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是慈禧-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八 铁路纷扰(五)
    “你能这样想,就是极好,”慈禧太后想起前尘往事,不由得也动容,“她陪我这么多年,这样走了,我却也没见她最后一面。”

    “太后请节哀啊。”安茜连忙劝慰,“帆儿也有了大阿哥,九泉之下必然是含笑了。”

    “也只能如此了,”太后虽然是热心肠的人,却也不是悲风伤月的林黛玉,只是眼圈泛红,“你休息了这些日子,回来就好,内务府赚钱的营生,你好生做去。”

    “是,奴才斗胆,听闻洋人专门设置妇人生产医科,不如学习一番,独立设一科,来救助孕妇幼儿。”

    “好,你能有此心,有什么不能够的,”太后大喜,“一科未免太少,不如设置一院,收集天下幼儿妇产名医,坐馆门诊,再授课收徒,过了几年,这就是你的功德了,你去做便是,无需计较银钱。”

    “嗻。”

    。。。

    豫亲王到底是老了,就连恭亲王和文祥联袂到他的宅子里探视,都没有亲自迎出门,只是在花厅,几个丫鬟的簇拥搀扶下拱手行礼,要知道一个是议政王,总摄朝政,另外一个差不多是领班军机大臣的位置,可见义道的身子骨确实是不好了。

    “王爷这是做什么,身子不好躺着歇息,咱们也不是外人,何须如此多礼。”

    听到文祥的话,满脸老人斑白发苍苍的义道摇头,勉强伸手让两位坐下,已经是快三月的天气,义道的身子上还穿着一件紫狐毛的坎肩,“两位贵客来我这里,没有出门迎接已经是失礼了,还没咽气怎么敢不起来,论理,应该叫本格出来迎接的,本格呢?又去那里野了?”这句话是问垂手伺候在一边的管家。

    “大爷去跑马了,这会子应该在玉泉山。”

    “立马叫回来,就说家里来了贵客,叫他回来陪!”义道对着恭亲王笑道,“叫王爷笑话了。”

    “那里那里,咱们八旗子弟自然要练习骑射,本格这样尚武,是国朝的幸事,”恭亲王笑道,三个人寒暄了一番,还是文祥开口的,“豫王,前些日子勤政殿商议铁路的事儿,怎么没来?”

    “这身子骨出了正月就不太舒坦,太医说叫我静养,要我在勤政殿跪几个时辰,就算有垫子,我这把老骨头怕丢在那里了,”义道先是开了个玩笑,“不过这个铁路的事儿,我和别人不一样,王爷你是知道的,大家伙都不赞成。”

    “我原意也是瞧瞧大家伙的意思再定夺,不过是太后一力定下,我也只好遵循罢了。”

    义道不意听到恭亲王如此答话,微微一怔,随即不动声色说道,“他们几个说不去,我也就不去了,只不过我倒是看得开,这事儿,轮不到咱们八旗的王爷国公们说话,到底是要六王爷和太后军机处定下才是,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咱们横竖是领月俸的勋贵,不入阁,掺合这些事儿干嘛。”

    恭亲王一声干笑,“豫王想的开。”

    “我自然是想开的。”义道慢慢说道,太后似乎对着勋贵不甚感冒,且不说先帝的几个弟弟里面,除了眼前的这位权倾朝野之外,也只有醇郡王还算是重用,可醇郡王还有一个身份,是太后的妹夫,几个铁帽子王,自己当年听从了太后的旨意,随大流反对了肃顺,如今也是富贵荣华都不缺了,可这铁帽子王,到底是没了两个!

    怡亲王和郑亲王如今可还是空着呢,似乎太后根本就没有意思要让这两房的旁人袭爵,空了这么些年。几个黄带子的年轻人也是猪油蒙了心,还认不清形式,叫嚷着,铁路一开,将会导致社会动乱,会惊动山川之神、龙王之宫、河神之宅,“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因此铁路不能修这样的废话,以为自己是宣宗皇帝、仁宗皇帝的后代就了不起了?

    真是愚蠢,豫亲王默默想道,根本就不会有人在乎什么铁帽子王,就算铁帽子王还在,自己没福分享了,那和丢不丢都没什么差别,义道咳嗽几声,丫鬟连忙捶胸按背,又送上中药,喝了之后,义道喘了几口气,然后继续说道:“这事儿我去掺合作甚,全听着六王爷的意思罢了。”

    “铁帽子王可都是跟着列祖列宗出生入死,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的,怎么说话不算数,今个王爷和我来,就是听听豫王的意思呢。”文祥笑道,“太后怕也是这个意思。”

    “我的意思么,”义道慢慢捻须说道,“几个尚书的折子说的透彻,这铁路自然是要修的。”

    “我看不见得!”(未完待续)

    ps:月票月票。
正文 八 铁路纷扰(四)
    军机处并内阁、六部九卿(应该称七部了)齐聚勤政殿,就穆扬阿提出来的修建铁路之事,吵着沸反盈天,但是吵架又无甚心意,几个清流大臣反对的话无非是“以夷变夏,列祖列宗陵寝不安”的老话,无聊到同治皇帝都忍不住打了哈气,地方上的几个督抚都甚是主动支持,军机处的几个人除了李鸿藻不痛不痒得说了几句话之外,大家都表示赞同,宝洌Ч兰剖侨媚卵锇⒂惺露勺觯蝗锰蠖⒆抛约旱幕Р可惺榈奈恢茫图父瞿诟蟠笱浚热缭亓洹⑷鸪5热顺车姆滞庑祝杂镏ち遥氡兆叛劬ρ竦募种《疾幻饷忌壹碧

    正在沸沸扬扬之间,勤政殿正殿纱屏的后头响起了太后的声音,“好了,”瞬间殿内一片寂静,“都是国家的大臣,穿朱带紫的,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交通部上的折子,我看了,甚好,议政王和军机处也是这个意思,铁路的事儿肯定要办起来,”太后定下了调子,所有人都不再言语,“若是再来一次洋人攻打天津,咱们的勤王大军迅速集结,总不会出现勤王大军姗姗来迟的可笑事儿,只不过,大学士们说的话也是在理,直隶列祖列宗的陵寝在这里,的确是不能轻易惊动,”太后又温言安抚了一番,“所以这铁路的事儿,直隶这里,就先不搞了,议政王,你以为那里先办为好?”

    “军机处议了一下,先定于上海和天津两地新设铁路各一条,交通部已经将英国的工程师请了回来,奏明两地都是平地,设铁路较为方便,且两地都是出海贸易的重镇,有了铁路,出口就方便了许多,赫德也是这个意思。”

    “还有一事要禀告太后,”恭亲王慢慢说道,“有几个国外的公司,说想他们来兴建,之后铁路就归着他们管。奴才以为这事儿不可为,毕竟是在咱们的地面上,若是给他们管了去,日后交战,这铁路是咱们的还是洋人的?”

    “议政王说的极是,”太后赞许得说道,“这技术、钢铁、火车都可以从洋人那里买,只是不能给他们管了。这事儿就这样罢了,”太后说了这句话就把这事儿定下来了,“湖广总督胡林翼身子很不好了,军机处的意思是要先让他养病吗?”

    “是,”文祥说道,“若是殁于任上,不能显示国朝优待功臣的态度。”

    “那就先让他卸了总督,安心在老家养病,等到病愈,再让他出仕,告诉他,只要他身子好了,马上补缺,”太后说道,“军机处看看,谁去湖广,拟了人来告诉我,跪安吧。”

    “嗻!”

    内阁并各部尚书陆续散去,穆扬阿凑在恭亲王身边说了好些话,态度极为谦卑,原本心里颇为不痛快的恭亲王听了这些话,很是受用,对着穆扬阿的恶感少了不少,又约好过几日一同去西山围猎,穆扬阿这才和军机处大臣一一问好道别,告辞离去。

    文祥细心,等到穆扬阿走了之后,才对着恭亲王说道:“今个王爷瞧见了没,诸王大臣没有来。”

    “太后宣了,只不过几个人都告了病,我瞧着也没什么病,只不过不肯来罢了。”

    “诸王大臣估摸着是不乐意建铁路吧?只不过如今太后面上虽然尊敬的很,里子却不太信他们,所以他们的话也没人听了,”宝洌Р痪踹裥辏叭缃袂谱牛故峭跻撬祷跋炝恋娜耍 

    “且别说这个了,”恭亲王摇摇头,“这些勋贵们,没来,可不是什么好兆头,文山,等下出了园子,你陪我去豫亲王宅子瞧瞧,他是第一个老派的人。”

    “是。”文祥应下,恭亲王又问:“上次的事儿你料理的怎么样了?”

    “就等着太后问了,”宝洌Ч钜煨Φ溃爸磺范纭!

    恭亲王点头,“务必要做的漂亮,不能出任何纰漏。”

    “晓得了。您就放一万个心吧。”

    。。。。

    安德海回到了圆明园,之前的颓废淡去了许多,只是眼角还是通红的,素来嬉皮笑脸的他见到侍卫宫人们,也不多说话,木着脸进了勤政殿,给慈禧太后打了个千,太后放下折子,转了转右手的宝石护甲,“回来了?”

    “是,奴才回来了。”

    “这些日子可是想通了?”

    “没想通,”安德海轻轻说道,“只是也不应该继续这样下去,娘娘这里离不开人,帆儿姐姐走了,娘娘身边可没几个服侍的人了。”(未完待续)

    ps:求月票啦,对了,这个周末去下韩国,希望玩的开心,嘻嘻,稿子不会断更滴,请放心。
正文 八 铁路纷扰(三)
    浙江布政使刘典是左宗棠夹带里的人,听到左宗棠说完话,“左公,这疆臣里头,第一个自然是金陵那位,第二个是直隶的官秀峰,再怎么也轮不到这个上海巡抚,他倒是跳了出来,也是啧啧称奇的一件事儿。”

    “官文对着洋务之事暧昧的紧,如今谁也不知道他这个老小子是怎么想的,”左宗棠冷哼一声,之前他想置自己于死地的事儿还没算完,听到此人名字就不由得怒气冲冲,不过如今到底是封疆大吏,就事论事,“要知道他第一个是满人,如今不知道中枢什么想法,若是跳了出去,列祖列宗的陵寝可是在直隶!凡是走错一步,不免要被八旗的勋贵们骂死,他自然不敢多说话,再者,太后也不甚喜欢他,只不过他是如今总督里头的旗人独苗了,也只好让他守着直隶。”

    “至于我那个老乡嘛,哈哈,”左宗棠微笑道,“他已经失了锐气了。”

    “左公的意思?”

    “得了灭洪逆的大功,也怕朝中无可封赏,如今已经在混日子了,也不说是他不当差了,只是,像这种要搏一搏的事儿,一等公爷是不会残掺合的咯,怕的将来不能安生,”左宗棠摸了摸自己的大胡子,“所以他自己个在办洋务就是,这铁路的事儿,他是不会出意见了,再者,若是中枢定下了主意,咱们的意思不重要,哎,伯敬,不入中枢,这政事,咱们也是没有法子去改的。”

    “中枢办洋务的心思必然是坚定的,只不过学生思来想去,这铁路之事,怕是阻扰极多,如今军机处也没说话,也不知道态度如何。”

    “伯敬,这里是私下谈的,横竖左右无人,”左宗棠目光炯炯,对着刘典说道,“你以为这位,”左宗棠的右手的大拇指和小拇指翘了起来,剩下三指蜷缩在手心,“是周公呢,还是?”

    左宗棠的话说了半句,还是什么?自然是王莽。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是当时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谁知?刘典沉思片刻随即回道:“如今的这位,自然是周公。”

    “哦?何以见得?”

    “看到宫中自然就知道,储秀宫的那位,可比王政君厉害多了。”

    “是啊,”左宗棠抚掌微笑,“他也只能做周公了,只是我瞧着他,不是不尊敬他,有周公之位,无周公之心,所以他不会有流言,自然也做不出什么大事来。”

    做不出大事,自然也只是做个太平宰相,刘典心领神会,“那左公的意思是,这位不会发话?”

    “若是要他担着支持的意思,八旗清流那里压力太大了,怕是一时间束手束脚,若是反对,那太后的面子摆在那里?要知道,为了不撸了宝洌У幕Р可惺椋挚毂俚卮戳艘桓鼋煌ú砍隼矗羰蔷Φ幕狗炊裕蔷筒荒苌瓢崭市萘耍慰觯膊皇钦庋挠残宰印!

    “那咱们该怎么办?”

    “上折子,说浙闽支持!太后把穆扬阿的折子明发天下,叫各部和督抚讨论,这无非就是要大家伙支持,这些蠢货,哈哈哈,”左宗棠捻须得意笑道,“我身处东南,根本不怕弹劾,再者这铁路确实是好消息啊,伯敬,且不说这兵家上的用处,经济上的用途可真是大了,湖州的丝送到杭州来,一辆车要一两银子,若是有了铁路,这费用就大大降低了,那你说,景德镇的瓷器,祁门的茶叶,这些可都能源源不断便宜的来杭州了,在现在的价格上再便宜几分,那些洋人不抢疯了?要知道,这个宁波买军火生意可真是吃银子的怪物啊,流水般的银子弄出去,”左宗棠一阵牙疼的表情,“若不能这些弥补些过来,那可真是入不敷出了。”

    “那左公的意思是要在折子里请把铁路设在咱们浙闽?”

    “自然!我想着洋务分南北洋,这铁路么,自然能成行,你看着好了,穆扬阿的意思,自然是太后的意思,到时候必然要择一两地先试行之,那北边我是不管了,南边可是要抢过来的。这又是一个大功劳,”左宗棠拍拍肚子,“若是有利于商贾之事,那不是又是大功一件?太后早就说过了,如今天下承平,各地督抚要做的事儿,不是动刀动枪,而是要发生商业,这大家有了钱,有个差事做,自然也不会去造反了,若是广西如同广东一般,想必洪秀全也早就在某一处赚着小钱,喝着小酒了,还能想着造反?嘿嘿,何况,咱们的团练都收了回去,想要舞刀弄枪也是不能咯。”(未完待续)

    ps:月票订阅点赞哪!
八 铁路纷扰(一)
    故翁同龢有此一说,徐桐撇撇嘴,倭仁和煦笑道:“大家如今都是同事,且不说辈分,你不妨直说。”

    “下官只是这样想的,如今可比宋哲宗高太后垂帘时期。”翁同龢就这样说了一句话,也就不言语了,殊不知,这短短的一句话十几个字就在几人心中引起了滔天巨浪。

    正在细读穆扬阿折子的李鸿藻一拍大腿,“好啊,这个穆扬阿,如今可是要四面楚歌了!”

    。。。

    “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釐捐、行旅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尤不可缓。……惟铁路一开,则东西南北呼吸相通,视敌所趋,相机策应,虽万里之遥,数日可至;百万之众,一呼而集。且兵合则强,分则弱。以中国十八省计之,兵非不多,饷非不足,然此疆彼界,各具一心,遇有兵端,自顾不暇,徵饷调兵,无力承应。若铁路告成,则声势联络,血脉贯通,裁兵节饷,并成劲旅,防边防海,转运枪炮,朝发夕至,驻防之兵即可为游击之旅,十八省合为一气,一兵可抵十数兵之用。将来兵权饷权,俱在朝廷,内重外轻,不为疆臣所牵制矣。”刘蓉合上报纸,“这是陈孚恩前日上的折子。”

    江宁府里的曾国藩半眯着眼,对着打了半日的围棋苦苦思索,“这个陈孚恩,如今是什么话都敢讲了。”

    “这也是他大司马的本分,”刘蓉笑道,“再者,如今十二镇大军在手,他这个大司马是历代以来最赫赫权威的一个了,什么话不敢说?只要太后一声令下,估摸着今个和英吉利开战他都敢。”

    曾国藩再仔细看了看那棋局,摇摇头,丢下手里的黑子,把棋盘一抹,“他的话自然是有道理的,若是大军集结顺利,自然是节省不少时间,这粮草消耗自然也是极少,可最后这一句,本来我倒是想上折子辩上一辩,可看了那一句,老夫倒是不敢了,‘将来兵权饷权,俱在朝廷,内重外轻,不为疆臣所牵制矣。’本座若是跳了出来,岂不是正中人下怀?”

    “前些日子京中清流闹得沸反盈天,不过却没有几个大佬上折子弹劾穆扬阿,怕就是等着诸位督抚上折子,他们好收渔翁之利,可陈孚恩这样把话**裸的说出来,总督大人却又不好说话了。”

    “是啊,这就是阳谋,是皇太后喜欢做的事儿。”曾国藩喝了杯茶,闭目养神,“这铁路的事,自然是成行的,想必军机处也不会反对,不过想着每个省份都一起搞上,必然是不能的,那我这江苏自然也不可能能第一个吃螃蟹,索性也别出头了,京中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做便是,别攀扯上我。”

    “东翁说的是,金陵之地,四通发达,赖于长江水系,交通便利,这铁路的事儿一时半会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