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领主天下-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尤条这才道:“这阿济格来势汹汹,而我军主力目前还在这里,卑职担心李成栋、李本深二位将军兵少将寡,能不能守住和州。”
萧毅迟疑了一下道:“军师多虑了,这两人本督还是有些了解的,都是军中宿将,行军打仗颇有章法,有他们在,和州城一时半会倒是无虞。而且我军主力也即将回返。只要他们坚持三日,我军先锋就能赶到和州城下。到时候内外夹击,不怕阿济格不撤军。”
尤条却依然面带忧色的道:“国公爷知人善任,卑职自是佩服。只是这不怕万一,就怕一万,不能不防啊!”
萧毅一愣,忽然明白了尤条的意思。李成栋、李本深都是曾经降过鞑子的人。虽然说现在重归大明了,但是谁能保住他们会不会在阿济格的猛烈攻势下会再次降清。但是萧毅一向的原则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用他们守和州,那就要充分信任他们。
萧毅忽然不说话了,静静的盯着尤条,眼神犹如刀子一般刺向尤条。尤条一惊,也是夷然不惧,大方的对上了他探询的眼神。
半响,萧毅主动移开目光,舒了口气道:“军师一心为公。本督失礼了。先生说的对。不怕万一,就怕一万。还是谨慎一些好。既然如此,本督立刻召集众将前来议事,布置留守及回援事宜。”
尤条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后背上的冷汗却是涔涔而下。刚才的事情让他明白了一件事。眼前的国公爷虽然年轻,但是却绝对不是能够随意被人愚弄的主。虽然一直表现的虚心纳谏,从善如流。但是却有他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而自己刚才的话就是在挑战他的原则,让他对自己的动机产生了怀疑,这才有了刚才的一幕。
看来,日后说话做事还得更加谨慎才好。尤条暗暗的告诫自己。
萧毅熟读历史,知道历史上很多将领都是因为皇帝或者主子受了奸人挑拨,导致功亏一篑甚至身败名裂。远的有岳飞。近的有本朝的袁崇焕。这些都是血淋淋的事实。所以,萧毅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要去犯这种错误,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因此,他也对那些挑拨前方将领与后方主公guānxì的人时深恶痛绝。
所以,尤条刚才的话让他一下子觉得心里很不舒服,要不是他相信尤条的人品和学识的话,说不定早都勃然大怒了。但是刚才他从他的眼睛中看到的是一片赤诚。坦然和毫不畏惧。他知道他说这些话是没有私心的。这件够了,他知道自己改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了。
相信了尤条是出自于一片真心。萧毅的想法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虽然说用人不疑,但是却也要做一些预防措施。人心是会变的,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有很多时候,这个人本身也许不会做出一些有违自己原则的事情来,但是却不能保证自己周围的人不会。当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时候,大概他自己也没有想过做皇帝吧,但是却是被手下将领胁迫着走上了帝王之路。当一个人弱小的时候也许还会坚持自己原则,但是当他强大到有很多人来依附于他的时候,他的很多决定就身不由己了,便会被他身边的利益集团所绑架,干出许多以前根本没想过的事情来。
以前也看过一些管理学方面的东西。用管理学的话来说,自己现在做的就是用人去管人,而尤条提醒他的是要用制度去管人。用人去管人,迟早是要出大问题的,而制度管人才是正道。这世上的圣人大概是有的,但绝对不会超过那么两三个。
聚将议事的命令很快就传来下去,不多时,萧铁,萧勇、武奇,武贞,武功,马茗月等人都纷纷赶到。看到萧毅脸色凝重,不敢多言,见过礼后纷纷落座两旁。
萧毅看看人都到齐后向萧贵点点头道:“你来把情况说说。”
萧贵站起身来将和州的情况说了一遍,众将闻言都是面色平静,毫无异常,唯有马茗月略感吃惊。但是她自从被萧毅训斥过之后,活泼的性子也收敛了一些,看其他人不言语,自己也闭嘴不言,只是看着萧毅准备听他说。
萧毅点点头,又问道:“如今城内情况如何?缴获如何?”
萧贵禀告道:“大人,城内情况已经完全稳定下来,城内已经没有没有溃兵出没,而城外的溃兵也在不断的向我军投降中,目前为止大概已经收拢了五千多溃兵,大部分是以前左梦庚的部下。各路反正的士兵现在情绪也算稳定,没有出现异常情形。城中的百姓情绪也比较稳定,甚至有百姓组织起来走上街道想要送大人万民伞,被末将劝回去了。”
“从府仓及鞑子大营中共缴获粮食有三十余万石,银钱有一百多万两,而今都已经封存起来,末将派了重兵看守。其他的诸如铠甲,布料,丝绸,铁料等更是不计其数,尚在统计之中。”
萧贵将各项情况一一汇报来。
从淮安城中缴获了这么多粮草银钱,萧毅着实有些吃惊。但是一想到淮安乃江淮大阜,人口稠密,交通发达,经济繁荣,而且作为鞑子的江南总部,有这些存储也不算稀奇。转瞬之间也是淡定了下来。
萧毅思忖了片刻后沉声道:“如今淮安既定,和州却又告急,我们大军在外,导致后方空虚,这才为阿济格所趁。本督决定明日即率大军南返,由萧贵领五千步卒,五千骑兵驻守淮安城。同时,驻防期间,要全力征兵,凡是十八岁至三十岁之间的身体健全的男子都可应征。本督暂时没有多余兵力给你,所以淮安城的防务要你自己想办法。”
萧贵起身大声道:“末将遵命!”
萧毅又道:“明日清晨,萧铁率本部三千骑兵先行离开,奔赴和州支援李成栋、李本深部。”
萧铁也是大声领命。
萧毅又道:“众将回去之后,好生整肃本部人马,好好休整,做好开拔准备。明日早饭过后立刻开拔。”
众将应了一声诺,便纷纷退下了。
尤条看着众将走远,对萧毅说道:“国公爷,大军若是明日即返,那么那些降将该如何安置?”
萧毅也是有些头疼,一时奸没有什么好办法去安置这些人。阿济格根本不给自己时奸,要是时奸宽裕的话倒是可以慢慢消化他们的人马,但是现在却根本不行了。
看着尤条胸有成竹的样子,萧毅就知道他已经有主意了,笑着道:“军师想必已经是有了妙计了,就别藏着掖着了,就说与本督听听。”
尤条微微一笑道:“妙计谈不上,只是卑职刚才忽然想到了当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国公爷何不效仿一二?”
二百七十五章野心、誓言
杯酒释兵权?萧毅不解,示意尤条继续说下去。
尤条道:“国公爷,这些降将反复无常,以前投了鞑子,现在又投降了我军,若是任由他们继续统领旧部的话,他日若是情势危急的话,难保他们不会固态萌发,再次倒戈。所以,我们还是要防患于未然,提前收了他们的兵权才是。”
萧毅皱眉不语,尤条的话不无道理,但是他却不能不顾及日后影响”“。若是这次收了这些人的兵权,以后还有谁敢再投奔自己?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军统司的人在之前jiēchù的时候已经承诺过要保留人家的兵权,如此出尔反尔,失信于人,对于自己的声望会有较大影响的。
打定了主意,萧毅沉声道:“军师之言不无道理,只是目前时机尚未成熟。而且我们曾承诺在先,若是食言二肥,恐怕会失了人心。说到底,这些人也是见风使舵,哪边实力强大就倒下哪家。只要我们能保持这种不断上升的势头,使我们的实力越来越强大,这些人就太kěnéng起异心。这兵权,即使要收,也不是现在,而是要等到天下平定之后。”
尤条这段时奸已经对萧毅的风格有所了解,知道他平时是很虚心的样子,但是一旦做出决定了就是不容更改的。而且萧毅刚才说的话也不无道理,也就默然不语了,表示接受萧毅的决定了。
当晚,萧毅设宴宴请了张天禄、金声桓等降将,对他们临阵倒戈,及时反正的做法表示了赞扬,同时郑重表示,确保他们的职位没有变化,而且依旧统领旧部。这让本来赴宴前心中忐忑不安的众将一下子踏实了,响起定北军在战场上的悍勇表现,心中对萧毅更是敬服,感激。一个个都拍着胸脯表示从此这条命都卖个萧毅了。
萧毅已经不是刚出道的雏了。自然不会被他们几句话就说的迷糊,心中冷笑,但是面上却依旧是一片春风。
酒过三巡之后,在酒精的催化下,气氛渐渐活跃起来了,众降将对萧毅这位新老板感觉挺对胃口,正准备轮番上前敬酒的时候。萧毅却端起酒杯道:“明日大军即将开拔南返,所以今日这酒就不能多饮了。本督就以这杯酒和诸位将军共干一杯。等他日本督收拾了阿济格之后,再与众为将军痛饮一番,不醉不归。”
众将早听闻过萧毅治军严厉,听了这番话,都是心中暗暗佩服。而且没有人会怀疑萧毅说收拾阿济格是吹牛之言。都相信萧毅能够做到。心中敬畏之下自然不敢再造次,共同举杯干了这杯酒,然后便散了,各回营中准备收拾去了。
第二日天色刚蒙蒙亮,定北军的营地中就升起了缕缕炊烟,大军开始造饭了。吃过早餐之后,萧铁率领三千铁骑作为先锋,先一步而行。萧毅则带着主力大军随后而行。张天禄、徐勇、金声桓等人也带着部下共一万余人随行。至于原本属于左梦庚部的降兵则是交给了萧贵。这些降兵。主将大多战死。没有人带头的话,自然起不了什么风浪。所以萧毅很放心把他们交个萧贵去管了。
和州城外,阿济格带领十万大军已经扎下了营盘。连绵十几里的营盘密密麻麻,绵延不断,煞是壮观。一队队持枪荷甲的士兵在营中穿梭而行,不断的有斥候骑兵出入营寨,将探听到的消息源源不断的传回大营。
阿济格稳坐中军大帐内的帅座上,粗壮结实的身躯似乎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因为天气太热而敞开的胸口上长着浓密的黑毛,脸上也长满了浓密的胡须,两只大眼圆睁,一对浓眉犹如扫把一样,颇有点张飞的模样。后脑勺上一上一下两根细细的小辫子随着他的脑袋的摆动而来回轻晃,显得既凶恶又有些滑稽。
阿济格被在史书上的评价是“多勇少谋”,个人武力值很高,但却只是个有勇无谋的匹夫。而且他还是个野心家。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曾经要求多尔衮封他为叔王,被多尔衮拒绝。后来,多尔衮死了,他又想当摄政王,结果最后却被郑亲王济尔哈朗给软禁了起来,最终被处死。
一个缺乏谋略,脾气暴躁,但却野心勃勃的人自然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而这次攻打和州就是阿济格野心膨胀的一个典型表现。
多尔衮、阿济格、多铎都一母同胞的兄弟。多尔衮当上了摄政王,自然要多倚重自己的两个兄弟。所以,入关以后就派两人兵分两路追击李自成大顺军。阿济格从山西入陕一直把李自成追到了湖广地界。而多铎却是自从北向南,经河南而入潼关,后来又带兵至江淮一带。
多铎比起阿济格来算是有勇有谋,所以多尔衮还是更倚重多铎一些。阿济格因此一直心存不满,多有妒忌之心。总想着要立一个大大的功劳好压过多铎的风头。后来萧毅在江南横空出世,打的清军连连败北,多铎受伤,豪格被俘,清军在江北一带几乎的势力几乎全被一扫而空。
这一切让阿济格是又惊又喜,惊得是定北军居然拥有如此强横的战力,喜的是多铎大败,自己出风头,立大功的机会就到来了。
虽然阿济格是有些头脑简单,但是并不代表他是个白痴。在芜湖和黄得功隔江对峙的时候,他的眼睛就一直盯着江北的局势。等到高邮城被定北军拿下,那就意识到萧毅有kěnéng要攻打淮安,但是却还没有确定下来。后来等到萧毅亲率大军的消息传来,阿济格大喜,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根据探子回报的消息,他知道和州城的守将就是原本投降过他们大清国的明军将领李本深、李成栋二人,所以心里对这两人并不重视,而是颇为轻视,大清国的手下败将能挡得住我十万大军么。只要攻破和州,就能带兵直接抄了萧毅的老巢滁州,以滁州城中的四万新兵蛋子必然难以抵挡大清军队的攻势。所以,只要和州一破,滁州被攻克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阿济格虽然心里也瞧不起洪承畴,但是松山之战,洪承畴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认为洪承畴守城的话。淮安最少也能坚持个十天半个月吧。等到那个时候,萧毅就算攻破了淮安,带兵回来已经来不及了,自己早都在滁州城里犒赏三军了。
阿济格端起案几上的一碗酒,猛的一仰脑袋,一口气灌了下去。放下酒碗,一抹嘴巴。将胸口扯开一些,站起身来大声命令道:“辰时一到,全军出击,猛攻和州城!”
帐下一众将领轰然应诺道,转身纷纷准备去了。
李成栋、李本深二人站在和州西门的城楼上看着城下连绵不断的鞑子营帐以及营中不断穿梭的士兵,脸上都是一片凝重。
“李大哥。你说鞑子今天会不会?”李本深年轻些,向李成栋问道。
“很有kěnéng。阿济格野心勃勃,这次来就是想趁着总督大人出兵在外的机会来偷个食。此人脾气急躁,一向崇尚进攻。我想,他很有kěnéng今日要发起进攻。要让将士们做好准备。”李成栋沉声说道,语气中也有一丝忧虑。
李本深自然能够听出李成栋的忧虑,因为他也有同样的忧虑。
“大哥,你说总督大人能不能及时带兵赶回来支援咱们?”
“这要看总督大人能不能尽快的攻下淮安城。不过。淮安城有洪承畴坐镇。而且城墙高大,又有护城河保护。城中还有近十万大军,急切之间要想攻下谈何容易啊。若是总督大人知道和州受袭,仓促之间撤军回救的话,恐怕洪承畴也不会放弃这个机会,衔尾追击。到时候一旦和州有失,阿济格大军就能长驱直入,直奔滁州了。若是滁州有失,洪承畴,阿济格两路大军夹攻,总督大人就危险了。所以,和州决不能失。”李成栋的声音并不大,但是却充满了一种坚决的味道,让一旁的李本深也受到了感染,胸中的胆气不由的更壮了。
“大哥说的对。你我二人以前身为大明将领,却一箭未发就降了鞑子,现在想来真是奇耻大辱。堂堂七尺男儿,就是死也要死在沙场上,怎么能跪在地上做鞑子的奴才呢!要不是总督大人不计前嫌,将我二人收入麾下,说不定此时我们早已经顶着叛将贰臣的名声入了黄泉路了。总督大人虽然年轻,胸怀却是广阔无比,不仅让朝廷给咱们封了爵位,而且还将旧部毫无保留的交给咱们统领,又让咱们镇守和州这等重要之地。我李本深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总督大人对咱们恩泽厚重,肝胆相照,咱们自当为大人一力效死。只要我李本深活着,这和州城就不会失。阿济格要想得到和州,得先从我的尸体上踏过!”
李本深神情坦然,语气昂然的说道,眼神坚定,表情自然,可以看出这番话却是肺腑之言。
李成栋神情也是有些激动,大声道:“兄弟,还有我,你李本深是个知恩图报的汉子,我李成栋也是个知道礼义廉耻的男人。以前犯下的罪孽,日后就用鞑子的血来偿还。只有有我们在一天,鞑子就就休想踏进这和州一步!”
两人的双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从对方眼中看到的都是无比的坚定和熊熊的战意。
忽然,身旁的亲兵叫了起来:“将军,鞑子出来了,hǎoxiàng是要攻城了!”
两人急忙松开基情四射的手,向城下看去。
只见鞑子大营寨门大开,一对对士兵鱼贯而出,苍凉的号角声呜呜的想了起来。不断的有鞑子的士兵从大营中列队走了出来,骑兵,步兵,弓箭手,弩兵,撞车,连绵不断,络绎不绝,犹如无穷无尽一般的感觉,让和州城上的很多士兵都是脸色发白起来。
当李成栋二人看见鞑子推出来的一排红衣大炮时,眼睛一下子瞪圆了,心中也是有些忐忑起来了。他们深知这些红衣大炮的威力。只要有足够的弹药,只要连续用大炮向城上猛轰几日,是必然的事情。
反观城上,虽然也有一些火炮,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一些比较轻的小炮,比如佛郎机炮,虎蹲炮之类的,虽然也有一些杀伤力,但是比起红衣大炮来那是差了太远。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一丝忧虑。
城上的士兵们当然也看到了那些红衣大炮,脸色都是一变,甚至有些胆小的都开始发抖了。很多人都开始互相交换颜色,离的近的都已经开始窃窃私语了。
这些士兵都是二李原来的部下,很多人自从当兵以后连战场都没上过。红衣大炮的威力自然也都是听人说起过。如今一见,自然是心惊胆战。
其实红衣大炮的威力并不在于对士兵的杀伤力,而是对城墙的破坏。在明末的战争中,虽然大炮被广泛应用,但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