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那些人儿-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凤姐心中的难言之隐,也一目了然了。
  这类事,原本见不得人。贾蓉到了忘乎所以的时候,也不打自招,当众标榜。那是他死了爷爷,热孝在身,便和姨娘丫头*打闹,丫头们说他,他竟恬不知耻道:“从古至今,连汉朝和唐朝,人还说‘脏唐臭汉’,何况咱们这宗人家!谁家没有*事?别叫我说出来。”好像他还嫌干得不够似的。
  对这类事情,贾府里的最高权威贾母,她老人家又是个什么样的态度呢?当贾琏偷腥,被王熙凤拿了双,王熙凤醋海翻波,大吵大闹。贾母劝她的那番话,说是馋猫偷腥,司空见惯的事儿,不值得大惊小怪!
  柳湘莲也说过,宁府里除了那两个石狮子,只怕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看来,焦大说的全是大实话!
  可惜自古说实话的人大抵没有什么好下场。历史证明,当统治者的利益和尊严受到挑战的时候,功劳再大,资格再老都是空的。可怜焦大被众仆人捆到马圈里,用土和马粪填满他一嘴。
  事实最无情,实话如谶语。几年之后,贾府被抄,焦大看见弄到这步田地,号天跺地大哭:“我天天劝这些不长进的爷们,倒拿我当作冤家……”说着就要拿头撞墙。
  焦大全书就只出现过这两次,最终归属也没见有什么交代,可留给人的印象却至深至大。脂砚斋在焦大第七回骂人的话后面有一段批语:“忽接此焦大一段,真可惊心骇目,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焦大是唯一一个见证贾府盛衰兴亡全过程的人。他功劳再大,也毕竟是个奴才。他的前后两番话语,并非一个奴隶的觉醒,相反,他自认为是贾府的功臣,也希望这大树不倒,自己也好享受一份阴凉的。看到这些不肖子孙,连日日安富尊荣坐享其成都嫌不够,都不老实,还要干出动摇根基的劣行,他是痛心疾首,他是死不瞑目。焦大的话,读来确有惊心动魄的效果。然而他的实话,他的忠心,他的愤怒,连同他以往的功劳,不仅不能挽狂澜于既倒,而且最终得到的是马粪填嘴的下场。掩卷沉思,真让人慨叹不已。凭这一点,这个着墨不多的形象就具有不朽的价值。
   txt小说上传分享

贾府掌门(1)
不难发现,凤姐只不过是个大管家,一个抛头露面的一线指挥,她的后面,还顿着个王夫人。但是,王夫人尽管权威,却也只是个二掌柜的。贾府里但凡涉及核心利益的重大事情,所有的人还是得看一个人的眼色,那就是贾母。
  宁荣二府里,老是见王熙凤在咋咋呼呼,指挥这,摆布那,有人便问,她是贾府的掌门人吗?细看时,便不难发现,凤姐只不过是个大管家,一个抛头露面的一线指挥,她的后面,还顿着个王夫人。王夫人的确在许多事情上是做得了主的。第七十四回抄捡大观园,王夫人一发话,凤姐虽觉有些不妥,却也带领王善保家的等人风风火火一路抄去,弄得一个园子里人仰马翻。过后,也得把结果一五一十向王夫人汇报,由她提出处理意见。但是,王夫人尽管权威,却也只是个二掌柜的。贾府里但凡涉及核心利益的重大事情,所有的人还是得看一个人的眼色,那就是贾母。老祖宗不表态,别人是不能轻举妄动的。
  贾母,出身高贵,金陵史侯家小姐,人称史太君。嫁与荣国公长子贾代善为妻,有诰命夫人爵位。是贾赦、贾政之母,贾宝玉祖母,林黛玉外祖母,巧姐曾祖母。贾府中,她辈份最大,资格最老,地位最高。总结贾母一生,两句话:享尽荣华富贵,历经盛衰兴亡。第四十回用了一节贾母说那叫“软烟罗”的薄纱,这纱比众人年纪还要大,见多识广的凤姐都说错了,一下子就显出了她老人家的威望。
  贾府上下,一切活动,核心只有一个:围着她老人家转;目的只有一个:逗她老人家高兴;上下的共识也只有一个:一切有利于贾母开心畅怀的事就大张旗鼓地干,一切惹得或者可能会惹得她老人家生气发火的事就坚决不干。她的周围,里三层外三层众星拱月。那阵势,经常是“满屋子珠环翠绕,花枝招展的”。所有人中,最能得贾母之宠的,自然是王熙凤。
  凤姐说话逗引贾母开心的描写,全书俯拾皆是。她拍马屁的奉承话,怕是再聪明的天才想破头都难想得出来的。第三十八回贾母对众人回忆她小时候顽皮,鬓角上跌了个指头大的坑儿,如此众人听了都紧张的事,凤姐竟能接过话头道:“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么大的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磞出那个坑儿来,好盛福寿啊!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个坑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出些来了。”未及说完,贾母和众人都笑软了。对于凤姐说笑话的水平,众人除了公认她高外,也很懂得这里面逗乐贾母的价值,故而她那号召力的确是强。第五十四回玩击鼓传花游戏,停在谁手上谁得讲一个笑话。“都知道他素日善说笑话儿,肚内有无限的新鲜趣令;今见如此说,不但在席的诸人喜欢,连地下伏侍的老小人等无不欢喜。那小丫头子们都忙去找姐姐叫妹妹的告诉他们:‘快来听,二奶奶又说笑话儿了!’众丫头子们便挤了一屋子。”凤姐的这个能耐,贾母多次表扬说她的能力以一当十,“亏了有我这凤丫头,是我个‘给事中’”。
  生活场景中,贾母是一个活生生的血肉丰满的老太太形象。她年事已高,但老而不呆,思维之敏捷绝不亚于年轻人。说出话来,很少有不在理的时候。她经常表现出过人的慈悲心肠,那日清虚观上香,一个小道士不小心撞了凤姐,被她照脸一巴掌打了一个斤斗,众人也喝“拿,拿!打,打!”贾母听说,忙叫人带了那孩子来,吩咐别唬着他。那孩子跪在地下乱颤。贾母问他几岁了,那孩子总说不出话来。贾母说可怜见儿的,交代贾珍带他出去,给他几个钱买果子吃,别叫人难为他了。这一段,无论别人怎么分析,我总是对这位老者心存好感的。再者刘老老进大观园,那刘老老怎么说也是个穷人,贾母却大动怜老惜贫之心,不仅热情招待,“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挨着我这边坐”。吃了饭,“贾母因要带着刘老老散闷,遂携了刘老老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给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临别,还送了按价值刘老老一辈子都难挣得来的东西。这些,一定要说她是伪善,我看没有多少道理的。

贾府掌门(2)
人们平时也把许多事情瞒着她,她也难得糊涂。或者表些无关痛痒的态。本来晴雯是她的丫头,后也是她派到宝玉房中去的。王夫人说了晴雯的不是,贾母听完汇报,便说这孩子原来不错的,谁知变了。晴雯惨遭荼毒她也不管。但在关系到家族兴亡比如贾府接班人这样的大事上,她是绝不马虎也绝不放手的。
  丫头婆子们一直在猜测,宝二爷究竟会娶谁。“老太太心里早有了人了,就在咱们园子里的……老太太总是要亲上作亲的”,符合这老太太定下的“咱们这园子里的”,又是“亲上作亲”的,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位都能对号入座。黛玉母亲贾敏与贾政是兄妹,跟宝玉是姑表亲;宝钗母亲薛姨妈跟王夫人是亲姐妹,属姨表亲。至第九十回,贾母终于对邢王二夫人及凤姐挑明了:“林丫头的乖僻,虽也是他的好处,我的心里不把林丫头配他,也是为这点子;况且林丫头这样虚弱,恐不是有寿的。只有宝丫头最妥。”王夫人马上接茬:“不但老太太这么想,我们也是这么。”一直悬在空中的事情,就这么一个简单的碰头会就拍板了。
  她想要排斥什么,什么都保不住。撵走迎春奶妈,连宝钗黛玉求情都没有用。她要保护谁,又一定能庇护到位。贾母在府中庇护的,宝玉自然是头一个。贾政那股子严肃劲,在她面前,也只有唯唯连声。宝玉这只避猫鼠儿,能够同恶猫周旋到底,没有老太太这把保护伞,是不可想象的。
  贾府中哪怕辈份大的人有了不是,贾母也敢批评——也只有她有这个资格。邢夫人替贾赦说媒要收鸳鸯做二房,贾母把邢夫人批得也无话可说。但这一节细读时,却又觉得贾母的根本思路是有问题的。“他要什么人,我这里有钱,叫他只管一万八千的买去就是;要这丫头,不能!”显然,她也谴责自己的老儿子贾赦,实质上她并没有谴责他的荒淫,而只是不能从她身边夺走鸳鸯这个得力的丫头而已。后来贾赦花了五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十七岁女孩子,名叫嫣红的,收在屋里,也不知是第几房了。贾母对后辈的宽容乃至纵容,最后的大厦倾塌,她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按贾母自己的说法,“我进了这门子,做重孙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个重孙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着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贾府的盛衰兴亡,贾母算是个亲历者。宁府被抄,合府上下乱作一团的时候,她倒显出了一派大将风度来。她拿出几十年的老底子,上万两的现银子,儿子孙子,一一分派,救了一时之急;家中佣人,如何遺散配人,也作了安排。临终还留下遗言,要将黛玉的灵柩陪同她一道回南方去。
  第二十二回众人制谜,贾母制的很简单:“猴子轻身站树梢”,谜底是“立枝”,谐音“离枝”。已暗合了“树倒猢狲散”的谶语。
  第一百十回众人“听见贾母喉间略一响动,脸变笑容,竟是去了。享年八十三岁”。贾母的逝去,标志着贾府的衰亡,也暗示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寿终正寝。
   txt小说上传分享

刘老老进大观园(1)
大观园里的许多东西,刘老老自然从没见过,带一点夸张味道说出来,哪有不引人发笑的。加上凤姐和鸳鸯故意推波助澜,把刘老老进大观园这出喜剧径直推向了高潮。
  无论读没读过《红楼梦》的人,大都知道有“刘老老进大观园”这回事。然而人们提到这事,多半想到的是乡里人进城,开洋荤,出洋相,逗闷子。殊不知,刘老老进大观园的事学问大了去了。
  首先要考虑的是,那门如何进得去。一般的小官小吏,进门都得先递帖子,能不能进去都是个未知数。何况刘老老一个穷老太,住在女儿家里,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女婿狗儿是个“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的主儿,眼看入冬,年关难过,这倒如何是好?刘老老到底是个“久历世代的老寡妇”,没吃过猪肉,猪走路倒是见的多了。亏她想得起来,狗儿家祖上也曾做过一任小官,还和贾府王夫人之父连过宗的。认真论起来,也算得一门拐弯抹角八竿子还能打得着的“绕脖子亲”。刘老老也知道自己那嘴脸出不了场,有什么办法呢?带着小外孙板儿,“舍着我这副老脸去碰碰”吧。
  刘老老第一次去,不是进大观园——那时候大观园还没建。刘老老运气不错,一下就找到了周瑞家的,这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嫁女仆,一则家中得过狗儿父辈的好处,二则也要显弄自己的体面,引见便很顺利。
  王熙凤的态度倒是很值得玩味。一开始那架子可拿的大了:“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慢慢的道:‘怎么还不请进来?’”接着说了一些“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的例行公事的话,安排她们吃个客饭,“我不能陪了”。凤姐态度的峰回路转,是摸清了王夫人的意思之后。王夫人说当年是连了宗的,走动时却也从没空过的,“如今来瞧我们,也是他的好意,别简慢了他。要有什么话,叫二奶奶裁夺就是了”。刘老老吃罢饭以为没想头了,谁知临走时,竟得了二十两银子加一串钱。刘老老欢天喜地去了。这次她进门和出去,都是绕后门。穷人待遇,也就如此了。
  刘老老第二次来,确是进大观园了。上次走时,凤姐有话,“改日没事,只管来逛”。第三十九回,平儿“忽见上回来打抽丰的刘老老和板儿来了”。应该说这回她真走亲戚来了,“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吃个野菜儿,也算我们的穷心”。
  刘老老说她早年见过还是“二小姐”的贾母,印象是“爽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尽管贾母早忘了,现今却也“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凤姐早已心领神会,吩咐留宿。
  刘老老原也是城市人口,落魄了才搬到郊区务农的。她阅历深厚,见多识广,又精通人情世故,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自己的角色定位,该说什么话,说到什么份上,她心里都有个定数,火候她拿捏得比谁都准。不就是逗个闷子吗?不就是让老太太、太太、姑娘们开个心笑个够吗?拿出在乡下晒场上的本事来就绰绰有余的。第一个故事便连说带编真真假假的很对了各人的味,贾母、王夫人等喜欢里面的神佛报应之事,宝玉对那穿大红袄的小姑娘大感兴趣甚至信以为真,姑娘们都听傻了眼——比听说书还有味道。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刘老老进大观园(2)
大观园里的许多东西,刘老老自然从没见过,带一点夸张味道说出来,哪有不引人发笑的。加上凤姐和鸳鸯故意推波助澜,把这出喜剧径直推向了高潮。她们给刘老老满头插花,打扮得像个“老妖精”。刘老老顺势说她年轻时也*过,如今也不妨做个老*罢。刘老老摆弄那双专门为她准备的四楞镶金象牙筷,说得也挺逗:“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凤姐又故意上来一碗又小又滑的鸽蛋,刘老老索性让你们笑个够,“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醒过来时,早已笑得喷茶洒饭滚地揉肠的了。笑声未歇老老又道:“这儿的鸡儿也俊,下的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个儿。”又是一顿好笑。这鸽蛋虽小,凤姐说却是一两银子一个呢。她好不容易夹起一个,刚要吃,掉地下了,早被丫头捡了出去,她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笑的各位都没心吃饭了。
  接下来灌酒,行令,便溺,醉卧,看画,照镜,无一不令人喷饭解颐。
  曹公塑造了刘老老这个人物,其任务又绝不止是搞笑逗乐。她的一些话语内涵之丰富,揭示之深刻,很少有别的作品能够相比。她见园里办*诗会,两三个一斤的大螃蟹,一下吃了两三大篓七八十斤。大惊道,这么些大螃蟹,“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银子,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贾母夸她年纪这样大了还这么硬朗,她答:“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我们要也这么着,那些庄家活也没人做了。”贾母又倚老卖老说自己每天只是吃了睡,闷了就和孙子孙女们玩笑会子就完了。刘老老笑道:“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不能。”贾母吃腻了鱼肉,说正想个地里现结的瓜菜儿吃。刘老老说这不过是个野意儿,吃个新鲜,“依我们,倒想鱼肉吃,只是吃不起。”话是奉承话,可是句句都带机锋,再形象不过地显示了穷人与贵族*两重天的境遇。
  平心而论,刘老老作为一个穷人,在大观园里并没有遭白眼受欺压的情形,凤姐鸳鸯有意捉弄她,过后也当面向她道了歉,赔了不是;她也表示理解。贾母称她“老亲家”,吃饭看戏,都让她挨着自己坐,将自己的菜捡了几样给她,饭后还带着她园中四处闲逛散闷。临走时,送给她的礼物,青纱、绸子、点心、粳米、果子、衣裙、包头等,堆满了半个坑。平儿给她一一介绍,报一样她就念一声阿弥陀佛,“早又念了几千佛”。还有凤姐送的八两银子,王夫人送的一百两银子。临上车,鸳鸯又送她一包别人送老太太的从没穿过的衣服,还有点心、成药等物。看到这里,以往但凡涉及穷人富人关系都用阶级斗争的眼光打量,把这套在刘老老进大观园这事头上,我看就根本套不上。
  刘老老这次进大观园,还做了一件让人感动的事,应凤姐之请,给她七月初七生的女儿起了个“巧姐”的名字。这位名列金陵十二钗末位的巧姐,长大时已逢贾府树倒猢狲散的光景,竟差点被贾环、贾芸等及她的亲舅舅王仁卖给外地番王家中作妾。作为贫苦农民的刘老老,反倒成了这豪门千金的救星、福星和贵人,关键时刻她及时赶到,把巧姐乔装成自己外孙女青儿模样,接到家中,方才躲过一劫。最后又将巧姐介绍给庄上一户富裕人家作儿媳妇,算是圆了凤姐的托孤之请。
  感谢曹公塑造了一个活灵活现的集善良、勤劳、随和、机智、正直、知恩必报、老于世故于一身的农妇刘老老!这位典型人物以及她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