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面孔的故事-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孩子跟狼似的,一会儿一转眼吃的就没了!”那话都是原来李文华老师生活当中的话,后来我就用到相声里去了。
  现在你说谁家没有冰箱呢?过去大家都不用空调,现在大家缺了空调好像都睡不着觉了。还有电视机也不能买,买完了都上你们家来看,谁受得了?现在谁家都有电视机。我觉得这些东西在一步一步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前进的,而且这个世界是可知的,只要你努力。
  正是有这种想法,我才认为网络既然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工具,它就会跟电话、传真机、手机一样,逐渐都会成为大家生活的工具。没什么可怕的!带着这种想法,我就搞起了中国相声网,搞起了昆鹏网站。
  田歌:那尝到什么滋味了?
  姜昆:当然对相声的发展也起到作用了,但是有一个没想到,没想到它这么费钱!这地方简直就是一个烧钱的地方,前半辈子积蓄都搁里头还不够,每天都得为发工资愁。而且这个网络工程师的工资越来越高,2000不够3000,3000不够4000,4000不够5000,5000不够8000,你不给我8000的话,它那病毒消灭不了!你说怎么办?终于有一天我烧到实在烧不下去了,我求爷爷告奶奶给了人家了。旁人就讲姜昆你这网络多值钱啊,好几个亿呢!我说哪儿呢,这好几亿哪儿呢?我说跟你奶奶给你留那碗似的,人家都说这碗真值钱,值5000多万。有人买,5000多万;没人买,一分钱不值!就在那儿搁着!掉到地上磕碎了以后,搁簸箕里头就扔土筐,全完了!没人要你的时候,哪有几千万?没有!
  田歌:后来人家以为你挣了大钱,把这给卖了呢。
  姜昆:对,后来我是送给人家的,谁愿意搞谁搞。我自己重新来到了曲艺家协会工作以后,又搞了一个叫做中国曲艺网,就把相声网全部的东西装到这里,当官方的网站把它养起来。
  姜昆始终把相声当成一个重要的事业,竭尽所能地为相声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面对近年来相声有走下坡路的形势,他热切希望能有年轻一辈担起繁荣相声艺术的重任,不断创作出优秀作品。
  田歌:跟姜老师谈了这么长时间的话,我一直在注意观察你的眼神,前面全部都是很欣慰的回忆,现在这眼神是着急啊!是不是现在比较困惑?
  姜昆:你就拿我来讲,我就跟短跑运动员一样,过去跑的是10秒,我是中国纪录,我是世界纪录,是吧?现在我跑一个9秒9,不行,你还没晋级呢!我就跟年轻人讲,现在指望我再去跑9秒9不行了,我想逾越我自己都很困难。那个高度我确实是跳不过去了,使出吃奶的劲都不行了!所以我把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我演《如此照相》的时候27岁,我希望你们现在都22岁、23岁就出来才好呢。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姜昆(11)
田歌:那你现在是相声的掌门人,你说北方这块土地,对相声好像渴望度特别高,一到晚会上要没个好相声,它就不成。
  姜昆:是啊。你今天写了一段相声,明天把它排出来,后天把它演出去,大后天就有人说了,你怎么老不演新相声啊。我说这个老母鸡下蛋还得缓发一冬呢,给我们点儿时间吧。
  田歌:把您怎么学会写相声的故事给我们说说?
  在姜昆的相声创作表演生涯中,相声大师马季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虽然马季只比姜昆大15岁,但是在姜昆还戴着红领巾的时候,马季就是他心目中的偶像,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也有了长大以后要成为一名相声演员的愿望。马季视姜昆为难得的千里马,去大庆演出路过北大荒时,特意去和姜昆见面。在马季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下,姜昆被调到了中央广播说唱团。从此他跟随恩师马季正式加入了相声的专业队伍中。
  姜昆:马季老师是我的恩师,应该说手把着手地教我写了相声,说了相声。而且他一辈子从事相声事业,一生忠诚于相声!我们的马季老师应该说是大家都非常喜欢,他虽然走得早了一点,但是我觉得他应该欣慰了,因为他得到了全国爱好相声的人们对他的尊敬。
  田歌: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笑声变了,但是我们对笑的渴望从来没有变,我们的相声演员在给我们传递笑声的背后,也是充满了努力和探索,了解生活,包括生活中的苦恼和困惑。
  姜昆:再插一段故事。就是马季老师,他写相声,那时候我们没有什么电脑,他就每天晚上趴这儿写。写完了以后,不满意了,就把它揉了扔在纸篓里,然后又开始写,然后一看,又揉了,又扔在纸篓里。我特别高兴地看他扔到纸篓里。为什么?他一走,我就偷偷摸摸把这纸都弄出来,给它铺平了,给它粘好了,这是马季老师的手稿啊!我1977年开始粘这些手稿,那个时候还觉得没什么,现在同志们,这是宝贝啊!
  我们这次相声百年展,在京广中心,我把这东西往这儿一放,大家说:“哎哟,1977年的,马季的手稿,你哪儿弄的?”
  我说:“纸篓里捡的!”
  马季老师说相声还有一个特点,他弄完了以后,自己站起来冲着那个墙说。不满意,又写。你就在旁边看他,你坐在旁边只要看5分钟,就能把你给逗晕了!他一个人跟疯魔似的在那儿。
  等到我这儿出声了,他问:“谁在外头呢?”
  我说:“马老师,我!我看您在那儿演着。”
  他就说:“这相声我得把它演起来。”
  这是我看他的时候。大概是在过了几年以后,有一天我也在写相声的时候,也这么练的时候,我的那个学生,也是写相声,情形真是一模一样。
  我说:“干吗呢?”
  他说:“姜老师,我这在门口看您呢!您那儿怎么那么可乐啊,您一人那儿跟谁说话呢?”
  这与过去我跟马季老师都重合了。所以我自己也在想,我真是沿着马季老师走过的路在走,按照他手把手教我做的我在做,但是不知道能不能像他做得那么好。我会努力去做。
  田歌:不过我要问姜昆老师,你写的手稿都扔哪儿啊?
  姜昆:我写的手稿都留着呢。
  田歌:好,谢谢姜老师来接受我们今天关于改革开放30年的这个谈话,我们也祝愿姜老师永远笑面人生,谢谢。
  (编导:王心语)
  

靳羽西(1)
成不成功是没有办法用钱去衡量的。因为无论你有多少钱,总是有人比你更有钱。最关键的是,我是不是一个很快乐的人?
  美籍华人。祖籍广东,出生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青少年时代在香港居住,16岁到美国,先后在夏威夷和杨伯翰大学深造,专修钢琴。大学毕业时除了拿到了音乐学位还拿到了政治学位,后又获得音乐硕士学位。羽西化妆品公司副总裁,有化妆品王国皇后之称。世界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制作人、畅销书作家、慈善活动家。在美国,曾因制作并主持《看东方》这一电视节目,而获得“杰出妇女奖”和“终生成就奖”。
  开场白:她是永远的时尚淑女,一顶童花头启蒙了国人的美丽心灵。她用魅力引领中国女性的时尚,那是展示自信、开放、个性的时尚,那是属于率真、激情、成熟的时尚。曾经的红衣使者,如今的优雅女皇,她把一颗赤子之心留给了东方。30年前,她把世界介绍给我们,30年后,我们把世界的礼赞呈现给她。
  童花头,红嘴唇,白皙的肌肤,华贵的服装——这就是独具魅力的靳羽西。她的妆容打扮、言行举止,早在80年代就深入人心,成为独一无二的“羽西式”。
  田歌:女人一见面,难免要谈谈着装。羽西女士,我特别想知道,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形象定位的?尤其是这种颜色定位,为什么我们一想到你,就会想到大红色?
  靳羽西:我就是很喜欢红色。因为红色在我心目中,首先是代表中国,其次代表快乐。我心情不好的时候,穿红颜色的衣服会使我的心情变好;心情好的时候,穿红颜色的衣服就会使我的心情更好。
  田歌:所以每次看到你,不管是在媒体上,还是在人们眼前,你都是如此的活力四射。
  1978年,靳羽西制作和主持的电视节目《看东方》在播出后,好评如潮。这档节目竟然在竞争激烈的美国娱乐界,经由1200个电视频道连续播放长达12年之久。通过《看东方》,靳羽西改变了许多美国人对中国奇奇怪怪的看法。自傲的美国人也钦佩地称她为“当代的马可·波罗”。
  田歌: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式启动,也是在这一年,你开始在美国制作了一个后来很有影响力的电视节目《看东方》。你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节目,是有意为之吗?
  靳羽西:做电视是一个很巧合的选择。当时有个朋友跟我说:“羽西,我想做一个中文的电视台,你能不能帮我?”所以我就用志愿者的身份帮他每个星期天免费工作。做了两年以后我就感觉到,当时我所在的这个电视台做的最受欢迎的节目,就是介绍外国人了解我们中国的文物。于是我就决定用自己的钱投资一个电视节目,专门介绍中国文化给美国观众。这个节目后来就定名为《看东方》,做了很多年。
  田歌:这档节目完全就是你自己投资的吗?
  靳羽西:是。开始的时候,这个电视节目没有人看,因为有线电视刚刚在美国开始。当时,我只知道我的爸爸妈妈会去看这个节目。
  《看东方》刚刚播出时,既拉不到广告,也没有赞助。靳羽西把多年的积蓄都拿了出来,一度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然而好的节目始终会吸引人们的目光,最初的困难时期过去以后,《看东方》苦尽甘来。
  靳羽西:两年后,已经有很多观众喜欢上了这个节目,全国都在播了。所以《看东方》也可以说开辟了一个新潮流。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靳羽西(2)
田歌:所以说特别要感谢你。因为你的这档节目,让更多的美国人通过这扇窗口了解中国。但是你能告诉我们,在当时,包括你在内的华侨或者美国人,他们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靳羽西:一个很沉寂的地方,一个完全不了解的地方。那时候,中国的“*”才刚刚结束,很多美国人都不知道中国,更不用说有任何的美国人去过中国了。所以中国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谜,这也是当时我做的这档节目受欢迎的原因——我可以通过《看东方》一层一层地打开给他们看。
  因为做这套节目,我也特别喜爱中国的文化。我小的时候在香港长大,因为是殖民地,所以教育背景不是很好,说英文是非常好,可是中文却没好好地学。所以我对中国的文化不是很了解。但是因为做这个节目,我发现中国的文化好了不起!好像一个洋葱一样,你打开一片,还有一片,打开一片又有一片……就是不停地研究,不停地了解。于是,我就开始爱上了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一切。
  所以做这个电视节目,不仅让观众多了一个了解中国的机会,也让我自己多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看东方》每集大约60分钟,主要介绍东方的人文社会、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等等,包罗万象。《纽约时报》发表评论说:“很少有人能够把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融为一体,而靳羽西小姐却凭着她的智慧和风度做到了。”
  田歌:我想羽西再看到以前的节目,可能是思绪万千。作为同行,我能理解做一个电视节目有多么的不容易。你又是制作人,又是主持人,制作这档节目的背后一定会有很多故事。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当时你是历经了什么样的困难,然后你又选择了什么样的角度,来给美国观众介绍东方的?
  靳羽西:在美国做电视节目什么都困难。你首先要有足够的资金,有足够的题目,对吧?还要去拍,拍完了还要去宣传,最重要的是,有没有电视台播你的节目。美国是所谓的独立制片人,不是中国这样去为具体的电视台工作,而是可以随时给任何电视台播这个节目,只要你和人家谈妥了。所以还需要分析究竟什么电视台喜欢你的节目,愿意播你的节目。
  从头到尾,我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我请的,都是我付钱的。完完全全的独立制作,蛮困难的。
  田歌:一个漂亮女人,要像一个老板一样给大家分钱,还要非常严格地去要求他们,还要掌握节目质量,真的很不容易。其实我现在再看你当时做的节目,仍然有很多很有魅力的画面。
  制作外景节目尤其困难。靳羽西带着她的制作班底东奔西走、日晒雨淋,在中国拍了许多别人没有拍过的东西。
  靳羽西:比如说我当时去了黑龙江的黑河。我是第一个到黑河做节目的外国主持人。我记忆尤其深刻的是,走在黑河上,一边是中国,一边是俄罗斯,俄罗斯的人不停地冲我们摇手,因为我的摄影队都是外国人,就是觉得看见我们很新鲜。现在黑河是一个很发达的地方,但当时很落后。整个黑河都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全都是泥路。我在黑河要洗脚都没有热水。拍摄上的困难就不用提了,所以制作这个节目真是非常的辛苦。
  当时拍了很多东西,包括中南海里毛主席的故居我也拍过。中国政府还是给我提供了很多很多方便,也给了我很多很多没有给过别人的荣誉。所以我更要做好我的节目。

靳羽西(3)
田歌:你说到人们对外国人感到很新鲜,确实是这样的。我记得,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在王府井经常会有一堆人围着一个外国人,看他身上毛怎么这么长啊,他的眼睛怎么这么蓝啊?我想,如果你当时到北京来拍片子,衣服又穿得特别鲜艳,也会有很多人围着你。
  所以说你是一个友谊的使者,首先向世界介绍中国。
  《看东方》从1978年在美国开播,一直播到1989年结束。在节目前期,由于经费紧张,靳羽西主要在美国本土进行制作。第一集的内容是关于中国的饮食。节目受到美国观众的欢迎之后,节目经费大大增加,才到真正的东方开始外景拍摄。靳羽西本人也成为当时在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华裔面孔。
  1984年,她受美国公共电视网(PBS)的邀请,主持从中国现场直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35周年庆典。
  靳羽西:1984年中国35周年国庆,是第一次美国同中央电视台合作,直播国庆*。当时美国电视台就来请我做主持。
  他们说:“羽西,只有两天了,你能不能在幕后帮我们做一个解说。”
  我说:“我不愿意做幕后,我一定要做幕前。我是电视人,你怎么可以让我在后面解说呢?”
  当时我对中国的了解应该比很多人都多,也觉得有这个必要一定要在电视上做解说。
  田歌:就是说你现场把中文同声翻译过来。
  靳羽西:对。当时我同中央电视台的关系都不是很密切,可是做完这个节目以后,也让他们认识了我,觉得:“哦,原来美国有个靳羽西,还是比较了解中国的。”
  也是因为这个节目,把我一生的命运都转折了。这个节目是10月份播的,12月份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就请我过来做节目了。就是后来你们看到我在中国主持的第一个节目OneWorld。
  田歌:羽西,你有没有设想,如果那次你没有勇气说:“我不要在幕后,我要到幕前来!”你的命运会不会是另外一番处境?
  靳羽西:是。所以我常常说命运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好的地方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不好的地方也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都是因为当初一个简单的行动,所以我整个人生、整个命运都改变了。通过这个节目,所有美国人,尤其是华侨,第一次见到中国人的面貌。
  在此之前,整整35年都没有人见过中国人的面貌。
  一些华侨一面看这个节目,就一面掉眼泪。因为他没有想到中国是这样的。
  田歌:一个电视人有这样的经历和背景,真是很令人羡慕。
  靳羽西:你说得太对了。我们电视人,有时候拍到的一些东西,真是让你终生难忘。虽然当时拍的时候是很辛苦,可是后来还值得再去回味。
  我记得有一次在梵蒂冈,尤其是梵蒂冈的图书馆,我都能够拍到。就觉得这真是好了不起,除了我没有人能拍到。
  还有去马来西亚,去拍猎头族,真是很有意思。虽然条件很差,吃饭都吃不出味道来,晚上睡觉,摄影组11个人全部挤在一间房里,可是现在再回忆起来,就觉得很有趣。
  田歌:尤其是建国35周年,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机会,你也抓住了。你要做很多很多的准备工作。
  靳羽西:你要抓住你的命运。我当时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不停地学习。比如说*当中有一个海陆空的方阵,我作为一个主持人,就一定要知道很多细节。
  当时直播的时候,我非常紧张,因为我已经连续工作了三天。一上电视的时候,都好像不能说话了。书包 网 。 想看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