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是慈禧-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沙俄这几个割让中国领土条约都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签订的,这一时期一方面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给了沙俄以趁火打劫的机会,另一方面清廷对国际局势把握不够明了,不了解各国综合实力,被沙俄所迷惑。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就是以保卫中国免遭英国从黑龙江入侵为借口来提出领土要求的。假若清廷稍微熟悉地理和军事就不会相信俄国人这套鬼话。还有就是俄国公使伊格纳切夫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所扮演的可耻的“调停人”角色。轻信伊格纳切夫是清政府最大的悲剧。

    此外清朝官员素质低下,昏庸无能,毫无责任感,对国家利益漠不关心。例如黑龙江将军奕山禁不住沙俄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恫吓,在没有中央政府批准的情况下就擅自同沙俄签订割让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丧权辱国的中俄《瑷珲条约》,事后还百般狡辩,推卸责任。而他所签订的《瑷珲条约》实际上开了沙俄大片割占中国领土的恶劣先例,它标志着19世纪中叶后中国北部边疆危机的加深和割地狂潮的开始。 ;同样情况在23年后崇厚同沙俄签订《里瓦吉亚条约》中又再次上演,又是谈判代表在未获中央政府批准情况下擅自签约。同样可气的情形是清廷派去同俄方按照条约到实地划界的官员,竟然因为“路途艰险”,劳累而不愿前去,仅听凭俄方划界。

    “俄罗斯人狼子野心,对着北疆虎视眈眈,英法两国远道而来,也定然不会占领我中国大片领土,俄罗斯近在咫尺,可谓是恶邻一个,若是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就算赢了英法两国,也是得不偿失!”杏贞斩钉截铁地说道。

    皇帝悚然而惊,不禁连连点头,“皇后这话可谓正理,旧年刚刚费了不少口舌定了东北边界,俄罗斯刚好找不到由头来发作,若是他日以调停有功来敲诈我们,咱们天朝乃是仁义之邦,也不好拒绝。”

    这时候还说个屁仁义,杏贞暗暗腹诽,却也没有说什么,“肃顺到底是皇上信任的臣子,这几个主意出的极好,臣妾听闻郭嵩焘在南边也接触过英法国人,何不让他回来去天津试试看?”

    “还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请皇上下令,速速让穆杨阿从洋人手里收购火炮,补充装备,”杏贞侃侃而谈,“两江的火枪兵堪用,若是有需,可以即刻北上!”

    “恩,就按照你的意思办,”咸丰皇帝重新燃起了斗志,“朕也要看看,最近这些年磨砺出来的大军堪用与否!”

    “万岁爷,丽妃娘娘来了。”杨庆喜小心翼翼地禀告道。

    “让她进来,”皇帝扶着杏贞的肩膀让杏贞坐下,自己又坐到了炕上的另外一边,丽妃进来行了礼,娇声怯怯地说道:“听说皇上生了大气,臣妾不敢请皇上消气,皇后娘娘让臣妾亲手煮了安神汤,请皇上用几口,受一番臣妾的心意吧?”

    三月初一,英法联军连同美国公使和俄罗斯公使在登州府打败胜保的八千团练,进击大沽炮台。咸丰皇帝诏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严加防备,“勿让洋人登陆为第一要务”。

    ps:

    县令为一县父母官,例称大老爷。大县县令七品官,下有八品的县丞,九品的主簿,还有一个无品称为“不入流”的典史,因排在县令、县丞、主簿之后,例称四老爷。典史掌一县之刑狱理讼,事情都比较机密,所以四老爷找老婆都要找会写会抄的帮自己办事。而这会写会抄的女人,则称为四娘。
三十二、公使北上(五)
    “是是是,”如意浑身发抖,“山东八百里加急,胜保在山东登州府和洋人的舰队交手,吃了败仗,洋人,洋人们已经”如意嘴巴哆嗦地说不出来,可见惊惧之极,室内一时无人说话,丽妃贞妃也惊恐地看着如意上下打架的牙齿。

    “已经北上来大沽了是吗?”现在的杏贞已经复又坐在了炕上,知道是这些事,杏贞反而淡定了下来。

    “是,”如意无暇惊讶杏贞的先知先觉,“皇上看了折子,已经呆了,杨总管让奴婢来请娘娘。”

    杏贞点点头,“大惊小怪,”众人也不知道皇后在说谁,“还搞得满城风雨不成?”杏贞站了起来,吩咐贞妃,“如意这么惊慌失措,这六宫之中估计都是要知道了,你去训诫下那些不安分的宫人!本宫去瞧瞧皇上。”丽妃也站了起来,杏贞了然,“你去御药房煮一碗安神汤,再送到养心殿。”

    “这么怕怎么在御前当差!”杏贞恨铁不成钢地看着如意,“走,和本宫去养心殿!”

    杏贞赶到养心殿,咸丰皇帝已经在召见军机大臣了,杏贞站了门口等了一会,杨庆喜悄悄的溜了出来,把皇后迎进偏殿,奉上了茶,杏贞喝了一口茶,凤眼悄然望着这个养心殿大总管,“皇上很生气吧?”

    杨庆喜悄悄吞了口水,皇帝当然生气,这也就是为了自己要让小太监悄悄来请皇后来灭火的原因,“回皇后娘娘的话,皇上生气坏了。平日里最爱的苏东坡留下来的端砚,都摔了个粉碎,刚刚大骂了军机处的大臣们,说他们颟顸无用。”

    “你也是御前的老人了。怎么还如此不小心,”杏贞莫名其妙地说起了杨庆喜的不是,不仅杨庆喜听得莫名其妙,跟过来服侍的安德海也听得莫名其妙,“皇上没旨意让本宫过来,你就来告诉八百里加急上的军情,‘泄露禁中语’杨总管,你觉得你有几个脑袋可以砍?”

    杨庆喜听得肝胆欲裂,连忙扑通跪下。连连磕头,“娘娘救命!娘娘救命!”

    “好了,快起来吧,小安子,把杨公公扶起来,”杏贞放下盖碗,“本宫知道你是担心皇上的身子,这才来告诉本宫,不过以后要少这样,悄悄地来。不要闹得六宫皆知。”

    “那娘娘您今天?”杨庆喜小意地问道,难道要皇后再回去不成?

    “今个本宫会说是听见皇上发了大火,所以前来探望的,”杏贞摆摆手,“不会让你坐蜡。”

    “娘娘真是圣恩啊,”杨庆喜这下是心服口服,奉承了一番,又说起咸丰皇帝召见大臣的事儿,“肃顺刚刚也进了养心殿。”

    “皇上宠信他。让他和军机大臣一般也是常事。”杏贞若无其事。“本宫且在这里坐一会,等皇上散了大臣。你再去和皇上禀告吧。”

    “喳。”

    窗外雷声震动,不多会,原本晴朗的天气变得昏暗了起来。狂风大作,屋檐上叮咚作响,春雨,终于以一种倾盆的方式到来了。

    养心殿正殿内,小太监们点上了蜡烛,来不及对着跪在地上的军机们嘲笑,连忙躲了出去,皇帝的坏心情是显而易见的,“列位臣工,如今洋人就要打到家门口了,怎么,还没想出什么法子御敌于国门之外吗?”皇帝显然是怒到了极点,连声音都不似平时的温文尔雅,淡定从容,一副天家气派,变得气急败坏了起来,“真是无用!”

    军机们跪在地上低着头不敢说话,皇帝不得不开始点名,可一个个连着都说让皇帝“乾纲独运”,皇帝快要气坏了,自己要是有主意,还要你们这些废物点心做什么?杨庆喜送上了盖碗茶,皇帝犹是恼怒的很,正想把乾隆绛红色五龙盖碗掼在地上,冷不丁地瞅到在最后头的肃顺,又放下盖碗,挥挥手,让面如土色的杨庆喜退出去,“肃顺,你说说看,你有什么主意!”

    “回皇上,这些洋人们无非是要钱,只要咱们给他们些钱,想必就是无碍,”肃顺对着英法等国列强对着中国张牙舞爪动手动脚的目的倒是了解清楚的很,只是接下来的话就变味了,“咱们多给些银子就行了,想必洋人很快会退去,只是这江南的发逆猖獗的很,这是要咱们大清朝的江山,这才是咱们的心腹之患,洋人最多是肘腋之患。”

    “你倒是说的在理,”咸丰有些赞同肃顺的意思,“那你觉得如何应对洋人?”

    “除了要给钱之外,咱们也要做两手准备,这次是英法两国来袭,美国和俄罗斯并没有参与其中,咱们可以让美国俄罗斯两国公使转为调停,”肃顺目光炯炯,边上的一干大员畏畏缩缩地看着肃顺直着身子和皇帝说话,“再者让僧王戒备大沽便是,再派遣几位前去天津,”肃顺顿了顿,“若是战事不谐,那便只能招抚为主了。”肃顺说的冠冕堂皇,所谓招抚不过是投降议和的体面说法,犹如北宋给辽国的“岁币”。

    皇帝心下雪亮,却也不能不承认肃顺的法子是最好的,“罢了,就按照你的意思来办,军机拟旨来看,对了,肃顺,你去军机看着他们发,然后商量看看这事该怎么办!”

    皇帝的话宛若惊雷一般在军机诸位大臣心里炸开,肃顺尚未入阁,却已经署理军机事务了,难道自从道光皇帝朝权臣穆彰阿之后,这咸丰朝又要冉冉升起一个权臣了吗?

    “都跪安吧。”

    杏贞进了养心殿的正殿,外面的春雨下地殿内漆黑一片,些许的烛光不能扫去皇帝脸色的阴影,杏贞行礼完毕,抬起头来,瞧见咸丰的眼下有一大块的鸦青色,双眼也黯淡无光,瞧见杏贞上前,皇帝也只是懒洋洋地点点头,“皇后来了。”

    “臣妾听说皇上生气,过来瞧瞧皇上,虽然国事繁琐,还是请皇上保重才好。”杏贞宽慰道。

    ps:

    晚清做官有四条升迁的捷径,曰:“帝师王佐,鬼使神差。”说的是说皇帝的师傅,亲王的辅佐,洋鬼子国度的使节和神机营的差使。现今当官也有四条升迁捷径,曰:官二代,官二代,官二代,官二代。
三十二、公使北上(四)
    杏贞瞧着有趣,一时间停步不前,还是大公主从丽妃的怀抱中看到杏贞的到来,咧着嘴笑开了花,丽妃抬起头,连忙行礼,“皇后万安。”

    贞妃放下大阿哥,也连忙行礼,杏贞缓步走进浮碧亭,摆手让蹲下行礼的众人起来,“快起来,别多礼了,倒是在外面瞧着你们有趣,就不忍心来打扰你们了。”

    丽妃含笑说道:“那里的话,皇后娘娘来了,臣妾们才有意思呢,”又拉着大公主,“快,燕燕,”丽妃叫着大公主的小名,“给皇额娘请安。”

    大公主明眸皓齿,杏眼桃腮,虽然还是五岁,却已经出落地极为出挑,大方地朝着杏贞行礼,奶声奶气说道:“给皇额娘请安。”

    杏贞一把搂住大公主,眉开眼笑地说道:“我的儿,真是难为你了,学的如此的规矩!”大阿哥看见自己的母亲抱着大公主,也上前搂着杏贞不放,嘴里还嘟囔着:“二臣才是皇额娘的儿子呢,姐姐她不是!”

    众人哈哈大笑,杏贞也搂住了大阿哥,“大阿哥,你还学会吃醋了啊?”大阿哥听到了大家的笑声,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埋在杏贞的怀里扭捏着不肯起来,杏贞笑了一会,招呼大家在亭子里的游栏上坐下,宫女们奉上糕点,杏贞拿了一块茯苓糕给大公主,又拿了一块薄荷糖给大阿哥,几个人说说笑笑,聊了聊些闲话,无非是最近什么胭脂好上色,开春要吃什么膳食激发阳气,那个嫔妃新得的首饰头面极为炫目。杏贞耐着性子听丽妃说了一番,等到丽妃缓口气喝茶的时候,杏贞见缝插针,转过头问贞妃:“妹妹。最近敬事房新进的宫人们都分配好了?”

    “是,”说起正事,贞妃也换了表情。严肃地回道,“按照前朝的例子。臣妾和丽妃妹妹一起分配了宫女;小太监原本也该分好了,可是有些个身子弱的太监,净身亏了元气,眼下还不能动弹,所以臣妾想着要不等他们身子好了,再一同发配便是。”

    杏贞点点头,“如此这般甚好。”杏贞对着太监这种违反人性的存在十分反感,只是眼下自己还不能改变什么,只能尽自己的力来让他们过的舒服些,“叫太医院的人看看。既然进了宫,就是天家的人,皇上一贯是仁厚的,这些小太监也要体恤才是。”

    两人连连称是,又歌颂了一番皇后的仁德。搞得杏贞颇有些不好意思,然后几个人又进行友好的八卦洽谈,比如六额驸府上多了一只五彩的鹦鹉,花了五百两银子买的,端华府里的十二金钗鼻烟壶。锦绣绝伦,旗人们因为丁银的事儿,对着肃顺敢怒不敢言,悄悄地在背后扎了纸人诅咒肃老六,连带着市面上写着王安石变法误国的传奇话本都多了许多,茶馆里头指桑骂槐地说书也是深受旗人大爷们的喜爱,丽妃说了一些肃顺的事儿,看着杏贞的脸上淡淡的,知是杏贞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心里暗叹一声,也就放下不提了。

    几个人站了起来,携手回到皇后的储秀宫用午膳,丽妃复又说起敬事房记档侍寝的事儿,丽妃犹自愤愤,却又颇有些得意,“皇上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素日里都不爱招呼姐妹们侍寝,整日里唉声叹气的,除了臣妾时常还能见上一面之外,些许姐妹刚刚被皇上召见,说了几句话,皇上就犯了懒,要她们跪安了。”

    贞妃也点头,“前些日子也恍惚听御前的人传,说皇上想早些去园子里。。。。。。”

    “吓!我说呢!”丽妃猛地一拍手,倒是吓得贞妃一大跳,丽妃来不及表示歉意,就连忙对着杏贞说道:“我说皇上最近怎么茶饭不思的,原来是想着园子里的那些小脚狐狸精!也不知道是她们给皇上下了什么**汤,搞得皇上如今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丽妃!”杏贞悄声警告了一下,这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怎么能形容皇帝?丽妃也觉得失言,用帕子捂住了嘴讪讪地不说话了,“皇上喜欢新人,也是寻常,”杏贞淡然开口,“这没什么,碍着祖宗家法,恰好汉女不能待宫里,也让皇上清心些日子吧,如今洋人事重,皇上许是担心洋务也是有的。”

    “很是很是。”丽妃连忙点头,用着这个话题,说起了自己父亲在礼部的待遇,因是得罪了肃顺,就算是外戚,庆海也是在礼部靠边站,不过幸好已然是侍郎了,礼部的人也不敢无礼,庆海也识趣地很,不多说话,不多指挥,每日就喝茶看邸报而已,杏贞又安慰了一番,说自己有机会会让庆海大用的,叫丽妃放心才是,丽妃这才又喜笑颜开起来。

    贞妃的父亲如今春风得意,除了有些担心洋人打过来之外,贞妃也没什么好说的,杏贞把最近洋人的行至说了一番,洋人已经驻扎在上海,断没有再南下骚扰宁波的理,还有句话杏贞没说出来,估计说出来这些后宫妇人也听不懂,宁波府如今是洋人们最发财的地方,他们怎么舍得杀掉下金蛋的母鸡?

    结果,原本是八卦会,又变成了政务会,丽妃正在道听途说些洋人的可恶之事,储秀宫外头传来了一个凄厉的声音,“皇后娘娘!皇后娘娘!”

    杏贞腾的站了起来。

    杏贞腾地站了起来,细细分辨声音,应该是御前伺候的小太监如意,杏贞朝着安茜扬了扬脸,安茜心领神会,出门呵斥了一番储秀宫里的人不许多嘴,又连忙让如意噤声,然后这才把惊魂未定的如意带进了东暖阁。

    神色惶恐,脸色惨白的小太监进来看见杏贞,连忙扑通跪下,“娘娘,娘娘不好了!”

    “怎么说话呢!”丽妃大发娇嗔,“娘娘明明在这里好好的!你这奴才怎么说话的,到底怎么回事,站直了,好好回话!”

    ps:

    某官因有个同年考中进士的朋友新迎娶了个如夫人(小老婆),便去庆贺,没碰上那朋

    友,却只见那人在洗脚。

    返家途中遇见朋友,便开玩笑道:“今天我有一个妙句,你能对对吗?”

    朋友问:“什么妙句?”

    某官说:“看如夫人洗足。”

    朋友应声对道:“赐同进士出身。”
三十二、公使北上(三)
    北京,多云转晴。

    “小安子,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对,叫‘识时务者为俊杰’,”杏贞得意洋洋地拈着手里的信,对着从宫外取信回来的安德海说道,父亲惠征在外头管着光禄寺的闲差,素日里都是极空的,平时里也都注意结交些不得意的官员,何况,这官场和紫禁城一样,都是消息藏不住的,庆海怎么得了个侍郎,穆杨阿怎么在南边金山银山地守着,李鸿章怎么发迹的,左宗棠又是怎么死里逃生,还有如今的叶名琛,原本军机议奏说是抄家,叶名琛家人发配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遇赦不还。皇后一句轻飘飘的“忠心可用,总比叛国的强”就让皇帝转了念头,还要广东地方把叶名琛给交涉回来。官场上的人也不是瞎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