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男人的天方夜谭-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问题是,如果生活在现代的人也加入进来骂修长城,这就有点说不清了。惟一的办法,就是把这些骂者送回到汉唐宋明这几个时代去生活,而且得让他们生活在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这些省份的北部。因为,这些地区每隔若干年,总会被北方游牧民族烧杀抢掠一回,闹得当地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那时,他们可能会闭上嘴。很有可能还会责怪秦始皇,为什么不把长城修得再高大再坚固一点。
  事实上,地缘因素所造成的政治、军事、经济困境,可能是长城修建的基本理由。
  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以现代技术的眼光回望长城的修建,显然是很成问题的。
  仔细翻检历史,我们会发现:在没有机械化部队的冷兵器时代,长城的修建,对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曾经发挥过极大的功效。仅仅从传统军事学考察,有长城作为凭借的防守和一马平川上的防守,其难易程度上的差异根本无法以道里计。同样,修建长城重点防守与大面积驻扎边防部队,两相比较起来,从财政开支上考虑,也不可同日而语。有证据显示:帝国晚期大规模整修长城时,决策层里,的确有这种成本核算上相当精细的考量。到了康熙皇帝的时代,红衣大炮正式登场;于是皇帝下令:永远不再修建长城。这应该算是一个理智的决策。谁知,到了二十世纪末,康熙皇帝臣民二百多年后的子孙们,突然由此发现了皇帝的英明,热烈欢呼着将此作为康熙皇帝雄才大略的一部分,言下之意是两千年来修长城的人都是笨蛋。想必康熙有灵,也会犯晕,搞不清楚自己的子孙们这是吃错了什么药?
   
中国曾经被这样拿下(14)
在检索历史资料时,我们还会发现:历史上,长城失去作用时,常常发生在人的身上。就是说,每当帝国国政不修、君昏臣暗、贪官污吏遍地横行时,长城——这北方边陲要塞与屏障就会支离破碎起来。我们国家朝代更迭与轮回的历史告诉我们:但凡到了这种时候,哪怕把长城修得高与天齐、高耸入云端也不会有什么用了。
  给秦始皇招来最多痛恨和痛骂的,是焚书与坑儒这两件事。这两件事情都涉及到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
  能在中国当皇帝,实在是一件太幸福的事情了。在理论上讲,全国的财富和美女都是属于皇帝的,他拥有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的权力。因此,大凡中国皇帝的脑子里,思考得最多的两个最根本问题便是:第一,怎样不被别人把皇帝的宝座抢了去;第二,怎样能活得尽可能长一点,最好是长生不老。
  在这两个根本性思考的作用下,发生了焚书坑儒事件。
  焚书事件与秦始皇的第一个根本性思考相关。发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即公元前213年。
  当时,已是秦始皇晚年,社会相当动荡不安。于是很多人援引古代的制度,质疑郡县制。甚至秦始皇也对此产生了疑虑。郡县制是李斯所极力提倡并为秦始皇所首肯而进行的一次政治制度重大变革。对此的怀疑,肯定导致对李斯的极大不利。李斯便将这种说法归结为以古非今,妖言惑众。并危言耸听地告诉秦始皇,这种源于古代典籍的说法将会形成异端邪说,进而形成党羽,危及秦始皇的统治,最后导致天下大乱。他的建议是:焚书。具体来说,就是除秦国的史书与技术性书籍外,一切史书、诗书与诸子百家的书籍统统烧掉。偶语诗书者斩首,以古非今者杀全家,官吏知情不举者同罪。秦始皇批准了这个建议。于是,便注定了要背上这一千古骂名。
  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又发生了声名狼藉的坑儒事件。这一事件则与秦始皇的第二个根本性思考有关。
  秦始皇太想永远活下去了。因此,在通往长生不老的道路上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与财力。最有名的,就是派徐福到海外寻找仙山仙药。

()好看的txt电子书
  徐福又称徐市,齐国人。是一个类似今天气功大师的人物。以秦始皇之精明,这位徐福居然能够说服始皇帝两次派他出海。第一次无功而返;第二次,他竟然能够携带大批金银财宝、童男童女,甚至还带上了百工与五谷的种籽。这次,他一去不复返。许多中外学者认为,他去了日本的熊野浦。该处至今还有徐福墓。据说,日本的考古学界也在日本发现了秦代文化的证据。如今,这位徐福已经由当年巧舌如簧的骗子,成为备受爱戴的文化使者,受到今日不少人日益热烈的追捧。人世沧桑若此,徐福之亡灵亦可于九泉之下含笑矣。
  与徐福同时,秦始皇还把一帮类似的人物封以高官,俸以厚禄,要他们给自己弄长生不老的仙药。
  其中,有两个人发生的作用特别重大而且恶劣。他们一个是卢生,一个是侯生。这两个家伙在秦始皇身边高官厚禄地骗吃骗喝了很长时间,怕秦始皇追究,就偷偷溜走了。这个卢生,就是给秦始皇献天书的那个家伙,也是讲“亡秦者,胡也”的家伙。两人跑就跑了吧,还偏偏要给自己找理由,说了秦始皇很多坏话。意思是,不是我们弄不到仙药,而是不想给秦始皇这样的坏皇帝弄。
  秦始皇暴跳如雷,下令彻查严办。正好此时有不少读书人对前一年的焚书不满,便被一起牵了进来。最后定罪的,连儒生带方士有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之”,即被活埋了。其中,据说主要是江湖术士,就是类似今天气功大师一类的人物。
  干了这样几档子事儿,秦始皇便永远没有可能洗刷掉残暴的恶名。
  不过,今天,也有人即便在这几件事情上,也对秦始皇赞赏不已。从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角度考察,似乎不难理解。当一个民族在皇帝的脚下跪了两千多年,生杀予夺任凭他为所欲为时,产生这样的思维也是正常的。只是这种文化与思维实在是“过”了点儿,似乎有些反省的必要。
  从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历史记载与各种考古发现判断,秦始皇的所有那些功绩与罪孽,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人民深切的痛苦之上的。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绝无可能是感觉愉快的。
  就这样,秦始皇很想把天下由他一家一姓世世代代传下去,直至万世。他采取的许多手段和措施也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可惜,经过修骊山墓、阿房宫、焚书坑儒这样暴烈的统治之后,他可能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在他死后仅仅三年,秦帝国便土崩瓦解了。
  这就是秦始皇的故事。
  ——商人与舞女的混合血液,加上出生后六年的艰苦生活,造就了秦始皇这样一位让人爱不得也恨不得,夸不得也骂不得的千古一帝。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所做的那些事儿,没有点儿大眼光、大气度、大魄力、大才干,还真干不了。
  他一锤定音,建立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法律制度,为此后两千年历朝历代所沿用,以至于在今天中国人的身上,还一眼就能看到许多来自他的影响,致使中国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痛苦挣扎在由他那里传承来的极权与专制之中,其恶劣影响,至今阻滞着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脚步。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这位始皇帝的功业恐怕到了今天还都无法盖棺论定。
  
中国曾经被这样拿下(15)
这可能是这位千古一帝留给中国的最大遗产。
  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有一个加倍的不幸在于:
  当中国人两千多年前的祖先,带着痛恨的感情推翻大秦帝国时,在泼出去的洗澡水里,连带着一起扔掉了孩子,却留下了污垢。
  这孩子,就是秦帝国那宝贵的法制精神和对于精确性、标准化的追求;其直接的后果,就是在那留下的污垢中,伴着儒家学说那大而无当的三纲五常、天人感应之类货色,混混沌沌地一混就是两千多年。
  这留下的污垢,就是君主极权与专制暴政。
  书包 网 87book。com 想看书来
项羽:教育国人两千年(1)
项羽,生于公元前232年。
  公元前209年,大秦帝国天下大乱,项羽随叔父项梁起兵,时年二十四岁。
  公元前206年,秦帝国覆灭,项羽号称西楚霸王,时年二十七岁。
  公元前203年底,项羽死于与刘邦的角逐中,时年三十岁,结束了真正称得上轰轰烈烈叱咤风云的一生。
  不管说得多么动听,事实上,中国人是习惯以成败论英雄的,成王败寇是中国社会最真实的信条。或许,在谈到西楚霸王项羽时,会略有例外。面对这位年纪轻轻就英雄盖世,所向无敌却最后一败涂地的人物,人们历来心情复杂。崇敬,怜悯,赞赏,痛恨,喜爱,憎恶等等,兼而有之。
  在这所有一切之上,只有一位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才子李清照,在中国男人日益阴柔的时代,带着同情的理解而不是政治与市侩的功利,为他写过一首与自己的婉约词风完全不同的小诗。
  诗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本名项籍,字羽,人们喜欢称呼他的字,于是知道他本名的人反而不多。
  他出身于军人贵族家庭。祖父项燕,是燕国的著名军事将领。项羽从小跟着叔父项梁长大。小时候,项羽不好好读书写字,学不出名堂来,家里就转而让他去学剑,还是学不出个名堂,文不成武不就。项梁很恼火,责骂他,他回答说:“读书写字的功能,顶破天也不过是记住姓名不出错而已;学习剑术,只能和一个人对打,不值得花工夫学,要学就学万人敌。”就是说,他要学的是打败万人的本事。这就和今天那些捧着电子游戏机的孩子们中间,有个小家伙突然无师自通地说他要和比尔·盖茨叫劲一样,令人刮目相看。于是,项梁就教他学兵法。项羽大喜。然而,学了个皮毛大概之后,他又不肯下工夫钻研了。

()免费电子书下载
  用今天的眼光判断,这小子浅薄浮躁,不学无术,不可能有出息。就是想和比尔·盖茨叫劲,你也总得有一门拿得出手的手艺对不对?
  项羽还略有不同。
  他的头脑很聪明,据司马迁介绍,叫“才气过人”。他颇有军事才能,年纪还很轻时,当地有什么大型活动,他就已经懂得运用军事原理,把乌合之众组织起来,井井有序,有条不紊。
  此人身高八尺二寸,秦制一尺为二十三厘米,他的身高大约至少在一米八八以上。力气极大,可以把五六百斤的大青铜鼎举起来,在今天很有可能成为最重量级举重冠军;而且他还学过武术。这些加起来,在冷兵器时代,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英雄的条件。
  有一次,秦始皇巡游天下时,经过吴中、会稽一带,项羽叔侄二人一起站在夹道欢迎的人群中。项羽看着秦始皇,大模大样地说了句:“这个人可以取而代之。”吓得项梁赶紧捂住他的嘴,说:“别胡说八道,这是杀全家的罪过。”
  不管怎么样,青年项羽,在吴中,也就是今天的苏州一带,已经成为小青年们敬畏的心中偶像。
  陈胜吴广暴动以后,四方纷起响应,天下大乱。项梁带着项羽也加入到了造反的行列。军人世家的背景,大约确实使他们受益不浅。起兵不久,他们就打了一连串的胜仗,甚至秦帝国宰相李斯的儿子李由也被项羽打败并杀死。部队由开始的八千江东子弟兵,很快发展到了六七万人,还在民间找到了一个据说是楚怀王孙子的放羊娃,立为新的楚怀王,用来号召民心。
  二十四岁的项羽,这个一心想学万人敌的小伙子,有了一片纵横驰骋的用武之地。
  不久,在胜利面前飘飘然的项梁被秦军主力部队打得一塌糊涂,项梁阵亡。项羽率领的部队,也被楚怀王合并到了上将军宋义的领导之下。
  没有人能够想到,正是这次失败,给了项羽脱颖而出的机会。
  这位上将军宋义是一个挺奇怪的角色。他曾经极其准确地预见到了项梁骄兵必败,但他自己做了上将军之后,做的决策却糊里糊涂,令人一头雾水。
  当时,打败项梁的秦军主力部队,在章邯的率领下所向披靡,十分凶悍,将赵国的主力军围困在巨鹿城里,准备一鼓而歼之。各路诸侯前来援救赵国的有十几支部队,却在巨鹿城外筑起高垒,躲在里面,谁都不敢与秦军交战。
  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领几乎全部部队前来救援赵国军队。走到安阳后,宋义就下令不走了,全军驻扎在那儿,一住就是四十六天。
  项羽急坏了,对宋义说:“赵军被围在巨鹿城里,我们火速渡过河去,里应外合,定能打垮秦军。”
  宋义说:“不然。我们的目的是消灭秦国,并不是救赵国;秦攻赵,打胜了兵士们会很疲劳,我们正好以逸待劳,趁其疲惫打垮他们;如果秦军吃了败仗,我们正好一鼓作气向西,一举拿下咸阳。所以,不如先让秦、赵去斗。论起冲锋陷阵,我不如你,说到运筹帷幄,你不如我。”
  随即,上将军传令全军:“有桀骜不逊、不听指挥者,杀无赦。”这道命令,显然是发给项羽看的。
  然后,上将军每天在大帐中饮酒作乐,高谈阔论。
  这时,天气寒冷,下起大雨,军中粮食匮乏,士兵们已经开始掺着野菜当饭吃了。在这种情势下,要被拖垮的很有可能是自己。而秦军主力与刚刚组建的赵军对垒,被打败的则十之###会是赵军。那时,楚军饥寒交迫,不但做不到以逸待劳,反而会让秦军乘胜追击,越战越勇,哪里还能够挡得住他们的锋芒?
   
项羽:教育国人两千年(2)
项羽越想越怒火万丈。第二天一早,去朝见宋义时,项羽拔剑就把宋义杀掉了。然后派人向楚怀王汇报。怀王下令由项羽主持工作,封他为上将军。
  于是,项羽调兵遣将,立即渡河。他率全军渡过漳水河后,下令凿沉渡船,砸烂锅碗瓢盆,每人只带三天的干粮,表示不战胜则死的信念。然后,他们截断秦军粮道,与之展开殊死战。
  史书记载说:项羽率楚兵杀声震天,以一当十,连站在壁垒上观战的十余路援军都吓得面无人色。最后,秦军大败。
  这一仗,真正打出了项羽的威风。以至于那些作壁上观的各路诸侯将领前来见项羽时,无不在辕门前就跪倒在地,“膝行而前”,就是跪在地上,用膝盖走路。没有人敢仰视项羽。从此,项羽成为诸侯上将军,所有诸侯都成为部属,听从他的指挥。
  本来,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时,章邯手中还有二十多万大军,完全可以继续打下去。可是,秦二世胡亥和赵高不干了。
  此时,赵高已经杀掉李斯,自己做了秦帝国宰相。章邯兵败后,派人前往京城请求增援并补充给养。谁知赵高闭门不见,而且还派人追杀前来求援的人。见此情形,章邯害怕重蹈赵高、胡亥冤杀大将蒙恬的覆辙,于是,率领二十万大军投降了项羽。
  这时,项羽犯下了他的第一个大错:他担心这二十万士兵不服,在新安城南(今天河南渑池附近),将这二十万投降的秦军士兵统统活埋了。
  随后,这位威震天下的青年将军,开始了他所向无敌,却率性而为;不断取得胜利,又不断铸下大错,最后自刎乌江的悲剧人生。
  这时,项羽所率领的部队士气高昂,一路向西,直捣秦帝国首都咸阳。到函谷关前,才知道刘邦已经先他而入,打进咸阳了。项羽怒火万丈,杀进函谷关,驻军戏西。此时,项羽统帅的部队将近四十万人,而先期入关、驻军霸上的刘邦只有十万人马,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刘邦手下一个叫曹无伤的家伙,想拍项羽的马屁,就悄悄派人告诉项羽:


  “刘邦想做关中王,让投降了的秦王子婴当宰相,所有的珍宝都想一个人独吞。”
  项羽一听,大怒。下令:“明天一早,给弟兄们吃顿好饭,打垮刘邦。”
  亚父范增对此极为赞成,他对项羽说:
  “先前,刘邦在山东时,贪财好色。这次来到关中,既不搜刮财宝,也不玩弄美女,还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小子的志向可不小哇。我曾经让人观察他的气场,是龙虎气象,呈五彩,这可是天子之气呀。赶紧干掉他,千万不要错失良机。”
  项羽有个叔叔叫项伯,是张良的铁哥们儿。他连夜赶到霸上,找到张良,把这事儿跟他说了,让张良赶快和他一起离开,别跟着刘邦玉石俱焚。
  张良说:“刘邦对我不错,现在他有难,我跑了,太不够意思。我不能不告诉他。”
  刘邦听后,大吃一惊,搓着手在地上转腰子,说:“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张良问他:“谁给大王你出的这个主意?”
  刘邦说:“有个混蛋告诉我,关上函谷关,别让诸侯进来,就可以在秦地为王了。我就听了。”
  张良问道:“大王你觉得能抵挡得了项羽吗?”
  刘邦默然,半晌才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