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艺丛谈-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凡此皆是实写之困难处。虚写难于征验,实写便容易稽考,即使高明如金庸,于武术亦不免有这些失检处。
  六
  金庸另一失检处是对武术门派的描述。如少林、武当、青城、峨眉、崆峒、昆仑,所述多不符史载,大抵皆是自我作古、构造其门派来历及武术功法。
  在这一部分,小说与历史不可避免会形成紧张关系。小说家会觉得以历史材料做为小说叙述之素材,本来就不必完全符合历史。史家或武术门派则觉得小说会令读者产生误解,真以为有一位张三丰创了武当派、崆峒派真有七伤拳、峨眉派乃是女人所创,派中亦多为女子等等。
  但两者也不完全是对立的,像武当山过去以拜真武大帝为主,现则大谈张三丰,并坐实张三丰创太极拳之说,不承认太极拳是由陈家沟的陈家拳衍来。武当山上练武之盛,亦已不下于南北少林寺。这都是受武侠小说影响的。
  我在一本武术专业杂志上,还看到一则广告。说四川唐门之药功、暗器天下闻名,历代用药高手皆出自唐门,该武馆就传授这种功夫,而且还能教人一击必杀术、通天雷、霸王鞭等,保证两小时之内就能让人学会用头臂开碑碎石、腹压千斤、睡钉床而上压巨石等绝技。
  四川唐门?那不是古龙小说中杜撰的门派吗?怎么现在居然真有一个四川唐门,且「历代用毒高手皆出自其门下」?
  金庸小说也一样有此效果。《天龙八部》里不是说有个消遥派吗?我在河北邢台就发现已真有这样一个门派了。据称可以隔山打牛、隔空削砖、百步之外击人。其纯阳内功,修习百日,便可开碑裂石,一头撞倒墙。再练更可踏雪无痕。
  《笑傲江湖》里的华山派,现在居然也出现了。有华山九剑,还有「密传华山紫霞功」。紫霞功发出紫霞掌时,双手也会出现紫色,可以切碑断石。
  这时,小说与历史就不是紧张关系,而是「互文」关系了。所谓互文,是指在小说中,历史插入成为小说的一部分;在历史中,小说又形构为历史之一部分,彼此互相指涉、互相说明,各自成为对方的一部分,于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驯致真伪揉杂,不可析辨。武侠小说迷人的魅力,或许也正在于此。
  
  
  

奇门秘技(1)
我在陆委会供职时期,两岸初初交流,文化大学体育系邀了少林寺来。因我在邀访过程中起过点小作用,故表演时亦找我一块儿去看。那时少林武术刚恢复。之前拍电影「少林寺」时,包括李连杰在内的武打演员都与少林无关,电影中住持火化的大殿场景,也还是借自嵩山中岳庙的,把道观当成佛寺来演。此时来台这一批,才是*后少林第一代武僧。
  表演完毕,掌门人永信法师带了两位武僧教头,来我国际佛学中心拜访。其中一位法号延功,有金钟罩功夫,故在舞台上曾表演一个节目,叫罗汉撞金钟,由众僧扛着木柱去撞他。十几年后,世事流转,延功为台湾姑娘所缚,竟还俗成了台湾女婿。但他毕竟不负如来,有心将少林武术发扬光大,所以在安徽老家办了一所武术学校,收容孤儿习武,又来台筹组中华少林禅武学会。学会后来又以其它因缘,由我担任了创会的会长。我小时候练过一些少林及北派拳,故与他们一同说禅讲武,重拾青春年少,一时也颇欣欣然。
  后来我才晓得高杰(这时他已恢复本名)之武术一部分本于家学,祖传医道尤奇。其用针,以经络为主,不主穴位。隔衣认脉,随手发针,辄有效验。我初去他府上玩时,他便看出我脊椎上带伤,且在第五节上。又一年,我去少林寺,他赶回来与我相会。我正因脚扭伤了,在医院治了许久,均不见好,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他在我腿上扎了几针,闲聊了几句后,便让我起来跳跳看,令我十分惊异。他也能配药,但常见的少林七厘散之类丸散膏药,却不经见。
  但本文并不想专门介绍他,他只是我江湖浪迹所遇异人之一。我跟一般学者不同,别人黄卷青灯,在书斋里皓首穷经;我则东飘西荡,游以櫖怀。人家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我却三教九流、鸡鸣狗盗,无不交往。有时甚至不无偏激地认为:「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他们文采儒雅,我又不免剑气纵横,且杂于星历卜祝之间。生涯如此,焉得不常有奇遇?迩来浪迹神州,在各地饱览奇山胜水之外,也就顺道查访异人,或打听相关异闻。
  例如我幼时爱听家父讲述江西老家的乡野传奇。据说某次邻村有人来我村偷鱼,村人去制止,双方拉扯了一阵,对方悻悻然离去。其人返家后,双眼红如朱砂。我父看了,知是一门叫「五百钱」的功夫。忙请族中长老去邀了邻村保长来做见证,说盗鱼是非姑且不论,却是不该下此重手,烦请施术者出来解救,否则数日即死。邻村保长见了也很着急,不断道歉。但施术者已藏匿他处,一时无法找回。我父乃快船去吉安,找位青帮的朋友赶来救治。用药之后,病人泻了一脸盆黑血,才得痊可。依家父说,这门功夫是该村人从一凤阳婆处学来的,幸而学得尚不地道。后来他还把此事始末写入他的自传《花甲忆旧集》里。 。 想看书来

奇门秘技(2)
这当是闭穴法的一种,万籁声《武术汇宗》虽亦言之,而不得其详。各武学医科伤科典籍中,也都未载其法。故一向我只视为传奇,不以为真能得见。
  后来才访知江西万载县袁州府黄茅地方仍存「字门」,尚传此技。习者先交五百钱学点死,再交五百钱学解法,所以名五百钱。分明暗两种:明手拿其一穴,控制全身,又称大手,多在技击时用之;暗手则在与人握手、拍背、递烟、搂抱、拉扯之际施之。受伤后只有下手人才能解救。若不解救,重者顷刻吐血而亡;轻者数日、数月、数年而亡。其法以指尖发劲,有「点、拍、摸、闭、拿」等阴阳手法之分。按下手轻重、穴位位置、时间长短不同,而产生不同之证状,去医院检查也查不出。解救后,伤处仍会呈现犹如铜钱般的紫色手指印。江西民间习此技,有三十六大穴、七十二*之说,但黄茅的郭仪师傅用的是五十三穴,这是他那一派的独得之秘。家父说的凤阳婆传技,或是讹传,或是凤阳另有传承,亦未可知。
  字门别有符法,说是可以止血止痛。弟子拜师时,用刀刺手,以符止痛止血来证验。又有脱绳术、五雷定身术、九龙化骨水等。化骨水可以当场吞筷子和绣花针,然后喝水化之。画五雷字,亦可以把蛇定住,号称真武定蛇技。不过我没见过,不好乱说。
  当然,这类医武奇术,台湾也多的是。但我觉得好奇的,是为何大陆经历过这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动,大传统(great tradition)几乎整体出现断层,而乡村小区俗民代表或传承的小传统(little tradition),竟能存活下来?例如真正的道教茅山派科仪道法,几己断绝;而民间的茅山术,什么寄打、退煞、青龙过江、隔山打穴、翻天印、铁板印,却仍在民间用自己的方式流传。许多江湖门派,也是如此,*后一一恢复,且有掌门人等授受谱系。为何如此?这个问题,有时比那些术法更让人觉得神秘。
  改革开放后的新社会,好像也没让他们适应不良,反而活得更畅旺。过去依口传心授,现在是光盘、函授,教材教具更胜学堂。过去仅在乡里秘传,今于通都大邑遍设分部坛口。过去只知闭门苦练,现在有各种特色培训,完全针对现代生活之节奏与需求来设计,而且推陈出新,根本不限于传统的门派窠臼。
  比方我知道有个华山派,竟然有「密传华山紫霞功」和华山九剑。紫霞功跟独孤九剑?那不是金庸《笑傲江湖》里掰出来的吗?不要紧,现在真有个华山派了,而且真有紫霞功和华山九剑了。紫霞功发为紫霞掌,双手便亦出现金庸所形容的紫色,据称可以隔物碎砖、切碑断石,你怕不怕?
  哈哈,别忙,还有厉害的。金庸《天龙八部》不是说有个逍遥派吗?今我在河北邢台也访到了。其逍遥迎风掌,据云可以隔山打牛、隔空削砖、百歩之外击人。其纯阳内功,修习百日,即能开碑裂石,一头撞倒砖墙;再练,更可飞身上屋、踏雪无痕,胜过铁掌水上飘。就是不知跟天山童姥丁春秋相比如何。
  另有一个河南石佛镇的五毒门,号称仙剑合炉,颇令人联想到畅销电玩「仙剑奇侠传」。但该派讲移魂出窍,不仅可呼风唤雨,更能驱动僵尸。练的是五毒夺魂掌,中者七日之后溃烂至死。此外,它还传一种迷魂药、催情功,乃古代房中术、拍花门之流裔。
  对这些奇里古怪的新旧功法数术,我或信或不信,但都无碍我查访着好玩。有时蓄疑已久,忽然觅着头绪,如前面说的五百钱,就更是高兴莫名。
  如我小时曾练铁沙掌,故对一位铁沙掌前辈顾汝章与江湖奇侠柳森严的故事,深感好奇。此事又牵连于大侠杜心五,而杜心五是自然门的武功。自然门功夫,万籁声书中可见端倪,但我在台湾却未见其传承。其来历尤其模糊,连万氏都说:「本门渊源,不得详考」。后来我作过一篇考证,查到赵避尘的《性命法诀明指》,知其道脉本于了空了然,武技本于徐矮子。可是仍不晓得徐矮子究竟是谁。方今之世,更有谁见过杜心五万赖声,可以从容叩问?不想,某次在成都,逢金筋门王庆余先生,谈起来才知他不但见过,且由杜心五介绍,拜在青城山欢喜道人李杰门下。听他讲述杜心五袖短剑走镖,徐矮子作羌人装束,飞身立在桌角上等事,不胜企慕。武林旧事,一霎纷来眼底。访寻奇门秘技,其乐往往如此。
  
  

南拳北腿(1)
南拳北腿,久成通称。但这种通称有无道理呢?那就还得考上一考。
  先说南北。
  南北看来最不成问题,南方北方之分,在我国早有成例,如禅宗即分南宗北宗,画家在明末亦分南宗北宗,书法则有北碑南帖之说。近代国学大师刘师培曾著《南北文化不同论》《南北文学不同论》,详细介绍了南北在学术文化及文艺上的这些差异。中国地域辽阔,南北会形成此类区隔,一点也不意外。犹如论行则南樯北马、论食则南茶北酪,南人北人之性行体气也多有不同。这种差异,表现在武术上,自然也就形成了南拳北腿不同之风格。
  可是,南北虽然可分,南北究竟指什么,各个朝代却并不一样。
  秦汉以前,所谓“南风不竞”的南,讲的是荆楚;而荆楚所包涉的地区,就北及山东河南的南部。南北朝时期,南北之分,则指的是中原地区和江淮流域。故所谓南北,乃相对之词,古代岭南尚未开发,江淮一带便可称为南陲。不似现今讲到南拳北腿,我们脑子中想到的南拳典型都是闽粤拳术那样。
  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徐震《国技论略》一书谈到南北,南仍指的是长江流域,谓:“今世通语,谓长江一带拳术,架式小而势紧促者为南拳,亦曰南派。以豫鲁一带拳术架式大而势宏敞者为北拳,亦曰北派。”可见当时论南北,仍以江淮为南。
  为什么会如此呢?这时岭南不是早已开发了吗?
  原因是现在岭南练拳的人恐怕不爱听的:因为当时岭南武术在全国并没什么声望。
  闽粤武术当然源远流长、门派众多,技艺亦各有其特点,但当时并无特别的代表人物,尤其是全国性的知名武师。精武体育会和中央国术馆两大系统中均没什么闽粤武术教练即为明证。这也大大限制了闽粤武术的推广,使其终究只能局限于一地。
  我看《精武》月刊二○○八年二月号,有《黄达生答记者问》一文,记者问:“洪拳今日有些门前冷落车马稀,是否与上世纪二十年代万籁声、傅振蒿、顾汝章、万籁鸣、李先五等著名的北派拳师联袂南下广东传拳有关?”这个问题问得未必恰当,因为洪拳“今日”未必门庭冷落,但在上世纪二十、三十年代,岭南武术确实在声望上不如北方。
  北方这些武师,如顾汝章、万籁声等均具有全国性声望。他们能南下,而南方拳师无力北上,即显示着这样的声望差距,其拳术是不会有人拿来与北方武术相提并论的。反而是北方武术在南方大力拓展,颇有成果。像我少习螳螂拳时,主要参考资料就是黄汉勋先生在香港所编的螳螂拳一系列丛刊。黄氏乃广东青年,裁成甚众。此南人而濡染北风者也。北人而习广闽拳术,却几乎找不到这样的例子。
  现在一讲南拳,就说洪拳、咏春、黄飞鸿。实则洪拳为全国性拳种,并不只流传于闽粤;黄飞源在广东固然是大人物,今日经媒体渲染,尤其声名显赫,无与伦比,但当时则历数风云人物时却几乎名不见经传。因此徐震才会说:“今世通语,谓长江一带拳术为南拳。”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南拳北腿(2)
当时长江一带拳术之特征为何?此或可于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振民编辑社出版《少林宗法图说》见之。
  此书大部分篇章与《少林拳术秘诀》相同,后来国术统一月刊也予重刊。其内容据徐震所考,乃是“兼采南北各派,实以湘派武术为本”。因为“湘中既为红帮盛行之地,其拳家则几乎皆称少林派。红帮起源本与明室遗老有关,此派少林拳史事之传说,当由武术家之在帮者所演成也。又红帮以湘、黔、蜀、陕、鄂等省为盛,此书所述拳派,常及此数省”。可见当时所谓南派少林也以洪拳为主,但基本上是以湘中武术为代表,兼及黔、蜀、鄂和江西。徐震说“书中所述,湘派而外,于江西关中二派所取较多”,即指此。不过,因该书也兼采关中之法,可知其术本不限于所谓南派,唯于此可见当时长江一带流行的洪拳概况罢了。
  另外,徐震说当时在江南一带有专学短打的四家:“许氏,即许云南,祖长手,有上飞、无下杀,用开足直立八字步,操手为操对打。谭氏,谭国泰,祖中手,下杀为主,上飞为附,其屈膝水平八字步,单踵举起丁字步,皆上下相应,其操手有携还、携打、还打之名。杨氏,未详。祖短手,手面上不过眉,下不过膝,脚步视水平为尤低,世称为短手之圣手。曹氏,曹凯,祖中手,手腕多扬手,脚步操手,与谭氏略同。此皆江南各家短打之家法也。近世有朱庆余,从南通张氏、湖南李氏习南方短打,传至其孙鸿寿,着有《拳艺初步》及《拳艺指南》。”
  这些江南的短手,用八字步,操手对打,拳不上眉不下膝,略似现今南方咏春一类打法。但终究仍是江南之拳,非岭南之技。而且若据此以说“南拳”也不恰当,因为北方如弹腿就也有六路短打。
  以上是就地域说南北,并解释早期所谓南多指江淮流域,与现今以闽粤拳术为南拳之代表者不同。
  其次要讲的是南北还不只是指地域,也可能是指内外家。此说之主要代表人即前面提到的徐震。
  徐氏《国技论略》大倡此说,谓:“南派之名,系专指太极八卦等尚柔一派者。北派则通指长拳短打各家而言,凡尚刚猛者,皆北派也。”徐氏不赞成内家外家之分,认为太极拳等只能称为内功拳,因它们与古代的导引术关系较密切,而又跟黄宗羲父子所记载的内家拳内容不同(见其《太极拳考信录》诸书)。因此为了避免仍用内家外家名词产生混淆,乃改以南派来称呼太极八卦等较偏于柔和、炼养之拳,而以北派来称呼一般搏击之拳。
  为何把太极八卦形意称为南派呢?他一是说此派源于武当之张三丰,二是说黄宗羲父子曾传王征南之拳法六路,又为十段锦歌诀作注,故太极为南方之学。
  但此说与他自己的考证是相矛盾的。前面讲了,他认为王征南所说之内家拳跟今传太极拳本不相干。他又对太极出于张三丰的传说花了许多气力去驳斥。孰料为了建立南派的统绪,他竟然重回张三丰创拳的老路,说太极拳创自武当丹士张三丰,传王宗岳、张松溪等等,一直传到王征南、黄宗羲。这样自乱其说,诚可谓心有蓬塞,故不自知其妄谬也。

南拳北腿(3)
另外,前面已提过的另一本书:尊我齐主人的《少林拳术秘诀》则称武当张三丰为北派,说:“张全一,名君宝,号三丰。……于少林师法,练习最精,后遍游于川蜀荆襄沔汉之间,其技更进,……着力于气功神化之学,晚更发明七十二穴点按术,为北派中之神功巨子。”
  为何张三丰竟是北派呢?他说因张氏本是北方人的缘故。然既以张为北派,南派又是谁?他说:“有李东山者,与张同时,亦以技术显,为南派中之巨子,且精风角奇门六壬推步之学,《明史》未有传。”
  这李东山也名不见经传,以之为南派巨子,纯是尊我斋主人瞎编出来的。尊我斋主人这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