作用都没有。

在物流补贴上第一年云广近乎拿出了全部的财政,直到第二年税收大幅增长才缓过气来,而林玉相对地理位置要距离广州、深圳、东莞更远,想要做物流补贴要拿出的钱就够多,又没有迅捷物流相对低廉的物流商帮助,想要无论从效率还是成本上都远大于迅捷的邮政那里合作,对于林玉来说是不可沉受之重。

重要的是岭西的高速公路还没修到林玉,在物流通路上的优势也丝毫看不到。

蓝江的情况要好些,但岭东也没傻,有了云广、柳水的先例,想要再做物流补贴这种事,也要怕触怒整个岭东的省市二级政府。

林薄阳现在也抓紧了对省内企业的扶持,可一可二不可三,他不想让杜青湖再抓把柄。

在这种情况下,蓝江在2000年才想到微调五年计划,做一些转型的动作,未免有些晚了,但却不是晚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毕竟这还是岭西的省会,云广、柳水的强力发展,给省里带来的税收增长,会加大对蓝江的投入,产出也是可期待的,不过,这在宁泊远的眼中还是杯水车薪了。

“林玉没成功,蓝江不会在物流补贴上占有任何的便宜,但并非是说蓝江就没有任何的优势。”于骏沉吟了片刻后说,“蓝江在发展的欠缺是没找准定位。”

“哦?”

“蓝江有一个优势是云广和柳水都不具备的,”于骏说道,“蓝江靠近越南,在国内的工口红利消耗殆尽的时候,越南却是拥有着超多的人力资源,而越南的人力成本更低。”

小小的半岛国家越南拥有着接近一亿的人口,而其中大半都处于青壮年时期,越南人,特别是越南女孩都以吃苦耐劳著称,而越南人中男与女的比例达到了1:3,甚至有人推测到往后能达到1:5。

其中大半是受到战争的影响,男性大幅度的削减,但也造成了男人炽手可热,而游手好闲,大部分都吃软饭的现状。

而越南人的普遍的收入都要低于岭西,这在人力成本上的优势,直能让人眼红。

但在越南投资建厂却是不必要的,那里的投资环境还不算好。

可光仅是越南充足的劳动力就能让蓝江,乃至整个岭西受用无穷。

“蓝江应该引入摩托车、单车等制造类的企业,还有轻工用品类的制造企业,然后与越南政府商谈,以劳力输出的方式让大量的越南劳动来到蓝江、东兴一带的城市里工作,以为在岭西投资建厂,特别是低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低廉的人力。”

国内的所谓企业家想要靠着低廉劳动力剥削来得到利润,那就提供你们越南人剥削吧。

而企业所得税等税种却是要上交到蓝江等各级政府里的。

“只要管理得当,这些越南人都不会成为什么麻烦。”于骏笑道。

宁泊远深思着,于骏的思路是他从未想过的,却是能够和河内那里谈一谈,越南国内的劳动力过剩的状况短期内是无法改变,而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两三年里,越南的失业率还在保持着极高的水准。

这个谈判他倒是有着充足的信心,情况要好的话,年内拿到数十万上百万的越南劳动力都是有可能的事。

于骏再度让他刮目相看了。

“重要的是在引资方面,我倒是有个建议,主要针对岭东和越南、东南亚的华人企业。”

华人在整个东南亚都掌握着经济上的动脉,相当于在欧美的犹太人,而越南、印尼等地发生的**事件,也是由于仇富的问题,而当地**多都是好吃懒做之辈。

而东南亚的政治局势一直都非常的动荡,要是国内能提供低廉的劳动力,而又有稳定的政府存在,那些华人富商,特别是越南的华商,肯定乐意在岭西投资建厂。

第二卷 网络时代 第一百一零七章 大物流

在岭西、蓝江引入越南劳工对整个就业率的影响是肯定会有的,但事情远不能看这一方面,由于大学扩招带来的问题,将会在零二年、零三的逐步的显现出来,到零九年、一零年更是会从中央到地方都头疼的一件大事。

要单在岭西来看,那岭西大学、云科大、云师大等全国重点高校的毕业的学生,都在工作方面会将承受着极大的就业压力,而云广、柳水等的中等职业学校,虽在于成河、于骏父子两人的努力下做到了极端。

每年招收的学生都快超过万人了,但想要扭转整个大学扩招带来的问题,却是沧海一粟,连点波澜都不会起,毕竟无论从家里的期望,还是社会现状而言,都认为读大学才是出路。

却不知零零年入校的学生,到零四年毕业,面对的是何等残酷的就业市场。

而联想到零七年开始的各地出现的用工荒,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块,对整体的就业影响实在有限,而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工厂设在岭西,反而能对保留住本地的大学人才有着正面的效应。

随着岭西的发展,想必以前那种一流人才在国外,二流人才在北上广,三流人才在省府的情况会有所改观,毕竟要是在当地就在发展机会的话,谁会离开土生土长的地方。

而这仅是于骏想了整夜,给宁泊远提出的第一条建议。

“越南华商方面,我会想办法帮帮省府,”于骏说这话的时候倒没有丝毫的厚脸皮的意思,就西岭现在的规模而言,跟全球的各种大型公司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方面有宁泊远和省府出力,商界西岭却能张张嘴了,“但除去引入越南劳工,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外,岭西还能把目光投向劳业方面,具体来说就是糖业、热带经济水果、咖啡种植、烟业。”

于骏虽说对蓝江欠缺着像云广、柳水一样的归属感,但这终究还是他所处的省份的省府,怎都不感觉它再走上以前那条单靠着卖地虚高的房价而成长的道路,蓝江、岭西都该有着它独特的经济定位。

“北方的甜菜、南方的蔗糖,糖业一直都是富港等市的农业发展的发向,与贵北的糖业并称,都是南方最要的糖生产中心,但整个糖业的规模不过几亿,要重点的发展的话,前景能突破几十亿?还有你说的热带经济水果、咖啡种植那一些,具体该要怎么做?”宁泊远问道。

能让堂堂的一省之长不耻下问,于骏还是不禁窃喜,脸上却没丝毫的轻佻的神色,而是一本正经的说:“国内经济未来的十年是最重要的十年,预计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0%,这就意味着,整个国内生产总值将比1999年的时候要翻三倍,糖精在化工业、食品业里都是必少可少的调剂,添加剂,预计在十年后能达到数十亿的规模产值,北方的甜菜在甜度上等各方面都不如南方的甘蔗,现在贵北还没有动作,要是富港等地能先行一步,那就占据了先机。”

这些农业种植业方面的资料,昨天夜里让秦海桐、吴妤连夜查出来,又给中国农业大学,德克萨斯州大学等地的专家打了通宵的电话,现在吴妤还在香格里拉酒店里睡着,而于骏却是整夜未眠,所有的资料都背得滚瓜烂熟,才敢过来找宁泊远,要是一问三不知,或是简单的让西岭在蓝江建一座代工厂,那便是一点都突出不了于骏的深远目光和经济天才。

殊不知每位天才的背后都是一条不平坦的道路,付出的艰辛远不是平常人能想象到的。

“而热带经济水果,岭西从蓝江往南都是热带地区,种植这些东南亚特色的水果,能给农民增加收入,99年的时候,国务院提出三农问题,没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要是岭西能在农业问题上有所作为的话,倒是能领全国风气之先。”

具体而微的解决三农问要在三年后的换届选举之后的中央会议上才拿出来,而给予所有省市二府的权限还是很宽松,所谓的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取消农业税更是几年后的事了,这确实是个很能出政绩的作法。

而就整个热带经济水果产业,到了一零年也拥有着数十亿的市场规模,特别是像火龙果、榴莲这一类的水果,在岭东、福建、湖南都很是流行,具体岭西该怎么做,那是宁泊远该考虑的问题了。

“咖啡种植,要与麦当劳、雀巢、星巴克等跨国巨头合作,就全球的咖啡产业来说,除去像危地马拉等南美国家,在国内云南、海南和岭西也拥有着合适的种植土壤和气候环境,云南腾冲、普洱已先行了一走,跟雀巢已有了十年的合作经验,现在林玉等地也该是要主动接触的时候了,特别是小珠咖啡,在林玉等地都能尝试着做大型的种植园区,大约在十年后,产值也能达到十亿至二十亿。”

“加上烟叶的种植,在民国时,岭西可是烟叶出口大省,东兴那些地方都是适合做这些产业的地方,能给农民提高丰富的收入,又能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问题,要能做起来,说不定每年的产值能达到上百亿。”

于骏给出的不是蓝江一地的解决方案,而是整个岭西的产业规划,这需要让宁泊远都要些时间来消化,而具体到蓝江、琅东,于骏也有自己的想法。

“跟云广争高新科技的研发代工,蓝江是争不过的了,跟柳水去争重工业,蓝江同样是争不过,听说琅东要建成高新开发区,我想倒是不如做成面向东盟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园区。琅东距离市区还有一段距离,对于环境的影响有限,而要是能得到越南的劳动力输出保障,整个蓝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起来,也是两三年的事情。”

宁泊远微微点头,听于骏继续说下去。

“物流补贴想要依虎画猫都不成的了,但却是还能另起机杼,”于骏笑道,“广州、东莞、深圳能成为重要的经济发展都市,重要的一点是在出口上,而出口重要的一点是就是在物流方面了,深圳港过不了几年就能超过香港,成为全国第一大港口,而就是东部沿海城市哪里没有重要的港口?大连有大连港,苏南有连云港,上海有洋山港,就是浙北也有宁波港,岭东除去深圳外,还有湛江港,岭西也有一个重要的港口,被称为四大天然良港之一的湄公港。”

提到湄公港却是岭西几代省府要员痛心的事了,解放后国家暂时缺少资金,没能开发湄公港,而到了六十年代由于援越抗美,湄公港做为军港,又不得不放弃了经济开发的计划,到自卫反击战时,更是做军事用途大于经济用途。

直到近几年才慢慢的转型做经济港口,但军方的控制力还是不容小觑,换言之,在湄公港的发展中,临港地方政府的发言权反而不大,要看的是上面层次的沟通交流。

而实际上,位于临港的湄公港是中国距离马六甲海峡最近的港口,拥有着天然的深水位,稍做清理就能容纳百万吨的船舶出入停靠,比起上海的洋山港、宁波港都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

而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对于石油的需求大增,那湄公港的地位就更加的重要了,要是能修建一条通往临港的高速公路,再修建一条石油管道,或是直接在湄公港附近修建炼化厂,对着整个国内的石油战略布局的影响都是极大的。

但拥有这样实力的公司在国内屈指可数,而能调合着军方、政府方面的能力的公司更是凤毛麟角,由于湄公港复杂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问题,开发才搁置到如今。

宁泊远听于骏的意思,像是西岭有意在湄公港上有所作为,让他不禁怦然心动。

“西岭想做湄公港的开发?”倒是没绕任何的弯子,宁泊远直截了当的问道。

“光做港口开发,还无法带动整个临港乃至岭西的发展,我有意将柳水稀土的分离中心建在临港,再在临港建立面对东南亚、中亚的跨国物流中心,组建海运船舶团队,引入首钢建立千万吨级的钢铁生产基金,引入中石油、中石化建立千万吨级的石油炼化基地,整个湄公港将开发出二十个以上的港口停泊坞口,三四年内建成后,将会每年带来数千亿的产值,带动整个岭西的经济超速发展,”于骏侃侃而谈,“建成后的湄公港,将会成为新的岭西经济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