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医天下-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四维的意思,是想举荐宁夏总兵麻贵出任蓟州总兵。”

    “怎么会是他呢?”张佑皱起了眉头。

    张居正问道:“怎么,你听说过此人?”

    何止听说过,“西麻东李”嘛,东李指的就是李成梁,西麻,自然就是麻贵。张佑精通明史,当然不可能不知道此人。

    麻贵生于嘉靖十七年(1538),刚过四十,正当盛年,是大同参将麻禄之子,万历初年任大同副总兵,后迁宁夏任总兵。

    当然,虽然同为总兵,比较戚继光和李成梁来说,他的名声却并不显赫,要等到万历十九年,他出任备倭总兵,抵抗倭寇入侵之后,才是他大放异彩的时候。

    张佑沉重的点了点头:“听说过,他好像是山西人吧?”

    “大同右卫人,本是大同副总兵,后来还是张蒲州极力举荐,我也觉得此人有些才干,这才同意让他出任宁夏总兵的。”

    九边,又称九镇、明朝九边,是中国明朝弘治年间在北部边境沿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

    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

    宁夏镇是九边之一,地位本来也很重要,不过自从隆庆议和之后,顺义王效忠明庭,已经多年没有战事,比较起来,自然就不如蓟州重要了。

    张佑听懂了张居正的潜台词,说道:“也就是说,麻贵这人其实是张蒲州的亲信?”

    “嗯,”张居正微微额首,又道:“本来李成梁是希望让李如松出任蓟州总兵的,这当然不符合张四维的利益,所以他特意来找我,希望我能在方便的时候和陛下说一声。”

    “总不能空口白牙的就帮这么大忙,他的交换条件是什么?”

    “保元敬一命!”

    “您答应了?”

    张居正苦笑道:“我能不答应么?戚继光是你举荐的,保他,也就相当于保你了。”

    张佑说道:“多谢父亲了,其实今天我来找你您主要也是因为戚帅,他的安全你不用操心了,我自有良策,假如有可能的话,我倒希望您能促成戚继美调任蓟州,相比较起来,我更愿意相信他。”本来他是想着让戚继光再回辽东的,不过看眼前这局势,已经不太可能了,便退而求其次,让戚继光的弟弟,云南总兵戚继美过来。

    “不瞒你说,我还真想过他,不过,现在我倒觉得麻贵也不错,关键还是张蒲州的态度,现在弹劾你和元敬的人大多数都是他的人,元敬此次大败,朝野震动,假如再找不出周晨的把柄,元敬的罪名了就钉死了,为父不得不未雨绸缪啊……当然,假如你要是真有救元敬的方法,也不必考虑为父答应张浦洲的事情,咱们父子二人联手,争取把戚继美调到蓟州来。”

    政治上的承诺有时候就是用来毁约的,张佑点点头,两人突然沉默了下来,良久,张居正首先开口:“对了,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昨晚进的京,不久前刚刚从北镇抚司回来。”

    “见到元敬了?他怎么说?”张居正问道,若张佑没去见戚继光他才意外呢。

    张佑突然又犹豫了,真的要将建州蛮子打开城门的事告诉张居正么?他会相信吗?

第四百六十一章 辽东局势() 
“先不提戚帅怎么说?我想先问问父亲,您对戚帅此次大败有何看法?”迟疑了片刻,张佑还是决定先试探一下。

    “元敬败的有蹊跷。”张居正的语气十分肯定:“首先,身为一镇总兵,他不应该亲自领兵突袭,即使是李松的命令,也该据理力争。不过这一点上我能理解,他这人生性谨慎,李松身为文臣巡抚,他肯定不愿意得罪。只是如此一来,李松的行为就又很可疑了,他可是知兵的,和那些只知道纸上谈兵的花拳绣腿不同,情势又不是特别危急,怎么会派元敬亲自带兵突袭呢?”

    “您认为呢?”张佑问道。

    张若萱蹙着秀眉欲言又止,张居正瞥眼见到,说道:“看来你有想法,说来听听!”

    闻言张若萱并不客气,说道:“听父亲刚才的分析,女儿倒也没什么太多的想头,就是觉得那个李松肯定是故意的。”

    “故意?目的是什么?”张居正问道。

    张若萱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张佑,张佑便道:“说说吧,反正雷晓也不是外人,就当说闲话呢,说错了也没人笑话你。”

    张若萱嫣然一笑,说道:“小妹不是怕你们笑话,只是突然觉得咱们家和别人家比起来真是不一样,别人家可不会鼓励女儿家参与这样的话题。”

    张居正和张佑相视一笑,张居正道:“说到这儿了,这可得都归功于你哥哥,他一直推崇男女平等,女人也可以拥有和男人一样的权利,最开始的时候为父其实是不以为然的,即使现在,也不觉得他能做到,不过,咱们自己家倒不妨试试,结果嘛,还不错,你比你那些哥哥们可能干多了。”

    他的话让张佑不禁想起了当初自己希望让张若萱出任《明报》副总编时张懋修的反应,再到现在张居正的认可,不由有些感慨起来。

    张若萱也有些感慨,自从张佑出现,这多半年来,她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她虽然被誉为京师第一才女,在家庭当中却并没什么地位,现在不同了,尤其是父亲生病之后,她的地位简直是扶摇直上,现在就连那些哥哥们想办什么事情的时候,也渐渐习惯先征询她的看法,父亲更别提,可能也有得病后变软弱的原因,有时候简直像个孩子,离开一会儿都会让他不踏实。

    而这一切,都得归功于张佑这个曾经让她十分讨厌的人。

    张居正还是头一次当面肯定张若萱,这让她感慨之余还有些不好意思,感激的暼了张佑一眼,谦虚道:“哥哥他们也不错,尤其是五哥,从前就是个纨绔,现在呢,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是啊,这也得归功于你哥哥,要不是他极力游说,现在你五哥还在京师混日子呢。”张居正感慨的道,心里却不免一叹。张允修年轻,还有可塑性,一旦有了证明的机会,马上脱胎换骨。张懋修就不同了,性格已定,打小惯到现在,自私,妒忌心强,至今仍旧不接受张佑,他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要不要让子诚想想办法呢?他忍不住想,却又不知道张佑愿不愿意帮助张懋修,有些不好意思开口。

    “父亲您谬赞了,允修要是那种烂泥扶不上墙的,我就是想帮他也帮不上。行啦,咱不说这了,若萱,还是说你的吧,你怎么会觉得,李松是故意的呢?他的目的又是什么?”

    越扯越远,张佑急忙把话题又扯了回来!

    张若萱神色一正,缓缓说道:“好吧,小妹就说说我的看法。我也感觉戚帅此次大败,疑点颇多,隐隐有阴谋的痕迹,好像有人在幕后操纵着这一切似的。”

    “你感觉会是谁在背后操纵这一切?”张居正皱眉插口。

    “女儿只是怀疑吧,并无任何证据。”

    “没事,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嘛!”

    “好吧,那咱们就按阴谋论分析一下,假如真如女儿猜测,这次戚帅大败是被人算计了,那么,只要找到此次事件的最终受益人,幕后真凶也就呼之欲出了。”

    “你是说,李成梁?”张居正问道。

    张若萱点了点头。

    张佑心中一动,没想到张若萱的想法居然和自己不谋而合,不禁给了她一个赞许的眼神。

    “只可惜,就算你的猜测正确,我们好像也找不到证据。”张居正说道,神情间却充满了杀机。

    “其实戚帅自己有证据,据他所说,当初辽阳城之所以丢守,根本就不是敌人攻破,而是有人从城内打开了城门。”张佑敏感的捕捉到了张居正的神态变化,突然下定了决心。

    “哦?”张居正眼眉一挑:“北司问询的口供陛下曾让为父见过,怎么没有这段说辞?”

    “因为他本来就没说,因为他感觉就算说出来也没人信,反而会让人以为自己在推卸责任。”

    张居正额首苦笑:“倒也符合他的性子,看来那开城门之人,定与李成梁有关了?”

    “并无直接关系,乃是一伙儿建州蛮子,一直往辽阳做皮货营生。不过,李成梁身边曾经有个智囊,名唤努=尔=哈=赤,汉名哈奇,正是建州左卫都指挥使觉昌安的孙子。”

    “原来哈奇还有这种身世,小妹就知道他是满人……哈奇在京城还是挺有名头的。”张若萱说道,后半句却是对张居正说的。

    张居正却道:“为父也知道此人,曾来府里代表李成梁送过东西,其人行止有度,不卑不亢,是个人才……当年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杲叛明,李成梁带兵攻打,觉昌安父子曾为向导,这才因公授封都指挥使。你这么一说就没错了,建州左卫一直和李成梁关系不错,是他极力扶持的势力。”

    张居正说的是万历二年的事情,那时他已是首辅,是以对此十分了解。

    张佑沉重的点了点头:“是啊,这也是我最担心的地方,仅仅因为不满朝廷的任命,便敢用一城军民为代价,这样的行为已与谋反无异,若是再任由他在辽东经营下去,可就真的尾大不掉了。另外,那哈奇雄才大略,惯于隐忍,我也担心迟早有一天他羽翼丰满,于我大明不利啊!”

    “有点夸张了吧?李成梁这人为父还是了解的,近年来有些发飘也是有的,可要说他会背叛,为父还真不相信!”张居正说道,又道:“至于那个哈奇,就算有些本事,依照咱们在辽东的力量,怕也没有崛起的机会吧?”

第四百六十二章 更劲爆的() 
假如戚继光一直在辽东任总兵,当然没有建州女真崛起的机会,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好不容易把李成梁弄到了蓟州,结果还没过几个月,他居然又把自己个运作了回去。

    是的,本来张佑还仅仅是怀疑,可通过几人一番分析,现在他几乎已经可以肯定,李成梁就是此次戚继光大败的幕后真凶。

    蝴蝶的翅膀早就开始扇动,历史的车轮已经偏离了原本的轨迹,谁又敢保证李成梁不会造反呢?

    退一万步讲,就算他不造反,此次建州左卫为他回辽东出了这么大力气,肯定能够换回他更多的支持,或许再用不了几年,未来的天命汗就要提前登上历史的舞台了。

    中兴大明之路,看来注定要充满坎坷啊。

    这是最让张佑郁闷的地方,只可惜,这些情况,他还无法告诉张居正。

    “但愿仅仅是孩儿杞人忧天吧!”他无奈的说道,心中猛然升起一个想法,要不要派个人去刺杀努尔哈奇呢?然后下意识的拍了自己的脑门儿一下:“糊涂了糊涂了,怎么早点就没想到呢?”

    三人被他这一惊一乍弄的惊讶不已,张若瑄抢着问道:“怎么了哥哥?什么事情没想到啊?”

    张佑一扫心头烦闷,开心一笑,神秘兮兮的说道:“保密,说出来就不灵了。”

    “哥哥真讨厌!”张若瑄忍不住给了他一个白眼儿,却也知道他的性子,不再追问,反而道:“光说戚帅了,现在那么多人弹劾你,怎么你跟父亲看起来一点儿都不担心啊?”

    “虱子多了不咬账多了不愁,又不是头一回有人弹劾我,有什么好担心的?”张佑笑道。

    张居正则道:“你不懂,张浦洲他们急着想打击你哥哥,还想摆平戚元敬,本来就犯了兵法上的大忌,所以别看乱哄哄的挺热闹,其实越是这样你哥哥越安全。最怕的还是他们只针对你哥哥,那样一来,陛下哪怕不情愿,为了平息众怒,也得做出处罚。他是推荐戚元敬去辽东的人,他都受了罚,接下来再弹劾戚元敬,陛下也就没话说了。”

    他这番话有点绕,不光旁边雷晓听的迷糊,就连张若瑄也有点摸不着头脑。

    张佑却笑了,恭维道:“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张浦洲别看当上了首辅,不过凑巧罢了,比起父亲您来可差远了。”

    “你小子也别拍马屁,要是没想到这些,恐怕你早就着急了吧?”

    张佑并不反驳,笑道:“其实这也是我救戚帅的方法,看着吧,顶多再过两天,他们就该统一口径,全力弹劾戚帅了。”

    张若瑄忍不住道:“不对啊,刚才父亲说最怕的是他们全力弹劾你,假如他们全力弹劾戚帅,效果不也是一样的么?而且那样一来,由于不再涉及你,陛下处理起来也不用顾忌,肯定很痛快的就处理戚帅了。到时候他们再返回头来弹劾于你,恐怕陛下也就无话可说了——推荐的人都处分了,推荐者自然也要承担后果,这不是顺理成章的么?”

    张佑刚要解释,张居正已经当先开了口:“不,不一样,你不了解当今陛下,他是个非常要强的人,全力弹劾子诚的话,辽东战败的黑锅也就相当于全让你哥哥背了,他或许会不忍心,为了平息众怒,却也不得不妥协。但全力弹劾元敬就不同了,元敬之所以能够出任辽东总兵,自然是因为你哥哥的全力举荐,可如果他自己不同意,元敬能自己去辽东?”

    张若瑄恍然大悟:“明白了明白了,大家若是全力弹劾戚帅,实际上则是逼着陛下自己也承认错误,对吧?”

    “正是这个意思,当初为父就不明白这一点,硬逼着陛下下罪己诏,这才是他开始疏远我的真正原因。这半年来为父深刻反省,你哥哥之所以平步青云,归根结底,还是他最了解陛下的心思。”

    张佑没想到居然从张居正嘴里听到了这些,不禁有些欣慰,说道:“这点孩儿不想谦虚,陛下之所以喜欢孩儿,主要是因为我明白,别看他是高高在上的天子,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他也是个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那些需求。

    别的臣子们不同,非要逼着他当圣人,他自然也就不喜欢了。打比方来说吧,有人弹劾他专宠郑淑嫔,去坤宁宫的次数太少,我就纳闷了,大臣们专宠小妾的多了,也没人拿这事指责吧?怎么到了陛下这儿就不行了?

    还有上次他偷着去平谷,回来臣子们也是好一番义正言辞的弹劾。当然,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大家为他安全考虑,我也没话说,可好多臣子居然直言他身为大明天子,就该老老实实待在紫禁城,这我就不敢苟同了。哦,大明臣民们就可以游历天下,见识祖国的大好河山,风土民情,堂堂帝国天子反倒不行了?那他还是天子么,和囚犯又有何异?”

    张佑的话让张居正有些尴尬,感觉好像在说他自己似的:“其实为父以前也是这么想的,现在想想,这估计也是历代皇帝越来越和文臣对立的根本原因吧?大家总觉得身为天子,只要做好他的精神领袖就好了,军政大事,自然有底下的臣子们去处理,却忘了这天下到底是谁的。没有臣子和天子同心同德,天子自然要找听话的人来代替臣子,比如锦衣卫,比如东厂西厂……”

    “是啊,”张佑打断张居正,他没想到对方居然能够想的这么深刻,本来还有些惊讶,转而一想,对方可是被誉为有明一代最出色的政治家改革家的,思想本就不保守,连皇权需要制约这样的话都能说的出来,能够想到这些实属正常,于是便准备再来点更劲爆的:“知道陛下为何对孩儿如此看重么?因为我曾经在他迷茫的时候告诉过他,太监弄权并非历代皇帝的错误,每一代皇帝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希望当一个圣君的,可那些文臣们却不这么想,他们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名声,为了赢取直名,对皇帝吹毛求疵是最简单的方法……”

    “也不能以偏概全吧?”张居正有些不服气的打断张佑。

    张佑道:“孩儿不是说您,您一贯重循吏轻清流,不在这个范围之内,孩儿说的是那些清流,他们读了点圣贤之书就觉得自己也是圣贤了,开口之乎者也,闭口仁义道德,其实呢,我敢保证,真到了关乎国家命运的时候,最先背叛的,往往就是他们。”

    “哥哥,有点危言耸听了吧?”张若瑄见张居正脸色不太好,忍不住说道。

第四百六十三章 文官之祸() 
危言耸听,那些文臣们后来一个个口称奴才,心甘情愿着呢。【本章节首发、爱、有、声、爰亲⊥址(W道:“并不危言耸听,因为不管到哪个朝代,都是需要文人治国的,就算改朝换代,他们照样当他们的官儿。所以陛下宁愿相信那些宦官也不相信文臣,为何?概因宦官之权,归根结底是皇权的衍生,最盼望皇权延续的,除了皇族,剩下的就是他们了。”

    张若瑄从未听人如此深刻的分析过皇帝宦官与文臣之间的关系,许多以前索然难解的疑虑豁然开朗,不由愈发佩服起张佑来。

    张佑难得有谈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