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文化:易中天文集 第十五卷·我山之石 中国智慧-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问:问题在于他还是实践者?
答:对,而且有组织。更糟糕的是,墨家学派还是一个有武装的“准军事组织”。从墨子开始,这个团体就有一个最高领袖,叫“巨子”。巨子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导师,又是首领,对自己的弟子有生杀予夺之权。巨子的学生叫“墨者”,也都忠心耿耿,训练有素。只要巨子一声令下,跳进火海里,走到刀山上,都不怕,叫“赴火蹈刀”。让他们去送死,脚后跟都不会转一下,迎着死亡就上去了,叫“死不旋踵”。照这架势,如果墨子让他们做“人肉炸弹”,估计拎着包就奔机场了。
问:哎呀我的妈,黑社会,恐怖组织呀?
答:墨子在世的时候倒不是,因为墨子本人心地善良道德高尚,又坚守“只防御不进攻”的底线,绝不滥杀无辜。但谁能保证以后不会?所以我说,墨子本人,是不可怕的。他的主张,却是可怕的。他的组织,也是可怕的。同时我们也要庆幸,幸亏墨子只是“民间思想家”,手上没有“公权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问:难怪你要说,建设“人间天堂”的结果,势必是“人间地狱”。如此说来,理想是只能存在心中,不能实施的?
答:当然可以实施,也应该实施。不实施,理想岂不就变成空想了?但是,你不能强加于人,更不能强制推行。实际上,有理想的并非只有墨家。儒家、道家,甚至法家,也都有理想。只不过,法家有理想,却没有“理想主义”;儒家和道家有“理想主义”,但不“强制推行”。结果,他们反倒比墨家思想更能产生影响。
问:如果单单作为理想来看待,墨子的思想是不是值得肯定呢?
答:墨子追求的公平与正义,还有他主张的平等、互利和博爱,都永远值得肯定。这是墨子留下的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但必须补充一点──墨子的理想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实际上,他的思想中缺少了极其重要的一个内容。
问:什么内容?
答:个人的权利与尊严。在墨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没有个人的任何地位。这也是墨子最终从平等走向专制的原因之一。
问:那么,先秦诸子中,有人讲这个吗?
答:有啊,杨朱就是。
问:就是和墨子齐名,也被孟子痛骂的杨朱吗?
答:正是他。
十 一毛不拔救天下(1)
只有人人“一毛不拔”,世界才有救
问: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杨朱的主张,好像是“一毛不拔”吧?
答:没错,这正是杨朱的观点,也正是他的“救市”主张。而且,在杨朱看来,只有人人“一毛不拔”,天下才能大治,也才叫大治。
问:一毛不拔救天下?
答:对!所以,作为儒家的反对派,墨子和杨朱,刚好一左一右。墨子是“左派”,杨朱是“右派”。墨子是为了“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恨不得腿上的粗毛细毛都磨光了;杨朱,却是拔他一根毫毛,都不可以。
问:一个是“一毛不留”,一个是“一毛不拔”?
答:一个是“毫不利己”,一个是“毫不利人”。
问:刚好相反?
答:观点相反,命运相同。起先,都是大红大紫,风靡一时,名满天下。后来呢?又都一落千丈,灰不溜秋,几乎销声匿迹。只不过,杨朱比墨子更惨。他的生平事迹几无留痕,思想学说也仅剩只言片语,七零八落地散见于《孟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和《列子》,是真是假都不清楚。这简直就是“人间蒸发”,莫名其妙就失踪了。
问:怎么会这样大起大落?
答:也只能说明,墨子和杨朱的思想,必有深刻独到之处。唯其深刻独到,才会惊世骇俗,引起强烈反响。同样,唯其深刻独到,才很难被人理解或者接受,终至悄无声息。
问:墨子和杨朱,有什么深刻独到之处?
答:墨子的深刻独到之处,是提出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杨朱的深刻独到之处,则是提出了个人的权利与尊严。这两条,都很了不起,也都很“超前”。这就不容易真正被人接受,也就只能轰动一时。只不过杨朱的思想,又更难被人理解一些。
问:杨朱的思想,怎么又更难被人理解呢?
答:因为墨子的思想比较容易引起积极的反应。毫不利己,大公无私,怎么理解都是正面的。杨朱的话就太难听。什么“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什么“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为了整个天下,只在小腿上拔一根毫毛,都不肯干,这不是太自私了吗?
问:难道不是吗?
答:不是,至少杨朱不是这个意思。实际上,杨朱的思想是被曲解了,杨朱本人也被妖魔化了。你想啊,事情如果就这么简单,杨朱的思想能风靡天下吗?
问:那好,你说杨朱的思想到底是怎么回事?
答:这就要弄清楚杨朱为什么主张“一毛不拔”。其实,这个问题,杨朱和他的学生孟孙阳,曾经跟墨子的学生禽滑釐讨论过。不过,话要讲清楚,杨朱没有留下著作。现在能够看到的杨朱言论,主要集中在《列子》一书的《杨朱》篇,这次讨论的记录也是。
问:这有什么问题吗?
答:学术界不少人认为《列子》是“伪书”,当然也有人认为是真的。其实就算是“真书”,那也不是《杨子》。我们不能保证《列子》中的“杨朱”,就是历史上那个杨朱。
问:我看你是严谨过头了。就算这些话不是战国初年那个杨朱说的,也总是某个人说的吧?只要他说得有道理,管他到底是谁呢?再说了,即便《列子》是“伪书”,既然能名之曰“杨朱”,总多少有点影儿吧?只要“一毛不拔”的意思是一样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答:我同意你的说法。
问:那么请问,禽滑釐怎么和杨朱、孟孙阳讨论?
十 一毛不拔救天下(2)
答:禽滑釐问杨朱,拔先生一根毫毛,来拯救天下世道(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先生愿意吗?杨朱说,世道可不是一根毫毛就能够拯救的(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说,如果可以,愿意吗(假济,为之乎)?
问:杨朱怎么说?
答:杨朱不理睬他。
问:禽滑釐怎么办?
答:也只好退了出来。出门以后,禽滑釐就把这事告诉了杨朱的学生孟孙阳。孟孙阳说,你们是不懂先生的用心啊(子不达夫子之心)!还是让我来替先生说吧!请问,如果有人提出,痛打你一顿,给你一万块钱,你干吗?禽滑釐说,干!孟孙阳又问,砍断你一条腿,给你一个国家,干吗?
问:禽滑釐怎么说?
答:禽滑釐不说话。于是孟孙阳说,的确,与肌肤相比,毫毛是微不足道的;与肢体相比,肌肤又是微不足道的。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是,没有毫毛,就没有肌肤;没有肌肤,就没有肢体。一根毫毛固然只是身体中的万分之一,但是,难道因为它小,就可以不当回事吗(奈何轻之乎)?
问:孟孙阳这话能代表杨朱吗?
答:我认为能够代表,而且意义深刻。
杨朱的主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人权宣言》
问:孟孙阳的话,有什么意义呢?
答:有三个意义。第一,口子不能乱开。请你想想,孟孙阳问禽滑釐,拿一条腿换一个国家行不行,禽滑釐为什么不回答?
问:因为他很清楚,下面的问题,就是砍掉你的脑袋给你整个天下,干不干?
答:对!所以禽滑釐不说话。那好,脑袋不能砍,腿就能剁吗?不能。腿不能剁,肉就能挖吗?不能。肉不能挖,皮就能撕吗?也不能。皮不能撕,毛就能拔吗?
问:照理说,也不能。
答:正是。你今天可以拔一根毛,明天就能撕一片皮;今天可以挖一块肉,明天就能剁一条腿;今天可以伤害身体,明天就能杀人或者自杀。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口子一开,不可收拾。所以,为了保住脑袋,就必须“一毛不拔”。
问:有道理!第二个意义呢?
答:第二,局部不可小看。没错,整体利益确实大于局部利益。所以就连孟孙阳,也说“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省矣”。但这决不意味着局部利益就不是利益,就是可以不当回事,随便牺牲的。
问:为什么?
答:因为整体不过局部之和。你不把局部利益当回事,今天牺牲一个,明天牺牲一个,最后整体利益也没有了。不要说什么“大河不满小河干”,实际上是长江、黄河都由涓涓细流汇集而成。所有的泉水、溪流、小河都干了,长江、黄河还有水吗?
问:没有。这么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小河不满大河干”?
答:对。不过,事情还有另一面,那就是“锅里没有碗里也没有”。这话也是对的。但是,这决不意味着要大家把“碗里的”都倒回“锅里”。倒回去,又有什么意义呢?要知道,“锅里有”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碗里有”呀!
问:所以,局部利益还是很重要?
答:个人利益也很重要。所有的局部利益都牺牲了,还有整体利益吗?所有的个人利益都牺牲了,还有国家利益吗?没错,个人之于天下,或许有如毫毛之于肢体;正如局部之于整体,有如四肢之于全身。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普普通通的个人,也许都只能称之为“小民”。但是,难道因为是“个人”,就不是人吗?难道因为他们小,就可以不当回事吗?小民也是人,小民的生命也是生命。只要是生命,就要尊重,就要珍惜,哪怕他轻如毫毛。因此,谁要把我们这些小民当作毫毛,随随便便就拔了,对不起,不干!
十 一毛不拔救天下(3)
问:但是,为了全局、整体、国家、天下,个人和局部,难道就不能或者不该做出牺牲吗?比方说,为了救命,有时候不也得做截肢手术吗?
答:请注意,那是为了救命。不是万不得已,你愿意截肢吗?
问:那好。请问,拯救天下,是不是相当于救命呢?如果是为了拯救天下,个人能不能就做点牺牲呢?何况人家的要求并不高,只不过拔一根毫毛,怎么也不行呢?
答:哈哈!杨朱早就知道你会有此一问,因此他对禽滑釐说“世固非一毛之所济”。是啊,哪有只拔一根毫毛,就能拯救整个天下的呢?因此,所谓“拔一毛而利天下”,说穿了不过是下圈套,忽悠人的。
问:怎么忽悠人?
答:先哄骗我们献出一根毫毛,再哄骗我们献出肌肤和肢体,最后哄骗我们献出生命。因此,对付的办法,就是把话说透──别说要我的命,就算只要一根毫毛,也不给。
问:谁忽悠我们?忽悠我们干什么?
答:统治者忽悠我们,忽悠我们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满足他们的个人利益。
问:是这样吗?
答:是的。要知道,杨朱不但说过“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还说过“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而且这两句话是连在一起的。
问:什么叫“悉天下奉一身”?
答:就是牺牲整个社会,来满足极少数个人。这些“极少数个人”,在当时只可能是统治者。也就是说,当时的情况,不但是要求小民们牺牲个人(损一毫),而且牺牲个人的结果,竟不过是牺牲整个社会(悉天下),来满足另一些极少数的个人(奉一身),这才叫“极端自私”!问题是,这种极端自私的行为,却又是打着“大公无私”(利天下)的旗号来进行的。因此,为了矫枉,只好过正。为了否定“悉天下奉一身”,只好连“损一毫利天下”也一并否定。换句话说,你想“损人利己”吗?对不起,我“一毛不拔”!
问:明白了。杨朱的“一毛不拔”,其实是在捍卫普通民众的利益。
答:这就是杨朱学派思想的第三个意义:别把小民不当人。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不要动不动就以“国家天下”的名义,任意侵犯和剥夺人民群众个人的权利。
问:这个思想真是太了不起了!
答:是的。杨朱的“一毛不拔”,甚至可以看作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人权宣言》。
实现“天下为公”,不能以牺牲个人利益为代价
问:不过,我还是有问题。
答:请问!
问:如果杨朱没说“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他的思想还值得肯定吗?
答:当然。
问:那么,他主张的“毫不利人”,难道就没有自私之嫌吗?
答:表面上自私,实际上无私。
问:此话怎讲?
答:第一,杨朱虽然“毫不利人”,却也“毫不损人”。不但不“损人”,就连“损物”,都反对。杨朱说,智慧之所以可贵,就因为保护自己;武力之所以可鄙,就因为侵犯别人,包括侵犯小动物和自然界(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这意思再清楚不过──杨朱反对一切侵犯和占有!这能说是“自私自利”吗?
问:第二呢?
答:第二,杨朱虽然“一毛不拔”,却并非只为自己,而是主张所有的人都不拔。你也“一毛不拔”,我也“一毛不拔”,大家都“一毛不拔”,这至少也是平等。
问:哈!杨朱和墨子一样,也讲平等?
答:也讲。只不过墨子是平等地“无私奉献”,杨朱是平等地“一毛不拔”。
十 一毛不拔救天下(4)
问:你更赞成谁?
答:我更赞成杨朱。
问:为什么?
答:因为杨朱的平等更彻底。他不但主张人与人应该平等,还主张个人与社会也应该平等。在他看来,牺牲个人来满足社会(损一毫利天下),不对;牺牲社会来满足个人(悉天下奉一身),也不对。社会与个人,谁也不能损害谁。
问:所以,杨朱绝不会损害别人,也不会损害社会?
答:他连自然界和小动物都不愿意损害,怎么会损害别人,损害社会?同样,他也不会侵犯别人,占有别人的财产。这种占有,在杨朱那里,也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横私”。横,就是蛮横;私,就是私有。蛮横地私自占有,那就是“霸占”。这是杨朱坚决反对的。
问:杨朱为什么这样主张?
答:因为在他看来,自然、社会、他人,都不是自己的。不但动物和自然物不是(物非我有也),就连自己的生命和身体,也原本不是(身非我有也)。只不过,既然已经有了生命,有了身体,就只能保全它(既生,不得不全之),也只能利用动物和自然(既有,不得而去之)。但是,你不能认为这就是你该得的,不能蛮不讲理地占有它。如果蛮不讲理地占有它,用杨朱的话说,就叫“横私天下之身,横私天下之物”。
问:身体、财产、物质,不是我们的,那是谁的?
答:天下的。或者说,自然界和全社会的。
问:不能私自占有,又该怎么办?
答:还给社会,还给自然,还给世界,叫做“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也就是把原本属于天下的,重新变成全世界、全社会、普天之下的共同所有。
问:天下为公?
答:正是。在杨朱看来,这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道德完善的“至人”才能做到。
问:主张“一毛不拔”的杨朱,也主张“天下为公”?
答:而且,杨朱的“天下”范围更大,不仅包括全人类,还包括自然界和小动物。这就比墨子还要彻底。他的“一毛不拔”也一样。全人类、全世界,统统都“一毛不拔”。
问:难道杨朱的主张,竟然是既要“天下为公”,又要“一毛不拔”?
答:这才是对杨朱思想完整而全面的表述。
问:这怎么可能呢?
答:是不大可能,是很难做到。杨朱思想最终难以被人接受,原因之一就在这里。然而杨朱的深刻之处,却也在这里。这就是──实现“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不能以牺牲每个人的个人利益为代价。因为“天下人的幸福”,是由每个人的幸福构成的,是天下所有人幸福的总和。如果每个人都不幸福,却说天下人是幸福的,这种幸福,靠得住吗?如果说为了天下人的幸福,必须每个人都不幸福,都做牺牲,那样的“幸福”,又要他干什么?
问:对不起,我还是有些想不通。难道“无私奉献”是不对的?
答:无私奉献当然崇高而伟大。作为个人,你完全可以这样做。如果你真诚地这么做了,我将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但是,如果你因此而要求别人,要求所有人都这么做,那我们就只能说,对不起,你不能这么要求,也没有权力这么要求。或者说,你可以提倡,不能强迫。因为一旦强迫,就违背了追求全人类共同幸福的初衷。相反,只有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受伤害,每个人的利益都不受损害,天下才能大治,也才叫大治,这就叫“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问:这是杨朱的观点?
答:也是老子和庄子的观点。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